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7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大豆菌核病的发生与防治
1
作者 杨树 张武 +3 位作者 项鹏 李艳杰 魏然 李阳 《现代化农业》 2023年第7期9-11,共3页
大豆病害是大豆生产过程中的主要阻碍之一。大豆菌核病作为一种难以治理的世界性病害,会降低大豆的产量和品质,是我国大豆生产的巨大隐患。因此,了解大豆菌核病的危害症状和发生条件,选择科学的农业和化学防治措施,有利于提升大豆的产... 大豆病害是大豆生产过程中的主要阻碍之一。大豆菌核病作为一种难以治理的世界性病害,会降低大豆的产量和品质,是我国大豆生产的巨大隐患。因此,了解大豆菌核病的危害症状和发生条件,选择科学的农业和化学防治措施,有利于提升大豆的产量和品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菌核病 核盘菌 发生条件 防治方法
下载PDF
大豆菌核病鉴定方法比较及分析 被引量:18
2
作者 孙明明 韩英鹏 +2 位作者 陈浩 滕卫丽 李文滨 《大豆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728-731,共4页
大豆菌棱病鉴定方法对于大豆菌核病的研究至关重要,本文比较了子叶接种、离体茎段接种、离体叶片接种和离体茎的草酸反应4种大豆菌核病鉴定方法。结果表明:利用子叶接种法接种5 d后所有植株的子叶全部干枯皱缩,10 d后敏感品种合丰25植... 大豆菌棱病鉴定方法对于大豆菌核病的研究至关重要,本文比较了子叶接种、离体茎段接种、离体叶片接种和离体茎的草酸反应4种大豆菌核病鉴定方法。结果表明:利用子叶接种法接种5 d后所有植株的子叶全部干枯皱缩,10 d后敏感品种合丰25植株开始萎蔫变黄,接种部位周围开始出现白色菌丝;15 d后植株布满白色菌丝;20 d后发病植株开始死亡;而耐性品种MAPLE ARROW出现这些症状的时期较晚,死亡率也较低。离体茎段接种法和离体叶片接种法,基本上体现了大豆菌核病的主要致病特征。在离体茎的草酸接种中,合丰25和MAPLE ARROW对草酸的敏感度明显不同,且受害程度有明显差别,是一种方便快捷而且准确性较高的鉴定方法,对于大量种质资源筛选有着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菌核病 鉴定方法 比较 分析
下载PDF
大豆菌核病鉴定方法研究进展 被引量:6
3
作者 孙明明 韩英鹏 +5 位作者 赵雪 王萍 吕世翔 李智媛 王冠 李文滨 《大豆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470-474,共5页
大豆菌核病在全球范围内均有发生,由于病原菌寄主范围较广,难于防治,对大豆产量和品质产生严重影响。对于大豆菌核病抗性种质资源的鉴定是抗性机理研究、基因定位及抗病育种工作的重要基础,文章对大豆菌核病资源鉴定中涉及的接种体(菌... 大豆菌核病在全球范围内均有发生,由于病原菌寄主范围较广,难于防治,对大豆产量和品质产生严重影响。对于大豆菌核病抗性种质资源的鉴定是抗性机理研究、基因定位及抗病育种工作的重要基础,文章对大豆菌核病资源鉴定中涉及的接种体(菌丝、孢子和菌核)的培养、植株不同部位的接种鉴定、草酸鉴定、茎中可溶性色素水平测定及田间鉴定方法进行了系统的总结和分析,并针对接种体的选择、环境条件对发病的影响及田间与温室鉴定结果不一致等问题展开讨论,为大豆菌核病抗性资源的筛选,菌核病发病机理及抗性基因的定位研究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菌核病 核盘菌 鉴定 接种体 环境条件
下载PDF
粘帚霉可湿性粉剂防治大豆菌核病试验 被引量:15
4
作者 张拥华 李世东 +2 位作者 王桂琴 大津善弘 王忠玉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141-142,共2页
