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8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取栓方式治疗急性大脑中动脉M2段闭塞性脑梗死的疗效及安全性 被引量:2
1
作者 彭潇 蔡学礼 +4 位作者 黄逸杰 李威 邬至平 黄良通 金哲宇 《温州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3年第10期795-800,共6页
目的:探讨不同取栓方式用于治疗急性大脑中动脉M2段闭塞性脑梗死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8月至2022年10月丽水市中心医院接受机械取栓治疗的45例大脑中动脉M2段闭塞性脑梗死患者临床资料,分为直接抽吸组和抽吸结合支架取... 目的:探讨不同取栓方式用于治疗急性大脑中动脉M2段闭塞性脑梗死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8月至2022年10月丽水市中心医院接受机械取栓治疗的45例大脑中动脉M2段闭塞性脑梗死患者临床资料,分为直接抽吸组和抽吸结合支架取栓组(简称联合组),分析两组取栓次数、血管再通时间、治疗有效率、良好预后率的差异。结果:联合组平均股动脉穿刺-再通时间为(61.7±17.4)min,比直接抽吸组的(71.3±24.2)min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7);联合组取栓次数少于直接抽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0(1.0,2.0)vs.2.0(1.0,4.0),P=0.034];联合组治疗有效率为77.8%,直接抽吸组为55.6%;联合组良好预后率为70.4%,直接抽吸组为44.4%。结论:急性大脑中动脉M2段闭塞性脑梗死患者,抽吸联合支架取栓术与直接抽吸取栓术相比,再通时间更短,有效率及良好预后率可能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脑中动脉m2段闭塞 脑梗死 血管内治疗
下载PDF
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联合血管内介入对急性大脑中动脉M2段闭塞患者闭塞血管开通情况及脑血管微循环状态的影响
2
作者 任俊峰 田绘敏 +1 位作者 高超 李东英 《黑龙江医药科学》 2024年第4期112-114,共3页
目的:探讨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ecombinant tissue plasminogen activator,r-TPA)联合血管内介入对急性大脑中动脉M2段(acute middle cerebral artery M2 segment,MCA-M2)闭塞患者闭塞血管开通情况及脑血管微循环状态的影响。方法... 目的:探讨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ecombinant tissue plasminogen activator,r-TPA)联合血管内介入对急性大脑中动脉M2段(acute middle cerebral artery M2 segment,MCA-M2)闭塞患者闭塞血管开通情况及脑血管微循环状态的影响。方法:将郑州华卓医院2018年7月至2020年12月收治的91例急性(MCA-M2)闭塞患者分组,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45例给予r-TPA动脉溶栓治疗,观察组46例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增加血管内介入治疗,观察两组闭塞血管开通情况,脑血管微循环状态、再灌注损伤程度及并发症。结果:观察组血管开通人数44例,开通率95.65%高于对照组血管开通人数44例,开通率82.22%(P<0.05);术后24h观察组患者颈总动脉及椎动脉的内径大于对照组,血流速度较对照组快,且阻力指数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14d观察组患者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euron-specific enolase,NSE)及中枢神经特异性蛋白(S100-β)水平较对照组低,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较对照组高(P<0.05);术后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r-TPA联合血管内介入应用于急性大脑中动脉M2段闭塞患者能有效提高血管开通率,改善脑血管微循环状态,减少再灌注损伤,且安全性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 血管内介入 急性大脑动脉m2 脑血管微循环
下载PDF
急性大脑中动脉M2段闭塞性缺血性脑卒中血管内治疗的多中心回顾性研究 被引量:3
3
作者 杨峻 资文杰 +30 位作者 邱忠明 李凤利 岳成松 刘瀚圣 刘文华 黄文国 王力 邱涛 石强 时忠华 杨世泉 濮捷 万跃 吴志林 杨树 周志明 张新江 刘勇 温昌明 黄华锰 林敏 赵文龙 胡伟 吴德平 陈路明 余鹏霄 罗伟东 刘帅 帅杰 杨清武 龚自力 《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 2019年第7期138-144,共7页
