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度会对鱼类的营养需求产生影响,为研究不同温度条件下不同饲料方案对大菱鲆(Scophthalmus maximus L.)幼鱼生长和氧化应激的影响,确定不同温度下最适合的饲料方案。设计了等脂等能的4种实验饲料,分别为45%蛋白15%糊精的低蛋白组(LP组)...温度会对鱼类的营养需求产生影响,为研究不同温度条件下不同饲料方案对大菱鲆(Scophthalmus maximus L.)幼鱼生长和氧化应激的影响,确定不同温度下最适合的饲料方案。设计了等脂等能的4种实验饲料,分别为45%蛋白15%糊精的低蛋白组(LP组)、50%蛋白10%糊精的对照组(CON组)、55%蛋白0%糊精的高蛋白组(HP组)和50%蛋白20%糊精的高糖组(HC组)。在3个温度条件下(15、18和21℃)挑选初始质量(7.50±0.10) g的幼鱼进行8周的养殖实验,并对生长、抗氧化应激指标和抗氧化指标应激相关基因表达情况进行研究。研究显示,15℃时,CON组和LP组的特定生长率(SGR)显著高于HP组(P<0.05),且CON组和LP组肝脏丙二醛(MDA)含量显著低于HP组和HC组(P<0.05)。18℃时,CON组的SGR最高,显著高于LP组(P<0.05);且CON组肝脏MDA含量最低(P<0.05)。21℃时,HP组有最高的SGR和最低的饲料系数(FC)(P<0.05),且HP组肝脏MDA含量显著低于LP组和HC组(P<0.05)。在本实验3种温度条件下HC组肝脏MDA含量都最高;同时,CON组和HP组可通过上调Nrf2-ARE信号通路中相关基因来提高鱼体抗氧化能力。研究结果表明,在低温度下适合投喂低中蛋白饲料,在适温度条件下适合投喂中蛋白饲料,在高温度条件下适合投喂高蛋白饲料,高糖饲料会导致严重的氧化应激。展开更多
为探究大菱鲆养殖中因水温变化引起的蛋白需求变化问题,本研究以养殖的大菱鲆幼鱼(Scophthalmus maximus L.)为实验对象。在室内可控温循环水养殖系统中开展摄食、生长实验,探讨不同水温(15、18和21℃)下大菱鲆幼鱼((8.00±0.25) g...为探究大菱鲆养殖中因水温变化引起的蛋白需求变化问题,本研究以养殖的大菱鲆幼鱼(Scophthalmus maximus L.)为实验对象。在室内可控温循环水养殖系统中开展摄食、生长实验,探讨不同水温(15、18和21℃)下大菱鲆幼鱼((8.00±0.25) g)的蛋白质需求。研究显示,基于特定生长率(SGR)的折线回归分析表明,15、18和21℃水温下大菱鲆幼鱼的最适蛋白需求量分别为饲料干物质的49.16%、50.07%和55.83%。15和18℃水温下大菱鲆幼鱼的生长指标随饲料中蛋白水平的升高而升高,饲料中蛋白水平为50%时生长指标达到峰值,21℃水温下饲料中蛋白水平为55%时生长指标达到峰值。随着饲料中蛋白水平的升高,大菱鲆幼鱼的表观消化率(ADC)、肠道胰蛋白酶活性(Try)和血浆总游离氨基酸含量(TAAs)也发生了显著变化。在15℃水温下大菱鲆幼鱼ADC随饲料中蛋白水平的升高而升高,18℃水温下饲料中蛋白水平为55%时ADC达到峰值,21℃水温下饲料中蛋白水平为50%时ADC达到峰值。在15℃水温下大菱鲆幼鱼肠道Try随饲料中蛋白水平的升高而升高,而在18和21℃水温下分别逐渐升高,至饲料中蛋白水平为50%和55%时肠道Try达到峰值。大菱鲆幼鱼TAAs在15和18℃水温下饲料蛋白水平为50%时达到峰值,21℃水温下饲料中蛋白水平为55%时达到峰值。研究结果表明,在一定范围内,大菱鲆幼鱼的蛋白质需求会随着养殖水温的升高而升高。展开更多
