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大脑中动脉分叉部动脉瘤分型与分支管径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5
1
作者 王玮 何跃 +3 位作者 陈如东 罗班 杨勇 于加省 《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2012年第12期716-718,共3页
目的探讨大脑中动脉(MCA)分叉部动脉瘤的分型与两分支管径的关系。方法以14例偏侧型动脉瘤和8例经典型动脉瘤为研究对象,通过3D-DSA测量患侧MCA两支干起始处的管径并计算其支干管径比,对两组动脉瘤的支干管径比进行两独立样本t检验。结... 目的探讨大脑中动脉(MCA)分叉部动脉瘤的分型与两分支管径的关系。方法以14例偏侧型动脉瘤和8例经典型动脉瘤为研究对象,通过3D-DSA测量患侧MCA两支干起始处的管径并计算其支干管径比,对两组动脉瘤的支干管径比进行两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偏侧型和经典型两组动脉瘤的支干管径比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对于双干型MCA,两分支管径相差较小的多发生经典型动脉瘤,相差较大的多发生偏侧型动脉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脑中动脉分叉 偏侧型动脉瘤 经典型动脉瘤 管径比
下载PDF
大脑中动脉分叉部动脉瘤并发脑内血肿的显微手术治疗体会 被引量:7
2
作者 梁爱军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3年第23期47-49,共3页
目的 探讨大脑中动脉分叉部动脉瘤并发脑内血肿患者的显微手术治疗技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7-01-2012-01来我院治疗的大脑中动脉分叉部动脉瘤并发脑内血肿患者36例,均进行显微手术治疗,并随访8~12个月,平均(10.3±0.3)个月,观察... 目的 探讨大脑中动脉分叉部动脉瘤并发脑内血肿患者的显微手术治疗技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7-01-2012-01来我院治疗的大脑中动脉分叉部动脉瘤并发脑内血肿患者36例,均进行显微手术治疗,并随访8~12个月,平均(10.3±0.3)个月,观察患者术后结局、并发症情况及预后.结果 36例患者中,动脉瘤夹闭29例,动脉瘤夹闭结合包裹处理6例,仅单侧动脉瘤夹闭处理1例;随访结果:癫(癎)1例,失语4例,偏瘫8例;根据哥斯拉量表评分,重度残疾4例,中度残疾5例,恢复良好27例.结论 大脑中动脉分叉部动脉瘤合并脑内血肿患者行显微外科手术治疗临床疗效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脑中动脉分叉 动脉瘤 脑内血肿 显微手术
下载PDF
Y型双支架取栓治疗急性大脑中动脉M1段分叉部闭塞脑梗死7例 被引量:2
3
作者 李水仙 陈星宇 +6 位作者 阳清伟 郑维红 陈中杰 陈良义 朱仁敬 金首跃 林威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67-171,共5页
目的评价Y型双支架取栓治疗急性大脑中动脉(MCA)M1段分叉部闭塞脑梗死的有效性、安全性和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5月至2020年9月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采用Y型双支架取栓治疗的连续7例急性MCA-M1段分叉部闭塞脑梗死患者临床资料。采... 目的评价Y型双支架取栓治疗急性大脑中动脉(MCA)M1段分叉部闭塞脑梗死的有效性、安全性和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5月至2020年9月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采用Y型双支架取栓治疗的连续7例急性MCA-M1段分叉部闭塞脑梗死患者临床资料。采用改良溶栓治疗脑梗死(m TICI)血流分级评估术后血管再通情况,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评定术后90 d临床预后。结果6例患者经多次单支架取栓血管均未通,遂以Y型双支架取栓均1次再通,其中5例mTICI血流分级为3级,1例为2b级;1例直接双支架取栓1次再通,mTICI血流分级为3级。5例患者(5/7)术后90 d m RS评分为1~3分,2例死亡。结论采用Y型双支架取栓治疗急性MCA-M1段分叉部闭塞脑梗死1次再通率高,可缩短取栓时间,预后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Y型双支架取栓 大脑中动脉M1段分叉 脑梗死 血管再通
