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78篇文章
< 1 2 4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凋亡小分子探针在急性大脑中动脉栓塞和再通模型中的应用
1
作者 钱成 汪涛 +3 位作者 李英豪 楼文胜 顾建平 陈国平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977-981,987,共6页
目的探讨凋亡小分子探针CYS-F在急性大脑中动脉栓塞和再通模型中活体分子成像的可行性,分析其反映病变程度的能力。材料与方法阿霉素诱导Hela细胞凋亡,体外验证探针靶向能力;模拟临床,构建小鼠急性大脑中动脉栓塞模型(n=15)和再通模型(n... 目的探讨凋亡小分子探针CYS-F在急性大脑中动脉栓塞和再通模型中活体分子成像的可行性,分析其反映病变程度的能力。材料与方法阿霉素诱导Hela细胞凋亡,体外验证探针靶向能力;模拟临床,构建小鼠急性大脑中动脉栓塞模型(n=15)和再通模型(n=15),行磁共振血管成像评估靶血管情况;经尾静脉注射CYS-F探究探针分布情况。建模24 h后,T2WI评估病灶体积,近红外成像活体评估细胞凋亡情况。采用尼氏染色和c-fos染色比较两组的差异。结果CYS-F有较好的体外细胞凋亡靶向能力。建模后多普勒血流仪和磁共振血管成像显示,栓塞组成功栓塞大脑中动脉,再通组大脑中动脉复通;近红外成像显示栓塞组大脑中动脉区域荧光信号缺失。建模24 h后,T2WI显示再通组梗死灶体积率明显小于栓塞组(0.055±0.015比0.512±0.220;t=19.761,P<0.001)。栓塞组荧光强度较再通组强,靶背景比分别为1.215±0.162、0.731±0.085(t=10.252,P<0.001)。栓塞组可见大量激活的神经元细胞表达c-fos蛋白,尼氏染色可见大量细胞发生核固缩和裂解。结论小鼠急性大脑中动脉栓塞模型和再通模型贴近临床,应用CYS-F小分子探针可在体对细胞凋亡成像,反映梗死程度,且能在注射初期反映局部组织血流灌注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卒 细胞凋亡 血栓栓塞 分子影像 分子探针 疾病模型 动物 小鼠
下载PDF
电凝法与线栓法制备大脑中动脉缺血模型在脑卒中后中枢痛研究中的应用对比
2
作者 汲晓宇 刘彤彤 +2 位作者 张传汉 祝畅 张玥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54-160,共7页
目的采用电凝法与线栓法分别造成小鼠大脑中动脉缺血,建立脑卒中后中枢痛(central post-stroke pain,CPSP)模型,探究更贴近临床的造模方法。方法选择6~8周龄(20~25g)健康雄性C57BL/6小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Naive组)、电凝组(dMCAO组)... 目的采用电凝法与线栓法分别造成小鼠大脑中动脉缺血,建立脑卒中后中枢痛(central post-stroke pain,CPSP)模型,探究更贴近临床的造模方法。方法选择6~8周龄(20~25g)健康雄性C57BL/6小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Naive组)、电凝组(dMCAO组)和线栓组(tMCAO组),进行不同造模处理。在造模后行Longa神经功能缺陷评分,利用TTC染色评估大脑梗死体积,通过机械性缩足阈值和热缩足潜伏期评估小鼠的疼痛状态,旷场实验评估小鼠的运动功能。结果与Naive组相比,电凝组和线栓组小鼠造模后神经功能缺陷评分均升高(均P<0.01),TTC染色可观察到不同程度的脑缺血(P<0.05,P<0.01);与Naive组相比,电凝组和线栓组在造模后的第7、14、21、28天均表现出机械性痛觉超敏和热痛觉过敏,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Naive组相比,电凝组小鼠在造模后第29天的运动功能无显著差异,而线栓组小鼠的运动功能下降(P<0.01)。结论电凝法和线栓法均可诱发脑卒中后中枢痛,但电凝法更贴近CPSP的临床表征,更具复制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枢痛 动物模型 神经病理性疼痛 大脑动脉栓塞 脑缺血
下载PDF
症状性非急性大脑中动脉闭塞侧支循环不良的危险因素及预测模型建立
3
作者 王明芳 纪晓军 《每周文摘·养老周刊》 2024年第15期0054-0056,共3页