目的探讨血管内治疗对发病至治疗时间≤6 h的急性大脑中动脉M2段闭塞致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9月至2018年7月19家卒中中心收治的103例急性大脑中动脉M2段闭塞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病历资料.依据治疗方... 目的探讨血管内治疗对发病至治疗时间≤6 h的急性大脑中动脉M2段闭塞致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9月至2018年7月19家卒中中心收治的103例急性大脑中动脉M2段闭塞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病历资料.依据治疗方法将入选患者分为血管内治疗组(65例)和非血管内治疗组(38例).观察血管内治疗患者治疗后血管再通率、48 h急性再闭塞率及血管穿孔率,同时对比两组患者90 d改良Rankin量表(modified rankin scale,mRS)评分、死亡率、颅内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及症状性颅内出血发生率.结果血管内治疗组中57例患者血管再通良好,血管再通率为87.7%,48 h内血管急性再闭塞率为7.7%,血管穿孔发生率为1.5%.两组90 d mRS评分≤2分的患者占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1.704,P=0.088).两组患者90 d全因死亡率、症状性颅内出血发生率、蛛网膜下腔出血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急性大脑中动脉M2段闭塞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行血管内治疗与非血管内治疗的有效性与安全性相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缺血性脑卒 大脑中动脉m2段闭塞 血管内治疗 非血管内治疗
下载PDF
急性大脑中动脉M2段闭塞取栓治疗效果的初步分析 被引量:8
4
作者 查明明 李顺 +4 位作者 蔡浩荻 赵敏 袁康 刘锐 刘新峰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192-196,共5页
目的探讨急性大脑中动脉M2段闭塞缺血性卒中患者支架取栓治疗的初步应用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连续纳入2014年1月至2019年2月东部战区总医院卒中数据库中注册的大脑中动脉M2段闭塞的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19例,均接受支架取栓治疗。19... 目的探讨急性大脑中动脉M2段闭塞缺血性卒中患者支架取栓治疗的初步应用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连续纳入2014年1月至2019年2月东部战区总医院卒中数据库中注册的大脑中动脉M2段闭塞的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19例,均接受支架取栓治疗。19例患者中,男12例,女7例;年龄48~83岁,中位年龄69(51,75)岁;合并心房颤动9例,高血压病15例,糖尿病6例,冠心病史4例,卒中史2例[此次发病前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均为1分],吸烟史8例;入院时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5~28分,中位评分为15(11,22)分; Alberta卒中项目早期CT评分(ASPECTS) 3~10分,中位评分为8(6,9)分;急性卒中Org 10172治疗试验(TOAST)病因分型为大动脉粥样硬化型9例,心源性栓塞10例。分析其取栓治疗前后NIHSS评分、手术方式、血管再通、颅内出血等情况,并分析术后90 d预后。改良脑梗死溶栓(m TICI)分级2b~3级为血管成功再通; mRS评分0~2分为临床预后良好,mRS评分3~6分为预后不良。结果 19例患者发病至穿刺时间137~545 min,中位时间为265(184,347) min,穿刺至再通时间中位数为75(58,98) min; 17例患者仅使用取栓支架,2例患者联合使用球囊再通,中位取栓次数为1(1,2)次;成功再通占比为16/19,3例为m TICI分级2a级。术后24 h NIHSS评分1~30分,中位评分为17(4,21)分,出院时NIHSS评分1~30分,中位评分为11(2,15)分。7例患者发生颅内出血,其中1例为症状性颅内出血,另12例未发生颅内出血。90 d时随访,19例患者中死亡3例,分别为脑疝形成、糖尿病肾病导致肾功能不全、脑出血各1例; mRS评分中位数为2(1,4)分,预后良好占比为11/19(包括成功再通者10例),预后不良占比为8/19(包括成功再通者6例)。结论对急性大脑中动脉M2段闭塞缺血性卒中患者支架取栓治疗效果进行初步分析认为安全、有效,但结论有待于进一步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梗塞 大脑动脉 大脑动脉m2 支架取栓 预后
下载PDF
静脉溶栓和机械取栓治疗急性大脑中动脉M2段闭塞的效果及预后影响因素分析
5
作者 黄靖 黄汉宁 何超扬 《中外医学研究》 2022年第9期1-5,共5页
目的:探讨机械取栓治疗急性大脑中动脉M2段(M2 segment of middle cerebral artery,MCA-M2)闭塞的效果,分析预后不良影响因素。方法:选取高州市人民医院神经内科2019年2月-2021年2月收治的急性MCA-M2闭塞患者7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 目的:探讨机械取栓治疗急性大脑中动脉M2段(M2 segment of middle cerebral artery,MCA-M2)闭塞的效果,分析预后不良影响因素。方法:选取高州市人民医院神经内科2019年2月-2021年2月收治的急性MCA-M2闭塞患者7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溶栓组和取栓组,每组35例。治疗前,检测所有患者空腹血糖、总胆固醇、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溶栓组接受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取栓组积极实施机械取栓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包括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评分、血管再通情况、出血转化及预后情况。