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2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黔北地区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效益分析 被引量:2
1
作者 母少东 赵勤学 +3 位作者 邓小华 王方 吴权华 蒲泽政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24年第3期19-23,共5页
[目的]探讨黔北地区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技术推广成效,为黔北地区粮油生产提供科学依据和决策参考。[方法]采取“3+2模式”(即3行大豆+2行玉米),在黔北9个县(区)推广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技术。[结果]黔北各地区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 [目的]探讨黔北地区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技术推广成效,为黔北地区粮油生产提供科学依据和决策参考。[方法]采取“3+2模式”(即3行大豆+2行玉米),在黔北9个县(区)推广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技术。[结果]黔北各地区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玉米产量较2021年玉米产量增加;玉米产量以播州区最高,其次是凤冈县,桐梓县最低;大豆产量以凤冈县最高,其次是绥阳县,正安县、道真自治县较低;纯收益以播州区最多,其次是凤冈县,桐梓县最低。[结论]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技术有效提高了黔北地区粮油生产水平,对改变传统种植观念、提高农民收入、促进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提升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 效益分析 黔北地区
下载PDF
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对比试验
2
作者 梁晓莹 袁晓燕 陆武清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农业科学》 2024年第2期80-84,共5页
在肥力中等的耕型沙页岩砖红壤土,进行春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与单作大豆、单作玉米种植对比试验,结果表明:“玉米在复合种植条件下,植株显得粗壮,而在单作条件下植株比复合种植条件下的植株略偏高;大豆在复合种植条件下与单作条件下... 在肥力中等的耕型沙页岩砖红壤土,进行春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与单作大豆、单作玉米种植对比试验,结果表明:“玉米在复合种植条件下,植株显得粗壮,而在单作条件下植株比复合种植条件下的植株略偏高;大豆在复合种植条件下与单作条件下植株高度无明显差异。带状复合种植的玉米籽粒产量达5550.6kg/hm2,比单作种植玉米增产343.83 kg/hm2,增产率6.6%,达显著效果,且多收一季豆;带状复合种植大豆比单作大豆略增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 玉米单作种植 大豆单作种植 产量 效果 广西钦州市
下载PDF
资阳市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技术推广现状分析及建议
3
作者 蒋艺 庄娟 +6 位作者 邓朝扬 叶文伟 刘然金 廖映秀 汪直华 程彬 敬树忠 《四川农业科技》 2024年第6期15-18,共4页
围绕资阳市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技术推广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行总结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推广策略与建议。推广现状:一是推广力度大,主要体现在政府组织有保障、政策支持有方向、技术培训有力度和试点示范有成效上。二是应用面积广,2022... 围绕资阳市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技术推广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行总结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推广策略与建议。推广现状:一是推广力度大,主要体现在政府组织有保障、政策支持有方向、技术培训有力度和试点示范有成效上。二是应用面积广,2022年全市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技术应用面积6300hm 2,2023年达1.93×104hm 2。存在以下问题:一是关键技术落实还不够到位,主要表现为:品种选择不合理、田间配置不合理、种植密度偏低、田间管理不到位和收获时期偏晚等;二是极端天气频发,无正确应对措施。提出推广策略与建议:一是加强政策扶持力度;二是引进并推广专用机具及配套技术;三是合理选配品种+药剂拌种;四是选择适宜的模式配比;五是加强关键技术的培训指导;六是建立极端天气预防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资阳市 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技术 现状分析 推广策略
