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83篇文章
< 1 2 1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大豆抗大豆花叶病毒SC7和SC15株系基因的全基因组关联分析
1
作者 牛景萍 杨彩妮 +6 位作者 赵晋忠 陈钰涛 王迎新 李丽 王敏 岳爱琴 杜维俊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66-174,共9页
大豆花叶病毒(soybean mosaic virus,SMV)引起的病害是危害大豆生产和品质的主要病害之一,解析大豆抗病遗传机制能为利用大豆抗病品种防治该病害奠定基础。本研究选用193份种质资源,分别接种大豆花叶病毒株系SC7和SC15后进行抗感表型鉴... 大豆花叶病毒(soybean mosaic virus,SMV)引起的病害是危害大豆生产和品质的主要病害之一,解析大豆抗病遗传机制能为利用大豆抗病品种防治该病害奠定基础。本研究选用193份种质资源,分别接种大豆花叶病毒株系SC7和SC15后进行抗感表型鉴定,结合656977个SNP标记进行全基因组关联定位,结果表明与SC7抗性显著相关位点有一个,位于15号染色体;与SC15抗性显著相关位点有10个,分别位于2、3、4、5、9、12、14、17和19号染色体。这些位点均为新的抗病位点。此外,本研究参考Williams82.a2基因组找出每个抗病位点上下游各50 kb内的基因,利用基因组核苷酸多态性信息,将有SNP落点的基因作为最可能参与抗SMV的候选基因并进行qRT-PCR,分析发现,基因Glyma.02g163300、Glyma.19g027200和Glyma.19g057700可能参与了大豆对SC15的抗性。本研究结果将为大豆抗病种质培育提供重要的基因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大豆花叶病毒 抗病基因 关联分析 候选基因
下载PDF
侵染中国河北大豆的大豆花叶病毒的鉴定和全基因组序列分析
2
作者 杨菲 张明振 +1 位作者 周雪平 李方方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39-47,共9页
本研究利用小RNA深度测序技术在河北卢龙大豆叶片上检测到6株大豆花叶病毒(soybean mosaic virus,SMV),命名为SMV-Gm1~SMV-Gm6。根据小RNA深度测序结果和参考基因组序列设计引物克隆了SMV河北分离物的基因组序列。测序结果经拼接后获得... 本研究利用小RNA深度测序技术在河北卢龙大豆叶片上检测到6株大豆花叶病毒(soybean mosaic virus,SMV),命名为SMV-Gm1~SMV-Gm6。根据小RNA深度测序结果和参考基因组序列设计引物克隆了SMV河北分离物的基因组序列。测序结果经拼接后获得了6个SMV基因组全长序列,大小分别为9588 nt(SMV-Gm1、SMV-Gm3和SMV-Gm5)和9584 nt(SMV-Gm2、SMV-Gm4和SMV-Gm6)。开放阅读框位于基因组第132位至第9332位核苷酸,编码一个多聚蛋白(分子量约为350 kD)。BLAST比对和系统发育分析发现,SMV-Gm1、SMV-Gm3和SMV-Gm5与江苏SMV分离物(登录号:MH919386)的基因组核苷酸序列相似性最高,为98.06%~98.07%,且遗传距离较近,并与江苏、浙江和山西SMV分离物聚为一小簇;SMV-Gm2、SMV-Gm4和SMV-Gm6与韩国SMV分离物(登录号:FJ640954)的基因组核苷酸序列相似性最高,为98.48%~98.51%,且遗传距离较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花叶病毒 小RNA深度测序 基因组序列
下载PDF
大豆有翅蚜传播大豆花叶病毒的趋势研究
3
作者 赵彤华 洪玲 +2 位作者 钟涛 徐蕾 许国庆 《辽宁农业科学》 2023年第5期79-81,共3页
为探索控蚜防毒新技术,利用吸虫塔诱集迁飞大豆蚜,结合田间大豆花叶病毒病情调查,通过有翅蚜的消长动态与田间大豆花叶病毒病的发病率之间的关系分析,研究有翅蚜的传毒机制。结果表明,大豆初花期前的有翅蚜是传播并导致大豆花叶病毒病... 为探索控蚜防毒新技术,利用吸虫塔诱集迁飞大豆蚜,结合田间大豆花叶病毒病情调查,通过有翅蚜的消长动态与田间大豆花叶病毒病的发病率之间的关系分析,研究有翅蚜的传毒机制。结果表明,大豆初花期前的有翅蚜是传播并导致大豆花叶病毒病感病的主要虫源;此外,大豆初花期后,大豆已进入抗病阶段,病症逐步趋于稳定。对有翅蚜传播导致的大豆花叶病毒病的防治适期是在大豆初花期前,根据曲线相关性,吸虫塔诱捕迁飞有翅蚜量和发生期可以作为大豆花叶病毒病田间发病流行的预测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大豆蚜 大豆花叶病毒 传毒 流行趋势
下载PDF
半夏miR167及其靶基因响应大豆花叶病毒胁迫的表达
