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96篇文章
< 1 2 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高产栽培技术推广应用 被引量:2
1
作者 徐时杰 《农业开发与装备》 2024年第6期214-216,共3页
为了拓宽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高产栽培技术推广面,提高贵州地区的大豆、玉米产量,详细阐述了该项农业技术的应用内容,并针对区域技术推广提出可行的技术推广措施。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高产栽培技术包含七项内容:明确种植条件、精... 为了拓宽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高产栽培技术推广面,提高贵州地区的大豆、玉米产量,详细阐述了该项农业技术的应用内容,并针对区域技术推广提出可行的技术推广措施。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高产栽培技术包含七项内容:明确种植条件、精细整地、选择优质品种、科学播种、中耕除草、水肥管理、病虫害防治,其中,水肥管理和病虫害防治尤为重要。该项技术可有效提升作物产量,有利于帮助农民实现丰产目标。为此,应积极建设示范基地,加大宣传力度,增强人员意识,促进该项农业技术在贵州地区的实际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贵州地区 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 高产栽培技术 推广应用
下载PDF
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耕种机械化研究进展 被引量:3
2
作者 单海勇 严旖旎 +3 位作者 张晋 刘旭杰 韩笑 刘建 《中国农机化学报》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42-52,共11页
为充分发挥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立体化种植技术优势,保证我国粮油安全,解决作物争地矛盾,配套的复合耕种机械化研究成为首要环节。从国内典型多种植模式出发,总结地区间套作技术下大豆—玉米配套耕种机械特点,围绕耕种机具整地、洁茬、... 为充分发挥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立体化种植技术优势,保证我国粮油安全,解决作物争地矛盾,配套的复合耕种机械化研究成为首要环节。从国内典型多种植模式出发,总结地区间套作技术下大豆—玉米配套耕种机械特点,围绕耕种机具整地、洁茬、施肥、排种、播深及投种等作业阶段,阐述对比耕种机械技术工作原理,发现实际生产中仍存在秸秆拥堵、种肥排量和位置不协同、播深变异系数大和投种着床不均匀等问题,从农机农艺融合方面提出轻扰低耗洁茬、处方分层施肥、种肥电驱变量控制、多传感智能仿形播种、种粒平稳着床等一系列改良大豆—玉米复合耕种机械的路径,以期促进绿色高效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玉米 带状复合种植 机械化耕种 农机农艺融合
下载PDF
金沙县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模式下大豆品种比较试验 被引量:1
3
作者 王天聆 邹成华 +5 位作者 罗庆川 袁丽 钟华林 高林艳 罗应琴 张莉 《中国种业》 2024年第9期64-68,76,共6页
为筛选适宜金沙县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的大豆品种,以10个大豆品种为试验材料,贵州省主栽大豆品种黔豆7号为对照,采用2∶2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模式进行了大豆品种比较试验。结果表明:10个大豆品种的产量为20.28~50.94kg/667m^(2),... 为筛选适宜金沙县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的大豆品种,以10个大豆品种为试验材料,贵州省主栽大豆品种黔豆7号为对照,采用2∶2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模式进行了大豆品种比较试验。结果表明:10个大豆品种的产量为20.28~50.94kg/667m^(2),其中齐黄34最高,其次为油春1204和南豆24,共有7个品种的产量超过对照黔豆7号,增幅在10%以上,产量优势明显,但渝豆11号和渝豆2号则均比对照减产10%以上。齐黄34、油春1204和南豆24这3个品种综合性状较好,经济效益高,带状复合种植每667m^(2)的纯经济效益分别为1499.33元、1497.09元、1478.85元,可以优先考虑在金沙县推广应用;黔豆12号、安豆5号、安豆7号和安豆10号产量也较高,但生产上需注意防止倒伏发生;渝豆11号和渝豆2号减产明显,需进一步进行多年多点试验后再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带状复合种植 农艺性状 产量 品种筛选
下载PDF
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技术应用研究
4
作者 刘明国 《农业科技与装备》 2024年第4期58-59,共2页
