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4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大鼠大脑运动皮质向脑干运动前神经元的谷氨酸能投射 被引量:2
1
作者 李云庆 王智明 施际武 《解剖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4期435-437,I018,共4页
为观察大鼠大脑运动皮质向脑干运动前神经元所在区域的谷氨酸能投射。用逆行追踪和免疫荧光组织化学染色相结合的双标技术,将四甲基罗达明(TMR)分别注入臂旁外侧核、三叉上核或延髓网状结构外侧部后,TMR逆标神经元分别见于额... 为观察大鼠大脑运动皮质向脑干运动前神经元所在区域的谷氨酸能投射。用逆行追踪和免疫荧光组织化学染色相结合的双标技术,将四甲基罗达明(TMR)分别注入臂旁外侧核、三叉上核或延髓网状结构外侧部后,TMR逆标神经元分别见于额叶2区、额叶1区或额叶1区和2区的V层;磷酸激活的谷氨酰胺酶(PAG)样阳性神经元见于大脑运动皮质Ⅱ~Ⅵ层的锥体细胞;TMR逆标神经元几乎均呈PAG样阳性。结果提示,大脑运动皮质发出的皮质脑干束主要终止于脑干运动前神经元所在的区域,运动皮质向不同的脑干运动前神经元所在区域发出投射的起源也有差异,谷氨酸是此通路的主要神经递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脑运动皮质 运动前神经元 谷氨酸 大鼠
下载PDF
大鼠大脑运动皮质与脑干面口部运动前神经元的突触联系 被引量:1
2
作者 李云庆 王智明 施际武 《解剖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期7-10,I003,共5页
目的观察大脑运动皮质发出的下行投射终末或谷氨酸能终末与脑干面口部运动核内运动神经元的间接突触联系。方法顺行与逆行追踪相结合及免疫组织化学染色与逆行追踪相结合的双重标记技术。结果将PHA-L电泳入大鼠额叶1区和/或2区... 目的观察大脑运动皮质发出的下行投射终末或谷氨酸能终末与脑干面口部运动核内运动神经元的间接突触联系。方法顺行与逆行追踪相结合及免疫组织化学染色与逆行追踪相结合的双重标记技术。结果将PHA-L电泳入大鼠额叶1区和/或2区和将HRP分别注入三叉神经运动核(Vm)、面神经核(Ⅶ)或舌下神经核(ⅩⅡ),PHA-L顺标终末和HRP逆标神经元的重叠分布区主要见于臂旁核簇、三叉上核、Vm内侧的脑桥网状结构、延髓中缝核簇和延髓网状结构外侧部,而在脑干面口运动核内则很少见到PHA-L顺标终末。上述区域内也有较密集的谷氨酸样阳性终末。在电镜下观察到除Vm、Ⅶ和ⅩⅡ以外的结构内PHA-L顺标终末或谷氨酸样阳性终末与HRP逆标神经元的胞体和树突形成以非对称性为主的轴-体和轴-树突触。结论本研究的结果为皮质脑干束的终止部位和运动皮质对脑干运动核的间接调控提供了直接的形态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脑运动皮质 突触 运动前神经元 大鼠
下载PDF
大鼠脊髓横断伤后大脑运动皮质的再生反应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陈风华 方方 方加胜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64-66,69,共4页
目的研究成年SD大鼠大脑运动皮质在脊髓横断伤后的再生反应。方法在胸9水平完全横断脊髓,术后1、3、5、7和14 d,取大鼠大脑运动皮质和脊髓分别进行GAP-43mRNA组织原位杂交和NF200免疫组化。结果大鼠在脊髓横断伤后出现大脑运动皮质GAP-4... 目的研究成年SD大鼠大脑运动皮质在脊髓横断伤后的再生反应。方法在胸9水平完全横断脊髓,术后1、3、5、7和14 d,取大鼠大脑运动皮质和脊髓分别进行GAP-43mRNA组织原位杂交和NF200免疫组化。结果大鼠在脊髓横断伤后出现大脑运动皮质GAP-43mRNA表达,主要分布在大脑运动皮质的Ⅴ、Ⅵ层;脊髓横断伤组在术后14 d内,脊髓断端白质内NF200的表达逐渐由稀疏至消失。结论实验揭示了大鼠脊髓横断后,皮质脊髓束神经元在两周内不会出现数量减少;并发现大脑运动皮质在皮质脊髓束横断后能出现短时间的再生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AP-43mRNA NF200脊髓横断伤 大脑运动皮质 再生反应
下载PDF
用弥散张量成像检测猕猴大脑运动区占位病变对健侧皮质脊髓束的作用
4
作者 李经辉 马芳州 +4 位作者 王载忠 鲁毅 吴海鹰 孙学进 余化霖 《Zoological Research》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03-107,共5页
