期刊文献+
共找到556篇文章
< 1 2 2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大鼠左右大脑中动脉缺血再灌注模型比较 被引量:5
1
作者 高焕民 刘丽丽 +1 位作者 齐明山 沈焱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863-866,共4页
目的探讨大鼠左右大脑中动脉缺血再灌注模型的差异。方法选择右利雄性Wistar大鼠48只,按照随机数字表分为左侧大脑中动脉缺血再灌注组(左侧优势组)、右侧大脑中动脉缺血再灌注组(右侧非优势组),每组24只,每组使用各自侧别的假手术对照... 目的探讨大鼠左右大脑中动脉缺血再灌注模型的差异。方法选择右利雄性Wistar大鼠48只,按照随机数字表分为左侧大脑中动脉缺血再灌注组(左侧优势组)、右侧大脑中动脉缺血再灌注组(右侧非优势组),每组24只,每组使用各自侧别的假手术对照。血管内线栓法阻塞大脑中动脉2h,然后再灌注。测试神经功能,取脑分别进行常规TTC染色和HE染色,测量脑梗死体积,光镜下观察脑组织病理变化。结果左侧优势组再灌注24、48和72h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明显低于右侧非优势组(P<0.05)。左侧优势组缺血程度较右侧非优势组重。左侧优势组神经元数量严重缺失,海马细胞排列紊乱,脑梗死体积明显大于右侧非优势组[(102.1±8.8)mm3 vs(97.0±11.2)mm3,P<0.05]。结论大鼠优势半球大脑中动脉阻塞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较非优势侧严重,脑梗死体积更大。大鼠优势半球局灶性脑缺血模型重复性好,而且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脑动脉 缺血 灌注 模型 动物
下载PDF
大鼠大脑中动脉缺血再灌注模型制备及行为学评价标准的改进 被引量:11
2
作者 张荣媛 张宏伟 尚爱加 《军医进修学院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422-423,共2页
目的:改进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模型的制备方法,并提出改良的行为学评价标准。方法:采用改进法制备模型并进行神经肌肉和前庭功能的评价,以观察改良方法和评价标准的可靠性。结果:模型大鼠出现神经功能障碍,脑组织缺血梗死。结论:该改良法... 目的:改进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模型的制备方法,并提出改良的行为学评价标准。方法:采用改进法制备模型并进行神经肌肉和前庭功能的评价,以观察改良方法和评价标准的可靠性。结果:模型大鼠出现神经功能障碍,脑组织缺血梗死。结论:该改良法制备的模型是研究局灶性脑缺血的理想实验动物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灌注损伤 脑梗塞 行为 大脑动脉
下载PDF
头针对大脑中动脉缺血再灌注模型大鼠Cyt-c、Caspase-3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8
3
作者 王冠 孙晓伟 邹伟 《针灸临床杂志》 2009年第8期45-46,共2页
目的:探讨针刺对大鼠脑缺血后神经元凋亡的影响,揭示针刺脑保护机理。方法:选择SD大鼠,用线栓法复制右侧大脑中动脉缺血再灌注模型,并进行头穴透刺,"百会"透"曲鬓",测定缺血半暗带Cyt-c、Caspase-3表达变化。结果:... 目的:探讨针刺对大鼠脑缺血后神经元凋亡的影响,揭示针刺脑保护机理。方法:选择SD大鼠,用线栓法复制右侧大脑中动脉缺血再灌注模型,并进行头穴透刺,"百会"透"曲鬓",测定缺血半暗带Cyt-c、Caspase-3表达变化。结果:头穴透刺"百会"透"曲鬓"能下调缺血半暗带脑组织Cyt-c、Caspase-3表达水平。结论:针刺脑保护作用与下调Cyt-c、Caspase-3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头穴 透刺 大脑动脉缺血灌注 Cyt—c Caspase-3
下载PDF
大鼠大脑中动脉缺血再灌注模型的改良 被引量:6
4
作者 杨德兵 张利宏 马存根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09年第16期27-28,共2页
目的:改进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模型的制备方法。方法:采用改良法制备模型并进行大鼠行为学的评价,以观察改良方法的可靠性。结果:模型大鼠出现神经功能障碍,脑组织缺血梗死,较对照组操作简单,缺血成功率高。结论:该改良法制备的模型是研究... 目的:改进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模型的制备方法。方法:采用改良法制备模型并进行大鼠行为学的评价,以观察改良方法的可靠性。结果:模型大鼠出现神经功能障碍,脑组织缺血梗死,较对照组操作简单,缺血成功率高。结论:该改良法制备的模型是研究局灶性脑缺血的理想实验动物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灌注 脑梗塞 行为 大脑动脉