4
作者 王晨燕 杜江 +3 位作者 马振男 张丽 王德富 牛颜冰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724-733,共10页
MicroRNAs(miRNAs)是一类小的非编码RNA,在植物逆境及生物胁迫中通过调节靶基因来发挥重要的调控作用。半夏内源miR167是否参与了大豆花叶病毒(soybean mosaic virus,SMV)的胁迫及相互作用关系尚不清楚。本研究利用茎环法扩增半夏内源mi... MicroRNAs(miRNAs)是一类小的非编码RNA,在植物逆境及生物胁迫中通过调节靶基因来发挥重要的调控作用。半夏内源miR167是否参与了大豆花叶病毒(soybean mosaic virus,SMV)的胁迫及相互作用关系尚不清楚。本研究利用茎环法扩增半夏内源miR167基因,命名为pt-miR167,采用生物信息学软件对其进行保守性分析,系统进化性分析及靶基因预测。在此基础上,采用qRT-PCR技术检测病毒积累量、miR167及其潜在的靶基因的表达水平,分析miR167及靶基因响应病毒侵染的表达模式。结果表明,病毒积累量在5~15 d时迅速增加,其中10 d时增加最快,随后呈现缓慢上升趋势。病毒侵染后,pt-miR167相比对照组,表达量呈下调,并且在10 d时表达量最低。进化树分析表明,pt-miR167与番茄(Solanum lycopersicum)中的sly-miR167a聚为一族,高度同源。预测的潜在主要靶基因ARF6表达量与pt-miR167表达量呈现正好相反的趋势,其在10 d时表达量达到最高。本研究表明,miRNA167参与了寄主半夏与病毒SMV的相互作用关系,研究结果有助于揭示SMV与寄主半夏之间的相互作用机制,为今后深入研究病毒与植物提供了参考,为半夏生产提供了研究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夏 大豆花叶病毒 miR167 靶基因 表达模式
下载PDF
2002-2004年国家大豆区试品种对大豆花叶病毒抗性的评价 被引量:34
5
作者 智海剑 盖钧镒 +5 位作者 陈应志 廖琴 郭东全 王延伟 李凯 李海潮 《大豆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189-194,共6页
在接种东北大豆产区SMV主要株系N1、N3和黄淮与南方大豆产区SMV株系Sa、SC3条件下,对最新育成的参加2002—2004年国家大豆区试的134个大豆品种进行了抗性评价,结果表明:接种4个株系后,分别有13个品种(东农L13、汾豆56、汾豆60、汾豆61... 在接种东北大豆产区SMV主要株系N1、N3和黄淮与南方大豆产区SMV株系Sa、SC3条件下,对最新育成的参加2002—2004年国家大豆区试的134个大豆品种进行了抗性评价,结果表明:接种4个株系后,分别有13个品种(东农L13、汾豆56、汾豆60、汾豆61、晋大74、K丰52—1、航天2号、辽03—20、辽95025—5—4、中作2—29、中豆32、科9208、油春32)和5个品种(铁95025 —5—5、铁94037—6、汾豆69、冀99、冀鉴27)分别对4个株系和3个株系表现抗侵染,中黄4、中作016、吉林2001—14等25个品种对1—2个株系表现抗侵染;5个品种(公交03-1212、冀鉴37、秦豆9、淮02-02、滑豆20)对4个株系表现抗扩展。以上品种除可用于生产外,还可作为抗SMV 育种的抗源。该批参试品种中,黄淮地区品种的平均病情指数最轻,其次是东北地区品种,然后长江流域,华南地区品种的病情最重。从不同类型品种的病情分析,按黄淮夏大豆、北方春大豆、南方夏大豆、南方春大豆、菜用大豆、热带多熟制大豆的顺序逐步加重。在田间条件下,免疫品种数量不多,占参试品种的7.9%,严重度为1级的高抗品种占47.5%,未发现严重度为4级的高感品种,表明多数品种田间抗性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最新大豆区试品种 大豆花叶病毒 抗性 鉴定
下载PDF
中国北方春大豆区大豆花叶病毒株系的鉴定与分布 被引量:27
6
作者 王延伟 智海剑 +4 位作者 郭东全 盖钧镒 陈庆山 李凯 李海朝 《大豆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263-268,共6页
