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大蹄蝠全基因组微卫星分布特征分析 被引量:1
1
作者 邵伟伟 乔芬 +2 位作者 蔡玮 林植华 韦力 《兽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82-192,共11页
脊椎动物基因组含有丰富的微卫星信息。本研究对翼手目动物中的大蹄蝠全基因组及其基因的微卫星分布特征进行分析,并对含有微卫星编码序列的基因进行注释分析。结果表明,大蹄蝠全基因组大小为2.24 Gb,共含有497883个微卫星,其中,数量和... 脊椎动物基因组含有丰富的微卫星信息。本研究对翼手目动物中的大蹄蝠全基因组及其基因的微卫星分布特征进行分析,并对含有微卫星编码序列的基因进行注释分析。结果表明,大蹄蝠全基因组大小为2.24 Gb,共含有497883个微卫星,其中,数量和比例最多的是单碱基和二碱基重复类型,分别有173953个(34.94%)和222591个(44.71%),相对丰度分别为77.78 loci/Mb和99.52 loci/Mb。微卫星数量从单碱基重复到六碱基重复单元最多的类型分别为(A)_(n)、(AC)_(n)、(TAT)_(n)、(TTTA)_(n)、(AACAA)_(n)和(TATCTA)_(n),比例分别为95.14%、55.25%、38.41%、22.17%、48.68%和20.30%。不同基因区和基因间区的数量及丰度不同,其中基因间区的微卫星数量及其丰度最大,分别为322666个和2541.57 loci/Mb,编码区的微卫星数量及其丰度最小,分别为1461个和461.98 loci/Mb。基因间区和全基因组的微卫星的分布特征相似。编码区最多的微卫星类型为三碱基重复单元,外显子最多的微卫星类型为单碱基、二碱基和三碱基重复单元。在微卫星丰度分布的位置特征分析中,基因上游500 bp、外显子、内含子和基因下游500 bp各个区域微卫星丰度分别为16400.94 loci/Mb、972.12 loci/Mb、2180.66 loci/Mb和3899.89 loci/Mb。大蹄蝠基因中含有微卫星的编码序列(Coding sequence,CDS)1461条,被注释到的基因有1226个。GO注释到63个主要功能基因中,并分配到26439个GO条目。KEGG富集最显著的是信号传导通路,含有146个基因。本研究结果不仅为大蹄蝠高质量微卫星的筛选提供参考,还将进一步为翼手目其他物种的全基因组微卫星分布特征分析及其微卫星在全基因组中的生物学功能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翼手目 大蹄蝠 全基因组 微卫星 GO分析 KEGG富集
下载PDF
在不同状态和生境复杂度中大蹄蝠回声定位叫声的可塑性 被引量:4
2
作者 李艳丽 邵永刚 +4 位作者 刘志霄 刘奇 陈毅 张佑祥 张礼标 《兽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238-244,共7页
蝙蝠回声定位声波的可塑性对其适应不同状态、生境以及捕食和社会交流具有重要的作用。为进一步研究大蹄蝠的回声定位声波在不同状态和生境下的可塑性,通过室内行为实验,对大蹄蝠在4种不同状态(室内飞行、静息、布袋内和手持)和4种不同... 蝙蝠回声定位声波的可塑性对其适应不同状态、生境以及捕食和社会交流具有重要的作用。为进一步研究大蹄蝠的回声定位声波在不同状态和生境下的可塑性,通过室内行为实验,对大蹄蝠在4种不同状态(室内飞行、静息、布袋内和手持)和4种不同生境复杂度(室外、室内0棵树、室内1棵树、室内5棵树)条件下飞行的回声定位声波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大蹄蝠的回声定位声波为CF-FM型,通常连续发出2-4个脉冲组成一个脉冲组。对比大蹄蝠在4种不同状态下的回声定位叫声发现,主频按静息、布袋内、手持、飞行的顺序依次降低,后端FM频宽则按手持、布袋内、飞行和静息的顺序依次变短;而脉冲间隔和脉冲时程则均按静息、飞行、布袋内、手持的顺序依次增加。对比大蹄蝠在4种不同生境复杂度中飞行的回声定位叫声发现,主频按室外、室内0棵树、室内1棵树、室内5棵树依次提高,而脉冲时程及脉冲间隔则依次缩短;室外放飞条件下的后端FM频宽比室内飞行的短。研究结果说明,大蹄蝠在不同状态、不同生境复杂度条件下的回声定位叫声具有明显的可塑性和生境适应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蹄蝠 回声定位叫声 行为状态 生境复杂度 可塑性
下载PDF
大蹄蝠回声定位信号特征与下丘神经元频率调谐 被引量:4
3
