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利普(Amadeus W.Grabau,1870~1946)的科学贡献主要在于古生物学和地层学,以及在此基础上所提出的全球性脉动和极控理论。因其着眼点在于整个地球之历史,故后者更受其重视。本文对葛氏脉动理论的产生、发展、影响及相关背景进行了...葛利普(Amadeus W.Grabau,1870~1946)的科学贡献主要在于古生物学和地层学,以及在此基础上所提出的全球性脉动和极控理论。因其着眼点在于整个地球之历史,故后者更受其重视。本文对葛氏脉动理论的产生、发展、影响及相关背景进行了新的探讨,指出该理论在1913年的《地层学原理》一书中即有发端,至1933年发表于《时事日报》(The Peiping Chronicle)的文章奠定基本框架,同年在美国的第16届国际地质大会正式提出。葛氏自美国返回中国后,在与国内学者深入讨论的基础上,对该理论进行了修正、发展,并与极控理论相结合,1940年以《年代的节律》(The Rhythm of the Ages)一书进行系统的总结。脉动理论以全球性的海进和海退解释规律性地层的形成,并对地层(尤其是古生界)作了新的划分;极控理论则以魏格纳大陆漂移说为基础,用来说明硅铝圈在地球自转的带动下围绕两极的运动,并作为脉动理论的补充,说明规律沉积中的不规则性。这两个理论虽引起不小的反响,但揆诸实际,还是因太过理想主义而未能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展开更多
文摘葛利普(Amadeus W.Grabau,1870~1946)的科学贡献主要在于古生物学和地层学,以及在此基础上所提出的全球性脉动和极控理论。因其着眼点在于整个地球之历史,故后者更受其重视。本文对葛氏脉动理论的产生、发展、影响及相关背景进行了新的探讨,指出该理论在1913年的《地层学原理》一书中即有发端,至1933年发表于《时事日报》(The Peiping Chronicle)的文章奠定基本框架,同年在美国的第16届国际地质大会正式提出。葛氏自美国返回中国后,在与国内学者深入讨论的基础上,对该理论进行了修正、发展,并与极控理论相结合,1940年以《年代的节律》(The Rhythm of the Ages)一书进行系统的总结。脉动理论以全球性的海进和海退解释规律性地层的形成,并对地层(尤其是古生界)作了新的划分;极控理论则以魏格纳大陆漂移说为基础,用来说明硅铝圈在地球自转的带动下围绕两极的运动,并作为脉动理论的补充,说明规律沉积中的不规则性。这两个理论虽引起不小的反响,但揆诸实际,还是因太过理想主义而未能得到进一步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