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7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儿童大脑静脉血栓诊断:3D Brainview T1W黑血序列与3D CE-MRV序列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2
1
作者 吕艳秋 陶晓娟 +5 位作者 程华 尹光恒 胡迪 洪天予 徐慧娟 彭芸 《磁共振成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75-78,共4页
目的回顾性评价3D Brainview T1W黑血序列对儿童大脑静脉血栓的诊断价值。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25名临床症状提示大脑静脉血栓或已被诊断大脑静脉血栓的儿童病例,25名儿童均在3.0 T磁共振仪上扫描3D Brainview T1W黑血序列和三维磁共振... 目的回顾性评价3D Brainview T1W黑血序列对儿童大脑静脉血栓的诊断价值。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25名临床症状提示大脑静脉血栓或已被诊断大脑静脉血栓的儿童病例,25名儿童均在3.0 T磁共振仪上扫描3D Brainview T1W黑血序列和三维磁共振增强静脉血管成像序列(3D contrast-enhanced magnetic resonance venography,3D CE-MRV),其中10名儿童还扫描了颅脑常规MRI和相位对比法三维磁共振静脉血管成像(3D magnetic resonance venography,3D MRV)序列。两名高年资神经放射医生独立双盲阅读3D Brainview T1W和3D CE-MRV图像进行大脑静脉血栓诊断,诊断参考标准基于最后的临床诊断。采用Kappa一致性分析评价3D Brainview T1W序列的观察者间一致性。将3D Brainview T1W和3D CE-MRV获得的最终诊断结果与参考标准对比,分别计算3D Brainview T1W和3D CE-MRV序列诊断的敏感度、特异度及95%CI。结果3D Brainview T1W序列具有非常高的观察者间一致性(k=0.95);3D Brainview T1W序列和3D CE-MRV序列诊断的敏感度及特异度分别为97.1%/99.6%和91.4%/99.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3D Brainview T1W可直接观察血栓,提供的血栓细节及诊断信息更多。结论3D Brainview T1W能够直接观察到血栓,在儿童大脑静脉血栓诊断中具有很高的诊断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成像 静脉窦血栓 大脑静脉血栓 卒中 儿童
下载PDF
低分子肝素治疗大脑静脉及静脉窦血栓形成1例报告 被引量:3
2
作者 凌振芬 赵永波 《临床神经病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83-83,共1页
关键词 低分子肝素治疗 静脉窦血栓形成 大脑静脉
下载PDF
大脑静脉血栓形成的诊治现状 被引量:9
3
作者 江荣才 郭阳 《国外医学(脑血管疾病分册)》 1998年第5期289-292,共4页
大脑静脉血栓形成是一种少见而易误诊、漏诊的疾病。近年来,有关该病的研究取得了一定的进展。凡是能引起静脉血流异常、静脉内壁炎性反应或渗出及静脉处于栓塞前状态的病变均为该病病因。CT、MRI对诊断具有重要意义。治疗方法为... 大脑静脉血栓形成是一种少见而易误诊、漏诊的疾病。近年来,有关该病的研究取得了一定的进展。凡是能引起静脉血流异常、静脉内壁炎性反应或渗出及静脉处于栓塞前状态的病变均为该病病因。CT、MRI对诊断具有重要意义。治疗方法为溶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脑静脉 血栓形成 硬脑膜窦 诊断 治疗
下载PDF