作者 付子英 唐佳 +1 位作者 JEN Philip Hung-Sun 陈其才 《动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28-132,共5页
采用超声监测仪录制超声信号和细胞外电生理记录下丘神经元的频率调谐曲线(frequency tuning curves,FTCs)的方法,探讨了大蹄蝠(Hipposideros armiger)回声定位信号与下丘(inferior colliculus,IC)神经元频率调谐之间的相关性。结果发现... 采用超声监测仪录制超声信号和细胞外电生理记录下丘神经元的频率调谐曲线(frequency tuning curves,FTCs)的方法,探讨了大蹄蝠(Hipposideros armiger)回声定位信号与下丘(inferior colliculus,IC)神经元频率调谐之间的相关性。结果发现,大蹄蝠回声定位叫声为恒频-调频(constant frequency-frequency modulated,CF-FM)信号,一般含有2~3个谐波,第二谐波为其主频,CF成分频率(Mean±SD,n=18)依次为:(33.3±0.2)、(66.5±0.3)、(99.4±0.5)kHz;电生理实验共获得72个神经元的频率调谐曲线,Q10-dB值的范围是0.5~95.4(9.2±14.6,n=72),最佳频率(best frequency,BF)在回声定位主频附近的神经元具有尖锐的频率调谐特性。结果表明,大蹄蝠回声定位信号与下丘神经元频率调谐存在相关性,表现为最佳频率在回声定位信号主频附近的神经元频率调谐曲线的Q10-dB值较大,具有很强的频率分析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回声定位信号 下丘神经元 频率调谐 大蹄蝠
下载PDF
四川地区大蹄蝠某些年龄特征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吴毅 侯万儒 +2 位作者 胡锦矗 成英 李军 《兽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284-288,共5页
对大蹄蝠的某些年龄特征进行了比较研究。根据左侧第 1上臼齿的磨损情况 ,将大蹄蝠划分为 7个年龄组。同时探讨了各年龄组中假乳头的分布 ,右侧假乳头发达者最多 ,占73 68% ,平均长度为 7 2 91 9± 2 330 2mm (N =1 4)。左侧发达... 对大蹄蝠的某些年龄特征进行了比较研究。根据左侧第 1上臼齿的磨损情况 ,将大蹄蝠划分为 7个年龄组。同时探讨了各年龄组中假乳头的分布 ,右侧假乳头发达者最多 ,占73 68% ,平均长度为 7 2 91 9± 2 330 2mm (N =1 4)。左侧发达者仅占 1 5 79% ,平均长度为 9± 1 0 0mm (N =3)。从皮叶与性别和年龄的关系可见 ,具皮叶者多数为雄性 (72 % ) ,但雌性亦有 2 1 1 %的个体有皮叶。结果还表明 ,皮叶的发达程度不与年龄的增加呈正相关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 大蹄蝠 年龄特征 假乳头 皮叶
下载PDF
大蹄蝠的核型分析 被引量:7
5
作者 谷晓明 《动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19-21,共3页
研究了大蹄蝠的核型、C 带和Ag NORs。大蹄蝠的染色体数目是 2n =3 2 ,NF =60 ,No.8染色体上有一明显的次缢痕。大蹄蝠有丰富的结构异染色质 ,主要以着丝粒带的形式存在 ;且有若干对染色体部分或全部异染色质化 ;一对Ag NORs稳定地出现... 研究了大蹄蝠的核型、C 带和Ag NORs。大蹄蝠的染色体数目是 2n =3 2 ,NF =60 ,No.8染色体上有一明显的次缢痕。大蹄蝠有丰富的结构异染色质 ,主要以着丝粒带的形式存在 ;且有若干对染色体部分或全部异染色质化 ;一对Ag NORs稳定地出现于No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翼手目 C-带 AG-NORS 大蹄蝠 核型分析
下载PDF
黑胡鞘尾蝠和大蹄蝠的染色体分析 被引量:10
6
作者 张维道 汪漠庆 《兽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4期306-307,274,共3页