因皮质脊髓束(corticospinal tract,CST)损伤而造成的运动功能丧失可得到一定恢复,但关于大脑运动区占位性病变对健侧CST结构功能影响的研究却相对较少。该研究采用两只健康猕猴行球囊置入术建立大脑运动区占位性病变模型,行4次磁共振... 因皮质脊髓束(corticospinal tract,CST)损伤而造成的运动功能丧失可得到一定恢复,但关于大脑运动区占位性病变对健侧CST结构功能影响的研究却相对较少。该研究采用两只健康猕猴行球囊置入术建立大脑运动区占位性病变模型,行4次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diffusion tensor imaging,DTI)扫描,检测手术区对侧CST的FA值("各向异性"值),发现球囊置入术后当天,对侧CST的FA值无明显变化,但随时间的延长升高,球囊取出术后一周更为明显。实验表明该模型可行、可靠,从DTI观察到病变健侧CST出现代偿,即使占位解除短期内这一作用仍明显,提示健侧CST共同参与瘫痪肢体功能的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猕猴 大脑运动区占位病变模型 皮质脊髓束 弥散张量成像
下载PDF
马桑内酯所致急性癫痫大鼠大脑运动皮质的损伤及其可复性—光,电镜定量研究
5
作者 曾志源 廖德阳 《四川解剖学杂志》 1999年第2期137-138,共2页
关键词 癫痫 大脑运动皮质损伤 可复性 马桑内酯 光镜电镜
下载PDF
慢性完全性脊髓损伤后大脑运动系统功能
6
作者 Cramer S. C. Lastra L. +2 位作者 Lacourse M. G. Cohen M. J. 周永(译) 《世界核心医学期刊文摘(神经病学分册)》 2006年第6期61-62,共2页
Most therapies under development to restore motor function after spinal cord injury (SCI) assume intact brain motor functions. To examine this assumption, 12 patients with chronic, complete SCI and 12 controls underwe... Most therapies under development to restore motor function after spinal cord injury (SCI) assume intact brain motor functions. To examine this assumption, 12 patients with chronic, complete SCI and 12 controls underwent functional MRI during attempted, and during imagined, right foot movement, each at two force levels. In patients with SCI, many features of normal motor system function were preserved, however, several departures from normal were apparent: (i) volume of activation was generally much reduced, e.g. 4-8%of normal in primary sensorimotor cortex, in the setting of twice normal variance in signal change; (ii) abnormal activation patterns were present, e.g. increased pallido-thalamocortical loop activity during attempted movement and abnormal processing in primary sensorimotor cortex during imagined movement; and (iii) modulation of function with change in task or in force level did not conform to patterns seen in controls, e.g. in controls, attempted movement activated more than imagined movement did within left primary