在黑龙江省农垦红兴隆分局五九七农场开展了2亿活孢子/g粘帚霉可湿性粉剂田间防治大豆菌核病的效果试验,结果表明:2亿活孢子/g粘帚霉孢子粉剂50g/667m2,在大豆开花期喷雾施用防治大豆菌核病效果显著,4个试验点的防效分别为71.7%、58%、6... 在黑龙江省农垦红兴隆分局五九七农场开展了2亿活孢子/g粘帚霉可湿性粉剂田间防治大豆菌核病的效果试验,结果表明:2亿活孢子/g粘帚霉孢子粉剂50g/667m2,在大豆开花期喷雾施用防治大豆菌核病效果显著,4个试验点的防效分别为71.7%、58%、66.1%和63.9%,超过或与25%咪鲜胺乳油和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的效果持平,其增产效果也比较明显,分别比对照增产47%、14.2%、11.7%和27.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粘帚霉 孢子 可湿性粉剂 大豆菌核病 防效
下载PDF
纳米银对大豆菌核病核盘菌的抑制作用研究 被引量:6
5
作者 孙冬梅 林志伟 +3 位作者 迟莉 蒲子刚 张树权 赵敏 《大豆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673-676,共4页
利用生长速率抑制法、显微观察和生物化学方法研究了纳米银离子对大豆菌核病核盘菌的抑菌效果及初步机理。结果表明:纳米银水剂对大豆菌核病核盘菌具有较好的抑制能力,在30 mg.L-1浓度下可达到100%的抑制效果,其对大豆菌核病核盘菌的有... 利用生长速率抑制法、显微观察和生物化学方法研究了纳米银离子对大豆菌核病核盘菌的抑菌效果及初步机理。结果表明:纳米银水剂对大豆菌核病核盘菌具有较好的抑制能力,在30 mg.L-1浓度下可达到100%的抑制效果,其对大豆菌核病核盘菌的有效中浓度(EC50)为13.91 mg.L-1;菌丝在纳米银有效中浓度下的生长受到很强抑制;经纳米银处理的核盘菌菌体中过氧化氢酶、总超氧化物歧化酶、超微量ATP酶的活力均发生相应变化,处理2 h或12 h后,呈现增加趋势,但处理24 h后,则均表现为下降。因而纳米银对大豆菌核病菌的生长具有一定的抑制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银 大豆菌核病核盘菌 抑制作用
下载PDF
大豆菌核病拮抗内生细菌的筛选与鉴定 被引量:5
6
作者 窦桂铭 刘晓瑜 +1 位作者 张银东 马玉超 《广东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78-82,共5页
从北京林业大学校园和海南省儋州植物园共采集6种植物的不同组织,通过五步法表面消毒和选择性分离培养方法共分离得到183株植物内生菌,平板拮抗试验显示,32株内生菌对大豆菌核病病原菌具有拮抗活性,占分离菌株的17.49%;结合抗菌活性、... 从北京林业大学校园和海南省儋州植物园共采集6种植物的不同组织,通过五步法表面消毒和选择性分离培养方法共分离得到183株植物内生菌,平板拮抗试验显示,32株内生菌对大豆菌核病病原菌具有拮抗活性,占分离菌株的17.49%;结合抗菌活性、形态特征和宿主来源,选择10株拮抗菌株进行鉴定,结果显示这些菌株分别属于链霉菌属(Streptomyces)、棒状杆菌属(Microbacterium)、根瘤菌属(Rhizobium)、无色杆菌属(Achromobacter)和芽孢杆菌属(Bacillus),具有丰富的微生物多样性。因此,本研究筛选的大豆菌核病病原菌拮抗菌株为开发生物防治混合菌剂提供了菌种资源,为生物防治菌核病、减少农业经济损失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菌核病 植物内生菌 拮抗菌 几丁质酶
下载PDF
大豆菌核病的药剂防治 被引量:6
7
作者 马汇泉 郑雯 +1 位作者 靳学慧 辛惠普 《农药》 CAS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29-30,共2页
