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冬季北大西洋涛动与中国西南地区降水的不对称关系 被引量:32
1
作者 徐寒列 李建平 +1 位作者 冯娟 毛江玉 《气象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1276-1291,共16页
利用1951—2010年NCEP/NCAR再分析资料和中国160个站逐月降水资料,探讨了冬季北大西洋涛动(NAO)与同期中国西南地区降水的关系。结果表明,冬季北大西洋涛动与西南地区降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并且,正相关具有不对称性,即当冬季北大西... 利用1951—2010年NCEP/NCAR再分析资料和中国160个站逐月降水资料,探讨了冬季北大西洋涛动(NAO)与同期中国西南地区降水的关系。结果表明,冬季北大西洋涛动与西南地区降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并且,正相关具有不对称性,即当冬季北大西洋涛动处于负位相时,东亚地区环流形势不利于中国西南地区降水的形成,对应着中国西南地区冬季降水的显著减少。而当冬季北大西洋涛动处于正位相时,北大西洋涛动与中国西南地区降水的正相关关系并不显著。进一步的分析表明,与中国西南冬季降水变化密切相关的主要环流结构是里海和中东—阿拉伯海—青藏高原及其下游的遥相关型(CAT遥相关型)。北大西洋涛动与里海和中东—阿拉伯海—青藏高原及其下游的遥相关结构存在不对称关系,两者的关系仅在北大西洋涛动负位相时显著。冬季北大西洋涛动高、低指数年分别合成的波射线和波作用通量的结果表明,当冬季北大西洋涛动为负位相时,冬季地中海地区的扰动源会形成与里海和中东—阿拉伯海—青藏高原及其下游的遥相关路径一致的波射线,同时波作用通量的结果表明,定常波由里海和中东、阿拉伯海一直传播到青藏高原及下游地区,而冬季北大西洋涛动高指数年,地中海地区的扰动源所形成的波射线偏北,波动传播到达印度半岛地区之后不再向下游传播。冬季北大西洋涛动对里海和中东—阿拉伯海—青藏高原及其下游的遥相关波列的不对称影响决定了北大西洋涛动与西南冬季降水的不对称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西洋涛动(NAO) 西南冬季降水 里海和中东阿拉伯海-青藏高原及其下游(CAT)遥相关 不对称性
下载PDF
长江中下游夏季气温变化型与西太平洋副高活动异常的联系 被引量:19
2
作者 管兆勇 蔡佳熙 +1 位作者 唐卫亚 白莹莹 《气象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666-675,共10页
用中国气象局整编的气温资料以及NCEP/NCAR再分析资料和OLR资料,分析了长江中下游地区夏季气温变化型与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简称西太副高)的年际变动的联系。研究表明,长江中下游地区夏季气温异常可分为全区一致、南北反相、东西反相三... 用中国气象局整编的气温资料以及NCEP/NCAR再分析资料和OLR资料,分析了长江中下游地区夏季气温变化型与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简称西太副高)的年际变动的联系。研究表明,长江中下游地区夏季气温异常可分为全区一致、南北反相、东西反相三种分布型。在年际时间尺度上,此三型的形成与东亚-西太平洋地区环流异常三种不同的分布密切相关。根据异常环流的这三种不同的分布型,分别定义了相应的东亚-西太平洋环流异常指数IEAWPi。分析表明,IEAWPi分别与三型气温指数有很好的相关关系,IEAWPi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与长江中下游夏季气温变化型相联系的副高活动异常。IEAWPi对应的高、低值年的高度距平场在长江中下游地区上空均呈相当正压结构。在500 hPa高度上,三型高度场异常的维持均与源自热带洋面上空的波列有关,而第三型高度场异常还与沿西风急流传播的波列有关。IEAWPi可为诊断和预测长江流域气温异常提供线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温分布 西太副高 东亚-西太平洋环流异常指数
下载PDF
冬季冰岛低压对西欧天气的影响及长期预报
3
作者 任广成 《海洋预报》 北大核心 1990年第2期37-45,共9页
本文首先讨论了冰岛低压对西欧地区天气的影响,而后就冰岛低压与海平面气压场、500hpa高度场的关系问题作了分析。结果发现:冰岛低压强弱变化对西欧地区的气温高低及西欧西部沿海地区降水多寡影响显著。冰岛低压强弱变化还直接与大西洋... 本文首先讨论了冰岛低压对西欧地区天气的影响,而后就冰岛低压与海平面气压场、500hpa高度场的关系问题作了分析。结果发现:冰岛低压强弱变化对西欧地区的气温高低及西欧西部沿海地区降水多寡影响显著。冰岛低压强弱变化还直接与大西洋──欧州西风环流及500hPa北大西洋高压脊和欧州低压槽强度有联系。最后还对冬季冰岛低压的预报问题进行探讨,指出了前期春季各月份一些大型环流系统及关键区高度对后期冰岛低压的预报指示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冰岛低压 冬季 特征指数 长期预报 气压环 北半球500hPa高度场 环流日数 西欧 极涡 大西洋
下载PDF
基于大数据库分析的大兴安岭地区夏季区域洪水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吴振凯 于成刚 《中国水能及电气化》 2019年第7期44-50,11,共8页
文章通过建立大兴安岭区域洪水有关气候气象因子、自然因子、洪水系列特征等大数据库,利用相关、关联性、小波、方差等分析技术找到区域洪水的影响因子,并分析其演变规律,发现了大兴安岭区域性洪水发生的原驱动方式。即同处于北半球的... 文章通过建立大兴安岭区域洪水有关气候气象因子、自然因子、洪水系列特征等大数据库,利用相关、关联性、小波、方差等分析技术找到区域洪水的影响因子,并分析其演变规律,发现了大兴安岭区域性洪水发生的原驱动方式。即同处于北半球的地极移动和北大西洋环流转换与大兴安岭夏季区域洪水之间存在一种环状的扰动、耦合机制,并以此建立了该区域洪水的长期预报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据水文 背景分析法 气候类自然因子 大气环流特征 大西洋-环流型冬季指数 地极移动 钱德勒周期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