下载PDF
蒙药萨乌日勒对大脑中动脉缺血再灌注模型损伤大鼠的神经保护作用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萨仁高娃 敖其尔 +1 位作者 特木其乐 胡日查 《中国民族医药杂志》 2019年第12期30-32,共3页
目的:探讨蒙药萨乌日勒对大脑中动脉缺血损伤模型大鼠的神经保护作用。方法:将30只Wistar雄性大鼠(体重220±20g)随机分为3组:空白组(NT)、模型组(IS)、萨乌日勒组(SA)。采用Zea-Longa线栓法制备大鼠大脑中动脉缺血模型(MCAO),脑缺... 目的:探讨蒙药萨乌日勒对大脑中动脉缺血损伤模型大鼠的神经保护作用。方法:将30只Wistar雄性大鼠(体重220±20g)随机分为3组:空白组(NT)、模型组(IS)、萨乌日勒组(SA)。采用Zea-Longa线栓法制备大鼠大脑中动脉缺血模型(MCAO),脑缺血90min后实施灌注。治疗方法:大鼠清醒24h后进行治疗。NT组和IS组:按1mL/100g·d灌胃蒸馏水;SA组:61.7mg/100g·d剂量灌胃。各组连续给药2周,第15天取材进行实验观察。①观察各组大鼠神经功能评分;②将大鼠脑组织HE染色,观察脑组织形态学改变;③检测血清的AST、ALT的含量,观察肝毒性。结果:①神经功能评分(Bederson):治疗前,模型组大鼠神经功能缺损障碍明显,与空白组比较差异显著(P<0.01);治疗2周后,与模型组比较,萨乌日勒组大鼠Bederson评分显著降低(P<0.01);②HE染色结果显示:NT组大鼠大脑皮质神经细胞分布规则,细胞胞浆丰满、细胞核内染色质清晰。IS组大鼠大脑皮质病变区色泽苍白,与周围分界明显;细胞胞浆浓缩红染,胞核固缩软化明显;细胞密度下降,分布较正常组织稀疏,排列不规则,水肿、疏松明显。SA组大鼠大脑病变区与周围分界明显,皮质神经细胞轻度减少,细胞浆与细胞核改变接近正常脑组织。与IS组比较SA组大鼠大脑正常细胞数量增多。各组大鼠肝组织HE染色结果显示:各组大鼠肝组织未见明显的异常。③检测血清AST、ALT含量结果示:模型组、萨乌日勒组血清肝功生化指标AST和ALT水平变化不大,与空白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表明萨乌日勒无肝毒性。结论:蒙药萨乌日勒可明显减轻大鼠神经功能障碍,对大脑中动脉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较好的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蒙药 萨乌日勒 大脑动脉缺血灌注 治疗作用 实验研究
下载PDF
补阳还五汤及主要成分对大脑中动脉阻塞再灌注大鼠脑组织细胞焦亡的影响
6
作者 王瑞坤 高维娟 +5 位作者 张浩燃 刘一洁 卜佳欣 袁玟 秦雨欣 张怡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8期3819-3825,共7页
背景:细胞焦亡是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重要病理机制,补阳还五汤是中医临床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经典方剂,细胞焦亡可能是补阳还五汤治疗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有效作用靶点。目的:观察补阳还五汤对大脑中动脉阻塞再灌注大鼠脑组织细胞焦亡的影... 背景:细胞焦亡是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重要病理机制,补阳还五汤是中医临床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经典方剂,细胞焦亡可能是补阳还五汤治疗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有效作用靶点。目的:观察补阳还五汤对大脑中动脉阻塞再灌注大鼠脑组织细胞焦亡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方法:将48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黄芪组及补阳还五汤组。除假手术组外,其余各组均进行大脑中动脉阻塞缺血2 h再灌注72 h处理,黄芪组和补阳还五汤组大鼠均于缺血2 h再灌注后开始连续灌胃相应体积的药物至缺血再灌注72 h,早晚各1次。