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大运河沿线省市文旅商产业融合发展研究——基于耦合协调、时空演进与发展路径分析
1
作者 刘崇献 孙静 +1 位作者 张嘉豪 牛佳鑫 《资源开发与市场》 CAS 2024年第6期935-945,共11页
推动大运河沿线省市文旅商产业融合和高质量发展,是有效衔接国家重大发展战略的重要抓手。通过构建文旅商产业评价指标体系,测算大运河沿线省市2012-2020年文旅商产业耦合协调度,分析空间演化特征和影响路径。研究发现:研究期内大运河... 推动大运河沿线省市文旅商产业融合和高质量发展,是有效衔接国家重大发展战略的重要抓手。通过构建文旅商产业评价指标体系,测算大运河沿线省市2012-2020年文旅商产业耦合协调度,分析空间演化特征和影响路径。研究发现:研究期内大运河沿线省市文旅商融合水平整体呈现出逐年上升趋势;文旅商融合水平不同,且具有空间集聚性;在政策保障基础上及文旅商相关因素影响下,文旅商产业通过交叉、渗透和重组,从而实现产业协同发展形成文旅商产业综合体。因此,应采取差异化文旅商融合发展策略,以区域协同发展为基础,以大运河文化带建设为抓手,进一步推动大运河沿线省市形成全域统筹、区域协同的文旅商融合发展格局,实现大运河沿线省市经济社会文化高质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运河沿线省市 文旅商融合 耦合协调 时空演进 发展路径
下载PDF
大运河沿线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空间分布研究——以河北段为例
2
作者 王子健 张丽 +1 位作者 孙妍 王怡 《武术研究》 2024年第9期109-111,共3页
文章运用GIS空间分析法,通过构建地理集中指数模型等探讨大运河河北段沿线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旨在为推动大运河文化迈入新时代、践行新精神提供决策意义和参考价值。研究表明,受地理环境、历史文化、社会经济... 文章运用GIS空间分析法,通过构建地理集中指数模型等探讨大运河河北段沿线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旨在为推动大运河文化迈入新时代、践行新精神提供决策意义和参考价值。研究表明,受地理环境、历史文化、社会经济等因素影响,大运河河北段沿线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以武术类项目为主,呈聚集分布特征;通过点密度发现大运河河北段沿线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丰富,但分布有不均衡性和差异性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 大运河河北段沿线 空间分布
下载PDF
京津冀大运河沿线戏曲类非遗的传承与创新——以近年来京津冀新编戏曲为例 被引量:1
3
作者 李艳敏 《潍坊工程职业学院学报》 2023年第4期86-90,101,共6页
京津冀大运河沿线戏曲种类繁多、内容丰富,有着深厚的燕赵文化底蕴。近年来京剧、河北梆子和评剧作为大运河沿线的三大剧种在选材、立意和形式上都做出了大胆的创新和尝试。在新时代新媒体环境下,京津冀大运河沿线戏曲类非遗不但要在内... 京津冀大运河沿线戏曲种类繁多、内容丰富,有着深厚的燕赵文化底蕴。近年来京剧、河北梆子和评剧作为大运河沿线的三大剧种在选材、立意和形式上都做出了大胆的创新和尝试。在新时代新媒体环境下,京津冀大运河沿线戏曲类非遗不但要在内容上创新,也要在传承既有形式的前提下在人才培养方面遵循“联合共建、订单培养”的原则做出必要的变革。这种积极的尝试和主动的变革是戏曲类非遗在新时代重新焕发生机的必经之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京津冀大运河沿线 戏曲类非遗 传承与创新
下载PDF
文旅融合视角下河北省段大运河沿线村庄发展路径研究
4
作者 任彬彬 宿丹妮 +1 位作者 张凯军 李昊宣 《城市建筑》 2023年第9期7-9,共3页
