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高纬度淡水强迫增强背景下大西洋经向翻转环流的响应及其机制 被引量:7
1
作者 于雷 郜永祺 +1 位作者 王会军 Helge DRANGE 《大气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79-196,197,共19页
利用卑尔根海洋-大气-海冰耦合气候模式(Bergen Climate Model,简称BCM),研究在北冰洋及北欧海淡水强迫增强的背景下,大西洋经向翻转环流(Atlantic Meridional Overturning Circulation,简称AMOC)的响应及其机制,着重讨论了海表热力性... 利用卑尔根海洋-大气-海冰耦合气候模式(Bergen Climate Model,简称BCM),研究在北冰洋及北欧海淡水强迫增强的背景下,大西洋经向翻转环流(Atlantic Meridional Overturning Circulation,简称AMOC)的响应及其机制,着重讨论了海表热力性质、北大西洋深层水(North Atlantic Deep Water,简称NADW)的生成率、海洋内部等密度层间的垂直混合(Diapycnal Mixing,简称DM)以及大气风场等物理过程随AMOC的响应所发生的时间演变特征。结果显示,在持续150年增强(强度为0.4 Sv)的淡水强迫下(淡水试验,FW1),AMOC的强度表现为前50年的快速减弱和在接下来100年中的逐渐恢复。同时,在淡水试验的前50年北大西洋高纬度海表盐度(Sea Surface Salinity,简称SSS)减小,海水密度降低,冬季对流混合减弱,导致NADW生成率快速减弱;在接下来的100年中,尽管增强的淡水强迫依然维持,由于海洋内部自身的调节和海气相互作用,导致了AMOC的逐渐恢复。恢复机制可以概括为:(1)随着向南的NADW的减少,大西洋中低纬度海水垂直层结逐渐减弱,DM随之逐渐增强,有利于中低纬度海盆内深层水的上升;(2)南半球西风应力增强与东风应力的减弱及北半球东风的增强使得大西洋向北的埃克曼体积通量净传输恢复;(3)大西洋向北的盐度传输逐渐恢复及次极地回旋区降水的减弱,导致SSS和NADW生成率的恢复,与之对应,AMOC逐渐恢复。研究还发现,淡水试验中,NADW的恢复主要以厄尔明格海(Irminger Sea)为主,冬季北大西洋海平面气压场(SLP)呈现类似正北大西洋涛动(NAO+)的模态,热带降水中心移到赤道以南,大西洋热带SSS增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淡水强迫 瞬时响应 西洋经向翻转环流
下载PDF
不同大西洋经圈翻转环流平均强度下中国气候的年代际响应特征 被引量:1
2
作者 张福颖 郭品文 程军 《大气科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737-744,共8页
基于美国大气研究中心的CCSM3(Community Climate System Model version 3)模式,对淡水扰动试验中不同大西洋经圈翻转环流(Atlantic Meridional Overturning Circulation,AMOC)平均强度下,中国气候的年代际响应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 基于美国大气研究中心的CCSM3(Community Climate System Model version 3)模式,对淡水扰动试验中不同大西洋经圈翻转环流(Atlantic Meridional Overturning Circulation,AMOC)平均强度下,中国气候的年代际响应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年代际尺度上,中国区域地表气温和降水强度变化与AMOC强度变化的关系紧密,然而,不同平均强度下,中国气候的年代际响应特征不同。高平均强度下,中国区域地表气温升高,中国北部降水增多、南部降水减少;低平均强度下,则反之。不同平均强度下,中国区域年平均地表气温和降水EOF第一特征向量的空间分布存在显著差异:高平均强度下,地表气温呈现中国全区域一致的分布型,降水呈现自北向南的“-+-”型的雨带分布;低平均强度下,地表气温呈现中国区域南北反相的偶极子分布型,降水呈现自北向南的“-+”型的雨带分布。与低平均强度相比,在高平均强度下,EOF第一模态的时间系数的年代际变化尺度均更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西洋经圈翻转环流 强度 中国气候 年代际变化
下载PDF