下载PDF
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效益分析
4
作者 张巧红 《黑龙江粮食》 2024年第6期35-37,共3页
随着农业科技的不断发展,复合种植技术作为一种高效、可持续的农业生产方式逐渐受到广泛关注。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作为一种新兴的种植模式,不仅能够提高土地利用效率,还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土壤环境,促进农业生态系统的平衡发展。然... 随着农业科技的不断发展,复合种植技术作为一种高效、可持续的农业生产方式逐渐受到广泛关注。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作为一种新兴的种植模式,不仅能够提高土地利用效率,还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土壤环境,促进农业生态系统的平衡发展。然而,目前关于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效益的研究尚不够深入,缺乏系统的分析和评价。本文旨在通过深入探讨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技术的要点,并结合成本、产值与产量、经济效益等多个方面的分析,全面评估该种植模式的效益,以期为农业生产实践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玉米 带状复合种植 效益分析
下载PDF
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模式中玉米不同施肥方案研究
5
作者 张敏 《耕作与栽培》 2024年第2期92-94,共3页
为进一步优化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施肥技术,采用随机区组设计,实施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模式中玉米不同施肥方案的田间试验。结果表明,试验中玉米三种施肥方案下,大豆均为正常生长,性状与产量无明显差异,进一步从玉米的性状、产量、... 为进一步优化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施肥技术,采用随机区组设计,实施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模式中玉米不同施肥方案的田间试验。结果表明,试验中玉米三种施肥方案下,大豆均为正常生长,性状与产量无明显差异,进一步从玉米的性状、产量、经济收益看,以处理A2的方案为玉米带最优施肥方案,而另两个施肥方案无明显差异。因此,在与试验地点相似的区域,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模式中,可选择的玉米优化施肥方案为:复合肥(15∶15∶15)30 kg/667 m^(2)作基肥,拔节期、抽雄吐丝期分别追施尿素15 kg/667 m^(2)、20 kg/667 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玉米 带状复合种植 施肥研究
下载PDF
试论大豆-玉米套种高产高效技术
6
作者 谢政艺 《江西农业》 2024年第3期42-44,共3页
在农业生产中,合理利用土地资源,从而提高作物产量和效益,是每个农民的目标,而大豆-玉米套种栽培技术正是能够实现这一目标的农业技术。通过大豆和玉米的套种,不仅可以避免传统单一种植导致的土壤钙化问题,降低病虫害风险,还能提高作物... 在农业生产中,合理利用土地资源,从而提高作物产量和效益,是每个农民的目标,而大豆-玉米套种栽培技术正是能够实现这一目标的农业技术。通过大豆和玉米的套种,不仅可以避免传统单一种植导致的土壤钙化问题,降低病虫害风险,还能提高作物的产量和效益,增加农业生产收入。然而,在实际操作中,套种栽培也存在一些问题,如管理难度大、病虫害难以控制等。相关部门应采取相应的优化措施,提高套种栽培的效益和成功率。分析了大豆-玉米套种高产高效技术的优势,提出了相应的应用措施,以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产种植 大豆-玉米套种 高产高效技术
下载PDF
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技术要点及推广措施
7
作者 王晓蕾 唐依凤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农业科学》 2024年第7期0166-0169,共4页
