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885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大运河名称溯源与中国大运河国际话语体系
1
作者 王健 《江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1期60-78,共19页
近年来流行一种说法,“大运河”之名源于1958年淮阴生产的“大运河”牌香烟。这是没有根据的,大运河名称由来已久,多指元代以来形成的京杭大运河。最早称呼“大运河”的是欧美人,几百年来西方人用伟大、雄伟壮丽称呼长城和大运河。我国... 近年来流行一种说法,“大运河”之名源于1958年淮阴生产的“大运河”牌香烟。这是没有根据的,大运河名称由来已久,多指元代以来形成的京杭大运河。最早称呼“大运河”的是欧美人,几百年来西方人用伟大、雄伟壮丽称呼长城和大运河。我国多称“运河”,晚清民国也开始称呼“大运河”,同时继续称“运河”,也偶尔称“中国大运河”。2013年,国家文物局将“中国大运河”作为遗产名称写入申遗文本,赋予其新的含义。万里长城或长城是中国古代文献的名称,西方话语强调了伟大防御功能,翻译则入乡随俗,沿用了中国传统的名称,体现其线形长度特征。运河是中国古代文献通称,受西方影响,近代以后“大运河”名称渐为中国学术界和社会接受并采用,现在已经成为最常用的名称。直译“大运河”凸显了大运河的博大精深:国家工程、庞大的水运体系和举世无双的体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运河 大运 中国大运 名称溯源 国际话语体系
下载PDF
以文旅融合促进大运河文化带流通供应链完善的策略研究——以京津冀运河段为例 被引量:1
2
作者 朱群芳 杨雨昕 《供应链管理》 2024年第3期79-96,共18页
2020年我国发布的《大运河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规划》为相关城市发展以及有关产业更新提供了思路,运河沿线的商流在逐渐恢复和壮大。京津冀作为大运河主要流经区域,对运河文旅产业的发展也十分重视。文章主要通过文献研究法,以京津冀运... 2020年我国发布的《大运河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规划》为相关城市发展以及有关产业更新提供了思路,运河沿线的商流在逐渐恢复和壮大。京津冀作为大运河主要流经区域,对运河文旅产业的发展也十分重视。文章主要通过文献研究法,以京津冀运河段为研究对象,通过对京津冀运河段文旅产业发展现状的分析,针对其所存在的问题,探讨以文旅融合促进大运河文化带流通供应链完善的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运河文化带 文化产业 旅游产业 文旅融合 流通供应链
下载PDF
大运河沿线省市文旅商产业融合发展研究——基于耦合协调、时空演进与发展路径分析
3
作者 刘崇献 孙静 +1 位作者 张嘉豪 牛佳鑫 《资源开发与市场》 CAS 2024年第6期935-945,共11页
推动大运河沿线省市文旅商产业融合和高质量发展,是有效衔接国家重大发展战略的重要抓手。通过构建文旅商产业评价指标体系,测算大运河沿线省市2012-2020年文旅商产业耦合协调度,分析空间演化特征和影响路径。研究发现:研究期内大运河... 推动大运河沿线省市文旅商产业融合和高质量发展,是有效衔接国家重大发展战略的重要抓手。通过构建文旅商产业评价指标体系,测算大运河沿线省市2012-2020年文旅商产业耦合协调度,分析空间演化特征和影响路径。研究发现:研究期内大运河沿线省市文旅商融合水平整体呈现出逐年上升趋势;文旅商融合水平不同,且具有空间集聚性;在政策保障基础上及文旅商相关因素影响下,文旅商产业通过交叉、渗透和重组,从而实现产业协同发展形成文旅商产业综合体。因此,应采取差异化文旅商融合发展策略,以区域协同发展为基础,以大运河文化带建设为抓手,进一步推动大运河沿线省市形成全域统筹、区域协同的文旅商融合发展格局,实现大运河沿线省市经济社会文化高质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运河沿线省市 文旅商融合 耦合协调 时空演进 发展路径
下载PDF
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安徽段文旅融合高质量发展进路研究——产品、服务与产业视角
4
作者 任唤麟 秦素贞 解华顶 《淮阴工学院学报》 CAS 2024年第3期1-8,共8页
随着相关规划的实施以及为落实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出的新理念新要求,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安徽段文旅融合高质量发展应有新的进路。在摸清现状的基础上,针对遗产文化旅游价值未充分开发利用、旅游服务配套设施建设需要加强、文化产业发展... 随着相关规划的实施以及为落实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出的新理念新要求,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安徽段文旅融合高质量发展应有新的进路。在摸清现状的基础上,针对遗产文化旅游价值未充分开发利用、旅游服务配套设施建设需要加强、文化产业发展缺乏专项规划等问题,从产品、服务与产业视角对其进路进行研究,提出应构建复合旅游体验廊道、推出一批独特体验产品,推进文化资源旅游化、塑造特色品牌体系,增强文旅服务功能、构建线上互联平台,活化利用工业遗产、创新红色旅游产品、发展体育休闲产业等,全面发力,共同推进安徽段文旅融合高质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文化公园 大运河安徽段 文旅融合 高质量发展 进路
