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5篇文章
< 1 2 1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大豆蛋白复合改性纤维的力学性能 被引量:3
1
作者 杨庆斌 李克让 +1 位作者 刘逸新 于伟东 《纺织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0期70-73,共4页
为了解大豆蛋白复合改性纤维的内部结构与力学性能之间的关系及漂白和染色对纤维力学性能的影响,对大豆蛋白复合改性纤维的拉伸性能、松弛性能进行测试分析。选择Vangheluwe模型、改进的Vangheluwe模型、Zurek模型、改进的Zurek模型对... 为了解大豆蛋白复合改性纤维的内部结构与力学性能之间的关系及漂白和染色对纤维力学性能的影响,对大豆蛋白复合改性纤维的拉伸性能、松弛性能进行测试分析。选择Vangheluwe模型、改进的Vangheluwe模型、Zurek模型、改进的Zurek模型对不同夹持方式下漂白及染色的大豆蛋白复合改性纤维拉伸曲线进行拟合,通过比较得出不同情况下的最佳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蛋白复合改性纤维 拉伸性能 松弛性 模型
下载PDF
发酵大豆蛋白益生菌复合粉对斑马鱼感染幽门螺旋杆菌的抑制作用研究
2
作者 李艺 梁燕 谢瑶 《现代食品》 2024年第11期118-124,共7页
目的:利用斑马鱼模型,研究发酵大豆蛋白益生菌复合粉(Gastro-AD大豆蛋白粉和约氏乳杆菌LJ88复配)对幽门螺旋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的抑制作用。方法:通过给予4 dpf斑马鱼不同质量浓度的发酵大豆蛋白益生菌复合粉来确定发酵大豆... 目的:利用斑马鱼模型,研究发酵大豆蛋白益生菌复合粉(Gastro-AD大豆蛋白粉和约氏乳杆菌LJ88复配)对幽门螺旋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的抑制作用。方法:通过给予4 dpf斑马鱼不同质量浓度的发酵大豆蛋白益生菌复合粉来确定发酵大豆蛋白益生菌复合粉对斑马鱼感染Hp抑制作用评价的最大检测浓度。以最大检测浓度的1/8、1/4、1/2和1设定4个质量浓度组进行发酵大豆蛋白益生菌复合粉对Hp抑制作用评价及肠道组织结构影响评价。结果:发酵大豆蛋白益生菌复合粉对斑马鱼感染Hp的抑制作用评价的最大检测浓度为1000μg·mL^(-1)。发酵大豆蛋白益生菌复合粉4个质量浓度组对Hp抑制率分别为45.38%(p<0.01)、50.37%(p<0.001)、64.35%(p<0.001)、64.92%(p<0.001),且优于阳性对照组;发酵大豆蛋白益生菌复合粉4个质量浓度组斑马鱼肠腔缩小明显恢复,肠道褶皱数量、肠道组织细胞形态均与正常对照组相似,并随质量浓度上升其作用增强,且优于阳性对照组。结论:Gastro-AD大豆蛋白粉和约氏乳杆菌LJ88组成的复合粉对幽门螺旋杆菌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酵大豆蛋白益生菌复合 幽门螺旋杆菌 斑马鱼 抑制作用
下载PDF
鸡毛蛋白助剂改性大豆蛋白复合纤维的染色性能 被引量:8
3
作者 冯仑仑 王雪燕 《毛纺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1期13-16,共4页
采用鸡毛蛋白助剂对大豆蛋白复合纤维进行改性,研究改性纤维活性染料染色性能。结果表明,鸡毛蛋白助剂改性的大豆蛋白复合纤维对活性染料的染色性能明显改善,上染百分率、固色率、染色牢度较未改性的纤维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同时改性纤... 采用鸡毛蛋白助剂对大豆蛋白复合纤维进行改性,研究改性纤维活性染料染色性能。结果表明,鸡毛蛋白助剂改性的大豆蛋白复合纤维对活性染料的染色性能明显改善,上染百分率、固色率、染色牢度较未改性的纤维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同时改性纤维的毛细管效应提高,使大豆蛋白复合纤维具有更好的亲肤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蛋白复合纤维 鸡毛蛋白助剂 改性 活性染料 染色
下载PDF
大豆蛋白改性纤维研制现况及发展趋势探讨 被引量:7
4
作者 杨华 严瑛 《合成材料老化与应用》 2018年第5期131-133,144,共4页