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技术是一种高效的农业种植方法,该技术通过在同一块土地上合理配置大豆和玉米的带状种植,实现两种作物的优势互补。这种方法不仅有效解决了大豆和玉米之间的资源竞争问题,如抢水、争肥、争光等,还提高了秸秆的利... 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技术是一种高效的农业种植方法,该技术通过在同一块土地上合理配置大豆和玉米的带状种植,实现两种作物的优势互补。这种方法不仅有效解决了大豆和玉米之间的资源竞争问题,如抢水、争肥、争光等,还提高了秸秆的利用率。鉴于此,本文就针对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技术要点及推广措施进行分析,以期为相关种植人员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 技术要点 推广措施
下载PDF
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技术探讨
8
作者 崔玲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农业科学》 2024年第8期0124-0127,共4页
在大豆与玉米之间设置特定间隔,植株共享阳光、水分和养分资源,同时优化土地空间利用,这就是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当前,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模式,极大提高了土地利用效率,增加作物产量,正被大力推广。本文主要探讨大豆-玉米带状复... 在大豆与玉米之间设置特定间隔,植株共享阳光、水分和养分资源,同时优化土地空间利用,这就是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当前,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模式,极大提高了土地利用效率,增加作物产量,正被大力推广。本文主要探讨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技术的原理、优势和要点,重点针对品种选择、种子处理、栽种方式、病虫害防治等方面。以期为农业生产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 技术要点 产量提高
下载PDF
植物生长调节剂对大豆-玉米带状间作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2
9
作者 朱文雪 杨立达 +2 位作者 漆信同 李洋 雍太文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773-780,800,共9页
【目的】塑造大豆和玉米理想株型,为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中协同化控技术的应用提供理论支撑。【方法】以大豆-玉米带状间作系统为对象,采用二因素裂区试验设计,分别研究在2种喷药时期T1(大豆初花期)、T2(大豆分枝期和初花期)下,5种植... 【目的】塑造大豆和玉米理想株型,为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中协同化控技术的应用提供理论支撑。【方法】以大豆-玉米带状间作系统为对象,采用二因素裂区试验设计,分别研究在2种喷药时期T1(大豆初花期)、T2(大豆分枝期和初花期)下,5种植物生长调节剂即PD(30%多效唑·甲哌鎓)、SD(30%烯效唑·甲哌鎓)、PP333(15%多效唑)、S3307(5%烯效唑)、DPC(25%甲哌鎓)对大豆和玉米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结果】农艺性状方面,与CK相比,T2中PD处理的大豆和玉米株高分别降低了34.30%、5.03%;PD处理的大豆茎粗和S3307处理的玉米茎粗分别增加了9.10%、3.97%;PD处理的大豆第1节间长度、平均节间长度、倒伏率分别降低了13.58%、34.91%、72.78%,分枝数增加了97.33%。叶片方面,T2中PD处理后大豆和玉米的叶面积指数分别降低了4.43%、2.13%;玉米叶片SPAD值提高了2.97%,而S3307处理的大豆叶片SPAD值提高21.80%。产量方面,T1中,PD、PP333处理的大豆有效株数、玉米单株穗粒数分别高于CK8.20%、2.56%,SD处理大豆增产22.10%;T2中,S3307、PD处理的大豆单株粒数和百粒重各提高了12.57%、7.97%,SD、PD处理的玉米千粒重、产量分别增加了6.22%、13.32%,PD处理系统产量最高,增产了14.50%。【结论】2种喷药时期下,5种植物生长调节剂均降低了两作物株高、大豆倒伏率并增加了产量,其中大豆分枝期和初花期各喷施1次30%多效唑·甲哌鎓能更好地降高控旺,增加系统产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生长调节剂 大豆-玉米带状间作 农艺性状 叶片特性 产量
下载PDF
全生物降解渗水地膜在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中的应用效果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姚建民 马俊奎 +5 位作者 王忠祥 毕昕媛 李瑞珍 杨瑞平 刘钊 郭丰辉 《中国农业科技导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178-185,共8页
