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Y型双支架取栓治疗急性大脑中动脉M1段分叉部闭塞脑梗死7例 被引量:2
1
作者 李水仙 陈星宇 +6 位作者 阳清伟 郑维红 陈中杰 陈良义 朱仁敬 金首跃 林威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67-171,共5页
目的评价Y型双支架取栓治疗急性大脑中动脉(MCA)M1段分叉部闭塞脑梗死的有效性、安全性和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5月至2020年9月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采用Y型双支架取栓治疗的连续7例急性MCA-M1段分叉部闭塞脑梗死患者临床资料。采... 目的评价Y型双支架取栓治疗急性大脑中动脉(MCA)M1段分叉部闭塞脑梗死的有效性、安全性和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5月至2020年9月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采用Y型双支架取栓治疗的连续7例急性MCA-M1段分叉部闭塞脑梗死患者临床资料。采用改良溶栓治疗脑梗死(m TICI)血流分级评估术后血管再通情况,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评定术后90 d临床预后。结果6例患者经多次单支架取栓血管均未通,遂以Y型双支架取栓均1次再通,其中5例mTICI血流分级为3级,1例为2b级;1例直接双支架取栓1次再通,mTICI血流分级为3级。5例患者(5/7)术后90 d m RS评分为1~3分,2例死亡。结论采用Y型双支架取栓治疗急性MCA-M1段分叉部闭塞脑梗死1次再通率高,可缩短取栓时间,预后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Y型双支架取栓 大脑中动脉m1段分叉部 脑梗死 血管再通
下载PDF
急性大脑中动脉M1段闭塞脑梗死患者低剂量rt-PA静脉溶栓后桥接取栓与直接动脉取栓的临床价值
2
作者 张茴燕 谷松 +3 位作者 王璐 曹铭华 江顺福 吴明超 《当代医学》 2024年第7期105-108,共4页
目的探讨急性大脑中动脉M1段闭塞脑梗死患者低剂量rt-PA静脉溶栓后桥接取栓与直接动脉取栓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6月至2022年6月景德镇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80例急性大脑中动脉M1段闭塞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及家属意愿... 目的探讨急性大脑中动脉M1段闭塞脑梗死患者低剂量rt-PA静脉溶栓后桥接取栓与直接动脉取栓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6月至2022年6月景德镇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80例急性大脑中动脉M1段闭塞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及家属意愿分为A组与B组,每组40例。A组行直接动脉取栓治疗,B组行静脉溶栓后桥接动脉取栓治疗。比较两组血管开通率、病死率、不良事件发生率、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NIHSS)及改良Rankin评分量表(mRS)评分。结果B组血管开通率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事件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前、治疗后24 h,两组NIH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3、7 d,B组NIHSS评分均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个月后,B组mRS评分低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病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低剂量rt-PA静脉溶栓后桥接动脉取栓治疗急性大脑中动脉M1段闭塞脑梗死安全、有效,可提高血管开通率,且可改善患者预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大脑动脉m1闭塞脑梗死 直接动脉取栓 低剂量rt-PA静脉溶栓后桥接动脉取栓 临床价值
下载PDF
药物涂层球囊与支架植入治疗大脑中动脉M1段症状性狭窄对比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杨扬 《中外医疗》 2023年第16期40-43,共4页