介绍了再生蛋白质纤维的发展历史、大豆蛋白改性纤维的研制、大豆蛋白改性纤维产品的开发及研究现状,以及改性大豆蛋白纤维实际用途和大豆蛋白纤维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 大豆蛋白 改性纤维 研制现况 发展 趋势 探讨
下载PDF
壳聚糖季铵盐改性大豆蛋白复合纤维染色性能 被引量:2
5
作者 吕景春 王进 孙昌明 《针织工业》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38-42,共5页
利用双氧水氧化降解壳聚糖,以2,3-环氧丙基三甲基氯化铵为改性剂,对氧化降解后的低分子量壳聚糖进行季铵化改性,得到壳聚糖季铵盐(HTCC),利用HTCC对大豆蛋白复合纤维改性后进行无盐染色,并与传统染色工艺进行对比分析。红外光谱曲线表... 利用双氧水氧化降解壳聚糖,以2,3-环氧丙基三甲基氯化铵为改性剂,对氧化降解后的低分子量壳聚糖进行季铵化改性,得到壳聚糖季铵盐(HTCC),利用HTCC对大豆蛋白复合纤维改性后进行无盐染色,并与传统染色工艺进行对比分析。红外光谱曲线表明己经有效合成了HTCC;实验结果显示,季铵化改性后可以大大提高壳聚糖的水溶性,取代度达到90%左右;另外发现,HTCC在温度90℃、浓度8 g/L条件下浸渍处理大豆蛋白复合纤维10 min,可获得最佳的预处理效果;经HTCC改性的大豆蛋白复合纤维织物在染色中可以降低盐的用量,且无盐染色织物水洗色牢度与传统染色工艺的相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壳聚糖 季铵盐改性 大豆蛋白复合纤维 无盐染色 上染率 水洗色牢度
下载PDF
大豆蛋白改性纤维吸湿性能的测试研究 被引量:4
6
作者 彭俊艳 来侃 孙润军 《纺织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52-53,共2页
采用自制的吸湿测试装置测试分析了大豆蛋白改性纤维(天绒,Topron)的吸湿和放湿等温线及其吸湿滞后性。
关键词 大豆蛋白改性纤维 吸湿性 测试 研究
下载PDF
大豆蛋白复合纤维/涤纶针织物混纺比与舒适性的关系 被引量:5
7
作者 杨庆斌 王瑞 刘逸新 《纺织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52-54,共3页
为了研究大豆蛋白复合纤维/涤纶针织物的热湿舒适性能与混纺比之间的关系,对7种不同混纺比例的大豆蛋白复合纤维/涤纶针织物的保暖性能、透湿性能、导热性能、冷暖感、透气性能、浸润性能等进行测试分析。结果表明:随着大豆蛋白复合纤... 为了研究大豆蛋白复合纤维/涤纶针织物的热湿舒适性能与混纺比之间的关系,对7种不同混纺比例的大豆蛋白复合纤维/涤纶针织物的保暖性能、透湿性能、导热性能、冷暖感、透气性能、浸润性能等进行测试分析。结果表明:随着大豆蛋白复合纤维含量的增加,大豆蛋白复合纤维/涤纶针织物的保暖性逐渐提高,导热系数基本呈现逐渐减小的趋势,接触凉爽感越来越好;大豆蛋白复合纤维/涤纶针织物的透气性也逐渐提高,其芯吸效应越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蛋白复合纤维 涤纶 针织物 热湿舒适性 混纺比
下载PDF
大豆蛋白/PVA复合纤维细观形态结构 被引量:4
8
作者 杨庆斌 刘逸新 +2 位作者 秦德清 杨晓 于伟东 《青岛大学学报(工程技术版)》 CAS 2007年第1期62-65,共4页
通过扫描电镜、光学显微镜等方法对大豆蛋白/PVA复合纤维的微细结构做了分析和比较,结果表明,大豆蛋白/PVA复合纤维有比较明显的皮芯结构,皮层厚度约为1.8μm,芯层厚度约为5.8μm。大豆蛋白/PVA复合纤维有明显的孔洞和表面皱缩。通过对... 通过扫描电镜、光学显微镜等方法对大豆蛋白/PVA复合纤维的微细结构做了分析和比较,结果表明,大豆蛋白/PVA复合纤维有比较明显的皮芯结构,皮层厚度约为1.8μm,芯层厚度约为5.8μm。大豆蛋白/PVA复合纤维有明显的孔洞和表面皱缩。通过对断口的观察,发现大豆蛋白/PVA复合纤维有原纤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蛋白/PVA复合纤维 聚集态结构 原纤结构 皮芯结构
下载PDF
纳米改性大豆蛋白基复合材料研究进展 被引量:8
9
作者 陈敏智 周晓燕 陈燕 《林业科技开发》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2-6,共5页