1.材料与方法本文所用黑胡鞘尾蝠(Taphozous melanopogon)和大蹄幅(Hipposidaros armiger)系1990年3月在海南省坝王岺石灰岩洞中捕取。染色体标本采用秋水仙素-低渗-空气干燥直接制片法。秋水仙素量按1微克/克体重计算,实验材料取臂骨骨... 1.材料与方法本文所用黑胡鞘尾蝠(Taphozous melanopogon)和大蹄幅(Hipposidaros armiger)系1990年3月在海南省坝王岺石灰岩洞中捕取。染色体标本采用秋水仙素-低渗-空气干燥直接制片法。秋水仙素量按1微克/克体重计算,实验材料取臂骨骨髓,经0.4%KCl低渗30分钟。标本用1/10 Giemsa液染色20分钟。光镜下选取10个分散好的中期分裂相进行摄影、剪贴、测量,根据Levan等(1964)按臂比指数进行染色体分类,依着丝粒位置和相对长度排列编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胡鞘尾 大蹄蝠 染色体
下载PDF
大蹄蝠的食物组成及对森林虫害发生的影响 被引量:2
7
作者 韩宝银 贺红早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2年第26期12884-12885,共2页
[目的]研究大蹄蝠(Hipposideros armiger)的食物组成及其对森林虫害发生的影响。[方法]采用粪便分析和直接观察法分析大蹄蝠捕食食物的组成,并采用样地调查法研究森林虫害发生情况。[结果]鞘翅目(31.59%~37.21%)和鳞翅目(15.38%~22.8... [目的]研究大蹄蝠(Hipposideros armiger)的食物组成及其对森林虫害发生的影响。[方法]采用粪便分析和直接观察法分析大蹄蝠捕食食物的组成,并采用样地调查法研究森林虫害发生情况。[结果]鞘翅目(31.59%~37.21%)和鳞翅目(15.38%~22.87%)在大蹄蝠食物组成中所占比例较大,是大蹄蝠的主要食物组成部分;随着大蹄蝠种群数量的锐减,大蹄蝠活动半径区域内森林的虫害正呈逐年上升趋势,在0~4 km半径区域内森林虫害平均发生率由2006年的14.25%上升到2010年的26.93%。[结论]为大蹄蝠的保护工作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蹄蝠 食物组成 森林虫害
下载PDF
大蹄蝠多普勒正负补偿效应的声波特征与比较 被引量:5
8
作者 王绪中 胡开良 +2 位作者 韦力 徐栋 张礼标 《Zoological Research》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663-669,共7页
利用单摆装置模拟大蹄蝠的飞行状态并实时记录其回声定位信号,以研究其多普勒频移补偿行为。与其静息状态下的超声波特征比较,发现大蹄蝠在接近目标的过程中有多普勒正补偿效应:叫声频率随相对速度改变而成正相关变化;当相对速度最大时... 利用单摆装置模拟大蹄蝠的飞行状态并实时记录其回声定位信号,以研究其多普勒频移补偿行为。与其静息状态下的超声波特征比较,发现大蹄蝠在接近目标的过程中有多普勒正补偿效应:叫声频率随相对速度改变而成正相关变化;当相对速度最大时,其叫声频率相对静息状态频率降低最多,而相对速度为零时,叫声频率回复到静息时频率。而当大蹄蝠远离目标时,有多普勒负补偿效应:叫声频率随相对速度改变成正相关变化,叫声频率在相对速度最大时,升高最多,但相同速度下升高之值较正补偿值低得多。另外,负补偿效应出现的频率较正补偿值低,这可能是由蝙蝠生理结构的限制以及自然状态下罕见的多普勒负补偿条件所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蹄蝠 回声定位 多普勒正补偿 多普勒负补偿
下载PDF
香港大蹄蝠出飞时间及其季节变化(英文)
9
作者 David J.Stanton 《兽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251-255,共5页
于2014年5月至2015年4月,对香港低海拔栖息地的大蹄蝠夜晚出飞活动时间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大蹄蝠出飞时间平均为日落后(14.6±6.1)min。初飞时间与民用曙暮光呈强正相关(r=0.968,P<0.0001),而出飞结束时刻同样与民用曙暮光时... 于2014年5月至2015年4月,对香港低海拔栖息地的大蹄蝠夜晚出飞活动时间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大蹄蝠出飞时间平均为日落后(14.6±6.1)min。初飞时间与民用曙暮光呈强正相关(r=0.968,P<0.0001),而出飞结束时刻同样与民用曙暮光时间呈现显著相关(r=0.977,P<0.0001)。在一年中较冷的12月和1月则没有蝙蝠出飞记录。大蹄蝠虽然在亚洲分布广泛,但是相对于温带地区的蝙蝠物种来说,关于该物种的基础生态学研究较少。本文对大蹄蝠的季节性出飞行为开展研究工作,以利有关长远保育的深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用曙暮光 香港 保育 大蹄蝠 出飞时间
