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的大陆形成学说
1
作者 刘宜 《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1998年第10期37-37,共页
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地球和行星学教授马什坚持认为,关于大陆形成及其形状塑造过程的传统看法存在很大的漏洞。熔岩或岩浆沿弯弯曲曲的熔岩柱迁移到地球表面的过程比地质学家原想的更加复杂。在固化岩浆沉积物中出现的跳蚤般大小的... 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地球和行星学教授马什坚持认为,关于大陆形成及其形状塑造过程的传统看法存在很大的漏洞。熔岩或岩浆沿弯弯曲曲的熔岩柱迁移到地球表面的过程比地质学家原想的更加复杂。在固化岩浆沉积物中出现的跳蚤般大小的晶粒沉降到熔融沉积物的底部,经蒸馏、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陆形成 地质学家 晶粒 熔岩柱 沉积物 岩浆喷发 熔融沉积 生命起源 霍普金斯大学 地球表面
下载PDF
中生代华北南缘带状岩石圈结构特征及其大陆形成演化意义 被引量:2
2
作者 郑建平 余淳梅 +4 位作者 苏玉平 汤华云 魏启荣 张志海 路凤香 《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28-36,共9页
大陆岩石圈根的形成与破坏是当前固体地球科学的重大研究课题之一.对独具时空特色的华北东部地块南缘信阳中生代火山岩中一系列包括下地壳镁铁质-长英质的麻粒岩、榴辉岩、变辉长岩、辉石岩和上地幔橄榄岩等岩石包体进行了系统的定深、... 大陆岩石圈根的形成与破坏是当前固体地球科学的重大研究课题之一.对独具时空特色的华北东部地块南缘信阳中生代火山岩中一系列包括下地壳镁铁质-长英质的麻粒岩、榴辉岩、变辉长岩、辉石岩和上地幔橄榄岩等岩石包体进行了系统的定深、定年研究,建立了华北中生代(~160Ma)多块体结合部位的组成和年龄呈带状结构的岩石圈几何模型,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形成的动力学过程.在华北南缘地表出露最老~2.85Ga的岩石之下的30km处(上部下地壳),由年龄为3.6~3.4Ga的长英质麻粒岩和辉石岩组成;更深处30~40km位置,则由具古元古代年龄(2.0~1.8Ga)的镁铁质-长英质麻粒岩和变辉长岩构成,其形成过程与华北东部地块与西部地块的碰撞有关,记录着全球性的哥伦比亚超大陆汇聚事件.Hf同位素数据显示在这次重要事件里,既有新生地幔物质加入,也有古老地壳(3.8~3.0Ga)组分的再熔融作用.在来自下地壳更深处的榴辉岩(40~45km)和上地幔橄榄岩(>45km),它们的主要年龄分别是古生代(440~260Ma)和早中生代(228~219Ma),记录着在显生宙不同时期扬子与华北碰撞的动力学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北南缘 中生代 带状岩石圈 多块体结合部 岩石包体 块体属性 大陆形成演化机制
原文传递
中国东部中—新生代大陆构造的形成与演化 被引量:71
3
作者 葛肖虹 刘俊来 +1 位作者 任收麦 袁四化 《中国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9-38,共20页
20世纪60年代提出的“威尔逊旋回”以关闭洋盆两侧板块的碰撞作为板块运动旋回的终结,然而板块构造学说“登陆”20多年来的实践说明这种认识是不全面的.大陆弥散而宽广的陆内变形说明洋盆闭合两侧板块的碰撞并未终止板内构造作用.古亚... 20世纪60年代提出的“威尔逊旋回”以关闭洋盆两侧板块的碰撞作为板块运动旋回的终结,然而板块构造学说“登陆”20多年来的实践说明这种认识是不全面的.大陆弥散而宽广的陆内变形说明洋盆闭合两侧板块的碰撞并未终止板内构造作用.古亚洲大陆形成后中国东部中—新生代广泛发育的板内构造变形、岩浆活动、克拉通内盆地的形成都和古亚洲大陆南、北,印度洋和北冰洋洋脊的持续扩张、西太平洋和菲律宾洋壳的俯冲相关.