下载PDF
大运河的文化标识价值及其立法保护
5
作者 周刚志 孙徐恬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32-139,共8页
“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是我国的重大文化工程,也是中华民族的重要文化标识。中国大运河不仅是重要的水利文化遗产、线性文化遗产,也应当成为重要的文化景观遗产,承载“连通五大水系、促进区域交流、助力民族融合”等政治文化理念。当前... “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是我国的重大文化工程,也是中华民族的重要文化标识。中国大运河不仅是重要的水利文化遗产、线性文化遗产,也应当成为重要的文化景观遗产,承载“连通五大水系、促进区域交流、助力民族融合”等政治文化理念。当前,我国大运河相关立法主要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等国家立法和大运河水利管理、生态环境和文化遗产保护等地方立法。为推进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我国应适时制定“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法”或“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管理条例”,以弘扬大运河的“中华文化标识”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文化公园 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 文化遗产 立法
下载PDF
大运河文化基因在沉浸体验空间中的智能转译
6
作者 黄心渊 韦雨君 《家具与室内装饰》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39-44,I0005,共7页
京杭大运河通州段不仅是保障首都漕粮供应的经济生命线,更沉淀了京城地区亟待挖掘、开发、传承的宝贵文化资源。本文基于北京(通州)大运河文化旅游景区文化遗产实景游戏项目实践,构建大运河文化基因谱系并梳理不同基因类型的应用原则,... 京杭大运河通州段不仅是保障首都漕粮供应的经济生命线,更沉淀了京城地区亟待挖掘、开发、传承的宝贵文化资源。本文基于北京(通州)大运河文化旅游景区文化遗产实景游戏项目实践,构建大运河文化基因谱系并梳理不同基因类型的应用原则,阐述大运河主体基因、附着基因和混合基因在项目中所采取的应用策略。最后从感官沉浸体验、视觉奇观体验、具身参与体验和叙事情境体验四个方面,论述数字技术手段如何塑造通州大运河文旅景区的沉浸式体验空间,完成对大运河文化基因的智能数字化转译。在数智融合的时代背景下,本文旨在为文旅产业的数字化转型和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提供创新视角和可行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基因 智能转译 大运 沉浸体验
下载PDF
多维空间视角下大运河、长江国家文化公园建设的比较研究
7
作者 李明 李婷 《江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2期28-37,共10页
随着国家文化公园先后进入建设关键期,如何高质量推进国家文化公园建设成为亟需解决的关键问题。从多维空间视角比较研究大运河、长江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对于高质量推进两大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文章尝试分别从地理空间... 随着国家文化公园先后进入建设关键期,如何高质量推进国家文化公园建设成为亟需解决的关键问题。从多维空间视角比较研究大运河、长江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对于高质量推进两大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文章尝试分别从地理空间、文化空间、文化认同“想象空间”视角对大运河、长江国家文化公园建设进行了比较研究,提出了利用地理空间特点推进国家文化公园建设的思路,在总结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文化空间建构经验的基础上提出长江国家文化公园文化空间建构思路,并从中华民族共同体文化认同“想象空间”视角提出了两大国家文化公园需要重点建构的“想象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 长江国家文化公园 地理空间 文化空间 “想象空间”
下载PDF
大运河运河站实用水文预报方案优化与应用
8
作者 杨明非 刘田田 +1 位作者 房磊 王勇成 《治淮》 2024年第2期19-20,23,共3页
