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3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温度和孵化方式对大鳍鳠受精卵孵化效果的影响
1
作者 李晓莉 朱永久 +3 位作者 吴兴兵 杨德国 李学梅 朱挺兵 《淡水渔业》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9-26,共8页
为探究大鳍鳠(Mystus macropterus)受精卵的最适孵化温度及孵化方式,采用单因子设计实验研究了不同温度(22、24、26、28和30℃)、不同孵化方式(脱黏孵化(蛋白酶脱黏、滑石粉脱黏)、挂网孵化、孵化框孵化)对大鳍鳠受精卵孵化效果的影响... 为探究大鳍鳠(Mystus macropterus)受精卵的最适孵化温度及孵化方式,采用单因子设计实验研究了不同温度(22、24、26、28和30℃)、不同孵化方式(脱黏孵化(蛋白酶脱黏、滑石粉脱黏)、挂网孵化、孵化框孵化)对大鳍鳠受精卵孵化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大鳍鳠仔鱼出膜率随孵化温度的升高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分别为22℃组(0)<30℃组(12.51%)<24℃组(17.95%)<26℃组(25.40%)<28℃组(30.51%),不同温度组差异显著,二项式拟合得到最适孵化温度为26.8℃;出膜后24 h成活率表现为24℃组(54.76%)显著低于26℃组(95.45%)、28℃组(91.67%)和30℃组(92.59%),后三者之间差异不显著;96 h成活率分别为52.38%、90.91%、92.59%和40.74%,表明低温(24℃)和高温(30℃)都显著影响成活率。仔鱼出膜时间随温度的上升而逐渐缩短,范围为46~88 h。4种孵化方式的24 h好卵率结果表明挂网组(48.11%)>孵化框组(45.05%)>蛋白酶脱黏组(19.98%)>滑石粉脱黏组(15.32%),四个实验组之间差异显著。出膜率表现为挂网组(16.07%)>蛋白酶脱黏组(12.08%)>孵化框组(9.61%)>滑石粉脱黏组(9.26%)。出膜率/24 h好卵率显示脱黏组的值最大(均为60.46%),显著高于挂网组(33.40%)和孵化框组(21.32%)。在实验设置的3个蛋白酶脱黏浓度梯度下,24 h和48 h好卵率均表现为0.75 g/L组显著高于3 g/L组和1.5 g/L组,后两者之间差异不显著,出膜率则表现为随浓度降低而显著降低的趋势,说明卵膜对受精卵起到较好的保护作用,同时对出膜过程造成困难,导致出膜率降低。可见,温度和孵化方式均对大鳍鳠受精卵孵化有显著影响,大鳍鳠的最适孵化温度为26.8℃,孵化方式优先选择蛋白酶脱黏孵化,浓度为3 g/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鳍(Mystus macropterus) 受精卵 温度 孵化方式
下载PDF
不同蛋白水平配合饲料对大鳍鳠成鱼生长性能的影响
2
作者 周祚坤 明伟 +4 位作者 赵亮 黄利国 叶建 何大可 李朝 《四川农业科技》 2024年第8期86-90,共5页
探讨大鳍鳠对饲料中蛋白质的需求量,配制脂肪含量为8%,蛋白水平分别为33%(P1),35%(P2),37%(P3),39%(P4),41%(P5)的5组饲料,分别饲喂初始体重为(52.11±1.10)g大鳍鳠成鱼,每组设3个重复,每个重复20尾,连续投喂60 d。试验表明:试验结... 探讨大鳍鳠对饲料中蛋白质的需求量,配制脂肪含量为8%,蛋白水平分别为33%(P1),35%(P2),37%(P3),39%(P4),41%(P5)的5组饲料,分别饲喂初始体重为(52.11±1.10)g大鳍鳠成鱼,每组设3个重复,每个重复20尾,连续投喂60 d。