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关于明治思想中武士道的一个考察——以井上哲次郎的《武士道的本质》为重点
1
作者 卞崇道 《延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3期5-12,共8页
明治政府的建立标志着日本封建社会体制的终结,伴随着支撑武家统治的武士阶层的解体,武士的社会身份和思想都发生了变化。作为武士之实践伦理的武士道在明治思想史上主要表现为士魂的武士道、皇道的武士道和基督教徒的武士道,井上哲次... 明治政府的建立标志着日本封建社会体制的终结,伴随着支撑武家统治的武士阶层的解体,武士的社会身份和思想都发生了变化。作为武士之实践伦理的武士道在明治思想史上主要表现为士魂的武士道、皇道的武士道和基督教徒的武士道,井上哲次郎则是皇道主义武士道的典型代表,他通过建构近代日本的国民道德使武士道重新发挥了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武士道 福泽谕吉 大西祝 井上哲次郎 《武士道的本质》
下载PDF
明治时期的日本因明研究概况 被引量:1
2
作者 师茂树 李微 《青藏高原论坛》 2017年第4期58-78,共21页
日本的明治时期(1868~1912年),尤其是从1881年到1890年,由于日本的帝国议会的召开(1890年),佛教因明的研究开始活跃起来,因明被认为可以应用于议会和法院的讨论。另外,许多研究都将因明与西方逻辑(演绎和归纳)进行了比较。治因明的学者... 日本的明治时期(1868~1912年),尤其是从1881年到1890年,由于日本的帝国议会的召开(1890年),佛教因明的研究开始活跃起来,因明被认为可以应用于议会和法院的讨论。另外,许多研究都将因明与西方逻辑(演绎和归纳)进行了比较。治因明的学者中,云英晃耀(1831~1910年)、大西祝(1864~1900年)以及村上专精(1851~1929年)发挥了显著的作用。云英晃耀撰写了诸多介绍因明的书籍,积极地在日本各地对政治家和律师们演讲因明。他提议用西方的三段论重构因明,称之为"新新因明"。大西祝是基督教哲学家,撰写了《论理学》,包括了三个部分:形式逻辑、因明以及归纳逻辑。他想要基于对此三种逻辑的批判上创造一种"新逻辑"。村上专精是云英晃耀的学生,他将因明视为普通的学科,而非佛学研究。他对真理与因明的关系进行了研究。明治后期,因明从基于窥基《大疏》的传统的方法论转向了欧洲的基于印度和藏学文献《正理经》或《集量论》的文献考释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英晃耀 大西祝 村上专精 新新因明 普通学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