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5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大黄素甲醚-8-O-β-D-葡萄糖苷通过PI3K/AKT/NF-κB通路干预小鼠急性化学性肝损伤 被引量:2
1
作者 陈亚萍 陈婷 +6 位作者 刘玉凤 高小芳 黄黎娜 黄枚 张俊平 陈燕 南丽红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1289-1295,共7页
目的研究大黄素甲醚-8-O-β-D-葡萄糖苷(physcion-8-O-β-D-monoglucoside,PMG)通过PI3K/AKT/NF-κB信号通路干预四氯化碳(carbon tetrachloride,CCl_(4))急性肝损伤模型小鼠的保肝机制。方法将小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PMG低... 目的研究大黄素甲醚-8-O-β-D-葡萄糖苷(physcion-8-O-β-D-monoglucoside,PMG)通过PI3K/AKT/NF-κB信号通路干预四氯化碳(carbon tetrachloride,CCl_(4))急性肝损伤模型小鼠的保肝机制。方法将小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PMG低、中、高(10、20、40 mg·kg^(-1))剂量组及联苯双酯(300 mg·kg^(-1))阳性对照组。PMG组和联苯双酯组灌胃对应药物混悬液,2次/天,连续3 d,正常对照组和模型组灌胃空白溶剂0.5%羧甲基纤维素钠(CMC-Na)。末次给药1 h后,腹腔注射0.5%CCl_(4)油溶液建立急性肝损伤模型,造模16 h后取材。给药体积均为0.1 mL/10 g体质量。HE染色法评价PMG对肝组织病理变化的改善作用;Hoechst 33342染色法检测肝细胞凋亡数;Western blot法检测肝组织中caspase-3、PI3K、p-PI3K、AKT、p-Akt、IκB、p-IκB总蛋白及NF-κB p65核蛋白表达水平;流式细胞术检测小鼠肝组织中辅助性T细胞17(T helper cell 17,Th17)的细胞比例。结果PMG干预可改善肝组织病理损伤程度,能明显抑制肝细胞凋亡,降低caspase-3蛋白表达水平,并能明显降低NF-κB p65核蛋白表达水平,以及PI3K、AKT、IκB蛋白磷酸化水平,降低肝组织中Th17细胞比例。结论PMG可抑制CCl_(4)致小鼠肝细胞凋亡,抑制肝脏过度炎症反应,其作用可能与其影响PI3K/AKT信号通路调控NF-κB激活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黄素甲醚-8-O-β-D-葡萄糖 急性化学性肝损伤 凋亡 炎症 NF-ΚB激活 PI3K/AKT信号通路
下载PDF
大黄素-8-O-β-D-葡萄糖苷联合去甲斑蝥素体内外抗肿瘤作用及其机制
2
作者 余悦华 严亦舒 +1 位作者 赵岩 孙震晓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343-352,共10页
目的探究大黄素-8-O-β-D-葡萄糖苷(EG)与去甲斑蝥素(NCTD)联用的抗肿瘤作用及机制。方法①EG和NCTD与人肝癌HepG2细胞和人肺癌A549细胞作用48 h。给药方案:EG和NCTD分别单用(终浓度均为60~960μmol·L-1)、同时联用(EG+NCTD,1∶1... 目的探究大黄素-8-O-β-D-葡萄糖苷(EG)与去甲斑蝥素(NCTD)联用的抗肿瘤作用及机制。方法①EG和NCTD与人肝癌HepG2细胞和人肺癌A549细胞作用48 h。给药方案:EG和NCTD分别单用(终浓度均为60~960μmol·L-1)、同时联用(EG+NCTD,1∶1同时给药,终浓度分别为30~480μmol·L-1)、序贯联用方案Ⅰ(EG→NCTD,EG作用24 h后除去EG,加入NCTD继续作用24 h,终浓度均为60~960μmol·L-1)和序贯联用方案Ⅱ(NCTD→EG,NCTD作用24 h后除去NCTD,加入EG继续作用24 h,终浓度均为60~960μmol·L-1)。MTT法检测细胞存活率,并计算相应的联合指数(CI)值,判断药物联合作用效应。随后利用反向找靶技术并构建蛋白-蛋白互作(PPI)网络筛选两药联用潜在的关键靶点。流式细胞术分析EG和NCTD单用及NCTD→EG序贯联用对HepG2和A549细胞凋亡的影响,Western印迹法检测胱天蛋白酶3(CASP3)和活化CASP3蛋白表达。