目的探讨药物涂层球囊与支架治疗大脑中动脉M1段症状性狭窄疗效的对比研究。方法方便选取2017年3月—2022年3月内蒙古科技大学包头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104例症状性颅内大脑中动脉M1段狭窄患者,随机分为支架组与药物涂层球... 目的探讨药物涂层球囊与支架治疗大脑中动脉M1段症状性狭窄疗效的对比研究。方法方便选取2017年3月—2022年3月内蒙古科技大学包头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104例症状性颅内大脑中动脉M1段狭窄患者,随机分为支架组与药物涂层球囊组,各52例。对比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并发症、NIHSS评分、Barthel评分。结果药物涂层球囊组手术时间短于支架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药物涂层球囊组NIHSS评分均低于支架组,药物涂层球囊组的Barthel评分高于支架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个月,药物涂层球囊组狭窄率为(27.92±11.03)%低于支架组(36.12±16.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013,P<0.05)。结论大脑中动脉M1段症状性狭窄应用药物涂层球囊疗效确切且安全性高适合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物涂层球囊 支架植入 大脑动脉m1 症状性狭窄
下载PDF
M1段大脑中动脉瘤临床特点及手术预后影响因素的回顾性研究 被引量:6
4
作者 张永明 裴荣权 +4 位作者 孟令文 徐欣 马亮 俞凯文 汪潇 《河北医药》 CAS 2015年第6期882-884,共3页
目的探讨大脑中动脉M1段动脉瘤临床特点及影响其手术预后的重要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4年6月收治的112例M1段动脉瘤患者,总结影像学资料、治疗和术后并发症等情况,探讨性别、年龄、入院时Fisher评分、术前高血压和动脉瘤... 目的探讨大脑中动脉M1段动脉瘤临床特点及影响其手术预后的重要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4年6月收治的112例M1段动脉瘤患者,总结影像学资料、治疗和术后并发症等情况,探讨性别、年龄、入院时Fisher评分、术前高血压和动脉瘤体积对手术治疗后患者预后的影响。结果性别和年龄对手术治疗后手术预后的影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Fisher评分入院时比较低的患者临床恢复情况比评分高的患者要差(P<0.05);无高血压患者临床预后优于存在高血压患者(P<0.05)。而动脉瘤的大小与患者预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入院时的Fisher评分及高血压的有无是影响M1段动脉瘤患者手术临床预后的重要因素,在手术前应对这2个方面的指标进行重点监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脑动脉 m1动脉 临床特点 影响因素
下载PDF
miRNA-19基因表达与大脑中动脉M1段狭窄程度及斑块易损性的相关性
5
作者 冯兆海 石鑫 +1 位作者 郝玉军 成晓江 《南昌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20年第4期32-36,共5页
目的分析miRNA-19a、miRNA-19b-1与大脑中动脉M1段狭窄程度及斑块易损性的相关性。方法选取大脑中动脉M1段狭窄患者(病例组)和正常者(对照组)各80例;根据动脉狭窄程度将患者分为轻度组、中度组和重度组;根据斑块易损性将患者分为高危组... 目的分析miRNA-19a、miRNA-19b-1与大脑中动脉M1段狭窄程度及斑块易损性的相关性。方法选取大脑中动脉M1段狭窄患者(病例组)和正常者(对照组)各80例;根据动脉狭窄程度将患者分为轻度组、中度组和重度组;根据斑块易损性将患者分为高危组、中危组和低危组。采用qPCR检测各组血清miRNA-19a、miRNA-19b-1的表达水平,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二者预测高危斑块的价值,计算曲线下面积(AUC)。结果血清miRNA-19a和miRNA-19b-1水平比较:病例组高于对照组;重度组高于轻度和中度组,中度组高于轻度组;高危组高于低危组和中危组,中危组高于低危组(均P<0.05)。miRNA-19a和miRNA-19b-1表达与动脉狭窄程度(r=0.826、0.795,P<0.05)、斑块易损危险性(r=0.701、0.658,P<0.05)呈正相关。miRNA-19a和miRNA-19b-1预测高危斑块的AUC分别为0.774和0.685,二者联合检测可将AUC提高至0.814。结论血清miRNA-19a、miRNA-19b-1与大脑中动脉M1段狭窄程度及斑块易损性密切相关,提示血清miRNA-19a、miRNA-19b-1可能是动脉狭窄和斑块易损的影响因素,可用于预测大脑中动脉M1段高危斑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脑动脉m1狭窄 miRNA-19 易损性斑块 动脉狭窄 血清
下载PDF
不同治疗方案对大脑中动脉M1段分叉处动脉瘤患者近期疗效及对术后感染复发情况的影响分析
6
作者 宾再青 尹佃敏 唐奇勇 《河北医学》 CAS 2022年第3期398-402,共5页
