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产业空间联系的“大都市阴影区”形成机制解析——长三角城市群与京津冀城市群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76
1
作者 孙东琪 张京祥 +2 位作者 胡毅 周亮 于正松 《地理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1043-1050,共8页
通过引入感应度系数和影响力系数,构建产业联系强度测度模型,探讨了当前长江三角洲与京津冀城市群产业空间联系特征,研究了两大城市群空间经济差异,基于产业空间联系视野对"大都市阴影区"的形成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表明:①... 通过引入感应度系数和影响力系数,构建产业联系强度测度模型,探讨了当前长江三角洲与京津冀城市群产业空间联系特征,研究了两大城市群空间经济差异,基于产业空间联系视野对"大都市阴影区"的形成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表明:①城市群内部各城市间产业联系强度越高,城市群整体经济发展水平就越好;②城市群的中心城市与其他各城市产业联系强度越高,城市群整体经济发展水平就越好、越趋于均衡;③从产业空间联系来看,中心城市与其邻近的外围地区的产业联系强度弱化是造成"大都市阴影区"形成的关键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业空间联系 大都市阴影区 长三角城市群 京津冀城市群
下载PDF
“大都市阴影区”嘉兴市的形成机制解析——兼与苏州市的发展差异研究 被引量:12
2
作者 孙东琪 张京祥 +2 位作者 胡毅 周亮 蒋金亮 《人文地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66-71,共6页
本文以上海大都市周边的苏州和嘉兴两个城市的发展为例,通过对比其差异的发展现状和轨迹,分析了"大都市阴影区"的形成机制,并得出以下结论并对相应的理论模型进行了修正:①在我国,国家或地方的"政策偏向"是影响大... 本文以上海大都市周边的苏州和嘉兴两个城市的发展为例,通过对比其差异的发展现状和轨迹,分析了"大都市阴影区"的形成机制,并得出以下结论并对相应的理论模型进行了修正:①在我国,国家或地方的"政策偏向"是影响大都市发展以及"大都市阴影区"形成的最重要的要素;②"大都市阴影区"的形成,更多是由于外围地区受到相关政策等因素影响而导致了自身发展不充分。在自身发展不充分的情况下,区位越是接近中心城市,越会导致中心城市对其发展要素的吸引和袭夺;③中心城市对外围地区的要素袭夺是可以改变的,外围地区应通过自身的充分发展而削减其负面效应;④消减"大都市阴影区"效应,不仅需要中心城市的集聚与扩散机制的优化调控,更需要处于阴影区效应中的地区采取积极主动的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都市阴影区 形成机制 差异 苏州 嘉兴
下载PDF
大都市阴影区演化机理及对策研究 被引量:41
3
作者 张京祥 庄林德 《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2000年第6期687-692,共6页
空间距离约束型区位因子在当今的大都市区、扩展大都市区等成长过程中表现出重要而复杂的作用 .探讨了城市空间要素集聚与扩散效应的叠合机制 ,阐明了大都市阴影区形成、演化的机理 ,并以南京及江宁东山为例提出消减大都市阴影区负面效... 空间距离约束型区位因子在当今的大都市区、扩展大都市区等成长过程中表现出重要而复杂的作用 .探讨了城市空间要素集聚与扩散效应的叠合机制 ,阐明了大都市阴影区形成、演化的机理 ,并以南京及江宁东山为例提出消减大都市阴影区负面效应的主要对策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都市阴影区 演化机理 空间距离 扩散效应
下载PDF
京津冀都市圈大都市阴影区的GIS界定 被引量:3
4
作者 潘竟虎 姚缘平迎 《西部人居环境学刊》 2017年第6期100-106,共7页
