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海绵型湿地景观在实践中的探索——以广州天河智慧城大观湿地公园为例 被引量:5
1
作者 王书芬 《现代园艺》 2019年第1期126-127,共2页
广州天河智慧城大观湿地公园是海绵型湿地景观从理念到实践的探索,以生态为核心理念,建立了生态自然净化型植被系统、慢行交通系统、低投入海绵地形系统。植被系统以广州本土植物营造具有防护、生态净化的群落系统,交通系统设计了漂浮... 广州天河智慧城大观湿地公园是海绵型湿地景观从理念到实践的探索,以生态为核心理念,建立了生态自然净化型植被系统、慢行交通系统、低投入海绵地形系统。植被系统以广州本土植物营造具有防护、生态净化的群落系统,交通系统设计了漂浮在湿地之上、与敏感的水际生境相分离的栈道系统;景观层面上,增强了人的亲水性;生态层面上,形成连续的生态斑块;通过填挖方技术,塑造以人工湿地塘为主的海绵地形体系,最终形成一个具有综合生态服务功能的"海绵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探索 海绵型湿地景观 广州天河智慧城大观湿地公园
下载PDF
广州大观湿地公园植物配置调查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柯华煜 李海生 +4 位作者 梁易天 肖永豪 周宇桐 张嘉乐 钟晓晴 《绿色科技》 2021年第21期21-27,共7页
2020年10月至2021年9月,对广州大观湿地公园植物种类和配置进行了实地调查。结果表明:大观湿地公园有植物144种,隶属56科117属;水生植物19种,陆生植物125种。生活型以草本为主,占种数的54.86%。水生植物配置模式主要有挺水植物、挺水植... 2020年10月至2021年9月,对广州大观湿地公园植物种类和配置进行了实地调查。结果表明:大观湿地公园有植物144种,隶属56科117属;水生植物19种,陆生植物125种。生活型以草本为主,占种数的54.86%。水生植物配置模式主要有挺水植物、挺水植物+漂浮植物、挺水植物+浮叶植物、挺水植物+沉水植物等;陆生植物配置模式主要有乔木+草本(地被植物)、乔木+灌木等。提出了优化公园部分区域植物配置,加强植物的养护管理,加大对外来入侵植物的防控力度以及合理设置植物标识牌等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观湿地公园 植物配置 广州
下载PDF
广州大观湿地公园中的鸟类食源植物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梁易天 柯华煜 +2 位作者 肖永豪 周宇桐 李海生 《湿地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323-330,共8页
2021年5月至2022年4月,对广州大观湿地公园的鸟类食源植物和鸟类进行了调查。在广州大观湿地公园中,共记录33科54属71种鸟类食源植物和10目29科53种鸟类,其中有36种鸟类取食植物;取食植物的鸟类物种数量与鸟类食源植物物种数量成正比;... 2021年5月至2022年4月,对广州大观湿地公园的鸟类食源植物和鸟类进行了调查。在广州大观湿地公园中,共记录33科54属71种鸟类食源植物和10目29科53种鸟类,其中有36种鸟类取食植物;取食植物的鸟类物种数量与鸟类食源植物物种数量成正比;为了丰富广州大观湿地公园的鸟类多样性,建议增加鸟类食源植物的种类和数量,丰富植物群落的配置层次,优先种植鸟类喜食、喜居的乡土植物,减少人类活动的干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鸟类食源植物 多样性 广州大观湿地公园
原文传递
城市湿地公园建成后综合效绩评估——以广州大观湿地为例 被引量:29
4
作者 王立帅 徐诗文 +1 位作者 林浩文 吴珊珊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6期6001-6016,共16页
以广州大观湿地公园为研究对象,在建立了综合指标评价体系的基础上,通过水质监测、问卷调研、植被样方调查等方法,对大观湿地公园的生态绩效和社会绩效进行评估,并为未来的湿地公园设计提供指导。评估结果显示:湿地公园初步达到了生态... 以广州大观湿地公园为研究对象,在建立了综合指标评价体系的基础上,通过水质监测、问卷调研、植被样方调查等方法,对大观湿地公园的生态绩效和社会绩效进行评估,并为未来的湿地公园设计提供指导。评估结果显示:湿地公园初步达到了生态和社会效益兼顾的目标。公园内生境类型多样,植物种类达32科54属66种,Shannon-Wiener指数分析表明,草本植物多样性丰富,乔木层由于人工种植原因多样性较差。公园的串联式坑塘系统具有显著的污染物净化效果,可以明显降低汇流区的氮素含量,但其水质净化效果并未达到最大化。公园建成后吸引了大量周边居民的来访,整体满意度较高,但由于有外界污水持续混入上游坑塘,导致游客对上游坑塘水质的评价较差。在以上分析基础上,提出对未来的城市湿地公园设计的指导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绩效评估 生态绩效 社会绩效 大观湿地公园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