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大足石刻艺术雕刻技法手段 被引量:4
1
作者 龙红 《民族艺术研究》 CSSCI 2008年第4期32-38,共7页
大足石刻艺术,有着超迈不凡的艺术表现,成为晚期中国石窟艺术的最高峰,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有赖于雕刻技法手段的集大成。主要表现在五个方面:一、石窟与摩崖相结合;二、多种刀法有机融合;三、散点透视与焦点透视交互使用;四、圆雕与浮... 大足石刻艺术,有着超迈不凡的艺术表现,成为晚期中国石窟艺术的最高峰,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有赖于雕刻技法手段的集大成。主要表现在五个方面:一、石窟与摩崖相结合;二、多种刀法有机融合;三、散点透视与焦点透视交互使用;四、圆雕与浮雕交相辉映;五、主体性与装饰性有机结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足石刻艺术 雕刻技法 集大成
下载PDF
论大足石刻艺术动与静的对比 被引量:2
2
作者 龙红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193-194,共2页
大足石刻艺术中,存在着极为丰富的动、静对比关系,不仅表现在一像的自身造像中,更体现于像与像的组合构建里,还体现于像与周围环境的结合上。其于造像之动与静对比关系的把握,表现极为娴熟,充满了辩证色彩,从一个特殊方面显示了"... 大足石刻艺术中,存在着极为丰富的动、静对比关系,不仅表现在一像的自身造像中,更体现于像与像的组合构建里,还体现于像与周围环境的结合上。其于造像之动与静对比关系的把握,表现极为娴熟,充满了辩证色彩,从一个特殊方面显示了"技进乎道"境界的绝佳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足石刻艺术 对比 动态 静意
下载PDF
中国早期佛教传播路线与摇钱树佛像--大足石刻艺术的历史成因探析
3
作者 龙红 《青海社会科学》 CSSCI 2008年第3期104-107,共4页
大足石刻发展成为中国石窟艺术的最后一个高潮———第三个高潮,经过了一个比较漫长而复杂的积淀过程,提示出印度佛教传入中国的线路问题。不管是中国佛教艺术的"南传系统"说还是"北传系统"说,都在一定层面上肯定... 大足石刻发展成为中国石窟艺术的最后一个高潮———第三个高潮,经过了一个比较漫长而复杂的积淀过程,提示出印度佛教传入中国的线路问题。不管是中国佛教艺术的"南传系统"说还是"北传系统"说,都在一定层面上肯定了四川地区是早期被染印度佛教及其艺术的地方。印度佛教及其艺术首先在四川地区扎下根来,进而开花、结果,瓜瓞绵延,并终至兴旺发达,其标志就是大足石刻艺术辉煌世界的精彩构筑。摇钱树造像是其代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佛教 早期传播路线 摇钱树佛像 大足石刻艺术 历史成因
下载PDF
从大足石刻艺术看中国式佛经变相——兼论“变文”与“变相”及其相互关系
4
作者 龙红 《艺术百家》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152-154,共3页
"疑伪经",比较真实地反映了中国佛教发展特殊时代阶段的断面状况,对中国佛教乃至"三教合一"的历史研究具有重大的价值和意义。大足石刻艺术"变文"和"变相"有机统一,图文并茂,成为中国式佛经变... "疑伪经",比较真实地反映了中国佛教发展特殊时代阶段的断面状况,对中国佛教乃至"三教合一"的历史研究具有重大的价值和意义。大足石刻艺术"变文"和"变相"有机统一,图文并茂,成为中国式佛经变相的最高阶段,构筑了一道中国佛教历史演进的崭新景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足石刻艺术 疑伪经 变文 变相
下载PDF
大足石刻艺术博物馆 三教神佛的人间驻跸
5
作者 汪琼 大军 《西南航空》 2007年第5期44-48,50,共6页
大足石刻艺术博物馆里,那雕刻精美的石刻,虽经千年的岁月侵蚀,略显斑驳,然而岁月却带不走它们的璀璨光辉。作为晚期石窟艺术代表作的大足石刻在吸收、融化前期石窟艺术精华的基础上,于题材选择、艺术形式、造型技巧、审美情趣诸方面都... 大足石刻艺术博物馆里,那雕刻精美的石刻,虽经千年的岁月侵蚀,略显斑驳,然而岁月却带不走它们的璀璨光辉。作为晚期石窟艺术代表作的大足石刻在吸收、融化前期石窟艺术精华的基础上,于题材选择、艺术形式、造型技巧、审美情趣诸方面都较之前代有所突破,以鲜明的民族化、生活化特色,成为具有中国风格的石窟艺术的典范,与敦煌、云冈、龙门等石窟一起构成了一部完整的中国石窟艺术史,更被列入了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足石刻艺术博物馆 世界文化遗产 中国风格 艺术形式 造型技巧 审美情趣 石窟