目的:探讨不同治疗方案对大脑中动脉M1段分叉动脉瘤患者近期疗效及对术后感染、复发情况的影响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2月至2020年2月期间收治的46例大脑中动脉M1段分叉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案分为开颅手术组(26例)、... 目的:探讨不同治疗方案对大脑中动脉M1段分叉动脉瘤患者近期疗效及对术后感染、复发情况的影响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2月至2020年2月期间收治的46例大脑中动脉M1段分叉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案分为开颅手术组(26例)、介入栓塞组(20例)。比较两组患者手术相关指标、近期疗效,术后随访1年,记录两组患者术后感染、复发情况。结果:介入栓塞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均明显小于开颅手术组患者,治疗费用明显高于开颅手术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1、3个月,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患者术后3个月临床疗效均明显优于术后1个月,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开颅手术组患者术后感染率高于介入栓塞组患者(15.38%vs5.00%),而术后复发率低于介入栓塞组患者(0.00%vs10.00%),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开颅夹闭手术与血管内介入栓塞术治疗大脑中动脉M1段分叉动脉瘤患者近期疗效均尚可,前者具有术后复发率、治疗费用低优点,后者具有术后感染率低、住院时间短优点,临床中应结合患者实际情况及经济状况选择最优治疗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开颅手术 介入栓塞术 大脑动脉m1分叉动脉
下载PDF
大脑中动脉M1段的显微解剖与血管造影对照观测及临床研究
7
作者 张莉 王艳梅 代金龙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22年第9期866-869,共4页
目的探讨大脑中动脉M1段的显微解剖与血管造影对照观测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0年1月本院收集的23具头部标本作为大脑中动脉M1段的显微解剖观测对象,作为解剖组;另外选取大脑中动脉无病变者23例作为对照组,采用血管造影观... 目的探讨大脑中动脉M1段的显微解剖与血管造影对照观测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0年1月本院收集的23具头部标本作为大脑中动脉M1段的显微解剖观测对象,作为解剖组;另外选取大脑中动脉无病变者23例作为对照组,采用血管造影观测方法。对比两种观测效果。结果解剖组的管径为(3.02±0.03)mm、长度为(12.52±0.43)mm,与对照组的(2.14±0.06)mm、(9.98±0.12)mm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中男性大脑中动脉M1段的测量管径为(2.08±0.01)mm、长度为(10.02±0.06)mm,与对照组中女性的大脑中动脉M1段的测量管径(2.13±0.04)mm、长度(9.79±0.07)mm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大脑中动脉M1段的显微解剖与血管造影对照观测,可以为脑血管疾病的临床介入治疗提供解剖学测量参考数据,进一步促进临床该类疾病治疗效果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脑动脉m1 显微解剖 血管造影 对照观测 临床意义
下载PDF
大动脉粥样硬化与心源性栓塞大脑中动脉M1段闭塞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血管内治疗单中心回顾性分析 被引量:11
8
作者 常晓赞 张磊 +5 位作者 李子付 许奕 黄清海 刘建民 杨鹏飞 洪波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1003-1007,共5页
目的探讨大动脉粥样硬化(LAA)与心源性栓塞(CE)大脑中动脉M1段闭塞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患者的临床特点及血管内治疗差异。方法连续回顾性纳入2014年9月至2018年2月在我院行血管内治疗的LAA与CE大脑中动脉M1段闭塞AIS患者,比较分析两... 目的探讨大动脉粥样硬化(LAA)与心源性栓塞(CE)大脑中动脉M1段闭塞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患者的临床特点及血管内治疗差异。方法连续回顾性纳入2014年9月至2018年2月在我院行血管内治疗的LAA与CE大脑中动脉M1段闭塞AIS患者,比较分析两组在临床特点、血管内治疗方式、术后颅内出血发生率及预后等方面的差异。