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俄语报刊某些语言特点与翻译
1
作者 王秉钦 《外语与外语教学》 CSSCI 北大核心 1998年第12期23-25,共3页
关于俄语报刊语体这个题目,国内外学者多有阐发。笔者曾在莫斯科大学讲学兼任过高年级“俄语报刊翻译课”,较多地接触了各类俄语报刊。这里,将本人的一些体会和认识,写出来供教学参考。一、大量运用外来词苏联解体后,在俄罗斯报刊... 关于俄语报刊语体这个题目,国内外学者多有阐发。笔者曾在莫斯科大学讲学兼任过高年级“俄语报刊翻译课”,较多地接触了各类俄语报刊。这里,将本人的一些体会和认识,写出来供教学参考。一、大量运用外来词苏联解体后,在俄罗斯报刊中外来词,特别是英语外来词大量涌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言特点 俄语报刊 外来词 俄罗斯联邦 俄罗斯教育 报刊语言 切尔诺梅尔金 句法结构 缩略 大量运用
下载PDF
SIGNS漫谈《天兆》
2
作者 谢世明 《电影评介》 2002年第10期28-28,共1页
一、关于编导该片是由凭《灵异第六感》而一鸣惊人的奈特·萨马兰导演的第三部惊悚作品,是一部与《小岛惊魂》风格相似的心理惊悚片。为了营造惊悚气氛,擅长于制造心理悬疑的导演萨马兰此次可谓尽了最大的努力,他从现实存在而充满... 一、关于编导该片是由凭《灵异第六感》而一鸣惊人的奈特·萨马兰导演的第三部惊悚作品,是一部与《小岛惊魂》风格相似的心理惊悚片。为了营造惊悚气氛,擅长于制造心理悬疑的导演萨马兰此次可谓尽了最大的努力,他从现实存在而充满神秘的“麦田圈”现象这个小切口出发设置悬念,并使之引起全国乃至全球震惊、恐慌,其中精心设置了一系列的生活性悬念(诸如屋里到处是小女儿喝了半杯据称污染了的水、玩具对讲机里奇怪的信号、所有电视频道都是一个节目等等),层层渲染,煞费苦心;大量运用平稳的特写镜头和各种惊心的急促声响来营造一种静谧而恐怖的气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促声响 小切口 脸部特写镜头 设置悬念 惊悚 现实存在 第六感 电视频道 大量运用 生活性
下载PDF
《红楼梦》中的拆字
3
作者 唐甜 刘艳辉 曹石珠 《湘南学院学报》 2015年第1期70-72,共3页
《红楼梦》中大量运用了汉字修辞中的拆字修辞,显示出独特的语言艺术魅力。
关键词 《红楼梦》中大量运用了汉字修辞中的拆字修辞 显示出独特的语言艺术魅力.
下载PDF
浅谈叠音词的妙用 被引量:1
4
作者 周永孝 《中学语文教学参考(教师版)》 1998年第Z1期88-89,共2页
浅谈叠音词的妙用四川綦江中学周永孝叠音,古时叫做“重言”或“复字”,恰当地选用叠音词语,可以取得下述三方面的妙用:一、传神地写景如袁鹰的抒情散文《井冈翠竹》开头写道:“井冈山五百里林海里,最使人难忘的是毛竹。”“从远... 浅谈叠音词的妙用四川綦江中学周永孝叠音,古时叫做“重言”或“复字”,恰当地选用叠音词语,可以取得下述三方面的妙用:一、传神地写景如袁鹰的抒情散文《井冈翠竹》开头写道:“井冈山五百里林海里,最使人难忘的是毛竹。”“从远处看,·郁·郁·苍·苍,·重·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叠音词 《荷塘月色》 形容词 《声声慢》 李清照 朱自清 井冈山 普通话与方言 语法功能 大量运用
下载PDF
我国文字起源又推前2000年
5
《山西档案》 北大核心 1994年第6期56-56,共1页
我国文字起源又推前2000年湖北考古工作者最近在宜昌县杨家湾遗址发现我国最早象形文字,把文字起源推到6000年前,比商代殷墟甲骨文还早2000多年。考古队员从该遗址中发掘出大量石器、玉器,还发现170余种刻划在陶器上... 我国文字起源又推前2000年湖北考古工作者最近在宜昌县杨家湾遗址发现我国最早象形文字,把文字起源推到6000年前,比商代殷墟甲骨文还早2000多年。考古队员从该遗址中发掘出大量石器、玉器,还发现170余种刻划在陶器上的符号。这些符号记录当时人们对生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字起源 2000年 殷墟甲骨文 象形文字 《北京晚报》 考古工作 大量运用 大量 宜昌县 发掘出