以台儿庄闸为界将预报区间分成两部分,台儿庄闸泄水为上游来水,将原方案的两段马斯京根演算简化为一段马斯京根演算;将原方案中通过P+Pa~R和单位线求得的峄城大沙河和伊家河两大支流流量,转为包含在台儿庄闸控制的实测流量内,对方案进... 以台儿庄闸为界将预报区间分成两部分,台儿庄闸泄水为上游来水,将原方案的两段马斯京根演算简化为一段马斯京根演算;将原方案中通过P+Pa~R和单位线求得的峄城大沙河和伊家河两大支流流量,转为包含在台儿庄闸控制的实测流量内,对方案进行优化。优化后洪峰流量的模拟误差相比优化前略有减小,峰现时间的模拟误差相比优化前明显减小。建议单独编制邳苍分洪道林子站预报方案,作为韩庄闸至运河站预报区间的子方案;同时,于陶沟河入大运河处设站监测水位流量,探讨陶沟河小流域降雨径流关系,以进一步提高运河站洪水预报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运河站 实用 水文预报方案 大运 马斯京根
下载PDF
世界文化遗产中国大运河传说叙事与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凝铸
9
作者 王卫华 孙佳丰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98-108,共11页
中国大运河是世界文化遗产,也是包涵丰富历史文化资源的中华文化符号。这个国家策略下的大规模航运工程,反映了中华民族协同发展的历史进程与政治理念,是中华民族团结统一的象征,也是中华民族文化交融的纽带和精神品格的载体。中国大运... 中国大运河是世界文化遗产,也是包涵丰富历史文化资源的中华文化符号。这个国家策略下的大规模航运工程,反映了中华民族协同发展的历史进程与政治理念,是中华民族团结统一的象征,也是中华民族文化交融的纽带和精神品格的载体。中国大运河的传说叙事承载着中华民族共同的历史记忆、共享的文化传统与共识的价值观念,表达了运河流域民众在长期交往和共同生活中生成的文化认同与民族情感,也提供了阐释大运河与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历史渊源与文化关系的民间视角。传说的传承,是民众唤醒历史记忆、巩固文化认同的过程。在挖掘传说资源的基础上,通过文化空间体系建构和文艺创作等途径,实现大运河民间传说的当代传承与活化利用,发挥其在遗产保护、文脉传承与记忆延续方面的文化功能,对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世界文化遗产 大运河民间传说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文化认同 活化路径
下载PDF
认同理论视域下新时代大运河水文化传播研究
10
作者 张杰 王迪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2期11-17,共7页
水文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强大的价值导向作用,为构建积极的文化认同、民族认同、国家认同提供基础和动力。新时代水文化建设已取得丰硕成果,但在当前复杂传播环境下,水文化传播也面临困境。本研究基于认同理论... 水文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强大的价值导向作用,为构建积极的文化认同、民族认同、国家认同提供基础和动力。新时代水文化建设已取得丰硕成果,但在当前复杂传播环境下,水文化传播也面临困境。本研究基于认同理论,从传播学视阈考察大运河文化传播实践,对现阶段水文化传播策略进行归纳总结,发现其在传播话语权、传播内容、传播渠道三个方面存在现实困境。为打破这三个方面的现实困境,应以人民为中心,优化话语权结构;构建积极认同,优化传播内容;顺应融合趋势,优化传播渠道。本文可为大运河保护与传承、水文化有效传播提供可行性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运河水文化 认同理论 认同建构 传播困境
下载PDF
协同推进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治理法治化研究
11
作者 张红侠 《理论与现代化》 2024年第3期79-89,共11页
协同推进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治理法治化,是建好用好国家文化公园的应有之义和必由之路。要在明确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治理目标的前提下,立足大运河这个线性的复杂时空体系载体,厘清法治短板,推动全流域、跨地区、多部门的协同立法、协同... 协同推进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治理法治化,是建好用好国家文化公园的应有之义和必由之路。要在明确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治理目标的前提下,立足大运河这个线性的复杂时空体系载体,厘清法治短板,推动全流域、跨地区、多部门的协同立法、协同执法、协同司法,保障实现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运 国家文化公园 治理法治化 协同治理
下载PDF
各美其美 美美与共——中国大运河与法国米迪运河
12
作者 何岩巍 《前线》 2024年第4期85-87,共3页
中国大运河始建于春秋,至隋代基本完成,元代将其裁弯取直连接大都和杭州,形成如今京杭大运河的基本格局。元明清三代,这条运河途经今北京、天津两直辖市,河北、山东、江苏、浙江四省,横穿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水系,全长1700... 中国大运河始建于春秋,至隋代基本完成,元代将其裁弯取直连接大都和杭州,形成如今京杭大运河的基本格局。元明清三代,这条运河途经今北京、天津两直辖市,河北、山东、江苏、浙江四省,横穿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水系,全长1700多公里,是世界上工程量最大、航运里程最长的古代运河,担负着漕粮北运王朝都城的重要任务,同时也带动了沿线城市的经济发展与繁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沿线城市 北运 裁弯取直 京杭大运 美美与共 基本格局 元明清 各美其美