通过分析症状性非急性大脑中动脉闭塞患者的临床特征,探讨其侧支循环建立不良的危险因素并建立相关的风险预测模型。方法:回顾性分析149例症状性非急性大脑中动脉闭塞患者的临床资料,基于脑血管造影的侧枝循环分级标准,分为侧支良好组(8... 通过分析症状性非急性大脑中动脉闭塞患者的临床特征,探讨其侧支循环建立不良的危险因素并建立相关的风险预测模型。方法:回顾性分析149例症状性非急性大脑中动脉闭塞患者的临床资料,基于脑血管造影的侧枝循环分级标准,分为侧支良好组(80例)和侧支不良组(69例)。应用t检验、卡方检验对两组的基线特征进行比较,通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构建预测模型,对预测模型进行可视化以及区分度、校准度和临床有效性评价。结果:症状性非急性的大脑中动脉闭塞者侧支循环建立不良独立相关的危险因素包括年龄、高血压病、血清尿酸水平以及血清低密度脂蛋白。根据上述危险因素建立的预测模型ROC的曲线下面积为0.876,95%置信区间(CI)为0.822~0.929,预测模型区分度良好。结论:通过建立症状性非急性大脑中动脉闭塞侧支循环不良的预测模型,有助于筛选并识别发生侧支循环不良的高危人群,并进行针对性干预和预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急性大脑动脉闭塞 侧支循环不良 危险因素 预测模型建立
下载PDF
血管张力在大鼠血栓栓塞大脑中动脉脑梗死模型中的应用 被引量:1
4
作者 刘晓静 蔡桂兰 +2 位作者 毕鸿雁 陈旭 张拥波 《实验动物科学》 2018年第4期37-39,44,共4页
目的利用血管张力固定改良PE管,制作血栓栓塞大脑中动脉脑梗死(Embolic middle cerebral artery occlusion,eMCAO)大鼠模型。方法采用清洁级Sprague-Dawley大鼠20只制作eMCAO模型,均为单人制作,利用血管张力固定改良PE管。结果改良PE插... 目的利用血管张力固定改良PE管,制作血栓栓塞大脑中动脉脑梗死(Embolic middle cerebral artery occlusion,eMCAO)大鼠模型。方法采用清洁级Sprague-Dawley大鼠20只制作eMCAO模型,均为单人制作,利用血管张力固定改良PE管。结果改良PE插管均成功,大鼠eMCAO造模成功率90%,制作时间每只平均30 min。结论利用血管张力法可单人操作制作大鼠eMCAO模型,有效节省造模所需时间以及人力物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张力 大脑中动脉血栓栓塞模型 大鼠
下载PDF
颈总与颈外插线构建大脑中动脉栓塞大鼠模型脑微循环灌注的比较 被引量:3
5
作者 李勇 袁健梅 +8 位作者 芦丹妮 任敉宏 邓博文 王佳俊 马荣 谢倩 李金秀 徐卓 王建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1683-1691,共9页
背景:颈总插线法和颈外插线法制备的大脑中动脉栓塞模型是脑缺血临床前研究常使用的模型,但既往关于2种插线方法在模型制备难易度、缺血性脑损伤中微循环灌注量的差异及其相关机制的对比研究较少。目的:比较颈总动脉和颈外动脉插线制备... 背景:颈总插线法和颈外插线法制备的大脑中动脉栓塞模型是脑缺血临床前研究常使用的模型,但既往关于2种插线方法在模型制备难易度、缺血性脑损伤中微循环灌注量的差异及其相关机制的对比研究较少。目的:比较颈总动脉和颈外动脉插线制备的大脑中动脉栓塞模型在模型制备难易度以及微循环灌注量的差异。方法: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3组,颈总动脉插线组和颈外动脉插线组分别应用颈总动脉和颈外动脉插线法制备大脑中动脉栓塞模型;假手术组大鼠麻醉后除不结扎血管和插入线栓,其他操作与上述2种方法相同。记录各组大鼠插线时间、插线成功率、模型术后死亡率以及造模成功率。插线后采用激光散斑成像技术观察大鼠缺血90 min内和再灌注90 min内缺血半球脑血流灌注量以及缺血半暗带血管直径的变化;LONGA法和改良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法分别评价术后2,24,48,72 h大鼠神经功能缺缺损情况;TTC染色法、干湿质量法以及伊文思蓝染色法分别计算术后72 h大鼠脑梗死率、脑组织含水量以及血脑屏障通透性;ELISA法检测大鼠术后72 h血清内皮素1、降钙素基因肽、环磷酸腺苷、前列腺素E2和一氧化氮表达水平。结果与结论:①与颈外动脉插线组相比,颈总动脉插线组手术操作时间明显缩短(P<0.01),模型成功率更高(P<0.05);且颈总动脉插线组再灌注后缺血半球脑血流灌注量和血管直径均显著小于颈外动脉插线组(P<0.05),血清环磷酸腺苷水平也显著降低(P<0.05);②但颈外动脉插线组和颈总动脉插线组在脑梗死率、脑组织含水量、血脑屏障通透性以及血清内皮素1、降钙素基因肽、前列腺素E2和一氧化氮水平方面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③提示相对于颈外动脉插线法,颈总动脉插线法操作简单、模型成功率高,但再灌注后大脑皮质存在明显的微循环血流灌注障碍;微循环血流的灌注不足可能与血清环磷酸腺苷水平的降低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脑卒 大脑动脉栓塞模型 小泉法(KOIZUMI法) LONGA法 颈外动脉插线法 颈总动脉插线法 微循环