对急性MCA-M2闭塞患者预后不良的影响因素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结果:取栓组治疗后1、7 d NIHSS评分下降≥4分占比高于溶栓组,预后良好率高于溶栓组(P<0.05),两组症状性颅内出血及无症状性颅内出血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取栓组血管再通31例(88.57%)。随访90 d显示患者预后良好共45例(良好组),预后不良25例(不良组)。良好组入院时NIHSS评分低于不良组,机械取栓率高于不良组(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入院时NIHSS评分高是急性MCA-M2闭塞患者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采用机械取栓是预后不良的保护因素(P<0.05)。结论:机械取栓有利于改善神经功能缺损症状,提高90 d预后良好率,治疗急性MCA-M2闭塞效果显著,安全性与静脉溶栓相当。入院时NIHSS评分高是急性MCA-M2闭塞患者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采用机械取栓是预后不良的保护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脑动脉m2 闭塞 静脉溶栓 机械取栓
下载PDF
大脑中动脉M2段脑梗死介入治疗的研究进展
6
作者 席娟 杨曌 《临床医学进展》 2024年第9期1307-1310,共4页
大脑中动脉M2段(M2 segment of middle cerebral artery, MCA-M2)是颈内动脉系统的重要分支,大脑中动脉M2段闭塞脑梗死导致的神经功能缺损对患者家庭及社会带来了沉重的负担。大脑中动脉M2段闭塞脑梗死的介入治疗目前仍存在争议。目前... 大脑中动脉M2段(M2 segment of middle cerebral artery, MCA-M2)是颈内动脉系统的重要分支,大脑中动脉M2段闭塞脑梗死导致的神经功能缺损对患者家庭及社会带来了沉重的负担。大脑中动脉M2段闭塞脑梗死的介入治疗目前仍存在争议。目前有研究表明大脑中动脉M2段闭塞脑梗死血管内治疗优于传统的内科治疗。RAPID软件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行血管内治疗的决策中提供帮助得到认可,但对于大脑中动脉M2段闭塞脑梗死的血管内治疗适应症的选择缺乏定论。本文就大脑中动脉M2段闭塞脑梗死血管内治疗疗效及Rapid软件筛选合适大脑中动脉M2段闭塞脑梗死介入治疗患者做一综述。The M2 segment of middle cerebral artery (MCA-M2) is an important branch of the internal carotid artery system. Cerebral infarction caused by M2 segment occlusion of MCA-M2 has brought a heavy burden on the family and society. The interventional treatment of M2 segment occlusion of MCA-M2 is still controversial. Current studies have shown that endovascular treatment of M2 segment occlusion of MCA-M2 is superior to traditional medical treatment. RAPID software has been recognized as a helpful tool in the decision-making of endovascular treatment for patients with acute ischemic stroke, but there is a lack of a definite conclusion on the indications for endovascular treatment of M2 segment occlusion of MCA-M2. This article reviews the efficacy of endovascular treatment of M2 segment occlusion of MCA-M2 and the selection of suitable patients for interventional treatment of M2 segment occlusion of MCA-M2 with Rapid softwar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脑动脉m2 介入治疗 Rapid软件
下载PDF
大脑中动脉M1段闭塞脑卒中患者脑血流变化规律及血小板活化状态与预后的关系
7
作者 刘玲 罗高权 刘琦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24年第12期1510-1516,共7页