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是提升作物产量、保障我国粮食安全的重要栽培模式之一。为探究地膜覆盖在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中的应用效果,设置聚碳酸亚丙酯(poly propylene carbonate,PPC)基全生物降解渗水地膜覆盖处理(T1)、聚乙烯(polyeth... 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是提升作物产量、保障我国粮食安全的重要栽培模式之一。为探究地膜覆盖在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中的应用效果,设置聚碳酸亚丙酯(poly propylene carbonate,PPC)基全生物降解渗水地膜覆盖处理(T1)、聚乙烯(polyethylene,PE)普通渗水地膜覆盖处理(T2)、无覆盖处理(T3),以大豆单一种植模式PE普通渗水地膜覆盖处理(CK1)和玉米单一种植模式无覆盖处理(CK2)为对照,研究不同地膜覆盖下不同种植模式的经济效应。结果表明,全生物降解渗水地膜可以显著提高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模式下(T1)的伴物产量,比PE普通渗水地膜覆盖(T2)增产29.56%,比无地膜覆盖(T3)增产44.23%,比PE普通渗水地膜覆盖下的单作大豆(CK1)增产121.67%,比无地膜覆盖玉米单作(CK2)增产38.92%。T2、T3处理和CK2之间的单位面积产量无显著差异,但均显著高于CK1;T1处理的增收效果显著,单位面积产值达36271元·hm^(-2)。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模式130 d后,全生物降解渗水地膜的降解率达到85.1%,有效缓解了农田白色污染。基于此,全生物降解渗水地膜覆盖可作为解决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技术推广应用中杂草防除难度大、气候干旱及农田白色污染等问题的技术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生物降解渗水地膜 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 旱作技术
下载PDF
三都县中和镇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技术
11
作者 潘桂香 《南方农业》 2023年第21期96-99,共4页
推进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有助于提升玉米、大豆产量,增加农民收益,推动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为有效提高优质玉米、大豆的产量,增加经济收益,以贵州省黔南州三都县中和镇为例,针对性地从精选品种、适时移栽、加强水肥管理与病虫害防治... 推进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有助于提升玉米、大豆产量,增加农民收益,推动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为有效提高优质玉米、大豆的产量,增加经济收益,以贵州省黔南州三都县中和镇为例,针对性地从精选品种、适时移栽、加强水肥管理与病虫害防治等方面介绍了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措施,并分析了该种植模式取得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 效益分析 贵州省三都县中和镇
下载PDF
徽县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模式及关键技术应用
12
作者 郭路生 《农业科技与信息》 2023年第12期54-57,共4页
徽县地处嘉陵江上游,年平均气温10~12℃,年平均降水量756 mm,无霜期220 d左右,土壤肥沃,有机质含量高,适宜大豆、玉米等粮食作物生长。近年来,徽县积极探索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模式,2023年玉米带状复合种植666.67 hm^(2),主要通过在... 徽县地处嘉陵江上游,年平均气温10~12℃,年平均降水量756 mm,无霜期220 d左右,土壤肥沃,有机质含量高,适宜大豆、玉米等粮食作物生长。近年来,徽县积极探索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模式,2023年玉米带状复合种植666.67 hm^(2),主要通过在粮油主产乡(镇)遴选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科技示范户、种植大户示范完成。本文立足区域实际,就推广生产种植模式转变和科学、规范、有序示范推广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关键技术要点进行了阐述,为徽县大豆、玉米生产种植提出了新思路、开创了新模式、提供了新技术,起到了稳粮增豆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徽县 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模式 关键技术
下载PDF
宁阳县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技术探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张霞 郑元泉 《南方农业》 2023年第1期50-52,56,共4页