试验表明:试验结束,大鳍鳠成鱼在蛋白水平为39%和41%时平均增重、增重率和特定增长率显著高于其他蛋白组(P<0.05),39%组与41%组不存在显著差异(P>0.05),39%组平均增重(79.20±0.76)g、增重率(152.49±0.56)g和特定增长率(1.54±0.02)均优于其他各组(P<0.05)。饵料系数39%蛋白组显著低于其他蛋白组(P<0.05),饵料系数为(1.22±0.02);肥满度各蛋白组间均不存在显著差异(P>0.05),大鳍鳠成鱼形体美观受蛋白水平影响不大;蛋白水平为33%和41%时,肝体比均大于其他各组试验各蛋白组,长期投喂蛋白过低饲料将导致营养不良、发育迟缓甚至会停止生长,投喂蛋白过高饲料会造成脂肪沉积,肝脏显著变化,导致疾病容易发生。结果研究表明,当饲料蛋白水平为39%时,大鳍鳠的增重、增重率、特定生长率、饵料系数数值优于其他蛋白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鳍 饲料 蛋白水平 生长性能
下载PDF
大鳍鳠人工繁殖研究进展及前景展望 被引量:3
3
作者 李晓莉 朱永久 +6 位作者 杨德国 吴兴兵 李学梅 朱挺兵 孟子豪 史则超 张远松 《水产科技情报》 2023年第2期128-132,共5页
大鳍鳠是近年来深受消费者喜爱的淡水养殖新品种,但是目前其养殖群体较小,人工繁育技术体系尚未构建,限制了该品种的产业化发展。文章结合相关研究成果,从生物学特性、繁殖生物学基础、亲鱼培育、催产和孵化技术等方面介绍了大鳍鳠人工... 大鳍鳠是近年来深受消费者喜爱的淡水养殖新品种,但是目前其养殖群体较小,人工繁育技术体系尚未构建,限制了该品种的产业化发展。文章结合相关研究成果,从生物学特性、繁殖生物学基础、亲鱼培育、催产和孵化技术等方面介绍了大鳍鳠人工繁殖的研究进展,针对目前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建议,并对前景进行了展望,对于大鳍鳠的开发利用有一定的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鳍 繁殖生物学 亲鱼培育 人工繁殖
下载PDF
大鳍鳠胚胎及仔稚鱼发育观察 被引量:1
4
作者 陈思奇 朱永久 +2 位作者 吴兴兵 杨德国 李晓莉 《南方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60-70,共11页
大鳍鳠(Mystus macropterus)是一种亟待开发的优质养殖品种。探明养殖大鳍鳠早期发育阶段的特征和规律,可为其人工催产和苗种培育提供理论依据。采用显微镜观察法,对其胚胎及仔稚鱼发育各时期的形态特征和发育特点进行了研究,并对其形... 大鳍鳠(Mystus macropterus)是一种亟待开发的优质养殖品种。探明养殖大鳍鳠早期发育阶段的特征和规律,可为其人工催产和苗种培育提供理论依据。采用显微镜观察法,对其胚胎及仔稚鱼发育各时期的形态特征和发育特点进行了研究,并对其形态学指标进行了测量,推算出仔稚鱼阶段生长特性的回归方程。结果表明:大鳍鳠受精卵呈椭圆形、黄褐色,卵径为(3.46±0.3)mm;平均水温26.2℃下,大鳍鳠胚胎发育历时79 h,积温为2065.26 h·℃,根据发育时胚胎的典型外部形态特征,将其分为受精卵、胚盘期、卵裂期、囊胚期、原肠期、神经胚期、器官分化期和出膜期共8个阶段28个时期;初孵仔鱼全长(7.31±0.52)mm,仔鱼期历时10 d,仔鱼前期卵黄囊大部分被吸收,全长特定生长率(SGRL)为9.79%,体质量特定生长率(SGRm)为12.31%,出膜后7~8 d仔鱼大部分开口,9 d卵黄囊消失,仔鱼后期SGRL为4.15%,SGRm为12.25%。稚鱼期历时11 d,各鳍基本长成,体型和体色接近成鱼,SGRL为4.30%,SGRm为13.17%,全长22~24 mm。统计模型显示,大鳍鳠仔稚鱼的生长属于异速生长类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鳍 胚胎发育 仔稚鱼发育
下载PDF
大鳍鳠的消化能力与营养价值 被引量:34
5