从我国北方春大豆区的黑龙江、吉林、辽宁、内蒙、河北承德以及北京采集典型症状的大豆叶片病样,经Top-Crop离体叶单斑分离以及DAS-ELISA抗血清免疫鉴定,共获得112个SMV阳性反应分离物。根据112个分离物在合丰25、文丰5号、诱变30、810... 从我国北方春大豆区的黑龙江、吉林、辽宁、内蒙、河北承德以及北京采集典型症状的大豆叶片病样,经Top-Crop离体叶单斑分离以及DAS-ELISA抗血清免疫鉴定,共获得112个SMV阳性反应分离物。根据112个分离物在合丰25、文丰5号、诱变30、8101、铁丰25、Davis、Buffalo、早熟18、广吉、科丰1号、齐黄22共11个鉴别寄主上的症状反应,将我国北方春大豆区的SMV分成8个株系群。各株系群所占比例分析表明,北方春大豆区以SC-11株系群为主,其次为SC-8,各占病样总数的比例分别为51.7%和17.9%,SC-11和SC-8分别在黑龙江和辽宁分布最广,占当地株系群的比例分别为67.8%和75.0%。与以往株系划分系统的初步比较表明,SC-11与东北原1号株系群,SC-12和SC-16与东北原2号株系群,SC-4、SC-7、SC-8、SC-13和SC-17与东北原3号株系群在鉴别寄主上的反应相似。SC-16和SC-17为2个新发现的株系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花叶病毒 鉴别寄主 株系群 分布
下载PDF
鲁豫皖大豆产区大豆花叶病毒株系的鉴定及动态变化分析 被引量:18
7
作者 王大刚 田震 +5 位作者 李凯 李华伟 黄志平 胡国玉 张磊 智海剑 《大豆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806-809,共4页
大豆花叶病毒(soybean mosaic virus,SMV)病是一种世界性大豆病害,严重影响大豆产量和品质。对2010年采集的鲁豫皖等大豆产区14个县市的383份病毒病样进行生物纯化及血清学检测,得到64个SMV分离物及部分其他病毒分离物。利用一套... 大豆花叶病毒(soybean mosaic virus,SMV)病是一种世界性大豆病害,严重影响大豆产量和品质。对2010年采集的鲁豫皖等大豆产区14个县市的383份病毒病样进行生物纯化及血清学检测,得到64个SMV分离物及部分其他病毒分离物。利用一套统一的SMV株系鉴别寄主对64个SMV阳性分离物进行接种鉴定。根据其在10个鉴别寄主上的反应,将其归为13个株系。其中11个株系与以往在该地区鉴定的株系SC3-SC9、SC11、SC13-SC15相同,一个株系是以往在该地区没有发现而在其他地区存在的株系SC17,另外一个是以往从没有发现过的株系,它能侵染广谱抗源科丰1号,为中强毒株系,现定名为SC22。株系SC3、SC7、SC8和SC13目前仍然是鲁豫皖等地区的主要流行株系,其比率分别为23.4%、14.1%、15.6%和10.9%,是抗病育种和品种审定需要考虑的株系。本研究明确了鲁豫皖等地区SMV株系的变化趋势,可为确定当地大豆抗病育种的方向提供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鲁豫皖 大豆 大豆花叶病毒 株系 鉴定
下载PDF
黄淮中北部大豆花叶病毒株系的鉴定与分布 被引量:34
8
作者 郭东全 智海剑 +5 位作者 王延伟 盖钧镒 周新安 杨崇良 李凯 李海朝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64-68,共5页
2002-2003年采集了黄淮中北部地区为主的32个县市的大豆SMV病样981份,经初步繁殖鉴定、生物纯化及DAS-ELISA血清学检测,得到95个SMV分离物,根据95个分离物在27个鉴别寄主上的症状反应,最终确定南农1138-2、诱变30、8101、铁丰25、Davis... 2002-2003年采集了黄淮中北部地区为主的32个县市的大豆SMV病样981份,经初步繁殖鉴定、生物纯化及DAS-ELISA血清学检测,得到95个SMV分离物,根据95个分离物在27个鉴别寄主上的症状反应,最终确定南农1138-2、诱变30、8101、铁丰25、Davis、Bullfalo、早熟18、Kwanggyo、齐黄1号和科丰1号10个品种作为该地区SMV株系的鉴别寄主.利用它们可将95个SMV分离物划分成10个株系群,其中5个与以往鉴定株系群相同,另5个为新发现的株系群,分别将5个新株系群定名为SC-11~SC-15.研究还发现,SC-11株系群所占比例最大,是本地区优势株系;其次为SC-8株系群;SC-11和SC-13株系群分布最广,在黄淮北部各省均有分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花叶病毒 株系鉴定 株系分布
下载PDF
部分国家和省(市)区试品种对大豆花叶病毒的抗性分析 被引量:21
9
作者 白丽 李凯 +5 位作者 陈应志 智海剑 盖钧镒 杨清华 杨华 李海朝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86-89,共4页