下载PDF
急性血栓性大脑中动脉栓塞脑缺血模型的建立 被引量:7
6
作者 李永东 赵俊功 +2 位作者 李明华 尤小芳 程英升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2008年第2期122-128,共7页
目的评价急性血栓性大鼠大脑中动脉栓塞(MCAO)脑缺血造模的可行性,旨在提高模型的可重复性和可控制性。方法健康雄性成年SD大鼠60只,体重300~450g,随机分为3组:大栓子组(栓子长1.2~1.5mm,15只)、中等栓子组(0.8~1.0mm,30只)和小栓子... 目的评价急性血栓性大鼠大脑中动脉栓塞(MCAO)脑缺血造模的可行性,旨在提高模型的可重复性和可控制性。方法健康雄性成年SD大鼠60只,体重300~450g,随机分为3组:大栓子组(栓子长1.2~1.5mm,15只)、中等栓子组(0.8~1.0mm,30只)和小栓子组(0.5~0.6mm,15只)。取同系大鼠的股动脉血0.6ml与0.15ml凝血酶溶液混匀后,注入微导管内制备成线样血栓。将切好的栓子经大鼠左侧颈内动脉注入,建立MCAO模型。使用GESigna1.5T超导成像仪,3英寸环形表面线圈行大鼠脑MRI检查,并将检查结果与病理结果对照。结果小栓子组15只,9只发现脑梗死灶(60%),中等栓子组和大栓子组所有大鼠均出现脑梗死灶,小栓子组与另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等栓子组脑梗死灶均位于同侧大脑半球,局限于左侧顶叶皮质、皮层下及基底节的占93.3%(28/30)。小栓子组9只,在24h或死亡时的平均脑梗死体积占同侧大脑半球的(14.41±8.72)%,中等栓子组30只占(48.29±18.57)%,大栓子组15只占(73.68±18.29)%。3组之间脑梗死体积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3.171,P<0.01)。小栓子组9只,平均生存时间(301.1±23.02)h;中等栓子组30只,平均生存时间(277.43±20.27)h;大栓子组15只,平均生存时间(59.93±25.03)h。大栓子组与另2组之间生存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4.676,P<0.01),而中等栓子组的生存时间与小栓子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中等栓子组脑梗死区相对脑血流容量(rCBV)在3~18h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1.578,P>0.05)。结论经过改良后,中等栓子建立的大鼠MCAO模型脑梗死体积适中、存活率高、脑梗死部位恒定而rCBV持续降低,具有良好的可重复性和可控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缺血 大脑动脉栓塞 磁共振 大鼠
下载PDF
大鼠大脑中动脉血栓栓塞脑缺血模型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郑永玲 胡长林 《神经损伤与功能重建》 2009年第1期25-27,共3页
目的:建立病理生理过程与人类近似的脑缺血模型。方法:采用成组设计的随机对照研究,用大鼠自体血血栓注入大脑中动脉建立栓塞模型,观察缺血后6、12、24 h大鼠的神经功能评分、脑含水量和梗死灶体积。结果:模型稳定、可靠、重复性好。结... 目的:建立病理生理过程与人类近似的脑缺血模型。方法:采用成组设计的随机对照研究,用大鼠自体血血栓注入大脑中动脉建立栓塞模型,观察缺血后6、12、24 h大鼠的神经功能评分、脑含水量和梗死灶体积。结果:模型稳定、可靠、重复性好。结论:自体血血栓栓塞模型适用于缺血性脑血管病治疗及药物评价的实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体血血栓 大脑动脉 栓塞模型
下载PDF