Zea Longa评分观察大鼠神经功能缺损情况,TTC染色观察大鼠脑梗死体积,苏木精-伊红染色观察大鼠脑组织病理损伤变化,免疫荧光观察脑组织Tunel和Cleaved Caspase-1共表达以及接头蛋白ASC表达情况,免疫组化及Western blot检测大鼠脑组织焦亡相关蛋白表达。结果与结论:①与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大鼠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显著升高(P<0.01),与模型组相比,补阳还五汤组及黄芪组大鼠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显著下降(P<0.01);②与模型组相比,黄芪组和补阳还五汤组脑梗死体积占比下降(P<0.01);③模型组脑组织神经细胞胞核固缩深染或溶解消失,细胞排列紊乱,与模型组比较,补阳还五汤组及黄芪组脑组织病理损伤较轻;④与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大鼠脑组织Tunel与Cleaved Caspase-1双染色阳性细胞数及ASC免疫荧光表达强度显著增加,Cleaved Caspase-1、NLRP3、白细胞介素18和白细胞介素1β焦亡蛋白表达显著升高(P<0.01);与模型组相比,补阳还五汤组及黄芪组Cleaved Caspase-1与Tunel双染色阳性细胞数、ASC免疫荧光表达强度及Cleaved Caspase-1、NLRP3、白细胞介素18、白细胞介素1β焦亡蛋白表达均明显下降(P<0.01)。结果表明,补阳还五汤及其君药黄芪可有效缓解大脑中动脉阻塞再灌注大鼠脑组织损伤,其机制可能与抑制神经细胞焦亡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补阳还五汤 黄芪 大脑动脉阻塞 缺血灌注损伤 细胞焦亡 神经功能缺损评分 工程化组织构建
下载PDF
大鼠大脑中动脉缺血/再灌注模型中Caspase-3的表达 被引量:63
7
作者 王宇卉 邵福源 +1 位作者 夏春林 卞杰勇 《临床神经病学杂志》 CAS 2003年第4期214-217,T001,共5页
目的 研究Caspase 3在缺血性脑损伤中的作用 ,进一步探讨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分子机制。方法 用Belayev改良的Longa线栓法制备大鼠局灶性大脑中动脉 (MCA)缺血 /再灌注模型 ,TTC染色观察梗死灶的形成 ,分别用原位杂交及免疫组化技术检测... 目的 研究Caspase 3在缺血性脑损伤中的作用 ,进一步探讨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分子机制。方法 用Belayev改良的Longa线栓法制备大鼠局灶性大脑中动脉 (MCA)缺血 /再灌注模型 ,TTC染色观察梗死灶的形成 ,分别用原位杂交及免疫组化技术检测鼠脑中Caspase 3mRNA与活性蛋白的表达。结果 缺血 2小时再灌注 2 4小时 ,TTC染色见明显的梗死灶形成 ,正常脑组织、假手术组及MCAO缺血对侧脑中有少量的Caspase 3mRNA表达 ,但活性蛋白几无表达 ;再灌注 2 4小时后 ,缺血侧脑中Caspase 3mRNA表达明显增强 ,蛋白质活化增多 ,再灌注 4 8小时进一步增加。结论 细胞凋亡机制参与了缺血后迟发性神经元死亡 ,Caspas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鼠 大脑动脉 缺血灌注 动物模型 CASPASE-3基因 缺血性脑血管病 分子机制 迟发性神经元死亡
下载PDF
大鼠大脑中动脉永久性缺血和缺血再灌注模型的比较 被引量:11
8
作者 展淑琴 高亚亚 +4 位作者 张凌峰 吴海琴 张桂莲 卜宁 孙宏 《陕西医学杂志》 CAS 2013年第6期643-646,共4页
目的:比较大鼠大脑中动脉永久性阻塞模型和缺血再灌注模型的差异,寻找一种制作简单,成功率高的脑缺血模型。方法:将150只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永久性大脑中动脉阻塞60只,线栓阻塞大脑中动脉4h、8h、24h后生理盐水灌注后取脑;大脑中动脉... 目的:比较大鼠大脑中动脉永久性阻塞模型和缺血再灌注模型的差异,寻找一种制作简单,成功率高的脑缺血模型。方法:将150只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永久性大脑中动脉阻塞60只,线栓阻塞大脑中动脉4h、8h、24h后生理盐水灌注后取脑;大脑中动脉缺血再灌注60只,线栓阻塞大脑中动脉100min后,拔出线栓形成再灌注,分别在再灌注4h、8h、24h后灌注取脑;对照组30只。比较模型制作的成功率、术后存活率、神经功能缺失评分、脑梗死体积及模型稳定性。结果:脑缺血再灌注组模型成功率高于永久性脑缺血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永久性脑缺血模型组死亡率较脑缺血再灌注模型组死亡率有升高趋势,但无统计学意义;TTC染色:永久性大脑中动脉阻塞梗死灶随着缺血时间的延长逐渐扩大,大脑中动脉缺血再灌注梗死灶随再灌注时间的延长无明显变化;结论:大鼠大脑中动脉缺血再灌注模型手术方式简单、结果稳定、缺血时间可控,是一种较理想的模拟脑梗死的动物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鼠 缺血 大脑动脉阻塞 缺血灌注