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是一项重要的农业技术模式,可以提升作物产量,保障我国粮食安全。介绍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的优势和技术要求,分析其综合效益,并对该技术的实施与推广提出建议,以期为促进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技术的应用提... 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是一项重要的农业技术模式,可以提升作物产量,保障我国粮食安全。介绍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的优势和技术要求,分析其综合效益,并对该技术的实施与推广提出建议,以期为促进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技术的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玉米 复合种植 应用
下载PDF
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技术研究
5
作者 蒋政言 《新农业》 2024年第2期10-12,共3页
大豆是我国重要粮食作物之一,已有五千多年的种植历史,古称“菽”,主产区为我国东北地区,其种子富含丰富的植物蛋白。玉米也是我国重要粮食作物之一。俗话说:“民以食为天。”玉米和大豆在我国人民的饮食结构中占有重要的位置,其能够满... 大豆是我国重要粮食作物之一,已有五千多年的种植历史,古称“菽”,主产区为我国东北地区,其种子富含丰富的植物蛋白。玉米也是我国重要粮食作物之一。俗话说:“民以食为天。”玉米和大豆在我国人民的饮食结构中占有重要的位置,其能够满足我国人民对营养的需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蛋白 饮食结构 粮食作物 带状复合种植 玉米大豆 民以食为天 种子 主产区
下载PDF
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的技术要点与优势
6
作者 樊玲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农业科学》 2023年第6期0146-0148,共3页
玉米、大豆是集粮食、饲料和加工于一体的重要农作物,是我国缺口最大的农产品。实现稳玉米、扩大豆的一个最有效形式就是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技术。推进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战略手段,是降低大豆和油料对外依存的... 玉米、大豆是集粮食、饲料和加工于一体的重要农作物,是我国缺口最大的农产品。实现稳玉米、扩大豆的一个最有效形式就是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技术。推进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战略手段,是降低大豆和油料对外依存的重要选择,同时也是用地和养地、推进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技术措施。其不但能够确保玉米几乎不会发生减产问题,还能够使一季节大豆实现有效增收,从而使大豆产能得到全面提升。确保农民在玉米和大豆共同增产的背景下,实现自身收入水平的全面提升。2020年、2022年、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三次提出了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技术,由此体现出了在农业生产中开展该技术的重要性以及迫切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 技术 关键点 优势
下载PDF
黄淮海地区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技术 被引量:14
7
作者 张良军 《农业工程技术》 2022年第17期64-65,共2页
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技术是传统间套种技术的创新发展,改变了单一作物种植方式,体现了高低作物搭配间作、大小垄种植,充分发挥了双边优势,实现了玉米产量基本不减、大豆一季增收的产量目标。该文结合黄淮海地区种植现状,介绍了优良... 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技术是传统间套种技术的创新发展,改变了单一作物种植方式,体现了高低作物搭配间作、大小垄种植,充分发挥了双边优势,实现了玉米产量基本不减、大豆一季增收的产量目标。该文结合黄淮海地区种植现状,介绍了优良品种选择、整地培肥、种植模式、播前处理、田间管理、适时收获等技术要点,以期给种植者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玉米 带状 复合种植 间作 套种
下载PDF
庆阳市旱塬区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技术存在问题及效益分析 被引量:11
8
作者 唐小丽 冯定邦 《农业与技术》 2022年第23期69-72,共4页
2022年庆阳市委市政府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把积极推广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作为保障粮食安全、扩大豆类和油料生产的主要抓手,在各县(区)大力推广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本文根据庆阳市生产实际,提出了陇东旱塬区在规范化... 2022年庆阳市委市政府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把积极推广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作为保障粮食安全、扩大豆类和油料生产的主要抓手,在各县(区)大力推广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本文根据庆阳市生产实际,提出了陇东旱塬区在规范化种植技术方面的问题。通过效益分析,筛选出了“4+4”、“6+3”、“4+2”、“2+3”4种主推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玉米 带状 复合种植 效益分析