末次间冰期中大西洋经向翻转环流的暂时关闭
3
作者 王绍武 《气候变化研究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196-196,共1页
末次间冰期(LIG)即海洋同位素阶段(MIS5e)出现于128.0~116.1kaBP。通常认为这是一个平静、温暖的时期,大西洋经向翻转环流(AMOC)像今天一样强盛。
关键词 末次间冰期 大西洋 环流 翻转 关闭 同位素 海洋
下载PDF
潮汐混合对大西洋经圈翻转环流(AMOC)模拟影响的数值模拟研究 被引量:9
4
作者 于子棚 刘海龙 林鹏飞 《大气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1087-1100,共14页
海洋中的潮汐混合对大西洋经圈翻转环流AMOC(Atlantic Meridional Overturning Circulation)模拟的影响是海洋环流模式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本文采用IAP/LASG发展的气候系统海洋模式LICOM(LASG/IAP Climate system Ocean Model)及与海... 海洋中的潮汐混合对大西洋经圈翻转环流AMOC(Atlantic Meridional Overturning Circulation)模拟的影响是海洋环流模式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本文采用IAP/LASG发展的气候系统海洋模式LICOM(LASG/IAP Climate system Ocean Model)及与海冰耦合模式进行了有无潮汐混合方案的试验,重点探讨了潮汐混合对AMOC强度模拟的影响。结果显示,引入潮汐混合后模拟的AMOC强度极大值比对照试验增加约1倍,更接近RAPID(Rapid Climate Change Programme)观测。而且,潮汐混合试验中模拟的AMOC上层环流深度(3200 m)比对照试验加深1000 m左右,同样更接近RAPID观测。海洋底部的垂直混合增强,使海洋层结变得更加不稳定,加强了北大西洋高纬地区,特别是拉布拉多海等地区的深对流,这是AMOC加强的直接原因。同时,潮汐混合试验中上层海洋环流也加强,增加了中低纬副热带高盐海水向高纬输送,使表层增密,海洋层结更加不稳定,也可以进一步增强AMOC。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ASG/IAP气候系统海洋模式 潮汐混合 大西洋经圈翻转环流
下载PDF
大西洋经向翻转环流的模拟对海表驱动场时间和空间分辨率的敏感性分析
5
作者 肖斌 舒启 乔方利 《海洋科学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75-185,共11页
基于全球海洋-海冰耦合数值模式,研究了不同时间和空间分辨率的海表驱动场对大西洋经向翻转环流(Atlantic Meridional Overturning Circulation,AMOC)和海表面温度(Sea Surface Temperature,SST)模拟的影响。敏感性数值实验结果表明,海... 基于全球海洋-海冰耦合数值模式,研究了不同时间和空间分辨率的海表驱动场对大西洋经向翻转环流(Atlantic Meridional Overturning Circulation,AMOC)和海表面温度(Sea Surface Temperature,SST)模拟的影响。敏感性数值实验结果表明,海表驱动场时间和空间分辨率的不同不仅会影响SST的模拟,而且会显著影响AMOC强度的模拟。相比高时间分辨率的海表驱动场,时间和空间分辨率的降低会造成AMOC模拟强度的减弱和SST的升高。月平均驱动场驱动的AMOC比6h分辨率驱动场驱动的控制实验减少6.7Sv,降低了34%;同为6h分辨率,粗空间分辨率大气驱动场模拟的AMOC比高空间分辨率实验减少1.4Sv,降低了7%。对海洋上层流场和海表热通量进一步分析表明,低时间和空间分辨率的海表风场的减弱是导致AMOC减弱和SST升高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数值模拟 海洋-海冰耦合数值模式 海表驱动场 西洋经向翻转环流
下载PDF
大西洋热盐环流年代际变化机制研究 Ⅱ.热盐环流年际和年代际变化机制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牟林 陈学恩 +3 位作者 宋军 姜晓轶 李欢 李琰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7-26,共10页