下载PDF
插线法制作大鼠大脑中动脉闭塞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 被引量:7
9
作者 张晓彪 王建伟 +2 位作者 胡卫星 戴建础 崔尧元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32-34,37,共4页
目的 :比较两种大脑中动脉闭塞 (middle cerebral artery occlusion,MCAO)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 ,寻找一种更加理想、稳定和可靠的模型。方法 :选用 Ethicon缝线 (直径 0 .16 mm )和 Takeno钓鱼线 (直径 0 .2 0 mm ) ,按 Koizumi和 L ... 目的 :比较两种大脑中动脉闭塞 (middle cerebral artery occlusion,MCAO)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 ,寻找一种更加理想、稳定和可靠的模型。方法 :选用 Ethicon缝线 (直径 0 .16 mm )和 Takeno钓鱼线 (直径 0 .2 0 mm ) ,按 Koizumi和 L onga插线法制作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缺血 2 h再灌注 4h和 2 2 h神经病学评分计算有效率和死亡率。TTC染色计算梗死面积百分比。结果 :Koizumi模型再灌注 4h有效率和 2 2 h梗死面积百分比较 L onga法为高 ,而再灌注 4h死亡率较低。结论 :大鼠 MCAO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采用 Koizumi法优于 L onga法。理想的大鼠插线模型受插线直径、插线头端形态、插入深度和大鼠体重等因素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 灌流模型 大脑动脉 插线法 实验研究
下载PDF
线栓法大脑中动脉闭塞所致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鼠模型的脑水肿和脑梗死比的变化 被引量:8
10
作者 赵涓涓 柯国平 +2 位作者 汤俊 黄娟 黎莉 《数理医药学杂志》 2006年第4期366-369,共4页
目的:探讨短暂性右侧大脑中动脉闭塞所致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的脑梗死比和脑水肿的变化。方法:线栓法制作大鼠脑缺血/再灌注不同时间点模型,行TTC染色测量脑梗死比及干湿称重法测量脑含水量。结果:脑缺血再灌注6h时大鼠脑组织即有含... 目的:探讨短暂性右侧大脑中动脉闭塞所致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的脑梗死比和脑水肿的变化。方法:线栓法制作大鼠脑缺血/再灌注不同时间点模型,行TTC染色测量脑梗死比及干湿称重法测量脑含水量。结果:脑缺血再灌注6h时大鼠脑组织即有含水量的增加,并随着时间的推移呈上升趋势,且未损伤侧中段脑组织含水量升高最为显著。TTC染色在缺血再灌注6h即可见白色梗死灶,梗死比在再灌注72h内逐渐增加。结论: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72h内脑梗死比和脑水肿均呈进行性加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脑动脉闭塞 局灶性脑缺血/灌注 脑水肿 脑梗死比
下载PDF
线栓法大鼠大脑中动脉阻塞脑缺血-再灌注模型行为学特点及其与梗死体积关系分析 被引量:2
11
作者 谭杰 李承晏 +2 位作者 李涛 周琴 张乾 《疑难病杂志》 CAS 2017年第11期1127-1131,共5页