pipeline栓塞装置治疗大脑中动脉动脉瘤的疗效:一项回顾性多中心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张莹 罗斌 +17 位作者 康慧斌 刘健 张义森 杨新健 张鸿祺 李天晓 买买提力·艾沙 毛国华 宋冬雷 王云彦 冯文峰 汪阳 史怀璋 万杰清 刘建民 管生 赵元立 王超 《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2023年第4期225-229,共5页
目的 探讨pipeline栓塞装置(PED)治疗大脑中动脉(MCA)动脉瘤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11月至2019年10月我国14个临床中心采用PED治疗的33例MCA动脉瘤的临床资料、影像学资料和随访资料。结果 33例共39个动脉瘤,使用37个PED。3... 目的 探讨pipeline栓塞装置(PED)治疗大脑中动脉(MCA)动脉瘤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11月至2019年10月我国14个临床中心采用PED治疗的33例MCA动脉瘤的临床资料、影像学资料和随访资料。结果 33例共39个动脉瘤,使用37个PED。33例完成临床随访,30例(36个动脉瘤)完成影像随访;随访时间4~22个月,平均(10.6±6.3)个月;动脉瘤完全或近全闭塞30个(83.3%,30/36);相对于单纯PED治疗组(71.4%),PED辅助弹簧圈栓塞组动脉瘤闭塞率更高(100%;P=0.031);预后不良(m RS评分>2分)3例(9.1%),预后良好(mRS评分≤2分)30例(90.9%);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24.2%(8/33),术前规律服用双抗药物3 d以上病人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未规律服用双抗药物的病人(P=0.033)。结论 MCA动脉瘤可以采用PED治疗,疗效较满意。对于直径大、形态不规则的MCA动脉瘤,可使用PED结合弹簧圈栓塞治疗以获得更高的闭塞率。术前、术后应规范应用双抗药物以减少缺血、出血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动脉 大脑动脉 血流导向装置 pipeline栓塞装置(PED) 疗效
下载PDF
大脑中动脉光化学栓塞模型的改良及免疫表型分析
9
作者 徐帆 邓霞 +2 位作者 许文 佘泓达 高亮 《集成技术》 2023年第2期10-19,共10页
光照缺血模型是常用的脑卒中永久性缺血模型,其原理是:光敏感染料在光照射下被激活并产生活性氧自由基,生成的活性氧自由基会引起血管内皮损伤,导致血小板的黏附和聚集,并形成血栓。由于光照缺血模型产生的缺血半影带较小,同临床病理差... 光照缺血模型是常用的脑卒中永久性缺血模型,其原理是:光敏感染料在光照射下被激活并产生活性氧自由基,生成的活性氧自由基会引起血管内皮损伤,导致血小板的黏附和聚集,并形成血栓。由于光照缺血模型产生的缺血半影带较小,同临床病理差异较大,限制了对于缺血半影带的研究,因此,该研究基于光化学法构建了一种改良的中动脉近端栓塞模型。具体地,向小鼠体内注射光敏感染料孟加拉红后,用激光照射中动脉近端3 min,以诱导血管栓塞,并通过氯化三苯基四氮唑染色、免疫荧光以及流式细胞术对模型进行评估。氯化三苯基四氮唑染色和免疫荧光结果显示,与传统的光照缺血模型相比,该模型能在纹状区和皮质区产生较大且稳定的梗死区域(9%~15%),且能通过流式细胞术分离出梗死组织中的驻留小胶质细胞、浸润髓系细胞和淋巴细胞。上述实验结果表明,改良的中动脉近端光化学栓塞模型能够应用于缺血性脑卒中损伤后病理和免疫反应机制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脑卒 脑缺血模型 大脑动脉阻塞 光照缺血 TTC染色
下载PDF
以大脑中动脉闭塞脑梗死为首发表现的肾病综合征1例报告
10
作者 邵敏峰 马一骏 +2 位作者 王俊 孙佳 张宴斌 《现代实用医学》 2024年第4期540-542,共3页
肾病综合征(nephrotic syndrome,NS)通常表现为大量蛋白尿(>3.5 g/24 h)、低蛋白血症、高脂血症和不同程度的水肿[1],可导致严重并发症甚至危及生命。动脉和静脉血栓形成是NS的潜在并发症,与静脉血栓形成相比,动脉血栓形成的发病率较... 肾病综合征(nephrotic syndrome,NS)通常表现为大量蛋白尿(>3.5 g/24 h)、低蛋白血症、高脂血症和不同程度的水肿[1],可导致严重并发症甚至危及生命。动脉和静脉血栓形成是NS的潜在并发症,与静脉血栓形成相比,动脉血栓形成的发病率较低,而NS相关急性缺血性卒中更为罕见[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脉血栓形成 急性缺血性卒 大脑动脉闭塞 动脉血栓形成 潜在并发症 肾病综合征 低蛋白血症 首发表现