作者 向枭 叶元土 +3 位作者 周兴华 林仕梅 罗莉 王友慧 《水产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371-376,共6页
采用常规方法测定了大鳍鳠(Mystusmacropterus)的消化道指数,其比肠长、比胃重、比肠重、比肝胰脏重和比内脏重分别为0.531±0.006、0.014±0.006、0.017±0.003、0.0084±0.0029和0.070±0.011。体重与体长的回归... 采用常规方法测定了大鳍鳠(Mystusmacropterus)的消化道指数,其比肠长、比胃重、比肠重、比肝胰脏重和比内脏重分别为0.531±0.006、0.014±0.006、0.017±0.003、0.0084±0.0029和0.070±0.011。体重与体长的回归方程Y=0.1238X2.8388(r=0.9949,P<0.01);大鳍鳠的胃、前肠、中肠和后肠中消化液的pH值分别为:3.0~3.8、6.6~7.4、7.2~8.2、7.2~7.9,且消化道各部分具有较高的蛋白酶和淀粉酶活性,蛋白酶的活性为中肠>前肠>肝胰脏>后肠>胃;而淀粉酶的活性则为前肠>后肠>中肠>肝胰脏>胃;全鱼和肌肉中粗蛋白的含量分别为62.09±3.8%和68.28±4.6,粗脂肪含量分别为15.33±1.7和21.87±2.9;肌肉中必需氨基酸的含量占氨基酸总量的40.76%,鲜味氨基酸的含量为总氨基酸量的29.70%。综合肌肉的常规营养成分和氨基酸分析的结果,表明大鳍鳠是一种营养价值较高的优质鱼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鳍 消化能力 营养价值 消化道指数 比肠长 比胃重 比肠重 比肝胰脏重 比内脏重
下载PDF
大鳍鳠蛋白酶活力的研究 被引量:17
6
作者 林仕梅 王友慧 +2 位作者 罗莉 叶元土 李涛 《中国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69-172,共4页
以嘉陵江野生大鳍(Mystusmacropterus)为材料,对其蛋白酶的酶活力影响因素、酶解动力学、体外消化率进行综合研究。结果表明,(1)大鳍胃、肠、肝胰脏的蛋白酶最适温度分别为36、40、40℃,最适pH分别为2 2、7 0、7 0,温度对胃、肠蛋... 以嘉陵江野生大鳍(Mystusmacropterus)为材料,对其蛋白酶的酶活力影响因素、酶解动力学、体外消化率进行综合研究。结果表明,(1)大鳍胃、肠、肝胰脏的蛋白酶最适温度分别为36、40、40℃,最适pH分别为2 2、7 0、7 0,温度对胃、肠蛋白酶的影响大于肝胰脏,pH对胃蛋白酶的影响大于肠和肝胰脏;(2)肠蛋白酶的酶解能力最强,对鱼粉和豆粕酶解产生氨基酸,速度分别为52 288mg/h和33 352mg/h,胃、肝胰脏蛋白酶的酶解能力差异不显著,对鱼粉和豆粕酶解产生氨基酸,速度分别为24 328mg/h、25 275mg/h和19 843mg/h、17 535mg/h;(3)大鳍蛋白酶对鱼粉或豆粕的干物质或粗蛋白消化率均以胃最大,肠次之,肝胰脏最小;鱼粉的体外消化率均大于豆粕的体外消化率。从总体消化能力来看,大鳍蛋白酶对鱼粉和豆粕都有较强的消化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鳍 蛋白酶 酶活力 影响因素 酶解动力学 体外消化率 人工配合饵料
下载PDF
大鳍鳠IL-1β基因cDNA克隆及表达分析 被引量:8
7
作者 杨莹莹 张其中 +3 位作者 李春涛 陈霞 朱成科 李超 《水产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321-328,共8页