大脑静脉和静脉窦的正常变异及常见病变的影像表现 被引量:4
4
作者 李继振 张立峰 +2 位作者 徐兴华 胡莉 王芳 《国际医学放射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55-159,共5页
大脑静脉和静脉窦的解剖变异及病变种类较多,且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诊断较为困难。由于小部分病变在急性期病情恶化及不可预见的演化,因此必须尽早对脑静脉血栓做出正确诊断,以便早期干预。CT和MRI等影像检查提供了良好的成像技术,能够... 大脑静脉和静脉窦的解剖变异及病变种类较多,且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诊断较为困难。由于小部分病变在急性期病情恶化及不可预见的演化,因此必须尽早对脑静脉血栓做出正确诊断,以便早期干预。CT和MRI等影像检查提供了良好的成像技术,能够提供解剖和血流的功能信息,是诊断大脑静脉和静脉窦病变的重要方法。对大脑静脉和静脉窦的正常变异、疾病谱及影像表现进行综述,提高对大脑静脉和静脉窦变异及病变的认识和诊断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脑静脉 静脉 静脉窦血栓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磁共振成像
下载PDF
5.0T MR磁敏感加权成像显示脑小静脉及检测脑微出血
5
作者 缪熙音 史张 +5 位作者 韩世鸿 王睿 陈财忠 饶圣祥 林江 曾蒙苏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657-660,共4页
目的观察5.0T MR磁敏感加权成像(SWI)显示脑小静脉及检测脑微出血(CMB)的价值。方法前瞻性对30例疑因脑小血管病致脑卒中患者行3.0T及5.0T头颅MR检查,对比不同场强下SWI图像质量、显示脑小静脉及检出CMB效果。结果5.0T SWI图像质量评分... 目的观察5.0T MR磁敏感加权成像(SWI)显示脑小静脉及检测脑微出血(CMB)的价值。方法前瞻性对30例疑因脑小血管病致脑卒中患者行3.0T及5.0T头颅MR检查,对比不同场强下SWI图像质量、显示脑小静脉及检出CMB效果。结果5.0T SWI图像质量评分、信噪比、对比度噪声比、显示脑深部静脉及皮层下静脉评分、检测CMB数量及脑皮质表面铁沉积检出率均高于3.0T SWI(P均<0.05)。3.0T及5.0T SWI评估CMB位置一致性极好(Kappa=1.0)。结论5.0T SWI显示脑小静脉及检测CMB效果均优于3.0T SWI,可用于评估脑小血管病所致脑卒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血管疾病 卒中 大脑静脉 颅内出血 磁共振成像 图像质量 前瞻性研究
下载PDF
磁共振磁敏感加权成像对年龄与大脑深静脉及髓质静脉改变的相关性分析
6
作者 傅田恬 吕然 +2 位作者 杨光钊 程有根 徐志华 《解剖学杂志》 CAS 2023年第2期136-139,共4页
目的:探索不同年龄段大脑深静脉及髓质静脉改变。方法:收集本院2019年1月~2022年4月117例中老年影像及临床资料。按年龄<60岁、60≤年龄<80岁及年龄≥80岁分为3组。在磁敏感加权成像(SWI)图像上测量丘脑纹状体静脉(TSV)、透明隔静... 目的:探索不同年龄段大脑深静脉及髓质静脉改变。方法:收集本院2019年1月~2022年4月117例中老年影像及临床资料。按年龄<60岁、60≤年龄<80岁及年龄≥80岁分为3组。在磁敏感加权成像(SWI)图像上测量丘脑纹状体静脉(TSV)、透明隔静脉(SV)、大脑内静脉(ICV)直径。按脑深部髓质静脉(DMV)解剖区域分成双侧额部、顶部、枕部6个区域,并对每个区域分别进行评分(依据DMV显著程度及信号连续性进行评分:0~3分),最后对6个区域评分进行相加,分值范围0~18分。结果:年龄与DMV评分呈正相关,与TSV直径呈负相关。年龄<60岁组、60≤年龄<80岁组及年龄≥80岁组3组DMV评分及TSV直径存在差异。结论:随着年龄增长,DMV及TSV管腔有逐渐变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敏感加权成像 大脑静脉 深部髓质静脉 年龄