下载PDF
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技术要点及推广措施 被引量:5
9
作者 范云秀 《种子科技》 2023年第18期58-60,共3页
我国是农业大国,经济发展中占比最大的是农业经济,农业发展对我国整体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我国地域辽阔,农业类型十分多样,不同地区的粮食需求不同.大豆和玉米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技术的应用,一方面可以大大... 我国是农业大国,经济发展中占比最大的是农业经济,农业发展对我国整体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我国地域辽阔,农业类型十分多样,不同地区的粮食需求不同.大豆和玉米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技术的应用,一方面可以大大提升粮食的产量,另一方面可以实现耕地空间的高效合理利用,这不仅能够满足我国居民对大豆和玉米的需求,还为我国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文章主要从种植模式、技术研究、模式建构、推广措施4个方面展开论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玉米 复合种植 技术要点
下载PDF
宿州地区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技术模式 被引量:2
10
作者 韩乐乐 《安徽农学通报》 2023年第21期34-37,共4页
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可以在实现玉米不减产的基础上多收一茬大豆,提升土地利用率,提高作物产量。本文基于安徽宿州地区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实践,总结出一套可推广的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技术,供种植者参考。
关键词 大豆 玉米 带状复合种植 栽培技术
下载PDF
2022年山东东营垦利区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示范
11
作者 杨民志 《农业工程技术》 2023年第7期106-106,108,共2页
为促进农机农艺融合发展,山东省东营市垦利区进行了大豆—玉米复合种植暨农机农艺融合项目,探索适合当地机械化生产的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模式。该文介绍了项目的示范基地建设情况,阐述了4:2、4:4、6:4种植模式的具体种植参数及测产... 为促进农机农艺融合发展,山东省东营市垦利区进行了大豆—玉米复合种植暨农机农艺融合项目,探索适合当地机械化生产的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模式。该文介绍了项目的示范基地建设情况,阐述了4:2、4:4、6:4种植模式的具体种植参数及测产结果,提出针对性推广建议。同时,制定了作业技术规范,实现全程机械化,并通过技术培训及现场演示会等方式进行推广,项目成果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机农艺融合 玉米 大豆 带状复合种植 种植模式 技术规范 测产 推广
下载PDF
南充市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调研报告 被引量:1
12
作者 杜俊波 叶鹏盛 +6 位作者 吴海英 郭昊昱 廖树琳 闫飞燕 于晓波 杨辉 孙歆 《大豆科技》 2024年第3期39-42,47,共5页
为了解南充市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现状,文章以南充市南部县与西充县多个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示范区为调研对象,对调研区的基本种植情况、存在问题进行调研,提出促进南充市大豆生产发展建议,包括优选良种,加强田间管理;推进西南丘区小... 为了解南充市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现状,文章以南充市南部县与西充县多个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示范区为调研对象,对调研区的基本种植情况、存在问题进行调研,提出促进南充市大豆生产发展建议,包括优选良种,加强田间管理;推进西南丘区小型智能农机装备研发进程;提供政策扶持,加快大豆生物育种步伐,旨在为提升南充大豆单产水平提供参考,助力南充市大豆产业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充市 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 调研报告
下载PDF
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技术探讨 被引量:6
13
作者 李彩军 《农业技术与装备》 2024年第1期58-60,共3页
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技术可以充分发挥大豆固氮作用和玉米边际效应,实现良种良法配套、农技农艺融合、种地养地有机结合,有效解决传统作物套种生产效率低下、争光、争肥和争水等问题,有效提升农业生产效益。以灵台县农业生产实际情况为... 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技术可以充分发挥大豆固氮作用和玉米边际效应,实现良种良法配套、农技农艺融合、种地养地有机结合,有效解决传统作物套种生产效率低下、争光、争肥和争水等问题,有效提升农业生产效益。以灵台县农业生产实际情况为例,对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技术进行研究,以期为广大种植户提供技术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玉米 带状复合种植 栽培技术