sensorimotor cortex and right dorsal cerebellum, while imagined movement activated more than attempted movement did in dorsolateral prefrontal cortex and right precentral gyrus. These modulations were absent in patients with SCI. Many features of brain motor system function during foot movement persist after chronic complete SCI. However, substantial derangements of brain activation, poor modulation of function with change in task demands and emergence of pathological brain events were present in patients. Because brain function is central to voluntary movement, interventions that aim to improve motor function after chronic SCI likely also need to attend to these abnormalities of brain func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完全性 大脑运动 系统功能 完全性脊髓损伤 脊髓损伤(SCI) 初级感觉运动皮质 脑功能异常 激活模式 运动功能 运动过程
下载PDF
手指屈指运动诱发大脑运动皮质区运动相关电位研究 被引量:7
7
作者 郭峰 张日辉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72-77,共6页
目的:观察上肢手指屈指运动诱发的大脑运动皮质区的运动相关电位(movement-related cortical potentials,MRCPs)的形态以及分布特征。方法:以13名健康受试者为研究对象,让其右手手指执行100次30%MVC的间断性地握力收缩,同时测量受试者... 目的:观察上肢手指屈指运动诱发的大脑运动皮质区的运动相关电位(movement-related cortical potentials,MRCPs)的形态以及分布特征。方法:以13名健康受试者为研究对象,让其右手手指执行100次30%MVC的间断性地握力收缩,同时测量受试者连续的脑电信号和肌力信号。以肌电激活触发点为事件相关点,利用平均叠加法提取出运动事件相关电位。结果:MRCPs电位呈现缓慢上升然后缓慢下降的负性电位,主要分布在运动皮质区(辅助运动区、初级运动区),左右大脑半球非对称分布,运动对侧大脑半球的电位幅值显著高于运动同侧大脑半球(P<0.01)。MRCPs峰值电位出现在大脑中线辅助运动区的FCz和Cz位置。结论:指屈肌次最大随意等长收缩诱发的MRCPs电位呈现一种先上升后下降的非线性变化特征,其空间分布样式更加靠近大脑运动对侧半球的内侧。另外,MRCPs电位主要反映运动前准备和运动触发时的中枢命令,但无法反映动作持续阶段的中枢命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屈指运动 大脑运动皮质区 运动相关电位 辅助运动
原文传递
大脑运动真的能增进脑力吗?
8
作者 MichaelD.Chafetz 陈智文 《全球商业经典》 2004年第21期6-13,共8页
大脑对运动的反应和人体其他部分一样,因此有组织的大脑运动计划,能帮助你:1.改善解决问题的能力。2.增进表达能力和沟通技巧。3.提升逻辑推理的程度。4.记住更多细节。简单地说,为了更加巧妙地做事情,你有必要采取一个系统的... 大脑对运动的反应和人体其他部分一样,因此有组织的大脑运动计划,能帮助你:1.改善解决问题的能力。2.增进表达能力和沟通技巧。3.提升逻辑推理的程度。4.记住更多细节。简单地说,为了更加巧妙地做事情,你有必要采取一个系统的大脑运动养生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脑运动 脑力 表达能力 沟通技巧 逻辑推理 大脑运动养生法 神经科学
原文传递
全臂丛神经损伤后对侧大脑运动皮层的定量蛋白质组学研究
9
作者 江烨 徐秀玥 +3 位作者 赵新 劳杰 金红 张磊 《中华手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66-69,共4页
