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酸性热致大豆分离蛋白聚集体制备高冻融稳定性类蛋黄酱乳液 被引量:6
1
作者 黄子璇 林伟锋 《现代食品科技》 EI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218-225,92,共9页
本文对酸性(pH 3.0)热致大豆分离蛋白聚集体(AHSPI)的平均粒径(Dh)、表面电位(ζ)、表面疏水性(H0)与溶解度进行了表征与测定,并用酸性(pH 3.0)天然大豆分离蛋白(ANSPI)、中性(pH 7.0)热致大豆分离蛋白聚集体(HSPI)作为对比分析,同时选... 本文对酸性(pH 3.0)热致大豆分离蛋白聚集体(AHSPI)的平均粒径(Dh)、表面电位(ζ)、表面疏水性(H0)与溶解度进行了表征与测定,并用酸性(pH 3.0)天然大豆分离蛋白(ANSPI)、中性(pH 7.0)热致大豆分离蛋白聚集体(HSPI)作为对比分析,同时选用了AHSPI代替蛋黄制备高冻融稳定性的类蛋黄酱乳液,探讨了不同蛋白浓度对类蛋黄酱乳液的外观质地、微观结构、流变性质、DSC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AHSPI的平均粒径(204.67 nm)及H0(79418)均大于ANSPI与HSPI(pH 7.0),但ζ电位绝对值(35.93 mV)小于ANSPI与HSPI(pH 7.0),溶解度(89.47%)较HSPI(pH 7.0)更好。用AHSPI制备的类蛋黄酱乳液经过3次冻融循环保持稳定的最低浓度可达0.3 wt%,冻融前后乳液结构保持不变,只是乳液粒径的略微增大,流变性质表明类蛋黄酱乳液具有以弹性为主的凝胶网络结构,随着蛋白浓度的增大,油滴粒径逐渐减小,粘弹特性增强。DSC热分析表明:随着蛋白浓度的增加,类蛋黄酱乳液的结晶凝固点降低(-18→-28℃),而蛋黄酱即使具有低于冷冻温度(-20℃)的结晶凝固点(-27.89℃),仍发生了冻融破乳现象,类蛋黄酱乳液较好的界面稳定性赋予了其较好的冻融稳定性,为开发一类天然低胆固醇高冻融稳定性的酱类乳液提供了研究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蛋黄酱乳液 酸性热致大豆分离蛋白聚集体 冻融稳定性
下载PDF
不同离子强度大豆分离蛋白热诱导聚集体的研究 被引量:7
2
作者 李向红 华欲飞 +1 位作者 刘展 李伟 《中国食品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04-109,共6页
目的:研究离子强度对大豆分离蛋白热诱导聚集的影响。方法:采用可见分光光度计,在波长600 nm处测定不同离子强度下的大豆分离蛋白热处理溶液的吸光值,并将其作为溶液的浊度;采用体积排阻色谱(SEC-HPLC)、动态激光光散射(DLS)及zeta电位... 目的:研究离子强度对大豆分离蛋白热诱导聚集的影响。方法:采用可见分光光度计,在波长600 nm处测定不同离子强度下的大豆分离蛋白热处理溶液的吸光值,并将其作为溶液的浊度;采用体积排阻色谱(SEC-HPLC)、动态激光光散射(DLS)及zeta电位仪研究不同离子强度下大豆分离蛋白热诱导聚集体的分子质量分布、粒径分布及zeta电位。结果:随着离子强度的增加,大豆分离蛋白聚集体溶液的浊度增加,体系的聚集体部分及平均流体动力学半径(Rh)大幅增加,zeta电位逐渐降低。结论:电荷屏蔽作用使分子间斥力降低,促进了高离子强度下聚集的产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分离蛋白聚集体 离子强度 分子质量分布 流体动力学半径 ZETA电位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