下载PDF
山东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的现状及实践探索
13
作者 李正义 王雪玲 《山东开放大学学报》 2024年第2期66-69,共4页
中国大运河是流动着的历史文化长河,是中华文明的文化符号和精神内涵。当前,保护传承利用大运河文化遗产,活态化传承运河文物和文化资源,是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的重中之重。近年来,山东省在大运河文化带建设上持续发力,已经取得显著成效。... 中国大运河是流动着的历史文化长河,是中华文明的文化符号和精神内涵。当前,保护传承利用大运河文化遗产,活态化传承运河文物和文化资源,是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的重中之重。近年来,山东省在大运河文化带建设上持续发力,已经取得显著成效。但仍面临重视程度存在差异、保护形势严峻、传承质量不高以及建设合力不足等挑战。山东省大运河处于“后申遗时代”,推动大运河文化带建设,应坚持整体统筹,保护优先,文化引领,共建共享,文旅融合等原则,推动山东省打造文化“两创”新标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运河文化带 文化资源 建设 现状 实践
下载PDF
以系统机制建设促文化资源活用——评《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保护、管理与利用》
14
作者 周东虎 《中国高校科技》 2024年第1期I0024-I0024,共1页
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对生态文明建设和布局具有战略意义,是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的重要载体和内容。由吴丽云主编的《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保护、管理与利用》(中国旅游出版社2022年3月出版)一书是近期对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研究的又一力... 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对生态文明建设和布局具有战略意义,是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的重要载体和内容。由吴丽云主编的《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保护、管理与利用》(中国旅游出版社2022年3月出版)一书是近期对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研究的又一力作。该书从大运河历史变迁、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的发展现状、遗产保护制度、管理体制机制、利用制度、参与机制、建设进展等方面进行架构,研究框架科学合理、理实交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管理与利用 文化公园 大运 管理体制机制 遗产保护 参与机制 生态文明建设 建设进展
下载PDF
基于无锡段的江苏“大运河文化地标”构建
15
作者 冯远征 卢洪欢 《水利技术监督》 2024年第5期60-62,74,共4页
文化地标作为传递城市精神的载体,担负着城市“文化名片”职能。高品质推进大运河文化地标建设对增强中华文明传播力和影响力意义深远。文章结合二十大提出的新要求和部署,以大运河无锡段为例,探析江苏大运河文化地标建设的内涵、意义... 文化地标作为传递城市精神的载体,担负着城市“文化名片”职能。高品质推进大运河文化地标建设对增强中华文明传播力和影响力意义深远。文章结合二十大提出的新要求和部署,以大运河无锡段为例,探析江苏大运河文化地标建设的内涵、意义和价值。通过对现有运河文化地标建设的现状进行解读及思考,总结经验,指出不足,从政府统筹、内涵建设、资源整合、创新融合等4个方面提出建设策略和路径。研究结果对治理大运河、丰富文旅产品、服务经济社会等具有参考与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地标 大运 文化传播 江苏无锡
下载PDF
大运河(河北段)文旅景观智慧化设计策略探究
16
作者 孙景芝 周艺 晁岱全 《现代园艺》 2024年第8期79-81,共3页
基于大运河(河北段)文旅景观开发现状和现阶段所面临的问题,探讨了在文旅景观设计中融入数字化和智慧化的设计思路,从活化策略和文旅场景构建两个角度分析整体设计策略。以运河数字信息采集与管理为基础构建线上平台,结合虚拟仿真等技... 基于大运河(河北段)文旅景观开发现状和现阶段所面临的问题,探讨了在文旅景观设计中融入数字化和智慧化的设计思路,从活化策略和文旅场景构建两个角度分析整体设计策略。以运河数字信息采集与管理为基础构建线上平台,结合虚拟仿真等技术推动运河文化的再生式保护和文化科普作为文旅景观活化策略,营造传统文化和现代科技的独特旅游的地。以大运河智慧特色小镇构建核心智慧文旅服务场景,打造符合数字化、互动式和智慧化的文旅体验。旨在通过文旅景观智慧化设计策略,打造兼具创新性、影响力和个性化大运河(河北段)文旅品牌形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旅景观 大运 智慧景观