结果共纳入患者134例,其中LAA患者48例,男39例、女9例,年龄为42~82(62.65±9.76)岁;CE患者86例,男40例、女46例,年龄为34~87(69.66±12.43)岁;两组性别、平均年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15.363、t=-3.371,P均<0.05)。LAA患者高血压病占比高于CE患者[70.8%(34/48)vs 51.2%(44/86),χ~2=4.900,P=0.027],入院时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评分低于CE患者[13(7,16)分vs 16(13,21)分,Z=-3.603,P<0.001]。采用血管成形术的LAA患者比例为52.1%(25/48),高于CE患者的4.7%(4/86;χ~2=38.121,P<0.01)。LAA患者术后颅内出血发生率低于CE患者[10.4%(5/48)vs32.6%(28/86),χ~2=8.136,P=0.004]。两组在术后症状性颅内出血发生率、血管成功再通率以及术后3个月良好预后率和死亡率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大脑中动脉M1段闭塞的AIS患者中,CE患者发病时症状较重,且血管内治疗后颅内出血发生率较高。LAA和CE患者的血管内治疗方式不同,但预后和死亡率无明显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缺血性脑卒 大脑动脉m1闭塞 血管内治疗 动脉粥样硬化 心源性栓塞
下载PDF
血管内支架治疗症状性大脑中动脉M1段高度狭窄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6
9
作者 黄宝资 程道宾 +2 位作者 叶子明 陈相任 秦超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69-72,共4页
目的探讨症状性大脑中动脉M1段高度狭窄的患者行血管内介入治疗的有效性、安全性,以及并发症发生的原因。方法对经TCD、颅脑CT血管成像(computed tomography angiography,CTA)或脑血管造影术(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yhy,DSA)证实... 目的探讨症状性大脑中动脉M1段高度狭窄的患者行血管内介入治疗的有效性、安全性,以及并发症发生的原因。方法对经TCD、颅脑CT血管成像(computed tomography angiography,CTA)或脑血管造影术(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yhy,DSA)证实为大脑中动脉M1段高度狭窄(>90%)的256例患者进行血管内介入治疗,对临床症状变化,手术成功率、狭窄病变改善情况、远期血管通畅率以及支架内再狭窄率进行评估。结果251例(251/256)症状性大脑中动脉M1段高度狭窄患者成功的进行血管内介入治疗,手术成功率为98.05%。其中15例患者出现与神经功能、死亡相关的并发症(5.86%)。血管狭窄率从手术前(92.26%±2.11%)下降至术后(15.40%±2.60%)。平均m RS和NIHSS评分较术前明显降低。术后平均随访(21.70±0.80)个月,249例患者接受脑血管造影复查,平均狭窄率为(12.81%±2.20%)。23例患者发生支架内再狭窄(ISR),再狭窄率为9.24%,其中5例出现缺血性卒中再发,复发率为2.01%。结论血管内介入治疗症状性大脑中动脉M1段高度狭窄具有安全、有效的优点,手术并发症低,随访结果显示血管通畅率好以及较好的预防前循环缺血事件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脑动脉m1 血管内支架 并发症
下载PDF
球囊扩张或血管支架在急性大脑中动脉M1段机械取栓治疗失败患者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对比研究 被引量:4
10
作者 岳成松 资文杰 +28 位作者 邱忠明 李凤利 杨峻 刘瀚圣 刘文华 黄文国 时忠华 杨世泉 邱涛 张帅 曾国勇 周宏斌 王琰 艾志斌 刘勇 胡伟 万跃 温昌明 田喜光 周志明 王振 李冰 陈忠伦 吴德平 陈路明 余鹏霄 罗伟东 刘帅 龚自力 《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 2019年第2期73-79,共7页
目的探讨球囊扩张或血管支架补救治疗对急性大脑中动脉M1段机械取栓治疗失败患者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并分析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8年6月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综合卒中中心和其他19家综合... 目的探讨球囊扩张或血管支架补救治疗对急性大脑中动脉M1段机械取栓治疗失败患者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并分析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8年6月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综合卒中中心和其他19家综合卒中中心80例急性大脑中动脉M1段机械取栓治疗失败并行补救治疗达到闭塞血管血流改良脑梗死溶栓分级(modi?ed thrombolysis in cerebral infarction score,m TICI)≥2b级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补救治疗方法将其分为球囊扩张组(30例)和血管支架植入组(50例)。