本文拟厘清中国东部中—新生代大陆构造形成与演化的重大事件、构造性质、形成背景及其时空展布:(1)晚海西—印支期古特提斯洋关闭陆块拼合碰撞古亚洲大陆雏形形成;(2)晚侏罗—早白垩世蒙古—鄂霍茨克海闭合,陆-陆碰撞古亚洲大陆形成,挤压逆冲推覆构造在陆内变形中形成高潮,西太平洋伊佐奈岐洋壳板块的斜俯冲叠加了自东而西的影响;(3)早白垩世晚期—古近纪加厚地壳-岩石圈减薄、转型,陆内伸展变形达到高潮,大陆克拉通泛盆地、准平原化;(4)始新世晚期—早中新世(40~ 23Ma)太平洋板块运动转向对东亚大陆NWW向的挤压和印度洋脊扩张印—澳板块对古亚洲南部陆-陆碰撞挤压的叠加,形成中国东部新生的构造地貌;(5)中-上新世—早更新世受东亚—西太平洋巨型裂谷系和印度洋中脊扩张的叠加影响,中国东部岩石圈地幔隆升、地壳减薄,陆缘、陆内伸展变形相继形成边缘海、岛弧、裂谷型盆地和剥蚀高原地貌;(6)早更新世晚期(0.9 ~ 0.8 Ma)一晚更新世末(0.01Ma)中国东部大陆构造地貌基本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东部中-新生代 大陆构造形成与演化 重大构造事件性质 形成背景及时空展布
下载PDF
大陆地壳形成的一种新方式:再循环地壳物质在地幔楔中的熔融
4
作者 李世民 朱弟成 王青 《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100-1111,I0003,共13页
增生造山带玄武质弧地壳如何转变为高镁安山质-英安质大陆地壳是理解大陆地壳形成的关键。已有研究表明,镁铁质成分可能通过化学过程(如化学蚀变和俯冲作用)或物理过程(如拆沉和刮垫作用)进入地幔,实现地壳成分的转变。但化学和物理过... 增生造山带玄武质弧地壳如何转变为高镁安山质-英安质大陆地壳是理解大陆地壳形成的关键。已有研究表明,镁铁质成分可能通过化学过程(如化学蚀变和俯冲作用)或物理过程(如拆沉和刮垫作用)进入地幔,实现地壳成分的转变。但化学和物理过程需要大量的镁铁质物质进入地幔,因此这一观点受到广泛质疑。最近的研究发现,全球增生造山带弧岩浆岩可以划分为低镁和高镁系列。低镁系列可能起源于流体或熔体交代地幔楔或下地壳,而高镁系列可能起源于地幔楔中的混杂岩底辟体。考虑到高镁系列广泛保存,大陆地壳的形成可能与高镁系列的形成相似,都经历了一个两阶段岩浆过程,即从地幔中提取玄武质岩浆并形成低镁系列岩石,随后低镁系列岩石俯冲并发生底辟和重熔,形成高镁系列岩石和大陆地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镁系列 高镁系列 混杂岩底辟 增生造山带 大陆地壳形成
下载PDF
国外大陆动力学的研究现状及问题和我国对策 被引量:1
5
作者 李晓波 《中国地质》 CAS CSCD 1994年第11期22-24,共3页
对MTU396-03系列发动机的活塞销进行无损检测时,因其曲率大,无法采用直接接触法进行探伤。为些研制了水浸线聚焦脉冲反射波检测活塞销内部缺陷的方法。本文对该方法作了概述,阐述了探伤参数的,并对其检测结果进行了对比验证。
关键词 大陆动力学 大陆形成 板块构造
下载PDF
中国当代散文的回顾与展望
6
作者 冒昕 庄汉新 《东岳论丛》 CSSCI 北大核心 1993年第5期33-37,共5页
从新中国诞生始,人们在习惯上把这以后的散文,称为中国当代散文。中国当代散文,是发韧于中国古典散文、现代散文同一流脉上的一种延续和拓展。她基本上承继了中国古典散文、现代散文的传统,在散文的功能质方面,在散文应是美文方面,都可... 从新中国诞生始,人们在习惯上把这以后的散文,称为中国当代散文。中国当代散文,是发韧于中国古典散文、现代散文同一流脉上的一种延续和拓展。她基本上承继了中国古典散文、现代散文的传统,在散文的功能质方面,在散文应是美文方面,都可以说与中国古典散文、现代散文如出一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当代散文 大陆形成 回顾与展望 散文化 现代散文 古典散文 政治格局 海峡两岸 新中国 独抒性灵
下载PDF
紧系两岸情结共创经济繁荣
7
作者 张治国 《产经评论》 1995年第6期61-63,共3页
一、大中华经济特区将成为“当代世界经济发展的火车头”世界银行在其一项最新报告中指出:由台湾、香港和大陆形成的大中华经济区,将继美、日和欧洲之后成为世界第四个经济成长最快速的区域,到公元2002年,该区的消费能力将达到美国水准... 一、大中华经济特区将成为“当代世界经济发展的火车头”世界银行在其一项最新报告中指出:由台湾、香港和大陆形成的大中华经济区,将继美、日和欧洲之后成为世界第四个经济成长最快速的区域,到公元2002年,该区的消费能力将达到美国水准,每年平均所得将高达7,300美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台湾 经济繁荣 大陆形成 经济成长 制造业 共创 两岸 第三产业 大陆投资 世界经济发展
