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3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大都市外围乡村地区国土空间规划双评价与分区研究——以北京昌平为例
被引量:
2
1
作者
王丽霞
姜群鸥
+1 位作者
齐元静
张宝林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67-185,共19页
为推进乡村分类发展,优化乡村发展模式,以大都市外围北京昌平区为研究对象,利用空间分析法和三维魔方法,进行研究区资源环境承载能力与国土空间开发适宜性双评价,并基于双评价结果进行三类空间分区和国土空间综合功能分区,以打造人类与...
为推进乡村分类发展,优化乡村发展模式,以大都市外围北京昌平区为研究对象,利用空间分析法和三维魔方法,进行研究区资源环境承载能力与国土空间开发适宜性双评价,并基于双评价结果进行三类空间分区和国土空间综合功能分区,以打造人类与自然环境和谐共处的生态化绿色新城。结果表明:1)昌平区生态保护极重要区占全区56.83%,分布在西部和北面地表植被覆盖为森林的广泛山区;农业生产适宜区面积相对较小,占全区2.01%,适宜区、较适宜区和一般适宜区主要紧密交错分布在昌平平原中部;城镇建设适宜区占全区11.58%,占昌平城镇村及工矿用地面积44.43%。2)昌平区生态保护功能区、城镇建设功能区和农业生产功能区,面积依次是1076.47、181.61和87.96 km2,分别占全区80.12%、13.52%和6.55%。全区以生态保护功能区为主,且三类空间分区在镇域分布极不均匀。3)昌平中心集约提质区、科教文娱引领区、文旅康乐涵养区和城乡腹地承载区,面积所占比例分别为5.16%、15.96%、69.08%和9.29%。中心集约提质区主要包括城北街道、城南街道和南邵镇;科教文娱引领区主要包括百善镇、北七家镇、沙河镇和小汤山镇;文旅康乐涵养区主要包括阳坊镇、流村镇、南口镇、十三陵镇、延寿镇、崔村镇、兴寿镇;城乡腹地承载区主要包括东小口镇、回龙观镇、霍营街道、马池口镇和天通苑北街道等。本研究可为昌平国土空间规划提供重要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评价
三类空间
国土空间功能分区
大都市
外围
乡村
地区
昌平
原文传递
以乡村慢道建设为抓手的大都市乡村腹地全域旅游发展策略——以常州天宁区为例
被引量:
2
2
作者
张引
栾峰
邹海燕
《上海城市规划》
2018年第6期38-44,共7页
大都市郊区的乡村腹地有着良好的休闲市场依托,却常常呈现出与其所依托的繁荣大都市并不相称的发展态势,严重影响着大都市的整体发展品质。随着国家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积极推进全域旅游发展成为大都市乡村腹地振兴发展的重要途径。积...
大都市郊区的乡村腹地有着良好的休闲市场依托,却常常呈现出与其所依托的繁荣大都市并不相称的发展态势,严重影响着大都市的整体发展品质。随着国家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积极推进全域旅游发展成为大都市乡村腹地振兴发展的重要途径。积极推进乡村慢道建设,能够在较短时间和有限投入的前提下,将大都市庞大的郊区休闲需求较为便捷地导入乡村腹地,从而为全面推进全域旅游发展和促进乡村腹地振兴提供重要动力。由于大都市乡村腹地通常承担着基本农田和生态保护方面的重任,可以腾挪的建设用地资源非常有限,决定了乡村慢道的建设必须在符合各项规定的前提下,探寻实施的可行性。同时,以线性开发带动面域发展,还要充分考虑整体推进的持续性。结合常州天宁区案例,探讨了乡村慢道的选线依据、建设方式,以及结合建设推动乡村风貌改善和统筹沿线零星乡村集体建设用地等方面的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
慢道
大都市
乡村
地区
全域旅游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共生理论视角下的广州市乡村群发展策略
被引量:
1
3
作者
唐双
王峰
+1 位作者
叶红
卢新潮
《规划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55-63,共9页
在城乡融合与乡村振兴战略的背景下,大都市地区乡村已突破“单点打造”的范式,探索出“以点带面”的乡村群发展新路径。在共生理论视角下,随着城乡关系的变化,村与村之间的共生关系也逐渐向互惠共生方向进化。通过梳理改革开放以来广州...