比较两组患者90 d改良Rankin量表(modi?ed Rankin scale,m RS)评分、血管再闭塞率、症状性颅内出血发生率及死亡率,并对影响患者预后的相关因素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球囊扩张组中90 d mRS评分0~2分患者占比明显高于血管支架植入组(P <0.05);两组患者血管再闭塞率、死亡率及症状性颅内出血发生率比较均无显著差异(P_均> 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卒中病史(OR=8.968,95%CI:1.162~69.196,P=0.035)、补救治疗方式(OR=0.243,95%CI:0.066~0.894,P=0.033)、侧支循环(OR=3.873,95%CI:1.029~14.576,P=0.045)及基线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评分(OR=0.809,95%CI:0.701~0.934,P=0.004)均为急性大脑中动脉M1段闭塞取栓失败后行补救治疗患者神经功能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_均<0.05)。结论机械取栓联合球囊扩张能够有效改善急性大脑中动脉M1段闭塞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并未增加手术风险,且补救治疗方式是影响患者治疗后神经功能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缺血性脑卒 大脑动脉m1闭塞 机械取栓 球囊扩张 血管支架植入
下载PDF
弹簧圈或联合支架栓塞治疗大脑中动脉M1末端分叉处动脉瘤21例 被引量:3
11
作者 陈光贵 罗来兵 +2 位作者 魏巍 马术强 李春国 《山东医药》 CAS 2018年第43期65-67,共3页
目的观察弹簧圈或联合支架栓塞治疗大脑中动脉M1末端分叉处动脉瘤的临床效果。方法 21例脑中动脉M1末端分叉处动脉瘤患者,共22个动脉瘤,均采用血管内介入栓塞治疗。单纯采用弹簧圈栓塞治疗8例,弹簧圈联合支架栓塞治疗13例(宽颈动脉瘤中... 目的观察弹簧圈或联合支架栓塞治疗大脑中动脉M1末端分叉处动脉瘤的临床效果。方法 21例脑中动脉M1末端分叉处动脉瘤患者,共22个动脉瘤,均采用血管内介入栓塞治疗。单纯采用弹簧圈栓塞治疗8例,弹簧圈联合支架栓塞治疗13例(宽颈动脉瘤中联合Solitaire支架辅助栓塞2例、Enterprise支架辅助栓塞4例、Lvis支架辅助栓塞3例,相对宽颈动脉瘤采用支架微导管辅助栓塞4例)。随访观察治疗效果。结果 21例患者均成功完成手术,术后即刻造影显示栓塞效果按照改良Raymond分级为Ⅰ级15例、Ⅱ级5例、Ⅲ级1例。18例患者随访6~30个月,无动脉瘤再破裂出血及其他并发症。结论弹簧圈或联合支架栓塞治疗大脑中动脉M1末端分叉处动脉瘤的临床效果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内介入栓塞 弹簧圈栓塞 大脑动脉m1末端分叉动脉 大脑动脉动脉
下载PDF
大脑中动脉的M1和M2段观测及临床应用 被引量:2
12
作者 王长青 刘恒兴 付升旗 《内江科技》 2016年第5期43-44,共2页
目的:运用显微镜条件对40例尸体头颅标本进行的灌注、解剖、观测和研究,为大脑中动脉瘤手术或者介入治疗,提供解剖学数据参考。方法:对头颅标本,进行解剖并观测大脑中动脉各段的路径、管径。结果:大脑中动脉(MCA)是颈内动脉的直接延续,... 目的:运用显微镜条件对40例尸体头颅标本进行的灌注、解剖、观测和研究,为大脑中动脉瘤手术或者介入治疗,提供解剖学数据参考。方法:对头颅标本,进行解剖并观测大脑中动脉各段的路径、管径。结果:大脑中动脉(MCA)是颈内动脉的直接延续,MCA分为Ml(蝶骨段)、M2(岛叶段)、M3段(岛盖段)和M4(皮质段)。结论:大脑中动脉瘤的大部分位于M2分叉部,瘤体通常从大脑中动脉主干指向前外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脑动脉 m1 m2 头颅标本 颈内动脉 岛叶 分叉 侧裂 上外侧面 手术入路
下载PDF
Tan评分对急性大脑中动脉M1段闭塞患者溶栓效果的评估价值
13
作者 张雪娟 赵琨 《山东医药》 CAS 2022年第34期21-25,共5页