基于德国Max-Planck气象研究所的最新大气海洋环流模式(ECHAM5/MPI-OM),对控制试验(control run)下热盐环流(THC)年际及年代际变化进行了分析,揭示了年代际变率的产生机制。研究表明:(1)THC年际振荡的主导周期是4 a,年代际振... 基于德国Max-Planck气象研究所的最新大气海洋环流模式(ECHAM5/MPI-OM),对控制试验(control run)下热盐环流(THC)年际及年代际变化进行了分析,揭示了年代际变率的产生机制。研究表明:(1)THC年际振荡的主导周期是4 a,年代际振荡的主导周期是24 a,THC的年代际振荡信号最强,是第一主成分。(2)THC的年代际振荡机制为:首先从大西洋径向翻转环流(MOC)强度最小开始,由于MOC强度处于较弱状态,从低纬度向高纬度输送的热量偏少,副极地海区海表温度出现负异常,持续5 a之后,北大西洋副极地海区海表温度达到最大负异常。此时副极地流环中心(北大西洋)的表层海水变冷,密度增加,海表面下降,产生从副极地流环边缘指向副极地流环的中心的压强梯度力,根据地转平衡关系,北大西洋副极地海区的上层海洋会出现一个气旋式的环流异常(副极地流环得到加强),北大西洋暖流(NAC)同时得到加强。在副极地海区海表温度达到最大负异常的3 a之后,副极地流环和NAC达到最强。由此,作为NAC延伸的法鲁海峡入流水增强,更多的高盐法鲁海峡入流水进入格陵兰-冰岛-挪威海(GIN)海域,使GIN海域层结稳定性减弱。1 a后,GIN海域深层对流增强,格陵兰-苏格兰海脊溢流水增加。在GIN海域深层对流达到最强的3 a之后,MOC强度达到最大。整个状态翻转过程完成的时间大约为12 a,THC年代际振荡的整个周期大约是24 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盐环流 年代际变率 向翻转环流 大西洋涛动 大西洋暖流
下载PDF
大西洋经向翻转环流对岁差响应的气候背景依赖性
7
作者 邓凤飞 张旭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13-22,共10页
大西洋经向翻转环流(Atlantic Meridional Overturning Circulation,AMOC)是气候系统重要的组成部分,其强度变化可直接影响南北半球的热量分配,厘清其变化机理对全球变暖背景下的未来预估至关重要。海洋沉积物记录发现,在晚更新世,AMOC... 大西洋经向翻转环流(Atlantic Meridional Overturning Circulation,AMOC)是气候系统重要的组成部分,其强度变化可直接影响南北半球的热量分配,厘清其变化机理对全球变暖背景下的未来预估至关重要。海洋沉积物记录发现,在晚更新世,AMOC的变化与地球岁差周期有紧密联系,但其物理机理尚不清楚。本文利用海洋-大气耦合气候模型—COSMOS(ECHAM5/JSBACH/MPIOM)模型,通过敏感试验,分析在冰盛期冷期和间冰期暖期气候背景下,AMOC对地球岁差变化的响应机理。结果表明:岁差降低引起的北半球夏季太阳辐射增强,会导致间冰期暖期背景下的AMOC显著减弱,但对冰盛期AMOC的影响并不明显。通过进一步分析发现,在间冰期暖期,夏季太阳辐射增强,造成高低纬大西洋海表的升温,同时促进北大西洋高纬度地区的局地降水,两者导致北大西洋表层海水密度降低,共同削弱大西洋深层水生成。而在冰盛期冷期,大西洋高低纬度地区的响应对AMOC的影响反向—副热带升温触发的海盆尺度低压异常,通过其南侧的西风异常削弱大西洋向太平洋的水汽输送,导致净降水增多,海表盐度下降;同时,高纬度升温造成的海冰减少,促进了海洋热丧失,海表失热变重,有利于大西洋深层水的生成,最终两者的共同作用导致AMOC对岁差变化的响应偏弱。本文系统揭示了不同气候背景下,岁差尺度AMOC变化的控制机理,对理解晚更新世AMOC重建记录中持续存在的岁差周期具有重要启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洋经向翻转环流 岁差周期 热带水文循环 气候背景依赖
下载PDF
不同辐射强迫下大西洋经向翻转环流对海洋的影响
8
作者 李心月 陈显尧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1-8,共8页
