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大豆甾醇酯的物理性质及其对鱼油氧化稳定性的影响
1
作者 窦伟国 姚双燕 +3 位作者 汤桂云 张沁强 刘伟 陈竞男 《中国油脂》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50-54,98,共6页
旨在为大豆甾醇酯(SSEs)的合理高效利用提供理论依据,以大豆甾醇(SS)和脂肪酸为原料,采用酶法制备了大豆甾醇油酸酯(SSO)、大豆甾醇亚油酸酯(SSL)和大豆甾醇共轭亚油酸酯(SSC),采用化学法制备了大豆甾醇棕榈酸酯(SSP)和大豆甾醇硬脂酸酯... 旨在为大豆甾醇酯(SSEs)的合理高效利用提供理论依据,以大豆甾醇(SS)和脂肪酸为原料,采用酶法制备了大豆甾醇油酸酯(SSO)、大豆甾醇亚油酸酯(SSL)和大豆甾醇共轭亚油酸酯(SSC),采用化学法制备了大豆甾醇棕榈酸酯(SSP)和大豆甾醇硬脂酸酯(SSS),分析了5种SSEs的脂溶性、熔融结晶特性及热稳定性,并探究了不同添加量SSEs对鱼油氧化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SSO、SSL和SSC的脂溶性远高于SS,而SSP和SSS的脂溶性相较于SS并无明显改善;差示扫描量热与热重分析表明SS与不饱和脂肪酸的酯化反应比饱和脂肪酸能更有效地降低SS的熔点和结晶点,其热稳定性顺序为大豆甾醇饱和脂肪酸酯>大豆甾醇不饱和脂肪酸酯>SS。SSEs添加量为0.1%和1%时,5种SSEs对鱼油均具有较好的抗氧化性。综上,不饱和大豆甾醇酯相较于SS具有良好的脂溶性,在油脂的抗氧化方面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甾醇 大豆甾醇 物理性质 抗氧化 鱼油
下载PDF
米糠蜡及米糠蜡-大豆甾醇复配对玉米油油凝胶结构和特性的影响
2
作者 刘轩 姜秋水 +3 位作者 叶德宏 孙旦 陈璐 张祺瑜 《粮食科技与经济》 2024年第5期105-109,115,共6页
为探究米糠蜡(rice bran wax,RBW)和米糠蜡-大豆甾醇(rice bran wax-soybean sterol,RBW-SS)复合凝胶因子对玉米油油凝胶结构和特性的影响,首先以RBW为单一凝胶因子,探究RBW添加量对油凝胶外观形态、微观结构、持油性和晶型的影响;然后... 为探究米糠蜡(rice bran wax,RBW)和米糠蜡-大豆甾醇(rice bran wax-soybean sterol,RBW-SS)复合凝胶因子对玉米油油凝胶结构和特性的影响,首先以RBW为单一凝胶因子,探究RBW添加量对油凝胶外观形态、微观结构、持油性和晶型的影响;然后针对RBW-SS复合凝胶因子对油凝胶的外观形态、持油性和储藏稳定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室温条件下,RBW添加量<6%时无法形成完整的玉米油油凝胶;随着RBW添加量的增加,油凝胶的针状结晶形态未发生明显变化,表现为晶体分布密度逐渐增大,但所有样品均出现不同程度的晶体聚集现象;晶型分析结果显示,RBW添加量不影响油凝胶的晶型结构,但随着RBW添加量的增加,油凝胶中部分β型晶体转化为α和β'型晶体。在RBW-SS复合凝胶因子中,RBW对油凝胶的形成起主导作用,SS起辅助作用;RBW-SS复配比为6∶2和7∶1的油凝胶拥有比单一RBW组别更高的持油性和更好的储藏稳定性。综上,RBW凝胶性能优异,添加量6%即可制备出性能优异的玉米油油凝胶;RBW-SS复合凝胶因子比RBW单一凝胶因子凝胶效果更好,制备出的油凝胶拥有更好的持油性和储藏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凝胶 玉米油 米糠蜡 大豆甾醇
下载PDF
大豆甾醇及其葡萄糖苷对脂质体生物化学性质的影响 被引量:3
3
作者 陈建明 俞园媛 高申 《国外医学(药学分册)》 2001年第2期97-100,共4页
