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黔西南雄武地区大际山铀多金属矿床控矿构造解析与找矿预测 被引量:2
1
作者 吴玉 徐伟 +6 位作者 解波 王健 刘开坤 邱林飞 肖昌浩 张文高 彭松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203-1219,共17页
大际山铀多金属矿床地处黔西南碳酸盐岩台地相区,赋矿围岩以碳酸盐岩和碎屑岩为主。详细的野外观测和构造解析表明,该矿床主要有NE-NEE向张扭性断裂、NNE向压扭性断裂和层间破碎带/层间滑脱构造三种控矿构造类型,形成“断控型”和“层... 大际山铀多金属矿床地处黔西南碳酸盐岩台地相区,赋矿围岩以碳酸盐岩和碎屑岩为主。详细的野外观测和构造解析表明,该矿床主要有NE-NEE向张扭性断裂、NNE向压扭性断裂和层间破碎带/层间滑脱构造三种控矿构造类型,形成“断控型”和“层控型”两种铀多金属矿体。矿区内构造分级控矿特征显著,区域性NE-NEE向张扭性断裂带控制了成矿区带的整体展布,张扭性断裂带凹凸转换拉张部位决定了矿床的产出位置,与NE-NEE向张扭性断裂贯通的层间破碎带、层间滑脱部位和NNE向压扭性断裂控制了矿体的形态和规模。依据矿区内不同构造行迹的相互穿插关系,厘定出早北东向、晚北东向和北北西向三期构造带。其中,早北东向构造带导致层间破碎带的形成,为成矿流体的侧向贯入提供了先决条件;晚北东向构造带控制了NE-NEE向张扭性断裂的形成和展布,为成矿流体的垂向运移和矿床的就位提供了主要场所和空间;北北西向构造带在促使NNE向压扭性断裂形成的同时,驱动了成矿流体从势能高的地方向势能低的地方运移。由此构建了NE-NEE向张扭性断裂构造与层间破碎带/层间滑脱构造联合控矿模式,并将浅表构造解析与CSAMT地球物理探测相结合,预测了大际山矿区深部及外围黄泥堡‒下银厂地区仍具有良好的找矿前景,为下一步铀多金属找矿勘查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控矿构造 成矿构造体系 找矿预测 大际山铀多金属矿床 黔西南
下载PDF
贵州兴义地区大际山铀多金属矿床成因:矿石特征与铀赋存状态 被引量:9
2
作者 潘澄雨 吴玉 +6 位作者 刘畅 王凤岗 田建吉 徐伟 韩文文 肖昌浩 张文高 《矿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23-32,共10页
大际山铀多金属矿床是黔西南地区鲜有的碳硅泥岩型铀矿床,有关该矿床的矿化特征和成因研究涉及甚少。本文利用α径迹蚀刻、光学显微镜、激光拉曼光谱、扫描电镜和电子探针等多种方法,对大际山铀多金属矿床的矿石组构特征和铀的赋存状态... 大际山铀多金属矿床是黔西南地区鲜有的碳硅泥岩型铀矿床,有关该矿床的矿化特征和成因研究涉及甚少。本文利用α径迹蚀刻、光学显微镜、激光拉曼光谱、扫描电镜和电子探针等多种方法,对大际山铀多金属矿床的矿石组构特征和铀的赋存状态进行了细致研究。结果表明,铀多金属矿石主要呈角砾状、浸染状和细脉状构造,矿石中以发育大量黄铁矿、白铁矿、硫钼矿和有机质为特征,还可见少量方铅矿和闪锌矿。铀主要以"不可见铀"和显微状沥青铀矿等形式存在,其中,沥青铀矿颗粒细小,多以星点状、粒状分布在金属硫化物颗粒内部或呈不规则团块状、絮状赋存在不同矿物颗粒的边缘或间隙部位,另有少量不规则细脉状、网脉状沥青铀矿充填于碳酸盐岩角砾的裂隙中。结合野外矿体严格受构造控制、围岩蚀变强烈和赋矿围岩中铀含量较低等基本地质特征,推测大际山铀多金属矿床应属于低温热液型铀矿床类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矿石特征 赋存状态 矿床成因 大际山铀多金属矿床 贵州兴义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