对近几年来纳米改性大豆蛋白在薄膜及胶黏剂领域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大豆蛋白基材料存在机械强度低、耐水性差、易生霉菌等缺陷,需加以改进利用。从机械增强、抗菌、提高胶合性能及材料的表面纳米构筑4个方面,总结了各种纳米材料对... 对近几年来纳米改性大豆蛋白在薄膜及胶黏剂领域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大豆蛋白基材料存在机械强度低、耐水性差、易生霉菌等缺陷,需加以改进利用。从机械增强、抗菌、提高胶合性能及材料的表面纳米构筑4个方面,总结了各种纳米材料对于大豆蛋白本体及表界面特性的影响,揭示了通过纳米材料的复合改性可以大大弥补大豆基复合材料的固有缺陷,为提升材料的产品档次、拓宽材料的应用提供理论与实践基础;并对大豆蛋白纳米复合材料毒性、功能化及界面相容性等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蛋白 纳米复合 机械增强 抗菌 胶合 表面纳米构筑
下载PDF
双醛淀粉交联大豆蛋白/聚乙烯醇复合膜的制备及微观结构表征 被引量:2
10
作者 李昂 郭建华 +1 位作者 王燕 王欢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3年第4期52-55,61,共5页
通过傅里叶红外光谱、差式量热扫描、扫描电镜分析以及接触角测定,探讨普通大豆蛋白/聚乙烯醇复合膜、双醛淀粉交联大豆蛋白/聚乙烯醇复合膜微观结构。研究结果表明,双醛淀粉交联大豆蛋白/聚乙烯醇复合膜三维网络结构更加致密,热塑性和... 通过傅里叶红外光谱、差式量热扫描、扫描电镜分析以及接触角测定,探讨普通大豆蛋白/聚乙烯醇复合膜、双醛淀粉交联大豆蛋白/聚乙烯醇复合膜微观结构。研究结果表明,双醛淀粉交联大豆蛋白/聚乙烯醇复合膜三维网络结构更加致密,热塑性和疏水性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蛋白/聚乙烯醇复合 双醛淀粉 微观结构
下载PDF
大豆蛋白复合纤维表面特征与摩擦性能分析 被引量:3
11
作者 杨庆斌 张玉清 +1 位作者 王瑞 于伟东 《棉纺织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7期1-4,共4页
为了探讨大豆蛋白复合纤维的表面特征及摩擦性能,分析了大豆蛋白复合纤维纵向形态和横截面形态,采用不同的方法对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大豆蛋白复合纤维的横截面为哑铃型,静摩擦因数为0.287,动摩擦因数为0.235,且摩擦因数随滑动速度... 为了探讨大豆蛋白复合纤维的表面特征及摩擦性能,分析了大豆蛋白复合纤维纵向形态和横截面形态,采用不同的方法对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大豆蛋白复合纤维的横截面为哑铃型,静摩擦因数为0.287,动摩擦因数为0.235,且摩擦因数随滑动速度的增大先减小后缓慢增大,与正压力的变化亦呈正比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蛋白复合纤维 表面性能 摩擦性能 导纱器材 滑动速度 正压力
下载PDF
大豆蛋白/纤维素复合纤维结构与性能研究 被引量:13
12
作者 尹翠玉 张瑞文 +1 位作者 曹梅霞 沈新元 《合成纤维》 CAS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13-14,20,共3页
介绍了大豆蛋白/纤维素复合纤维的生产工艺过程,研究了其化学组成、主要质量指标、纤维形态结构。
关键词 大豆蛋白 复合纤维 纤维形态 质量指标 生产工艺 纤维 化学组成 结构与性能 研究
下载PDF
大豆蛋白复合纤维内部结构的研究 被引量:3
13
作者 杨庆斌 赵堂英 于伟东 《棉纺织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1期1-5,共5页
为了研究大豆蛋白复合纤维的内部结构,通过红外光谱和X-衍射等方法,对大豆蛋白复合纤维和相关的蛋白质纤维的内部结构进行了分析和比较。结果表明:大豆蛋白复合纤维有较高的结晶指数和较低的取向度;大豆蛋白复合纤维与维纶纤维的显微-... 为了研究大豆蛋白复合纤维的内部结构,通过红外光谱和X-衍射等方法,对大豆蛋白复合纤维和相关的蛋白质纤维的内部结构进行了分析和比较。结果表明:大豆蛋白复合纤维有较高的结晶指数和较低的取向度;大豆蛋白复合纤维与维纶纤维的显微-红外光谱图基本相同。说明大豆蛋白复合纤维与维纶纤维的化学成分及结合键的形式基本相同,大豆蛋白复合纤维的蛋白质成分较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蛋白复合纤维 聚集态结构 原纤结构 皮芯结构