探究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模式的效果,通过分析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实现路径、技术规范,并采用种2行玉米、玉米宽行内种4行大豆的间作复合种植模式,比较玉米-大豆间作和纯作模式的产量与效益。结果表明,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模式克... 探究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模式的效果,通过分析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实现路径、技术规范,并采用种2行玉米、玉米宽行内种4行大豆的间作复合种植模式,比较玉米-大豆间作和纯作模式的产量与效益。结果表明,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模式克服了传统作物间作套种田间配置不合理、破解了作物间作套种不能高产、生产效率低、经济效益不高等问题,具有调整结构、轮作倒茬、提质增效等优势;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模式下,玉米产量(9 300 kg·hm-2)与单作玉米产量(9 750 kg·hm-2)基本持平,但多收获大豆1 862.1 kg·hm-2,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模式相比单作玉米,净收益增加5 710.5 kg·hm-2,增收幅度达23.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大豆 带状复合模式 种植技术 山东省宁阳县
下载PDF
氮磷调控对大豆-玉米轮作下植株光合生产能力和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10
14
作者 张明聪 何松榆 +5 位作者 金喜军 王孟雪 任春元 战英策 胡国华 张玉先 《大豆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883-890,共8页
为探明黑龙江垦区玉米-大豆轮作体系下的氮磷肥施用对玉米和大豆光合生产能力和产量的影响。采用小区试验法,于2016-2017年在黑龙江省九三管局分别实施玉-豆和豆-玉轮作,玉米茬口实施增氮减磷,大豆茬口实施减氮增磷,使一个轮作周年内氮... 为探明黑龙江垦区玉米-大豆轮作体系下的氮磷肥施用对玉米和大豆光合生产能力和产量的影响。采用小区试验法,于2016-2017年在黑龙江省九三管局分别实施玉-豆和豆-玉轮作,玉米茬口实施增氮减磷,大豆茬口实施减氮增磷,使一个轮作周年内氮磷肥施用总量一致。结果表明:2016年玉-豆轮作下玉米实施增氮减磷处理(MT2),与常规施肥(MCK)相比,提高了玉米叶片SPAD值、叶片的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和蒸腾速率,增加了乳熟期营养器官和穗干重,显著提高了玉米产量,MT2处理较MCK处理增产4. 45%(P <0. 05); 2017年玉-豆轮作下大豆实施减氮增磷,与常规施肥相比,各处理均提高叶片的光合速率,增加了鼓粒初期和鼓粒盛期营养器官干物质积累量,产量均有所增加,但未达显著水平。2016年豆-玉轮作下大豆实施减氮增磷方案,与常规施肥相比,各处理均降低叶片SPAD、叶片的光合速率、大豆营养器官的干物质积累量,降低了大豆产量,但未达显著水平; 2017年豆-玉轮作下玉米实施增氮减磷,与常规施肥相比,各处理提高了叶片SPAD、光合速率、大喇叭口期后的玉米干物质积累量和玉米产量,其中,MT2与MCK相比增加12. 65%(P <0. 05)。2年试验表明,在总施肥量不变的情况下,大豆玉米轮作体系下大豆茬口减50%的大豆氮、增50%的玉米磷,玉米茬口增50%的大豆氮、减50%的玉米磷处理可提高轮作周期的叶片的光合生产能力,显著提高玉米产量,同时保证大豆产量不降低,使轮作周期总产量提高。本研究结果可为黑龙江垦区玉米-大豆轮作高效施肥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玉米轮作 氮磷调控 光合生产能力 产量
下载PDF
减施肥料配施根际促生菌对大豆-玉米间作根际土壤与作物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5
15
作者 舒健虹 刘晓霞 +3 位作者 王子苑 李安 蒙正兵 王小利 《贵州农业科学》 CAS 2021年第8期65-73,共9页
【目的】探明低氮磷肥料配施促生菌PGPR对土壤微生物环境与间作大豆生长的影响机制,为推动化肥减施增效和绿色农业发展提供参考。【方法】通过接种根瘤菌属菌株R325-3(Rhizobium sophorae)与菌株R287-5嗜麦芽窄食单胞菌(Stenotrophomona... 【目的】探明低氮磷肥料配施促生菌PGPR对土壤微生物环境与间作大豆生长的影响机制,为推动化肥减施增效和绿色农业发展提供参考。【方法】通过接种根瘤菌属菌株R325-3(Rhizobium sophorae)与菌株R287-5嗜麦芽窄食单胞菌(Stenotrophomonas maltophilia)的组合菌剂,研究大豆单作、玉米单作、大豆-玉米间作不同种植模式和无菌剂(NM)、复合菌剂(M)不同处理方式,对植株的株高、叶长、根长、全氮、全磷、全钾含量及地上生物量与土壤酶活的影响。