在后申遗时代,大运河沿线村庄发展迎来了重大机遇与挑战。文旅融合是大运河沿线村庄发展的有效方式,既传承与弘扬了大运河文化,又促进了沿线村庄经济发展。然而,河北省段大运河沿线村庄受断航影响,与运河的联系日渐衰微,大运河沿线村庄... 在后申遗时代,大运河沿线村庄发展迎来了重大机遇与挑战。文旅融合是大运河沿线村庄发展的有效方式,既传承与弘扬了大运河文化,又促进了沿线村庄经济发展。然而,河北省段大运河沿线村庄受断航影响,与运河的联系日渐衰微,大运河沿线村庄的文旅融合发展始终不温不火。针对河北省段大运河沿线村庄发展存在的问题,将从文化挖掘、产业发展、村庄规划、人才培养、政策扶持等方面对大运河沿线村庄文旅融合发展策略研究进行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振兴 文旅融合 大运河沿线村庄 发展路径
下载PDF
京津冀大运河沿线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发展路径研究 被引量:3
5
作者 王子健 王海军 《中华武术》 2023年第8期65-67,共3页
大运河京津冀段地处我国核心区域,运河沿线孕育了丰富的文化遗产。研究发现,京津冀大运河沿线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存在人才短缺、文化传承受困,关注度低、宣传力度不足,管理受限、区域联动缺位,专项立法不乐观等困境。提出加大人才... 大运河京津冀段地处我国核心区域,运河沿线孕育了丰富的文化遗产。研究发现,京津冀大运河沿线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存在人才短缺、文化传承受困,关注度低、宣传力度不足,管理受限、区域联动缺位,专项立法不乐观等困境。提出加大人才培养力度,维护传承人利益;利用新媒体影响力,发挥节日优势;成立专管部门,发挥整体优势;制定保护传承细则,确保落实到位等发展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 大运河沿线 发展路径
下载PDF
大运河沿线传统村落空间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
6
作者 聂延涛 时少华 《北京联合大学学报》 CAS 2023年第1期45-56,共12页
以大运河沿线区域48个行政单元内的5个批次共357个国家级传统村落为研究对象,采用ArcGIS10.2工具,运用距离分析、密度估计、空间自相关分析等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对运河沿线国家级传统村落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 以大运河沿线区域48个行政单元内的5个批次共357个国家级传统村落为研究对象,采用ArcGIS10.2工具,运用距离分析、密度估计、空间自相关分析等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对运河沿线国家级传统村落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传统村落数量分布呈显著的时空不均衡性,且村落分布呈现出显著的空间正相关的集聚特征,在局部空间表现出明显的高高集聚和冷热分区;整体表现为“局部高集聚,全局大分散”的分布特征,在邢台、鹤壁、邯郸、安阳4个区域呈现出高集聚状态,在杭州、宁波、绍兴区域呈现出次高集聚,其他区域低集聚;在距离大运河河道60km以内的传统村落具有趋向于河道分布的特征;影响传统村落空间分布的因素有地形、海拔、坡度等自然因素以及社会经济和大运河本身等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运河沿线 传统村落 空间分布 影响因素
下载PDF
江南民歌在大运河沿线高校的活态传承 被引量:1
7
作者 刘永 《戏剧之家》 2021年第14期119-120,共2页
我国是由五十六个民族组成,且每个民族都拥有自己独特的文化传统和素养。作为民族文化的一种象征,民歌作为一种文化符号获得了人们的广泛青睐。对此,在新时期背景下,在高校音乐教育中,若能够实现民族歌曲的巧妙融入,既可以实现对民歌的... 我国是由五十六个民族组成,且每个民族都拥有自己独特的文化传统和素养。作为民族文化的一种象征,民歌作为一种文化符号获得了人们的广泛青睐。对此,在新时期背景下,在高校音乐教育中,若能够实现民族歌曲的巧妙融入,既可以实现对民歌的活态传承,也能够从整体上提升高校音乐教学水平,高校教育应对这种教学方法给予充分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江南民歌 大运河沿线高校 活态传承
下载PDF
2009-2018年河北大运河沿线土地利用变化分析及建议 被引量:5
8