下载PDF
经纵裂入路相关的大脑静脉的显微解剖与临床应用 被引量:6
7
作者 王雅栋 李壮志 +1 位作者 丰育功 李进京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1131-1134,共4页
目的通过对大脑上静脉进行显微外科解剖及体表定位,研究经纵裂入路获得理想手术视野而不损伤桥静脉的方法。方法借助手术显微镜对20例福尔马林固定的成人尸头的大脑上静脉进行了显微解剖和测量。结果(1)在上矢状窦额后区和枕后区都... 目的通过对大脑上静脉进行显微外科解剖及体表定位,研究经纵裂入路获得理想手术视野而不损伤桥静脉的方法。方法借助手术显微镜对20例福尔马林固定的成人尸头的大脑上静脉进行了显微解剖和测量。结果(1)在上矢状窦额后区和枕后区都有一段没有静脉汇入的“安全区”,分别称为“第一安全区”和“第二安全区”;“第一安全区”位于冠状缝前32.6mm和冠状缝后7.5mm之间;“第二安全区”位于人字缝下5.5mm和枕外隆凸之间。(2)充分游离纵裂附近的桥静脉,可以增加纵裂牵开宽度:在额极区可以增加2~3mm;在“第一安全区”可以增加4~11mm;在“第二安全区”可以增加10—17mm。结论(1)经胼胝体前入路的内侧开颅点应设在冠状缝前32.6mm的前方和冠状缝后7.5mm的后方,Poppen入路的内侧开颅点为人字缝下5.5mm的上方和枕外隆凸。(2)充分游离纵裂桥静脉的贴段和蛛网膜下腔段可以增加纵裂的牵开宽度而不增加桥静脉的紧张程度,从而可以更好地保护桥静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纵裂 大脑静脉 解剖 显微外科手术
原文传递
大脑深部静脉的显微外科解剖与松果体区手术入路的关系 被引量:12
8
作者 王凡 姚国刚 +3 位作者 杨顺生 韩卉 李汉杰 董炜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4期284-286,共3页
目的:从形态学角度分析大脑深部的静脉与松果体区手术入路的关系。方法:在手术显微镜下对17例成人脑标本的大脑深部静脉进行观察。结果:大脑内静脉位于松果体外上方占61.7%,其间距为3.0±1.3mm;基底静脉位于松... 目的:从形态学角度分析大脑深部的静脉与松果体区手术入路的关系。方法:在手术显微镜下对17例成人脑标本的大脑深部静脉进行观察。结果:大脑内静脉位于松果体外上方占61.7%,其间距为3.0±1.3mm;基底静脉位于松果体外下方占58.8%,其间距为4.4±1.3mn1;所有大脑大静脉均位于松果体后上方,其起点位于松果体后上方占47.5%、后方占21.0%。大脑大静脉的起点与松果体之间的距离为6.6±3.2mm。结论:经幕下小腋上入路途径对大脑深部静脉损伤最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脑静脉 大脑静脉 基底静脉 显微解剖学
下载PDF
大脑深部静脉循环代偿能力的形态学分析 被引量:16
9
作者 王凡 姚国刚 +2 位作者 杨顺生 韩卉 董炜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3期187-190,共4页
目的:对大脑深部静脉的循环代偿能力进行分析,为临床提供形态学资料。方法:在手术显微镜下对17例(34侧)成人大脑深部静脉进行观察。结果:大脑内静脉及其属支与其它脑静脉的吻合较少,而基底静脉及其属支与邻近的脑静脉有较丰... 目的:对大脑深部静脉的循环代偿能力进行分析,为临床提供形态学资料。方法:在手术显微镜下对17例(34侧)成人大脑深部静脉进行观察。结果:大脑内静脉及其属支与其它脑静脉的吻合较少,而基底静脉及其属支与邻近的脑静脉有较丰富的吻合支存在。结论:大脑内静脉的代偿循环能力较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脑静脉 侧支循环 循环代偿 形态学
下载PDF
上矢状窦旁大脑上静脉末段的形态特点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9