在田间设置试验小区 ,选择几种杀菌剂 ,进行了大豆菌核病药剂防治试验。结果表明 :药剂防治可有效控制大豆菌核病的发生 ,以农利灵 (937.5 g/hm2 )和速克灵 (15 0 0 g/hm2 )防效最好。最佳防治时期为大豆开花结荚期 (7月 2 6日 )。两次... 在田间设置试验小区 ,选择几种杀菌剂 ,进行了大豆菌核病药剂防治试验。结果表明 :药剂防治可有效控制大豆菌核病的发生 ,以农利灵 (937.5 g/hm2 )和速克灵 (15 0 0 g/hm2 )防效最好。最佳防治时期为大豆开花结荚期 (7月 2 6日 )。两次喷药 (7月 2 6日、8月 10日 )效果明显高于一次喷药。两种药剂混用防效明显高于一种药剂单用。药剂防治可显著提高大豆产量 ,扑海因和甲基托布津增产效果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菌核病 药剂防治 农制灵 速克灵
下载PDF
大豆品种对大豆菌核病(Sclerotinia sclerotiorum)的抗性分析 被引量:10
8
作者 宋淑云 张伟 +6 位作者 刘影 苏前富 李红 晋齐鸣 隋晶 王立新 赵振伟 《吉林农业科学》 CSCD 2009年第3期30-32,共3页
搜集吉林省和黑龙江省当前生产上主推和即将推出的112个大豆品种和品系,进行了对大豆菌核病的人工接菌抗性评价。鉴定出高抗品种1个,占鉴定总数的0.89%。抗病品种12个,占鉴定总数的10.71%。中抗品种17个,占15.18%。感病品种57个,占50.89... 搜集吉林省和黑龙江省当前生产上主推和即将推出的112个大豆品种和品系,进行了对大豆菌核病的人工接菌抗性评价。鉴定出高抗品种1个,占鉴定总数的0.89%。抗病品种12个,占鉴定总数的10.71%。中抗品种17个,占15.18%。感病品种57个,占50.89%。高感品种25个,占22.32%。表明,目前生产上推广的品种大多为感病品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品种 大豆菌核病 抗性评价
下载PDF
黄绿木霉菌代谢产物对大豆菌核病核盘菌的抑菌能力研究 被引量:8
9
作者 孙冬梅 杨谦 宋金柱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2005年第6期691-695,共5页
利用室内实验的方法,研究了黄绿木霉对大豆菌核病菌的抑菌能力。黄绿木霉在与核盘菌(Sclerotiniasclerotiorum)对峙培养过程中,5~7d即可将菌核病菌完全覆盖,在形成的菌核上会有黄绿木霉孢子出现,扫描电镜中观察到核盘菌的菌丝体发生变... 利用室内实验的方法,研究了黄绿木霉对大豆菌核病菌的抑菌能力。黄绿木霉在与核盘菌(Sclerotiniasclerotiorum)对峙培养过程中,5~7d即可将菌核病菌完全覆盖,在形成的菌核上会有黄绿木霉孢子出现,扫描电镜中观察到核盘菌的菌丝体发生变形;其代谢产物在经121℃处理25min后,抑菌作用仍可高达100%;在对黄绿木霉发酵过程中,利用PD培养基即可达到有效的控制大豆菌核病菌菌丝生长的目的,而且利用PD培养基发酵3~4d的黄绿木霉代谢产物抑菌效果最好,抑菌中浓度最低,发酵时间过长与过短,均不利于对病原菌的抑制。经黄绿木霉代谢产物处理的菌核菌电导率与呼吸强度均发生变化,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到菌核菌菌体发生变化,且处理后的菌核菌致病力明显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绿木霉 大豆菌核病丝核菌 抑菌 代谢物
下载PDF
大豆菌核病可持续控制技术 被引量:4
10
作者 潘洪玉 席景会 +5 位作者 刘伟成 李宏宇 刘宝林 白鹏军 赵清阳 张尊贤 《北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2年第2期162-166,共5页
