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完全胚胎型大脑后循环缺血和部分胚胎型大脑后循环缺血与缺血性脑卒中的相关性分析
1
作者 李东旭 王雪静 王庆海 《当代医药论丛》 2019年第6期149-150,共2页
目的:分析完全胚胎型大脑后循环缺血和部分胚胎型大脑后循环缺血与缺血性脑卒中的相关性。方法:将2016年4月至2018年4月沧州市中西医结合医院收治的168例疑似发生脑血管病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这些患者均进行螺旋CT检查。依据进行检... 目的:分析完全胚胎型大脑后循环缺血和部分胚胎型大脑后循环缺血与缺血性脑卒中的相关性。方法:将2016年4月至2018年4月沧州市中西医结合医院收治的168例疑似发生脑血管病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这些患者均进行螺旋CT检查。依据进行检查的结果,将其中56例未发生胚胎型大脑后循环缺血患者设为对照组,将其中56例发生完全胚胎型大脑后循环缺血患者设为观察A组,将其中56例发生部分胚胎型大脑后循环缺血患者设为观察B组。然后,比较三组患者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病率。结果:与对照组患者和观察A组患者相比,观察B组患者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病率更高,P <0.05。结论:与完全胚胎型大脑后循环缺血患者相比,部分胚胎型大脑后循环缺血患者更易发生缺血性脑卒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完全胚胎型大脑后循环缺血 部分胚胎型大脑后循环缺血 缺血性脑卒中
下载PDF
易栓症致上矢状窦血栓形成合并大脑后循环供血区脑梗死一例 被引量:2
2
作者 薛晓帆 贾伟华 周立春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438-440,共3页
患者 女,24岁,主因"头痛3 d,发作性意识不清伴四肢抽搐10 h"于2016年8月18日入诊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神经内科。患者于入院前3 d无明显诱因出现头痛,主要为全脑持续性不剧烈胀痛,未予以诊治。10 h前(2016年8月18日凌晨1点3... 患者 女,24岁,主因"头痛3 d,发作性意识不清伴四肢抽搐10 h"于2016年8月18日入诊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神经内科。患者于入院前3 d无明显诱因出现头痛,主要为全脑持续性不剧烈胀痛,未予以诊治。10 h前(2016年8月18日凌晨1点30分)家属发现患者在睡眠中牙关紧闭,口吐白沫,上肢屈曲,下肢伸直,四肢抽搐,症状持续3min左右逐渐缓解,抽搐停止后患者意识不清,可眨眼但不能交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矢状窦血栓形成 脑梗死 大脑后循环 易栓症
下载PDF
大脑后循环缺血临床表现和治疗研究进展 被引量:8
3
作者 张淑君 石磊 《陕西中医》 2018年第5期675-677,共3页
大脑后循环即椎—基底动脉系统,由椎动脉、基底动脉及其相应的分支组成。后循环缺血(PCI)表现复杂多样,病情变化迅速,为治疗增加了难度。本文对后循环缺血的症状和相关中西医治疗作出总结。
关键词 @大脑后循环缺血 综述
下载PDF
CTA评价胚胎型大脑后循环与缺血性脑卒中的关系 被引量:1
4
作者 曹志刚 祝婷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6年第5期41-43,共3页
目的探讨胚胎型大脑后循环与缺血性脑卒中发病率的相关性。方法随机搜集2011-01—2012-01在两个医院行颅脑多层螺旋CTA扫描的226例患者,排除存在脑外伤、手术、Moyamoya病、动静脉畸形、脉管炎等易增加脑缺血发作发生率疾病的患者24例,... 目的探讨胚胎型大脑后循环与缺血性脑卒中发病率的相关性。方法随机搜集2011-01—2012-01在两个医院行颅脑多层螺旋CTA扫描的226例患者,排除存在脑外伤、手术、Moyamoya病、动静脉畸形、脉管炎等易增加脑缺血发作发生率疾病的患者24例,202例纳入本研究,将后交通动脉(PCoA)直接延续为同侧大脑后动脉交通后段,且后交通动脉血管外径大于同侧起源于基底动脉的大脑后动脉(PCA)P1段,定义为胚胎型大脑后循环。依据胚胎型大脑后循环患者的同侧大脑后动脉P1段是缺如或发育纤细,分为完全胚胎型组和部分胚胎型组,大脑后动脉P1段血管外径大于同侧后交通动脉的患者为对照组,统计3组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生情况,探讨完全胚胎型组和部分胚胎型组与缺血性脑卒中存在的关联性。结果完全胚胎型大脑后循环34例,其中11发生缺血性脑卒中,部分胚胎型大脑后循环20例,发生缺血性脑卒中10例,以对照组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生率作比较,完全胚胎型组和部分胚胎型组脑缺血卒中的发生率的比值比分别为1.448和3.027,进行Fisher′s精确检验P值分别为0.391和0.030 7。结论部分胚胎型大脑后循环与脑缺血卒中发病率增加相关联,而完全胚胎型大脑后循环与脑缺血卒中无明显关联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 胚胎型大脑后循环 完全胚胎型 部分胚胎型 大脑后动脉 脑卒中
