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6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大雷雨》中卡捷琳娜之死的审美意义分析 被引量:7
1
作者 郑永旺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234-238,共5页
杜勃罗留波夫用"黑暗王国中的一线光明"来评价《大雷雨》中卡捷琳娜的存在意义,但却将卡捷琳娜之死所引发的思索囿于道德评判之中。剧中女主人公之死是否具有审美价值,评论家没有进行过多的言说。死亡本身与优美或者崇高无关... 杜勃罗留波夫用"黑暗王国中的一线光明"来评价《大雷雨》中卡捷琳娜的存在意义,但却将卡捷琳娜之死所引发的思索囿于道德评判之中。剧中女主人公之死是否具有审美价值,评论家没有进行过多的言说。死亡本身与优美或者崇高无关,但死亡所产生的后果和死亡向观者(读者)所敞开的内容并非仅仅是生命的消逝,在其消逝的背后隐藏着许多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雷雨 卡捷琳娜 “向生而死”
下载PDF
试论《大雷雨》中卡捷琳娜悲剧的成因 被引量:3
2
作者 姜菲 《燕山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4期110-112,共3页
俄罗斯批判现实主义作家奥斯特洛夫斯基在其代表作《大雷雨》中刻画了卡捷琳娜这样一个具有叛逆精神的悲剧形象。本文从人物所处的社会环境及由此而产生的人物性格的双重性方面解析了这一形象悲剧的必然性,并指出了塑造卡捷琳娜这一叛... 俄罗斯批判现实主义作家奥斯特洛夫斯基在其代表作《大雷雨》中刻画了卡捷琳娜这样一个具有叛逆精神的悲剧形象。本文从人物所处的社会环境及由此而产生的人物性格的双重性方面解析了这一形象悲剧的必然性,并指出了塑造卡捷琳娜这一叛逆悲剧性人物深刻的历史意义和现实认识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雷雨 卡捷琳娜 叛逆 悲剧形象 解读
下载PDF
悲剧框架中的《大雷雨》与《雷雨》 被引量:1
3
作者 杨晓笛 《洛阳师范学院学报》 2012年第1期68-71,共4页
《大雷雨》是俄罗斯著名戏剧家奥斯特洛夫斯基在农奴制改革前艺术成就最高的作品,而《雷雨》则是我国著名戏剧家曹禺的成名作,是中国现代话剧成熟的标志。《大雷雨》和《雷雨》都属于悲剧范畴,但二者除了在悲剧结构方面有异有同外,在悲... 《大雷雨》是俄罗斯著名戏剧家奥斯特洛夫斯基在农奴制改革前艺术成就最高的作品,而《雷雨》则是我国著名戏剧家曹禺的成名作,是中国现代话剧成熟的标志。《大雷雨》和《雷雨》都属于悲剧范畴,但二者除了在悲剧结构方面有异有同外,在悲剧冲突和悲剧高潮方面存在较大不同,鲜明地体现出西方古典悲剧与中国古典悲剧的差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雷雨 雷雨 悲剧结构 悲剧冲突 悲剧高潮
下载PDF
试析《大雷雨》与《雷雨》的主题寓意 被引量:1
4
作者 杨晓笛 《俄语学习》 2011年第1期42-45,共4页
《大雷雨》是俄罗斯著名戏剧家奥斯特洛夫斯基在农奴制改革之前艺术成就最高的作品,而《雷雨》则是我国著名戏剧家曹禺的成名之作,它的出现是中国现代话剧成熟的标志。两部作品都以"雷雨"来命名并非偶然,这是由其相似的主题... 《大雷雨》是俄罗斯著名戏剧家奥斯特洛夫斯基在农奴制改革之前艺术成就最高的作品,而《雷雨》则是我国著名戏剧家曹禺的成名之作,它的出现是中国现代话剧成熟的标志。两部作品都以"雷雨"来命名并非偶然,这是由其相似的主题寓意决定的。而其相似的主题寓意背后又隐含鲜明的差异性,这主要是由它们各自的社会历史背景和文化背景差异决定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雷雨 雷雨 主题寓意 社会历史背景 文化背景
下载PDF
《原野》与《大雷雨》的相似性新探
5
作者 管玲玲 《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年第2期11-15,共5页