目的分析线栓法大脑中动脉阻塞(MCAO)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大鼠的行为学特点,及其与梗死体积的关系。方法选择成年健康雄性SD大鼠108只,通过线栓法制作大脑中动脉阻塞后脑缺血—再灌注模型,阻塞100 min后拔除线栓再灌注,MCAO术后24 h行核... 目的分析线栓法大脑中动脉阻塞(MCAO)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大鼠的行为学特点,及其与梗死体积的关系。方法选择成年健康雄性SD大鼠108只,通过线栓法制作大脑中动脉阻塞后脑缺血—再灌注模型,阻塞100 min后拔除线栓再灌注,MCAO术后24 h行核磁共振扫描明确梗死部位并计算梗死灶体积,依据是否存在梗死灶及梗死灶部位将大鼠分为:皮质及基底节梗死组(CBG组,n=53)、基底节梗死组(BG组,n=29)及无梗死组(N1组,n=26)。应用Bederson评分,横木行走实验及足失误测试对大鼠MCAO术后24h的神经功能损害程度进行评价,并分析3组大鼠行为学评分及其与梗死体积的相关性。结果 NI组、BG组的Bederson评分明显低于CBG组(q=4.56、4.32,P均<0.01),而BG组及NI组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q=0.42,P=0.897);NI组、BG组的横木行走实验评分明显高CBG组(q=4.22、3.98,P<0.01),而BG组及NI组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q=0.24,P=0.101);NI组、BG组的足失误率明显低于CBG组(q=3.68、3.24,P<0.05),而BG组及NI组足失误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q=0.46,P=0.830)、CBG组脑梗死体积明显大于BG组脑梗死体积,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76.05±90.11)mm^3 vs.(60.03±25.17)mm^3,t=15.856,P<0.01],大鼠Bederson评分、横木行走实验及足失误测试中的行为学评分与其梗死体积之间均无线性相关性(CBG组:r=-0.149、-0.231、-0.186,P=0.308、0.111、0.249;BG组:r=0.187、-0.332、0.291,P=0.381、0.113、0.168)。结论通过线栓法制作大鼠大脑中动脉阻塞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可出现2种行为学表现差异显著的梗死类型,且各个类型的行为学评分与其梗死体积大小不呈正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脑动脉阻塞 线栓法 缺血-灌注 行为学 梗死体积 大鼠
下载PDF
电凝法与线栓法制备大脑中动脉缺血模型在脑卒中后中枢痛研究中的应用对比
12
作者 汲晓宇 刘彤彤 +2 位作者 张传汉 祝畅 张玥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54-160,共7页
目的采用电凝法与线栓法分别造成小鼠大脑中动脉缺血,建立脑卒中后中枢痛(central post-stroke pain,CPSP)模型,探究更贴近临床的造模方法。方法选择6~8周龄(20~25g)健康雄性C57BL/6小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Naive组)、电凝组(dMCAO组)... 目的采用电凝法与线栓法分别造成小鼠大脑中动脉缺血,建立脑卒中后中枢痛(central post-stroke pain,CPSP)模型,探究更贴近临床的造模方法。方法选择6~8周龄(20~25g)健康雄性C57BL/6小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Naive组)、电凝组(dMCAO组)和线栓组(tMCAO组),进行不同造模处理。在造模后行Longa神经功能缺陷评分,利用TTC染色评估大脑梗死体积,通过机械性缩足阈值和热缩足潜伏期评估小鼠的疼痛状态,旷场实验评估小鼠的运动功能。结果与Naive组相比,电凝组和线栓组小鼠造模后神经功能缺陷评分均升高(均P<0.01),TTC染色可观察到不同程度的脑缺血(P<0.05,P<0.01);与Naive组相比,电凝组和线栓组在造模后的第7、14、21、28天均表现出机械性痛觉超敏和热痛觉过敏,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Naive组相比,电凝组小鼠在造模后第29天的运动功能无显著差异,而线栓组小鼠的运动功能下降(P<0.01)。结论电凝法和线栓法均可诱发脑卒中后中枢痛,但电凝法更贴近CPSP的临床表征,更具复制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枢痛 动物模型 神经病理性疼痛 大脑动脉栓塞 缺血
下载PDF
介入治疗大脑中动脉急性闭塞后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像学观察 被引量:7
13
作者 易旭 矫树生 +6 位作者 刘承春 张志宏 吴娅 李小树 梁春荣 张猛 王延江 《重庆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1585-1587,1591,共4页