下载PDF
张建亚说我必须重新学习
6
作者 孙宇静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1997年第1期7-7,共1页
张建亚在中国第五代导演中算是一位成就可观而又勇于创新的人物。拍《大闹天宫》,他说:‘中国电影一定要向世界走去,一定会和高科技有更多的溶汇,一定会在某一个时候迈出大大的一步,我没有想到这一步会选中了我。我可以讲是会拍电影的,... 张建亚在中国第五代导演中算是一位成就可观而又勇于创新的人物。拍《大闹天宫》,他说:‘中国电影一定要向世界走去,一定会和高科技有更多的溶汇,一定会在某一个时候迈出大大的一步,我没有想到这一步会选中了我。我可以讲是会拍电影的,可是现在要大量运用电脑数码技术来搞一部电影、我要重新学习的东西就太多了。过去拍片时,可以随时凭感觉变更镜头的运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码技术 第五代导演 中国电影 高科技 勇于创新 大量运用 七十二变 电脑专家 大闹天宫 变化过程
下载PDF
《狂人日记》的现代派迹象
7
作者 范洵 《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 1995年第3期44-45,共2页
鲁迅的作品以其对民族、对社会现实的深切关注,表现出强烈的现实性。人们对鲁迅的创作风格也主要是论以现实主义。这当然是不错的。但是我们不能不看到,鲁迅的有些作品,除了具有现实主义的精神特质之外,还具有现代派的特色。其中以《狂... 鲁迅的作品以其对民族、对社会现实的深切关注,表现出强烈的现实性。人们对鲁迅的创作风格也主要是论以现实主义。这当然是不错的。但是我们不能不看到,鲁迅的有些作品,除了具有现实主义的精神特质之外,还具有现代派的特色。其中以《狂人日记》最为明显。 《狂人日记》历来被认为是用隐晦的反笔讽喻吃人的社会本质,反证“疯子”的敏感与清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方现代派文学 《狂人日记》 作品 现实主义 鲁迅 现代派表现手法 象征 主观感受 人的异化 大量运用
下载PDF
无衣束睡眠时代 睡衣新触感
8
作者 海英 《北京物价》 2001年第9期44-44,共1页
关键词 睡衣 睡眠质量 肌肉放松 消费者 细节设计 睡眠环境 自然清新 原色调 大量运用 首要条件
下载PDF
教院学报文摘
9
《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 1998年第2期61-62,共2页
李明珠:论庄子的讽刺艺术 讽刺真正成为一种自觉运用的艺术手段,并大量运用,是从庄子开始的。庄子不仅大量运用讽刺手法,而且通过他的艺术实践,使讽刺艺术达到了成熟。庄子的文章,大量地运用讽刺,是与庄子对当时社会的认识以及他的思想... 李明珠:论庄子的讽刺艺术 讽刺真正成为一种自觉运用的艺术手段,并大量运用,是从庄子开始的。庄子不仅大量运用讽刺手法,而且通过他的艺术实践,使讽刺艺术达到了成熟。庄子的文章,大量地运用讽刺,是与庄子对当时社会的认识以及他的思想性格密切相关的。他认为当时的社会是“昏上乱相”(《山木》),天下无道,政治黑暗,世风颓败,不值得跟这样的社会正而八经地说话。于是,讽刺就成了庄子介入生活,与黑暗社会抗争的一种方式。庄子文章多用讽刺,也与他的独立不羁,清高绝俗的思想个性有关。庄子最重视的是人格的独立,个性的舒展,精神的自由。“其言洋自恣以适已”。(《史记·老庄申韩列传》)讽刺,是庄子进行社会批评的有力武器。也是庄子表达人生哲学的重要手段。 庄子的讽刺,构思玄妙,想象神奇,手法多样,不拘一格,形式活泼,笔触锋利,感情充沛,形象怪异,诙谐幽默,辛辣有力,具有独特的漫画色彩和浪漫风格。庄子在一无依傍借鉴的情况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院学报 庄子 青年教师 讽刺艺术 发展意识 教育科研 素质教 大量运用 四个意识 教育学院学报