经田间自然抗病性鉴定,主推品种抗性差异极显著,北93-313和北92-28较抗病.在菌核病常发区,大豆垄上双行栽培模式的群体微生态不利于菌核病发生.实行豆-麦-麦的种植结构有益于控制菌核病.深翻将使菌核在耕层全层感染,92.73%的菌核分布于5... 经田间自然抗病性鉴定,主推品种抗性差异极显著,北93-313和北92-28较抗病.在菌核病常发区,大豆垄上双行栽培模式的群体微生态不利于菌核病发生.实行豆-麦-麦的种植结构有益于控制菌核病.深翻将使菌核在耕层全层感染,92.73%的菌核分布于5~20 cm土层中.耙茬和深松@耙茬使93.85%和95.04%的菌核分布于0~10 cm土层中.菌核在3 cm土层下几乎不能萌发.近10 a试验表明,将豆-麦-麦的种植结构与耙-松@耙-翻的耕作模式有机结合,可将菌核病控制在5%左右,为菌核病的可持续控制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菌核病 可持续控制 种植结构 耕作方式 菌核分布 土传病害 可持续防治
下载PDF
哈茨木霉抗多菌灵突变株对大豆菌核病的诱导抗性生理 被引量:3
11
作者 林志伟 于春生 +3 位作者 李海燕 孙冬梅 李敏 张匀华 《大豆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472-476,共5页
通过测定接种菌核病菌后不同时间大豆植株抗逆酶活性的变化,研究了土壤中施用拮抗真菌哈茨木霉菌及其抗多菌灵突变株对植株抗逆生理的影响。结果表明:哈茨木霉突变菌株的处理对SOD酶的诱导出现较早,在接种4 h后酶活开始增强,而接种后36 ... 通过测定接种菌核病菌后不同时间大豆植株抗逆酶活性的变化,研究了土壤中施用拮抗真菌哈茨木霉菌及其抗多菌灵突变株对植株抗逆生理的影响。结果表明:哈茨木霉突变菌株的处理对SOD酶的诱导出现较早,在接种4 h后酶活开始增强,而接种后36 h相比对照可提高67%以上;接种72 h后POD酶活比对照提高27.3%;而MDA含量与对照相比,却始终处于相对较低水平。表明哈茨木霉菌抗多菌灵突变株的应用具有诱导植株抗逆酶活性提高及增强植株抗病能力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哈茨木霉 抗多菌灵突变株 大豆菌核病 诱导抗性
下载PDF
气象因素对三江平原大豆菌核病的影响及预测模型的创建 被引量:5
12
作者 顾鑫 《大豆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680-682,686,共4页
为了准确及时地预测大豆菌核病的发生发展,于2004~2012年在三江平原定点、定期调查大豆田大豆菌核病的发生情况,并采用逐步回归分析和通径分析研究了大豆开花期6个气象因子及田间子囊盘个数与大豆菌核病发病率的关系,同时还建立了... 为了准确及时地预测大豆菌核病的发生发展,于2004~2012年在三江平原定点、定期调查大豆田大豆菌核病的发生情况,并采用逐步回归分析和通径分析研究了大豆开花期6个气象因子及田间子囊盘个数与大豆菌核病发病率的关系,同时还建立了大豆菌核病的逐步回归预测模型。结果表明:大豆开花期间7月降雨量、7月平均气温以及7月田间子囊盘个数3个因子对大豆菌核病的发病率影响最为关键,预测模型可以提前20d左右对大豆菌核病的发生进行中期预测,2012年预测发病率与实际发病率基本相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菌核病 气象因子 通径分析 回归方程
下载PDF
大豆菌核病菌不同菌丝亲和群的遗传差异性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李易初 张俊华 《大豆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718-723,共6页