目的探讨介入治疗大脑中动脉急性闭塞后脑缺血再灌注损伤(CIRI)的影像学变化。方法选择2013年1月至2014年11月该院收治的大脑中动脉急性闭塞患者32例,16例患者进行溶栓和(或)机械取栓后血管再通治疗(再通组),16例患者未进行溶栓治疗(非... 目的探讨介入治疗大脑中动脉急性闭塞后脑缺血再灌注损伤(CIRI)的影像学变化。方法选择2013年1月至2014年11月该院收治的大脑中动脉急性闭塞患者32例,16例患者进行溶栓和(或)机械取栓后血管再通治疗(再通组),16例患者未进行溶栓治疗(非再通组),对比分析其发病时及第3、7天的头颅影像学变化差异。结果在发病后第3天再通组患者侧脑室受压程度比例、中线移位程度均重于非再通组[0.50±0.11 vs.0.58±0.10,0.57(0.18,0.83)vs.0.22(0,0.57)cm],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发病后第7天再通组患者侧脑室受压程度比例、中线移位程度均轻于非再通组[0.80±0.11 vs.0.55±0.12,0(0,0.13)vs.0.46(0,0.88)cm],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介入治疗虽是缺血性卒中早期治疗的重要手段,但其加重了早期的脑水肿,应该重视介入治疗所导致的CIRI。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脑动脉闭塞 介入治疗 缺血灌注损伤 脑水肿
下载PDF
复方白花前胡液对大脑中动脉缺血再灌注大鼠Caspase-3蛋白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6
14
作者 董梦久 涂晋文 周晓莉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2005年第1期40-43,共4页
目的 :探索复方白花前胡液对大脑中动脉缺血再灌注大鼠Caspase 3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 :线栓法制备大脑中动脉缺血再灌注大鼠模型 ,术后2 4、4 8、72h分别检测大鼠的神经功能缺损 ;并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凋亡相关基因Caspase 3蛋白... 目的 :探索复方白花前胡液对大脑中动脉缺血再灌注大鼠Caspase 3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 :线栓法制备大脑中动脉缺血再灌注大鼠模型 ,术后2 4、4 8、72h分别检测大鼠的神经功能缺损 ;并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凋亡相关基因Caspase 3蛋白表达。结果 :MCAO R 2 4、4 8、72h后 ,所有动物都出现程度不同的运动障碍 ,且大鼠脑组织中Caspase 3蛋白表达显著升高 ,复方白花前胡液可明显改善大脑中动脉缺血再灌注大鼠的神经功能缺损症状 ,抑制大鼠Caspase 3蛋白表达水平。结论 :复方白花前胡液能有效抑制凋亡相关基因Caspase 3蛋白的表达 ,减轻或消除缺血级联反应中迟发性神经元死亡 ,复方白花前胡液是其治疗缺血性中风病的机理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方白花前胡液 大脑动脉缺血灌注 大鼠 凋亡相关基因
下载PDF
线栓法制备大鼠大脑中动脉闭塞再灌注模型的体会 被引量:6
15
作者 李赛群 陈钰莹 +4 位作者 廖玲 周有君 杨纯 潘江 章薇 《中国中医急症》 2016年第11期2058-2060,共3页
线栓法制备大鼠大脑中动脉闭塞再灌注模型被普遍认为是标准局灶性脑缺血动物模型,具有无需开颅、损伤小、可重复、缺血时间可控、梗阻部位较明确、脑缺血损伤程度较稳定等优点而被广泛应用于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研究。笔者结合实际操作... 线栓法制备大鼠大脑中动脉闭塞再灌注模型被普遍认为是标准局灶性脑缺血动物模型,具有无需开颅、损伤小、可重复、缺血时间可控、梗阻部位较明确、脑缺血损伤程度较稳定等优点而被广泛应用于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研究。笔者结合实际操作经验和既往的文献报道,对线栓法制备大鼠大脑中动脉脑缺血再灌注模型谈几点体会,以供同仁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物模型 线栓法 大脑动脉闭塞灌注
下载PDF
小鼠大脑中动脉缺血再灌注后缺血区及周边区星形胶质细胞的变化 被引量:5
16
作者 宋江华 李刚 +4 位作者 元小冬 刘文兴 张俊录 张攀攀 王淑娟 《中国神经免疫学和神经病学杂志》 CAS 2017年第3期201-205,209,共6页
