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大转子截骨入路与K-L后侧入路治疗PipkinⅣ型骨折疗效分析
1
作者 张瀚文 葛建华 +7 位作者 张喜海 叶俊武 沈师 卓乃强 阳运康 王冠 李洋 鲁晓波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1258-1262,共5页
目的探讨两种手术入路治疗中青年PipkinⅣ型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13年7月—2018年6月手术治疗的15例PipkinⅣ型骨折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手术入路不同分为A组(8例,采用K-L后侧入路)和B组(7例,采用大转子截骨入路)。两组患者性别... 目的探讨两种手术入路治疗中青年PipkinⅣ型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13年7月—2018年6月手术治疗的15例PipkinⅣ型骨折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手术入路不同分为A组(8例,采用K-L后侧入路)和B组(7例,采用大转子截骨入路)。两组患者性别、年龄、致伤原因、受伤至手术时间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记录两组患者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及并发症发生情况,根据Thompson-Epstein功能评价系统评定患者髋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结果术后15例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5年,平均2.5年。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4.681,P=0.100);A组手术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及骨折愈合时间均大于B组,住院时间短于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术后1例发生髋关节疼痛、跛行和活动受限,1例骨化性肌炎,1例股骨头坏死,1例切口脂肪液化,1例坐骨神经痛,并发症发生率为62.5%;B组术后1例发生髋关节疼痛,2例骨化性肌炎,并发症发生率42.9%;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735,P=0.462)。末次随访时根据Thompson-Epstein功能评价系统评定,A组获优3例、良2例、可2例、差1例,优良率62.5%;B组获优4例、良2例、可1例,优良率85.7%;两组优良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990,P=0.322)。结论K-L后侧入路术中骨折处理更加简便,但创伤较大,对血管损伤较大,失血量较多。大转子截骨入路能更好保护股骨头血供,手术时间较短,术中失血及并发症较少,是较为理想的PipkinⅣ型骨折手术治疗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IPKIN 大转子截骨入路 K-L后侧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