目的探究大脑中动脉M1段闭塞脑卒中患者脑血流变化规律及血小板活化状态与预后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20-03—2022-03南部战区总医院收治的169例大脑中动脉M1段闭塞脑卒中患者,根据患者治疗后复发或死亡等不良事件发生情况分为预后良好组(... 目的探究大脑中动脉M1段闭塞脑卒中患者脑血流变化规律及血小板活化状态与预后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20-03—2022-03南部战区总医院收治的169例大脑中动脉M1段闭塞脑卒中患者,根据患者治疗后复发或死亡等不良事件发生情况分为预后良好组(118例)和预后不良组(51例)。利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大脑中动脉M1段闭塞脑卒中患者预后不良的独立影响因素,通过相加交互模型分析脑血流变化异常和血小板活化状态异常对患者预后不良的交互作用,利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脑血流变化异常、血小板活化状态异常以及二者交互作用对患者预后不良的诊断价值,构建预后不良的列线图预测模型并进行评价。结果年龄、发病至治疗时间、C反应蛋白(CRP)、同型半胱氨酸(Hcy)、NIHSS评分、脑血流变化异常、血小板活化状态异常均是大脑中动脉M1段闭塞脑卒中患者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定量和定性分析显示,脑血流变化异常和血小板活化状态异常在患者预后不良风险中存在交互作用。ROC分析显示,脑血流变化异常和血小板活化状态异常的协同作用对大脑中动脉M1段闭塞脑卒中患者的诊断价值大于单一指标。基于7项独立预测因素构建的列线图模型验证结果显示,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827,C-index指数为0.816,Hosmer-Lemeshow拟合优度检验显示出较好的拟合度(P=0.378),具有较高的净获益值。结论年龄、发病至治疗时间、CRP、Hcy、NIHSS评分、脑血流变化异常、血小板活化状态异常均是大脑中动脉M1段闭塞脑卒中患者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脑血流变化异常和血小板活化状态异常存在协同交互作用,二者同时发生增加患者预后不良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 大脑动脉m1 脑血流变化 血小板活化 交互作用
下载PDF
急性大脑中动脉M1段闭塞脑梗死患者低剂量rt-PA静脉溶栓后桥接取栓与直接动脉取栓的临床价值
8
作者 张茴燕 谷松 +3 位作者 王璐 曹铭华 江顺福 吴明超 《当代医学》 2024年第7期105-108,共4页
目的探讨急性大脑中动脉M1段闭塞脑梗死患者低剂量rt-PA静脉溶栓后桥接取栓与直接动脉取栓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6月至2022年6月景德镇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80例急性大脑中动脉M1段闭塞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及家属意愿... 目的探讨急性大脑中动脉M1段闭塞脑梗死患者低剂量rt-PA静脉溶栓后桥接取栓与直接动脉取栓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6月至2022年6月景德镇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80例急性大脑中动脉M1段闭塞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及家属意愿分为A组与B组,每组40例。A组行直接动脉取栓治疗,B组行静脉溶栓后桥接动脉取栓治疗。比较两组血管开通率、病死率、不良事件发生率、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NIHSS)及改良Rankin评分量表(mRS)评分。结果B组血管开通率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事件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前、治疗后24 h,两组NIH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3、7 d,B组NIHSS评分均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个月后,B组mRS评分低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病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低剂量rt-PA静脉溶栓后桥接动脉取栓治疗急性大脑中动脉M1段闭塞脑梗死安全、有效,可提高血管开通率,且可改善患者预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大脑动脉m1闭塞脑梗死 直接动脉取栓 低剂量rt-PA静脉溶栓后桥接动脉取栓 临床价值
下载PDF
接触抽吸技术治疗大脑中动脉M2段急性闭塞的疗效及安全性分析 被引量:1
9
作者 朱晨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21年第14期2439-2442,共4页
目的探讨接触抽吸技术治疗大脑中动脉M2段急性闭塞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2019年6月于我院接受治疗的80例大脑中动脉M2段急性闭塞病人的临床资料,分为A组与B组,每组40例。A组给予Penumbra血栓抽吸系统取栓,B组给予So... 目的探讨接触抽吸技术治疗大脑中动脉M2段急性闭塞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2019年6月于我院接受治疗的80例大脑中动脉M2段急性闭塞病人的临床资料,分为A组与B组,每组40例。A组给予Penumbra血栓抽吸系统取栓,B组给予Solitair支架取栓;比较两组手术情况、血管再通率、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的变化、90 d预后及安全性。结果A组手术时间为(58.56±5.20)min,明显短于B组的(76.49±6.81)min(P<0.05);A组取栓次数为(2.94±0.43)次,明显少于B组的(3.42±0.46)次(P<0.05);A组、B组血管再通率分别为85.00%、75.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24 h、7 d NIH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90 d预后良好率为72.50%,明显高于B组的50.00%(P<0.05);两组症状性颅内出血、蛛网膜下隙出血、再闭塞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enumbra血栓抽吸系统和Solitair支架治疗大脑中动脉M2段闭塞的血栓再通率相似,但Penumbra血栓抽吸系统的手术时间更短,取栓次数更少,且更有助于改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脑动脉m2急性闭塞 接触抽吸技术 Solitair支架植入 血管再通率 神经功能 预后