目的探讨小鼠大脑中动脉缺血再灌注后脑梗死体积、星形胶质细胞(AS)病理形态及其蛋白表达的变化。方法选取69只成年健康雄性KM小鼠,将小鼠随机分为脑缺血2h再灌注1、4、10、24、48、72h模型组(n=9)以及假手术组(n=6,仅结扎右侧颈总动脉... 目的探讨小鼠大脑中动脉缺血再灌注后脑梗死体积、星形胶质细胞(AS)病理形态及其蛋白表达的变化。方法选取69只成年健康雄性KM小鼠,将小鼠随机分为脑缺血2h再灌注1、4、10、24、48、72h模型组(n=9)以及假手术组(n=6,仅结扎右侧颈总动脉)和正常组(n=9)。采用线栓法制备小鼠大脑中动脉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应用2,3,5-氯化三苯基四氮唑(TTC)染色法观察脑梗死的部位与体积;免疫组化法观察脑缺血中心区与周边区不同再灌注时间点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的表达。结果缺血再灌注1h开始出现脑梗死灶,且再灌注24h时梗死体积最大,之后逐渐缩小(F=745.534,P=0.000)。小鼠脑缺血再灌注后缺血中心区AS肿胀、肥大进而较快发生凋亡,其GFAP表达水平低于周边区(P<0.05);而缺血周边区GFAP阳性表达的AS出现反应性活化,进而发生形态学改变;缺血周边区及对侧相应脑组织区域GFAP的表达量均随再灌注时间的延长呈现增加趋势(P<0.05)。结论 AS反应性活化可能是一种缺血后的全脑保护性防御机制,尤其是在缺血周边区,其活化程度影响脑组织的存活与修复,提示在脑缺血再灌注过程中AS反应性活化可能在脑损伤后可塑性形态及功能改变中发挥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灌注损伤 缺血 星形胶质细胞 胶质纤维酸性蛋白 梗塞 大脑动脉
下载PDF
小鼠大脑中动脉闭塞再灌注模型的建立和评价(英文) 被引量:2
17
作者 杜芳 王涛 +2 位作者 杨学伟 李永刚 郭云良 《中国临床康复》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6期201-204,共4页
背景:绝大多数转基因实验动物来源于小鼠,建立一种小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对缺血性脑血管病的防治研究具有重大意义。目的:建立一种适用于医学研究的、简便可靠的小鼠大脑中动脉闭塞再灌注模型。设计:随机对照动物实验。单位:青岛... 背景:绝大多数转基因实验动物来源于小鼠,建立一种小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对缺血性脑血管病的防治研究具有重大意义。目的:建立一种适用于医学研究的、简便可靠的小鼠大脑中动脉闭塞再灌注模型。设计:随机对照动物实验。单位:青岛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脑血管病研究所。材料:健康BALB/c小鼠20只,雌雄不拘,体质量25~30g,SPF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假手术组(5只)、缺血组(10只)和再灌注22h组(5只)。健康昆明雄性小鼠130只,雌性30只,体质量25~30g,SPF级,其中雄性小鼠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假手术组10只,缺血24h组30只,缺血2h再灌注22,46,70h组各30只;雌性小鼠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假手术组10只,缺血24h组10只,缺血2h再灌注22h组10只。方法:实验于2005-07/2006-03在青岛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脑血管疾病研究所完成。上述SPF级BALB/c小鼠与昆明小鼠,应用头端涂适量硅胶的6-0单尼龙线自小鼠左侧颈外动脉向颈内动脉插入至大脑中动脉起始部,阻断其血流2h后拔出线栓实现再灌注。假手术组术后24h,缺血组阻断血流24h后,再灌注组分别于术后24,48,72h,麻醉下断头取脑。以神经行为功能评分和氯化三苯基四氮唑染色对模型的可靠性进行评价。Longa标准评分:神经行为功能评分≥1分为模型成功的标准;脑组织冠状切片,氯化三苯基四氮唑染色,白色区域为梗死区。主要观察指标:各组小鼠神经行为功能评分,脑组织氯化三苯基四氮唑染色后梗死体积。结果:实验动物全部进入结果分析。①模型成功率BALB/c小鼠约为20%,昆明小鼠雄性为66.7%~73.3%,昆明小鼠雌性为40%~50%。②BALB/c小鼠假手术组氯化三苯基四氮唑染色的脑切片上,两侧皮层呈均匀的橘红色,未见梗死灶。BALB/c小鼠缺血组小鼠脑切片上可见较大的苍白色梗死区,在经视交叉的冠状切片上,梗死区占同侧半球体积的50%~75%,昆明小鼠表现与BALB/c小鼠相似,但梗死区占同侧半球体积的40%~65%。缺血再灌注组与缺血组相似,小鼠脑切片上可见较大的苍白色梗死区,在经视交叉的冠状切片上,梗死区占同侧半球体积的50%~75%,昆明小鼠表现与BALB/c小鼠相似,但梗死区占同侧半球体积的40%~65%。结论:线栓法制作昆明小鼠大脑中动脉闭塞再灌注模型创伤小,缺血的部位较恒定,可以准确控制缺血和再灌注时间,可以成为研究脑血管疾病的病理生理改变、预后及治疗作用的理想实验动物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灌注损伤 大脑动脉 缺血/病理学 疾病模型 动物 小鼠