有卫星高度计观测的近三十年来,观测数据显示,北大西洋经向翻转环流(Atlantic Meridonal Overturing Circulation,AMOC)增强时全球变暖减缓,而AMOC减弱时变暖加速,与以往利用数值模式给出的AMOC与全球气候变化同位相的认识不同。本文利... 有卫星高度计观测的近三十年来,观测数据显示,北大西洋经向翻转环流(Atlantic Meridonal Overturing Circulation,AMOC)增强时全球变暖减缓,而AMOC减弱时变暖加速,与以往利用数值模式给出的AMOC与全球气候变化同位相的认识不同。本文利用海洋再分析数据中的温度、盐度和海流场,分析了AMOC通过调节海洋热量分配进而影响全球气候变化的特征。结果显示,在二十世纪初期,AMOC与全球平均海表面温度(Sea Searface Temperture,SST)变化同位相,而随着温室气体辐射强迫逐渐增强,两者的关系发生了变化:AMOC增强导致北大西洋副极地中深层热输送增强,缓解了表面辐射强迫引起的全球SST升温,全球变暖减缓;AMOC减弱时,向中深层的热输送减少,表层辐射强迫几乎全部用来加热表层海洋,全球加速变暖。再分析数据证实过去和现代气候中AMOC对全球SST的影响存在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大西洋经向翻转环流(AMOC) 辐射强迫 中深层海洋热输送 再分析数据
下载PDF
基于地球系统模式FIO-ESM v2.0对1850~2014年大西洋经向翻转环流变化的研究
9
作者 曹茜 董昌明 夏长水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538-556,共19页
大西洋经向翻转环流(Atlantic meridional overturning circulation,AMOC)作为全球大洋的极向热量输送带,对大西洋附近区域的天气及全球气候变化都存在至关重要的影响。采用自然资源部第一海洋研究所研发的地球系统模式FIO-ESM v2.0(Fir... 大西洋经向翻转环流(Atlantic meridional overturning circulation,AMOC)作为全球大洋的极向热量输送带,对大西洋附近区域的天气及全球气候变化都存在至关重要的影响。采用自然资源部第一海洋研究所研发的地球系统模式FIO-ESM v2.0(First Institute of Oceanography-earth system model version 2.0)分析了1850~2014年AMOC的空间分布特征及时间变化规律,并进一步讨论造成该变化的可能因素。研究结果表明:1850~2014年AMOC最大值出现在40°N、1000 m深度附近,其时间序列总体呈现-0.0791×10^(6)m^(3)/(s·a)的减弱趋势,该期间伴随着Labrador、Irminger海域冬季混合层深度的变浅。通过将模式计算的AMOC强度与RAPID(rapid climate change programme)和OSNAP(overturning in the subpolar North Atlantic program)观测资料进行对比,结合模式间并行比较结果显示该模式能较好地再现观测数据期间的AMOC变化规律。FIO-ESM v2.0模式模拟的AMOC具有55 a左右的年代际周期,Labrador、Irminger海域冬季混合层深度变化揭示的对流变化以及Labrador、GIN海域表层海水密度变化造成的海水下沉对AMOC强度的周期性振荡贡献较明显,其周期性变化与海表盐度(sea surface salinity,SSS)、海表温度(sea surface temperature,SST)、蒸发与降水的差值、北大西洋涛动(North Atlantic oscillation,NAO)等要素的变化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洋经向翻转环流(Atlantic meridional overturning circulation AMOC) FIO-ESM v2.0模式 AMOC指数
下载PDF
大西洋热盐环流年代际变化机制研究 Ⅲ.北大西洋海气要素对热盐环流年代际振荡的影响 被引量:1
10
作者 牟林 陈学恩 +5 位作者 宋军 李欢 李琰 姜晓轶 李海 陈幸荣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19-28,共10页
基于该系列文章前文研究中构建的海气耦合气候模式和所揭示的北大西洋热盐环流年代际振荡机制,针对海气要素对该振荡机制的影响问题进行了重点的探讨。为细致准确的研究北大西洋海洋要素同北大西洋热盐环流年代际振荡的关系,有针对性的... 基于该系列文章前文研究中构建的海气耦合气候模式和所揭示的北大西洋热盐环流年代际振荡机制,针对海气要素对该振荡机制的影响问题进行了重点的探讨。