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V_E在油脂加工和大豆储存过程中的变化分析及分离分析 被引量:8
1
作者 韩世温 《中国油脂》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5期37-39,共3页
探讨了大豆油在加工过程中和大豆储存过程中VE的变化规律及分离和分析方法。研究表明:油在精炼过程中在适当范围内随温度,真空度和蒸汽压力的增高,其油和脱臭物中的VE也随之变化。大豆中VE含量随储存条件和时间的不同而变化。... 探讨了大豆油在加工过程中和大豆储存过程中VE的变化规律及分离和分析方法。研究表明:油在精炼过程中在适当范围内随温度,真空度和蒸汽压力的增高,其油和脱臭物中的VE也随之变化。大豆中VE含量随储存条件和时间的不同而变化。VE的分离和分析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维生素E 油脂加工 大豆储存 变化分析 分离分析
下载PDF
内环流技术在进口大豆储存中的应用 被引量:1
2
作者 王兴周 李乐文 +1 位作者 朱帅 宋帅 《粮食加工》 2021年第5期80-82,共3页
进口大豆脂肪和蛋白含量相对较高,同时进口大豆破碎率较高,储存稳定性差,当粮温较高时极易发生发热结块、走油赤变、结露生霉等情况。所以,进口大豆在入库后及静态储存期间,要尽快采取有效的安全保管措施。内环流控温储粮技术的出现,为... 进口大豆脂肪和蛋白含量相对较高,同时进口大豆破碎率较高,储存稳定性差,当粮温较高时极易发生发热结块、走油赤变、结露生霉等情况。所以,进口大豆在入库后及静态储存期间,要尽快采取有效的安全保管措施。内环流控温储粮技术的出现,为仓房实现准低温储粮和大豆的安全保管提供了可行的保管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环流 大豆储存 安全度夏
下载PDF
自然通风技术在浅圆仓储存进口大豆中的应用
3
作者 马国平 吴宗霖 黄晓宇 《现代食品》 2023年第21期11-13,共3页
以烟囱效应原理为依据,尝试在进口大豆粮堆中开展自然通风降温作业,结果表明在进口大豆粮堆秋冬季机械通风作业后期进行自然通风,能使粮堆整体温度缓慢下降至目标温度,且整个自然通风降温过程未消耗电能,实现了节能增效的良好效果,为探... 以烟囱效应原理为依据,尝试在进口大豆粮堆中开展自然通风降温作业,结果表明在进口大豆粮堆秋冬季机械通风作业后期进行自然通风,能使粮堆整体温度缓慢下降至目标温度,且整个自然通风降温过程未消耗电能,实现了节能增效的良好效果,为探索多种绿色储粮新技术提供新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浅圆仓 进口大豆储存 通风降温 烟囱效应 自然通风
下载PDF
高大平房仓大豆的隔热密闭保温储存 被引量:3
4
作者 于林平 曹立新 《粮油食品科技》 2010年第A01期31-33,共3页
大豆富含蛋白质和脂肪,在储藏过程中容易出现吸湿生霉、浸油赤变、品质劣变、发芽力丧失等不良现象,储藏稳定性较差。中央储备粮德州直属库利用仓顶隔热改造、仓内密闭保温等方法和措施,探索了一些大豆的储存管理经验。
关键词 高大平房仓 密闭 大豆储存
下载PDF
基于大数据对3个储粮生态区大豆品质指标的变化分析
5
作者 单晓雪 顾雨熹 +4 位作者 王锦 刘晓莉 姜友军 李理 陈晋莹 《中国油脂》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26-129,共4页
为了探究我国3个储粮生态区的大豆存储质量变化周期,指导不同储粮生态区大豆保质技术措施,收集了相关储存库点2014—2016年大豆品质数据,考察了大豆储存过程中粗脂肪酸值、蛋白质溶解比率的变化,分析了大豆品质指标与粗脂肪酸值、蛋白... 为了探究我国3个储粮生态区的大豆存储质量变化周期,指导不同储粮生态区大豆保质技术措施,收集了相关储存库点2014—2016年大豆品质数据,考察了大豆储存过程中粗脂肪酸值、蛋白质溶解比率的变化,分析了大豆品质指标与粗脂肪酸值、蛋白质溶解比率的相关性。结果发现:区域储存温度对大豆粗脂肪酸值影响较为明显,对蛋白质溶解比率影响较弱;在第五区中温高湿区储存大豆,其粗脂肪酸值增长与损伤粒、热损伤粒的增加及储存时间的延长有一定关系,蛋白质溶解比率与热损伤粒有一定的关系。综上,合理控制大豆的损伤粒、热损伤粒比例,对于控制其粗脂肪酸值和蛋白质溶解比率有较明显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储存 储粮生态区 粗脂肪酸值 蛋白质溶解比率 大数据分析
下载PDF
运输大豆——承运人潜在的巨大风险
6
作者 周钺 《水运管理》 2004年第2期22-25,共4页
关键词 中国 航运经济 大豆运输 承运人 经济风险 进口贸易 装货方式 指定检验师 含水量 大豆储存 租船合同
下载PDF
Study on Optimal Fermentation and Storage Time of Soybean Food (Thua-Nao)in Thailand
7
作者 Laongdown Sangla Tawadchai Suppadit +1 位作者 Sutad Pintasen Aorawan Wungdeethrum 《Journal of Life Sciences》 2010年第6期46-49,共4页
The soybean cultivar Tadang Muangpai was used to improve the productive quality of Thua-Nao and reduce the concentration of aflatoxin to less than 20 ppb. It was conducted at CMFCRC, Chiangmai, Thailand between Dec. 2... The soybean cultivar Tadang Muangpai was used to improve the productive quality of Thua-Nao and reduce the concentration of aflatoxin to less than 20 ppb. It was conducted at CMFCRC, Chiangmai, Thailand between Dec. 2006 and Mar. 2007. Soybean was boiled for 5 hours and then fermented at different time to create natural bacterial species, mainly Bacillus spp. Thua-Nao could be stored up to 90 days after in storage. Nutritional value, food value, and microorganisms content were investigated during fermentation and storage. Also, aflatoxin content of Thua-Nao was recorded during storage.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3 days of soybean fermentation gave the best performance of Thua-Nao in term of nutritional value (protein = 47.12%), food value, and content of Bacillus spp. (2.78 × 10^9 CFU/g). Without being harmed from aflatoxin, Thua-Nao could be stored not more than 23 days in normal room (Tmax. = 33.9 ℃, Tmin. = 15.8 ℃) and not more than 36 days in climate-controlled room (Tmax. = 20 ℃, Tmin. = 15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oybean food Thua-Nao optimal fermentation and storage time nutritional value.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