下载PDF
紫甘薯红色素用于大豆蛋白复合纤维织物的染色性分析 被引量:3
14
作者 佀俊茹 吴坚 殷雪 《毛纺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20-25,共6页
以紫甘薯红色素水溶液为染液,采用直接染色及黄土、亚铁盐和铝盐为媒染剂对大豆蛋白复合纤维织物进行染色。通过正交试验和综合分析确定了紫甘薯红色素上染大豆蛋白复合纤维织物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染液质量浓度5 g/L,染液pH值3,染色温度6... 以紫甘薯红色素水溶液为染液,采用直接染色及黄土、亚铁盐和铝盐为媒染剂对大豆蛋白复合纤维织物进行染色。通过正交试验和综合分析确定了紫甘薯红色素上染大豆蛋白复合纤维织物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染液质量浓度5 g/L,染液pH值3,染色温度60℃,染色时间40 min,浴比1∶40。织物经过媒染后,色牢度、色差和上染百分率都有明显提高,预媒染与后媒染相比,预媒染效果较佳,色彩红艳,亚铁盐在后媒染中,体现出了其增色效果,上染百分率大,但上染效果不稳定且颜色发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甘薯色素 大豆蛋白复合纤维织物 染色 媒染
下载PDF
淀粉-聚乙烯醇-大豆蛋白改性蒙脱土复合薄膜的结构与性能研究 被引量:4
15
作者 周剑敏 汤晓智 《中国粮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29-33,40,共6页
通过大豆蛋白对天然蒙脱土进行改性,制备淀粉-聚乙烯醇-大豆蛋白改性蒙脱土复合薄膜。利用X射线衍射(XRD),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分析其结构,并且对复合薄膜的机械性能和水蒸气阻隔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当蒙脱土经大豆蛋白改性,黏土... 通过大豆蛋白对天然蒙脱土进行改性,制备淀粉-聚乙烯醇-大豆蛋白改性蒙脱土复合薄膜。利用X射线衍射(XRD),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分析其结构,并且对复合薄膜的机械性能和水蒸气阻隔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当蒙脱土经大豆蛋白改性,黏土层之间的分子间力降低;淀粉、聚乙烯醇、黏土层间的相容性增加,这导致黏土片层在聚合物基质中更好的分散,形成了剥离程度较高的纳米结构。纳米结构的形成,使淀粉/聚乙烯醇薄膜水蒸气透过性显著下降,拉伸强度增加,断裂伸长率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淀粉 聚乙烯醇 大豆蛋白改性蒙脱土 复合薄膜
下载PDF
大豆蛋白复合纤维/竹原纤维/羊毛/涤纶混纺产品的设计与生产 被引量:3
16
作者 逄兰芹 程涛 《毛纺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40-42,共3页
介绍了大豆蛋白复合纤维、竹原纤维、羊毛、涤纶混纺织物在产品开发中的原料组成、工艺要点、技术难点和产品特性。重点对产品在生产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采取的措施进行了阐述。该产品充分发挥了羊毛、大豆蛋白纤维、竹原纤维、涤纶纤维... 介绍了大豆蛋白复合纤维、竹原纤维、羊毛、涤纶混纺织物在产品开发中的原料组成、工艺要点、技术难点和产品特性。重点对产品在生产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采取的措施进行了阐述。该产品充分发挥了羊毛、大豆蛋白纤维、竹原纤维、涤纶纤维优势互补的特性,赋予了单种纤维织物无法达到的视觉效果和外观风格,不仅提高了产品档次,而且提高了产品的附加值,实物质量及服用性能优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羊毛 大豆蛋白复合纤维 竹原纤维 涤纶纤维 混纺
下载PDF
硝酸法测定大豆蛋白复合纤维的混纺含量 被引量:2
17
作者 唐晓萍 赵珊红 +3 位作者 陈启群 刘阳 王静 周建 《纺织导报》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103-104,共2页