对2003—2005年参加国家及江苏、北京、山东等省市大豆区域试验的162个品种,在分别接种我国大豆主产区6个大豆花叶病毒流行株系SC-3、SC-8、SC-11、SC-12、SC-13和SC-17情况下,对其抗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冀B04-3、潍豆6号、BN101、... 对2003—2005年参加国家及江苏、北京、山东等省市大豆区域试验的162个品种,在分别接种我国大豆主产区6个大豆花叶病毒流行株系SC-3、SC-8、SC-11、SC-12、SC-13和SC-17情况下,对其抗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冀B04-3、潍豆6号、BN101、恒盛一号、滨豆95-20、中品02-046、东大2号和东大4号8个品种对6个株系表现抗侵染,占参试品种总数的4.94%;油春01-32、贡豆114-1、中豆32、冀G04-85、中作00-683、科02-17和中品661对5个株系表现抗侵染,占参试品种总数的4.32%;另外,分别有6个和8个品种对4个株系和3个株系表现抗侵染。中作01-03、蒙89-52、山宁11号、京黄03-5、承豆7号和南豆99对6个株系表现抗扩展。以上品种不仅可直接用于生产,也可用作抗SMV育种的抗源。研究还显示,参试材料中无症状和高抗品种约占37%,高感类型占23.5%,其余为中间型。来自于黄淮海大豆产区的品种一般抗性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区域试验 品种 大豆花叶病毒 流行株系 抗性鉴定
下载PDF
大豆对大豆花叶病毒SC-11株系抗性的遗传及基因定位 被引量:19
10
作者 白丽 李海朝 +3 位作者 马莹 王大刚 刘宁 智海剑 《大豆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6,共6页
大豆花叶病毒病(soybean mosaic virus,SMV)是世界性大豆病害,严重危害大豆的产量和质量。SC-11为我国黄淮夏大豆区以及北方春大豆区SMV主要流行株系。研究大豆品种对SC-11的抗性遗传方式,不同大豆材料对SC-11抗性位点的等位性关系,并... 大豆花叶病毒病(soybean mosaic virus,SMV)是世界性大豆病害,严重危害大豆的产量和质量。SC-11为我国黄淮夏大豆区以及北方春大豆区SMV主要流行株系。研究大豆品种对SC-11的抗性遗传方式,不同大豆材料对SC-11抗性位点的等位性关系,并对抗性基因进行了SSR标记定位。结果表明:齐黄1号对SC-11的抗性由一对显性基因(RSC-11)控制;齐黄1号、齐黄22、广吉和早熟18对SC-11的抗病基因是等位的或紧密连锁的;经分离群体组群分析法研究发现,齐黄1号抗SC-11的位点RSC-11位于F连锁群,与SSR标记Satt114、Satt334、Sat_234和Sct_033紧密连锁,距离分别为11.1 cM、8.9 cM、4.6 cM和4.7 cM;选取F连锁群上亲本间有多态的18对引物构建了F连锁群的遗传图谱,全长254.8 cM,标记间平均距离为13.41 cM。研究结果为大豆抗病育种以及抗性基因的精细定位和图位克隆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花叶病毒 抗性遗传 等位性 基因定位 分子遗传连锁图
下载PDF
国内部分新品种对大豆花叶病毒抗性的鉴定 被引量:20
11
作者 杨华 李凯 +4 位作者 杨清华 王大刚 刘宁 马莹 智海剑 《华北农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B10期252-255,共4页
对2004-2006年度参加国家或部分省(市)区域试验的193个新选育的大豆品种进行了针对大豆花叶病毒主要流行株系SC-3和SC-7的抗性鉴定。结果表明:中作119、东大2号、中作017020、中作00-683、03鉴31等20个品种对2个株系都表现为抗侵染,约... 对2004-2006年度参加国家或部分省(市)区域试验的193个新选育的大豆品种进行了针对大豆花叶病毒主要流行株系SC-3和SC-7的抗性鉴定。结果表明:中作119、东大2号、中作017020、中作00-683、03鉴31等20个品种对2个株系都表现为抗侵染,约占参试品种总数10%;铁豆37、东大4号、铁96001-7、密选2号、东大7号等36个品种对SC-3株系表现为抗侵染,占参试品种总数的19%;晋遗46号、徐9302-186、晋遗39号、石豆412 4个大豆品种对SC-7株系表现为抗侵染,占参试品种总数的2%。除此之外,鲁9594-3、浙4074、中作J4015,汾豆72等品种虽然对2个株系表现为系统感染,但病情指数相对较低,表明这些品种对于大豆花叶病毒的扩展有一定抗性。这些不同类型的抗性品种既可用于大豆生产,也可作为抗源用于抗病新品种选育和与抗性相关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品种 大豆花叶病毒 抗性 鉴定
下载PDF
进境大豆种子上菜豆荚斑驳病毒和大豆花叶病毒的多重RT-PCR检测 被引量:14
12
作者 沈建国 高芳銮 +3 位作者 蔡伟 金晶 廖富荣 吴祖建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667-676,共10页