目的探讨Tan评分对急性大脑中动脉(AMCA)M1段闭塞患者溶栓效果的评估价值。方法选取156例接受静脉溶栓治疗的AMCAM1段闭塞患者,根据脑梗死溶栓(TICI)血管灌注分级将患者分为未通组94例和再通组62例。比较两组基础资料和Tan评分,多因素Lo... 目的探讨Tan评分对急性大脑中动脉(AMCA)M1段闭塞患者溶栓效果的评估价值。方法选取156例接受静脉溶栓治疗的AMCAM1段闭塞患者,根据脑梗死溶栓(TICI)血管灌注分级将患者分为未通组94例和再通组62例。比较两组基础资料和Tan评分,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AMCAM1段闭塞患者溶栓未通影响因素。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Tan评分预测AMCAM1段闭塞患者溶栓未通价值,比较不同Tan评分患者改良Rankin量表(mRS)分级。结果未通组Tan评分<2分、高血压史、心房颤动史比例和入院时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空腹血糖(FP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尿酸(UA)、C反应蛋白(CRP)水平高于再通组,发病至入院时间长于再通组(P均<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高血压史(OR=4.318,95%CI:2.405~8.276)、发病至入院时间(OR=1.076,95%CI:1.025~1.128)、入院时NIHSS评分(OR=1.170,95%CI:1.081~1.395)为AMCAM1段闭塞患者溶栓未通独立危险因素(P均<0.05),Tan评分≥2分(OR=0.316,95%CI:0.160~0.627)为保护因素(P<0.05)。ROC曲线结果显示,Tan评分预测AMCAM1段闭塞患者溶栓未通的曲线下面积、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0.849(95%CI:0.783~0.901)、77.17%、85.94%。Tan评分<2分患者mRS分级≥3级比例高于Tan评分≥2分患者(P<0.05)。结论Tan评分与AMCAM1段闭塞患者溶栓效果有关,可作为溶栓未通的评估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缺血性脑卒 大脑动脉m1闭塞 静脉溶栓 侧支循环 Tan评分
下载PDF
经翼点入路显微镜下动脉瘤夹闭术治疗大脑中动脉M1段动脉瘤患者的效果 被引量:1
14
作者 杨利超 王冠军 +2 位作者 赵中甫 刘凯歌 胡国超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21年第3期436-438,共3页
目的探究经翼点入路显微镜下动脉瘤夹闭术治疗M1段大脑中动脉动脉瘤(MCAA)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许昌市中心医院2016年1月至2019年1月收治的72例M1段MCAA患者,根据治疗方案分组,各36例。对照组接受血管内介入栓塞术治疗,夹闭组接受经翼... 目的探究经翼点入路显微镜下动脉瘤夹闭术治疗M1段大脑中动脉动脉瘤(MCAA)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许昌市中心医院2016年1月至2019年1月收治的72例M1段MCAA患者,根据治疗方案分组,各36例。对照组接受血管内介入栓塞术治疗,夹闭组接受经翼点入路显微镜下动脉瘤夹闭术治疗。出院1个月,采用改良Rankin量表评估两组恢复情况,随访1 a,统计两组复发率,并采用格拉斯哥预后评分量表(GOS)评估神经功能。对比两组手术情况(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平均费用)、并发症(血管痉挛、感染、脑梗死、动脉瘤术中破裂)、近期预后、远期预后及术前、术后1个月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髓鞘碱性蛋白(MBP)、星形胶质源性蛋白(S100B)水平。结果夹闭组术中出血量较对照组多,手术时间、住院时间较对照组长,平均费用较对照组低(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夹闭组改良Rankin量表评分结果优于对照组(P<0.05);术后1个月两组血清NSE、MBP、S100B水平低于术前、术后3 d,且夹闭组低于对照组(P<0.05);夹闭组复发率低于对照组,格拉斯哥预后评分量表(GOS)评分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血管内介入栓塞术治疗M1段MCAA患者创伤小,但采用经翼点入路显微镜下动脉瘤夹闭术,近期及远期神经功能恢复好,复发率低,且住院费用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翼点入路 显微镜 动脉瘤夹闭术 大脑动脉m1 动脉
下载PDF
急性大脑中动脉M1段闭塞直接取栓与静脉溶栓后桥接取栓的效果观察 被引量:1
15
作者 李本夫 《中国社区医师》 2022年第31期26-28,共3页
目的:比较急性大脑中动脉M1段闭塞患者直接取栓与静脉溶栓后桥接取栓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8年12月-2020年12月贾汪区人民医院收治的33例发病≤4.5 h的急性大脑中动脉M1段闭塞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式分为取栓组和桥接组... 目的:比较急性大脑中动脉M1段闭塞患者直接取栓与静脉溶栓后桥接取栓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8年12月-2020年12月贾汪区人民医院收治的33例发病≤4.5 h的急性大脑中动脉M1段闭塞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式分为取栓组和桥接组。取栓组实施直接取栓,桥接组静脉溶栓后桥接取栓。