【结果】低氮磷条件下大豆单作地上干物质产量处理4(大豆单作+复合菌)显著高于处理1(大豆单作,未施加复合菌);间作处理6(大豆玉米间作+复合菌)的地上生物产量极显著高于处理3(大豆玉米间作,未施加复合菌)。处理6(大豆玉米间作+复合菌)与处理3(大豆玉米间作,未施加复合菌)相比,大豆植株的株高极显著增高;玉米植株的株高、叶长显著提高,植株磷含量极显著增高。大豆根际土壤脲酶活性处理4(大豆单作+复合菌)极显著高于处理1(大豆单作,未施加复合菌),同时极显著降低硝酸还原酶活性;玉米根际土壤中蛋白酶活性、脲酶活性和硝酸还原酶活性玉米单作+复合菌组极显著提高。处理6(大豆玉米间作+复合菌)根际土壤蛋白酶活性极显著高于处理3(大豆玉米间作,未施加复合菌),脲酶活性降低极显著。大豆根际土壤NH_(4)^(+)-N的含量间作极显著高于单作处理,而土壤中NO_(3)^(-)-N的含量相反,处理3(大豆玉米间作,未施加复合菌)土壤NO_(3)^(-)-N∶NH_(4)^(+)-N为4.76∶1,处理6土壤NO_(3)^(-)-N∶NH_(4)^(+)-N为3.58∶1,促生菌缩小了NO_(3)^(-)-N和NH_(4)^(+)-N在大豆-玉米间作土壤中的差距。【结论】低氮磷条件下,接种促生菌剂可优化间作大豆在群体中的空间分布,提高系统干物质产量,增加土壤中蛋白酶、脲酶活性及NH_(4)^(+)-N的含量,降低硝酸还原酶活性,减少NO_(3)^(-)-N的含量,改善土壤微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根际促生菌 低氮、磷 大豆-玉米间作 氮、磷、钾吸收利用 促生菌 土壤酶活性
下载PDF
黑龙江大豆-玉米轮作体系氮磷调控的产量效应与养分平衡 被引量:10
16
作者 张阳 张春宇 +3 位作者 张明聪 金喜军 王孟雪 张玉先 《中国土壤与肥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44-52,共9页
为探究适宜于黑龙江垦区大豆-玉米轮作体系下最优的施肥模式,在黑龙江省九三管局鹤山农场科技园区进行田间定位试验,以大豆-玉米轮作体系作为研究对象,为保证一个轮作周期施肥总量不变,于大豆茬口实施减氮增磷方案,玉米茬口实施增氮减... 为探究适宜于黑龙江垦区大豆-玉米轮作体系下最优的施肥模式,在黑龙江省九三管局鹤山农场科技园区进行田间定位试验,以大豆-玉米轮作体系作为研究对象,为保证一个轮作周期施肥总量不变,于大豆茬口实施减氮增磷方案,玉米茬口实施增氮减磷方案,来研究不同氮磷调控处理对大豆-玉米轮作体系作物生长、养分累积量、土壤收支平衡及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常规施肥相比,大豆茬口减施1/2氮肥、增施1/2玉米磷肥(S2)和玉米茬口增施1/2大豆氮肥、减施1/2磷肥(M2)能够促进生育后期大豆和玉米植株对养分的吸收,提高干物质量的积累,增加大豆和玉米产量,增产幅度分别达5.9%和11.2%。大豆-玉米轮作体系各氮磷调控处理的土壤氮、磷、钾素收支平衡均为盈余,且均以S2-M2调控处理最低,分别为3.44%、62.69%、0.21%。该调控模式土壤氮、钾素收支基本平衡,磷素仍有盈余。大豆-玉米轮作周年经济效益也以S2-M2处理的利润最高,达25351元/hm^(2)。综合结果表明,在轮作周期施肥总量不变的条件下,大豆-玉米轮作体系下大豆茬口实施S2和玉米茬口实施M2的调控处理可促进大豆和玉米对养分的吸收,增加干物质积累量,降低养分残留的不利影响,从而达到增产和增效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玉米轮作 氮磷调控 作物生长 养分平衡 产量
下载PDF
氮磷调控对大豆-玉米轮作周年产量和养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被引量:8
17
作者 张阳 黄炳林 +4 位作者 张明聪 金喜军 王孟雪 胡国华 张玉先 《大豆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762-769,共8页
为探讨周年不同氮磷调控施肥对大豆-玉米轮作周年产量及养分利用效率的影响,明确黑龙江垦区大豆-玉米轮作体系下最优的氮磷配施模式,于2017-2018年在黑龙江省九三管局鹤山农场科技园区进行小区试验,分别实施豆-玉轮作和玉-豆轮作,研究... 为探讨周年不同氮磷调控施肥对大豆-玉米轮作周年产量及养分利用效率的影响,明确黑龙江垦区大豆-玉米轮作体系下最优的氮磷配施模式,于2017-2018年在黑龙江省九三管局鹤山农场科技园区进行小区试验,分别实施豆-玉轮作和玉-豆轮作,研究氮磷肥总用量不变条件下,大豆茬口减氮增磷和玉米茬口增氮减磷的调控模式对大豆-玉米轮作体系氮、磷、钾养分吸收利用效率及产量的调控效应。结果表明:(1)与常规施肥相比,大豆茬口减施1/2氮肥、增施1/2玉米磷肥(S2处理)和玉米茬口增施1/2大豆氮肥、减施1/2磷肥(M2处理)的调控模式可提高大豆、玉米单季产量,显著增加轮作周年籽粒产量,与当地常规施肥相比,豆-玉轮作模式下周年产量增幅达10.05%,玉-豆轮作模式下周年产量增幅达13.40%;(2)不同氮磷调控处理的氮、磷、钾素积累总量、氮、磷、钾肥偏生产力、氮、磷、钾肥吸收效率均以轮作条件下大豆茬口S2处理和玉米M2处理最高,与常规施肥相比,豆-玉和玉-豆轮作下周年氮素积累总量、氮肥偏生产力和氮素吸收效率分别增加22.90%、10.09%、25.12%和11.10%、13.44%、1.39%;周年地上部磷素总积累量、磷肥偏生产力和磷素吸收效率分别增加8.24%、12.50%、7.58%和6.90%、13.45%、8.45%;周年地上部钾素总积累量、钾肥偏生产力和钾素吸收效率分别增加18.93%、12.50%、19.06%和0.52%、13.45%、0.71%。综合结果表明,在保证一个轮作周期施肥总量不变的情况下,大豆茬口减施1/2氮肥,增施1/2玉米磷肥和玉米茬口增施1/2大豆氮肥,减施1/2磷肥的调控模式有利于养分利用效率和产量的同步提高,可作为黑龙江垦区大豆-玉米轮作种植、高产高效施肥的优选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玉米轮作 氮磷调控 产量 养分利用效率