下载PDF
益气活血汤联合盐酸倍他司汀治疗大脑后循环供血不足性眩晕疗效观察 被引量:1
5
作者 寻晓庆 《实用中医药杂志》 2019年第7期839-840,共2页
目的:观察益气活血汤联合盐酸倍他司汀治疗大脑后循环供血不足性眩晕的效果。方法: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两组均行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加用益气活血汤治疗。结果:总有效率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血流动力学指标观察... 目的:观察益气活血汤联合盐酸倍他司汀治疗大脑后循环供血不足性眩晕的效果。方法: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两组均行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加用益气活血汤治疗。结果:总有效率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血流动力学指标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益气活血汤联合盐酸倍他司汀治疗大脑后循环供血不足性眩晕疗效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眩晕 大脑后循环供血不足 益气活血汤 盐酸倍他司汀
下载PDF
大脑后循环缺血临床表现和治疗研究进展
6
作者 方业艺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2年第11期245-247,共3页
虽然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多数中风患者经过治疗后,症状能够得到改善。传统医学指出,中风后遗症可进行针灸、中药熏蒸、热敷、电针、推拿穴位、注射穴位、刮痧、拔罐刺络等中医理疗法,临床取得明显的效果。随着人们对于后循环缺血的认知... 虽然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多数中风患者经过治疗后,症状能够得到改善。传统医学指出,中风后遗症可进行针灸、中药熏蒸、热敷、电针、推拿穴位、注射穴位、刮痧、拔罐刺络等中医理疗法,临床取得明显的效果。随着人们对于后循环缺血的认知较少,对于疾病的危害及预防性认知较低。现代研究认为,后循环缺血一般是指脑梗死及发生于后循环部位的TIA。本文对近年来中风后遗症进行中医理疗法的临床研究进行综述、分类介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研究进展 治疗研究 临床特征 大脑后循环缺血
下载PDF
CTA评价胚胎型大脑后循环与缺血性脑卒中的关系 被引量:12
7
作者 曹志刚 祝婷 《卒中与神经疾病》 2015年第3期156-159,共4页
目的探讨胚胎型大脑后循环与缺血性脑卒中发病率的关系。方法随机收集2011年1月~2012年1月在两个医院行颅脑多层螺旋CTA扫描的226例患者,排除存在脑外伤、手术、Moyamoya病、动静脉畸形、脉管炎等易增加缺血性脑卒中发生率的疾病的患... 目的探讨胚胎型大脑后循环与缺血性脑卒中发病率的关系。方法随机收集2011年1月~2012年1月在两个医院行颅脑多层螺旋CTA扫描的226例患者,排除存在脑外伤、手术、Moyamoya病、动静脉畸形、脉管炎等易增加缺血性脑卒中发生率的疾病的患者24例,202例纳入本组研究,将后交通动脉(PCoA)直接延续为同侧大脑后动脉交通后段,且后交通动脉血管外径大于同侧起源于基底动脉的大脑后动脉(PCA)P1段,定义为胚胎型大脑后循环。依据胚胎型大脑后循环患者的同侧大脑后动脉P1段是缺如或是发育纤细,分为完全胚胎型组和部分胚胎型组,大脑后动脉P1段血管外径大于同侧后交通动脉的患者为对照组,统计3组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生情况。结果完全胚胎型大脑后循环34例,其中11发生缺血性脑卒中,部分胚胎型大脑后循环20例,发生缺血性脑卒中10例,以对照组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生率做比较,完全胚胎型组和部分胚胎型组缺血性脑卒中发生率的比值比分别为1.448和3.027,进行Fisher’s精确检验P值分别为0.391和0.0307。结论部分胚胎型大脑后循环与缺血性脑卒中发病率增加有关,而完全胚胎型大脑后循环与缺血性脑卒中无明显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 胚胎型大脑后循环 完全胚胎型 部分胚胎型 大脑后动脉 中风
原文传递
尼莫地平结合中药辨证治疗老年后循环脑供血不足65例临床观察 被引量:2
8
