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1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大豆分离蛋白和浓缩蛋白乳液体系稳定性的比较
被引量:
8
1
作者
李慧娜
田少君
章绍兵
《河南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6-13,共8页
用正交试验法研究大豆分离蛋白(SPI)和浓缩蛋白(SPC)乳状液的最佳制备工艺条件,探讨了不同蛋白质量浓度、油体积分数、剪切时间、均质强度等条件对体系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蛋白质量浓度为5 g/100 mL、油体积分数为25%、剪切时间为...
用正交试验法研究大豆分离蛋白(SPI)和浓缩蛋白(SPC)乳状液的最佳制备工艺条件,探讨了不同蛋白质量浓度、油体积分数、剪切时间、均质强度等条件对体系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蛋白质量浓度为5 g/100 mL、油体积分数为25%、剪切时间为30 s、均质强度为200 Pa时SPI乳状液稳定性系数最高为91.66%;在蛋白质量浓度为4 g/100 mL、油体积分数为15%,剪切时间为120 s、均质强度为500 Pa时SPC乳状液稳定性系数最高为60.17%。分析两种乳液体系的稳定性及储藏期间的絮凝情况,结果发现任意蛋白质量浓度SPI乳液4℃储藏16 d均无乳析分层、絮凝现象,蛋白质量浓度低于3 g/100 mL时SPC乳液开始发生不同程度的分层、絮凝现象,且蛋白质量浓度越低乳液絮凝越严重;相同蛋白质量浓度时,SPI乳液粒径均小于SPC,最佳制备工艺条件下SPI乳液粒径为281.2 nm,zeta电位为-33.9 mV,SPC乳液粒径为600.2 nm,zeta电位为-26.2 mV,较小的粒径和较大的电位绝对值是SPI乳状液稳定性高于SPC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蛋白乳液体系
正交试验设计
稳定性分析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大豆分离蛋白和浓缩蛋白乳液体系稳定性的比较
被引量:
8
1
作者
李慧娜
田少君
章绍兵
机构
河南工业大学粮油食品学院
出处
《河南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6-13,共8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1671887)
文摘
用正交试验法研究大豆分离蛋白(SPI)和浓缩蛋白(SPC)乳状液的最佳制备工艺条件,探讨了不同蛋白质量浓度、油体积分数、剪切时间、均质强度等条件对体系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蛋白质量浓度为5 g/100 mL、油体积分数为25%、剪切时间为30 s、均质强度为200 Pa时SPI乳状液稳定性系数最高为91.66%;在蛋白质量浓度为4 g/100 mL、油体积分数为15%,剪切时间为120 s、均质强度为500 Pa时SPC乳状液稳定性系数最高为60.17%。分析两种乳液体系的稳定性及储藏期间的絮凝情况,结果发现任意蛋白质量浓度SPI乳液4℃储藏16 d均无乳析分层、絮凝现象,蛋白质量浓度低于3 g/100 mL时SPC乳液开始发生不同程度的分层、絮凝现象,且蛋白质量浓度越低乳液絮凝越严重;相同蛋白质量浓度时,SPI乳液粒径均小于SPC,最佳制备工艺条件下SPI乳液粒径为281.2 nm,zeta电位为-33.9 mV,SPC乳液粒径为600.2 nm,zeta电位为-26.2 mV,较小的粒径和较大的电位绝对值是SPI乳状液稳定性高于SPC的主要原因。
关键词
大豆蛋白乳液体系
正交试验设计
稳定性分析
Keywords
soybean protein emulsion system
orthogonal test
stability analysis
分类号
TS201.2 [轻工技术与工程—食品科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大豆分离蛋白和浓缩蛋白乳液体系稳定性的比较
李慧娜
田少君
章绍兵
《河南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7
8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