10
作者 陶伟 韩卉 +3 位作者 焦轶 邓雪飞 朱友余 张铭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32-135,共4页
目的:通过显微解剖和铸型方法观察上矢状窦旁大脑上静脉末段形态特点,为上矢状窦血栓发生及其准确及时的诊断提供形态学依据。方法:分别观测30例(60侧)静脉内灌注蓝色乳胶的成人头颅湿标本和观察12例胎儿和幼儿的脑静脉血管铸型。结果:... 目的:通过显微解剖和铸型方法观察上矢状窦旁大脑上静脉末段形态特点,为上矢状窦血栓发生及其准确及时的诊断提供形态学依据。方法:分别观测30例(60侧)静脉内灌注蓝色乳胶的成人头颅湿标本和观察12例胎儿和幼儿的脑静脉血管铸型。结果:上矢状窦前部和后部分别有一缺乏桥静脉注入段;前段上矢状窦旁大脑上静脉平均为5.2支,直径为(1.99±0.86)mm,末段可顺行、垂直和逆行注入上矢状窦;后段上矢状窦旁大脑上静脉为6.0支,直径为(2.96±1.13)mm,末段大部分逆行注入上矢状窦。结论:大脑上静脉末段的形态可能与上矢状窦内血栓发生密切相关,影响上矢状窦血栓的影像学观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矢状窦 大脑静脉 显微解剖 血管铸型
下载PDF
大脑内静脉及其属支的显微解剖研究 被引量:10
11
作者 朱卫 崔尧元 徐启武 《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 CAS 2002年第2期92-95,共4页
目的对手术中涉及的大脑内静脉及其属支进行显微外科解剖研究。方法20例脑标本,应用显微镜对大脑内静脉及其属支进行解剖、观察和测量。结果大脑内静脉通常由丘纹静脉、透明膈静脉和脉络膜上静脉在室间孔后缘汇合形成,存在解剖变异。双... 目的对手术中涉及的大脑内静脉及其属支进行显微外科解剖研究。方法20例脑标本,应用显微镜对大脑内静脉及其属支进行解剖、观察和测量。结果大脑内静脉通常由丘纹静脉、透明膈静脉和脉络膜上静脉在室间孔后缘汇合形成,存在解剖变异。双侧大脑内静脉基本位于同一水平面,但非所有如此。根据大脑内静脉与松果体的方位,可将大脑内静脉分为4型。静脉角与室间孔的距离变异较大。丘纹静脉可分为正常型和异常型6种。脉络膜后内侧动脉与大脑内静脉密切联系。结论大脑内静脉的主要属支之间有解剖的互补性。大脑内静脉及其属支可作为解剖标志。侧脑室手术中应注意双侧大脑内静脉不平行的可能,保护好大脑内静脉及其属支以及伴行的动脉。大脑内静脉及其属支的解剖关系和变异,对选择扩大Monro孔的手术方法具有决定性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脑静脉 侧脑室 第三脑室 显微解剖
下载PDF
大脑内静脉及其属支的磁敏感加权成像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2
作者 任传根 陈忠孝 +1 位作者 李建策 陈成春 《解剖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868-872,共5页
磁敏感加权成像(SWI)是利用不同组织间磁化率的差异产生图像对比。顺磁性的脱氧血红蛋白是静脉显影的内源性对比剂,故对于静脉血管有特殊敏感性,甚至可以检测到小于1个体素(200~300μm)的细微静脉结构。这一新技术的应用,将大大提高隐... 磁敏感加权成像(SWI)是利用不同组织间磁化率的差异产生图像对比。顺磁性的脱氧血红蛋白是静脉显影的内源性对比剂,故对于静脉血管有特殊敏感性,甚至可以检测到小于1个体素(200~300μm)的细微静脉结构。这一新技术的应用,将大大提高隐匿性大脑疾病的检出率。然而,疾病的诊断始终是建立在对正常解剖结构的认识之上的,我们通过回顾SWI技术对静脉成像原理及在静脉系统疾病中的应用研究,结合课题组采用微血管灌注法和磁共振静脉成像(MRV)技术对大脑内静脉(ICV)及其属支的研究结果,综述SWI显示大脑内静脉及其属支研究现状,探讨通过SWI技术构建大脑内静脉及其属支图谱的可行性,为临床相关疾病诊断及治疗提供参考及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脑静脉 微血管灌注 静脉系统疾病 磁敏感加权成像