目的 建立全臂丛神经损伤(total brachial plexus injury,TBPI)后对侧大脑皮层差异蛋白质谱,从分子水平研究TBPI后大脑运动皮层重组表现.方法 应用SD大鼠建立TBPI模型,随后应用同位素标记相对和绝对定量(isobaric tags for relative ... 目的 建立全臂丛神经损伤(total brachial plexus injury,TBPI)后对侧大脑皮层差异蛋白质谱,从分子水平研究TBPI后大脑运动皮层重组表现.方法 应用SD大鼠建立TBPI模型,随后应用同位素标记相对和绝对定量(isobaric tags for relative and absolute quantitation,iTRAQ)技术鉴定大鼠TBPI后1d大脑运动皮层的差异蛋白质.结果 共鉴定到1 293个蛋白质,其中差异表达蛋白质259个,包括214个上调的差异蛋白质和45个下调的差异蛋白质.其中有关大脑神经活动的差异蛋白质18个.差异蛋白质主要定位于细胞膜,发挥蛋白质定位、蛋白质转运、细胞内运输等生物过程,分子功能主要涉及离子结合与核苷酸结合.结论 TBPI后对侧大脑运动皮层有多种蛋白质表达异常,可能是损伤的急性期即出现了皮层重组的表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臂丛 蛋白质组学 大脑运动皮层 同位素标记相对和绝对定量
原文传递
大鼠大脑皮质运动区投射到扣带回的神经元分布 被引量:3
10
作者 王艳 曹宇 +1 位作者 汤浩 沈静 《解剖科学进展》 CAS 2002年第2期125-127,共3页
目的 探讨大鼠大脑皮质运动区投射到扣带回的神经元分布。方法 在对大脑皮质运动区进行机能定位的基础上 ,将逆行性示踪标记物荧光蓝 (FB)或荧光黄 (DY)注入到扣带回 ,观察投射到扣带回的神经元的分布。结果 扣带回接受来自支配前肢... 目的 探讨大鼠大脑皮质运动区投射到扣带回的神经元分布。方法 在对大脑皮质运动区进行机能定位的基础上 ,将逆行性示踪标记物荧光蓝 (FB)或荧光黄 (DY)注入到扣带回 ,观察投射到扣带回的神经元的分布。结果 扣带回接受来自支配前肢和颜面部的运动区皮质以及额叶和躯体感觉区皮质的神经元投射。结论 扣带回可能具有将来自运动、感觉皮质及额叶皮质的情报进行处理 ,参与调控机体的运动机能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元 扣带回 大脑皮质运动 逆行性标记 神经解剖学
下载PDF
小脑间歇性θ短阵脉冲刺激对健康人双侧大脑运动皮质兴奋性的调控 被引量:7
11
作者 李修齐 陈颖 +2 位作者 吴军发 胡瑞萍 吴毅 《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215-220,共6页
目的研究小脑间歇性θ短阵脉冲刺激(iTBS)对双侧大脑运动皮质M1区兴奋性的影响及持续时间。方法根据刺激部位的不同,按随机数字表法将纳入的20例青年健康受试者分为左侧小脑iTBS组和右侧小脑iTBS组,每组10例。所有受试者在进行所属组别... 目的研究小脑间歇性θ短阵脉冲刺激(iTBS)对双侧大脑运动皮质M1区兴奋性的影响及持续时间。方法根据刺激部位的不同,按随机数字表法将纳入的20例青年健康受试者分为左侧小脑iTBS组和右侧小脑iTBS组,每组10例。所有受试者在进行所属组别的刺激模式干预前,先测量双侧大脑M1区静息运动阈值(RMT)及运动诱发电位(MEP),于刺激后40 min内的8个时间点(5、10、15、20、25、30、35、40 min)分别测量双侧大脑M1区MEP,并分析MEP波幅在干预前后的变化以及其随时间变化的规律。结果①iTBS作用于左侧小脑可引起右侧大脑运动皮质兴奋性增高,该作用在刺激结束5~15 min内开始出现,至少可以持续到刺激后25 min(P<0.05)。刺激后35 min的MEP较基线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iTBS作用于左侧小脑后,左侧大脑M1区MEP波幅有下降趋势,但各时间点ΔMEP变化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iTBS作用于右侧小脑后,左侧大脑M1区MEP波幅有上升趋势,但各时间点ΔMEP变化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④iTBS作用于右侧小脑后右侧大脑M1区MEP波幅有下降趋势,仅刺激后30 min时的ΔMEPN较基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各时间点的ΔMEP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iTBS作用于小脑可引起对侧大脑运动皮质兴奋性增高,效果可维持至刺激后25 min;可使同侧大脑运动皮质兴奋性下降,且其效果可持续至少30 mi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歇性θ短阵脉冲刺激 小脑 大脑运动皮质
