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电针对不完全性脊髓损伤患者运动功能和大脑皮层运动区兴奋性的影响 被引量:24
1
作者 余芳菲 贾新燕 +3 位作者 李雯昕 刘荣 刘春龙 许能贵 《中医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1期1848-1852,共5页
目的探讨电针疗法对不完全性脊髓损伤患者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 80例不完全性脊髓损伤患者随机分为电针组和常规训练组各40例。常规训练组在基础治疗病情稳定后采用坐位、站立及功能恢复等常规康复训练,电针组在基础治疗病情稳定后给予... 目的探讨电针疗法对不完全性脊髓损伤患者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 80例不完全性脊髓损伤患者随机分为电针组和常规训练组各40例。常规训练组在基础治疗病情稳定后采用坐位、站立及功能恢复等常规康复训练,电针组在基础治疗病情稳定后给予电针刺激治疗,取T8-T10夹脊穴、大椎穴、命门穴(双侧)、阳陵泉穴(双侧)及足三里穴(双侧),留针30 min,每日1次,每周5次,均连续治疗4周,治疗后随访4周。患者治疗前后及随访时采用ASIA下肢运动评分(LEMS)、改良Ashworth量表(MAS)、10 m步行速度、脊髓损伤步行指数Ⅱ(WISCIⅡ)评定运动功能,检测胫前肌的静息运动阈值(RMT)、运动诱发电位(MEP)、皮质静息期(CSP)及最大复合肌肉动作电位(CMAP)评定大脑皮层运动区兴奋性情况,并采用Spearman相关系数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与本组治疗前比较,两组治疗后及随访时LEMS、10 m步行速度、WISCIⅡ、CSP均明显升高,RMT、MEP明显降低(P <0. 05),MAS评分及CMAP无明显变化(P> 0. 05);电针组治疗后及随访时LEMS、10 m步行速度、RMT、MEP及CSP改善优于常规训练组(P <0. 05)。Spearman结果显示,患者LEMS及WISCIⅡ与RMT、MEP、CSP呈负相关性(P <0. 05)。结论电针对不完全性脊髓损伤患者运动功能及大脑皮层运动区兴奋性的恢复有一定的改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损伤 电针疗法 运动功能 大脑皮层运动兴奋性
原文传递
经颅磁刺激治疗肝气郁滞型卒中后抑郁机制探讨 被引量:1
2
作者 李成 陈祥浩 梁晖 《中外医疗》 2016年第34期175-177,180,共4页
目的探讨基于大脑运动皮层兴奋性(MCE)理论的重复经颅磁刺激(r TMS)治疗肝气郁滞型卒中后抑郁(PSD)的中西医疗效机制,为临床中医脑病的相关机制研究探索一条新研究思路。方法整群2015年5月—2016年6月期间就诊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人民医... 目的探讨基于大脑运动皮层兴奋性(MCE)理论的重复经颅磁刺激(r TMS)治疗肝气郁滞型卒中后抑郁(PSD)的中西医疗效机制,为临床中医脑病的相关机制研究探索一条新研究思路。方法整群2015年5月—2016年6月期间就诊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人民医院门诊以及住院病人66例,随机分为r TMS加氟西汀治疗组和单纯氟西汀治疗作为对照组各33例,通过对比治疗前后所有病人的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中医肝气郁滞型证候评分以及运动阈值(MT)的变化以及两组间治疗后左侧MT值变化。结果所有纳入研究的PSD病例左侧MT值治疗前均值(63.56±9.99)%,治疗后(47.84±8.75)%;HAMD评分治疗前(25.67±2.83)分,治疗后(16.56±4.29)分;中医证候积分治疗前(14.72±1.37)分,治疗后(6.59±2.24)分,3组指标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均呈下降趋势。治疗后两组MT值:治疗组(44.52±8.09)%;对照组(51.27±8.16)%。治疗后两组左侧MT值下降组间近似概率,P<0.01。显示r TMS治疗组MT值下降较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左侧MT值和患者抑郁状态、中医证候积分之间呈同步下降趋势,提示左侧大脑MCE降低与PSD的发病有一定的关系;高频r TMS刺激左侧前额叶背外侧皮质(DLPFC)可提高左侧半球MCE,改善患者的抑郁症状和中医证候,这与中医气机升降和平衡理论相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颅磁刺激 卒中后抑郁 肝气郁滞 大脑运动皮层兴奋性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