为明确大豆菌核病菌不同菌丝亲和群的遗传差异性,经菌丝亲和组群(MCG)方法筛选,挑选12个独自成群有代表性菌株,以常规PDA培养基培养,比较其菌落形态、生长速率和菌核的各项形态学特性,并采用SSR分子标记分析其遗传多态性。结果表明:... 为明确大豆菌核病菌不同菌丝亲和群的遗传差异性,经菌丝亲和组群(MCG)方法筛选,挑选12个独自成群有代表性菌株,以常规PDA培养基培养,比较其菌落形态、生长速率和菌核的各项形态学特性,并采用SSR分子标记分析其遗传多态性。结果表明:不同菌丝亲和群菌株之间,形态学差异较大,菌落形状、颜色和菌丝丰度均分为两类;菌核重量和大小等差异性显著,直径变化范围0.13-0.53 cm,菌核粒重变幅0.007-0.340 g;SSR分子标记技术与MCG方法分析核盘菌遗传差异性结果一致,且相似系数越高,一致性越高。可见,黑龙江地区大豆菌核病菌丝亲和群数量多,菌株之间存在多元性和差异性,核盘菌种群内存在较大的异质性,遗传类型复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菌核病 菌丝亲和组群 形态学 遗传差异
下载PDF
不同施肥条件下大豆菌核病病情指数与影响因素的通径分析 被引量:3
14
作者 顾鑫 《大豆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607-609,共3页
根据佳木斯地区常用大豆施肥量,设置9个不同施肥量处理,通过在花期测量平均土壤湿度、平均土壤温度,测定大豆植株的茎秆强度、茎秆粗度,调查了田间子囊盘的萌发个数,大豆菌核病的病情指数,对不同施肥条件下大豆菌核病病情指数与其影响... 根据佳木斯地区常用大豆施肥量,设置9个不同施肥量处理,通过在花期测量平均土壤湿度、平均土壤温度,测定大豆植株的茎秆强度、茎秆粗度,调查了田间子囊盘的萌发个数,大豆菌核病的病情指数,对不同施肥条件下大豆菌核病病情指数与其影响因素进行了通径分析。结果表明:田间子囊盘的萌发个数为影响菌核病发生的最关键因子,其次为植株的茎秆强度,再次为大豆花期土壤的平均湿度。氮肥施用越多菌核病发生越重,影响病情指数的主要因子为平均土壤湿度,导致发病重的原因为氮肥施用过多后导致植株茂盛,空气流通不利,田间平均土壤湿度加大,子囊盘的萌发个数增多,钾肥和磷肥的施用会使植株的茎秆强度增强,从而影响菌核病的侵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菌核病 施肥量 病情指数 茎秆强度 通径分析
下载PDF
不同栽培密度对大豆菌核病病情指数的影响 被引量:3
15
作者 顾鑫 《农学学报》 2015年第11期26-29,共4页
为明确不同大豆栽培密度下菌核病的病情指数及主要影响因子之间的相关性,于2014年设3个密度处理,分别为:25万株/hm2、30万株/hm2、35万株/hm2,在大豆花期测定田间平均土壤湿度、平均土壤温度、茎秆强度、茎秆粗度、菌核子囊盘萌发个数5... 为明确不同大豆栽培密度下菌核病的病情指数及主要影响因子之间的相关性,于2014年设3个密度处理,分别为:25万株/hm2、30万株/hm2、35万株/hm2,在大豆花期测定田间平均土壤湿度、平均土壤温度、茎秆强度、茎秆粗度、菌核子囊盘萌发个数5个影响因子及8月末大豆菌核病病情指数,采用通径分析的方法分析这些因子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大豆密植尽管增产,但病情指数提高了,其主要原因是茎秆强度的减弱及子囊盘萌发个数的增多导致了菌核病发生严重,以后在密植的生产田中如果田间子囊盘萌发过多,应对菌核病多加注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菌核病 栽培密度 病情指数 通径分析
下载PDF
通径分析在大豆菌核病流行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6
作者 丁俊杰 《大豆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327-329,共3页
为明确大豆菌核病发生发展中各个时期气象因子的重要性及相关性,对黑龙江省大豆主产区中9个地点的大豆田菌核病病情指数进行调查,收集各地6~8月的平均降水量、平均日照时数和平均气温,在此基础上采用多元回归分析的方法建立回归方程,... 为明确大豆菌核病发生发展中各个时期气象因子的重要性及相关性,对黑龙江省大豆主产区中9个地点的大豆田菌核病病情指数进行调查,收集各地6~8月的平均降水量、平均日照时数和平均气温,在此基础上采用多元回归分析的方法建立回归方程,然后利用通径分析确定影响菌核病发生的主要气象因子。结果表明:8月份平均降水量对大豆菌核病病情指数的影响最为严重,其次为7月份平均日照时数和8月份平均温度;7月份平均日照时数是通过与8月份平均降水量相互作用对大豆菌核病的病情指数产生较大影响。其它因子的直接间接通径系数都很低,对菌核病病情指数的影响不大。因此,在7月份的平均日照时数少,8月份平均降雨量大,并且8月份平均温度适宜的情况下菌核病将发生流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菌核病 气象因子 通径分析 回归方程