下载PDF
中晚孕期胎儿大脑大静脉管径的MRI测量及其临床价值 被引量:2
13
作者 郜晓彬 周立霞 +3 位作者 耿左军 李彩英 武柏林 许秀娟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1405-1408,共4页
目的测量中晚孕期正常胎儿大脑大静脉(VOG)管径并探讨其临床价值。方法选取行MR检查的孕中晚期正常胎儿86胎,观察单次激发快速自旋回波(SS-FSE)序列、快速成像稳态采集(FIESTA)序列、DWI序列、快速反转恢复运动抑制(FIRM)序列下VOG及脑... 目的测量中晚孕期正常胎儿大脑大静脉(VOG)管径并探讨其临床价值。方法选取行MR检查的孕中晚期正常胎儿86胎,观察单次激发快速自旋回波(SS-FSE)序列、快速成像稳态采集(FIESTA)序列、DWI序列、快速反转恢复运动抑制(FIRM)序列下VOG及脑静脉窦的成像清晰度,获得"优势"序列,以此测量VOG管径,对所得测量值与孕周行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 SS-FSE序列对VOG及静脉窦的成像清晰度优于其他序列(P<0.05),以此序列测量胎儿VOG横径为(2.92±0.35)mm,VOG横径随孕周的增加而增大,与孕周呈正相关(r=0.762,P<0.05),线性回归方程为Y=0.799+0.070 X(P<0.05)。结论 SS-FSE序列是显示胎儿VOG及静脉窦的一种可靠的、有效的检查方法;对正常胎儿VOG管径的测量及相关研究可为临床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胎儿 大脑静脉 静脉 磁共振成像 测量
下载PDF
创伤性大脑浅静脉损伤对颅脑创伤患者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2
14
作者 龙连圣 王伟明 +7 位作者 江基尧 赵朝晖 辛志成 李夏良 张建忠 蒋超超 苏强 章红梅 《中国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301-303,共3页
目的探讨大脑浅静脉损伤对创伤性脑梗死形成及颅脑创伤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连续前瞻性地收集73例行急性硬膜下血肿和(或)脑内血肿清除加标准去骨瓣减压术的颅脑创伤患者的影像学和临床资料,按术中观察是否存在大脑浅静脉损伤分为大... 目的探讨大脑浅静脉损伤对创伤性脑梗死形成及颅脑创伤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连续前瞻性地收集73例行急性硬膜下血肿和(或)脑内血肿清除加标准去骨瓣减压术的颅脑创伤患者的影像学和临床资料,按术中观察是否存在大脑浅静脉损伤分为大脑浅静脉损伤组和大脑浅静脉未损伤组,比较两组创伤性脑梗死的发生率及预后。结果术中发现存在大脑浅静脉损伤44例,其中发生创伤性静脉性脑梗死40例,预后不佳26例(59.1%)(死亡8例,植物生存11例,重残7例),预后较佳18例(40.9%)(中残7例,良好11例);术中未发现大脑浅静脉损伤29例,其中发生创伤性脑梗死仅3例,预后不佳10例(34.5%)(死亡1例,植物生存3例,重残6例),预后较佳19例(65.5%)(中残8例,良好11例),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大脑浅静脉损伤是发生创伤性脑梗死的重要原因,大脑浅静脉损伤会严重影响颅脑创伤患者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脑创伤 大脑静脉 脑梗死 预后
下载PDF
大脑浅静脉吻合静脉的显微解剖及临床应用 被引量:9
15
作者 孙虎 单涛 丰育功 《青岛大学医学院学报》 CAS 2007年第4期319-321,共3页
