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控制大豆与玉米间作田杂草的除草剂初步筛选 被引量:10
1
作者 赵银月 耿智德 +1 位作者 张莲芝 王铁军 《杂草科学》 2013年第1期30-33,共4页
农田杂草已成为云南省主要农作物——大豆生产的限制因素之一。在大豆与玉米间作条件下,采用土壤喷雾处理方法初步筛选了5种除草剂,并考察其防效和安全性及作物产量。结果表明:96%精-异丙甲草胺乳油、90%乙草胺乳油、33%二甲戊灵乳油、... 农田杂草已成为云南省主要农作物——大豆生产的限制因素之一。在大豆与玉米间作条件下,采用土壤喷雾处理方法初步筛选了5种除草剂,并考察其防效和安全性及作物产量。结果表明:96%精-异丙甲草胺乳油、90%乙草胺乳油、33%二甲戊灵乳油、50%扑草净可湿性粉剂、96%精-异丙甲草胺乳油+50%扑草净可湿性粉剂对禾本科、阔叶草防效好,对莎草科防效稍差;施药后15 d的总草防效为90.86%~97.65%;施药后30 d总草防效为91.63%~99.85%,鲜重防效达91.98%~99.88%,大豆增产幅度为-1.34%~43.98%。5种除草剂对大豆都有一定的药害症状,但从防效和对安全性及作物产量的影响分析,96%精-异丙甲草胺乳油、33%二甲戊灵乳油、50%扑草净可湿性粉剂、96%都尔+50%扑草净可湿性粉剂等4种除草剂比较适合用于大豆与玉米的间作田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除草剂筛选 大豆与玉米间作 农田杂草 除草效果
下载PDF
皖北地区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技术要点 被引量:3
2
作者 李东安 《江西农业》 2023年第2期11-12,共2页
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是基于传统间作套种模式创新发展而来,将玉米带与大豆带复合种植,让高位作物玉米植株具有边行优势,扩大低位作物大豆的受光空间,实现玉米带和大豆带年际间地内轮作,是适于机械化作业、作物间和谐共生的一季双收种... 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是基于传统间作套种模式创新发展而来,将玉米带与大豆带复合种植,让高位作物玉米植株具有边行优势,扩大低位作物大豆的受光空间,实现玉米带和大豆带年际间地内轮作,是适于机械化作业、作物间和谐共生的一季双收种植模式。此模式可有效解决皖北地区玉米大豆争地矛盾,是稳玉米扩大豆生产的有效途径,是恢复大豆生产的关键之举,还是落实“两强一增”行动的有效抓手。为有效解决皖北地区大豆玉米传统间作套种模式品种选用不对路、带宽不规范、密度不合理、管理不到位等突出生产问题,结合该地区种植习惯,提出以下适用性技术要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与玉米 带状复合种植 技术要点
下载PDF
玉米和大豆在单作和混作系统中的氮行为研究 被引量:3
3
作者 朱树秀 季良 阿米娜 《新疆农业大学学报》 CAS 1995年第1期25-30,共6页
本文于1992年~1993年用15N示踪稀释技术分别通过盆栽和大田小区试验,研究了大豆和玉米植株在单作和混作系统中的氮行为.混作时玉米植株来自土壤和肥料氮分别平均比单作时降低了9.13%~24.58%和7.15%~2... 本文于1992年~1993年用15N示踪稀释技术分别通过盆栽和大田小区试验,研究了大豆和玉米植株在单作和混作系统中的氮行为.混作时玉米植株来自土壤和肥料氮分别平均比单作时降低了9.13%~24.58%和7.15%~22.52%,减低了玉米植株对土壤和肥料氮的剧烈竞争.混作时大豆植株固定的氮除供本身生长发育用外,还能转移给与之混作的玉米植株.输出率达到18.44%~35.32%,使玉米植株从与之混作的大豆植株的根际获得本身生长所需氮的8.75%~24.05%.这种负反馈机制又使混作系统中大豆植株的固氮百分率比单作时提高了29.10%~32.69%.大豆与玉米以2:1株数比种植时,在各试验组合中表现出氮营养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与玉米混作 固氮转移 15N同位素稀释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