下载PDF
Y型双支架取栓治疗急性大脑中动脉M1段分叉部闭塞脑梗死7例 被引量:2
10
作者 李水仙 陈星宇 +6 位作者 阳清伟 郑维红 陈中杰 陈良义 朱仁敬 金首跃 林威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67-171,共5页
目的评价Y型双支架取栓治疗急性大脑中动脉(MCA)M1段分叉部闭塞脑梗死的有效性、安全性和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5月至2020年9月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采用Y型双支架取栓治疗的连续7例急性MCA-M1段分叉部闭塞脑梗死患者临床资料。采... 目的评价Y型双支架取栓治疗急性大脑中动脉(MCA)M1段分叉部闭塞脑梗死的有效性、安全性和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5月至2020年9月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采用Y型双支架取栓治疗的连续7例急性MCA-M1段分叉部闭塞脑梗死患者临床资料。采用改良溶栓治疗脑梗死(m TICI)血流分级评估术后血管再通情况,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评定术后90 d临床预后。结果6例患者经多次单支架取栓血管均未通,遂以Y型双支架取栓均1次再通,其中5例mTICI血流分级为3级,1例为2b级;1例直接双支架取栓1次再通,mTICI血流分级为3级。5例患者(5/7)术后90 d m RS评分为1~3分,2例死亡。结论采用Y型双支架取栓治疗急性MCA-M1段分叉部闭塞脑梗死1次再通率高,可缩短取栓时间,预后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Y型双支架取栓 大脑动脉m1分叉部 脑梗死 血管再通
下载PDF
大脑中动脉M1段闭塞患者血清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水平与侧支循环形成及预后的关系
11
作者 赵静 刘永刚 +4 位作者 常文龙 刘洋 邢晓明 张超 王宁 《临床内科杂志》 CAS 2019年第12期828-831,共4页
目的探讨大脑中动脉M1段闭塞(M1CAO)患者血清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PDGF)、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水平与侧支循环形成及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2017年2月~2018年8月我科收治的M1CAO患者158例作为疾病组,另取169例门诊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 目的探讨大脑中动脉M1段闭塞(M1CAO)患者血清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PDGF)、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水平与侧支循环形成及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2017年2月~2018年8月我科收治的M1CAO患者158例作为疾病组,另取169例门诊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所有M1CAO患者均于发病1周后行磁共振血管成像(MRA)检查确诊,根据软脑膜侧支循环代偿形成情况,将其分为无代偿组、单纯大脑前动脉(ACA)代偿组、单纯大脑后动脉(PCA)代偿组及ACA+PCA代偿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所有受试者的血清PDGF、IGF-1水平;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对住院当天及15d时M1CAO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情况进行评分;采用改良Rankin量表(mRS)对M1CAO患者出院后90d的预后进行评估,将其分为预后良好组和预后不良组。比较各组受试者的临床资料。血清PDGF、IGF-1水平的相关性分析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M1CAO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分析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与对照组比较,疾病组患者血清PDGF、IGF-1水平均明显降低(P<0.05)。与无代偿组比较,单纯ACA代偿组、单纯PCA代偿组、ACA+PCA代偿组患者血清PDGF、IGF-1水平依次升高,NIHSS评分依次降低(P<0.05)。与预后不良组比较,预后良好组患者血清PDGF、IGF-1水平均明显升高(P<0.05)。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M1CAO患者血清PDGF水平与IGF-1水平呈正相关(r=0.414,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血清高PDGF、IGF-1水平及侧支循环形成是M1CAO患者预后良好的独立保护因素(P<0.05),糖尿病是M1CAO患者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M1CAO患者血清PDGF、IGF-1水平明显降低,二者水平升高与侧支循环形成及良好预后有关,是M1CAO患者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脑动脉m1闭塞 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 侧支循环