下载PDF
显微手术夹闭与血管介入栓塞术对大脑中动脉瘤破裂延迟性脑缺血的疗效比较 被引量:4
11
作者 李俊 丁涟沭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23年第13期1-5,15,共6页
目的比较显微手术夹闭与血管介入栓塞术治疗大脑中动脉瘤破裂的疗效及对延迟性脑缺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收集96例大脑中动脉瘤破裂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65例行显微手术夹闭治疗者设为显微手术组,31例行血管内介入栓塞术者设为介入栓塞组... 目的比较显微手术夹闭与血管介入栓塞术治疗大脑中动脉瘤破裂的疗效及对延迟性脑缺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收集96例大脑中动脉瘤破裂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65例行显微手术夹闭治疗者设为显微手术组,31例行血管内介入栓塞术者设为介入栓塞组。比较2组手术前后的免疫功能指标、炎性指标、围术期指标、延迟性脑缺血发生率、预后等。结果与显微手术组相比,介入栓塞组的手术时间更短,术中出血量更低,治疗费用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术前相比,2组术后3 d的免疫球蛋白G(IgG)、免疫球蛋白M(IgM)及免疫球蛋白A(IgA)水平降低,且显微手术组的IgG、IgM及IgA水平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术后3 d的纤维蛋白原(Fib)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较术前升高,且介入栓塞组术后3 d的Fib及TNF-α水平均低于显微手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延迟性脑缺血发生率、脑缺血死亡率、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介入栓塞组的Barthel指数评分、术后复发率高于显微手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显微手术夹闭与血管内介入栓塞术均是治疗大脑中动脉瘤破裂的有效手段,但血管内介入栓塞术创伤更小,免疫抑制更轻,可能对降低术后延迟性脑缺血发生风险有益,但术后复发率也较高,治疗费用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脑动脉瘤破裂 显微手术夹闭 血管介入栓塞 延迟性脑缺血 免疫球蛋白
下载PDF
改良线栓法制备大脑中动脉栓塞动物模型的效果观察 被引量:13
12
作者 孙长青 贺玮 +2 位作者 李伟光 李志慧 张成岗 《山东医药》 CAS 2014年第28期24-26,共3页
目的观察改良线栓法制备大脑中动脉栓塞(MCAO)动物模型的效果。方法清洁级成年SD大鼠60只,随机分为改良组和传统组各30只。改良组采用改良线栓法制备MCAO动物模型,传统组采用传统线栓法制备MCAO动物模型;比较两组造模成功率、手术时间... 目的观察改良线栓法制备大脑中动脉栓塞(MCAO)动物模型的效果。方法清洁级成年SD大鼠60只,随机分为改良组和传统组各30只。改良组采用改良线栓法制备MCAO动物模型,传统组采用传统线栓法制备MCAO动物模型;比较两组造模成功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神经损伤情况。结果改良组造模失败1只、死亡2只、成功27只,造模成功率90.00%(27/30);传统组造模失败4只、死亡6只、成功20只,造模成功率66.67%(20/30);两组造模成功率比较,P<0.05。改良组神经损伤1只(3.70%),传统组5只(25.00%),P>0.05。改良组手术时间(24.04±2.87)min,传统组(49.95±5.79)min,P<0.01。改良组术中出血量(1.79±0.72)mL,传统组(3.53±1.07)mL,P<0.01。结论改良线栓法制备MCAO动物模型成功率较传统线栓法高,神经损伤、术中出血量少,手术时间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缺血损伤 大脑动脉栓塞 线栓法 动物模型 大鼠