下载PDF
血管内介入栓塞治疗大脑中动脉分叉部动脉瘤35例 被引量:1
4
作者 周磊 杨余玲 +1 位作者 聂庆彬 毛更生 《中华灾害救援医学》 2018年第5期290-291,共2页
大脑中动脉动脉瘤约占颅内动脉瘤的18%-22%,其中分叉部动脉瘤约占80%。大脑中动脉瘤一旦破裂而未能及时救治者的致死率及致残率均较高。由于大脑中动脉分叉部动脉瘤位置相对表浅,且破裂出血的动脉瘤常合并局部血肿,显微手术可直视下夹... 大脑中动脉动脉瘤约占颅内动脉瘤的18%-22%,其中分叉部动脉瘤约占80%。大脑中动脉瘤一旦破裂而未能及时救治者的致死率及致残率均较高。由于大脑中动脉分叉部动脉瘤位置相对表浅,且破裂出血的动脉瘤常合并局部血肿,显微手术可直视下夹闭动脉瘤并同时清除血肿,该术式目前也是大脑中动脉分叉部动脉瘤的常见治疗方法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脑中动脉分叉动脉瘤 弹簧圈 支架 血管内治疗
下载PDF
LVIS支架治疗大脑中动脉分叉部未破裂动脉瘤的临床效果分析 被引量:8
5
作者 闫亚洲 曾张伟 +5 位作者 吴一娜 赵开军 许奕 洪波 刘建民 黄清海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186-191,221,共7页
目的 评价LVIS(low profile visualized intraluminal support)支架治疗大脑中动脉(MCA)分叉部未破裂动脉瘤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回顾性连续纳入2014年10月至2018年12月海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所有LVIS支架治疗的MCA... 目的 评价LVIS(low profile visualized intraluminal support)支架治疗大脑中动脉(MCA)分叉部未破裂动脉瘤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回顾性连续纳入2014年10月至2018年12月海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所有LVIS支架治疗的MCA分叉部未破裂动脉瘤患者58例(58个MCA分叉部未破裂动脉瘤).收集患者的一般资料以及临床资料,一般资料包括年龄、性别和血管危险因素等;临床资料包括动脉瘤的基本特征(动脉瘤最大径、瘤颈大小、远近端载瘤动脉直径)、治疗结果、随访资料等.根据Raymond分级评价术后即刻栓塞程度,影像学随访采用DSA和(或)MR血管成像(MRA),临床预后采用门诊和(或)电话随访.术后6个月行DSA随访,此后间隔1~2年行MRA及临床随访.与术后即刻栓塞结果对比,影像学随访治愈为动脉瘤不显影,改善为显影较前减少,稳定为显影同前,复发为显影较前增多.采用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评估临床预后,预后良好为mRS评分≤2分,预后不良为mRS评分3~5分,死亡为mRS评分6分.结果 58例患者均成功实施LVIS支架辅助栓塞治疗,术后即刻造影显示,动脉瘤Raymond分级Ⅰ级26例(44.8%),Ⅱ级11例(19.0%),Ⅲ级21例(36.2%).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率为3.4%(2/58),包括1例操作相关出血并发症和1例血栓栓塞并发症.48例患者接受DSA随访[5~49个月,中位随访时间8.0(6.0,12.0)个月],其中37个(77.1%)动脉瘤治愈,3个(6.2%)改善,6个(12.5%)稳定,2个(4.2%)复发;1例发生支架内狭窄,2例分别为被LVIS支架覆盖的分支血管发生狭窄和闭塞,均无症状.58例患者完成了临床随访[5~49个月,中位时间9.0(6.0,15.8)个月],未发生出血及缺血事件.结论 LVIS支架可尝试用于MCA分叉部未破裂动脉瘤,但其对分支血管的影响还需要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脑中动脉 颅内动脉瘤 血管内治疗 大脑中动脉分叉动脉瘤 LVIS支架 临床疗效
下载PDF
单侧开颅额部大脑镰切开救治双额叶挫裂伤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7
6
作者 石传江 熊晖 +2 位作者 王允胜 王运良 刘滨 《实用医药杂志》 2004年第12期1062-1064,共3页