下载PDF
大动脉粥样硬化与心源性栓塞大脑中动脉M1段闭塞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血管内治疗单中心回顾性分析 被引量:11
12
作者 常晓赞 张磊 +5 位作者 李子付 许奕 黄清海 刘建民 杨鹏飞 洪波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1003-1007,共5页
目的探讨大动脉粥样硬化(LAA)与心源性栓塞(CE)大脑中动脉M1段闭塞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患者的临床特点及血管内治疗差异。方法连续回顾性纳入2014年9月至2018年2月在我院行血管内治疗的LAA与CE大脑中动脉M1段闭塞AIS患者,比较分析两... 目的探讨大动脉粥样硬化(LAA)与心源性栓塞(CE)大脑中动脉M1段闭塞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患者的临床特点及血管内治疗差异。方法连续回顾性纳入2014年9月至2018年2月在我院行血管内治疗的LAA与CE大脑中动脉M1段闭塞AIS患者,比较分析两组在临床特点、血管内治疗方式、术后颅内出血发生率及预后等方面的差异。结果共纳入患者134例,其中LAA患者48例,男39例、女9例,年龄为42~82(62.65±9.76)岁;CE患者86例,男40例、女46例,年龄为34~87(69.66±12.43)岁;两组性别、平均年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15.363、t=-3.371,P均<0.05)。LAA患者高血压病占比高于CE患者[70.8%(34/48)vs 51.2%(44/86),χ~2=4.900,P=0.027],入院时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评分低于CE患者[13(7,16)分vs 16(13,21)分,Z=-3.603,P<0.001]。采用血管成形术的LAA患者比例为52.1%(25/48),高于CE患者的4.7%(4/86;χ~2=38.121,P<0.01)。LAA患者术后颅内出血发生率低于CE患者[10.4%(5/48)vs32.6%(28/86),χ~2=8.136,P=0.004]。两组在术后症状性颅内出血发生率、血管成功再通率以及术后3个月良好预后率和死亡率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大脑中动脉M1段闭塞的AIS患者中,CE患者发病时症状较重,且血管内治疗后颅内出血发生率较高。LAA和CE患者的血管内治疗方式不同,但预后和死亡率无明显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缺血性脑卒 大脑动脉m1闭塞 血管内治疗 动脉粥样硬化 心源性栓塞
下载PDF
长期大脑中动脉闭塞后远隔部位MAP-2和GFAP变化的实验研究
13
作者 张世明 周岱 《苏州医学院学报》 2000年第4期325-327,共3页
目的 探讨长期大脑中动脉闭塞 (MCAO)后丘脑、黑质网状部 (SNr)MAP - 2及GFAP的变化。方法  35只SD大鼠分为正常组、伪手术后 2周组和 1个月组、MCAO后 2周组、1个月组、3个月组和 6个月组等 7组 ,每组 5只。Tamura法制作动物模型。... 目的 探讨长期大脑中动脉闭塞 (MCAO)后丘脑、黑质网状部 (SNr)MAP - 2及GFAP的变化。方法  35只SD大鼠分为正常组、伪手术后 2周组和 1个月组、MCAO后 2周组、1个月组、3个月组和 6个月组等 7组 ,每组 5只。Tamura法制作动物模型。脑切片分别用鼠脑MAP - 2、GFAP抗体 ,ABC法染色。观察丘脑的面积改变 ,SNr的面积和长度的改变 ;SNr神经细胞和胶质细胞数的变化。结果 丘脑面积逐渐缩小 ;SNr面积、长度及神经细胞减少 ,GFAP增加 ,6个月后丝极消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缺血 mAP-2 大鼠 大脑动脉闭塞 GFAP
下载PDF
大脑中动脉的M1和M2段观测及临床应用 被引量:2
14
作者 王长青 刘恒兴 付升旗 《内江科技》 2016年第5期43-44,共2页
目的:运用显微镜条件对40例尸体头颅标本进行的灌注、解剖、观测和研究,为大脑中动脉瘤手术或者介入治疗,提供解剖学数据参考。方法:对头颅标本,进行解剖并观测大脑中动脉各段的路径、管径。结果:大脑中动脉(MCA)是颈内动脉的直接延续,... 目的:运用显微镜条件对40例尸体头颅标本进行的灌注、解剖、观测和研究,为大脑中动脉瘤手术或者介入治疗,提供解剖学数据参考。方法:对头颅标本,进行解剖并观测大脑中动脉各段的路径、管径。结果:大脑中动脉(MCA)是颈内动脉的直接延续,MCA分为Ml(蝶骨段)、M2(岛叶段)、M3段(岛盖段)和M4(皮质段)。结论:大脑中动脉瘤的大部分位于M2分叉部,瘤体通常从大脑中动脉主干指向前外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脑动脉 m1 m2 头颅标本 颈内动脉 岛叶 分叉部 侧裂 上外侧面 手术入路
下载PDF
Tan评分对急性大脑中动脉M1段闭塞患者溶栓效果的评估价值
15
作者 张雪娟 赵琨 《山东医药》 CAS 2022年第34期21-25,共5页