下载PDF
注射用熊胆粉对大鼠大脑中动脉缺血再灌注损伤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7
18
作者 丁涛 徐惠波 +3 位作者 尚智 温富春 甘雨 孙晓波 《中国中医药科技》 CAS 2008年第3期189-190,共2页
目的:观察注射用熊胆粉对大鼠大脑中动脉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方法:制备大鼠大脑中动脉缺血模型,观察给药后对其神经病学症状、脑梗塞面积及组织病理学的影响。结果:注射用熊胆粉能缓解大鼠神经病学症状的发生,减少脑梗塞面积,改善组... 目的:观察注射用熊胆粉对大鼠大脑中动脉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方法:制备大鼠大脑中动脉缺血模型,观察给药后对其神经病学症状、脑梗塞面积及组织病理学的影响。结果:注射用熊胆粉能缓解大鼠神经病学症状的发生,减少脑梗塞面积,改善组织病理学的变化。结论:注射用熊胆粉可明显减轻大鼠中动脉脑缺血再灌注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灌注损伤/医药疗法 大脑动脉 注射用熊胆粉 治疗应用 大鼠
下载PDF
复方通络胶囊对大脑中动脉缺血再灌注大鼠的预防性保护作用 被引量:2
19
作者 王敬卿 肖婧 张绒 《江苏中医药》 CAS 2010年第1期68-69,共2页
目的:观察复方通络胶囊对大脑中动脉缺血再灌注(MCAO)大鼠的预防性保护作用。方法:采用MCAO大鼠模型,造模前大鼠灌胃给药1周,以神经行为学评分、脑梗死率、脑指数、脑含水量及脑组织伊文氏蓝含量为指标观察复方通络胶囊对MCAO大鼠是否... 目的:观察复方通络胶囊对大脑中动脉缺血再灌注(MCAO)大鼠的预防性保护作用。方法:采用MCAO大鼠模型,造模前大鼠灌胃给药1周,以神经行为学评分、脑梗死率、脑指数、脑含水量及脑组织伊文氏蓝含量为指标观察复方通络胶囊对MCAO大鼠是否有保护作用。结果:复方通络胶囊能明显降低模型动物神经行为学评分、脑梗死率及脑组织伊文氏蓝含量,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显著。结论:复方通络胶囊对MCAO大鼠有预防性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脑动脉缺血灌注 复方通络胶囊 实验研究
下载PDF
复方通络胶囊预处理大脑中动脉缺血再灌注大鼠后血浆vWFTM含量和MMP-2 mRNA表达的变化 被引量:1
20
作者 王敬卿 肖婧 张绒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11年第4期251-252,共2页
目的:观察复方通络胶囊对大脑中动脉缺血再灌注(MCAO)大鼠的预防性脑保护作用。方法:采用MCAO大鼠模型,造模前大鼠灌胃给药1周,以血浆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血栓调节蛋白(TM)含量和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mRNA的表达为指标,观察复方... 目的:观察复方通络胶囊对大脑中动脉缺血再灌注(MCAO)大鼠的预防性脑保护作用。方法:采用MCAO大鼠模型,造模前大鼠灌胃给药1周,以血浆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血栓调节蛋白(TM)含量和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mRNA的表达为指标,观察复方通络胶囊对MCAO大鼠的作用机制。结果:复方通络胶囊能明显降低模型动物血浆vWF、TM含量,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并且能抑制MMP-2 mRNA的表达。结论:复方通络胶囊能够降低模型动物血浆vWF、TM含量,抑制MMP-2 mRNA的表达,对MCAO大鼠有预防性脑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方通络胶囊预处理 大脑动脉缺血灌注 VWF TM MMP-2 mRNA复方通络胶囊预处理 大脑动脉缺血灌注 VWF TM MMP-2 MRNA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