下载PDF
老龄大鼠线栓和自体血栓性大脑中动脉闭塞模型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16
13
作者 常丽英 张新江 张苏明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134-136,共3页
目的 探索一种适合于老龄大鼠脑梗死研究的大脑中动脉闭塞 (MCAO)模型。方法 用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墨汁或 TTC染色、病理学观察以及脑组织含水量测定等方法比较研究老龄大鼠线栓与改良自体血栓 MCAO模型的稳定性。结果 血栓组与线栓... 目的 探索一种适合于老龄大鼠脑梗死研究的大脑中动脉闭塞 (MCAO)模型。方法 用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墨汁或 TTC染色、病理学观察以及脑组织含水量测定等方法比较研究老龄大鼠线栓与改良自体血栓 MCAO模型的稳定性。结果 血栓组与线栓组成功率分别为 95.83%和 1 5% ,前者神经功能缺损较后者重 (评分为 8.59± 3.52与 1 4 .0 6± 4.0 4 ,P=0 .0 0 1 ) ,前者梗死体积亦高于后者 (2 60 .67± 1 4 .65mm3与 1 51 .0 0±98.1 4 mm3 ,P<0 .0 5) ;脑组织含水量血栓组明显高于线栓组 (P=0 .0 0 1 )。后者蛛网膜下腔出血的发生率为 2 %。结论 自体血栓性 MCAO模型成功率高、梗死范围恒定、可重复性好 ,较线栓更适合于老龄大鼠局灶性脑缺血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大脑动脉 动物模型 自体血栓
下载PDF
介入法猴大脑中动脉栓塞模型的制作及评价 被引量:5
14
作者 徐军红 邓燕贤 +3 位作者 邱维加 周智鹏 张辉阳 曾阳东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578-581,共4页
目的探讨介入法猴大脑中动脉栓塞模型的制作及评价。方法选择猕猴13只作为实验动物,经股动脉穿刺插管引入微导管超选至大脑中动脉注入适量自体血栓,分别于术后2 h及24 h行MR检查。结果 13只猴均成功插管至大脑中动脉并栓塞自体血栓。12... 目的探讨介入法猴大脑中动脉栓塞模型的制作及评价。方法选择猕猴13只作为实验动物,经股动脉穿刺插管引入微导管超选至大脑中动脉注入适量自体血栓,分别于术后2 h及24 h行MR检查。结果 13只猴均成功插管至大脑中动脉并栓塞自体血栓。12只表现为大脑中动脉分支减少,部分分支闭塞;2 h弥散加权成像(DWI)可见高信号,T_2WI无异常,24 h复查MR示在相同位置DWI及T_2WI均可见高信号。重度栓塞1只,表现为大脑中动脉主干闭塞,分支广泛减少;2 h DWI可见大片高信号,于术后18 h死亡。结论经股动脉微导管超选择猴大脑中动脉栓塞模型的建立具有操作简单、可重复性好及死亡率低的优点,而栓塞术后2 h的DWI即可显示脑梗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脑动脉栓塞 介入 弥散加权成像
下载PDF
激光多普勒血流仪评价活体大鼠大脑中动脉栓塞模型成功的可行性分析 被引量:19
15
作者 刘宇 孟然 +2 位作者 闫峰 罗玉敏 吉训明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620-624,共5页
目的:探讨激光多普勒血流仪(LDF)评价活体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制作成功的可行性和可靠性分析。方法:10只体重280-310 g的雄性SD大鼠用传统线栓法制作单侧大脑中动脉阻塞(MCAO)模型,神经功能评分,LDF监测插栓前后大鼠脑血流动态变... 目的:探讨激光多普勒血流仪(LDF)评价活体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制作成功的可行性和可靠性分析。方法:10只体重280-310 g的雄性SD大鼠用传统线栓法制作单侧大脑中动脉阻塞(MCAO)模型,神经功能评分,LDF监测插栓前后大鼠脑血流动态变化。于缺血2 h和再灌注24 h断头取脑,TTC染色检测脑片梗死灶体积。结果:基线血流均值为(224.99±75.00)PU,局灶神经功能障碍评分0分。插栓成功MCAO模型,缺血2 h血流均值为(67.23±6.90)PU,与基线血流差值为157.76PU,降幅约为70%(P<0.01),差异显著。