为研究大菱鲆(Scophthalmus maximus L.)的赖氨酸需求量,评估饲料中赖氨酸含量对大菱鲆的血浆生化指标、消化酶活性以及抗氧化和免疫功能的影响,本研究设计了5种等氮(约50%粗蛋白)和等脂(约12.5%粗脂肪)的饲料,饲料中赖氨酸含量分别为1....为研究大菱鲆(Scophthalmus maximus L.)的赖氨酸需求量,评估饲料中赖氨酸含量对大菱鲆的血浆生化指标、消化酶活性以及抗氧化和免疫功能的影响,本研究设计了5种等氮(约50%粗蛋白)和等脂(约12.5%粗脂肪)的饲料,饲料中赖氨酸含量分别为1.69%、2.49%、3.32%、4.11%和4.90%,进行了10周的饲养实验。对大菱鲆的生长性能、消化酶活性、肝脏抗氧化和免疫能力等指标进行测量。研究表明,当饲料中赖氨酸添加量增长到3.32%时,大菱鲆的生长性能逐渐提升,此后呈稳定趋势,而缺乏赖氨酸会对大菱鲆的生长和饲料利用造成不利影响。随着饲料中赖氨酸含量从1.69%增加到4.90%,全鱼粗脂肪降低、粗蛋白含量增加。此外,大菱鲆的肝体比(HSI)也随着饲料赖氨酸含量的增加而降低。在肠道消化酶活性方面,脂肪酶和胰蛋白酶表现出随饲料赖氨酸含量的增加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均在3.32%时活性最高。饲料中赖氨酸添加量的改变不影响血糖含量,但1.69%组和2.49%组的血浆甘油三酯(TG)和总胆固醇(T-CHO)含量显著升高。饲料中适宜的赖氨酸含量能够提高大菱鲆肝脏的抗氧化能力,并通过调节非特异性免疫,缓解炎症反应。本研究结果表明,当饲料中赖氨酸水平为饲料干质量的3.19%(饲料蛋白质的6.39%)左右时,能够最大限度地发挥赖氨酸的有效功能。展开更多
【目的】研究硒对摄食高植物蛋白饲料大菱鲆(Scophthalmus maximus L.)幼鱼肝肠健康的影响,为降低低鱼粉饲料对鱼体肝肠健康的不利影响提供依据。【方法】以初始体质量(30.79±0.22)g的大菱鲆为研究对象,以鱼粉质量分数55%的饲料组...【目的】研究硒对摄食高植物蛋白饲料大菱鲆(Scophthalmus maximus L.)幼鱼肝肠健康的影响,为降低低鱼粉饲料对鱼体肝肠健康的不利影响提供依据。【方法】以初始体质量(30.79±0.22)g的大菱鲆为研究对象,以鱼粉质量分数55%的饲料组为正对照组(DP),以质量分数27.6%混合植物蛋白替代质量分数30%鱼粉为负对照组(DN),分别在低鱼粉中添加0.3(D1)、0.6(D2)、1.2(D3)、2.4(D4)、4.8(D5)mg/kg亚硒酸钠,以肝脏和肠道生理生化指标、肠道形态结构及肠道菌群结构等指标评价硒对大菱鲆幼鱼肝脏和肠道健康的影响。实验养殖周期52 d。【结果】1)与DP组相比,DN组显著降低大菱鲆肝脏和肠道总抗氧化能力(T-AOC)、总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GSH-PX)酶活性(P<0.05);低鱼粉饲料中添加亚硒酸钠均可以不同程度提升上述所有指标,并降低丙二醛(MDA)含量(P<0.05)。2)与DP组相比,DN组显著提高了大菱鲆幼鱼肝脏肝糖原和脂肪酸合成酶(FAS)含量(P<0.05),而FAS含量则在D1-D5组显著低于DN组(P<0.05)。幼鱼肝脏SE-P含量在D2和D5组显著高于DN组(P<0.05)。3)0.3~1.2 mg/kg亚硒酸钠可抑制由低鱼粉引起的pat1、lzm和gst的mRNA表达水平的下调和前肠皱襞高度和黏膜厚度的降低,并可以显著提高肠道胰蛋白酶活性、脂肪酶活性和淀粉酶活性(P<0.05)。4)低鱼粉组肠道微生物组成的丰度和多样性显著降低,而亚硒酸钠组则可以明显改善这些不良现象,并可提升有益菌丰度,降低致病菌丰度。【结论】亚硒酸钠可缓解高植物蛋白饲料对大菱鲆造成的免疫下降、肠道组织结构破坏、消化功能下降及肠道菌群紊乱等不良影响。在低鱼粉饲料中亚硒酸钠的建议添加剂量为0.6~2.4 mg/kg。展开更多