曹禺的《原野》与奥斯特洛夫斯基的《大雷雨》在人物形象、意象、人物关系诸方面的相似,为两文可比性的确立提供了依据,但两剧在主题、人物形象真实性和悲剧原因等方面也存在一定差异。其相似性既说明了《原野》对《大雷雨》的模仿或是... 曹禺的《原野》与奥斯特洛夫斯基的《大雷雨》在人物形象、意象、人物关系诸方面的相似,为两文可比性的确立提供了依据,但两剧在主题、人物形象真实性和悲剧原因等方面也存在一定差异。其相似性既说明了《原野》对《大雷雨》的模仿或是后者对前者直接影响的存在,同时也为中外文化共通性提供了一个实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野》 大雷雨 相似性 文化共通性
下载PDF
“黑暗王国”的叛逆者——评奥斯特罗夫斯基《大雷雨》中卡杰林娜的艺术形象 被引量:3
6
作者 杨艺 《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1年第3期63-66,共4页
论文通过对悲剧《大雷雨》中女主人翁卡杰林娜艺术形象的评价 ,揭示了该形象鲜活的个性特征和独特的人格魅力 ,使人们懂得 :自由、平等、幸福的生活不会自行从天而降 ,唯有为之勇敢斗争 ,不懈追求才是高尚的 ,值得颂扬的。
关键词 大雷雨 自由 悲剧 奥斯特罗夫斯基 文学形象 卡杰林娜形象 戏剧 文学评论 个性 人格
下载PDF
《雷雨》与《大雷雨》轮状戏剧结构的比较 被引量:2
7
作者 袁寰 《求索》 1985年第6期109-112,共4页
在世界剧坛上,对戏剧结构的分析方法,种类多样。本文不揣浅陋,试图站在比较文学平行比较的视点上,用轮状分析法,对《雷雨》(1934年)与《大雷雨》(1859年)这两部东西方名剧的艺术结构的相共性与相异性,作一些新探索。 1 《雷雨》与《大... 在世界剧坛上,对戏剧结构的分析方法,种类多样。本文不揣浅陋,试图站在比较文学平行比较的视点上,用轮状分析法,对《雷雨》(1934年)与《大雷雨》(1859年)这两部东西方名剧的艺术结构的相共性与相异性,作一些新探索。 1 《雷雨》与《大雷雨》都是家庭悲剧。 错综复杂的人物关系和“主题的特殊 性,决定(了)作品的结构的特殊性”。由于线索的多层次,两剧都有意无意地采取了轮状戏剧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雷雨 戏剧结构 雷雨 副线 周朴园 轴心 人物关系 层关系 黑暗王国 周萍
下载PDF
谁之罪——试析《大雷雨》中卡捷琳娜悲剧命运的原因
8
作者 苏适 《世纪桥》 2013年第15期78-78,84,共2页
杜勃罗留波夫称赞《大雷雨》中的主人公卡捷琳娜是"黑暗王国中的一线光明",但代表"一线光明"的卡捷琳娜最终逝去了,在为她悲剧命运叹息的同时,本文作者试图从客观和主观两个角度来解读其悲剧命运的原因。
关键词 大雷雨 卡捷琳娜 悲剧命运的原因
下载PDF
伊甸园的酒神——《大雷雨》原型分析
9
作者 钱江 《合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年第4期60-62,83,共4页
俄国作家А.Н.奥斯特洛夫斯基的代表作《大雷雨》一直被作为批判现实主义作品加以解读,文章采用原型批评的方法,论述剧中女主人公卡杰林娜的原型是酒神狄奥尼苏斯,而女主人公所处的专制环境的原型为伊甸园,这两个对立的原型意象成为主... 俄国作家А.Н.奥斯特洛夫斯基的代表作《大雷雨》一直被作为批判现实主义作品加以解读,文章采用原型批评的方法,论述剧中女主人公卡杰林娜的原型是酒神狄奥尼苏斯,而女主人公所处的专制环境的原型为伊甸园,这两个对立的原型意象成为主人公悲剧命运必然性的解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雷雨 原型 伊甸园 酒神 悲剧模式
下载PDF
夏金桂与卡杰琳娜(上)──借《大雷雨》看《红楼梦》 被引量:1
10
作者 张乘健 《温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995年第4期57-65,共9页
关键词 卡杰琳娜 《红楼梦》 大雷雨 曹雪芹 杜勃罗留波夫 基督教 薛姨妈 文学作品 黑暗王国 一线光明
下载PDF
浅析《大雷雨》戏剧冲突设置 被引量:1
11
作者 张婧 《中国民族博览》 2021年第12期172-174,共3页
《大雷雨》被誉为俄国戏剧史上的一颗明珠,作者奥斯特洛夫斯基将上述内容置于双线结构中,通过巧妙的构思使社会冲突与家庭冲突交互发展,从而揭示了俄国社会的专制、愚昧,展现了主人公卡捷琳娜悲惨的一生。在本剧中,不论是社会冲突还是... 《大雷雨》被誉为俄国戏剧史上的一颗明珠,作者奥斯特洛夫斯基将上述内容置于双线结构中,通过巧妙的构思使社会冲突与家庭冲突交互发展,从而揭示了俄国社会的专制、愚昧,展现了主人公卡捷琳娜悲惨的一生。在本剧中,不论是社会冲突还是家庭冲突的设置都与本剧的悲剧价值紧密相连,也形成了本剧引人注目的审美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雷雨 戏剧冲突 悲剧