目的探讨大脑浅静脉吻合静脉的显微解剖及其临床应用。方法15具(30侧)经血管内灌注染料的成人尸头经开颅取出整个大脑,在手术显微镜下观察测量大脑浅静脉吻合静脉形态。结果Trolard静脉和Labbe静脉是大脑浅静脉的主要吻合静脉,它们都与... 目的探讨大脑浅静脉吻合静脉的显微解剖及其临床应用。方法15具(30侧)经血管内灌注染料的成人尸头经开颅取出整个大脑,在手术显微镜下观察测量大脑浅静脉吻合静脉形态。结果Trolard静脉和Labbe静脉是大脑浅静脉的主要吻合静脉,它们都与大脑中浅静脉相联系。但并不是所有的大脑半球吻合静脉都发达。Trolard静脉左侧半球缺如4例,右侧半球缺如9例。Labbe静脉左侧半球缺如4例,右侧半球缺如3例。结论在神经外科手术中,熟练掌握吻合静脉的显微解剖对判断术中静脉损伤所引起的术后并发症非常重要,静脉能保留的应尽可能保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脑静脉 吻合静脉 解剖学 局部 显微镜检查 临床应用
下载PDF
大脑浅静脉吻合静脉的数字减影血管造影观察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2
16
作者 杨朋范 黄艺生 +2 位作者 张小军 黄茂 王如密 《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673-676,共4页
目的:探讨正常成人大脑浅静脉吻合静脉的分布情况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100例正常成人数字减影血管造影片,并观察测量大脑浅静脉吻合静脉形态。结果:Trolard静脉和Labb6静脉是大脑浅静脉的主要吻合静脉,它们都与大脑中浅... 目的:探讨正常成人大脑浅静脉吻合静脉的分布情况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100例正常成人数字减影血管造影片,并观察测量大脑浅静脉吻合静脉形态。结果:Trolard静脉和Labb6静脉是大脑浅静脉的主要吻合静脉,它们都与大脑中浅静脉相联系,但并不是所有的大脑半球吻合静脉都发达,Labb6静脉缺如率15%,Trolard静脉缺如率40G。结论:大脑浅静脉吻合静脉变异较大,术前应查清重要吻合静脉的显微解剖,设计合理的手术入路,避免术中损伤而引起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脑静脉 吻合静脉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临床应用
下载PDF
大脑大静脉畸形的影像学诊断 被引量:2
17
作者 占传家 朱文珍 +1 位作者 漆剑频 王承缘 《临床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8期1014-1016,共3页
目的探讨大脑大静脉畸形的影像学诊断价值。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4例经证实为大脑大静脉畸形的CT、MRI、MRA及DSA的影像学表现。结果4例均显示有大脑大静脉瘤样扩张,瘤巢形成伴周围引流小静脉增多。其中1例表现为天幕动脉瘘入大脑大静... 目的探讨大脑大静脉畸形的影像学诊断价值。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4例经证实为大脑大静脉畸形的CT、MRI、MRA及DSA的影像学表现。结果4例均显示有大脑大静脉瘤样扩张,瘤巢形成伴周围引流小静脉增多。其中1例表现为天幕动脉瘘入大脑大静脉并动脉瘤形成伴直窦血栓,另3例表现为中线旁区的动静脉畸形引起大脑大静脉瘤样扩张。结论多种影像学检查方法的结合应用对大脑大静脉血管畸形的准确诊断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脑静脉 血管畸形 瘤样扩张 引流静脉
下载PDF
大脑内静脉的显微外科解剖学 被引量:2
18
作者 王凡 姚国刚 杨顺生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1995年第4期270-273,共4页