【目的】针对进境大豆种子上症状相似的菜豆荚斑驳病毒(Bean pod mottle virus,BPMV)和大豆花叶病毒(Soybean mosaic virus,SMV),建立同时快速检测2种病毒的多重RT-PCR技术。【方法】根据GenBank公布的BPMV、SMV外壳蛋白基因序列,设计2... 【目的】针对进境大豆种子上症状相似的菜豆荚斑驳病毒(Bean pod mottle virus,BPMV)和大豆花叶病毒(Soybean mosaic virus,SMV),建立同时快速检测2种病毒的多重RT-PCR技术。【方法】根据GenBank公布的BPMV、SMV外壳蛋白基因序列,设计2对特异性引物,以复合感染BPMV、SMV的大豆种子为材料,提取dsRNA作为模板进行多重RT-PCR的引物浓度、退火温度和循环数的优化。利用优化建立的多重RT-PCR方法分别对健康大豆种子、BPMV、SMV及2种病毒复合感染的大豆种子进行检测,测定该方法的特异性。利用健康大豆种子提取的dsRNA,将从复合侵染BPMV、SMV大豆种子中提取的dsRNA按10倍梯度稀释,依次稀释为原液的10^(-1)、10^(-2)、10^(-3)、10^(-4).10^(-5)和10^(-6)倍作为模板,分别进行多重RT-PCR和单一RT-PCR扩增,测定灵敏度。多重RT-PCR扩增产物回收纯化后,连接于pMD18-T载体,进行克隆测序和序列比对,进一步验证该方法的可靠性。应用建立的多重RT-PCR方法对来自于美国、阿根廷、中国和巴西的疑似带病大豆种子进行检测,同时以单一RT-PCR检测进行验证。以BPMV、SMV抗体等体积混合液包被PCR管后再加入样品提取液或直接以样品提取液包被PCR管,将免疫捕获、试管捕捉和多重RT-PCR相结合,建立同时检测BPMV、SMV的多重一步IC-RT-PCR、多重一步TC-RT-PCR方法。【结果】多重RT-PCR的优化结果显示,最佳引物浓度为BPMV 0.4μmol·L^(-1)、SMV 0.4μmol·L^(-1),最佳退火温度为52℃,最佳循环数为35。特异性测定结果表明,多重RT-PCR能够从复合感染BPMV、SMV的大豆种子上同时扩增到大小约542、221 by特异性目的条带,从单一感染BPMV的大豆种子上扩增到大小约542 by特异性目的条带,从单一感染SMV的大豆种子上扩增到大小约221 by特异性目的条带,而从健康大豆种子材料上未扩增出任何特异性条带。灵敏度测定结果表明,当dsRNA原液稀释至10^(-3)倍时,无论是多重RT-PCR,还是单一RT-PCR均未扩增出特异性目的条带,多重RT-PCR与单一RT-PCR的灵敏度相当,为10^(-2)倍dsRNA原液。多重RT-PCR扩增产物克隆测序和序列比对结果显示,BPMV、SMV所测的序列全长分别为542和221 bp,与预期大小完全相符,且与已报道的各病毒基因序列高度同源,证实了多重RT-PCR结果的可靠性。应用建立的多重RT-PCR方法分别对来自于4个国家的大豆种子样品进行检测,结果从3份美国大豆种子样品检出BPMV,1份美国大豆种子检出SMV,1份阿根廷大豆种子检出SMV,2份中国大豆种子检出SMV,该结果与单一RT-PCR验证结果一致,阳性符合率达100%。建立的多重一步IC-RT-PCR.多重一步TC-RT-PCR方法能够从复合感染BPMV、SMV的大豆种子中成功扩增出2条特异性目的条带,而从健康大豆种子中未扩增出特异性目的条带。【结论】建立的多重RT-PCR检测方法为进境大豆种子上BPMV、SMV的快速检测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菜豆荚斑驳病毒 大豆花叶病毒 多重RT-PCR 双链RNA
下载PDF
黄淮区大豆花叶病毒株系组成与分布 被引量:16
13
作者 尚佑芬 赵玖华 +4 位作者 杨崇良 李长松 路兴波 辛相启 罗瑞梧 《植物病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2期115-119,共5页
用8 个大豆品种作为一组株系鉴别寄主,将黄淮豆区8 省市202 个毒株划分为7 个株系(y1 ~y7) 。y1 及y2 为弱毒株系,仅侵染感病品种(11382 、文丰5 号) ;y3 、y4 、y5 为中毒株系,分别侵染感病和中... 用8 个大豆品种作为一组株系鉴别寄主,将黄淮豆区8 省市202 个毒株划分为7 个株系(y1 ~y7) 。y1 及y2 为弱毒株系,仅侵染感病品种(11382 、文丰5 号) ;y3 、y4 、y5 为中毒株系,分别侵染感病和中抗品种( 齐黄10 号、徐豆1 号、诱变30 、鲁豆4 号) ;y6 及y7 为强毒株系,除侵染以上品种外,还侵染高抗品种( 齐黄22 、密荚1 号) 。全区弱毒株系占55 .9 % ,中毒株系占28 .7 % ,强毒株系占15 .3 % 。江苏、山东、河南、河北、安徽和北京市以弱毒株系为主(43 .5 % ~88 .9 % ) ,山西省以中毒株系为主(50 .0 % ) ,陕西省弱毒株系、中毒株系各占50 .0 % ,山东、河南、河北3 省强毒株系所占比例较高(22 .4 % ~33 .3 % )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花叶病毒 株系鉴定 株系分布 黄淮区
下载PDF
大豆花叶病毒(SMV)株系SC4和SC8的抗性遗传分析 被引量:12