作者 武文智 周永柱 《中国资源综合利用》 2020年第4期105-107,共3页
本文以河北段大运河主河道河岸分别向外侧扩展2 km范围内的区域作为研究对象,对土地利用变化情况进行三种定量分析,即土地利用结构分析、土地利用多样化分析和土地利用变化程度分析。结果表明,研究期内土地利用结构中耕地始终是主要地类... 本文以河北段大运河主河道河岸分别向外侧扩展2 km范围内的区域作为研究对象,对土地利用变化情况进行三种定量分析,即土地利用结构分析、土地利用多样化分析和土地利用变化程度分析。结果表明,研究期内土地利用结构中耕地始终是主要地类;土地利用多样性保持相对稳定,处于中等偏低水平;各地类土地利用动态变化程度相差较大。土地利用变化较快的有裸地、盐碱地、草地、水域、园地、林地等,面积逐年减少,其次是城镇村、交通道路、采矿用地、耕地、风景名胜及特殊用地等,面积逐年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北段大运河沿线 土地利用 变化分析 发展建议
下载PDF
苏州大运河沿线特色小镇数字化保护现状分析--以震泽古镇为例 被引量:1
9
作者 林莹莹 陈强 刘志宏 《城市建筑》 2021年第5期11-13,25,共4页
大运河文化带建设是以文化遗产保护为主要指向的国家发展战略。作为文化建设的重要载体,运河文化带和沿线特色小镇地域文化建设紧密结合,将为特色小镇的发展带来机遇与挑战。运河文化遗产是珍贵的不可再生资源,是宝贵的物质财富和精神... 大运河文化带建设是以文化遗产保护为主要指向的国家发展战略。作为文化建设的重要载体,运河文化带和沿线特色小镇地域文化建设紧密结合,将为特色小镇的发展带来机遇与挑战。运河文化遗产是珍贵的不可再生资源,是宝贵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象征,如何完整地挖掘、传承遗产,保护、利用好大运河,是本文关注的关键问题。近年来,尽管苏州在文化遗产保护方面有着丰富的实践经验,在大运河文化带建设方面也颇有成果,但传统的保护方法难以满足当前社会对文化遗产保护不断增长的需求,也不利于大运河沿线特色小镇可持续发展。因此,本文提出了对苏州大运河沿线特色小镇采用数字化保护的方法,以此加强运河文化遗产的有效保护,促进运河沿线文化遗产的传承和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运河沿线 特色小镇 文化遗产 数字化保护 现状分析
下载PDF
山东境内大运河沿线地区儒家文化保护及其产业化发展路径研究 被引量:3
10
作者 高秀丽 《文物鉴定与鉴赏》 2019年第23期56-62,共7页
探讨如何在对山东境内运河沿线地区儒家文化资源进行有效保护的前提下,进行适度的开发与利用,通过产业化发展,实现资源的保护与传承以及资源价值的挖掘与开发。
关键词 山东境内 大运河沿线地区 儒家文化 保护及其产业化
下载PDF
大运河沿线特色小镇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方法建构——以苏州震泽古镇为例 被引量:1
11
作者 林莹莹 刘志宏 陈强 《建筑与文化》 2021年第7期91-93,共3页
历史文化遗产是我国宝贵的优秀文化资源,要始终把文化遗产保护放在第一位。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数字化技术成为特色小镇文化遗产保护的有效方法之一。文章梳理了我国数字技术的发展流程及在特色小镇文化遗产保护中的作用,总结出开... 历史文化遗产是我国宝贵的优秀文化资源,要始终把文化遗产保护放在第一位。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数字化技术成为特色小镇文化遗产保护的有效方法之一。文章梳理了我国数字技术的发展流程及在特色小镇文化遗产保护中的作用,总结出开放共享、信息媒介、信息互动的数字化保护原则。建构适合大运河沿线特色小镇文化遗产保护的方法体系,并以苏州震泽古镇为典型研究案例,具体提出了搭建文化遗产数据库、建立数字博物馆、开发文化创意产业等的数字化保护方法策略。同时也为其他大运河沿线特色小镇的数字化保护技术的优化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运河沿线 特色小镇 文化遗产 数字化保护 方法策略
下载PDF
山东省大运河沿线明清俗曲声音景观建构 被引量:1
12
作者 张晓萌 《艺术评论》 2023年第10期94-101,共8页