原文传递
优秀运动员大脑神经效率及可塑性特点 被引量:8
12
作者 徐立彬 李安民 刘玉 《首都体育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566-572,共7页
近期国外采用无创伤、非侵入的神经生理学(EEG、MEG、TMS)和神经影像学(fMRI)的方法,研究视觉、听觉、躯体感觉(触觉)刺激的认知加工过程及运动准备、执行和表象的运动认知加工过程。结果表明,运动员之所以比非运动员反应更精确、更有... 近期国外采用无创伤、非侵入的神经生理学(EEG、MEG、TMS)和神经影像学(fMRI)的方法,研究视觉、听觉、躯体感觉(触觉)刺激的认知加工过程及运动准备、执行和表象的运动认知加工过程。结果表明,运动员之所以比非运动员反应更精确、更有效率、更加自动化,是由于在长期的运动训练和比赛中,运动员大脑发生了可塑性、适应性的变化导致大脑神经加工效率提高。然而,这种现象的神经机制目前尚不清楚,研究不同项目运动之间的差异及大脑结构、功能与训练强度、时间之间的相关性可能是未来的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运动大脑 EEG TMS FMRI 神经效率及可塑性
下载PDF
大脑皮层电刺激仪检测脑梗死后拇指大脑皮层运动代表区变化12例 被引量:9
13
作者 张向东 张福全 +1 位作者 杨清成 郭艳平 《中国临床康复》 CSCD 2002年第17期2549-2549,共1页
目的随机筛选脑梗死后的患者,通过康复治疗,借助神经电生理的方法研究大脑运动功能的可塑性。方法采用大脑皮层电刺激仪检测12例脑梗死后拇指大脑皮层运动代表区,分别于患病后、康复治疗前3d、康复治疗后3d、10d、21d检测大脑皮层运动... 目的随机筛选脑梗死后的患者,通过康复治疗,借助神经电生理的方法研究大脑运动功能的可塑性。方法采用大脑皮层电刺激仪检测12例脑梗死后拇指大脑皮层运动代表区,分别于患病后、康复治疗前3d、康复治疗后3d、10d、21d检测大脑皮层运动诱发电位(MEP)。结果治疗前患侧拇指皮层运动代表区明显小于健侧。通过康复治疗后患侧拇指皮层运动代表区明显增大,与对照组有显著差异。结论康复治疗是脑梗死后大脑运动功能的可塑性达到最佳程度的有效手段,MEP是评价脑可塑性的可靠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脑皮层电刺激仪 脑梗死 大脑运动功能 可塑性 康复治疗 运动诱发电位 拇指皮层运动
下载PDF
大鼠扣带回与大脑皮质运动区的神经纤维联系 被引量:1
14
作者 王艳 曹宇 汤浩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239-242,共4页
本研究采用皮质内微电极刺激和双重逆行荧光标记相结合的方法 ,探讨了扣带回与大脑皮质一级运动中枢不同机能代表区之间的纤维联系。在确定颜面、前肢和后肢在大脑皮质的机能代表区的基础上 ,将逆行性荧光物质分别微量注入到上述各部位 ... 本研究采用皮质内微电极刺激和双重逆行荧光标记相结合的方法 ,探讨了扣带回与大脑皮质一级运动中枢不同机能代表区之间的纤维联系。在确定颜面、前肢和后肢在大脑皮质的机能代表区的基础上 ,将逆行性荧光物质分别微量注入到上述各部位 ,观察和计数在扣带回被逆行标记的细胞。结果表明 ,投射到颜面机能代表区的神经元分布在扣带回的吻、腹侧部 ;投射到前肢机能代表区的神经元分布在尾、背侧部 ;未见到从扣带回投射到后肢机能代表区的神经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质内微电极刺激 逆行荧光标记 扣带回 大脑皮质运动 大鼠 神经纤维联系
下载PDF
猴大脑内侧皮质运动区投射到运动前区的神经元的分布
15
作者 王艳 王振华 +1 位作者 郭志宏 张璠 《解剖科学进展》 CAS 2006年第3期236-239,242,共5页