白细胞介素1β(interleukin-1β,IL-1β)作为炎症反应的关键介导物,通过开启基因的表达来调控免疫反应。为了丰富鱼类该基因的研究,实验采用RT-PCR和RACE-PCR技术,首次从鲇形目鱼类大鳍鳠中获得IL-1β基因cDNA的全序列。大鳍鳠IL-1β基... 白细胞介素1β(interleukin-1β,IL-1β)作为炎症反应的关键介导物,通过开启基因的表达来调控免疫反应。为了丰富鱼类该基因的研究,实验采用RT-PCR和RACE-PCR技术,首次从鲇形目鱼类大鳍鳠中获得IL-1β基因cDNA的全序列。大鳍鳠IL-1β基因cDNA全长1 194 bp,包括3'非编码区域(UTR)为224 bp,5'UTR为82 bp,开放阅读框(ORF)为888 bp,编码296个氨基酸。预测的蛋白质分子量为33.843 43 ku,等电点为5.00。与斑点叉尾等其他8种脊椎动物进行同源性分析发现,大鳍鳠IL-1β氨基酸序列与斑点叉尾相似性最高,为79.0%,与原鸡的相似性最低,为22.0%。进化树分析表明,大鳍鳠IL-1β与斑点叉尾聚为一支。半定量PCR显示,大鳍鳠IL-1β基因在肌肉、脑、脾脏、头肾、体肾、胃、皮肤、肝脏及肠等组织中都有不同程度的表达;经嗜水气单胞菌刺激后大鳍鳠IL-1β基因在头肾和脾脏的转录表达显示,1 d后该基因在头肾与脾脏中的表达量都达到最大,15 d后恢复到刺激前的水平。研究显示,大鳍鳠IL-1β在抵御病原感染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鳍 白细胞介素1Β 基因 克隆 组织分布
下载PDF
赤水河大鳍鳠的年龄与生长 被引量:13
8
作者 吴金明 张富铁 +1 位作者 刘飞 王剑伟 《淡水渔业》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21-25,31,共6页
以胸鳍棘作为年龄鉴定材料,对2007年6月至2008年5月采自赤水河中游的511尾大鳍鳠(Mystusmac-ropterus)的年龄结构和生长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6—7月为新年轮形成的高峰期;样本由1-7龄组成,以2龄和3龄个体为主,分别占全部样本数的... 以胸鳍棘作为年龄鉴定材料,对2007年6月至2008年5月采自赤水河中游的511尾大鳍鳠(Mystusmac-ropterus)的年龄结构和生长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6—7月为新年轮形成的高峰期;样本由1-7龄组成,以2龄和3龄个体为主,分别占全部样本数的38.9%和31.3%;体长(L)和体重(W)呈幂指数关系(W=6×10-5L2.638,R=0.937);体长与胸鳍半径(r)呈线性关系(L=200r-49.2,R=0.971);体长生长方程为:Lt=714.5(1-e-0.06935(t+1.2399)),体重生长方程为:Wt=2027.6(1-e-0.06935(t+1.2399))2.638;拐点年龄为12.7龄,相应的体长和体重分别为443.7mm和576.8 g。赤水河大鳍鳠群体的生长速度比嘉陵江群体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鳍(Mystusmacropterus) 年龄 生长 赤水河
下载PDF
大鳍鳠免疫球蛋白M重链基因的克隆及表达分析 被引量:6
9
作者 李春涛 张其中 +3 位作者 杨莹莹 朱成科 李超 陈霞 《水产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1684-1693,共10页
用RACE-PCR和RT-PCR方法获得大鳍鳠分泌型免疫球蛋白M(sIgM)重链基因的全长cDNA序列。大鳍鳠sIgM的cDNA全长为1 992 bp,包含5'非编码区53 bp,3'非编码区226bp,开放阅读框1 713,编码570个氨基酸。推测的大鳍鳠sIgM蛋白质序列可... 用RACE-PCR和RT-PCR方法获得大鳍鳠分泌型免疫球蛋白M(sIgM)重链基因的全长cDNA序列。大鳍鳠sIgM的cDNA全长为1 992 bp,包含5'非编码区53 bp,3'非编码区226bp,开放阅读框1 713,编码570个氨基酸。推测的大鳍鳠sIgM蛋白质序列可变区含有4个骨架区(FR)和3个互补决定区(CDR),恒定区(CH)含有CH1、CH2、CH3和CH4 4个部分。