大都市阴影区是由于中心城市及其周边区域因集聚、辐射作用的不同组合关系而形成的一种发展落差现象。本文介绍了大都市阴影区的形成和演化机制,并以京津冀都市圈为例,利用Huff模型、K-means聚类和空间自相关等方法划分了都市圈的影响... 大都市阴影区是由于中心城市及其周边区域因集聚、辐射作用的不同组合关系而形成的一种发展落差现象。本文介绍了大都市阴影区的形成和演化机制,并以京津冀都市圈为例,利用Huff模型、K-means聚类和空间自相关等方法划分了都市圈的影响圈层与范围,界定了2012年都市圈的"大都市阴影区",总结出了通过GIS的空间分析手段界定"阴影区"和"半阴影区"的方法。研究发现:利用GIS空间分析手段可以定量、直观地界定大都市阴影区和半阴影区;京津冀都市圈的大都市阴影区主要存在于以北京为中心的西北和西南两翼,京津冀自然本底条件和区位差异决定了人口和经济活动布局的空间不均衡性,国家实施区域不均衡发展战略导致人口和产业快速向京津等沿海地区集聚,政策、交通、经济要素和产业结构是造成京津冀都市圈阴影区形成的主要因素。提出大都市阴影区的消减对策应依据大都市区中心城市、外围区域和阴影区三者关系来制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都市阴影区 空间自相关 GIS 京津冀都市
下载PDF
“大都市阴影区”中小城镇群发展对策研究——以益沅桃城镇群为例
5
作者 孙燕红 潘兆宇 +1 位作者 胡星 张成智 《中外建筑》 2017年第7期97-101,共5页
本研究在分析益沅桃城镇群"大都市阴影区"形成机制的基础上,根据大数据分析区域联系度及现状问题,提出"东接东进"、"核心集聚"、"产业集群"、"大湖品牌"发展战略,并指出具体发展对... 本研究在分析益沅桃城镇群"大都市阴影区"形成机制的基础上,根据大数据分析区域联系度及现状问题,提出"东接东进"、"核心集聚"、"产业集群"、"大湖品牌"发展战略,并指出具体发展对策。通过加强区域交通对接,承接大城市辐射带动;促进空间集聚,增强核心动力;因地制宜地发展特色产业,打造发展走廊,培育产业发展轴线;加强区域协作,拓展发展地域空间等措施,对科学合理引导"大都市阴影区"城镇群发展、实施边缘区空间整合和区域联动发展进行有益的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都市阴影区 中小城镇群 发展对策 益沅桃城镇群
下载PDF
1990年以来上海“大都市阴影区”的时空演替——基于县域尺度单元的分析 被引量:8
6
作者 孙东琪 张京祥 +2 位作者 胡毅 蒋金亮 周亮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895-904,共10页
概述了"大都市阴影区"的演化机制,利用断裂点公式、K-means聚类和空间相关性等方法划分了上海的影响圈层与范围,界定了1990~2010年的上海"大都市阴影区",并对其进行了时空分析。研究表明:(1)"大都市阴影区&qu... 概述了"大都市阴影区"的演化机制,利用断裂点公式、K-means聚类和空间相关性等方法划分了上海的影响圈层与范围,界定了1990~2010年的上海"大都市阴影区",并对其进行了时空分析。研究表明:(1)"大都市阴影区"的构造可以分为两种类型,即"阴影区"和"半阴影区";(2)"大都市阴影区"是处于动态变化中的区域,与中心城市、外围地区以及阴影区城市(县、城镇)3者密切相关;(3)上海"大都市阴影区"和"次阴影区"通过20a的时间演变,在逐渐消减;(4)目前上海"大都市阴影区"主要存在于以上海为中心的南北两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都市阴影区 时空演替 演化机制 效应消减 上海
原文传递
大都市多重阴影区内地方性中心城市发展策略——以河北省定州市为例 被引量:3
7
作者 施一峰 王兴平 +1 位作者 陈骁 王乙喆 《规划师》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6期5-10,共6页
随着城镇群内多元中心的区域格局逐步形成、城市间多向互动的发展趋势不断强化,越来越多的地方城市从受到区域主中心城市的单极影响转变为受到多中心的共同虹吸屏蔽影响,即'大都市多重阴影区'现象。文章建构了大都市多重阴影区... 随着城镇群内多元中心的区域格局逐步形成、城市间多向互动的发展趋势不断强化,越来越多的地方城市从受到区域主中心城市的单极影响转变为受到多中心的共同虹吸屏蔽影响,即'大都市多重阴影区'现象。文章建构了大都市多重阴影区形成与演化的空间机制模型,并引入城市综合发展联系强度及城市断裂点计算方法,进行了京津冀城市群阴影区的实证研究。最后,文章以河北省定州市为例,分析了大都市多重阴影区内地方性中心城市的阴影区特征,并探讨了消解对策,以期为同类型城市的优化发展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都市多重阴影 地方性中心城市 京津冀城市群 定州市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