下载PDF
大足石刻艺术中的人间情态 被引量:1
6
作者 邱正伦 冯洁 《美术观察》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108-108,共1页
大足石刻以宗教为题材,因此,其形式本身的宗教意味肯定是不言而喻的。本文在这里所要关注的,当然不是,至少不仅仅是就佛教的宗教题材去探讨其宗教价值,相反则是要穿越佛教这一宗教题材去探寻它的世俗化审美与其人类学特征,进一步... 大足石刻以宗教为题材,因此,其形式本身的宗教意味肯定是不言而喻的。本文在这里所要关注的,当然不是,至少不仅仅是就佛教的宗教题材去探讨其宗教价值,相反则是要穿越佛教这一宗教题材去探寻它的世俗化审美与其人类学特征,进一步探索大足石刻由宗教题材转向世俗化审美造型的典型做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足石刻艺术 宗教题材 情态 宗教价值 世俗化 人类学 佛教 审美
原文传递
大足石刻演变历程的信息可视化设计思考
7
作者 王为为 《美术教育研究》 2018年第13期23-24,共2页
大足石刻是大足县境内74处5万余尊宗教石刻造像的总称。它开凿于初唐时期的永徽年间,至晚唐时期景福年间逐渐大兴;至五代时,大足石刻出现了第一个高峰;然后又兴盛于两宋时期,出现宝顶山造像,此为大足石刻第二个高峰期;之后逐渐凋零,明... 大足石刻是大足县境内74处5万余尊宗教石刻造像的总称。它开凿于初唐时期的永徽年间,至晚唐时期景福年间逐渐大兴;至五代时,大足石刻出现了第一个高峰;然后又兴盛于两宋时期,出现宝顶山造像,此为大足石刻第二个高峰期;之后逐渐凋零,明清时期稍有修补,但规模都很小。大足石刻是我国石窟艺术晚期时的艺术杰作,它以佛教造像为主,同时兼有儒家和道家造像。大足石刻出现了"三教融合"的局面,这对大足石刻的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该文通过查找参考文献等途径,按照历史发展对大足石刻各部分进行了梳理归类,主要针对北山、石篆山、石门山、广华山、宝顶山部分,以时间、空间上的分布为线索,通过信息可视化的方法探讨大足石刻与当时宗教的发展,最后整理出五山石刻的具体发展信息,分析大足石刻的历史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足石刻艺术 历史发展 宗教 信息可视化
下载PDF
关注大足石刻 保护世界文化遗产——中国大足石刻保护暨国际学术研讨会新闻发布会近期召开
8
作者 廖晖 《重庆与世界》 2005年第2期26-27,共2页
近日,重庆市文化局、重庆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和大足县人民政府共同召开了世界文化遗产——中国大足石刻保护暨国际学术研讨会新闻发布会,会议由市新闻办公室主任周波主持。大足县人民政府县长江涛首先介绍了大足石刻的历史及相关文物... 近日,重庆市文化局、重庆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和大足县人民政府共同召开了世界文化遗产——中国大足石刻保护暨国际学术研讨会新闻发布会,会议由市新闻办公室主任周波主持。大足县人民政府县长江涛首先介绍了大足石刻的历史及相关文物保护工作,随后,江县长与重庆市文化局副局长王川平及大足石刻艺术博物馆副馆长黎方银共同回答了记者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足石刻 大足石窟 国际学术研讨会 大足 新闻发布会 记者招待会 重庆 大足石刻艺术博物馆 中华人民共和国
下载PDF
大足石刻造像艺术世俗化的人类学审美指向 被引量:2
9
作者 邱正伦 冯洁 《美术观察》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103-105,共3页
大足石刻艺术作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其价值和意义已经在很大程度上超出了单纯佛教密宗道场的宗教信仰领域,熔铸了儒道释的思想文化精神要义。更进一步说,大足石刻的价值和意义绝不仅仅局限在巴蜀地区,事实上,大足石刻已经从更加... 大足石刻艺术作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其价值和意义已经在很大程度上超出了单纯佛教密宗道场的宗教信仰领域,熔铸了儒道释的思想文化精神要义。更进一步说,大足石刻的价值和意义绝不仅仅局限在巴蜀地区,事实上,大足石刻已经从更加广泛的角度超越了地域、国家、民族范围,它的价值本身就带有全人类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足石刻艺术 人类学 造像艺术 世俗化 非物质文化遗产 指向 审美 宗教信仰