为细致准确的研究北大西洋海洋要素同北大西洋热盐环流年代际振荡的关系,有针对性的定义了副极地海区表层密度指数和北大西洋暖流强度指数并对模式结果进行了全面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副极地海区表层密度变化领先大西洋径向翻转环流(MOC)变化7 a,北大西洋暖流的变化领先MOC变化4 a,格陵兰-苏格兰海脊溢流水强度(包括丹麦海峡溢流水和法鲁海峡溢流水,是北大西洋深层水的重要来源)的变化领先MOC的变化3 a;北大西洋大气要素变化对北大西洋热盐环流年代际振荡有非常重要的调制作用,当副极地流环和北大西洋暖流(NAC)达到最强的2 a之前,高纬度地区大气为气旋式环流异常,中纬度地区大气为反气旋式环流异常,海表热通量在大西洋副极地海区是负异常,这都有利于副极地流环和NAC的加强,更多高盐度的北大西洋水进入格陵兰-冰岛-挪威海(GIN)海域,由此可以导致GIN海域表层密度上升,使水体的层结稳定性减弱,有利于深层对流的发生,同时大气变化通过风应力旋度和海表热通量也直接影响GIN海域深层水的生成,进而导致格陵兰-苏格兰海脊溢流水的强度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盐环流 年代际变率 向翻转环流 海气耦合模式 大西洋暖流
下载PDF
大西洋热盐环流减弱对热带太平洋气候平均态及年际变率的影响 被引量:1
11
作者 李昕容 杨海军 王宇星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242-250,共9页
利用一个完全耦合的海气模式,通过对比分析两组试验中海表温度、盐度、风应力等气候态变化特征以及ENSO强度和频率的变化,研究热带太平洋气候平均态及年际变率对热盐环流减弱的响应。在北大西洋高纬地区注入1 Sv淡水后,大西洋经向翻转流... 利用一个完全耦合的海气模式,通过对比分析两组试验中海表温度、盐度、风应力等气候态变化特征以及ENSO强度和频率的变化,研究热带太平洋气候平均态及年际变率对热盐环流减弱的响应。在北大西洋高纬地区注入1 Sv淡水后,大西洋经向翻转流(AMOC)减弱约90%,这直接导致向北的经向热量输送减少,使北大西洋有明显降温,南大西洋略有升温。这些变化会经过大气和海洋的远程传播以及局地海气反馈作用,影响热带太平洋气候平均态:赤道东西太平洋的SST都略有增温,但纬向温度梯度和纬向风应力并没有太大变化,赤道太平洋温跃层的深度和倾斜度也基本保持不变。相应地,ENSO强度和频率也没有明显变化。由此得出结论:热盐环流减弱会引起全球气候平均态的变化,但对热带太平洋的年际变率没有太大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盐环流 ENSO 淡水试验 西洋经向翻转流(AMOC)
下载PDF
耦合模式中潮汐对北大西洋模拟的影响研究
12
作者 于溢 刘海龙 +1 位作者 林鹏飞 兰健 《气候与环境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259-267,共9页
将8个主要平衡分潮加入到耦合模式中,对比研究潮汐对北大西洋模拟影响。由于潮汐的引入,模式模拟SST在北大西洋中纬度区域偏差显著减小,高纬度区域SST降温明显。SST模拟的改变使潮汐试验的海表净热通量模拟误差下降了约30%,但高纬度海... 将8个主要平衡分潮加入到耦合模式中,对比研究潮汐对北大西洋模拟影响。由于潮汐的引入,模式模拟SST在北大西洋中纬度区域偏差显著减小,高纬度区域SST降温明显。SST模拟的改变使潮汐试验的海表净热通量模拟误差下降了约30%,但高纬度海冰显著增加。模式中引入潮汐对北大西洋上层环流,尤其是西边界流的路径模拟改进显著,这是SST及海表净热通量模拟改变的主要原因。同时,北大西洋上层和深层西边界流在潮汐的作用下,都表现出环流减弱的特点,这也使得大西洋经向翻转环流在26.5°N处上层2 km的输送减弱,与观测数据更为接近。较弱的大西洋经向翻转环流导致海洋热量在中低纬度聚集而无法输送到高纬度区域,这是造成潮汐试验模拟的海温在中低纬度偏高、高纬度偏低的原因,较弱的热输送也同时导致了潮汐试验中北半球海冰面积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引潮势 西洋经向翻转环流 西边界流 耦合模式
下载PDF
海洋环流对全球增暖趋势的调制:基于FGOALS-s2的数值模拟研究 被引量:4
13
作者 俞永强 宋毅 《大气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395-410,共16页