与其它6种硬骨鱼类IgM氨基酸序列比对分析表明,大鳍鳠sIgM存在半胱氨酸和色氨酸保守位点;其氨基酸序列与斑点叉尾IgM的相似性最高,为54.3%;与石斑鱼的相似性最低,为24.6%。进化树分析表明,大鳍鳠sIgM与斑点叉尾聚为一支。RT-PCR显示,大鳍鳠IgM基因主要在血细胞、脾脏、头肾和中肾中转录表达;注射嗜水气单胞菌后,血细胞、脾脏和头肾IgM重链基因转录表达量在1~10 d内有显著上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鳍 IgM重链基因cDNA 克隆 实时荧光定量PCR 组织分布
下载PDF
大鳍鳠产卵前后肌肉脂肪酸组成变化的研究 被引量:6
10
作者 安苗 姚俊杰 +2 位作者 李川 侯俊利 杨明镜 《水产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95-98,共4页
采用毛细管气相色谱法,对产卵前后大鳍鳠肌肉中的脂肪酸组成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大鳍鳠肌肉中脂肪酸种类丰富,含有22种脂肪酸,油酸(C18:1n-9)所占比例最高,其次为软脂酸(C16:0)、棕榈酸(C16:1n-7)、亚油酸(C18:2n-6),所... 采用毛细管气相色谱法,对产卵前后大鳍鳠肌肉中的脂肪酸组成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大鳍鳠肌肉中脂肪酸种类丰富,含有22种脂肪酸,油酸(C18:1n-9)所占比例最高,其次为软脂酸(C16:0)、棕榈酸(C16:1n-7)、亚油酸(C18:2n-6),所占比例分别为22.38%-37.57%、18.86%-23.95%、7.00%11.52%、7.46%-9.97%。EPA和DHA在大鳍鳠肌肉中占有较高的比例,EPA占总脂肪酸的5.39%,DHA占5.44%。在野生大鳍鳠产卵前后的22种脂肪酸中有8种饱和脂肪酸(SFA),6种单不饱和脂肪酸(MUFA)和8种多饱和脂肪酸(PUFA),大鳍鳠肌肉中脂肪酸在产卵前后表现出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鳍 产卵 肌肉 脂肪酸
下载PDF
大鳍鳠免疫球蛋白轻链3型基因cDNA的克隆及表达 被引量:6
11
作者 蒋自立 李春涛 +3 位作者 张其中 陈霞 李超 杨莹莹 《水产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1011-1018,共8页
应用同源克隆和RACE-PCR方法获得大鳍鳠免疫球蛋白轻链3型(IgL3)基因的全长cDNA序列,并分析了该基因在组织中的表达。大鳍鳠IgL3的cDNA全长为947 bp,包含5非编码区58 bp,3非编码区184 bp,开放阅读框705 bp,编码234个氨基酸。推测的蛋白... 应用同源克隆和RACE-PCR方法获得大鳍鳠免疫球蛋白轻链3型(IgL3)基因的全长cDNA序列,并分析了该基因在组织中的表达。大鳍鳠IgL3的cDNA全长为947 bp,包含5非编码区58 bp,3非编码区184 bp,开放阅读框705 bp,编码234个氨基酸。推测的蛋白质序列分为可变区(VL)和恒定区(CL)。VL被进一步划分为4个骨架区(FR)和3个互补决定区(CDR)。大鳍鳠与其它6种硬骨鱼类免疫球蛋白轻链L3氨基酸序列比对分析表明,大鳍鳠氨基酸序列与斑点叉尾IgL3型(F型)的相似性最高,为68.8%,与南极鱼IgL3型的相似性最低,为47.2%。进化树分析表明,大鳍鳠IgL与斑点叉尾IgL3型(F型)聚为一支并与其它硬骨鱼类IgL3型聚为一簇,明显与L1和L2进化支不同。实时荧光定量PCR显示,大鳍鳠IgL3基因主要在头肾、脾脏和血细胞中转录表达;注射嗜水气单胞菌后,头肾、脾脏和血细胞IgL3基因转录表达量有显著上升。研究表明,头肾、脾脏和血液是大鳍鳠IgL3型基因主要的表达器官,在免疫反应中起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鳍 免疫球蛋白轻链3型基因 克隆 实时荧光定量PCR 表达