下载PDF
克H_3防治大豆菌核病田间效果研究 被引量:1
17
作者 谢丽华 刘辉 +2 位作者 王险峰 高虹 沈国生 《现代化农业》 2007年第10期1-3,共3页
关键词 大豆菌核病 化学防治 田间效果 化学杀菌剂 大豆病害 抗恶劣环境 大豆生产 黑龙江省
下载PDF
2017-2019年黑河地区大豆菌核病发生与分布情况调查 被引量:1
18
作者 张武 项鹏 +4 位作者 杨树 李宝华 李艳杰 吴俊彦 张习文 《黑龙江农业科学》 2020年第10期58-60,69,共4页
为了明确黑河地区大豆菌核病的发生情况及危害规律,于2017-2019年对黑河地区大豆的种植情况及大豆菌核病的发生情况进行调查,调查内容包括:上茬作物、栽培模式、种植密度、发病率及病情指数。结果表明:大豆菌核病在黑河呈现间歇性流行趋... 为了明确黑河地区大豆菌核病的发生情况及危害规律,于2017-2019年对黑河地区大豆的种植情况及大豆菌核病的发生情况进行调查,调查内容包括:上茬作物、栽培模式、种植密度、发病率及病情指数。结果表明:大豆菌核病在黑河呈现间歇性流行趋势,发病具有一定的地域性。其中,2017年以嫩江县较重;2018年未见发病;2019年黑河市各县市区均有发现,其中嫩江县和孙吴县发病较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菌核病 黑河地区 发生和分布情况 病情指数
下载PDF
黑河地区大豆菌核病发生与分布现状调查 被引量:1
19
作者 张武 项鹏 +3 位作者 吴俊彦 李宝华 李艳杰 张习文 《黑龙江农业科学》 2018年第7期51-53,共3页
为明确黑河地区大豆菌核病的发生及危害的情况,于2017年对黑河地区的14块大豆田进行了实地调查,调查内容包括大豆田的上茬作物、栽培模式、种植密度、发病率及病情指数。结果表明:黑河地区大豆菌核病发病具有一定的地域性,嫩江县发病较... 为明确黑河地区大豆菌核病的发生及危害的情况,于2017年对黑河地区的14块大豆田进行了实地调查,调查内容包括大豆田的上茬作物、栽培模式、种植密度、发病率及病情指数。结果表明:黑河地区大豆菌核病发病具有一定的地域性,嫩江县发病较重,而北安市、逊克县在本次调查中未发现。其中九三管理局嫩江农场1队发病最为严重,其发病率在26.22%,病情指数17.6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菌核病 发生分布 病情指数
下载PDF
重迎茬大豆菌核病的发生及防治 被引量:1
20
作者 杜广平 李宝山 张立仁 《植物医生》 2007年第3期18-19,共2页
黑龙江省是我国最大的大豆生产基地,年产量约70亿kg。在市场经济的驱动下,大豆播种面积逐年增加,据统计黑龙江省大豆种植面积由1980年的163万hm^2,增加到2005年的421.5万hm^2。增加了159%。播种面积不断扩大,使黑龙江省大豆重迎... 黑龙江省是我国最大的大豆生产基地,年产量约70亿kg。在市场经济的驱动下,大豆播种面积逐年增加,据统计黑龙江省大豆种植面积由1980年的163万hm^2,增加到2005年的421.5万hm^2。增加了159%。播种面积不断扩大,使黑龙江省大豆重迎茬面积占大豆播种面积70%以上。由于大豆重迎茬种植面积不断增加,病虫害发生逐年加重,特别是大豆菌核病发病面积呈上升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菌核病 重迎茬 播种面积 防治 黑龙江省 种植面积 病虫害发生 生产基地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