在工业革命以来全球长期增暖趋势背景下,全球平均表面气温还同时表现出年代际变化特征,二者叠加在一起使得全球平均气温在某些年份增暖相对停滞(如1999~2008年)或者增暖相对较快(如1980~1998年)。利用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大气科... 在工业革命以来全球长期增暖趋势背景下,全球平均表面气温还同时表现出年代际变化特征,二者叠加在一起使得全球平均气温在某些年份增暖相对停滞(如1999~2008年)或者增暖相对较快(如1980~1998年)。利用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大气科学和地球流体力学数值模拟国家重点实验室(LASG)发展的耦合气候模式FGOALS-s2历史气候和典型路径浓度(RCPs)模拟试验结果研究了可能造成全球增暖的年代际停滞及加速现象的原因,特别是海洋环流对全球变暖趋势的调制作用。该模式模拟的全球平均气温与观测类似,即在长期增暖趋势之上,还叠加了显著的年代际变化。对全球平均能量收支分析表明,模拟的气温年代际变化与大气顶净辐射通量无关,意味着年代际表面气温变化可能与能量在气候系统内部的重新分配有关。通过对全球增暖加速和停滞时期大气和海洋环流变化的合成分析及回归分析,发现全球表面气温与大部分海区海表温度(SST)均表现出几乎一致的变化特征。在增暖停滞时期,SST降低,更多热量进入海洋次表层和深层,使其温度增加;而在增暖加速时期,更多热量停留在表层,使得大部分海区SST显著增加,次表层海水和深海相对冷却。进一步分析表明,热带太平洋表层和次表层海温年代际变化主要是由于副热带—热带经圈环流(STC)的年代际变化所致,然后热带太平洋海温异常可以通过风应力和热通量强迫作用引起印度洋、大西洋海温的年代际变化。在此过程中,海洋环流变化起到了重要作用,例如印度尼西亚贯穿流(ITF)年代际异常对南印度洋次表层海温变化起到关键作用,而大西洋经圈翻转环流(AMOC)则能直接影响到北大西洋深层海温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系统模式 全球增暖 年代际变化 副热带—热带经圈环流(STC) 印度尼西亚贯穿流(ITF) 大西洋经圈翻转流函数(AMOC)
下载PDF
Optimizing the key parameter to accelerate the recovery of AMOC under a rapid increase of greenhouse gas forcing
14
作者 Haolan Ren Fei Zheng +1 位作者 Tingwei Cao Qiang Wang 《Atmospheric and Oceanic Science Letters》 2025年第1期39-45,共7页
Atlantic Meridional Overturning Circulation(AMOC)plays a central role in long-term climate variations through its heat and freshwater transports,which can collapse under a rapid increase of greenhouse gas forcing in c... Atlantic Meridional Overturning Circulation(AMOC)plays a central role in long-term climate variations through its heat and freshwater transports,which can collapse under a rapid increase of greenhouse gas forcing in climate models.Previous studies have suggested that the deviation of model parameters is one of the major factors in inducing inaccurate AMOC simulations.In this work,with a low-resolution earth system model,the authors try to explore whether a reasonable adjustment of the key model parameter can help to re-establish the AMOC after its collapse.Through a new optimization strategy,the extra freshwater flux(FWF)parameter is determined to be the dominant one affecting the AMOC’s variability.The traditional ensemble optimal interpolation(EnOI)data assimilation and new machine learning methods are adopted to optimize