下载PDF
世界名剧《大雷雨》的新解读
12
作者 曹树钧 《上海艺术评论》 2018年第2期67-69,共3页
在西方,为了保证经典剧作不走样,对经典剧作如莎士比亚剧作的演出,一些艺术家遵循一个不成文的规则"只删不加"。安振吉排演的《大雷雨》并不受此约束,他借鉴的是我国戏曲的一个美学愿则:"无戏处惜墨如金,有戏处泼墨如云。"只要能... 在西方,为了保证经典剧作不走样,对经典剧作如莎士比亚剧作的演出,一些艺术家遵循一个不成文的规则"只删不加"。安振吉排演的《大雷雨》并不受此约束,他借鉴的是我国戏曲的一个美学愿则:"无戏处惜墨如金,有戏处泼墨如云。"只要能够深入刻画内心世界的地方,他充分发挥导演强调的艺术,收到了很好的艺果。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雷雨 戏剧动作 新解读
下载PDF
拨开重雾方见真——《大雷雨》与《原野》比较谈
13
作者 罗明洲 《玉林师范学院学报》 1998年第4期53-57,共5页
《大雷雨》与《原野》有许多惊人的相似点:凶狠的婆婆、懦弱的丈夫、敢于寻觅的媳妇以及一个女人和两个男人的故事等,它引起了高校师生无数次在表层和深层上的追问.本文以两名剧剧名的象征义作为切入口,剖析了它们自开始演出至今国内外... 《大雷雨》与《原野》有许多惊人的相似点:凶狠的婆婆、懦弱的丈夫、敢于寻觅的媳妇以及一个女人和两个男人的故事等,它引起了高校师生无数次在表层和深层上的追问.本文以两名剧剧名的象征义作为切入口,剖析了它们自开始演出至今国内外评论界有关评论的成因,重新解读了这两个分别来自中国和俄罗斯的世界名剧,进而确立一个与目前评论界的定评不同的结论:《大雷雨》与《原野》都是家庭悲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雷雨 《原野》 比较 争论 家庭悲剧
下载PDF
A.H.奥斯特洛夫斯基《大雷雨》中人物形象的分析
14
作者 张晓 《甘肃教育》 2011年第11期58-59,共2页
奥斯特洛夫斯基的戏剧作品《大雷雨》,一经问世就引起了俄罗斯社会的广泛关注。本文的研究正是在这部对世界戏剧史有着重大影响的著作上展开的,旨在分析戏剧中人物形象的特征和意义。
关键词 大雷雨 人物形象 民族性
下载PDF
大雷雨中的号哭
15
作者 明月 《语文世界(上旬刊)》 2004年第Z1期21-21,共1页
一群猴子,可不是一群没有出息的猴子,所以它们就要出门,爬上一个顶高的山头去旅行。那也不是一座平常的高山,而是一座伟大的秃头的山,又巍峨又开朗,可以望见下面的田野、河流,和一切平地上不能看见的景致。但是,很不巧,猴子们刚爬上山顶... 一群猴子,可不是一群没有出息的猴子,所以它们就要出门,爬上一个顶高的山头去旅行。那也不是一座平常的高山,而是一座伟大的秃头的山,又巍峨又开朗,可以望见下面的田野、河流,和一切平地上不能看见的景致。但是,很不巧,猴子们刚爬上山顶,就遇见了大雷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雷雨 见下面 猴子 秃头 切挤 田野 地闪 全闭 地球 树林
下载PDF
《雷雨》与《大雷雨》比较研究
16
作者 曾春 高建新 《齐鲁艺苑(山东艺术学院学报)》 1996年第2期31-33,共3页
《雷雨》与《大雷雨》比较研究曾春,高建新《雷雨》与《大雷雨》虽只一字之差,却是两个不同国度、不同作家、诞生在不同时代的两部悲剧。前者是我国话剧艺术奠基人之一——曹禺先生(1910—)于1934年完成的成名作,并成为我... 《雷雨》与《大雷雨》比较研究曾春,高建新《雷雨》与《大雷雨》虽只一字之差,却是两个不同国度、不同作家、诞生在不同时代的两部悲剧。前者是我国话剧艺术奠基人之一——曹禺先生(1910—)于1934年完成的成名作,并成为我国话剧的开山之作。后者则是俄国著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雨 大雷雨 女主人公 现实主义创作方法 奥斯特洛夫斯基 周朴园 戏剧结构 比较研究 文化生活出版社 黑暗王国
下载PDF
论《大雷雨》与20世纪三四十年代中国话剧的舞台实践
17