14
作者 王大刚 马莹 +4 位作者 刘宁 郑桂杰 杨中路 杨永庆 智海剑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202-209,共8页
选用我国黄淮和长江流域大豆产区发生频繁的SMV株系SC4和SC8,利用大豆抗病材料和感病材料配制抗感和抗抗杂交组合,研究抗病材料对SC4和SC8株系的遗传方式以及不同大豆材料对SMV抗性基因位点间的等位性关系。结果表明,接种SC4株系后,由冀... 选用我国黄淮和长江流域大豆产区发生频繁的SMV株系SC4和SC8,利用大豆抗病材料和感病材料配制抗感和抗抗杂交组合,研究抗病材料对SC4和SC8株系的遗传方式以及不同大豆材料对SMV抗性基因位点间的等位性关系。结果表明,接种SC4株系后,由冀LD42、徐豆1号、跃进4号、科丰1号、PI96983、晋大74、汾豆56、大白麻和齐黄22为抗源配制的9个抗感组合的F1均表现抗病,经卡方测验,F2抗感分离比例3:1,F2:3家系分离比例为1(抗):2(分离):1(感),表明这些抗源均有1对基因控制对SC4株系的抗性,且抗病表现为显性;5个抗抗组合的F1均表现抗病,F2群体分离比例15(抗):1(感),表明大白麻与汾豆56、科丰1号和齐黄1号携带抗SC4的基因是不等位的,冀LD42与汾豆56,晋大74与中作229是不等位的。接种SC8株系后,用齐黄1号、中作229、NY58、科丰1号、PI96983、晋大74、汾豆56、大白麻和齐黄22为抗源配制的抗感组合杂交后代分离符合1对基因的分离比例且F1均表现抗病,说明这些品种对SC8株系的抗性也均由1对显性基因控制。抗抗组合晋大74×汾豆56接种SC8株系后的F2群体全部表现抗病,F2:3家系没有抗感分离,表明抗病品种晋大74与汾豆56携带的抗病基因是等位的;齐黄1号×科丰1号、大白麻×汾豆56的F2群体分离比例15(抗):1(感),表明抗病亲本齐黄1号与科丰1号、大白麻与汾豆56携带抗SC8的基因是不等位的,而且独立遗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大豆花叶病毒 抗性遗传 等位性
下载PDF
黄淮地区大豆花叶病毒株系的鉴定与分布 被引量:18
15
作者 战勇 智海剑 +1 位作者 喻德跃 盖钧镒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0期2009-2015,共7页
【目的】鉴定黄淮地区大豆花叶病毒株系,明确该地区目前SMV株系的组成、分布和流行情况。【方法】2001~2002年采集了黄淮地区四省28个县市的大豆病样591份,经初步繁殖鉴定、生物纯化及组织印迹检测,得到了50个SMV毒株,采用王修强等筛选... 【目的】鉴定黄淮地区大豆花叶病毒株系,明确该地区目前SMV株系的组成、分布和流行情况。【方法】2001~2002年采集了黄淮地区四省28个县市的大豆病样591份,经初步繁殖鉴定、生物纯化及组织印迹检测,得到了50个SMV毒株,采用王修强等筛选的10个鉴别寄主进行接种鉴定。【结果】检测到SC-3~SC-9等7个株系群,发现1个新的株系群SC-10。综合本单位1998~2002年的结果,黄淮地区(河南、山东、安徽北、江苏北)在SC-1~SC-10中,除SC-2未发现外,9个株系群中,以SC-3和SC-7为主,分别占29.21%和23.60%,SC-4和SC-8其次,占10.11%和8.99%。按省分布,河南省有7个株系群,SC-3、SC-4为主,SC-5、SC-7其次;山东省4个株系群,以SC-3为主,SC-8也占相当比重;皖北7个株系群,以SC-7和SC-9为主,其次SC-10;苏北8个株系群,以SC-3和SC-7为主,其次SC-8。按株系群,SC-3、SC-4各省均有;SC-5、SC-6、SC-7在河南、皖北、苏北3地;SC-1、SC-8在河南、山东、苏北3地;SC-9只在皖北发现;SC-10在皖北、苏北2地发现;SC-2在黄淮未发现。【结论】在黄淮地区检测到7个株系群SC-3~SC-9,发现了1个新株系群SC-10。各株系群在黄淮地区的分布不同,各省分中株系组成上也有较大差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大豆花叶病毒(SMV) 株系鉴定 株系分布
下载PDF
黄淮和长江中下游地区大豆花叶病毒株系鉴定与分布 被引量:60
16
作者 王修强 盖钧镒 濮祖芹 《大豆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02-107,共6页