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方兴未艾,相关省份正在紧锣密鼓地扎实推进。中国大运河绵延千里、跨越古今,承载了流动的文化,大运河文化公园建设需要更新理念、拓展思路,探索多种方式。大运河沿线的声音景观具有呈现某地区音乐传统在不同时空... 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方兴未艾,相关省份正在紧锣密鼓地扎实推进。中国大运河绵延千里、跨越古今,承载了流动的文化,大运河文化公园建设需要更新理念、拓展思路,探索多种方式。大运河沿线的声音景观具有呈现某地区音乐传统在不同时空下衍生变化的动态过程特点。声音景观作为以声为媒的文化表征路径,为传统音乐文化生态的保护提供了一种具身性实践,同时也为音乐文化遗产的利用途径提供了新思路,特别是在建设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的背景下更具启示意义。山东省大运河沿线的声音景观建构需从艺术实践的角度出发,结合明清俗曲具体的案例,探讨“原生、化用和改造”三类模式下的声景互动机制,总结不同模式下的明清俗曲声景特点,从而实现明清俗曲与现代文化语境的契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东省大运河沿线 明清俗曲 声音景观 建构
原文传递
大运河沿线区域产业结构升级路径及启示 被引量:16
13
作者 张振鹏 栾晓平 《山东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150-157,164,共9页
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需要着力于优化产业结构、转换发展动能、促进区域协调,以适应和引领需求结构的变化,而产业结构升级既关涉发展动能转换和区域协调发展问题,又直接关联需求结构问题,是解决当前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核心问题。大运河... 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需要着力于优化产业结构、转换发展动能、促进区域协调,以适应和引领需求结构的变化,而产业结构升级既关涉发展动能转换和区域协调发展问题,又直接关联需求结构问题,是解决当前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核心问题。大运河沿线区域通过文化资源的创意转化、空间集聚的产业融合、创造有效需求的供给,经过要素集约化、空间集聚化、产业融合化,形成"政府推动——创意驱动——需求拉动"的作用机制,实现产业结构向高知识化、高集约化、高附加值化升级。在文化与经济深度融合的新时代,文化创意可以作为产业结构升级的主要驱动力,产品和市场融合是关键环节,文化认同是区域一体化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运河沿线区域 产业结构升级 文化产业 区域协调
原文传递
2014-2020大运河沧州段沿线4km土地利用与生态环境耦合协调分析 被引量:1
14
作者 霍飞 万虹麟 +2 位作者 张天兴 张薇 张丽军 《河北水利电力学院学报》 2022年第2期13-19,共7页
文中针对大运河沿线土地利用与生态环境交互耦合关系不明确等问题,以大运河沧州段沿线4km范围为研究区,利用2014,2018和2020年3期的土地利用数据和RSEI模型评价的生态环境数据,建立耦合协调度模型评价研究区土地利用与生态环境的关系。... 文中针对大运河沿线土地利用与生态环境交互耦合关系不明确等问题,以大运河沧州段沿线4km范围为研究区,利用2014,2018和2020年3期的土地利用数据和RSEI模型评价的生态环境数据,建立耦合协调度模型评价研究区土地利用与生态环境的关系。结果表明2014-2020年间,大运河沧州段沿线4km范围,主要土地利用类型是耕地和建设用地,两者占比达95%以上,大运河沿线生态空间挤占严重;生态环境质量指数RSEI整体呈降低趋势,降幅达9.5%,林地、草地对生态环境有积极的贡献,建设用地对生态环境有消极贡献;至2020年,土地利用与生态环境的耦合关系表现为极不耦合发展土地利用滞后型,说明土地开发利用与生态环境之间的矛盾进一步加剧,土地的不合理利用对生态环境造成了消极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运河沧州段沿线4km 土地利用 生态环境质量 耦合协调分析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