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龙门山山前大邑断裂活动时代与最新构造变形样式初步研究 被引量:24
1
作者 董绍鹏 韩竹军 +2 位作者 尹金辉 李峰 安艳芬 《地震地质》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996-1003,共8页
通过野外地质填图、3D扫描仪以及全站仪测量等技术手段,取得了大邑断裂活动时代与最新构造变形样式的初步证据。大邑断裂所在地区白垩纪和新近纪地层的褶曲变形时代应在新近纪末—早更新世,而断裂的最新活动时代是全新世,其最新构造变... 通过野外地质填图、3D扫描仪以及全站仪测量等技术手段,取得了大邑断裂活动时代与最新构造变形样式的初步证据。大邑断裂所在地区白垩纪和新近纪地层的褶曲变形时代应在新近纪末—早更新世,而断裂的最新活动时代是全新世,其最新构造变形样式主要表现为全新世地层的褶皱,在地貌上表现为多个山前鼓丘。这些鼓丘单个平面形态呈椭圆形,沿山前呈雁列状分布,延伸长度为2.5km。根据鼓包的剖面形态,推测大邑断裂为一条全新世活动的盲断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邑断裂 构造变形样式 活动时代 隐伏断层
下载PDF
2013年芦山M_S7.0地震的地震地质灾害和发震断裂探讨 被引量:8
2
作者 洪海春 许汉刚 +2 位作者 宋峰 章熙海 李国浩 《地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738-748,2,共11页
在对2013年4月20日芦山MS7.0地震灾区大量地震地质灾害实地考察及调查的基础上,总结了滑坡、崩塌、砂土液化、地裂缝、地表变形等地震地质灾害的分布及发育特点,探讨了地震地质灾害与发震断裂之间的关系.极震区和重灾区的崩塌和滑坡特... 在对2013年4月20日芦山MS7.0地震灾区大量地震地质灾害实地考察及调查的基础上,总结了滑坡、崩塌、砂土液化、地裂缝、地表变形等地震地质灾害的分布及发育特点,探讨了地震地质灾害与发震断裂之间的关系.极震区和重灾区的崩塌和滑坡特别严重,是地震巨大破坏作用的外在表现形式;砂土液化点较少,分布范围和规模有限;地裂缝和地表变形并非真正意义上的地震地表破裂带.根据极震区和重灾区地震地质灾害的分布和发育特点,认为芦山地震最有可能的发震断裂为龙门山前山断裂的双石—大川断裂,也有可能是龙门山山前隐伏断裂的大邑断裂,还有可能是双石—大川断裂与大邑断裂两者共同触发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芦山地震 地震地质灾害 发震断裂 双石-大川断裂 大邑断裂
下载PDF
龙门山前缘的芦山地震与逆冲-滑脱褶皱作用 被引量:26
3
作者 李勇 周荣军 +4 位作者 赵国华 苏德辰 闫亮 颜照坤 云锟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353-363,共11页
龙门山式构造以推覆作用和滑脱作用为主要特征,近5年来地震活动性显著,在2008年和2013年分别发生了汶川(Ms 8.0)地震和芦山(Ms 7.0)地震。根据已公开发布的芦山地震的震源机制解、破裂过程、地震烈度、地表变形特征、余震分布规律等方... 龙门山式构造以推覆作用和滑脱作用为主要特征,近5年来地震活动性显著,在2008年和2013年分别发生了汶川(Ms 8.0)地震和芦山(Ms 7.0)地震。根据已公开发布的芦山地震的震源机制解、破裂过程、地震烈度、地表变形特征、余震分布规律等方面的研究成果,结合本次对龙门山南段活动断裂和芦山地震构造变形与地表响应的野外实地调查等方面的科研成果,作者将龙门山南段和前缘地区划分为龙门山冲断带和前缘扩展变形带2个构造变形带,对比了它们在构造变形样式、活动断裂、历史地震的差异性,提出了以推覆-滑脱岩片为特点的龙门山冲断带地震构造模式和以逆冲断层-滑脱褶皱为特点的龙门山前缘扩展变形带地震构造模式。在此基础上,分析了龙门山前缘扩展变形带的逆冲-滑脱作用与芦山地震的发震断层模式与成因机制,认为芦山地震形成于龙门山前缘扩展变形带的逆断层-滑脱褶皱带,其发震断裂为大邑断层,该断层倾向北西,呈铲状向下并汇交于滑脱面。该滑脱面就是芦山地震的震源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逆冲作用 滑脱作用 推覆作用 大邑断裂 断层模式 芦山地震 汶川地震 龙门山 青藏高原东缘
下载PDF
深反射剖面揭示的芦山7.0级地震发震构造 被引量:21
4
作者 王夫运 赵成彬 +6 位作者 酆少英 姬计法 田晓峰 魏学强 李怡青 李吉昌 花鑫升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3183-3192,共10页
芦山地震发生在龙门山断裂带前缘.关于芦山地震的发震断层,有的认为是前山断裂——双石—大川断裂,有的认为是山前断裂——大邑断裂拟或其他隐伏断裂,发震断裂究竟是哪条断裂以及芦山地震是不是汶川地震的余震?目前仍存在较大争议.震后... 芦山地震发生在龙门山断裂带前缘.关于芦山地震的发震断层,有的认为是前山断裂——双石—大川断裂,有的认为是山前断裂——大邑断裂拟或其他隐伏断裂,发震断裂究竟是哪条断裂以及芦山地震是不是汶川地震的余震?目前仍存在较大争议.震后穿过芦山地震区完成了一条长近40km的深地震反射剖面,以确定芦山地震的发震构造.反射剖面显示浅部褶皱和断裂构造发育,在上地壳存在6条逆冲断裂,下地壳存在一条非常明显的变形转换带,在深度16km左右还存在一个滑脱层,浅部的6条断裂最终都归并到该滑脱层上.参考主余震精定位结果,芦山地震的发震断裂应该是位于双石—大川断裂和大邑断裂之间的隐伏断裂F4,F2和F3断裂受控于发震断裂而活动,形成剖面上"Y"字型余震分布现象.隐伏断裂F4属山前断裂,不是前山断裂,因此芦山地震不是汶川地震的余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芦山地震 发震断裂 隐伏断裂 双石—大川断裂 大邑断裂 深地震反射剖面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