比较两组有效再灌注率、发病至股动脉穿刺时间(OPT)、24 h有效率、出院有效率、出院功能独立率、90 d功能独立率、症状性脑出血率、短期死亡率、90 d死亡率。结果:两组有效再灌注率、24 h有效率、出院有效率、出院功能独立率、90 d功能独立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取栓组OPT短于桥接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症状性脑出血率、短期死亡率、90 d死亡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发病≤4.5 h的急性大脑中动脉闭塞患者,直接取栓与静脉溶栓后桥接取栓临床疗效相似,未升高严重终点事件发生率,但能显著缩短血管再通时间、减轻经济负担,未来可以考虑进行大样本临床研究,进一步验证其有效性及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大脑动脉m1闭塞 取栓 桥接 静脉溶栓
下载PDF
益气通络法联合rtPA对气虚血瘀型急性大脑中动脉M1段闭塞及侧枝循环的研究 被引量:2
16
作者 张瑞杰 《山西中医》 2020年第9期23-25,共3页
目的:观察益气通络法联合rtPA对气虚血瘀型急性大脑中动脉(MCA)M1段闭塞脑梗死侧枝循环建立的影响。方法:选择确诊且符合静脉溶栓时间窗患者6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两组各30例,对照组予rtPA静脉溶栓治疗,治疗组在rtPA静脉溶栓基础上,... 目的:观察益气通络法联合rtPA对气虚血瘀型急性大脑中动脉(MCA)M1段闭塞脑梗死侧枝循环建立的影响。方法:选择确诊且符合静脉溶栓时间窗患者6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两组各30例,对照组予rtPA静脉溶栓治疗,治疗组在rtPA静脉溶栓基础上,予补阳还五汤治疗,连服14天,比较两组患者的疗效。结果:治疗后7天、14天两组NIHSS、mRS评分较治疗前均有明显降低,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MCA M1段闭塞同侧ACA、PCA平均血流速度较治疗前均有明显增加(P﹤0.05),且组间比较治疗组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补阳还五汤益气通络联合rtPA能提高气虚血瘀型急性大脑中动脉(MCA)M1段闭塞脑梗死的疗效,且有利于侧枝循环的建立,明显改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大脑动脉(mCA)m1闭塞脑梗死 气虚血瘀 益气通络 RTPA 大脑动脉 侧枝循环 西医结合疗法
下载PDF
大脑中动脉M1段及其穿通支的显微解剖研究 被引量:2
17
作者 牛子劲 《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 2010年第20期7-7,共1页
目的:通过显微解剖观察大脑中动脉(MCA)M1段及其穿通动脉的形态、数量与行程,为临床前脑底部的显微外科手术提供依据。方法:在显微镜下对12具(24侧)经红色乳胶颈总动脉灌注染色的头颈部标本进行解剖,对大脑中动脉的M1段及其穿通支的位... 目的:通过显微解剖观察大脑中动脉(MCA)M1段及其穿通动脉的形态、数量与行程,为临床前脑底部的显微外科手术提供依据。方法:在显微镜下对12具(24侧)经红色乳胶颈总动脉灌注染色的头颈部标本进行解剖,对大脑中动脉的M1段及其穿通支的位置、走行、分支类型、口径进行了观察和测量。结果:MCA起自颈内动脉(ICA)两终支中的较大一支。在起点处MCA的管径约2倍于大脑前动脉。水平(M1)段自ICA分叉部起点延伸至侧裂。MCA的中央支动脉(豆纹动脉)多起自M1段,分为内侧、外侧豆纹动脉两群。内侧豆纹动脉起自ICA分叉处附近的MCA近侧;另一较大的外侧组,起自M1段远侧。这些血管向上行通过前穿质供给基底节及其他脑深部结构。结论:M1段是颈内动脉的直接延续,豆纹动脉起自内侧壁多呈直角状容易引起栓塞,并且由于大脑中动脉段血流量高、压力大、易产生动脉瘤,其中MCA动脉瘤又多位于M1段。故熟悉大脑中动脉M1段的显微解剖结构,对脑血管病的诊断和治疗将大有裨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脑动脉m1 穿通支 显微解剖
下载PDF
大脑中动脉M1段亚急性闭塞血管内再通治疗的评价及影像评估的应用价值
18
作者 匡祖颖 王培明 +6 位作者 薛冬圳 黄绪鑫 李波 潘梦秋 叶锦龙 成丽娜 王展航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21年第14期2132-2137,共6页