目的探讨Tan评分对急性大脑中动脉(AMCA)M1段闭塞患者溶栓效果的评估价值。方法选取156例接受静脉溶栓治疗的AMCAM1段闭塞患者,根据脑梗死溶栓(TICI)血管灌注分级将患者分为未通组94例和再通组62例。比较两组基础资料和Tan评分,多因素Lo... 目的探讨Tan评分对急性大脑中动脉(AMCA)M1段闭塞患者溶栓效果的评估价值。方法选取156例接受静脉溶栓治疗的AMCAM1段闭塞患者,根据脑梗死溶栓(TICI)血管灌注分级将患者分为未通组94例和再通组62例。比较两组基础资料和Tan评分,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AMCAM1段闭塞患者溶栓未通影响因素。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Tan评分预测AMCAM1段闭塞患者溶栓未通价值,比较不同Tan评分患者改良Rankin量表(mRS)分级。结果未通组Tan评分<2分、高血压史、心房颤动史比例和入院时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空腹血糖(FP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尿酸(UA)、C反应蛋白(CRP)水平高于再通组,发病至入院时间长于再通组(P均<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高血压史(OR=4.318,95%CI:2.405~8.276)、发病至入院时间(OR=1.076,95%CI:1.025~1.128)、入院时NIHSS评分(OR=1.170,95%CI:1.081~1.395)为AMCAM1段闭塞患者溶栓未通独立危险因素(P均<0.05),Tan评分≥2分(OR=0.316,95%CI:0.160~0.627)为保护因素(P<0.05)。ROC曲线结果显示,Tan评分预测AMCAM1段闭塞患者溶栓未通的曲线下面积、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0.849(95%CI:0.783~0.901)、77.17%、85.94%。Tan评分<2分患者mRS分级≥3级比例高于Tan评分≥2分患者(P<0.05)。结论Tan评分与AMCAM1段闭塞患者溶栓效果有关,可作为溶栓未通的评估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缺血性脑卒 大脑动脉m1闭塞 静脉溶栓 侧支循环 Tan评分
下载PDF
选择性大脑中动脉M2段阻断及内减压治疗单侧弥漫性脑肿胀40例患者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2
16
作者 徐增良 姜宁 张林涛 《中国医药指南》 2014年第29期42-43,共2页
目的探讨大脑中动脉M2段阻断及内减压治疗单侧弥漫性脑肿胀40例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在常规开颅证实为单侧漫性脑肿胀后,在M2段电凝切断大脑中动脉,将骨窗区的大脑中动脉血液供应区的脑组织大部分切除,做充分减压。结果根据GOS评估,中... 目的探讨大脑中动脉M2段阻断及内减压治疗单侧弥漫性脑肿胀40例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在常规开颅证实为单侧漫性脑肿胀后,在M2段电凝切断大脑中动脉,将骨窗区的大脑中动脉血液供应区的脑组织大部分切除,做充分减压。结果根据GOS评估,中残19例,重残7例,植物样生存3例,死亡11例,明显优于常规开颅者。结论我们认为此手术虽然造成医源性的部分神经功能缺失,但对于病死率极高的弥漫性脑肿胀仍不失为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选择性 大脑动脉m2 单侧弥漫性脑肿胀
下载PDF
M1段大脑中动脉瘤临床特点及手术预后影响因素的回顾性研究 被引量:6
17
作者 张永明 裴荣权 +4 位作者 孟令文 徐欣 马亮 俞凯文 汪潇 《河北医药》 CAS 2015年第6期882-884,共3页
目的探讨大脑中动脉M1段动脉瘤临床特点及影响其手术预后的重要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4年6月收治的112例M1段动脉瘤患者,总结影像学资料、治疗和术后并发症等情况,探讨性别、年龄、入院时Fisher评分、术前高血压和动脉瘤... 目的探讨大脑中动脉M1段动脉瘤临床特点及影响其手术预后的重要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4年6月收治的112例M1段动脉瘤患者,总结影像学资料、治疗和术后并发症等情况,探讨性别、年龄、入院时Fisher评分、术前高血压和动脉瘤体积对手术治疗后患者预后的影响。结果性别和年龄对手术治疗后手术预后的影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Fisher评分入院时比较低的患者临床恢复情况比评分高的患者要差(P<0.05);无高血压患者临床预后优于存在高血压患者(P<0.05)。而动脉瘤的大小与患者预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入院时的Fisher评分及高血压的有无是影响M1段动脉瘤患者手术临床预后的重要因素,在手术前应对这2个方面的指标进行重点监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脑动脉 m1动脉 临床特点 影响因素
下载PDF
急性大脑中动脉M1段闭塞直接取栓与静脉溶栓后桥接取栓的效果观察 被引量:1
18
作者 李本夫 《中国社区医师》 2022年第31期26-28,共3页