下载PDF
大蹄蝠的命运
10
作者 王晓琴 胡锦矗 《野生动物》 2003年第4期23-23,共1页
大蹄蝠隶属于翼手目小蝙蝠亚目蹄蝠科蹄蝠属.主要特征为体型相对较大,前臂长约85毫米,第三及第四掌骨等长,体色深棕褐色.鼻叶由马蹄叶、中叶和顶叶组成,马蹄叶的两侧还各有4片小侧叶.大蹄蝠有冬季集中到一个洞中冬眠的习性,并且在大蹄... 大蹄蝠隶属于翼手目小蝙蝠亚目蹄蝠科蹄蝠属.主要特征为体型相对较大,前臂长约85毫米,第三及第四掌骨等长,体色深棕褐色.鼻叶由马蹄叶、中叶和顶叶组成,马蹄叶的两侧还各有4片小侧叶.大蹄蝠有冬季集中到一个洞中冬眠的习性,并且在大蹄蝠冬眠的洞内,常常是蝙蝠的种类比较单一,只有大蹄蝠一个种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蹄蝠 翼手目 小蝙亚目 形态学 生态习性 物种保护
下载PDF
两种同域分布蹄蝠在开阔度不同的环境中回声定位声波的可塑性 被引量:1
11
作者 彭乐 叶建平 +2 位作者 朱光剑 刘志霄 张礼标 《兽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252-257,共6页
在广西桂林研究了同域分布的大蹄蝠(Hipposideros armiger)和中蹄蝠(H.larvatus)在不同开阔度环境中回声定位声波信号的变化。用超声波仪录制自由悬挂和分别释放于人工"大棚"和"小棚"内飞行的蝙蝠的回声定位声波,... 在广西桂林研究了同域分布的大蹄蝠(Hipposideros armiger)和中蹄蝠(H.larvatus)在不同开阔度环境中回声定位声波信号的变化。用超声波仪录制自由悬挂和分别释放于人工"大棚"和"小棚"内飞行的蝙蝠的回声定位声波,使用超声分析软件分析声脉冲时程、主频率及声脉冲间隔,通过重复测量方差分析比较不同状态下的声波参数。结果表明:中蹄蝠声波的主频在悬挂状态下最高,小棚内飞行时次之,大棚内飞行最低;两种蹄蝠声波的脉冲时程和脉冲间隔在悬挂状态下最长,大棚内飞行次之,小棚内飞行最低。总之,这两种蹄蝠的回声定位声波能够随所处状态的变化而变化,可根据生境的复杂度调节声讯号,具有明显的声波可塑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蹄蝠 回声定位 环境开阔度 声音可塑性
下载PDF
5种食虫蝙蝠的生态形态特征与猎物选择的相关性 被引量:3
12
作者 王进忠 张劲硕 +1 位作者 周江 张树义 《北京农学院学报》 2005年第1期6-9,共4页
笔者研究了贵州省安龙县5种蝙蝠:蹄蝠科蹄蝠属的大蹄蝠、黄大蹄蝠、中蹄蝠和三叶蹄蝠属的三叶蹄蝠,以及菊头蝠科菊头蝠属的皮氏菊头蝠的生态形态特征与猎物选择的关系。通过对5种食虫蝙蝠的生态形态特征参数的测量,发现体型较大、飞行... 笔者研究了贵州省安龙县5种蝙蝠:蹄蝠科蹄蝠属的大蹄蝠、黄大蹄蝠、中蹄蝠和三叶蹄蝠属的三叶蹄蝠,以及菊头蝠科菊头蝠属的皮氏菊头蝠的生态形态特征与猎物选择的关系。通过对5种食虫蝙蝠的生态形态特征参数的测量,发现体型较大、飞行较快的大蹄蝠、黄大蹄蝠主要捕食体型较大的鞘翅目、鳞翅目昆虫;体型较小、飞行较慢的三叶蹄蝠则以小型鳞翅目和双翅目昆虫为食;体型居中的中蹄蝠和皮氏菊头蝠不仅选择中等体型昆虫,而且与其余3种蹄蝠的食性部分重叠,这与捕食者体型与猎物体型相一致的生态规律相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猎物 相关性 形态特征参数 双翅目昆虫 大蹄蝠 菊头 生态规律 体型 安龙县 贵州省 鞘翅目 鳞翅目 捕食者 飞行 食性
下载PDF
恒频-调频蝙蝠下丘神经元的恢复周期决定声脉冲跟随率 被引量:3
13
作者 唐佳 付子英 +1 位作者 JEN PHILIP H.-S. 陈其才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801-808,共8页
为探究恒频-调频蝙蝠下丘神经元恢复周期特点及其对声脉冲跟随率的影响,实验采用模拟的大蹄蝠(Hipposideros armiger)自然状态下的恒频-调频发声信号为声刺激,在5只听力正常的大蹄蝠上记录了下丘神经元的声反应和恢复周期(n=93).结果发... 为探究恒频-调频蝙蝠下丘神经元恢复周期特点及其对声脉冲跟随率的影响,实验采用模拟的大蹄蝠(Hipposideros armiger)自然状态下的恒频-调频发声信号为声刺激,在5只听力正常的大蹄蝠上记录了下丘神经元的声反应和恢复周期(n=93).结果发现,根据神经元恢复率达50%时的双声刺激间隔(inter pulse interval,IPI),可将其分为长时恢复型(long recovery,LR;47.4%)、中等时间恢复型(moderater ecovery,MR;35.1%)和短时恢复型(short recovery,SR;17.5%).