the FWF parameter in an abrupt 4×CO_(2) forcing experiment to improve the adaptability of model parameters and accelerate the recovery of AMOC.The results show that,under an abrupt 4×CO_(2) forcing in millennial simulations,the AMOC will first collapse and then re-establish by the default FWF parameter slowly.However,during the parameter adjustment process,the saltier and colder sea water over the North Atlantic region are the dominant factors in usefully improving the adaptability of the FWF parameter and accelerating the recovery of AMOC,according to their physical relationship with FWF on the interdecadal timescal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ecovery of AMOC 4×CO_(2)forcing Key parameter Parameter estimation Data assimilation Machine learning
下载PDF
海洋前沿
15
《海洋世界》 2024年第10期4-11,共8页
大西洋和北极水混合在全球海洋环流中发挥关键作用,大西洋经向翻转环流(AMOC)对调节地球气候至关重要。AMOC就像一条巨大的海洋传送带,将温水从热带地区向北移动,将冷水向南移动,调节热量在地球上的分布。由于AMOC的存在,使得包括英国... 大西洋和北极水混合在全球海洋环流中发挥关键作用,大西洋经向翻转环流(AMOC)对调节地球气候至关重要。AMOC就像一条巨大的海洋传送带,将温水从热带地区向北移动,将冷水向南移动,调节热量在地球上的分布。由于AMOC的存在,使得包括英国在内的北欧地区与相似纬度的其他地区相比温度保持相对温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球气候 海洋环流 西洋经向翻转环流 北欧地区 热带地区 北极 传送带
下载PDF
近惯性内波破碎混合方案对MOM4模式的影响
16
作者 吴方华 范植松 楚合涛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1-11,共11页
风生近惯性内波破碎引起的跨等密度面混合在海洋内部混合中起重要作用。然而其参数化对海洋模式的模拟影响仍有待进一步认识。本文给出的是在模块化海洋模式(MOM)中海洋表面边界层以下引入一个考虑风驱动近惯性内波破碎引起的跨等密度... 风生近惯性内波破碎引起的跨等密度面混合在海洋内部混合中起重要作用。然而其参数化对海洋模式的模拟影响仍有待进一步认识。本文给出的是在模块化海洋模式(MOM)中海洋表面边界层以下引入一个考虑风驱动近惯性内波破碎引起的跨等密度面混合参数化方案的研究工作。模拟结果显示,该方案有效改善MOM4模拟的上层1 000 m以上的温盐偏差,特别是在北太平洋和北大西洋的通风地区。数值试验表明,风生近惯性内波破碎有可能是维持海洋通风过程的重要机制之一,它使得海洋通风区的位温变冷,盐度变淡,整层等位密面加深。维持的通风过程使得北太平洋副极地大涡的影响延伸到副热带大涡。从而模拟的北太平洋中层水源头及其副热带大涡东侧的温盐更接近观测实际。同时,模拟的北大西洋经圈翻转环流强度也更为合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跨等密度面混合 近惯性内波破碎 北太平洋中层水 大西洋翻转环流
下载PDF
末次冰期Bipolar Seesaw现象研究进展与展望
17
作者 郑培松 赖忠平 《地球环境学报》 CSCD 2021年第5期455-470,共16页