下载PDF
歌坛:今年谁家天下
8
作者 半夏 《当代文坛》 CSSCI 北大核心 1994年第2期49-52,共4页
港台飓风 已呈昨日之势 不管发不发烧,只要对流行歌曲多少有些爱好的人都能明明白白地看到,’92—’93是港台歌星在大陆特别风光的年头。 虽然港台歌星进军大陆早在好几年前就开始了,想当初张明敏一曲《我的中国心》唱得举国上下激情澎... 港台飓风 已呈昨日之势 不管发不发烧,只要对流行歌曲多少有些爱好的人都能明明白白地看到,’92—’93是港台歌星在大陆特别风光的年头。 虽然港台歌星进军大陆早在好几年前就开始了,想当初张明敏一曲《我的中国心》唱得举国上下激情澎湃,但港台流行音乐真正在大陆形成风靡之势,则大概应是起始于1992年。这一年,港台歌星除了各种个人专辑音带、唱片、音碟在大陆狂销之外,前来大陆举办演唱会的,仅北京市一年中就有好几十位。其他城市如上海、广州、成都等地也是港星来去频仍不断,“你方唱罢我登台”,呈现出争相辉耀的热闹景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港台 流行音乐 大陆形成 演唱会 明星制 歌手 出场费 流行歌曲 举办者 音乐制作
下载PDF
开发浦东发展金融市场
9
作者 王定甫 《上海金融》 CSSCI 北大核心 1991年第11期13-14,共2页
八十年代以来,中国东南沿海出现了一些引人注目的经济开放区域。一是珠江三角洲,它的经济中心在香港。另一是福建沿海一带,它的经济也日益受到台湾经济的辐射。这两个区域的经济中心都在海外,从中国开放的战略布局来考虑,迫切需要在大... 八十年代以来,中国东南沿海出现了一些引人注目的经济开放区域。一是珠江三角洲,它的经济中心在香港。另一是福建沿海一带,它的经济也日益受到台湾经济的辐射。这两个区域的经济中心都在海外,从中国开放的战略布局来考虑,迫切需要在大陆形成一个有强大辐射力的经济中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济中心 金融 中国开放 珠江三角洲 市场 福建沿海 迫切需要 大陆形成 辐射力 香港
下载PDF
大陆演化与花岗岩研究的变革 被引量:27
10
作者 翟明国 张旗 +1 位作者 陈国能 王汝成 《科学通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3期1414-1420,共7页
花岗岩是地球岩石圈区别于太阳系其他行星的标志之一,也是地球岩石圈中陆壳区别于洋壳的重要标志.洋壳形成演化的核心问题是玄武岩,大陆形成演化的核心问题是花岗岩.洋壳的寿命仅2~3亿年,陆壳的寿命长达40~45亿年.大陆花岗岩记录了岩... 花岗岩是地球岩石圈区别于太阳系其他行星的标志之一,也是地球岩石圈中陆壳区别于洋壳的重要标志.洋壳形成演化的核心问题是玄武岩,大陆形成演化的核心问题是花岗岩.洋壳的寿命仅2~3亿年,陆壳的寿命长达40~45亿年.大陆花岗岩记录了岩石圈形成演化的各种信息,对于人类认知固体地球具有无法替代的作用.最早的陆壳主要由一类富钠的、以奥长花岗岩-英云闪长岩-花岗闪长岩为主的花岗岩类岩石(TTG)组成.TTG不是早期岩浆海洋结晶分异的产物,也不可能来自地幔岩石的直接熔融.查明TTG的起因即能揭开大陆形成之谜.显生宙大陆演化表现为大陆面积增长和大陆克拉通活化两个方面,两者均伴随海量花岗岩的产出,同时伴随有大规模的成矿作用.花岗岩所凝聚的科学问题是对板块构造理论的巨大挑战,也是固体地球科学理论创新的重大机遇.花岗岩研究从岩石地球化学层面跃升到陆壳演化层面,是研究思维和理论创新的突破,是21世纪花岗岩研究的重大转折.第540次香山科学会议就如何推动花岗岩研究层面的跃升问题展开讨论,汇集智慧、凝聚共识,对我国未来5年和更长时间的花岗岩研究进行顶层设计,进一步推动花岗岩与大陆演化、大陆流变学、大陆动力学和热力学等方面的研究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陆形成 陆壳演化 克拉通活化 花岗岩 TTG 成矿作用
原文传递
最古老陆壳物质:综述 被引量:4
11
作者 万渝生 颉颃强 +4 位作者 董春艳 第五春荣 周艳艳 何海龙 卢俊生 《科学通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8期2296-2311,共16页