每种类型依据其恢复率随IPI增加而呈现的不同变化又可进一步分为单IPI反应区神经元,多IPI反应区神经元,以及单调IPI反应神经元.LR,MR和SR型神经元恢复率达50%时的平均IPI分别为(64.0±24.8),(19.6±5.8)和(7.1±2.4)ms(P<0.001),相对应的平均理论每秒声脉冲数分别为(18.2±7.0),(55.4±15.7)和(171.3±102.9)Hz(P<0.001).结果提示,单IPI和多IPI反应区神经元具有特殊IPI反应特性,能对蝙蝠捕食和巡航期间所处的时相做出准确判断,而单调IPI反应神经元对IPI变化的敏感性较强,但时相判断性较差.另外LR,MR和SR型神经元恢复周期和理论脉冲跟随率的平均结果均能与这种蝙蝠回声定位期间3个时相的发声行为相匹配,且神经元恢复周期参与决定声脉冲跟随率,满足了蝙蝠巡航、捕食的行为学需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丘神经元 恢复周期 声脉冲跟随率 大蹄蝠(Hipposideros armiger)
下载PDF
两种蹄蝠回声定位频率与体型的相关性 被引量:14
14
作者 张树义 赵辉华 +3 位作者 冯江 盛连喜 王晖 王立新 《科学通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7期740-743,共4页
大蹄蝠和中蹄蝠在飞行状态下回声定位叫声合能量最高的频率分别为 74.1和92.1kHz.大蹄蝠的头体长、前臂长和体重分别为 82.9, 89.7 mm和 59.1g;中蹄蝠的头体长、前臂长和体重分别为 68.4, 61.3 ... 大蹄蝠和中蹄蝠在飞行状态下回声定位叫声合能量最高的频率分别为 74.1和92.1kHz.大蹄蝠的头体长、前臂长和体重分别为 82.9, 89.7 mm和 59.1g;中蹄蝠的头体长、前臂长和体重分别为 68.4, 61.3 mm和 19.7 g.两种蝙蝠含能量最高频率与头体长、前臂长、体重 3个体型参数之间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86,-1.58和-2.19.研究证实,两种蹄蝠叫声频率与体型大小之间成负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蹄蝠 相关性 回声定位 频率 体型
原文传递
Response to seasonal change of insect resources in Changbai Mountain temperate forests by Greater Horseshoe bats 被引量:1
15
作者 WANG Jing METZNER Walter +2 位作者 ZHU Xu WANG XinHua FENG Jiang 《Chinese Science Bulletin》 SCIE EI CAS 2010年第22期2410-2415,共6页
Knowing how bats select different habitats in response to environmental changes provides a framework for anticipating the likely consequences of changes in climate or vegetation. In this study we assessed the presence... Knowing how bats select different habitats in response to environmental changes provides a framework for anticipating the likely consequences of changes in climate or vegetation. In this study we assessed the presence of greater horseshoe bats (Rhinolophus ferrumequinum) and their foraging behavior. This study depicts an effective approach for seasonal responses of habitat selection by Chiropter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昆虫资源 大蹄蝠 季节变化 长白山 栖息地选择 温带 环境变化 觅食行为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