下载PDF
大豆-玉米混合青贮技术概述 被引量:1
18
作者 王义鹏 赵帮泰 +5 位作者 梅林森 宋乐见 易军 王巍 左之才 郭曦 《四川畜牧兽医》 2022年第11期29-31,共3页
大豆-玉米混合青贮是一种营养价值高、增重效果好的青贮饲料,本文对大豆-玉米混合青贮技术的优势进行了分析,并从大豆-玉米混合青贮的种植要求、混合青贮的制备过程、机械化作业优势等方面进行介绍。
关键词 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技术 青贮饲料 混合青贮 优势分析
下载PDF
白银市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模式及机具选型初探 被引量:5
19
作者 李娜 《现代农机》 2022年第4期67-69,共3页
我国作为农业大国,三农问题一直是我国急需解决的首要问题之一,为了提升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水平,促进农业生产持续发展、提质增效,介绍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农机技术推广实施的方案,重点阐述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技术的农机推广的... 我国作为农业大国,三农问题一直是我国急需解决的首要问题之一,为了提升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水平,促进农业生产持续发展、提质增效,介绍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农机技术推广实施的方案,重点阐述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技术的农机推广的重要作用,希望对我国农业增产提供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玉米带状种植 模式 农机推广
下载PDF
砜吡草唑与嗪草酮复配应用于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田的效果评价
20
作者 高兴祥 冯克 +5 位作者 张国福 杨素梅 李美 李健 金岩 张耀中 《植物保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61-368,共8页
为明确小麦Triticum aestivum田新型除草剂砜吡草唑与嗪草酮复配应用于大豆Glycine max玉米Zea mays带状复合种植田的可行性,在温室内采用Gowing法测定砜吡草唑与嗪草酮复配的联合作用类型,并通过盆栽法测定两者复配制剂80%砜吡·... 为明确小麦Triticum aestivum田新型除草剂砜吡草唑与嗪草酮复配应用于大豆Glycine max玉米Zea mays带状复合种植田的可行性,在温室内采用Gowing法测定砜吡草唑与嗪草酮复配的联合作用类型,并通过盆栽法测定两者复配制剂80%砜吡·嗪草酮水分散粒剂(water dispersible granule,WDG)的杂草防除谱以及对大豆和玉米的安全性。结果显示,砜吡草唑与嗪草酮复配防除禾本科杂草马唐Digitaria sanguinalis和稗Echinochloa oryzicola的联合作用类型属于增效作用;对阔叶杂草苘麻Abutilon theophrasti和龙葵Solanum nigrum的联合作用类型属于加成作用。80%砜吡·嗪草酮WDG对6种禾本科杂草马唐、稗、牛筋草Eleusine indica、狗尾草Setaira viridis、虎尾草Chloris virgata、大狗尾草Setaira faberii和4种阔叶杂草马齿苋Portulaca oleracea、青葙Celosia argentea、铁苋菜Acalypha australis、反枝苋Amaranthus retroflexus的防除效果均很好,其GR50在6.1~21.6 g(a.i.)/hm^(2)之间,GR90在16.3~50.5 g(a.i.)/hm^(2)之间,对苘麻和龙葵的防除效果略差,其GR50分别为53.3 g(a.i.)/hm^(2)和25.4 g(a.i.)/hm^(2),GR90分别为282.1 g(a.i.)/hm^(2)和96.7 g(a.i.)/hm^(2),低于其田间推荐剂量300~360 g(a.i.)/hm^(2),且该药剂对玉米和大豆的安全性都很高,在玉米与马唐、稗、牛筋草、马齿苋、青葙及铁苋菜这6种杂草之间的选择性指数均大于13.6,在大豆与这6种杂草之间的选择性指数均远大于28.5。表明砜吡草唑完全可与嗪草酮复配应用于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田的杂草防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砜吡草唑 嗪草酮 联合作用类型 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 防除效果 安全性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