拔拴后血流均值为(216.01±7.30)PU,与缺血2 h血流差值为148.78PU(P<0.01),差异显著;与基线血流差值为-8.98PU(P>0.05),无显著差异。再灌注24 h后,局灶神经功能障碍评分10.35分,脑片TTC染色显示梗死及水肿灶。插栓不成功模型LDF监测显示仍有血流通过,降幅少于基线的50%,再灌注24 h后,局灶神经功能障碍评分0分,TTC染色未见梗死灶。结论:LDF对大鼠脑血流的监测是除神经功能评分以外另一种判断活体大鼠MCAO模型制作成功的可靠而实用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型 大脑动脉阻塞 激光多普勒血流仪
下载PDF
稳定的大鼠大脑中动脉栓塞脑梗死模型的建立 被引量:9
16
作者 包新杰 李雪元 +3 位作者 左赋兴 冯铭 窦万臣 王任直 《中国实验动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395-398,共4页
目的探讨使用激光多普勒血流监测技术制作稳定的大鼠大脑中动脉栓塞脑梗死模型(middle cerebral artery occlusion,MCAO)的可行性。方法 16只SD雄性大鼠随机分成2组:实验组和对照组各8只。实验组将模型制作过程中脑血流下降至基础值... 目的探讨使用激光多普勒血流监测技术制作稳定的大鼠大脑中动脉栓塞脑梗死模型(middle cerebral artery occlusion,MCAO)的可行性。方法 16只SD雄性大鼠随机分成2组:实验组和对照组各8只。实验组将模型制作过程中脑血流下降至基础值的30%判定为模型制作成功;对照组不监测脑血流,将尼龙栓线插入深度为1.8 cm判定为模型制作成功。模型前和模型后24 h分别行神经损伤严重程度评分(modified neurological severity scores,m NSS);模型后24 h处死大鼠取脑,行2,3,5-三苯氯化四氮唑(TTC)染色并计算脑梗死体积。结果实验组8只大鼠模型后24 h均出现典型偏瘫症状,m NSS评分稳定在10分~13分,梗死体积稳定性和均一性好,为(37.5±3.9)%。对照组8只大鼠m NSS评分稳定性较差,其中5只大鼠的m NSS评分为10分~13分,5只大鼠的脑梗死灶和实验组相似,但有3只大鼠的脑梗死体积明显小于实验组(P〈0.05)。实验组的模型成功率为100%,对照组的模型成功率为62.5%(P〈0.05)。结论激光多普勒血流监测技术可以显著提高大鼠MCAO模型的成功率、稳定性和均一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模型 激光多普勒 动脉 栓塞 大鼠
下载PDF
大鼠大脑中动脉血栓形成模型的建立 被引量:12
17
作者 张兆岩 郭述 +1 位作者 苏曹霞 曹秉振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423-425,F003,共4页
应用外径约 0 .3mm的导管从大鼠颈外动脉逆行插管至颈内动脉 ,一直到距大脑中动脉 (MCA)起始处 2~ 3mm处 ,注射凝血酶诱导血栓形成。于手术后 3、6、12h观察行为障碍并评分 ,手术后 12h取脑观察Willis环、脑梗死体积及病理改变。结果表... 应用外径约 0 .3mm的导管从大鼠颈外动脉逆行插管至颈内动脉 ,一直到距大脑中动脉 (MCA)起始处 2~ 3mm处 ,注射凝血酶诱导血栓形成。于手术后 3、6、12h观察行为障碍并评分 ,手术后 12h取脑观察Willis环、脑梗死体积及病理改变。结果表明 ,该模型行为障碍和脑梗死体积较为恒定 ,观察Willis环可见MCA起始部血栓形成 ,所形成的血栓是混合血栓 ,脑梗死体积与本研究室应用线栓法建立的大鼠MCA缺血模型的梗死体积无明显差异。该模型操作简便 ,缺血效果可靠 ,梗死部位恒定 ,而且较接近人类脑血栓形成的临床特点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脑动脉血栓形成 大鼠 动物模型 MCA
下载PDF
ADAPT治疗急性脑梗死大脑中动脉M1段闭塞血管术后出血发生率及影响因素分析
18
作者 杨应镜 《医师在线》 2024年第2期6-8,共3页
