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新世中低纬度海道变化对大西洋经圈翻转流和气候变化影响的模拟研究
1
作者 魏吉林 刘海龙 +2 位作者 郑伟鹏 林鹏飞 赵彦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32-40,共9页
自中中新世以来,特提斯海道和巴拿马海道的开合状态可能直接影响了大西洋经圈翻转流(AMOC)的强度和空间形态演变。但是,当前对这两处关键的中低纬度海道与AMOC之间联系的系统性研究较少。本研究基于中中新世时期的边界条件,利用耦合气... 自中中新世以来,特提斯海道和巴拿马海道的开合状态可能直接影响了大西洋经圈翻转流(AMOC)的强度和空间形态演变。但是,当前对这两处关键的中低纬度海道与AMOC之间联系的系统性研究较少。本研究基于中中新世时期的边界条件,利用耦合气候模式开展了中中新世气候模拟试验,以及特提斯海道和巴拿马海道先后关闭的敏感性试验。模拟结果显示,开放的特提斯海道和巴拿马海道分别为热带印度洋和太平洋海水进入北大西洋提供了“捷径”,同时分别向北大西洋输运高盐度海水和低盐度海水,对AMOC强度的变化起着相反的作用。特提斯海道开放增强了AMOC,这抵消了巴拿马海道开放导致的对AMOC的减弱。这两处中低纬度海道的关闭均能引起全球海表温度的南北不对称响应,分界线大致位于巴拿马海道所在纬度。本研究表明,只有特提斯海道和巴拿马海道关闭时,才会形成现代意义上的AMOC空间结构,因此这两处中低纬度海道的关闭时间对研究AMOC演变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西洋经圈翻转流 中中新世大暖期 淡水输运 巴拿马海道 特提斯海道
下载PDF
海洋环流对全球增暖趋势的调制:基于FGOALS-s2的数值模拟研究 被引量:4
2
作者 俞永强 宋毅 《大气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395-410,共16页
在工业革命以来全球长期增暖趋势背景下,全球平均表面气温还同时表现出年代际变化特征,二者叠加在一起使得全球平均气温在某些年份增暖相对停滞(如1999~2008年)或者增暖相对较快(如1980~1998年)。利用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大气科... 在工业革命以来全球长期增暖趋势背景下,全球平均表面气温还同时表现出年代际变化特征,二者叠加在一起使得全球平均气温在某些年份增暖相对停滞(如1999~2008年)或者增暖相对较快(如1980~1998年)。利用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大气科学和地球流体力学数值模拟国家重点实验室(LASG)发展的耦合气候模式FGOALS-s2历史气候和典型路径浓度(RCPs)模拟试验结果研究了可能造成全球增暖的年代际停滞及加速现象的原因,特别是海洋环流对全球变暖趋势的调制作用。该模式模拟的全球平均气温与观测类似,即在长期增暖趋势之上,还叠加了显著的年代际变化。对全球平均能量收支分析表明,模拟的气温年代际变化与大气顶净辐射通量无关,意味着年代际表面气温变化可能与能量在气候系统内部的重新分配有关。通过对全球增暖加速和停滞时期大气和海洋环流变化的合成分析及回归分析,发现全球表面气温与大部分海区海表温度(SST)均表现出几乎一致的变化特征。在增暖停滞时期,SST降低,更多热量进入海洋次表层和深层,使其温度增加;而在增暖加速时期,更多热量停留在表层,使得大部分海区SST显著增加,次表层海水和深海相对冷却。进一步分析表明,热带太平洋表层和次表层海温年代际变化主要是由于副热带—热带经圈环流(STC)的年代际变化所致,然后热带太平洋海温异常可以通过风应力和热通量强迫作用引起印度洋、大西洋海温的年代际变化。在此过程中,海洋环流变化起到了重要作用,例如印度尼西亚贯穿流(ITF)年代际异常对南印度洋次表层海温变化起到关键作用,而大西洋经圈翻转环流(AMOC)则能直接影响到北大西洋深层海温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系统模式 全球增暖 年代际变化 副热带—热带经圈(STC) 印度尼西亚贯穿(ITF) 大西洋经圈翻转流函数(AMOC)
下载PDF
The impacts of different surface boundary conditions for sea surface salinity on simulation in an OGCM
3
作者 JIN Jiang-Bo ZENG Qing-Cun +1 位作者 LIU Hai-Long WU Lin 《Atmospheric and Oceanic Science Letters》 CSCD 2016年第6期465-470,共6页
An OGCM, LICOM2.0, was used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s of different surface boundary conditions for sea surface salinity (SSS) on simulations of global mean salinity, SSS, and the Atlantic Meridional Overturning Cir... An OGCM, LICOM2.0, was used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s of different surface boundary conditions for sea surface salinity (SSS) on simulations of global mean salinity, SSS, and the Atlantic Meridional Overturning Circulation (AMOC). Four numerical experiments (CTRL, Expl, Exp2 and Exp3) were designed with the same forcing data-set, CORE.v2, and different surface boundary conditions for SSS~ A new surface salinity boundary condition that consists of both virtual and real salt fluxes was adopted in the fourth experiment (Exp3). Compared with the other experiments, the new salinity boundary condition prohibited a monotonous increasing or decreasing global mean salinity trend. As a result, global salinity was approximately conserved in EXP3. In the default salinity boundary condition setting in LICOM2.0, a weak restoring salinity term plays an essential role in reducing the simulated SSS bias, tending to increase the global mean salinity. However, a strong restoring salinity term under the sea ice can reduce the global mean salinity. The authors also found that adopting simulated SSS in the virtual salt flux instead of constant reference salinity improved the simulation of AMOC, whose strength became closer to that observ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urface salinity boundarycondition real salt flux Atlantic Meridional Overturning Circulation global mean salinity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