最古老陆壳物质指≥3.9 Ga锆石和≥3.8 Ga岩石,其发现是了解地球最早期陆壳形成演化的关键.全球范围内,迄今已在近20个地区发现最古老锆石,在8个地区发现最古老岩石.最古老锆石遍布各个大陆,主要存在于太古宙岩石中,但在许多地区仅有1~... 最古老陆壳物质指≥3.9 Ga锆石和≥3.8 Ga岩石,其发现是了解地球最早期陆壳形成演化的关键.全球范围内,迄今已在近20个地区发现最古老锆石,在8个地区发现最古老岩石.最古老锆石遍布各个大陆,主要存在于太古宙岩石中,但在许多地区仅有1~2颗发现.西澳杰克山-纳瑞尔山是≥3.9 Ga锆石发现最多的地区,全球最古老4.4~4.3 Ga锆石也来自这里.它们普遍显示岩浆振荡环带,结构和组成上与花岗质岩石中的岩浆锆石类似,表明陆壳岩石在地球形成之后不久就出现了,在冥古宙晚期已有了相当的规模.最古老岩石主要分布于北半球,规模通常很小,但在西南格陵兰分布范围很大,达1000 km^(2)以上.岩石以英云闪长岩-奥长花岗岩-花岗闪长岩(tonalite-trondhjemite-granodiorite,TTG)为主,一些地方存在以变质玄武岩和超基性岩为主的表壳岩,也有条带状铁矿等沉积岩存在.>3.5 Ga TTG岩石地球化学组成上存在变化,普遍具有低的Sr/Y和La/Yb比值,表明它们大多形成于相对低压的条件下.≥3.5 Ga岩浆锆石和碎屑-外来锆石Hf同位素组成存在大的变化,ε_(Hf)(t)从正值到负值都有,大多数锆石都具有负的ε_(Hf)(t)值,暗示其大多来自于富集地幔或类似于球粒陨石储库的物源区.Hf同位素组成富集的古老TTG岩石和锆石(≥3.9 Ga)在全球多个地区存在,支持了岩浆海事件形成全球性镁铁质-超镁铁质地壳的认识.在3.8 Ga,最古老陆壳的物质组成和形成条件已显示出多样性,表明陆壳在那时就已达到较高的演化程度.代表早期陆壳演化重要转折的壳源富钾花岗岩在3.65 Ga之后才开始形成,大规模形成的时代更晚.一些地区(西南格陵兰,加拿大的萨格利克-希布伦)存在大规模~3.5 Ga基性岩墙群,表明某些地区陆壳在那时规模就十分巨大,达到了相当的刚性.最古老陆壳物质形成方式存在争论,主要有陨石撞击、冰岛模式、岛弧岩浆作用、板底垫托、热管构造、深成软盖构造等不同解释.本文对最古老陆壳物质今后的研究方向作了展望.在华北克拉通、鞍山-本溪和冀东地区最有希望取得重大突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冥古宙-始太古代 最古老岩石和锆石 英云闪长岩-奥长花岗岩-花岗闪长岩 大陆形成演化
原文传递
前寒武纪俯冲和板块构造的渐进式演变 被引量:6
12
作者 王孝磊 刘福来 +1 位作者 李军勇 王迪 《中国科学:地球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1947-1968,共22页
早期板块构造体制是地球科学领域的重大科学问题之一.前寒武纪占地球历史的88%以上,板块构造何时形成以及前寒武纪俯冲带的形成机制、分布特征和过程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文章系统回顾了前寒武纪时期不同阶段有关俯冲作用和俯冲带的研... 早期板块构造体制是地球科学领域的重大科学问题之一.前寒武纪占地球历史的88%以上,板块构造何时形成以及前寒武纪俯冲带的形成机制、分布特征和过程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文章系统回顾了前寒武纪时期不同阶段有关俯冲作用和俯冲带的研究进展,梳理了关键科学问题和需深化研究的重要方向.指出从太古宙到元古宙俯冲作用和板块构造体制变化具有渐进的过程,强调对太古宙时期俯冲机制、变质类型、板块构造体制、陆壳成分演变以及不同类型花岗质岩石的形成机制等方面深入研究的重要性,提出新的分析测试方法和大数据、实验、数值模拟等是未来开展前寒武纪俯冲带研究的重要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寒武纪 俯冲作用 板块构造 大陆形成 渐进式演变
原文传递
查资料的乐快
13
作者 王晓艺 《小学生导刊(高年级版)》 2004年第6期29-29,共1页
关键词 南美洲 东海岸 西海岸 魏格纳 亚洲大陆 非洲 拼图 问号 世界地图 大陆形成
原文传递
Continental crust formation at arcs, the arclogite ‘‘delamination''cycle, and one origin for fertile melting anomalies in the mantle 被引量:17
14
作者 Cin-Ty A.Lee Don L.Anderson 《Science Bulletin》 SCIE EI CAS CSCD 2015年第13期1141-1156,共16页