膜稳定性及药物靶向性是脂质体作为药物载体很重要的两个方面 ,大豆甾醇及其葡萄糖苷对脂质体这两方面性质具有明显的作用。大豆甾醇能显著提高脂质体膜稳定性 ,其膜稳定作用大于胆固醇 ,大豆甾醇脂质体可作为口服药物载体 ,提高药物吸... 膜稳定性及药物靶向性是脂质体作为药物载体很重要的两个方面 ,大豆甾醇及其葡萄糖苷对脂质体这两方面性质具有明显的作用。大豆甾醇能显著提高脂质体膜稳定性 ,其膜稳定作用大于胆固醇 ,大豆甾醇脂质体可作为口服药物载体 ,提高药物吸收。而大豆甾醇葡萄糖苷能明显提高脂质体肝细胞靶向性 ,从而提高抗肿瘤药物的活性 ,同时大豆甾醇葡萄糖苷脂质体可作为鼻粘膜给药载体 ,提高药物鼻粘膜吸收。由于大豆甾醇及其葡萄糖苷为纯天然产物 ,安全、来源丰富和价格便宜 ,因此 ,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质体 大豆甾醇 大豆甾醇葡萄糖 肝靶向性稳定性
下载PDF
酶催化合成大豆甾醇油酸酯的工艺研究 被引量:3
4
作者 李妲汨 姜兴兴 陈竞男 《中国油脂》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17-121,共5页
以大豆甾醇和油酸为原料,在酶的催化下合成大豆甾醇油酸酯,采用高效液相色谱对产物进行定性定量分析,通过单因素实验考察催化剂脂肪酶的种类和用量、醇酸摩尔比、反应温度和反应时间等对大豆甾醇油酸酯产率的影响,并通过正交实验优化大... 以大豆甾醇和油酸为原料,在酶的催化下合成大豆甾醇油酸酯,采用高效液相色谱对产物进行定性定量分析,通过单因素实验考察催化剂脂肪酶的种类和用量、醇酸摩尔比、反应温度和反应时间等对大豆甾醇油酸酯产率的影响,并通过正交实验优化大豆甾醇油酸酯的合成工艺条件。采用红外光谱对产物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大豆甾醇油酸酯的最佳合成工艺条件为催化剂N435脂肪酶用量6%(以大豆甾醇和油酸的总质量计)、醇酸摩尔比1∶1、反应温度50℃、反应时间30 h、异辛烷用量10 mL(大豆甾醇为1 mmol时),在最佳条件下大豆甾醇油酸酯产率为86.51%;红外表征说明合成的产物为大豆甾醇油酸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甾醇 油酸 大豆甾醇油酸酯 脂肪酶
下载PDF
HPLC同时测定大豆甾醇提取物中β-谷甾醇和豆甾醇的含量 被引量:14
5
作者 李英霞 谷颜杰 马承严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751-752,共2页
关键词 高效液相色谱 大豆甾醇提取物 Β-谷甾醇 甾醇
下载PDF
大豆甾醇及其异构体的分离与鉴定 被引量:6
6
作者 戴军 陈尚卫 +3 位作者 方涛 王利平 顾小红 汤坚 《分析化学》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2期1725-1729,共5页
筛选出适合分离大豆甾醇的最佳反相色谱柱W aters symm etry C18(4.6mm×250mm)和流动相(乙腈-异丙醇,95∶5,V/V),考察了流动相配比和柱温对大豆甾醇分离的影响。从大豆甾醇产品中基线分离出豆甾醇、β-谷甾醇和菜油甾醇及菜籽甾醇... 筛选出适合分离大豆甾醇的最佳反相色谱柱W aters symm etry C18(4.6mm×250mm)和流动相(乙腈-异丙醇,95∶5,V/V),考察了流动相配比和柱温对大豆甾醇分离的影响。从大豆甾醇产品中基线分离出豆甾醇、β-谷甾醇和菜油甾醇及菜籽甾醇这4种主要甾醇,还通过对分离出的其它多个未知峰馏分收集制备后作GC/MS分析,鉴定为γ-谷甾醇、24-β-菜油甾醇、表菜籽甾醇和豆甾醇异构体。在优化的色谱条件下,利用HPLC测定了大豆油和脱臭馏出物及大豆甾醇产品的部分样品中各甾醇组分的含量,豆甾醇和β-谷甾醇的检出限为14.4 ng和10.6 ng,HPLC测定大豆油样品中这2种甾醇的平均回收率为97.3%和96.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甾醇 差向异构体 高效液相色谱 气相色谱-质谱
下载PDF
大豆甾醇糖苷及两亲性聚乙二醇对阳离子脂质体细胞转染与膜各向异性的影响 被引量:2