目的分析探讨血栓直接抽吸首次再通技术(ADAPT)治疗急性脑梗死大脑中动脉M1段闭塞血管术后出血发生率及影响因素。方法以贵州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2022年6月~2023年6月收治的85例急性脑梗死大脑中动脉M1段闭塞患者为研究对象,对患者进行... 目的分析探讨血栓直接抽吸首次再通技术(ADAPT)治疗急性脑梗死大脑中动脉M1段闭塞血管术后出血发生率及影响因素。方法以贵州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2022年6月~2023年6月收治的85例急性脑梗死大脑中动脉M1段闭塞患者为研究对象,对患者进行ADAPT治疗,统计患者术后出血情况,计算患者术后出血发生率。根据患者出血情况将患者分为出血组和未出血组,采用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对急性脑梗死大脑中动脉M1段闭塞ADAPT治疗后出血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探讨。结果85例患者术后出现出血16例,出血发生率为18.82%,其中颅内出血8例、胃肠道出血5例、泌尿系出血3例。经单因素分析,出血组患者的年龄、取栓次数、支架长度、大脑中动脉顶-底距离(D-TB)均高于对照组(P<0.05)。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高龄、取栓次数多、支架长度长、D-TB高均为患者术后出血的高危因素。结论ADAPT治疗急性脑梗死大脑中动脉M1段闭塞血管术后有较高的出血发生率,其中高龄、取栓次数多、支架长度长、D-TB高为患者术后出血的高危因素,应根据患者的高危因素制定相应的干预方案,降低患者术后出血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梗死 大脑动脉 血栓直接抽吸首次再通技术 术后出血 影响因素
下载PDF
通塞脉微丸对大脑中动脉栓塞模型大鼠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6
19
作者 胡晨 卞慧敏 +1 位作者 仇锦春 杨洪宝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685-688,共4页
目的:观察通塞脉微丸对大脑中动脉栓塞(MCAO)模型大鼠的保护作用。方法:用线栓法制备大鼠MCAO模型,缺血3 h后再灌注,观察通塞脉微丸不同剂量对模型大鼠脑含水量、神经功能缺损情况、脑梗死面积及血浆中前列腺素1α(6-K-PGF1α)、血栓烷... 目的:观察通塞脉微丸对大脑中动脉栓塞(MCAO)模型大鼠的保护作用。方法:用线栓法制备大鼠MCAO模型,缺血3 h后再灌注,观察通塞脉微丸不同剂量对模型大鼠脑含水量、神经功能缺损情况、脑梗死面积及血浆中前列腺素1α(6-K-PGF1α)、血栓烷素B2(TXB2)、内皮素(ET)含量的影响。结果:通塞脉微丸可以改善MCAO模型大鼠24 h的行为学异常,缩小脑梗塞面积,降低缺血脑组织的含水量,减轻脑水肿,降低血浆中ET、TXB2,从而改善脑组织的缺血缺氧状态。结论:通塞脉微丸对大脑中动脉栓塞模型大鼠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通塞脉微丸 大脑动脉栓塞 实验研究
下载PDF
大脑中动脉栓塞模型大鼠的中枢电压依赖性钾通道mRNA表达的改变 被引量:6
20
作者 张海霞 李正斌 王晓良 《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328-332,共5页
目的观察几种代表性电压依赖性钾通道亚型在脑缺血不同时间大鼠海马和皮层mRNA表达水平的变化。方法采用大脑中动脉栓塞模型致大鼠脑缺血损伤,应用RT-PCR方法检测Kv1.4,Kv1.5,Kv2.1和Kv4.2mRNA表达水平在海马和皮层中的改变。结果大脑... 目的观察几种代表性电压依赖性钾通道亚型在脑缺血不同时间大鼠海马和皮层mRNA表达水平的变化。方法采用大脑中动脉栓塞模型致大鼠脑缺血损伤,应用RT-PCR方法检测Kv1.4,Kv1.5,Kv2.1和Kv4.2mRNA表达水平在海马和皮层中的改变。结果大脑中动脉栓塞模型大鼠出现明显的神经损伤症状。缺血2 h时,海马组织的Kv1.4,Kv2.1和Kv4.2 mRNA表达水平分别增加了50%,67%和90%,在缺血24 h时Kv1.4和Kv4.2mRNA仍保持高水平表达。大鼠皮层组织在缺血2 h后,Kv1.4,Kv1.5,Kv2.1和Kv4.2 mRNA水平均无明显改变,缺血24 h后,Kv2.1和Kv4.2 mRNA水平分别增加了70%和62%。结论大脑中动脉栓塞模型大鼠的海马和皮层组织中电压依赖性钾通道亚型的mRNA表达发生明显上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钾通道 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 大脑动脉栓塞 MRNA表达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