在手术显微镜下对17例(34侧)正常成人脑标本进行观察。(1)大脑内静脉多在室间孔后缘由丘纹上静脉、透明隔静脉和脉络膜上静脉形成,(2)左右大脑内静脉多在第三脑室顶同一水平面内后行。(3)左右大脑内静脉间最窄处多位于... 在手术显微镜下对17例(34侧)正常成人脑标本进行观察。(1)大脑内静脉多在室间孔后缘由丘纹上静脉、透明隔静脉和脉络膜上静脉形成,(2)左右大脑内静脉多在第三脑室顶同一水平面内后行。(3)左右大脑内静脉间最窄处多位于大脑内静脉的前半,最宽处多位于其后半,其间距分别为0.60±1.10mm和6.27±2.16mm。(4)大脑内静脉绕过松果体后行时,多位于松果体外上方。所有大脑内静脉均注入大脑大静脉。(5)本文还对大脑内静脉属支的出现率、起源、形成、管径、回流和支数进行了观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脑深部静脉 大脑静脉 显微外科解剖学
下载PDF
创伤性大脑浅静脉损伤(附18例报道) 被引量:1
19
作者 龙连圣 秦时强 +5 位作者 王伟明 赵朝晖 辛志成 张建忠 李夏良 江基尧 《中国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7期628-630,共3页
目的探讨创伤性大脑浅静脉损伤机制与创伤性脑梗死的关系对预后的影响及对创伤性大脑浅静脉的有效处理措施。方法2006-06~2007-02我科收治颅脑损伤患者330例,其中18例合并有术中证实的大脑浅静脉损伤。分析本组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 目的探讨创伤性大脑浅静脉损伤机制与创伤性脑梗死的关系对预后的影响及对创伤性大脑浅静脉的有效处理措施。方法2006-06~2007-02我科收治颅脑损伤患者330例,其中18例合并有术中证实的大脑浅静脉损伤。分析本组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结果伴有大脑浅静脉损伤的18例中合并颅骨骨折12例,18例均合并有急性硬膜下或脑内血肿,并发有不同程度的创伤性脑梗死。伤后6个月,18例患者中预后较佳5例,预后不佳13例。结论颅骨骨折直接损伤是导致大脑浅静脉损伤的主要原因,大脑浅静脉损伤是导致创伤性脑梗死的重要原因,合并有大脑浅静脉损伤的颅脑损伤患者预后差,死残率高。术中注意保护受损大脑浅静脉和给予受损静脉周围充分减压,以及术后防止受伤静脉栓塞和血管痉挛是提高此类患者预后的有效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脑静脉 颅脑损伤 骨折 脑梗死 预后
下载PDF
兔蛛网膜下腔出血后大脑内静脉与基底动脉的磁共振对照 被引量:2
20
作者 张子轩 邓雪飞 +5 位作者 戴宗飞 陈兵 高斌 夏春华 陈丹 韩卉 《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37-140,共4页
应用磁共振成像技术对照观察兔蛛网膜下腔出血后大脑内静脉和基底动脉管径的变化情况。方法:新西兰兔随机分为蛛网膜下腔出血组(SAH组)和生理盐水组,于造模前和造模后1、3、5、7、9、11d行磁共振检查,观测大脑内静脉和基底动脉管... 应用磁共振成像技术对照观察兔蛛网膜下腔出血后大脑内静脉和基底动脉管径的变化情况。方法:新西兰兔随机分为蛛网膜下腔出血组(SAH组)和生理盐水组,于造模前和造模后1、3、5、7、9、11d行磁共振检查,观测大脑内静脉和基底动脉管径的变化。结果:生理盐水组大脑内静脉和基底动脉管径造模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SAH组大脑内静脉造模后1d管径明显变细,第3天有所缓解,第5-7天到达高峰,第9-11天逐渐恢复;基底动脉管径造模后第1天无明显变化,第3-5天管径明显变细,第7天缓解,第1l天恢复正常。结论:兔蛛网膜下腔出血后,大脑内静脉发生痉挛性改变,其发生规律与基底动脉有明显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蛛网膜下腔出血 脑血管痉挛 大脑静脉 基底动脉 磁共振成像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