通过生物学测定和血清学方法检测了从黄淮和长江中下游地区采集的 135个病样 ,其中 81个表现为SMV阳性反应。证明大豆花叶病毒仍为该地区的优势病毒 ,根据这 81个SMV分离物在 2 5个鉴别寄主上的反应 ,结合分离物来源进行分析 ,结果表明 ... 通过生物学测定和血清学方法检测了从黄淮和长江中下游地区采集的 135个病样 ,其中 81个表现为SMV阳性反应。证明大豆花叶病毒仍为该地区的优势病毒 ,根据这 81个SMV分离物在 2 5个鉴别寄主上的反应 ,结合分离物来源进行分析 ,结果表明 :⑴黄淮和长江中下游地区大豆花叶病毒可划为SC - 1~SC - 8八个株系群 ;⑵从多组鉴别寄主体系中挑选出的南农 1138- 2、齐黄10号、810 1、铁丰 2 5、Davis、Buffalo、早熟 18、Kwanggyo、齐黄 1号九个大豆品种可以作为一套综合的SMV株系鉴别寄主 ;⑶弱毒株系群SC - 1和SC - 3在黄淮和长江中下游地区分布较广 ,强毒株系群SC - 8仅在江苏南京发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花叶病毒 株系鉴定 鉴别寄主 株系分布
下载PDF
大豆对大豆花叶病毒1、2、3号毒系抗性的遗传 被引量:22
17
作者 孙志强 刘玉芝 +1 位作者 孙大敏 廖林 《中国油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0年第2期20-24,共5页
用抗大豆花叶病毒1、2、3号毒系的品种(系)吉林21号、公交8107—12和公交8045—524—2与感病品种吉林20号杂交,研究抗病性的遗传规律。结果表明:吉林21、公交8107—12对SMV1号毒系的抗性是由两对互补基因决定的,F_1表现感病,F_2呈9感:7... 用抗大豆花叶病毒1、2、3号毒系的品种(系)吉林21号、公交8107—12和公交8045—524—2与感病品种吉林20号杂交,研究抗病性的遗传规律。结果表明:吉林21、公交8107—12对SMV1号毒系的抗性是由两对互补基因决定的,F_1表现感病,F_2呈9感:7抗的分离比例。三个抗病亲本对SMY2号毒系的抗性反应是由一对主效基因控制的,F_2呈3抗:1感的分离比例对SMV3号毒系的抗性反应是由一对主效基因控制的,抗病表现为隐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大豆花叶病毒 抗病性 遗传
下载PDF
大豆对大豆花叶病毒株系SC6和SC17抗病基因的精细定位 被引量:9
18
作者 阳小凤 杨永庆 +2 位作者 郑桂杰 智海剑 李小红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216-221,共6页
针对我国北方和长江流域大豆产区广泛分布的SMV株系SC6和SC17,利用2个抗病大豆品种Q0926和中豆35分别与感病品种南农1138-2和南农菜豆5号配制2个抗感杂交组合Q0926×南农1138-2和中豆35×南农菜豆5号以及一个抗抗组合Q0926×... 针对我国北方和长江流域大豆产区广泛分布的SMV株系SC6和SC17,利用2个抗病大豆品种Q0926和中豆35分别与感病品种南农1138-2和南农菜豆5号配制2个抗感杂交组合Q0926×南农1138-2和中豆35×南农菜豆5号以及一个抗抗组合Q0926×中豆35,研究3个组合的F1、F2、F2:3抗性遗传规律,探讨Q0926对SC6和中豆35对SC17及2个抗病品种对同一SMV株系抗性基因的等位关系,并对大豆对2个株系的抗病基因进行了标记定位。结果显示,Q0926×南农1138-2和中豆35×南农菜豆5号2个抗感杂交组合在分别接种SC6和SC17后,F1表现抗病,F2呈3抗∶1感分离比例,F2:3家系呈1抗∶2分离∶1感病的分离比率,表明Q0926对SC6和中豆35对SC17的抗病性分别由1对显性基因控制;抗抗组合Q0926×中豆35的F1和F2在接种2个株系后均未发现感病单株,表明Q0926与中豆35对SC6和SC17株系的抗病基因分别是等位或紧密连锁的。分别利用2个抗感组合的F2和F2:3群体对2个抗病基因的定位结果显示,第2染色体上的25个SSR标记与抗SC6的基因RSC6连锁,最近的2个标记与抗性基因RSC6的排列次序和遗传距离为BARCSOYSSR_02_0617(0.775cM)-RSC6-BARCSOYSSR_02_0621(0.519cM);第2染色体上的38个SSR标记与抗SC17的基因RSC17连锁。最近的2个标记与抗性基因RSC17的排列次序和遗传距离为BARCSOYSSR_02_0622(0.264cM)-RSC17-BARCSOYSSR_02_0627(0.262cM),其对应的物理区间分别为52kb和60kb。抗性遗传研究为抗大豆花叶病毒育种的亲本选配、后代选择提供了理论指导,抗性基因的标记定位研究为抗性基因的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和抗病基因的图位克隆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大豆花叶病毒 抗性遗传 等位性 SSR标记
下载PDF
大豆花叶病毒胁迫诱导的消减文库构建及初步分析 被引量:15
19
作者 刘春燕 王伟权 +5 位作者 陈庆山 杨翠平 李文滨 辛大伟 金振国 宋英博 《生物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320-322,共3页