7
作者 严文伟 费然 +4 位作者 王文浩 齐宪荣 魏来 丛旭 王宇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324-328,共5页
目的 :考察不同脂质体材料对阳离子脂质体细胞转染率和脂质体膜流动性的影响。方法 :合成美国FDA认可应用于人体给药的阳离子材料 3β [N (N′ ,N′ 二甲基胺乙基 )胺基甲酰基 ]胆固醇 (3β[N (N′,N′ dimethy laminoethane)carbamoyl]... 目的 :考察不同脂质体材料对阳离子脂质体细胞转染率和脂质体膜流动性的影响。方法 :合成美国FDA认可应用于人体给药的阳离子材料 3β [N (N′ ,N′ 二甲基胺乙基 )胺基甲酰基 ]胆固醇 (3β[N (N′,N′ dimethy laminoethane)carbamoyl]cholesterol,DC chol) ;以荧光素钠 (fluoresceinsodium ,SF)为荧光标记物 ,二棕榈酰磷脂酰胆碱 (dipalmitoylphosphatidylcholine,DPPC)、二油酰磷脂酰乙醇胺 (dioleoylphosphatidylethanolamine ,DOPE)和胆固醇 (cholesterol,ch)为辅佐膜材 ,分别制备DPPC/ch/DC chol阳离子脂质体、DOPE/ch/DC chol阳离子脂质体及大豆甾醇糖苷 (soybean derivedsterylglucoside ,SG)或聚乙二醇 -二硬脂酰磷脂酰乙醇胺 (polyethyleneglycol dis tearoylphosphatidylethanolamine ,PEG DSPE)表面修饰的阳离子脂质体 ,并制备DPPC/ch组成的中性脂质体。以HepG2 2 .2 .15为细胞模型观察不同脂质体处方对细胞转染率的影响 ;通过荧光偏振法考察不同脂质材料对脂质体膜流动性的影响。结果 :DC chol能显著增加脂质体对SF的包封率 (从 0 .6 4 %到的 74 .84 % )、细胞转染率 (从1.83%到 32 .2 9% )及脂质体膜的流动性。在阳离子脂质体处方中加入SG能显著提高阳离子脂质体的包封率 (从5 2 .6 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因载体 阳离子脂质体 大豆甾醇糖苷 两亲性聚乙二醇 细胞转染率 膜流动性
下载PDF
快速分析测定大豆甾醇侧链降解底物的方法 被引量:5
8
作者 王风清 王敏 路福平 《药物生物技术》 CAS CSCD 2003年第3期177-180,共4页
建立了快速分析测定大豆甾醇侧链降解过程中底物大豆甾醇和产物雄甾 4 烯 3,17 二酮 (AD)及雄甾 1,4 二烯 3,17 二酮 (ADD)的方法。采用薄板层析 (TLC) ,在板层为硅胶 6 0GF2 54,流动相为石油醚 乙酸乙酯(6∶4 )的条件下 ,成功... 建立了快速分析测定大豆甾醇侧链降解过程中底物大豆甾醇和产物雄甾 4 烯 3,17 二酮 (AD)及雄甾 1,4 二烯 3,17 二酮 (ADD)的方法。采用薄板层析 (TLC) ,在板层为硅胶 6 0GF2 54,流动相为石油醚 乙酸乙酯(6∶4 )的条件下 ,成功的分离了底物与产物 ,从而能快速简便的监测底物的消耗与产物的生成情况。另外根据底物与产物AD与ADD在紫外区的吸收情况 ,利用 2 5 4nm与 2 98nm双波长测定ADD与AD的生成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甾醇 雄甾-4-烯-3 17-二酮 雄甾-1 4-二烯-3 17-二酮 薄板层析 紫外吸收光谱法
下载PDF
可见分光光度法测定大豆甾醇提取物中总甾醇的含量 被引量:11
9
作者 李英霞 王凤云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07年第5期154-155,共2页