目的评价单侧开颅额部大脑镰切开救治双额叶挫裂伤的疗效优点。方法回顾性分析了2000-01~2004-01行手术救治的双额叶或双额+一侧颞叶挫裂伤76例。其中A组36例,行单侧开颅大脑镰下切开术;B组40例,双额开颅手术。结果A组患者死亡率、致... 目的评价单侧开颅额部大脑镰切开救治双额叶挫裂伤的疗效优点。方法回顾性分析了2000-01~2004-01行手术救治的双额叶或双额+一侧颞叶挫裂伤76例。其中A组36例,行单侧开颅大脑镰下切开术;B组40例,双额开颅手术。结果A组患者死亡率、致残率、平均手术时间、输血量、住院费用明显低于B组患者,二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单侧开颅额部大脑镰切开救治双额叶挫裂伤能能显著降低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死亡率和致残率,明显减少手术时间、输血量及住院费用,具有较好的临床实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侧开颅 大脑镰切开 双额叶挫裂伤
下载PDF
大脑与微量元素 被引量:2
7
作者 文志高 《世界元素医学》 2009年第2期34-35,共2页
大脑是人体的司令部,是人体一切活动的指挥中心。大脑中含48种微量元素,这些元素相互作用才能使人体达到健康,如果某些元素失调则会引起机体产生各种异常状况,所以说:调理大脑的各种元素平衡与人体健康关系之重要。
关键词 大脑部 微量元素 健康
下载PDF
显微缝合技术在治疗大脑中动脉分叉动脉瘤中的应用 被引量:3
8
作者 孙正辉 马玉栋 《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CAS 2019年第3期223-227,共5页
目的探讨显微缝合技术在处理大脑中动脉分叉部动脉瘤的技巧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4月—2018年10月3例采用显微缝合技术处理的大脑中动脉分叉部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3例患者均成功处理了动脉瘤,同时保证了M1末端血管及M2各... 目的探讨显微缝合技术在处理大脑中动脉分叉部动脉瘤的技巧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4月—2018年10月3例采用显微缝合技术处理的大脑中动脉分叉部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3例患者均成功处理了动脉瘤,同时保证了M1末端血管及M2各分支血管的通畅,消除了动脉瘤破裂风险。患者术后未增加并发症,术后恢复良好。结论显微缝合技术是处理大脑中动脉分叉部复杂动脉瘤的有效方法,精细的手术操作及严密的手术计划能显著提高手术的成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脑中动脉分叉 动脉瘤 显微缝合技术
下载PDF
焦虑时大脑血流的改变
9
作者 杨哲 《国外医学情报》 1989年第16期16-17,共2页
焦虑时,大脑颞叶的血流增加。研究人员用扫描仪检查了焦虑时人脑血流的改变。研究人员已知道,患有病理性惊慌发作病人的大脑血流异常。这些人大部分时间的大脑左半球血流少于右半球。但他们发病时,血流增加,特别是颞叶。最近研究提示,... 焦虑时,大脑颞叶的血流增加。研究人员用扫描仪检查了焦虑时人脑血流的改变。研究人员已知道,患有病理性惊慌发作病人的大脑血流异常。这些人大部分时间的大脑左半球血流少于右半球。但他们发病时,血流增加,特别是颞叶。最近研究提示,供给大脑血液的相似改变伴有“正常”忧虑。研究人员用正电子发射断层术(PET)扫描正常人群,绘出血流图;他们给“正常”受试者注入带有放射活性标记的水,然后扫描脑中的放射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血流 受试者 研究人员 正电子发射断层 性焦虑 血流改变 扫描仪 大脑部 病理性 右半球
下载PDF
思维的生理基础
10
作者 宋广文 《心理科学通讯》 1984年第2期49-50,共2页
思维和想象属于大脑的高级认识功能,负责这些高级认识功能的区域在大脑皮层,包括额叶的大部分区域及除了负责感觉和运动的区域以外的所有区域,额叶损伤者可以有相当好的记忆,但他们不能思考和想象未来的情景。他们可以做一些事情,但却... 思维和想象属于大脑的高级认识功能,负责这些高级认识功能的区域在大脑皮层,包括额叶的大部分区域及除了负责感觉和运动的区域以外的所有区域,额叶损伤者可以有相当好的记忆,但他们不能思考和想象未来的情景。他们可以做一些事情,但却不能制订事情的计划。当科学家为闭目休息的人扫描时,发现他们的额叶正进行着高速稳健的运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理基础 大脑皮层 思维 额叶损伤 认识功能 分区域 大脑部 世界 科学家 精神活动
下载PDF
同时可读两本书的女童
11
《中国集体工业》 1998年第8期57-57,共1页
保加利亚一名八岁女童沃格·布拉兹卡亚具有同时阅读两本书的能力.研究人员曾亲眼观察到她用右眼看一本书左眼读另一本书,结果令他们难以置信.
