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大蒜白斑病菌(Stemphylium solani)毒素的基本性质分析 被引量:1
1
作者 张伟 杨桂芳 《贵州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111-114,共4页
为了探明大蒜白斑病菌(Stemphylium solani)粗毒素液的致病机理,采用毒素活性分析方法,对大蒜白斑病菌粗毒素液的基本性质进行了初步分析。结果表明:S.solani毒素是一种极性较大的非蛋白小分子物质;经高温处理后,致病活性基本不变;在微... 为了探明大蒜白斑病菌(Stemphylium solani)粗毒素液的致病机理,采用毒素活性分析方法,对大蒜白斑病菌粗毒素液的基本性质进行了初步分析。结果表明:S.solani毒素是一种极性较大的非蛋白小分子物质;经高温处理后,致病活性基本不变;在微酸或微碱条件下毒素较稳定,强酸性条件有利于加强毒素的致病活性,而强碱性条件下毒素活性有所下降;粗毒素液渗透势对生测结果无显著影响;培养液中的活性成分不能被活性碳有效吸附。官能团鉴定结果表明,粗毒素液中不含酚类、糖类和生物碱等物质,但含酯类和含氨基的有机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蒜白斑病菌 毒素 基本性质 生物测定
下载PDF
大蒜白斑病菌生物学特性及其寄主范围 被引量:7
2
作者 郑露 刘佳 +1 位作者 张丽 黄俊斌 《植物保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19-122,共4页
通过测定大蒜白斑病菌菌丝在不同条件下生长情况和采用菌丝块接种离体叶片方法研究了病原菌的生物学特性及寄主范围。结果表明,病菌在PSA平板上培养,5~35℃范围内均能生长,最适生长温度为20~30℃,pH值4~10均可生长,pH值为6~8时生长... 通过测定大蒜白斑病菌菌丝在不同条件下生长情况和采用菌丝块接种离体叶片方法研究了病原菌的生物学特性及寄主范围。结果表明,病菌在PSA平板上培养,5~35℃范围内均能生长,最适生长温度为20~30℃,pH值4~10均可生长,pH值为6~8时生长最佳;在Czapek液体培养基中培养,病菌对所测试碳源中的淀粉利用效果最好,而对甘露醇利用最差,在测试氮源中,对谷氨酸利用最佳,对尿素利用最差;菌丝的最低致死温度为55℃、10min。病菌寄主范围测定结果显示,该菌可侵染所有供试植物,且发病率均为100%,其中发病程度以分葱、韭菜、马铃薯、番茄、烟草和玉米较重,严重度达到4级,而辣椒、甘蓝型油菜和苋菜发病较轻,严重度仅为1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蒜 大蒜白斑病菌 生物学特性 寄主范围
原文传递
大蒜白斑病菌SS-毒素的结构鉴定 被引量:3
3
作者 郑露 刘伟 +2 位作者 陈长水 姜道宏 黄俊斌 《植物病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478-485,共8页
大蒜白斑病是由Stemphylium solani引起的一种重要的大蒜病害,病菌可产生致病毒素SS-毒素。本文采用薄层层析和高效液相色谱法对该毒素进行分离纯化,结合化学鉴定、紫外可见吸收光谱、红外光谱、质谱、元素分析以及核磁共振等方法鉴定... 大蒜白斑病是由Stemphylium solani引起的一种重要的大蒜病害,病菌可产生致病毒素SS-毒素。本文采用薄层层析和高效液相色谱法对该毒素进行分离纯化,结合化学鉴定、紫外可见吸收光谱、红外光谱、质谱、元素分析以及核磁共振等方法鉴定毒素结构。通过化学反应可初步判断该毒素是一种酚类物质;毒素在215、264和458 nm处有紫外可见吸收峰;在红外光谱中可看出,毒素结构中有酚-OH(3 400 cm-1)、-CH3(2 946 cm-1、1 449 cm-1、1 395 cm-1)、芳香环(3 092 cm-1、1 595 cm-1)、-CO(1 670 cm-1)和酮-C=O(1 640 cm-1)存在的伸缩振动;根据电喷雾质谱和元素分析结果得到SS-毒素的分子式为C16H16O8;进一步结合毒素的核磁共振氢谱和碳谱将SS-毒素鉴定为7-甲氧基-2-甲基-1,2,3,4-四氢-1,2,3,4,5-五羟基蒽醌。本文是首次对S.solani致病毒素的化学结构进行鉴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蒜白斑病菌 SS-毒素 化学结构 鉴定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