原文传递
论巴渝文化十大系列 被引量:6
10
作者 熊笃 《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1年第4期38-45,共8页
巴渝文化源远流长 ,巫山原始文化、巴族巴国文化、三国文化、丰都鬼文化、巴渝竹枝词民间文艺、大足石刻艺术、宋末抗元军事文化、明玉珍大夏文化、辛亥革命文化、陪都及红岩文化等构成了巴渝文化的完整系列。
关键词 巴族巴国文化 辛亥革命文化 大足石刻艺术 红岩文化 明玉珍大夏文化 巴渝文化 巫山原始文化 三国文化 鬼文化
下载PDF
三教融合对大足石刻石窟造像的影响 被引量:3
11
作者 刘健 刘晓 《雕塑》 2013年第1期52-54,共3页
在漫长的历史旅程中,以宋代造像为主体的大足石刻处在了一个特殊的时空位置,承载了一个变迁时代独特的精神内涵。大足石刻造像是中国融汇儒、释、道三教而自成一体的大型石窟群,也是世界石窟艺术之林中一座让人惊异的丰碑。中国传统文... 在漫长的历史旅程中,以宋代造像为主体的大足石刻处在了一个特殊的时空位置,承载了一个变迁时代独特的精神内涵。大足石刻造像是中国融汇儒、释、道三教而自成一体的大型石窟群,也是世界石窟艺术之林中一座让人惊异的丰碑。中国传统文化三大主流儒、释、道在宋代走向融合,这个融合始终贯穿于大足石刻开创的整个历史过程,并以具像的形式做出了生动而有趣的阐释,从而成就了大足石刻的不朽价值和独特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足石刻艺术 三教融合 石窟造像
原文传递
巴渝茶话
12
《重庆与世界》 2004年第4期66-67,共2页
版画綦江农民版画将作为"中法文化年"活动中"中国文化年·图卢兹重庆文化艺术节"的一个交流项目,将于今年7月初赴法国图卢兹市展出。綦江农民版画起源于明清的木板年画,以古朴、粗犷、凝重的创作手法和题材多... 版画綦江农民版画将作为"中法文化年"活动中"中国文化年·图卢兹重庆文化艺术节"的一个交流项目,将于今年7月初赴法国图卢兹市展出。綦江农民版画起源于明清的木板年画,以古朴、粗犷、凝重的创作手法和题材多样的表现形式深受世人喜爱。近年来,綦江农民版画先后赴美国、加拿大、日本等20多个国家展出,荣获国家级奖励达20多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山奶粉 商业 綦江农民版画 大足石刻艺术博物馆 图卢兹 杨家坪
下载PDF
护宝之路——风雨同舟
13
作者 刘园 《重庆与世界》 2005年第5期26-29,共4页
文化遗产的意义首先在于传承历史文化,而不是供后世人消费。但凡举世瞩目的文化遗产,都经历过历史的风刀霜剑,能够得以存留今日已属不易。认识到文化遗产的重要意义,将其当作宝物一样呵护,向来是英明之举。保护文化遗产,是利在当代,功... 文化遗产的意义首先在于传承历史文化,而不是供后世人消费。但凡举世瞩目的文化遗产,都经历过历史的风刀霜剑,能够得以存留今日已属不易。认识到文化遗产的重要意义,将其当作宝物一样呵护,向来是英明之举。保护文化遗产,是利在当代,功在千秋的事情。而大足石刻作为世界文化遗产,正是因为受到了一代又一代人坚持不懈的呵护,才成为了今天中国四大石窟中保护工作做得最好的一处。由于大足石刻点多、面广、量多、线长,又受经费问题、人员问题、意识问题等因素的制约,护宝之路充满了艰难;但是由于大足县委县政府的清醒认识、专家学者们的广泛参与,以及社会各界人士的普遍关注,大足石刻的保护工作又是持之以恒、坚定和卓有成效的。大足石刻在风雨同舟的护宝之路上经受过时光和风雨的洗礼,一路走来,令人难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足石刻 大足 大足石窟 宝之 宝顶山 石刻文物 大足石刻艺术博物馆 文化遗产
下载PDF
我爱家乡,但用的是奇异的爱情——读《我寂寞的时候,菩萨也寂寞》
14
作者 王鸣剑 《内江师范学院学报》 2011年第11期68-71,共4页
长篇小说《我寂寞的时候,菩萨也寂寞》,以别出机杼的叙事艺术,将欲望化时代的爱情和浓得化不开的乡情,根植入大足石刻艺术的佛性中去拷问与抒写,直抵人性中的善与恶、美与丑。作者通过忆君面对人生变故和爱情无常所表现出来的豁达与宽容... 长篇小说《我寂寞的时候,菩萨也寂寞》,以别出机杼的叙事艺术,将欲望化时代的爱情和浓得化不开的乡情,根植入大足石刻艺术的佛性中去拷问与抒写,直抵人性中的善与恶、美与丑。作者通过忆君面对人生变故和爱情无常所表现出来的豁达与宽容,也昭示了平民的幸福和俗世的快乐,在于安贫乐道,与世无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我寂寞的时候 菩萨也寂寞》 欲望化时代 爱情救赎 大足石刻艺术 浓郁乡情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