下载PDF
大鳍鳠早期卵子发生的超微结构 被引量:3
12
作者 魏刚 戴大临 +2 位作者 蒲德永 黄林 蒋国福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273-277,共5页
用透射电镜观察大鳍早期卵子发生的超微结构 ,发现卵原细胞时期细胞器丰富 ,线粒体发达 ;初级卵母细胞早期 ,可见到卵黄核和颗粒细胞 ,细胞外具有质膜和结缔组织膜 ;初级卵母细胞后期 ,在滤泡层下面可见到放射层 ,该时期线粒体。
关键词 大鳍 卵子发生 超微结构 鳞科 细胞器 线粒体 卵黄核
下载PDF
大鳍鳠鱼体能量密度及其预测模型 被引量:15
13
作者 张昊星 谢小军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396-401,共6页
于 2 0 0 0年 11月至 2 0 0 1年 10月由嘉陵江收集野生大鳍鳠成鱼 10 0尾 ,其中冬季 (12月 )、春季 (3月 )、繁殖前 (6月 )、繁殖后 (8月 )、秋季 (10月 )雌雄各 10尾。测定了这 10个样本的鱼体能量密度及生化组成。统计分析结果表明 :... 于 2 0 0 0年 11月至 2 0 0 1年 10月由嘉陵江收集野生大鳍鳠成鱼 10 0尾 ,其中冬季 (12月 )、春季 (3月 )、繁殖前 (6月 )、繁殖后 (8月 )、秋季 (10月 )雌雄各 10尾。测定了这 10个样本的鱼体能量密度及生化组成。统计分析结果表明 :鱼体各生化成分含量 ,能量密度的性别间差异在各个季度均不显著。在雌性群体中 ,秋季样本的蛋白质含量(16 2 3% ) ,脂肪含量 (5 84 % ) ,干物质含量 (2 6 6 7% )和能量密度 (6 14kJ/g)显著高于其余各样本的相应指标。春季样本中鱼体脂肪含量和能量密度最低 (2 39% ,4 5 5kJ/g)。在雄性群体中 ,秋季样本的蛋白质含量 (16 34% )与能量密度 (5 85kJ/g)最高 ;春季样本中脂肪含量 (1 31% )、干物质含量 (2 2 4 9% )、能量密度 (4 16kJ/g)最低。各样本能量密度均分别与干物质和脂肪含量呈显著的直线相关关系。通过协方差分析 ,将雌性群体中冬季、春季、秋季以及繁殖后样本共 4个样本的能量密度与干物质含量的公共回归方程作为以干物质含量 (D)预测大鳍鳠雌性群体在非繁殖期能量密度 (E)的预测模型 :E =- 5 5 73+0 4 37D ;将繁殖前雌性样本的能量密度与干物质含量的回归方程作为预测大鳍鳠雌性群体在繁殖期的能量密度的预测模型 :E =- 0 6 0 5 +0 2 5 0D ;将冬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鳍 鱼类能量学 能量密度 生化组成 预测模型 鲇鱼
下载PDF
大鰭鳠线粒体控制区结构及其比较分析 被引量:4
14
作者 魏刚 周丽 +3 位作者 曾令江 肖训焰 黄林 张运明 《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46-52,共7页
对采自长江水域四川-重庆段大鰭鳠Mystus macropterus线粒控制区的克隆测序,并与长吻鮠Leiocassis longirostris、圆尾拟鲿Pseudobagrus tenuis和光泽黄颡Pelteobagrus nitidus mtDNA控制区序列进行比较分析,发现大鳍鳠线粒体控制区序... 对采自长江水域四川-重庆段大鰭鳠Mystus macropterus线粒控制区的克隆测序,并与长吻鮠Leiocassis longirostris、圆尾拟鲿Pseudobagrus tenuis和光泽黄颡Pelteobagrus nitidus mtDNA控制区序列进行比较分析,发现大鳍鳠线粒体控制区序列有腺嘌呤(A)、胸腺嘧啶(T)含量高,鸟嘌呤(G)含量低的特点.同时,大鳍鳠线粒体控制区包括3个主要识别区域:扩展终止相关序列、中央保守序列和保守序列.对哺乳动物,鸟类及其他脊椎动物线粒体控制区序列的比较分析,大鳍鳠中央保守序列区CSB-D,CSB-E,CSB-F与哺乳动物和其他鱼类的中央保守区相一致;大鰭鳠保守序列区的CSB-3比CSB-2的变异大些,与一些鱼类相比较,也有显著的差别.大鳍鳠在不同的种属间存在大致相同的保守区段,其中CSB-D和GTGGG-box结构较保守.该研究可以为将来进行大鰭鳠的种群分化研究和资源保护研究提供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鳍 序列分析 线粒体控制区