作者 李忠吉 蔡世杰 姜科 《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 2009年第1期64-64,共1页
资料与方法 病例选择:我科自2003年12月~2007年10月119例65岁以上住院老年病人,随机分为治疗组65例和对照组54例进行治疗观察,所有病例均以眩晕为初始及主要症状,符合《中国脑血管病防治指南》,同时合并下列其中1项以上表现:①... 资料与方法 病例选择:我科自2003年12月~2007年10月119例65岁以上住院老年病人,随机分为治疗组65例和对照组54例进行治疗观察,所有病例均以眩晕为初始及主要症状,符合《中国脑血管病防治指南》,同时合并下列其中1项以上表现:①运动障碍;②感觉障碍;③单眼或双眼一侧视野视力丧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脑后循环供血不足 缺血性脑血管病 临床分析 治疗方法
下载PDF
脑小血管病总负担与大脑前、后循环迂曲相关性
9
作者 江虹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医药卫生》 2023年第9期183-185,共3页
脑小血管病(cerebral small vessel disease,CSVD)指由各种病因影响脑小动脉、微动脉、毛细血管、微静脉和小静脉所导致的一系列临床、影像、病理综合征。脑微循环的动脉粥样硬化与栓塞、内皮功能障碍与血脑屏障破坏、淀粉样蛋白沉积、... 脑小血管病(cerebral small vessel disease,CSVD)指由各种病因影响脑小动脉、微动脉、毛细血管、微静脉和小静脉所导致的一系列临床、影像、病理综合征。脑微循环的动脉粥样硬化与栓塞、内皮功能障碍与血脑屏障破坏、淀粉样蛋白沉积、血流低灌注及静脉胶原性疾病与其发病机制密切相关。CSVD根据病因可分类六型:动脉硬化/与年龄相关的CSVD,与淀粉样蛋白相关的CSVD,与淀粉样血管病不同的遗传性CSVD,炎症性/免疫学介导的CSVD,静脉胶原病,其他CSVD。CSVD的早期无明显临床症状,且病程进程缓慢,存在一定的隐匿性,随着年龄的逐步增长,可致使部分患者出现神经功能障碍,如情感障碍、认知功能障碍、步态障碍,甚至发展成为“无症状性卒中”或者“静息性卒中”。国外的研究表明,CSVD占缺血性卒中及脑出血病例的约20-30%,而在中国,这一数据高达约占46%。脑小血管病与血管性痴呆关系密切,同时也其与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混合性痴呆(mixed dementia,MD 密切相关。因此,CSVD的早诊断、早干预有着尤为重要的位置。CSVD的金标准是病理检验,而临床中,主要依赖MRI检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小血管病 相关性 大脑前、后循环
下载PDF
急性基底动脉闭塞性脑梗死再灌注治疗的预后因素 被引量:3
10
作者 苏永兴 钟平 +2 位作者 朱刚 张蕾 马争飞 《国际老年医学杂志》 2022年第3期313-316,共4页
目的探讨临床指标对后循环急性基底动脉闭塞患者再灌注治疗后临床结局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安徽医科大学附属宿州医院2018年3月~2019年12月接受再灌注治疗的27例急性基底动脉闭塞导致的急性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应用弥散加权成像(D... 目的探讨临床指标对后循环急性基底动脉闭塞患者再灌注治疗后临床结局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安徽医科大学附属宿州医院2018年3月~2019年12月接受再灌注治疗的27例急性基底动脉闭塞导致的急性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应用弥散加权成像(DWI)评估患者的后循环阿尔伯塔脑卒中计划早期诊断评分(PC-ASPECTS)和采用脑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进行后循环侧支评分(PC-CS)。患者均给予静脉溶栓及动脉取栓等再灌注治疗,90 d时使用改良Rankin量表评分(mRS)评估功能结局。按照mRS评分分为预后良好组(mRS为0〜3分)11例和预后不良组(mRS>3分)16例,比较两组的预后因素。结果预后良好组年龄小于预后不良组,入院时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低于预后不良组,PC-ASPECTS,PC-CS高于预后不良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基底动脉闭塞患者的预后与年龄、入院时NIHSS评分、PC-ASPECTS评分、PC-CS评分等因素有关,这些指标有助于评估病情、判断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底动脉闭塞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后循环阿尔伯塔脑卒中计划早期诊断评分 大脑后循环侧支评分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