下载PDF
历史题材与现代影视艺术的融合——《白宫风暴》
10
作者 朱模 《视听技术》 1997年第2期125-125,共1页
类别:剧情类·影碟编号:6701 AS·片长:三片五面/191分钟 音效:Dolby Digital(AC—3)·导演:奥利弗·斯通(OliverStone) 主要演员:安东尼·霍普金斯(Anthony Hopkins) 以历史题材拍摄的电影过去见得较多,但制成影... 类别:剧情类·影碟编号:6701 AS·片长:三片五面/191分钟 音效:Dolby Digital(AC—3)·导演:奥利弗·斯通(OliverStone) 主要演员:安东尼·霍普金斯(Anthony Hopkins) 以历史题材拍摄的电影过去见得较多,但制成影碟片的还不多见。这部长达三个多小时的历史巨片之所以特别吸引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影视艺术 历史题材 尼克松 这里的黎明静悄悄 影视片 理查德·尼克松 风暴 主要演员 手法 大量运用
下载PDF
浓浓姑苏情 悠悠江南韵──邓建栋的二胡曲《姑苏春晓》 被引量:1
11
作者 杨青 《人民音乐》 1995年第1期18-19,共2页
浓浓姑苏情 悠悠江南韵──邓建栋的二胡曲《姑苏春晓》文/杨青在全国第三届民族管弦乐作品征集评选中,空政歌舞团青年二胡演奏家邓建栋创作并演奏的二胡独奏曲《姑苏春晓》获独奏类作品一等奖。邓建栋自幼习琴,先后在江苏省戏校、... 浓浓姑苏情 悠悠江南韵──邓建栋的二胡曲《姑苏春晓》文/杨青在全国第三届民族管弦乐作品征集评选中,空政歌舞团青年二胡演奏家邓建栋创作并演奏的二胡独奏曲《姑苏春晓》获独奏类作品一等奖。邓建栋自幼习琴,先后在江苏省戏校、南京艺术学院深造学习,自身的不懈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胡曲 姑苏 江南丝竹 春晓 民间音乐 二胡演奏 手法 大量运用 民族管弦乐 发展动力
原文传递
2004年秋冬海外童装追求精致
12
《纺织信息周刊》 2004年第30期39-39,共1页
关键词 流行趋势 童装 服装设计师 人与自然 和谐美 人类健康 设计过程 大量运用 无污染 大品牌
原文传递
防不胜防的微型地雷
13
作者 王建平 刘裕龙 《科学启蒙》 1998年第3期22-22,共1页
随着新科技的发展及其在军事上的大量运用,地雷这类看起来土里土气的武器,也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微型化,隐蔽性强,杀伤力大是它们共同的特点。 树叶雷 当一支侦察小分队悄悄摸向敌方阵地时,密密麻麻的树叶突然从天而降,队员们似乎毫不... 随着新科技的发展及其在军事上的大量运用,地雷这类看起来土里土气的武器,也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微型化,隐蔽性强,杀伤力大是它们共同的特点。 树叶雷 当一支侦察小分队悄悄摸向敌方阵地时,密密麻麻的树叶突然从天而降,队员们似乎毫不在意,不料,这些小树叶一踩上就爆炸了。原来,“小树叶”是一种形似树叶轻如毛的树叶雷,仅重50~70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坦克地雷 反步兵地雷 微型 黑索金炸药 大量运用 机械引信 击发雷管 新科技 延期装置 高级炸药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