目的:测定大豆甾醇提取物中总甾醇的含量。方法:采用可见分光光度法,以β-谷甾醇作为对照品,醋酸-浓硫酸为显色剂,测定波长678nm。结果:测定结果显示,甾醇的吸收值在40-60min相对稳定;3批大豆甾醇提取物样品中,总甾醇含量范围在96.12... 目的:测定大豆甾醇提取物中总甾醇的含量。方法:采用可见分光光度法,以β-谷甾醇作为对照品,醋酸-浓硫酸为显色剂,测定波长678nm。结果:测定结果显示,甾醇的吸收值在40-60min相对稳定;3批大豆甾醇提取物样品中,总甾醇含量范围在96.12%-96.30%,平均96.22%,方法学考察结果也显示,方法重现性良好,操作简便。结论:为甾醇类化合物的定量分析提供了一种简便而快速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见分光光度法 大豆甾醇提取物 甾醇
下载PDF
大豆甾醇的微生物降解及酶抑制剂的选择 被引量:8
10
作者 张辉 姜文勇 牟宏晶 《哈尔滨理工大学学报》 CAS 2000年第4期75-78,共4页
测定了诺卡氏菌(Nocardia)、分枝杆菌(Mycob acterium)和节杆菌(Arthrob acter)对大豆甾醇的降解能力及Ni2+,Co2+,Mn2+,α、α’-联吡啶、邻菲罗琳等酶抑制剂对△1,4-雄甾... 测定了诺卡氏菌(Nocardia)、分枝杆菌(Mycob acterium)和节杆菌(Arthrob acter)对大豆甾醇的降解能力及Ni2+,Co2+,Mn2+,α、α’-联吡啶、邻菲罗琳等酶抑制剂对△1,4-雄甾二烯-3, 17-二酮(ADD)积累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节杆菌 A-6在60× 10-6硫酸镍存在下,使大豆甾醇的转化率达70%以上,ADD产率达30%左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甾醇 微生物降解 抑制剂
下载PDF
大豆甾醇硬脂酸酯的合成工艺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姜兴兴 陈竞男 《河南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32-37,共6页
植物甾醇是一种新资源食品,可以有效降低人体血清中的胆固醇含量。为改善植物甾醇的溶解性与生物利用率,常用酯化的方法提高其脂溶性。采用正相高效液相色谱法对大豆甾醇硬脂酸酯进行定性定量分析。以大豆甾醇硬脂酸酯产率为考察指标,... 植物甾醇是一种新资源食品,可以有效降低人体血清中的胆固醇含量。为改善植物甾醇的溶解性与生物利用率,常用酯化的方法提高其脂溶性。采用正相高效液相色谱法对大豆甾醇硬脂酸酯进行定性定量分析。以大豆甾醇硬脂酸酯产率为考察指标,研究催化剂种类、醇酸物质的量的比、催化剂用量、反应温度和反应时间对大豆甾醇硬脂酸酯产率的影响。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进行正交试验得到合成大豆甾醇硬脂酸酯的最佳工艺条件,并进行验证。大豆甾醇硬脂酸酯的最佳合成工艺条件:以硫酸氢钠为催化剂,催化剂用量为5%(大豆甾醇与硬脂酸的质量之和),大豆甾醇与硬脂酸的物质的量的比为1∶1.2,反应温度为130℃,反应时间为8 h,大豆甾醇硬脂酸酯的产率为95.00%,大豆甾醇转化率为97.29%。在此条件下合成的大豆甾醇硬脂酸酯产品经纯化后,以红外光谱法进行表征。以化学法合成了高纯度的大豆甾醇硬脂酸酯产品,为植物甾醇酯的高效生产与开发利用提供了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甾醇 硬脂酸 大豆甾醇硬脂酸酯 合成
下载PDF
降解大豆甾醇微生物菌株的诱变研究 被引量:4
12
作者 吴宝华 李菁 +1 位作者 欧阳利华 张辉 《哈尔滨师范大学自然科学学报》 CAS 2002年第4期88-92,共5页
采用紫外线照射、NTG、5-BU等化学诱变剂或二者结合复合诱变处理对大豆甾醇有较强降解能力的野生型节杆菌 A-6,得到对雄甾 -1 ,4-二烯 -3 ,1 7-二酮 ( ADD)分解酶缺陷型菌株 ,实验结果表明 :诱变菌株可使大豆甾醇的转化率达 95%以上 ,AD... 采用紫外线照射、NTG、5-BU等化学诱变剂或二者结合复合诱变处理对大豆甾醇有较强降解能力的野生型节杆菌 A-6,得到对雄甾 -1 ,4-二烯 -3 ,1 7-二酮 ( ADD)分解酶缺陷型菌株 ,实验结果表明 :诱变菌株可使大豆甾醇的转化率达 95%以上 ,ADD产率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甾醇 复合诱变 分解酶缺陷型菌株 甾体化合物 甾体药物 转化率 微生物降解菌株
