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大跨偏压隧道病害整治结构抽换技术的研究
1
作者 李治国 薛文博 曹桢楹 《世界隧道》 1998年第5期42-45,共4页
六甲洞隧道是107国道清连一级公路上的一座双洞四车道高等级公路隧道,左洞长768m,右洞长734m。由于地质条件和施工方法等原因,导致左洞85m(DK2252+496~581)和右洞71.5m(DK2252+473~544.5)支护结构变形、开裂、侵限,左洞DK2252+535~54... 六甲洞隧道是107国道清连一级公路上的一座双洞四车道高等级公路隧道,左洞长768m,右洞长734m。由于地质条件和施工方法等原因,导致左洞85m(DK2252+496~581)和右洞71.5m(DK2252+473~544.5)支护结构变形、开裂、侵限,左洞DK2252+535~545段右边墙出现错台,丧失了使用功能,必须进行病害整治。病害整治的方法为注浆加固和结构抽换,本文剖析了病害产生的原因,介绍了病害整治的思路,并主要阐述了结构抽换的设计和施工技术,以及监控量测技术在施工中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跨偏压隧道 病害整治 结构抽换 公路隧道
下载PDF
浅埋偏压大跨花岗岩残积土小净距隧道合理间距研究 被引量:20
2
作者 陈秋南 赵磊军 +2 位作者 谢小鱼 贺成斌 曹运江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3475-3480,共6页
针对花岗岩残积土浅埋偏压大跨小净距隧道合理间距与偏压程度的关系问题,引入偏压率P,通过建立洞口段1:7,1:5和1:3共3种边坡坡度的偏压小净距隧道模型;基于FLAC3D软件,研究花岗岩残积土围岩小净距隧道施工工法优化和不同偏压率P对其最... 针对花岗岩残积土浅埋偏压大跨小净距隧道合理间距与偏压程度的关系问题,引入偏压率P,通过建立洞口段1:7,1:5和1:3共3种边坡坡度的偏压小净距隧道模型;基于FLAC3D软件,研究花岗岩残积土围岩小净距隧道施工工法优化和不同偏压率P对其最小合理间距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双侧壁导坑法较适合偏压率为1.13的小净距隧道施工,最小合理间距为24 m,中间岩柱是最薄弱部位;岩柱上方地表沉降最大,靠近岩柱两侧隧道支护锚杆轴力最大,在施工过程中塑性变形较严重,进一步验证了数值模拟结果的合理性,因此,在施工时应优先加固岩柱的上岩盘,同时兼顾加固中岩盘和下方岩盘,确保中间岩柱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浅埋偏压大跨小净距隧道 合理间距 花岗岩残积土 数值模拟 工法优化
下载PDF
超浅埋大跨偏压隧道双侧壁导洞法施工力学特性分析 被引量:1
3
作者 白传鹏 王兴昌 +2 位作者 张清光 王勇 蔡子健 《土工基础》 2017年第6期747-752,共6页
超浅埋跨偏压隧道由于跨度大、埋深浅、地形偏压,加上施工期间各道工序的相互影响,围岩的多次扰动等因素,导致施工过程中力学行为复杂,极易发生失稳乃至坍塌事故。利用有限元软件ABAQUS建立三维模型,对超浅埋大跨偏压隧道双侧壁导坑法... 超浅埋跨偏压隧道由于跨度大、埋深浅、地形偏压,加上施工期间各道工序的相互影响,围岩的多次扰动等因素,导致施工过程中力学行为复杂,极易发生失稳乃至坍塌事故。利用有限元软件ABAQUS建立三维模型,对超浅埋大跨偏压隧道双侧壁导坑法施工过程进行三维模拟计算,分析了隧道围岩在开挖过程中位移场、应力场及支护结构受力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同一断面上地表沉降与拱顶沉降比值接近于1,深埋侧地表监测点沉降大于浅埋侧沉降;(2)开挖过程中,围岩应力不断变化,拱顶、深埋侧拱腰及拱底部位主要承受较大拉应力,浅埋侧拱腰以及左右边墙承受较大压应力;(3)当左右导洞下台阶开挖时,中导洞核心土会出现围岩塑性贯通区。(4)初衬受力随着开挖不断变化,当全断面闭合后,主要在拱底和拱顶出现拉应力集中现象,而二衬则在拱底会出现较小拉应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浅埋隧道 大跨偏压隧道 双侧壁导洞法 数值模拟
原文传递
不同开挖方法偏压大跨隧道围岩稳定性对比分析 被引量:17
4
作者 耿招 张彬 +2 位作者 李伟瀚 黄峰 王汉勋 《工程地质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866-873,共8页
偏压地形对大跨隧道的围岩变形和支护结构受力有较大的负面影响,科学选择开挖方法是确保隧道施工安全的重要前提。Hoek-Brown强度准则综合考虑岩体结构面特征、岩块强度和施工扰动对岩体劣化效应的影响,能更好地反映隧道开挖过程中围岩... 偏压地形对大跨隧道的围岩变形和支护结构受力有较大的负面影响,科学选择开挖方法是确保隧道施工安全的重要前提。Hoek-Brown强度准则综合考虑岩体结构面特征、岩块强度和施工扰动对岩体劣化效应的影响,能更好地反映隧道开挖过程中围岩的变形情况。据此,本文以贵阳市环城路七冲村二号隧道为工程依托,通过现场调查及经验查表的方法确定了Hoek-Brown强度参数,采用FLAC3D对三台阶法和双侧壁导洞法的开挖过程进行了模拟计算,结合现场围岩变形和钢拱架轴力监测数据,对两种开挖方法的围岩稳定性进行了对比分析,得出结论:相比于三台阶法,双侧壁导洞法能更有效地控制围岩塑性区发展和围岩变形,可以有效地减少偏压荷载对隧道围岩造成的不利影响,但钢拱架受力不均匀,可能对支护结构稳定产生不利影响;综合考虑施工安全和施工进度,围岩较破碎的隧道出口段和入口段应采用双侧壁导洞法施工,围岩较完整的其他区间段可采用三台阶法施工,以节省工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偏压大跨隧道 开挖方法 HOEK-BROWN准则 现场监测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