频繁的千年尺度气候波动是冰期气候的典型特征。末次冰期时,南极和格陵兰在千年尺度呈现出反相位的温度变化:当格陵兰气候处于暖期时南极缓慢降温,当格陵兰处于冷期时南极缓慢升温。这种南北极遥相关现象被称为Bipolar Seesaw。Bipolar ... 频繁的千年尺度气候波动是冰期气候的典型特征。末次冰期时,南极和格陵兰在千年尺度呈现出反相位的温度变化:当格陵兰气候处于暖期时南极缓慢降温,当格陵兰处于冷期时南极缓慢升温。这种南北极遥相关现象被称为Bipolar Seesaw。Bipolar Seesaw对气候的影响是全球性的,并且Bipolar Seesaw背后的物理过程与冰期大气CO;浓度变化密切相关。因此,研究Bipolar Seesaw对于理解冰期气候的运行机制,探究大气CO;变化的控制因素,具有重要意义。目前学界对末次冰期Bipolar Seesaw现象的观测研究已较为全面,但Bipolar Seesaw的具体机制仍有众多问题未得到解决。本文综述了近年来国际上关于Bipolar Seesaw的研究进展,并归纳了Bipolar Seesaw未来的几个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ipolar Seesaw 冰期千年尺度气候事件 冰期千年尺度大气CO 变化 北大西洋经向翻转环流
下载PDF
科学观察
18
《气象科技进展》 2012年第3期2-5,共4页
读图MOC:海洋上的重要环流在全球海洋上,经向翻转环流(themeridional overturning circulation,MOC)是影响气候和气候变率的主要机制,美国MIT学者最近完成的一项研究认为,以往关于MOC的研究将焦点放在北大西洋,即因热散失触发海水沉降... 读图MOC:海洋上的重要环流在全球海洋上,经向翻转环流(themeridional overturning circulation,MOC)是影响气候和气候变率的主要机制,美国MIT学者最近完成的一项研究认为,以往关于MOC的研究将焦点放在北大西洋,即因热散失触发海水沉降的发生地。然而环流的关键难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龙卷风 MOC 气候变化 气候变动 海啸 津浪 洪水 川崎病 气象学报 大西洋 全球海洋 地质灾害 热带气旋 防灾减灾日 垂直分布图 矢量分析 向量分析 经向翻转环流 气溶胶 大气微粒 分散体系 大气科学 潜在影响 地球观测
下载PDF
全球过去千年典型暖期温度空间格局重建 被引量:24
19
作者 史锋 杨保 +1 位作者 赵森 杨凤梅 《第四纪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1125-1135,共11页
利用过去两千年全球变化研究网络(PAGES 2k network)最新公布的501条代用记录,重建了全球过去千年全年平均温度空间格局的演化特征,对比分析了中世纪暖期及其最暖100年与20世纪现代暖期、中世纪暖期和小冰期最暖30年与20世纪最近30年的... 利用过去两千年全球变化研究网络(PAGES 2k network)最新公布的501条代用记录,重建了全球过去千年全年平均温度空间格局的演化特征,对比分析了中世纪暖期及其最暖100年与20世纪现代暖期、中世纪暖期和小冰期最暖30年与20世纪最近30年的年平均温度空间模态异同。结果显示,在世纪尺度上,现代暖期与历史上中世纪暖期的温度异常空间格局大致相同,变化幅度也在大部分区域相当,但从年代际尺度上,最近30年的升温比过去千年中世纪暖期和小冰期两个典型时期都明显。值得一提的是北大西洋中高纬度海温变化与上述特征并不相同,在年代际和世纪尺度上小冰期和中世纪暖期海温均高于20世纪。可能原因是大西洋经圈翻转环流在中世纪暖期、小冰期和20世纪现代暖期等3个特征时段对太阳辐射、火山活动和温室气体等外强迫的响应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过去千年 温度空间格局 中世纪暖期 小冰期 现代暖期 大西洋经圈翻转环流
原文传递
2016年物理海洋学热点回眸
20
作者 刘传玉 王凡 《科技导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47-54,共8页
物理海洋学是由海洋观测、理论分析和数值模拟共同推动的科学。得益于海洋观测和数值模拟能力的提高,2016年物理海洋学取得了一系列重要进展。简述了2016年大西洋经向翻转环流变异、西边界流与中尺度涡相互作用、温跃层湍流混合等重要... 物理海洋学是由海洋观测、理论分析和数值模拟共同推动的科学。得益于海洋观测和数值模拟能力的提高,2016年物理海洋学取得了一系列重要进展。简述了2016年大西洋经向翻转环流变异、西边界流与中尺度涡相互作用、温跃层湍流混合等重要研究成果,回顾了中国在热带西太平洋及邻近海域海洋观测网的建成、新型Argo浮标投入使用等海洋学热点事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理海洋学 西洋经向翻转环流 潜标观测阵列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