文摘温度会对鱼类的营养需求产生影响,为研究不同温度条件下不同饲料方案对大菱鲆(Scophthalmus maximus L.)幼鱼生长和氧化应激的影响,确定不同温度下最适合的饲料方案。设计了等脂等能的4种实验饲料,分别为45%蛋白15%糊精的低蛋白组(LP组)、50%蛋白10%糊精的对照组(CON组)、55%蛋白0%糊精的高蛋白组(HP组)和50%蛋白20%糊精的高糖组(HC组)。在3个温度条件下(15、18和21℃)挑选初始质量(7.50±0.10) g的幼鱼进行8周的养殖实验,并对生长、抗氧化应激指标和抗氧化指标应激相关基因表达情况进行研究。研究显示,15℃时,CON组和LP组的特定生长率(SGR)显著高于HP组(P<0.05),且CON组和LP组肝脏丙二醛(MDA)含量显著低于HP组和HC组(P<0.05)。18℃时,CON组的SGR最高,显著高于LP组(P<0.05);且CON组肝脏MDA含量最低(P<0.05)。21℃时,HP组有最高的SGR和最低的饲料系数(FC)(P<0.05),且HP组肝脏MDA含量显著低于LP组和HC组(P<0.05)。在本实验3种温度条件下HC组肝脏MDA含量都最高;同时,CON组和HP组可通过上调Nrf2-ARE信号通路中相关基因来提高鱼体抗氧化能力。研究结果表明,在低温度下适合投喂低中蛋白饲料,在适温度条件下适合投喂中蛋白饲料,在高温度条件下适合投喂高蛋白饲料,高糖饲料会导致严重的氧化应激。
文摘为探究大菱鲆养殖中因水温变化引起的蛋白需求变化问题,本研究以养殖的大菱鲆幼鱼(Scophthalmus maximus L.)为实验对象。在室内可控温循环水养殖系统中开展摄食、生长实验,探讨不同水温(15、18和21℃)下大菱鲆幼鱼((8.00±0.25) g)的蛋白质需求。研究显示,基于特定生长率(SGR)的折线回归分析表明,15、18和21℃水温下大菱鲆幼鱼的最适蛋白需求量分别为饲料干物质的49.16%、50.07%和55.83%。15和18℃水温下大菱鲆幼鱼的生长指标随饲料中蛋白水平的升高而升高,饲料中蛋白水平为50%时生长指标达到峰值,21℃水温下饲料中蛋白水平为55%时生长指标达到峰值。随着饲料中蛋白水平的升高,大菱鲆幼鱼的表观消化率(ADC)、肠道胰蛋白酶活性(Try)和血浆总游离氨基酸含量(TAAs)也发生了显著变化。在15℃水温下大菱鲆幼鱼ADC随饲料中蛋白水平的升高而升高,18℃水温下饲料中蛋白水平为55%时ADC达到峰值,21℃水温下饲料中蛋白水平为50%时ADC达到峰值。在15℃水温下大菱鲆幼鱼肠道Try随饲料中蛋白水平的升高而升高,而在18和21℃水温下分别逐渐升高,至饲料中蛋白水平为50%和55%时肠道Try达到峰值。大菱鲆幼鱼TAAs在15和18℃水温下饲料蛋白水平为50%时达到峰值,21℃水温下饲料中蛋白水平为55%时达到峰值。研究结果表明,在一定范围内,大菱鲆幼鱼的蛋白质需求会随着养殖水温的升高而升高。
文摘为研究大菱鲆(Scophthalmus maximus L.)的赖氨酸需求量,评估饲料中赖氨酸含量对大菱鲆的血浆生化指标、消化酶活性以及抗氧化和免疫功能的影响,本研究设计了5种等氮(约50%粗蛋白)和等脂(约12.5%粗脂肪)的饲料,饲料中赖氨酸含量分别为1.69%、2.49%、3.32%、4.11%和4.90%,进行了10周的饲养实验。对大菱鲆的生长性能、消化酶活性、肝脏抗氧化和免疫能力等指标进行测量。研究表明,当饲料中赖氨酸添加量增长到3.32%时,大菱鲆的生长性能逐渐提升,此后呈稳定趋势,而缺乏赖氨酸会对大菱鲆的生长和饲料利用造成不利影响。随着饲料中赖氨酸含量从1.69%增加到4.90%,全鱼粗脂肪降低、粗蛋白含量增加。此外,大菱鲆的肝体比(HSI)也随着饲料赖氨酸含量的增加而降低。在肠道消化酶活性方面,脂肪酶和胰蛋白酶表现出随饲料赖氨酸含量的增加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均在3.32%时活性最高。饲料中赖氨酸添加量的改变不影响血糖含量,但1.69%组和2.49%组的血浆甘油三酯(TG)和总胆固醇(T-CHO)含量显著升高。饲料中适宜的赖氨酸含量能够提高大菱鲆肝脏的抗氧化能力,并通过调节非特异性免疫,缓解炎症反应。本研究结果表明,当饲料中赖氨酸水平为饲料干质量的3.19%(饲料蛋白质的6.39%)左右时,能够最大限度地发挥赖氨酸的有效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