大豆花叶病毒病是危害大豆产量和品质的主要病害之一 ,通过分子手段研究大豆花叶病毒病基因的抗病相关基因表达可以辅助抗病育种工作。利用SSH技术 ,对抗大豆花叶病毒病的大豆品种 814 3进行分析 ,构建大豆花叶病毒胁迫诱导表达的cDNA文... 大豆花叶病毒病是危害大豆产量和品质的主要病害之一 ,通过分子手段研究大豆花叶病毒病基因的抗病相关基因表达可以辅助抗病育种工作。利用SSH技术 ,对抗大豆花叶病毒病的大豆品种 814 3进行分析 ,构建大豆花叶病毒胁迫诱导表达的cDNA文库 ,并对文库进行初步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花叶病毒 抑制消减杂交技术(SSH) cDNA文库
下载PDF
大豆抗大豆花叶病毒病基因研究进展 被引量:21
20
作者 王大刚 李凯 智海剑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6期3040-3059,共20页
大豆花叶病毒(soybean mosaic virus,SMV)病是严重危害世界大豆(Glycine max(L.)Merr.)生产的主要病害之一。近十年来,国内外关于大豆对SMV抗病基因的遗传标记定位、候选抗病基因的分析及大豆抗SMV的调控网络等研究取得许多新进展。大豆... 大豆花叶病毒(soybean mosaic virus,SMV)病是严重危害世界大豆(Glycine max(L.)Merr.)生产的主要病害之一。近十年来,国内外关于大豆对SMV抗病基因的遗传标记定位、候选抗病基因的分析及大豆抗SMV的调控网络等研究取得许多新进展。大豆对SMV的抗性遗传主要分为数量抗性和质量抗性,其中数量抗性的遗传主要由1对加性主基因+加性-显性多基因共同控制;对不同SMV株系的质量抗性遗传分别由1对不同的显性基因控制。标记定位研究发现,大豆对SMV数量抗性位点主要分布在大豆的第6、10和13等染色体上。22个对SMV具有单显性质量抗性的基因位点已被标记定位在大豆的第2、6、13和14染色体上,且定位的多数抗病基因位点两侧标记间的物理距离都在1 Mb以内。其中第13染色体上的基因位点数最多,有Rsv1、Rsv5、RSC3Q、RSC11和RSC12等10个,定位在第2染色体上的基因位点有8个,如Rsv4、RSC5、RSC6、RSC7和RSC8等,第6和14染色体上各有2个基因位点,分别为RSC15、RSC18和Rsv3、RSC4。参考大豆全基因组序列(http://www.phytozome.net/soybean),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表达谱分析及克隆测序技术等进一步缩小了大豆抗SMV候选基因的筛选范围。目前,在大豆第2染色体上确定的抗SMV候选基因主要有8个:Glyma.02G121400、Glyma.02G121500、Glyma.02G121600、Glyma.02G121800、Glyma.02G121900、Glyma.02G122000、Glyma.02G122100和Glyma.02G122200,在第6染色体上的是Glyma.06G182600,在第13和14染色体上的抗SMV候选基因分别有9个和6个:Glyma.13G184800、Glyma.13G184900、Glyma.13G187900、Glyma.13G190000、Glyma.13G190300、Glyma.13G190400、Glyma.13G190800、Glyma.13G194700、Glyma.13G195100和Glyma.14G204500、Glyma.14G204600、Glyma.14G204700、Glyma.14G205000、Glyma.14G205200、Glyma.14G205300。基于病毒诱导的基因沉默VIGS(virus induced gene silencing,VIGS)和转基因操作等技术,研究发现抗SMV相关基因Gm HSP40、Gm PP2C3a、Gm AKT2、Gm Cnx1、Gm SN1、Glyma.14G204500、Glyma.14G204600、Glyma.14G204700等参与大豆对SMV的抗性,属于正调控因子;而Gm EF1A和Gme IF5A等则增加大豆对SMV的易感性,为负调控因子。在综合SMV抗病基因的相关研究基础上,构建了基于Rsv1和Rsv3介导对SMV极端抗性的调控网络模型。Rsv1介导的大豆对SMV极端抗性调控模型的建立为大豆抗SMV信号网络的研究提供了新的方向。Rsv3介导的大豆对SMV极端抗性的主要机制是通过ABA信号的传导,从而使胞间连丝处的胼胝质沉积以抑制病毒从最初侵染的细胞向健康细胞的转移。本文系统综述了SMV抗病基因方面的最新研究成果并对该领域未来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以期为大豆抗SMV分子设计育种和抗病基因的机理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大豆花叶病毒 抗病基因 标记定位 功能研究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