作者 王永恩 《俄罗斯文艺》 CSSCI 2023年第4期14-23,共10页
俄国戏剧家奥斯特洛夫斯基创作的《大雷雨》在中国20世纪三四十年代的话剧舞台上掀起了一股演出的热潮,这和《大雷雨》的舞台艺术的成功是密不可分的。《大雷雨》在演出的过程中培养出了一批优秀的演员,从而进一步确定了现实主义的表演... 俄国戏剧家奥斯特洛夫斯基创作的《大雷雨》在中国20世纪三四十年代的话剧舞台上掀起了一股演出的热潮,这和《大雷雨》的舞台艺术的成功是密不可分的。《大雷雨》在演出的过程中培养出了一批优秀的演员,从而进一步确定了现实主义的表演方法;《大雷雨》的演出版本很多,但多以诗化现实主义的风格出现,这符合中国人的审美口味,深受观众欢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雷雨 中国 表演方法论 导演方法论
原文传递
“人民生活的完整图景”:《大雷雨》中的城市时空与民族意识
18
作者 王可欣 《俄罗斯文艺》 CSSCI 2023年第4期24-34,共11页
长期以来,亚·奥斯特洛夫斯基的《大雷雨》多被解读为社会问题剧,剧本中卡里诺夫城的城市空间与时间被简化为社会问题剧的布景。然而,《大雷雨》中独特的时空呈现出一幅人民生活的完整图景,剧本中城市空间的模糊性勾勒出其前现代性... 长期以来,亚·奥斯特洛夫斯基的《大雷雨》多被解读为社会问题剧,剧本中卡里诺夫城的城市空间与时间被简化为社会问题剧的布景。然而,《大雷雨》中独特的时空呈现出一幅人民生活的完整图景,剧本中城市空间的模糊性勾勒出其前现代性,城市居民的时间观呈现出主人公们对传统民间信仰的坚守,在这一时空中女主人公卡捷琳娜的悲剧是俄国民间伦理中两种不同的“罪与罚”意识交锋的结果。由此,《大雷雨》中的城市时空构成承载民间世界观、俄国民族意识的载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奥斯特洛夫斯基 大雷雨 城市时空 民族意识
原文传递
《大雷雨》:中俄学术视角比较
19
作者 杨慧 侯海荣 《戏剧文学》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129-133,共5页
对于奥斯特洛夫斯基的《大雷雨》,俄罗斯学者基于本土语境,对其深刻的现实主义批判性予以积极回应,同时在民谣系统和童话模式的框架内予以阐释,当代由于受到戏剧文化学的影响,该剧又被纳入仪式理论加以探源,体现出学术意识的嬗递轨迹。... 对于奥斯特洛夫斯基的《大雷雨》,俄罗斯学者基于本土语境,对其深刻的现实主义批判性予以积极回应,同时在民谣系统和童话模式的框架内予以阐释,当代由于受到戏剧文化学的影响,该剧又被纳入仪式理论加以探源,体现出学术意识的嬗递轨迹。中国学者受到知人论世等文学批评传统的影响,重在探赜该剧主人公的艺术形象,从“雷雨性格”到“雷雨精神”作以剖析;又由于受到西方荣格的集体无意识以及存在主义的理论沾溉,部分学者探讨了雷雨的原型特质以及女主角悲剧生成的深层原因;缘于中俄异质文化的差异,也出现从“雷雨”这一概念联想到篇章联想的语言学诠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雷雨 戏剧传播 中俄文化交流 接受美学
原文传递
新旧冲突中无所适从者的悲剧——也谈《大雷雨》主题及卡捷琳娜、卡巴诺娃形象
20
作者 曾思艺 《华中学术》 2012年第1期205-214,共10页
《大雷雨》的主题是新旧事物的冲突以及女主人公在这一冲突中的无所适从导致的悲剧。卡捷琳娜的性格具有明显的双重性:具有相当虔诚的宗教信仰,充满幻想,富于诗意,过于天真、单纯、浪漫,对现实生活的严酷、生活风习的残忍缺乏应有的准... 《大雷雨》的主题是新旧事物的冲突以及女主人公在这一冲突中的无所适从导致的悲剧。卡捷琳娜的性格具有明显的双重性:具有相当虔诚的宗教信仰,充满幻想,富于诗意,过于天真、单纯、浪漫,对现实生活的严酷、生活风习的残忍缺乏应有的准备与深刻的认识;又相当刚烈、十分冲动,且相当诚实,有深刻道德情感。而当时正处在妇女追求解放、恋爱自由的新潮思想与传统守旧观念激烈冲突的年代,因此必然导致悲剧。卡巴诺娃的性格也具有双重性:对外人颇为仁善,真心爱子女;却又是一个典型的传统人物和封建家长,是旧传统和习俗的保护者,不自觉地充当了用温情脉脉来杀人的角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雷雨》主题 卡捷琳娜 卡巴诺娃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