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氟菌唑对大麦白粉病菌侵染过程的影响
1
作者 鲁红学 山岡直人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397-400,共4页
为了解氟菌唑类杀菌剂对大麦白粉病的防治效果,采用大麦胚芽鞘表层细胞进行人工接种和连续性显微观察,研究了氟菌唑对大麦白粉病菌(Blumeria graminis f.sp.hordei)分生孢子侵染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接菌后0h、2h、5h、8h进行药剂处... 为了解氟菌唑类杀菌剂对大麦白粉病的防治效果,采用大麦胚芽鞘表层细胞进行人工接种和连续性显微观察,研究了氟菌唑对大麦白粉病菌(Blumeria graminis f.sp.hordei)分生孢子侵染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接菌后0h、2h、5h、8h进行药剂处理,分生孢子的发芽率、附着孢发芽管形成率、附着孢形成率、侵入行动率和感染率均明显下降。该药剂影响病菌吸器形成后的菌丝生长发育,使菌体死亡率最高可达91.5%。接菌后144h喷药的效果差,故发病后应尽早药剂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麦白粉病菌 初生菌丝 氟菌唑
下载PDF
大麦白粉病菌遗传学研究进展 被引量:7
2
作者 朱靖环 周益军 杨建明 《植物保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09-117,共9页
大麦白粉病是由布氏白粉菌属大麦专化型活体寄生菌Blumeria graminis f.sp.hordei(Bgh)引起的真菌病害,在全球大麦种植区普遍发生,危害日趋严重。大麦白粉病菌与寄主之间存在着"基因对基因"的关系,分化为不同的生理小种或致... 大麦白粉病是由布氏白粉菌属大麦专化型活体寄生菌Blumeria graminis f.sp.hordei(Bgh)引起的真菌病害,在全球大麦种植区普遍发生,危害日趋严重。大麦白粉病菌与寄主之间存在着"基因对基因"的关系,分化为不同的生理小种或致病型。由于病原菌基因突变、重组和流动以及寄主的选择作用,大麦Bgh种群毒性、致病型频率和分布不断发生变化。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飞速发展,应用分子标记已对30多个Bgh无毒基因位点进行了连锁作图分析,已克隆了Bgh无毒基因AVRk1和AVRa10,Bgh全基因组测序现已完成。文章综述了大麦白粉病菌的侵染循环、遗传分化及其无毒基因的定位、克隆和致病机制研究进展,并探讨了基于病原菌毒性进化和基因组解码信息获得持久控制大麦白粉病的有效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麦白粉病菌 致病性 无毒基因 致病机制
原文传递
大麦白粉菌种群毒性监测及抗性材料鉴定 被引量:10
3
作者 朱靖环 汪军妹 +3 位作者 贾巧君 林峰 周益军 杨建明 《植物保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509-516,共8页
2005和2006年从我国冬大麦区采集和分离大麦白粉菌单胞菌株729个,利用Pallas近等基因系进行致病型鉴定和群体毒性频率分析。同时,利用分离得到的不同致病型菌株,通过抗谱分析的方法鉴定了328份大麦品种(系)的白粉病抗性和抗病基因。结... 2005和2006年从我国冬大麦区采集和分离大麦白粉菌单胞菌株729个,利用Pallas近等基因系进行致病型鉴定和群体毒性频率分析。同时,利用分离得到的不同致病型菌株,通过抗谱分析的方法鉴定了328份大麦品种(系)的白粉病抗性和抗病基因。结果显示:大麦白粉菌群体对抗病基因Mla1Mla(A12)、Mla3、Mla6Mla14、Mla7Mla(No3)、Mla7Ml(Lg2)、Mla9Mlk、Mla9、Mla13MlaRu3、Mlp1、Mlg(Cp)和mlo5的毒性频率为0;对Mla12MlaEm2、Mla7Mlk、MlatMla8、Mla10MlaDu2和Mlk1的毒性频率很低,分别为0.1%、0.4%、0.9%、2.8%和4.2%。两年共鉴定出不同的致病型21个,致病型000、001和003在两个年度皆为优势致病型。所鉴定的328份材料绝大多数感病,仅37份抗病材料,能明确推导出抗白粉病基因的品种(品系)很少,这些品种(品系)含有的抗白粉病基因为Ml(Bw)Mla8、Mlg、MlraMla8、Mla9Mlk、Mla1Mla(A12)和mlo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麦白粉病菌 毒性频率 抗性鉴定 基因推导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