下载PDF
大鳍鱯初级卵母细胞的超微结构 被引量:6
15
作者 魏刚 戴大临 +2 位作者 黄林 陈永 蒋国福 《西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339-341,共3页
用透射电镜观察大鳍初级卵母细胞的超微结构,在初级卵母细胞早期,细胞器丰富,线粒体发达,并可见到卵黄核和颗粒细胞,在初级卵细胞后期,在滤泡层下面可见到放射层。该时期线粒体、卵黄核的形态和数量以及细胞膜都发生了较大的变化。
关键词 大鳍 初级卵母细胞 超微结构 名贵经济鱼类
下载PDF
短期饥饿对大鳍鱯生化组成、氨基酸和脂肪酸组成的影响 被引量:14
16
作者 马珊 姜海波 姚俊杰 《水生态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61-65,共5页
在水温(21±1)℃条件下,研究了大鳍鱯(Mystus macropterus)在短期饥饿胁迫下生化组成、氨基酸和脂肪酸含量的变化。实验时间分别为饥饿0d(S0)、饥饿3d(S3)、饥饿6d(S6)、饥饿9d(S9)和饥饿12d(S12)。随着饥饿时间延长,水分显著升高(P... 在水温(21±1)℃条件下,研究了大鳍鱯(Mystus macropterus)在短期饥饿胁迫下生化组成、氨基酸和脂肪酸含量的变化。实验时间分别为饥饿0d(S0)、饥饿3d(S3)、饥饿6d(S6)、饥饿9d(S9)和饥饿12d(S12)。随着饥饿时间延长,水分显著升高(P<0.05),蛋白质、肝糖原和肌糖原显著降低(P<0.05),脂肪和灰分先显著降低(P<0.05),饥饿9d均出现回升(P<0.05)。氨基酸总量、必需氨基酸和非必需氨基酸含量均呈规则波动,饥饿12d均出现反弹现象,略高于实验起始值。饱和脂肪酸(SFA)呈先下降、后上升、再下降的趋势,单不饱和脂肪酸(MUFA)先上升后呈规则波动,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变化规律与饱和脂肪酸恰好相反,饥饿12d时仅高不饱和脂肪酸被保留,略高于实验起始值。双键位置不同的脂肪酸在饥饿过程中的损失速度也有差异,具体为∑n-9PUFA>∑n-3PUFA>∑n-6PUF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鳍 饥饿 生化组成 氨基酸 脂肪酸
下载PDF
大鳍鳠的生物学特性和人工繁养殖前景研究 被引量:14
17
作者 朱成科 郑永华 +1 位作者 高元彧 李永菊 《水利渔业》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86-89,共4页
大鳍鳠是我国特产经济鲶类,分布于长江和珠江水系中,在渔获物中占一定的比例。从形态特征、地理分布、生活习性、食性、年龄与生长、繁殖习性和仔鱼的胚后发育几方面综述了大鳍鳠生物学特性。大鳍鳠营养丰富、味道鲜美,是上等的水产品,... 大鳍鳠是我国特产经济鲶类,分布于长江和珠江水系中,在渔获物中占一定的比例。从形态特征、地理分布、生活习性、食性、年龄与生长、繁殖习性和仔鱼的胚后发育几方面综述了大鳍鳠生物学特性。大鳍鳠营养丰富、味道鲜美,是上等的水产品,其销售价格在50-100元/kg,经济效益显著;近年来人工繁殖和养殖技术日趋成熟,为人工养殖提供了广阔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鳍 生物学特性 人工繁殖 养殖前景
下载PDF