②建立肝癌H22移植瘤小鼠模型,设模型对照(给予PBS)、5-氟脲嘧啶(5-Fu)阳性对照(30 mg·kg^(-1))、EG单用(4 mg·kg^(-1))、NCTD单用(4 mg·kg^(-1))、两药同时联用(EG+NCTD,各2 mg·kg^(-1))及序贯联用(NCTD→EG,NCTD 4 mg·kg^(-1)6 d,EG 4 mg·kg^(-1)6 d)组,均ip给药,每天1次,共12 d。末次给药后24 h小鼠称重后处死,剥离移植瘤组织称重,计算肿瘤抑制率。结果①EG和NCTD单用、同时联用及2种方案序贯联用均呈浓度依赖性抑制HepG2和A549细胞存活(P<0.01),在一定浓度范围内具有协同作用。EG和NCTD单用及同时联用三者比较,NCTD单用IC50最低,同时联用未表现出更好的作用。与两者单用比较,NCTD→EG序贯联用IC50最低。基于反向找靶及PPI分析筛选出关键靶点CASP3,表明两药联用可能涉及细胞凋亡通路。流式细胞术和Western印迹实验结果表明,与EG和NCTD单用组相比,NCTD→EG序贯联用明显增加HepG2和A549细胞凋亡率(P<0.01),且活化CASP3蛋白表达增加(P<0.01),而CASP3蛋白表达无明显变化。②肝癌H22移植瘤模型小鼠体内实验结果表明,与模型对照组相比,NCTD单用、同时联用、NCTD→EG序贯联用和5-Fu阳性对照组瘤重均显著降低(P<0.05),抑瘤率分别为42.4%,47.8%,50.4%和69.0%;EG单用抑瘤作用不明显。同时联用组小鼠体重较模型对照组升高(P<0.05),5-Fu组显著降低(P<0.01)。结论EG与NCTD联用具有协同抗肿瘤作用,其机制与诱导肿瘤细胞凋亡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黄素-8-O-β-D-葡萄糖 去甲斑蝥素 联合用药 序贯给药 肝癌 细胞凋亡 胱天蛋白酶3
下载PDF
大黄素-8-O-β-D-葡萄糖苷联合紫杉醇抑制人乳腺癌细胞活力及侵袭转移的研究
3
作者 严亦舒 赵岩 +1 位作者 卢天公 孙震晓 《中国药物警戒》 2023年第7期728-734,共7页
目的探究大黄素-8-O-β-D-葡萄糖苷(EG)与紫杉醇(PTX)联合抗人乳腺癌细胞活力及侵袭转移作用。方法MTT法检测EG、PTX单独及联合作用对人乳腺癌MCF 7、MDA-MB-231细胞活力的影响,以联合指数(CI)值判断药物联合作用效应;Transwell实验检... 目的探究大黄素-8-O-β-D-葡萄糖苷(EG)与紫杉醇(PTX)联合抗人乳腺癌细胞活力及侵袭转移作用。方法MTT法检测EG、PTX单独及联合作用对人乳腺癌MCF 7、MDA-MB-231细胞活力的影响,以联合指数(CI)值判断药物联合作用效应;Transwell实验检测两药联用对人乳腺癌细胞侵袭转移能力的影响;实时荧光定量PCR(RT-qPCR)检测转移相关基因mRNA表达水平。结果EG和PTX均能明显抑制人乳腺癌MCF7、MDA-M B-231的细胞存活(P<0.01),在实验浓度下两药联用具有协同效应;EG(240mmol·L^(-1))、PT X(5 nmol·L^(-1))联合用药可明显抑制人乳腺癌细胞的侵袭转移(P<0.01);两药联用能明显下调人乳腺癌细胞中基质金属蛋白酶基因MMP2、MMP9(P<0.01),EMT相关基因Vimentin(P<0.01)和Snail(P<0.01,P<0.05)的转录水平,上调CDH1(MCF 7细胞)和下调CDH2(MDA-MB-231细胞)基因的转录水平(P<0.01)。结论EG与PTX联用可协同抑制人乳腺癌细胞活力及侵袭转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黄素-8-O-β-D-葡萄糖 紫杉醇 联合用药 人乳腺癌细胞 侵袭转移 基质金属蛋白酶 上皮-间充质转化
下载PDF
大黄素-8-O-β-D-吡喃葡萄糖苷的促智活性及其机制 被引量:46
4
作者 陈万生 徐江平 +1 位作者 李力 乔传卓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39-41,共3页
目的 研究制首乌活性单体化合物大黄素 - 8- O-β- D -吡喃葡萄糖苷 (PMEG)的促智活性以及作用机制。方法 小鼠跳台实验以及胆碱酯酶活力测定。结果  ig PMEG后 ,正常小鼠及东莨菪碱所致学习记忆障碍小鼠错误次数显著减少 ;离体实验... 目的 研究制首乌活性单体化合物大黄素 - 8- O-β- D -吡喃葡萄糖苷 (PMEG)的促智活性以及作用机制。方法 小鼠跳台实验以及胆碱酯酶活力测定。结果  ig PMEG后 ,正常小鼠及东莨菪碱所致学习记忆障碍小鼠错误次数显著减少 ;离体实验和整体实验中 PMEG对酶活力具可逆性抑制作用 ,体内外酶活力恢复 5 0 %所需时间分别为 T1 /2 =115 m in,T1 /2 =16 5 m in。结论  PMEG能提高正常小鼠学习记忆功能 ,对东莨菪碱所致学习记忆障碍具防护作用 ;初步认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制首乌 大黄素-8-O-β-D-吡喃葡萄糖 促智活性 胆碱酯酶 小鼠