The total magmatic output in modern arcs,where continental crust is now being formed, is believed to derive from melting of the mantle wedge and is largely basaltic. Globally averaged continental crust, however, has a... The total magmatic output in modern arcs,where continental crust is now being formed, is believed to derive from melting of the mantle wedge and is largely basaltic. Globally averaged continental crust, however, has an andesitic bulk composition and is hence too silicic to have been derived directly from the mantle. It is well known that one way this imbalance can be reconciled is if the parental basalt differentiates into a mafic garnet pyroxenitic residue/cumulate(‘‘arclogite'') and a complementary silicic melt, the former foundering or delaminating into the mantle due to its high densities and the latter remaining as the crust.Using the Sierra Nevada batholith in California as a case study, the composition of mature continental arc crust is shown in part to be the product of a cyclic process beginning with the growth of an arclogite layer followed by delamination of this layer and post-delamination basaltic underplating/recharge into what remains of the continental crust.A model is presented, wherein continuous arc magmatism and production of arclogites in continental arcs are periodically punctuated by a delamination event and an associated magmatic pulse every *10–30 My. The recycling flux of arclogites is estimated to be *5 %–20 % that of oceanic crust recycling by subduction. Delaminated arclogites have the necessary trace-element compositions to yield time-integrated isotopic compositions similar to those inferred toexist as reservoirs in the mantle. Because of their low melting temperatures, such pyroxenites may be preferentially melted, possibly forming a component of some hotspot magma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YROXENITE ECLOGITE DELAMINATION CUMULATE Continental crust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