下载PDF
分支杆菌降解大豆甾醇侧链的发酵研究 被引量:14
13
作者 袁东超 董艳苓 杜连祥 《天津轻工业学院学报》 2003年第4期11-13,21,共4页
对分支杆菌(MycobacteriumspJY 1)降解大豆甾醇(BS)侧链至4 烯 雄甾 3,17 二酮(4 AD)和1,4 二烯 雄甾 3,17 二酮(ADD)的培养基组成、种子培养时间、通气量、投料方式及时间等发酵条件进行了研究。在投料浓度为0.3%,转化时间为168h的条件... 对分支杆菌(MycobacteriumspJY 1)降解大豆甾醇(BS)侧链至4 烯 雄甾 3,17 二酮(4 AD)和1,4 二烯 雄甾 3,17 二酮(ADD)的培养基组成、种子培养时间、通气量、投料方式及时间等发酵条件进行了研究。在投料浓度为0.3%,转化时间为168h的条件下,使4 AD(D)的转化率由原来的37%提高到50%左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支杆菌 大豆甾醇 降解 发酵条件 生物转化
下载PDF
大豆甾醇的热解及热动力学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周泉城 《中国粮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18-21,共4页
用TG-DTG/DTA方法研究了大豆甾醇热解过程及热动力学。热重法(TG)和微分热重法(DTG)分析结果表明该物质的失重过程分3步进行。第1阶段为结晶水脱出,第2步为其分子骨架大规模降解和挥发,第3阶段为残余物的缓慢降解。热解过程中,加热速率... 用TG-DTG/DTA方法研究了大豆甾醇热解过程及热动力学。热重法(TG)和微分热重法(DTG)分析结果表明该物质的失重过程分3步进行。第1阶段为结晶水脱出,第2步为其分子骨架大规模降解和挥发,第3阶段为残余物的缓慢降解。热解过程中,加热速率对大豆甾醇热解有显著作用。使用Popescu计算大豆甾醇为119 kJ/mol,并用FWO和KAS方法进行验证。通过对常用41种热解动力学机理函数线性分析,确定了大豆甾醇热解过程最适合机理函数为Mample单行法则g(α)=-ln(1-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甾醇 热解 热动力学 TG-DTG/DTA
下载PDF
大豆油油脚提取大豆甾醇研究 被引量:1
15
作者 陈星 陈滴 刘蕾 《粮食与油脂》 2007年第9期18-21,共4页
大豆油油脚经皂化、酸解、甲酯化、冷析沉淀、醇洗、结晶后可得到含量为94.8%大豆总甾醇,气质联机分析表明,其中β-谷甾醇44.1%、豆甾醇28.0%、菜油甾醇21.7%。
关键词 大豆油油脚 大豆甾醇 植物甾醇
下载PDF
脂肪酶催化合成大豆甾醇共轭亚油酸酯的工艺研究 被引量:3
16
作者 汤桂云 郑玄 陈竞男 《河南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72-77,共6页
植物甾醇可以有效降低人体血清中的胆固醇含量,但游离型植物甾醇的溶解性较差,为提高其脂溶性,常通过将其与脂肪酸酯化的方法加以改善。采用正相高效液相色谱法对大豆甾醇共轭亚油酸酯进行定性定量分析,以大豆甾醇共轭亚油酸酯产率为考... 植物甾醇可以有效降低人体血清中的胆固醇含量,但游离型植物甾醇的溶解性较差,为提高其脂溶性,常通过将其与脂肪酸酯化的方法加以改善。采用正相高效液相色谱法对大豆甾醇共轭亚油酸酯进行定性定量分析,以大豆甾醇共轭亚油酸酯产率为考察指标,研究醇酸物质的量比、催化剂用量、反应温度和反应时间对大豆甾醇共轭亚油酸酯产率的影响。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确定最佳工艺条件为:CRL脂肪酶的添加量为6%,醇酸物质的量比为1∶3,酯化反应温度为50℃,酯化反应时间为48 h,在此最佳条件下大豆甾醇共轭亚油酸酯的产率为98.94%。将合成后的产品进行纯化,并采用红外光谱法进行表征。以脂肪酶催化法合成高纯度的大豆甾醇共轭亚油酸酯产品,为新资源食品的开发与高值化利用提供了理论指导和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甾醇 共轭亚油酸 脂肪酶 酯化反应