关键词 保加利亚 阅读速度 研究人员 读书心得 感到惊奇 大脑部 同题材 完全独立 观察到 教师
下载PDF
大脑中动脉分叉部动脉瘤的血管内治疗 被引量:4
12
作者 姚军 苏万东 +4 位作者 刘明 倪石磊 宫杰 迟令懿 马翔宇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823-826,共4页
目的总结大脑中动脉分叉部动脉瘤的诊断和血管内治疗方法。方法 2010年1月-2011年6月,收治32例大脑中动脉分叉部动脉瘤患者并行血管内治疗。男12例,女20例;年龄35~81岁,平均49.5岁。患者均有突发头痛病史,其中2例有意识障碍伴一侧肢体... 目的总结大脑中动脉分叉部动脉瘤的诊断和血管内治疗方法。方法 2010年1月-2011年6月,收治32例大脑中动脉分叉部动脉瘤患者并行血管内治疗。男12例,女20例;年龄35~81岁,平均49.5岁。患者均有突发头痛病史,其中2例有意识障碍伴一侧肢体活动受限;22例有高血压病史。术前Hunt-Hess分级:Ⅰ级10例,Ⅱ级15例,Ⅲ级7例;Fisher分级:Ⅱ级24例,Ⅲ级8例。16例患者应用单微导管弹簧圈栓塞,7例应用双微导管弹簧圈栓塞,4例应用球囊辅助弹簧圈栓塞,4例应用单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1例应用双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结果术后即刻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检查示,除2例单微导管弹簧圈栓塞者获近乎致密栓塞外,余均获致密栓塞。术中18例蛛网膜下腔广泛出血,行腰大池置管持续引流3~7 d;余14例有少量蛛网膜下腔出血,术后间断腰椎穿刺缓慢释放血性脑脊液。术后1周颅脑CT示蛛网膜下腔出血量明显减少。术后1 d,2例出现局部脑缺血,经尼莫同等药物抗血管痉挛治疗1周后缓解。32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4~17个月。患者无动脉瘤破裂再出血,术后3例一侧肢体瘫痪,1例术后失语,余无并发症及后遗症发生。术后3、6个月及1年复查计算机断层摄影血管造影术示致密栓塞的动脉瘤未再通。结论选择合适的介入治疗方法,大脑中动脉分叉部动脉瘤的血管内治疗是安全、可靠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脑中动脉分叉 动脉瘤 弹簧圈 血管内治疗
原文传递
怎样进行语意概括(三)
13
作者 裘维信 《语文世界(上旬刊)》 1997年第4期44-45,共2页
3.找中心句.有的语段主要意思明显集中在一个中心句上,它往往在段首或段尾,因为议论、说明某事物。
关键词 中心句 行语 因果关系 发展迟缓 心智发展 建立制度 大脑部 必要条件 “因” 生活条件
下载PDF
尼古丁烟瘾和可卡因毒瘾有相似之处
14
作者 烟民 《河南林业》 1997年第1期49-49,共1页
瑞士和意大利科学家发现,烟草中所含的尼古丁的和毒品可卡因刺激几乎相同的大脑区域,两种物质的神经激活特性相似。 据报道,研究人员连续两周给两组实验鼠分别注入尼古丁或可卡因,然后对实验鼠大脑部分区域中被这两种物质激活的基因刺... 瑞士和意大利科学家发现,烟草中所含的尼古丁的和毒品可卡因刺激几乎相同的大脑区域,两种物质的神经激活特性相似。 据报道,研究人员连续两周给两组实验鼠分别注入尼古丁或可卡因,然后对实验鼠大脑部分区域中被这两种物质激活的基因刺激产生的蛋白质进行了测定。通过比较发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尼古丁 可卡因 实验鼠 意大利科学家 脑区域 毒瘾 烟瘾 无法断定 大脑部 神经元
下载PDF
为何自已挠不痒
15
作者 科文 《大自然探索》 2000年第12期36-36,共1页
关键词 志愿者 右手掌 科学家 机器人 扫描仪 研究人员 大脑部 指令机 注意力 时间延迟
下载PDF
心脏的“洞”引出的问题
16
作者 郭大松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09年第9期40-40,共1页
最常见的中风类型:缺血性中风,起因是大脑部分血流被血栓阻断。医生们通常都可以找到血栓形成的原因。另外一种起因神秘的中风称为"不明原因缺血性中风"。这类中风的其中一个可能的原因是,将心脏左右心房分开的壁上有个洞。... 最常见的中风类型:缺血性中风,起因是大脑部分血流被血栓阻断。医生们通常都可以找到血栓形成的原因。另外一种起因神秘的中风称为"不明原因缺血性中风"。这类中风的其中一个可能的原因是,将心脏左右心房分开的壁上有个洞。修复这个洞是否能预防中风,还是未知之数。在出生之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中风 中风患者 卵圆孔未闭 不明原因 原因不明 血栓形成 心脏 右心房 大脑部 类中风
下载PDF
如何保持脑健康
17
作者 王贞虎 郭任坤 《绿色中国》 2015年第22期71-73,共3页
每一个人都希望自身或孩子是个智商高的聪明人。聪明是对事情、状况快速整理,且加以判断总结的一种外在表现的反应能力。而营养医学则着重在大脑的生长和发展是否健康,进而表现在认知反应上。
关键词 营养医学 认知反应 总体重 反应能力 大脑部 生长发育 天然食物 大脑神经系统 不饱和脂肪酸 体内自由基
下载PDF
注意防治鸡的曲霉菌病
18
作者 李三星 《畜牧兽医科技信息》 1998年第9期7-7,共1页