下载PDF
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模式研究
14
作者 曾林 宋云飞 +4 位作者 单艳 万卫东 张晓兰 张朝钟 王勤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24年第8期51-53,65,共4页
为探讨适宜云南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模式,2022年选用玉米云瑞668和大豆台湾75-3为试验材料进行大田试验,研究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不同模式下不同处理对玉米和大豆农艺性状和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可机械化作业的田块应优先选... 为探讨适宜云南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模式,2022年选用玉米云瑞668和大豆台湾75-3为试验材料进行大田试验,研究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不同模式下不同处理对玉米和大豆农艺性状和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可机械化作业的田块应优先选用玉米大豆行比4∶4和4∶3模式,山区或半山区推广玉米大豆行比2∶2模式。该研究为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在云南省保山市及气候类似地区推广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 行比 产量 产量构成因素
下载PDF
勉县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玉米品种筛选试验
15
作者 裴刚 范小平 +1 位作者 梁小军 潘元元 《陕西农业科学》 2024年第5期37-39,79,共4页
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技术目标是保证带状复合种植条件下玉米与单作相比不减产,增收一季豆。与玉米常规种植相比,种植的株行距变化较大,密度增加,玉米品种的株型、耐密性、抗逆性、丰产性等指标成为此项技术应用成功的前提。通过试验,... 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技术目标是保证带状复合种植条件下玉米与单作相比不减产,增收一季豆。与玉米常规种植相比,种植的株行距变化较大,密度增加,玉米品种的株型、耐密性、抗逆性、丰产性等指标成为此项技术应用成功的前提。通过试验,“1.8m带型2+2模式”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玉米品种主推登海605、农科大8号和延科288,搭配种植五单2号、中金36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大豆 复合种植 品种筛选 试验
下载PDF
陇中旱作区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技术要点
16
作者 姬丽君 张永祥 +1 位作者 雷艳红 魏亚雯 《农业科技与信息》 2024年第7期1-4,14,共5页
传统的大豆和玉米种植已不能满足市场日益增加的需求量,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技术作为一项集高效轮作、绿色增收、提质增效于一体的现代化农业新技术,能够有效保障粮油供给。本文结合陇中旱作区生产实际,从种子选择、种植模式、起垄覆... 传统的大豆和玉米种植已不能满足市场日益增加的需求量,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技术作为一项集高效轮作、绿色增收、提质增效于一体的现代化农业新技术,能够有效保障粮油供给。本文结合陇中旱作区生产实际,从种子选择、种植模式、起垄覆膜、田间管理、科学施肥等方面总结了旱作区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技术要点,以期为该种植模式的推广应用提供技术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陇中旱作区 大豆 玉米 复合种植
下载PDF
龙口市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技术实践探索
17
作者 徐明娜 张建朋 +1 位作者 张铭浩 张莹晗 《农业知识》 2024年第7期36-37,39,共3页
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技术,作为增强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重要策略,近年来,在农业生产实践中得到了广泛的推广与应用。本文依托笔者在龙口市长达两年的实地操作经验与深入研究,全面剖析了该技术的种植模式构建、栽培管理措施等关键环节,... 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技术,作为增强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重要策略,近年来,在农业生产实践中得到了广泛的推广与应用。本文依托笔者在龙口市长达两年的实地操作经验与深入研究,全面剖析了该技术的种植模式构建、栽培管理措施等关键环节,并深入探讨了在实际生产中遇到的问题与挑战。旨在为种植户提供一套科学、可行的操作指南与参考范例,以促进作物产量与土地利用率的双重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玉米 带状复合种植 应用效果