下载PDF
大运河文化在大学生劳动教育中的意蕴探析与价值启鉴
17
作者 郁琦 田野 陈薇 《采写编》 2024年第2期169-171,共3页
大运河在历史变迁中,留下了许多宝贵的历史遗产,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文章旨在将大运河文化中的劳动精神作为切入点,剖析大运河文化在劳动教育中的重要育人价值,探寻“体劳”与“智劳”的内在关系,促进德智体美劳全面育人体系的协同建设。
关键词 大运河文化 劳动精神 教育意蕴 启鉴
下载PDF
大运河沿线手工艺的地域形态生成与融转
18
作者 陈聪 《创意设计源》 2024年第2期5-11,共7页
大运河沿线的手工艺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全球文化多样性的宝贵资源。通过构建“形态生成—技艺融转—空间重塑”的理论框架,统梳理了大运河沿线手工艺的地域形态生成与融转。大运河天然具有线性文化特质,手工艺得以在沿... 大运河沿线的手工艺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全球文化多样性的宝贵资源。通过构建“形态生成—技艺融转—空间重塑”的理论框架,统梳理了大运河沿线手工艺的地域形态生成与融转。大运河天然具有线性文化特质,手工艺得以在沿线的城乡之间广泛传承与传播,建立起一个既具特性又紧密联系的手工艺文化生态体系。手工艺的传承与发展在这一体系中经历了从分散到聚合、从单一到多元的过程,同时也反映不同地域间文化和生活方式的多样性与差异性。在新的历史时期,将大运河文化与手工艺传统予以匹配,能够更好地发挥文化服务作用,塑造中华生活美学范式,输出中国的东方大国形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运 手工艺 非遗 在地性 地域文化
下载PDF
大运河音乐文化符号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路径探索
19
作者 刘桂雪 张苗 《时代人物》 2024年第19期0021-0023,共3页
大运河作为我国的母亲河,其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孕育了丰富的音乐文化资源。大运河音乐文化符号是中 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载体,对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具有重要的功能、价值和实现路径。本文从大运河音乐 的历史渊源、文化内涵、... 大运河作为我国的母亲河,其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孕育了丰富的音乐文化资源。大运河音乐文化符号是中 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载体,对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具有重要的功能、价值和实现路径。本文从大运河音乐 的历史渊源、文化内涵、传承发展等方面入手,剖析了大运河音乐文化符号在凝聚民族情感、传承文化基因、促进文化交 流、助力经济发展等方面的独特作用,并提出了传承保护、创新发展、融合共享等路径建议,以期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 意识提供新的视角和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运 音乐文化符号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功能 价值 路径
下载PDF
文旅融合视域下江苏大运河数字文创设计探析
20
作者 刘天骄 《艺术科技》 2024年第7期98-100,共3页
目的:文章提炼江苏大运河的视觉文化符号,运用数字媒体技术将文化与技术相结合,设计出既有文化价值又有数字科技创新的文创产品。文旅融合视域下,将大运河文化内涵融入旅游产业,有利于把握文旅经济快速发展的契机。方法:深入挖掘江苏大... 目的:文章提炼江苏大运河的视觉文化符号,运用数字媒体技术将文化与技术相结合,设计出既有文化价值又有数字科技创新的文创产品。文旅融合视域下,将大运河文化内涵融入旅游产业,有利于把握文旅经济快速发展的契机。方法:深入挖掘江苏大运河历史文化元素,并将其巧妙融入文创设计,不仅可以为大众带来新颖、有趣的产品体验,还能引导他们深入了解其文化内涵和背后的历史故事。文章以文旅融合视角为切入点,全面分析江苏大运河的文化特征,梳理数字文创中的地域文化特色、互动性原则、情感化原则、融合设计原则,探究融合原则下大运河文创设计的意义和价值。结果:江苏大运河数字文创设计是传承江苏大运河文化内涵、提升产品文化内涵的新途径。数字文创设计不仅能够丰富旅游文创产品的内容与形式,而且对大运河文化的传承和创造性转化而言是一次全新的尝试。结论:江苏大运河文化与数字文创融合是现代文创设计的关键。在文创设计中,要以数字技术为载体,以江苏段运河文化为依托,探索世界历史文化遗产全新的表达形式。在数字科技手段的加持下,江苏段大运河文化得到进一步弘扬,旅游产业实现蓬勃发展,大众也获得了全新而生动的大运河文化体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旅融合 江苏大运河文化 数字技术 数字文创设计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