本文通过对大豆蛋白复合纤维化学性能的分析,利用40%(V/V)硝酸溶液,在水浴温度70℃,振荡时间40min的条件下,对大豆蛋白复合纤维与棉、涤纶和腈氯纶的混纺比测试结果与理论值之间的绝对误差均小于1%,使大豆蛋白复合纤维的定量分析方法更... 本文通过对大豆蛋白复合纤维化学性能的分析,利用40%(V/V)硝酸溶液,在水浴温度70℃,振荡时间40min的条件下,对大豆蛋白复合纤维与棉、涤纶和腈氯纶的混纺比测试结果与理论值之间的绝对误差均小于1%,使大豆蛋白复合纤维的定量分析方法更为完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蛋白复合纤维 混纺含量 硝酸法 测定 定量分析方法 化学性能 硝酸溶液 水浴温度
下载PDF
大豆蛋白复合纤维针织物的洗涤性能 被引量:1
18
作者 王露芳 吴微微 +1 位作者 何潇湘 张洽 《纺织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94-99,共6页
为掌握和评价大豆蛋白复合纤维(SPF)针织物洗涤性能,采用正交法设计洗涤试验,测试了多种SPF针织物的洗涤性能。比较分析SPF针织物经过不同工艺洗涤后,织物各项服用性能和外观的变化情况。用模糊数学的方法构建SPF针织物洗涤性能和洗涤... 为掌握和评价大豆蛋白复合纤维(SPF)针织物洗涤性能,采用正交法设计洗涤试验,测试了多种SPF针织物的洗涤性能。比较分析SPF针织物经过不同工艺洗涤后,织物各项服用性能和外观的变化情况。用模糊数学的方法构建SPF针织物洗涤性能和洗涤工艺优选的模型。初步设想用模糊模型识别法构建织物洗后外观及性能评价的数学模型。研究表明:选用干洗法更能保持SPF针织物的原样,但对加入氨纶的织物,干洗后局部有起泡(松弛)现象;SPF针织物适合用较轻柔力量洗涤,洗涤时间不宜长,洗涤温度以室温为好;用丝毛洗涤剂洗涤和翻滚干燥对保持织物原有性能有积极的作用。用模糊数学方法可对织物洗涤性能、洗涤工艺进行比较客观、综合、可量化的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蛋白复合纤维 针织物 洗涤性能 洗涤工艺 模糊数学方法
下载PDF
基于酶联免疫分析的大豆蛋白复合纤维鉴定方法 被引量:1
19
作者 张世伟 王云发 +3 位作者 王士峰 姚添淇 冯荣虎 杨国武 《毛纺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47-51,共5页
不同蛋白来源的改性纤维成本差异较大,为区分纤维的蛋白来源,建立了一种简单、准确的大豆蛋白复合纤维鉴定方法。根据大豆蛋白现有的氨基酸序列和蛋白交联的位点设计一段特征肽半抗原,将该特征肽段偶联载体蛋白,免疫实验动物,并制备得... 不同蛋白来源的改性纤维成本差异较大,为区分纤维的蛋白来源,建立了一种简单、准确的大豆蛋白复合纤维鉴定方法。根据大豆蛋白现有的氨基酸序列和蛋白交联的位点设计一段特征肽半抗原,将该特征肽段偶联载体蛋白,免疫实验动物,并制备得到特异性单克隆抗体。将优化浓度的抗原包被于酶标版,抗体偶联辣根过氧化物酶,建立针对大豆蛋白复合纤维的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该方法采用7M尿素作为提取剂,检出限为1.8%氨基酸含量的大豆蛋白复合纤维,检测时间不超过70 min(含前处理)。该方法对常见的纤维无非特异性识别,纤维染色不会对检测结果造成干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蛋白复合纤维 酶联免疫吸附实验 纤维鉴定 特征肽段
下载PDF
大豆蛋白复合纤维/亚麻混纺纱的过氧乙酸漂白工艺 被引量:7
20
作者 刘杰 《天津工业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54-56,共3页
对生态漂白剂过氧乙酸漂白大豆蛋白复合纤维/亚麻混纺纱的工艺进行了探讨.在pH值、温度、时间、浓度等因素影响漂白效果的基础上,确定了过氧乙酸漂白大豆蛋白复合纤维/亚麻混纺纱的优化工艺,即过氧乙酸用量7.5g/L,焦磷酸钠用量3g/L,漂白... 对生态漂白剂过氧乙酸漂白大豆蛋白复合纤维/亚麻混纺纱的工艺进行了探讨.在pH值、温度、时间、浓度等因素影响漂白效果的基础上,确定了过氧乙酸漂白大豆蛋白复合纤维/亚麻混纺纱的优化工艺,即过氧乙酸用量7.5g/L,焦磷酸钠用量3g/L,漂白液pH值6.5,温度65℃,时间80mi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过氧乙酸 漂白 大豆蛋白复合纤维 亚麻纤维 混纺纱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