日本某鸡场2,500只的鸡群,80日龄时发病,临床表现呼吸器官症状,死亡、淘汰200只。剖检肺脏有灶状结节,从颈部气囊至腹部气囊有黄色结节,小脑及延髓腹侧面有溃疡灶出现。病理组织学检查,小脑及大脑部分组织坏死,围管性细胞浸润,肺脏有肉... 日本某鸡场2,500只的鸡群,80日龄时发病,临床表现呼吸器官症状,死亡、淘汰200只。剖检肺脏有灶状结节,从颈部气囊至腹部气囊有黄色结节,小脑及延髓腹侧面有溃疡灶出现。病理组织学检查,小脑及大脑部分组织坏死,围管性细胞浸润,肺脏有肉芽肿形成,巨噬细胞及多核巨细胞浸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曲霉菌属 细胞浸润 巨噬细胞 延髓腹侧面 曲霉菌病 病理组织学检查 肉芽肿形成 呼吸器官 临床表现 大脑部
下载PDF
Protective Effect of Tetrandrine and Fructose-1,6-diphos phate on the Model of Focal Cerebral Ischemia in Rats 被引量:2
19
作者 董志 薛春生 周歧新 《Journal of Chinese Pharmaceutical Sciences》 CAS 1997年第1期48-53,共6页
The effect of tetrandrine (Tet) on the infarction area and volume of rat brain induced by middle cerebral artery occlusion (MCAO) was investigated. The treatment with Tet 7.5, 12.0 or 15.0 mg·kg 1 , or with... The effect of tetrandrine (Tet) on the infarction area and volume of rat brain induced by middle cerebral artery occlusion (MCAO) was investigated. The treatment with Tet 7.5, 12.0 or 15.0 mg·kg 1 , or with fructose 1,6 diphosphate (FDP) 200 and 350 mg·kg 1 ip immediately after MCAO, respectively, significantly reduced the infarction area and volume in a dose dependent manner. MK801 and FDP also displayed a protective effect on brain ischemia. A combination of Tet and FDP administered immediately after MCAO, produced a more potent protective effect than those treated with Tet or FDP alone. When Tet or FDP was administered 1 h and 2 h after MCAO, respectively, they could still significantly reduce the infarction area and volume of brain tissue. But,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protective effect when these two compounds were given 3 h after MCAO.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ETRANDRINE Fructose 1 6 diphosphate MK801 Focal cerebral ischemia Middle cerebral artery occlusion Cerebral infarction
全文增补中
经小翼点入路夹闭大脑中动脉分叉部动脉瘤 被引量:6
20
作者 王明圣 王勇 《中国临床神经科学》 2017年第3期272-278,共7页
目的探讨经小翼点入路(MPT)夹闭大脑中动脉分叉部动脉瘤(MbifA)的效果及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41例2010至2015年经MPT夹闭MbifA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41例经MPT夹闭MbifA后,瘤颈残余1例,术后并发症5例,血管痉挛1例;无颞肌、面神经功能障碍... 目的探讨经小翼点入路(MPT)夹闭大脑中动脉分叉部动脉瘤(MbifA)的效果及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41例2010至2015年经MPT夹闭MbifA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41例经MPT夹闭MbifA后,瘤颈残余1例,术后并发症5例,血管痉挛1例;无颞肌、面神经功能障碍。GOS评分:出院时恢复良好(GOS 4~5分)32例,恢复不良(GOS2~3分)9例,死亡(GOS 1分)0例。远期随访:恢复良好35/41例(85%),恢复不良6/41例(15%),脑积水6例;无复发及再出血病例。结论经MPT夹闭MbifA安全、有效,损伤小、操作快,适合作为常见MbifA夹闭手术入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翼点入路 大脑中动脉分叉动脉瘤 显微神经外科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