下载PDF
硫磷铁法测定大豆甾醇提取物中总甾醇含量 被引量:20
17
作者 徐小军 余国珍 陈鉴东 《中国药业》 CAS 2010年第8期35-36,共2页
目的建立大豆甾醇提取物中总甾醇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采用分光光度法,以β-谷甾醇为对照品,磷硫铁试剂为显色剂,测定波长为530nm。结果甾醇的吸光度在3h内稳定;β-谷甾醇质量浓度在10.29~51.45μg/mL范围内与吸光度线性关系良好,回归... 目的建立大豆甾醇提取物中总甾醇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采用分光光度法,以β-谷甾醇为对照品,磷硫铁试剂为显色剂,测定波长为530nm。结果甾醇的吸光度在3h内稳定;β-谷甾醇质量浓度在10.29~51.45μg/mL范围内与吸光度线性关系良好,回归方程为Y=13.586X+0.0214,r=0.9996(n=6),平均加样回收率为102.34%,RSD=1.70%(n=6)。结论该法为大豆总甾醇的定量分析提供了一种简便、快速的测定方法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硫磷铁法 分光光度法 大豆甾醇 甾醇
下载PDF
大豆甾醇提取工艺的研究 被引量:2
18
作者 胡于鲁 刘银燕 +2 位作者 周亚东 谷月卿 杨晓虹 《白求恩医科大学学报》 CSCD 1996年第2期207-208,共2页
大豆甾醇提取工艺的研究基础医学院药物研究室,基础医学院有机化学教研室刘银燕,周亚东,谷月卿关键词豆油大豆甾醇,大豆油脚料中图号O623.4R284.2大豆甾醇(SOyasterols)是大豆中含有三种甾醇(菜油甾醇、... 大豆甾醇提取工艺的研究基础医学院药物研究室,基础医学院有机化学教研室刘银燕,周亚东,谷月卿关键词豆油大豆甾醇,大豆油脚料中图号O623.4R284.2大豆甾醇(SOyasterols)是大豆中含有三种甾醇(菜油甾醇、豆甾醇、β-谷留醇)的总称[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豆油 大豆甾醇 大豆油脚料 提取工艺
下载PDF
大豆甾醇 被引量:4
19
作者 王立刚 刘功权 《大豆通报》 2004年第4期34-36,共3页
关键词 大豆甾醇 结构形式 生理活性成分 开发价值
下载PDF
大豆天然甾醇的提取 被引量:11
20
作者 谢兵 傅相锴 +1 位作者 隋岩 曾仁权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897-900,共4页
用皂化法研究了7种不同原料中大豆甾醇的提取量,实验表明大豆油脱臭馏出物(简称DD油))是大豆甾醇提取的理想原料.对皂化法从DD油中提取大豆甾醇的实验条件进行正交优化.最佳实验条件是:400gDD油,500mL乙醇(95%),50gKOH(82%),回流皂化2h... 用皂化法研究了7种不同原料中大豆甾醇的提取量,实验表明大豆油脱臭馏出物(简称DD油))是大豆甾醇提取的理想原料.对皂化法从DD油中提取大豆甾醇的实验条件进行正交优化.最佳实验条件是:400gDD油,500mL乙醇(95%),50gKOH(82%),回流皂化2h.在此条件下,粗甾醇的产量为26.0g,纯度为47.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油脱臭馏出物 皂化 提取 天然大豆甾醇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