目的:比较急性大脑中动脉M1段闭塞患者直接取栓与静脉溶栓后桥接取栓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8年12月-2020年12月贾汪区人民医院收治的33例发病≤4.5 h的急性大脑中动脉M1段闭塞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式分为取栓组和桥接组... 目的:比较急性大脑中动脉M1段闭塞患者直接取栓与静脉溶栓后桥接取栓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8年12月-2020年12月贾汪区人民医院收治的33例发病≤4.5 h的急性大脑中动脉M1段闭塞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式分为取栓组和桥接组。取栓组实施直接取栓,桥接组静脉溶栓后桥接取栓。比较两组有效再灌注率、发病至股动脉穿刺时间(OPT)、24 h有效率、出院有效率、出院功能独立率、90 d功能独立率、症状性脑出血率、短期死亡率、90 d死亡率。结果:两组有效再灌注率、24 h有效率、出院有效率、出院功能独立率、90 d功能独立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取栓组OPT短于桥接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症状性脑出血率、短期死亡率、90 d死亡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发病≤4.5 h的急性大脑中动脉闭塞患者,直接取栓与静脉溶栓后桥接取栓临床疗效相似,未升高严重终点事件发生率,但能显著缩短血管再通时间、减轻经济负担,未来可以考虑进行大样本临床研究,进一步验证其有效性及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大脑动脉m1闭塞 取栓 桥接 静脉溶栓
下载PDF
益气通络法联合rtPA对气虚血瘀型急性大脑中动脉M1段闭塞及侧枝循环的研究 被引量:2
19
作者 张瑞杰 《山西中医》 2020年第9期23-25,共3页
目的:观察益气通络法联合rtPA对气虚血瘀型急性大脑中动脉(MCA)M1段闭塞脑梗死侧枝循环建立的影响。方法:选择确诊且符合静脉溶栓时间窗患者6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两组各30例,对照组予rtPA静脉溶栓治疗,治疗组在rtPA静脉溶栓基础上,... 目的:观察益气通络法联合rtPA对气虚血瘀型急性大脑中动脉(MCA)M1段闭塞脑梗死侧枝循环建立的影响。方法:选择确诊且符合静脉溶栓时间窗患者6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两组各30例,对照组予rtPA静脉溶栓治疗,治疗组在rtPA静脉溶栓基础上,予补阳还五汤治疗,连服14天,比较两组患者的疗效。结果:治疗后7天、14天两组NIHSS、mRS评分较治疗前均有明显降低,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MCA M1段闭塞同侧ACA、PCA平均血流速度较治疗前均有明显增加(P﹤0.05),且组间比较治疗组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补阳还五汤益气通络联合rtPA能提高气虚血瘀型急性大脑中动脉(MCA)M1段闭塞脑梗死的疗效,且有利于侧枝循环的建立,明显改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大脑动脉(mCA)m1闭塞脑梗死 气虚血瘀 益气通络 RTPA 大脑动脉 侧枝循环 西医结合疗法
下载PDF
大脑中动脉M1段亚急性闭塞血管内再通治疗的评价及影像评估的应用价值
20
作者 匡祖颖 王培明 +6 位作者 薛冬圳 黄绪鑫 李波 潘梦秋 叶锦龙 成丽娜 王展航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21年第14期2132-2137,共6页
目的评估大脑中动脉M1段亚急性闭塞血管内再通治疗的可行性、安全性、有效性以及影像评估与手术并发症的风险及预后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期间本院神经介入治疗中心26例颅内大脑中动脉M1段亚急性闭塞患者血管... 目的评估大脑中动脉M1段亚急性闭塞血管内再通治疗的可行性、安全性、有效性以及影像评估与手术并发症的风险及预后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期间本院神经介入治疗中心26例颅内大脑中动脉M1段亚急性闭塞患者血管内再通治疗的临床资料,男性20例,女性6例,中位年龄61.00岁。采用磁共振动脉自旋标记成像(ASL)以及血管壁高分辨磁共振成像(VM-HRMRI)、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和改良Rankin量表(mRS)评价血管内再通治疗技术的成功率、围手术期并发症及术后神经功能恢复和血管情况。结果26例患者中,24例成功开通,2例术中导丝不能通过而再通失败。手术并发症7例:2例为脑出血,VM-HRMRI显示闭塞血管周围烟雾状血管形成,局部脑血流量(rCBF)为(18.9±0.1)%;4例为造影剂外渗,rCBF为(64.5±11.8)%;1例为症状性末梢栓塞事件。18例无造影剂外渗的患者的rCBF为(37.9±11.9)%。2例并发严重的脑出血转至外科手术的患者失访;其他22例患者术后3~6个月随访结果显示2例患者出现手术血管再闭,4例发生病变血管的轻微再狭窄,余16例均无出现血流动力学上的再狭窄,以上患者均无再发卒中和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事件。2例再闭塞的患者术后90 d的mRS评分增加到4分,NIHSS评分增加,9例患者NIHSS和mRS评分无明显改善,其余13例患者mRS评分为0~1分,NIHSS评分明显改善。结论对于大脑中动脉M1段亚急性闭塞的患者,在严格筛选的前提下,采取血管内再通治疗是安全的,短期内可以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但远期疗效需要长期随访证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脑动脉m1 亚急性闭塞 血管内再通治疗 手术并发症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