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黄河口的变迁对滨海大陆架区流场变化的影响 被引量:4
1
作者 乐肯堂 周参武 《海洋科学集刊》 CAS 1995年第1期93-109,共17页
黄河口附近滨海大陆架区流场的分布特征与黄河口的变迁有十分密切的关系。近百年来,黄河尾闾大的改道有10次。50年代以来,黄河口的流路又经过了三次大的改道,即1954年1月—1963年的神仙沟流路,1964年1月—1975年的钓口河流路和1976年以... 黄河口附近滨海大陆架区流场的分布特征与黄河口的变迁有十分密切的关系。近百年来,黄河尾闾大的改道有10次。50年代以来,黄河口的流路又经过了三次大的改道,即1954年1月—1963年的神仙沟流路,1964年1月—1975年的钓口河流路和1976年以来的清水沟流路。每次黄河口的大改道,都对其周围滨海大陆架区的流场(包括潮流和余流)的分布和性质带来巨大的影响。对于黄河口滨海大陆架区流场的分布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口 余流 清水沟流路 大陆架区 分潮流 高速流动 口门 莱州湾 近岸 流场
原文传递
大陆架漫谈
2
作者 赵峰 楼锡淳 《海洋测绘》 1998年第2期47-49,共3页
一、什么是大陆架 火陆架的定义,在地理学和海洋法中有所不同。 在地理学中的大陆架是海底地貌三大单元——大陆边缘、大洋盆地、大洋中脊——中的大陆边缘的组成部分,大陆边缘可划分为大陆架、大陆坡、大陆隆(亦称大陆基)、岛弧和海沟... 一、什么是大陆架 火陆架的定义,在地理学和海洋法中有所不同。 在地理学中的大陆架是海底地貌三大单元——大陆边缘、大洋盆地、大洋中脊——中的大陆边缘的组成部分,大陆边缘可划分为大陆架、大陆坡、大陆隆(亦称大陆基)、岛弧和海沟等。其中大陆架是指陆地向海洋自然延伸的部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陆架 《联合国海洋法公约》 大陆边缘 沿海国 地理学 划界问题 海洋环境 领海基线 海洋测绘 大陆架区
全文增补中
黄海、渤海大陆架的浅地层剖面仪测量与浅地层结构的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于洪军 《海洋科学集刊》 CAS 1995年第1期119-128,共10页
自本世纪60年代以来,浅地层剖面仪测量技术在世界各大陆架海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专家们取得了大量实际资料,并发表了多篇调查报告和研究成果(赵松龄,1991;秦蕴珊、赵松龄,1991;赵松龄、于洪军,1993),为查明世界各大陆架海的形成过程、... 自本世纪60年代以来,浅地层剖面仪测量技术在世界各大陆架海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专家们取得了大量实际资料,并发表了多篇调查报告和研究成果(赵松龄,1991;秦蕴珊、赵松龄,1991;赵松龄、于洪军,1993),为查明世界各大陆架海的形成过程、地层结构、环境变迁、海面变化、岸线变迁、河道跟踪、以及地貌类型的划分等提供了新的信息,推动了世界大陆架地质学的发展。在应用浅地层剖面仪测量技术所取得的多种成果中,最为突出的研究,莫过于在世界上的若干大陆架区发现了古河道及其沉积,通过古河道的追踪又可以了解大陆架环境的变迁和海面变化的过程。所以,这项大陆架勘察技术问世以来,一直是大陆架地质勘察中不可缺少的手段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陆架 浅地层剖面仪 浅地层结构 渤海海域 南黄海 大陆架环境 塌陷沉积 混杂堆积 大陆架区 海岸剖面
原文传递
国际海洋划界案例及概况
4
作者 春珲 《海洋信息》 1995年第9期19-20,共2页
1 美俄白令海海洋边界 现在所称的“美俄白令海海洋边界”,是1990年6月1日在前苏联总统戈尔巴乔夫访美期间,由美国和前苏联两国外长在华盛顿签署的。白令海属半封闭海域,美俄两国属海岸相向国家。划界区还延伸到白令海峡、楚克奇海和北... 1 美俄白令海海洋边界 现在所称的“美俄白令海海洋边界”,是1990年6月1日在前苏联总统戈尔巴乔夫访美期间,由美国和前苏联两国外长在华盛顿签署的。白令海属半封闭海域,美俄两国属海岸相向国家。划界区还延伸到白令海峡、楚克奇海和北冰洋的某些近海区域。这条海洋划界线为目前世界上最长海洋边界线,长达2 575公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际海洋划界 海洋边界划定 大陆架区 专属经济 白令海 海岸相向国家 沿海国家 案例 图们江口 半封闭海域
下载PDF
Macrobenthic assemblages of the Changjiang River estuary (Yangtze River, China) and adjacent continental shelf relative to mild summer hypoxia 被引量:4
5
作者 廖一波 寿鹿 +4 位作者 汤雁滨 曾江宁 高爱根 陈全震 严小军 《Chinese Journal of Oceanology and Limnology》 SCIE CAS CSCD 2017年第3期481-488,共8页
To assess the effects of hypoxia, macrobenthic communities along an estuarine gradient of the Changjiang estuary and adjacent continental shelf were analyzed. This revealed spatial variations in the communities and re... To assess the effects of hypoxia, macrobenthic communities along an estuarine gradient of the Changjiang estuary and adjacent continental shelf were analyzed. This revealed spatial variations in the communities and relationships with environmental variables during periods of reduced dissolved oxygen (DO) concentration in summer. Statistical analyses revealed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macrobenthic community composition among the three zones: estuarine zone (EZ), mildly hypoxic zone (MHZ) in the continental shelf, and norrnoxic zone (NZ) in the continental shelf(Global R=0.206, P=0.002). Pairwise tests showed that the macrobenthic community composition of the EZ was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from the MHZ (pairwise test R=0.305, P=0.001) and the NZ (pairwise test R=0.259, P=-0.001).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macrobenthic communities between the MHZ and the NZ (pairwise test R=0.062, P=-0.114). The taxa included small and typically opportunistic polychaetes, which made the greatest contribution to the dissimilarity between the zones. The effects of mild hypoxia on the macrobenthic communities are a result not only of reduced DO concentration but also of differences in environmental variables such as temperature, salinity, and nutrient concentrations caused by stratific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YPOXIA MACROBENTHOS benthic community Changjiang estuary low dissolved oxygen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