在城乡融合与乡村振兴战略的背景下,大都市地区乡村已突破“单点打造”的范式,探索出“以点带面”的乡村群发展新路径。在共生理论视角下,随着城乡关系的变化,村与村之间的共生关系也逐渐向互惠共生方向进化。通过梳理改革开放以来广州市乡村群经历的“离散—粘连—极化—扩散”发展历程及特征,剖析乡村群现状存在的共生单元质参量关联度低、共生界面介质单一、共生环境正向激励作用弱等问题,从协调共生单元、强化共生界面、完善共生环境三方面提出乡村群共生发展的优化策略,为大都市地区乡村群优化发展提供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
振兴
大都市地区乡村
乡村
群
共生理论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大都市外围乡村地区国土空间规划双评价与分区研究——以北京昌平为例
被引量:
2
1
作者
王丽霞
姜群鸥
齐元静
张宝林
机构
北京林业大学水土保持学院
北京林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北京林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出处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67-185,共19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901234,51909052)
国家重点研发中美合作项目(2019YFE0116500)。
文摘
为推进乡村分类发展,优化乡村发展模式,以大都市外围北京昌平区为研究对象,利用空间分析法和三维魔方法,进行研究区资源环境承载能力与国土空间开发适宜性双评价,并基于双评价结果进行三类空间分区和国土空间综合功能分区,以打造人类与自然环境和谐共处的生态化绿色新城。结果表明:1)昌平区生态保护极重要区占全区56.83%,分布在西部和北面地表植被覆盖为森林的广泛山区;农业生产适宜区面积相对较小,占全区2.01%,适宜区、较适宜区和一般适宜区主要紧密交错分布在昌平平原中部;城镇建设适宜区占全区11.58%,占昌平城镇村及工矿用地面积44.43%。2)昌平区生态保护功能区、城镇建设功能区和农业生产功能区,面积依次是1076.47、181.61和87.96 km2,分别占全区80.12%、13.52%和6.55%。全区以生态保护功能区为主,且三类空间分区在镇域分布极不均匀。3)昌平中心集约提质区、科教文娱引领区、文旅康乐涵养区和城乡腹地承载区,面积所占比例分别为5.16%、15.96%、69.08%和9.29%。中心集约提质区主要包括城北街道、城南街道和南邵镇;科教文娱引领区主要包括百善镇、北七家镇、沙河镇和小汤山镇;文旅康乐涵养区主要包括阳坊镇、流村镇、南口镇、十三陵镇、延寿镇、崔村镇、兴寿镇;城乡腹地承载区主要包括东小口镇、回龙观镇、霍营街道、马池口镇和天通苑北街道等。本研究可为昌平国土空间规划提供重要科学依据。
关键词
双评价
三类空间
国土空间功能分区
大都市
外围
乡村
地区
昌平
Keywords
double evaluation
three types of space
functional zoning of land space
rural areas on the outskirts of the metropolis
Changping
分类号
F327 [经济管理—产业经济]
原文传递
题名
以乡村慢道建设为抓手的大都市乡村腹地全域旅游发展策略——以常州天宁区为例
被引量:
2
2
作者
张引
栾峰
邹海燕
机构
上海同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
中国城市规划学会乡村规划与建设学术委员会
上海同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中国乡村规划与建设研究中心
出处
《上海城市规划》
2018年第6期38-44,共7页
基金
<天宁区全域旅游总体策划及主要片区策划>(2017年)项目部分研究成果
合作单位为上海同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常州市规划设计院
文摘
大都市郊区的乡村腹地有着良好的休闲市场依托,却常常呈现出与其所依托的繁荣大都市并不相称的发展态势,严重影响着大都市的整体发展品质。随着国家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积极推进全域旅游发展成为大都市乡村腹地振兴发展的重要途径。积极推进乡村慢道建设,能够在较短时间和有限投入的前提下,将大都市庞大的郊区休闲需求较为便捷地导入乡村腹地,从而为全面推进全域旅游发展和促进乡村腹地振兴提供重要动力。由于大都市乡村腹地通常承担着基本农田和生态保护方面的重任,可以腾挪的建设用地资源非常有限,决定了乡村慢道的建设必须在符合各项规定的前提下,探寻实施的可行性。同时,以线性开发带动面域发展,还要充分考虑整体推进的持续性。结合常州天宁区案例,探讨了乡村慢道的选线依据、建设方式,以及结合建设推动乡村风貌改善和统筹沿线零星乡村集体建设用地等方面的策略。
关键词
乡村
慢道
大都市
乡村
地区
全域旅游
Keywords
Rural greenway
Metropolitan rural area
Holistic tourism
分类号
TU981 [建筑科学—城市规划与设计]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共生理论视角下的广州市乡村群发展策略
被引量:
1
3
作者
唐双
王峰
叶红
卢新潮
机构
广州市城市规划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广州市城市规划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花都分院
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
华南理工大学乡村振兴与发展研究院
出处
《规划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55-63,共9页
基金
广东省基础与应用基础研究基金项目(2023A1515011350)。
文摘
在城乡融合与乡村振兴战略的背景下,大都市地区乡村已突破“单点打造”的范式,探索出“以点带面”的乡村群发展新路径。在共生理论视角下,随着城乡关系的变化,村与村之间的共生关系也逐渐向互惠共生方向进化。通过梳理改革开放以来广州市乡村群经历的“离散—粘连—极化—扩散”发展历程及特征,剖析乡村群现状存在的共生单元质参量关联度低、共生界面介质单一、共生环境正向激励作用弱等问题,从协调共生单元、强化共生界面、完善共生环境三方面提出乡村群共生发展的优化策略,为大都市地区乡村群优化发展提供思路。
关键词
乡村
振兴
大都市地区乡村
乡村
群
共生理论
Keywords
rural revitalization
metropolitan countryside
rural clustering
symbiosis theory
分类号
TU984 [建筑科学—城市规划与设计]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大都市外围乡村地区国土空间规划双评价与分区研究——以北京昌平为例
王丽霞
姜群鸥
齐元静
张宝林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
2
原文传递
2
以乡村慢道建设为抓手的大都市乡村腹地全域旅游发展策略——以常州天宁区为例
张引
栾峰
邹海燕
《上海城市规划》
2018
2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共生理论视角下的广州市乡村群发展策略
唐双
王峰
叶红
卢新潮
《规划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