体重对大鳍鳠力竭性运动后过量耗氧的影响 被引量:5
18
作者 曹振东 彭姜岚 付世建 《重庆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9年第4期17-19,81,共4页
过量耗氧(EPOC)是衡量动物无氧代谢能力的重要生理指标,为揭示不同体重鱼类在EPOC方面的适应机制,在25℃条件下对体重范围分别为低于20g、20~30g、30~50g和高于50g的大鳍鳠(Mystus macropterus Bleeker)力竭性运动后EPOC进行了... 过量耗氧(EPOC)是衡量动物无氧代谢能力的重要生理指标,为揭示不同体重鱼类在EPOC方面的适应机制,在25℃条件下对体重范围分别为低于20g、20~30g、30~50g和高于50g的大鳍鳠(Mystus macropterus Bleeker)力竭性运动后EPOC进行了测定。结果显示:实验鱼单位体重的静止耗氧率随体重的增加而显著下降(P〈0.05),分别为2.44、2.25、2.05和1.71mg·min^-1·kg^-1;力竭运动后实验鱼耗氧率迅速上升,然后缓慢回落到一稳定水平;其力竭性运动后耗氧率峰值出现时间随体重的上升而后延,分别为1.31、1.53、1.89和4.50min;其单位体重的耗氧率峰值随体重的增加而显著下降(P〈0.05),分别为12.36、11.07、10.27和7.20mg·min^-1·kg^-1,该数值分别为处理前的5.36、5.04、5.23和4.22倍;各体重组耗氧率下降到稳定水平的时间分别为20、20、25和20min,在此时间段高于静止耗氧率水平的耗氧量分别为69.25、64.89、62.15和49.07mg。研究表明大鳍鳠无氧代谢能力随体重的增加而上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鳍 体重 力竭性运动 过量耗氧
下载PDF
大鳍鳠染色体核型的研究 被引量:3
19
作者 李川 杨明境 +2 位作者 姚俊杰 安苗 何登菊 《贵州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139-141,共3页
为了认识大鳍鳠的染色体组特征,为大鳍鳠的遗传多样性积累数据,同时为其驯化繁殖提供技术资料,采用PHA、秋水仙素腹腔注射,肾细胞直接制片法分析了大鳍鳠染色体的核型。结果表明:大鳍鳠二倍体染色体数目2n=56,核型公式为2n=16 m+14 sm+1... 为了认识大鳍鳠的染色体组特征,为大鳍鳠的遗传多样性积累数据,同时为其驯化繁殖提供技术资料,采用PHA、秋水仙素腹腔注射,肾细胞直接制片法分析了大鳍鳠染色体的核型。结果表明:大鳍鳠二倍体染色体数目2n=56,核型公式为2n=16 m+14 sm+12 st+14 t,其染色体总臂数NF=8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鳍 染色体 核型
下载PDF
大鳍鳠对8种常用水产药物的敏感性试验 被引量:11
20
作者 黄辉 沈忠明 +1 位作者 蒲德成 韩军 《水利渔业》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102-104,共3页
体长7~8cm的大鳍鳠对8种常用水产药物的敏感性强度为:硫酸铜>高锰酸钾>甲醛>强氯精>漂白粉>敌百虫>食盐>亚甲基蓝。安全质量浓度除亚甲基蓝外依次为0.085、0.233、5.21、0.3、0.74、0.497、1045mg/L。硫... 体长7~8cm的大鳍鳠对8种常用水产药物的敏感性强度为:硫酸铜>高锰酸钾>甲醛>强氯精>漂白粉>敌百虫>食盐>亚甲基蓝。安全质量浓度除亚甲基蓝外依次为0.085、0.233、5.21、0.3、0.74、0.497、1045mg/L。硫酸铜不宜作为防治药物,高锰酸钾不宜作为浸洗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鳍 药物 半致死浓度 安全浓度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