目的评估大脑中动脉M1段亚急性闭塞血管内再通治疗的可行性、安全性、有效性以及影像评估与手术并发症的风险及预后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期间本院神经介入治疗中心26例颅内大脑中动脉M1段亚急性闭塞患者血管... 目的评估大脑中动脉M1段亚急性闭塞血管内再通治疗的可行性、安全性、有效性以及影像评估与手术并发症的风险及预后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期间本院神经介入治疗中心26例颅内大脑中动脉M1段亚急性闭塞患者血管内再通治疗的临床资料,男性20例,女性6例,中位年龄61.00岁。采用磁共振动脉自旋标记成像(ASL)以及血管壁高分辨磁共振成像(VM-HRMRI)、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和改良Rankin量表(mRS)评价血管内再通治疗技术的成功率、围手术期并发症及术后神经功能恢复和血管情况。结果26例患者中,24例成功开通,2例术中导丝不能通过而再通失败。手术并发症7例:2例为脑出血,VM-HRMRI显示闭塞血管周围烟雾状血管形成,局部脑血流量(rCBF)为(18.9±0.1)%;4例为造影剂外渗,rCBF为(64.5±11.8)%;1例为症状性末梢栓塞事件。18例无造影剂外渗的患者的rCBF为(37.9±11.9)%。2例并发严重的脑出血转至外科手术的患者失访;其他22例患者术后3~6个月随访结果显示2例患者出现手术血管再闭,4例发生病变血管的轻微再狭窄,余16例均无出现血流动力学上的再狭窄,以上患者均无再发卒中和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事件。2例再闭塞的患者术后90 d的mRS评分增加到4分,NIHSS评分增加,9例患者NIHSS和mRS评分无明显改善,其余13例患者mRS评分为0~1分,NIHSS评分明显改善。结论对于大脑中动脉M1段亚急性闭塞的患者,在严格筛选的前提下,采取血管内再通治疗是安全的,短期内可以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但远期疗效需要长期随访证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脑动脉m1 亚急性闭塞 血管内再通治疗 手术并发症
下载PDF
侧支循环开放对双侧大脑中动脉M1重度狭窄导致分水岭区梗死的临床研究
19
作者 刘泗宝 屈传强 马育峰 《大医生》 2019年第6期6-7,37,共3页
目的研究双侧大脑中动脉M1段重度狭窄其分水岭区梗死于早期侧支循环代偿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3例住院的脑梗死患者,经头部MRA检查确诊双侧大脑中动脉M1段重度狭窄、闭塞,MRI、DWI提示急性分水岭区梗死,根据MRA确定患者的侧支循环建... 目的研究双侧大脑中动脉M1段重度狭窄其分水岭区梗死于早期侧支循环代偿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3例住院的脑梗死患者,经头部MRA检查确诊双侧大脑中动脉M1段重度狭窄、闭塞,MRI、DWI提示急性分水岭区梗死,根据MRA确定患者的侧支循环建立情况及治疗相关性。结果前交通支开放为主16例,其中深穿支梗死11例,皮层梗死5例;后交通支开放为主7例,其中深穿支梗死4例,皮层梗死3例,其中单侧分水岭区梗死18例,双侧分水岭区梗死5例,在3个月内复发梗死2例。结论双侧大脑中动脉M1重度狭窄其分水岭区梗死的患者,侧支循环建立的速度、数量与完整的Willis环有关。在卒中诱发因素下可导致急性分水岭区梗死及短期内复发,急性期药物干预,对侧支循环的建立起到决定性作用,侧支循环的早期开放可减轻症状及避免复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侧支循环 双侧大脑动脉m1重度狭窄 分水岭区梗死 早期药物干预
下载PDF
开颅手术夹闭治疗破裂大脑中动脉M1段非分叉部动脉瘤的临床分析
20
作者 张洪伟 张东 +6 位作者 苗晓 王少敏 刘希光 孙勇 颜士卫 伏光辉 李爱民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1261-1266,共6页
目的探讨开颅手术夹闭破裂大脑中动脉(MCA)M1段非分叉部动脉瘤的方法和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21年12月于徐州医科大学附属连云港医院神经外科接受开颅手术夹闭治疗的22例破裂MCA M1段非分叉部动脉瘤患者[占同期收治的MC... 目的探讨开颅手术夹闭破裂大脑中动脉(MCA)M1段非分叉部动脉瘤的方法和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21年12月于徐州医科大学附属连云港医院神经外科接受开颅手术夹闭治疗的22例破裂MCA M1段非分叉部动脉瘤患者[占同期收治的MCA动脉瘤患者的10.6%(22/208)]的临床资料。22例患者采用经翼点入路或额外侧入路进行手术治疗。术后定期行临床随访,通过格拉斯哥预后分级(GOS)评估患者的预后,通过影像学随访评估动脉瘤有无复发。结果22例患者的动脉瘤均完成夹闭,其中动脉瘤术中破裂5例,予载瘤动脉近端临时阻断后顺利夹闭。术后12~24 h复查CT,显示脑梗死2例,脑室轻度扩张1例。术后2~3周复查CT血管成像(CTA),提示动脉瘤瘤颈少许残留1例。术后9~12个月随访,行头颅CT、CTA或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检查,可见1例少许残留动脉瘤无明显变化,其余21例未见动脉瘤复发;随访期间1例出现脑积水,行脑室-腹腔分流后恢复良好。至末次随访,GOSⅤ级18例,Ⅳ级2例,Ⅲ级1例,Ⅱ级1例。结论初步研究表明,开颅手术夹闭治疗破裂MCA M1段非分叉部动脉瘤患者的预后较好,手术相关并发症较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 破裂 大脑动脉 m1分叉动脉 手术夹闭 治疗结果 并发症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