下载PDF
适宜重庆区域的鲜食玉米—鲜食大豆带状复合种植技术
18
作者 田红琳 高素荣 +7 位作者 易靖 邓长琴 刘严 张光列 刘广银 廖江 吴毓 冉子渝 《农业科技通讯》 2024年第3期131-133,共3页
重庆市农业科学院结合重庆市场需求及气候特点,联合四川农业大学杨文钰教授团队协同攻关,集成以“鉴选紧凑优质品种、规范带状田间配置、抢墒增密种肥同播、肥药增效减施”为主的鲜食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技术,大幅度提升了重庆市旱地土地... 重庆市农业科学院结合重庆市场需求及气候特点,联合四川农业大学杨文钰教授团队协同攻关,集成以“鉴选紧凑优质品种、规范带状田间配置、抢墒增密种肥同播、肥药增效减施”为主的鲜食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技术,大幅度提升了重庆市旱地土地产出率和资源利用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鲜食玉米 鲜食大豆 带状复合种植
下载PDF
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模式下草地贪夜蛾的生存适应性和危害性 被引量:1
19
作者 夏杨 韩光杰 +6 位作者 李传明 刘琴 张楠 黄立鑫 陆玉荣 徐彬 徐健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0期4035-4044,共10页
【目的】研究草地贪夜蛾(Spodoptera frugiperda)对大豆和玉米的取食代谢特性和迁移扩散行为,明确草地贪夜蛾在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模式下的取食规律和潜在危害风险。【方法】供试寄主植物为江苏省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推荐品种徐豆1... 【目的】研究草地贪夜蛾(Spodoptera frugiperda)对大豆和玉米的取食代谢特性和迁移扩散行为,明确草地贪夜蛾在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模式下的取食规律和潜在危害风险。【方法】供试寄主植物为江苏省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推荐品种徐豆18和江玉877,室内测定大豆叶片和玉米叶片对草地贪夜蛾的取食趋性、生长发育、产卵量、产卵选择性、消化酶活性及消化代谢的影响。田间接种卵块并调查玉米-大豆“2+4”模式间作下草地贪夜蛾随时间的迁移距离和范围,根据迁移动态评估其在该种植模式下的潜在危害风险。【结果】草地贪夜蛾对玉米叶片表现出明显的取食趋向性,选择取食玉米叶片个体占63.89%,为选择取食大豆叶片个体数的1.77倍,差异显著。草地贪夜蛾取食大豆叶片和玉米叶片均能完成世代发育,但取食玉米叶片的草地贪夜蛾幼虫发育历期为14.82 d,较取食大豆叶片的幼虫发育历期缩短2.54 d,单雌产卵量为679.50粒,较取食大豆叶片增加26.58%,差异显著。成虫产卵主要选择玉米叶片,平均卵块数和单雌着卵量为5.67块和521.67粒,分别为大豆的1.70和2.04倍,差异显著。取食大豆叶片的草地贪夜蛾脂肪酶活性为9.84 U·g^(-1),较取食玉米叶片的脂肪酶活性6.47 U·g^(-1)显著提高,而两者的蛋白酶和淀粉酶活性无显著差异。取食大豆叶片的草地贪夜蛾近似消化率为63.40%,较取食玉米叶片的近似消化率69.26%显著降低,但两者在食物利用率、食物转化率和相对生长率方面无显著差异。田间接种卵块后调查发现玉米-大豆“2+4”模式间作下,草地贪夜蛾主要在玉米上扩散,于玉米种植行内“纵向迁移”,未扩散到相邻的大豆植株上。【结论】草地贪夜蛾对大豆和玉米的取食适应和产卵选择具有一定的差异,相较于大豆,草地贪夜蛾对玉米表现出较强的选择趋向性和利用能力,在玉米-大豆“2+4”带状种植模式下,草地贪夜蛾以危害玉米为主。因此,在实际生产中,应加强对草地贪夜蛾的监测和防治工作,特别是在玉米生长的关键时期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以降低其危害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地贪夜蛾 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 取食 产卵 田间迁移
下载PDF
宁夏西吉县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技术
20
作者 马玉鹏 《农技服务》 2024年第9期70-73,共4页
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是在传统间套作模式基础上通过调整玉米和大豆密度实现一季双收的种植模式,是扩种大豆保障粮食安全的重要举措。为宁夏西吉县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的推广应用提供技术支持,从品种选择、行比配置、选地整地、播种时... 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是在传统间套作模式基础上通过调整玉米和大豆密度实现一季双收的种植模式,是扩种大豆保障粮食安全的重要举措。为宁夏西吉县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的推广应用提供技术支持,从品种选择、行比配置、选地整地、播种时间及方式、种植密度、合理施肥、除草方法、化学控旺、病虫害防治、收获等方面总结适宜当地干旱地带推广应用的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 技术要点 品种选择 播种 病虫害防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