目的定性和定量解析内侧皮质运动区投射到运动前区不同部位神经元的分布。方法采用多重标记法在同一只猴运动前区(PM)的三个不同部位即吻背侧部(PMdr)、尾背侧部(PMdc)及腹侧部(PMv)分别注入DY、FB、WGA-HRP三种不同的逆行标记物,对在... 目的定性和定量解析内侧皮质运动区投射到运动前区不同部位神经元的分布。方法采用多重标记法在同一只猴运动前区(PM)的三个不同部位即吻背侧部(PMdr)、尾背侧部(PMdc)及腹侧部(PMv)分别注入DY、FB、WGA-HRP三种不同的逆行标记物,对在内侧皮质运动区(MMC)逆行标记神经元的分布进行精确的定位和定量分析。结果投射到PMdr的神经元主要分布在前辅助运动区(prp-SMA)及前扣带回皮质运动区(CMAr);投射到PMdc的神经元,在MMC均有不同的分布,但在后扣带回皮质运动区(CMAc)被标记的神经元量明显多于其它部位;投射到PMv的神经元主要分布在辅助运动区(SMA)和CMAc,在CMAr也有少量标记神经元。结论SMA和CMAc主要投射到PMv,PMdr多接受pre-SMA和CMAr的投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运动前区 大脑内侧运动皮质 逆行标记
下载PDF
神经生长因子家族及其受体在成年大鼠大脑皮质运动区的表达
16
作者 庞江霞 张含 王廷华 《四川解剖学杂志》 2008年第4期22-23,26,共3页
目的探讨神经生长因子家族:NGF、BDNF、NT-3、NT-4及其受体TrkA、TrkB、TrkC在成年SD大鼠大脑皮质运动区的分布及表达情况。方法取成年SD大鼠大脑皮质运动区制成冰冻切片,行免疫组织化学ABC染色。光学显微镜下观察神经生长因子家族及其... 目的探讨神经生长因子家族:NGF、BDNF、NT-3、NT-4及其受体TrkA、TrkB、TrkC在成年SD大鼠大脑皮质运动区的分布及表达情况。方法取成年SD大鼠大脑皮质运动区制成冰冻切片,行免疫组织化学ABC染色。光学显微镜下观察神经生长因子家族及其受体免疫阳性反应物在大脑皮质运动区的分布。结果神经生长因子家族及其受体均在大脑皮质运动区有分布,主要分布于锥体细胞层。结论大鼠大脑皮质运动区中存在神经生长因子家族及其受体表达,提示其在大脑皮质生理过程中发挥重要生物学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生长因子家族 大脑皮质运动 大鼠 免疫组织化学染色
下载PDF
大脑皮层运动区功能定位的新方法
17
作者 于春艳 王春梅 《牡丹江医学院学报》 1993年第1期45-45,共1页
大脑皮层运动区功能定位的开颅法,长期在生理教学中延用,但效果不够满意,为解决这一问题,最近我们摸索探讨了一种新的方法,用于实验教学,效果较好,现介绍如下。 1 方法 1.1 实验动物家兔,轻度麻醉,麻醉越浅越好。 1.2 采用单极连法,无... 大脑皮层运动区功能定位的开颅法,长期在生理教学中延用,但效果不够满意,为解决这一问题,最近我们摸索探讨了一种新的方法,用于实验教学,效果较好,现介绍如下。 1 方法 1.1 实验动物家兔,轻度麻醉,麻醉越浅越好。 1.2 采用单极连法,无关电极置腹部正中皮下。 1.3 切开头顶皮肤,暴露颅顶,不开颅。参照实验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脑皮层运动 功能定位 生理教学 实验动物 颅顶 顶间骨 开颅组 标志线 内侧缘 矢状缝
下载PDF
第二部 大脑运动的基础
18
作者 MichaelD.Chafetz 陈智文 《全球商业经典》 2004年第21期22-37,共16页
均衡的大脑运动,必须包含下列重点:1.空间能力2.沟通能力3.记忆力4.思考与逻辑能力5.
关键词 大脑运动 空间能力 沟通能力 记忆力 逻辑能力 创造力
原文传递
第三部 有系统的大脑运动养生法
19
作者 MichaelD.Chafetz 陈智文 《全球商业经典》 2004年第21期38-45,共8页
大多数人的生活非常忙碌,要挪出时间进行有规律的大脑训练是一项挑战。但本质上,仍可采用下面几种不同的方法:
关键词 大脑运动养生法 大脑训练 训练伙伴 运动规律
原文传递
运动与大脑的可塑性
20
作者 许嘉兴 邓伟 《文体用品与科技》 2019年第9期201-202,共2页
大脑可塑性是指随着内部和外部环境的变化,大脑的结构和功能不断被修改和重组的能力。运动与大脑可塑性之间的关系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已成为多学科研究的前沿和热门话题。运动可以通过系统,细胞和分子水平影响大脑的可塑性;运动对生命... 大脑可塑性是指随着内部和外部环境的变化,大脑的结构和功能不断被修改和重组的能力。运动与大脑可塑性之间的关系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已成为多学科研究的前沿和热门话题。运动可以通过系统,细胞和分子水平影响大脑的可塑性;运动对生命不同阶段的大脑可塑性有积极作用了解运动和大脑可塑性的研究结果,并注意运动的积极效果提供丰富和适当的运动干预(教育)计划,以提高计划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运动大脑 可塑性教育 认知 神经科学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