下载PDF
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维血宁中虎杖苷、大黄素-8-O-β-D-葡萄糖苷、大黄素、大黄素甲醚的含量 被引量:6
5
作者 程茜菲 常青 +3 位作者 刘琦 许苗苗 王珊 宋小妹 《中南药学》 CAS 2013年第9期686-689,共4页
目的建立雏血宁中虎杖苷、大黄素-8-O-β-D-葡萄糖苷、大黄素、大黄素甲醚4种化学成分的含量测定的HPLC方法。方法采用Kromasil C18(4.6mm×250mm,5p,m)色谱柱;0.1%的磷酸溶液和乙腈进行梯度洗脱;柱温30℃;流速1mL·mi... 目的建立雏血宁中虎杖苷、大黄素-8-O-β-D-葡萄糖苷、大黄素、大黄素甲醚4种化学成分的含量测定的HPLC方法。方法采用Kromasil C18(4.6mm×250mm,5p,m)色谱柱;0.1%的磷酸溶液和乙腈进行梯度洗脱;柱温30℃;流速1mL·min^-1;检测波长223nm。结果在HPLC法中,虎杖苷、大黄素-8-O-β-D-葡萄糖苷、大黄素、大黄素甲醚的线性范围分别是:0.009~0.072mg·mL^-1(r=0.9991)、0.048~0.386mg·mL^-1(r=1.0000)、0.027~0.214mg·mL^-1(r=1.0000)、0.024~0.188mg·mL^-1(,=1.0000);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8.8%、97.1%、95.5%、96.8%,RSD分别为0.6%、0.4%、0.3%、0.4%。结论所建立的方法专属性强,重复性好,可用于维血宁的质量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维血宁 虎杖 大黄素 大黄素甲醚 大黄素-8-O-β-D葡萄糖 高效液相色谱法
下载PDF
何首乌中大黄素-8-O-β-D-葡萄糖苷的分离纯化与体外抗癌活性研究 被引量:14
6
作者 李登科 李宝赛 +1 位作者 崔宝弟 孙震晓 《癌变.畸变.突变》 CAS CSCD 2014年第6期401-406,共6页
目的:分离提取何首乌R50组分中的抗癌活性成分并进一步研究其抗癌作用机制。方法:利用Sephadex LH-20、TLC色谱法、反向硅胶色谱分离系统对何首乌R50组分进行分离纯化,获得大黄素-8-O-β-D-葡萄糖苷,利用TLC和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 目的:分离提取何首乌R50组分中的抗癌活性成分并进一步研究其抗癌作用机制。方法:利用Sephadex LH-20、TLC色谱法、反向硅胶色谱分离系统对何首乌R50组分进行分离纯化,获得大黄素-8-O-β-D-葡萄糖苷,利用TLC和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鉴定其纯度;MTT法检测大黄素-8-O-β-D-葡萄糖苷对人肝癌细胞HepG2、永生化人肝实质细胞L02、人结直肠癌细胞HT29和HCT116、人神经母细胞瘤细胞SH-SY5Y和人肺癌细胞A549的细胞毒作用;Giemsa染色观察药物作用后HepG2细胞和L02细胞的形态变化;流式细胞术检测大黄素-8-O-β-D-葡萄糖苷对HepG2细胞和L02细胞周期和凋亡的影响。结果:从何首乌R50组分获得大黄素-8-O-β-D-葡萄糖苷,纯度为96%;大黄素-8-O-β-D-葡萄糖苷对HepG2、HT29和SH-SY5Y细胞均有较显著的细胞毒活性(P〈0.05),且对HepG2、HT29细胞的作用表现出剂量效应(r=0.987,=0.002;=0.992,=0.008),而对L02、HCT116、A549细胞无明显的细胞毒作用;200μg/mL大黄素-8-O-β-D-葡萄糖苷作用HepG2细胞72 h,细胞生长受到抑制,并出现细胞核碎裂等凋亡细胞特征,L02细胞形态正常;大黄素-8-O-β-D-葡萄糖苷可诱导HepG2细胞发生G2-M期阻滞及凋亡。结论:大黄素-8-O-β-D-葡萄糖苷是何首乌R50组分中具抗癌活性的成分之一,其对永生化人肝实质细胞低毒,对人肝癌细胞有显著抑制作用,其作用机制与阻滞癌细胞周期和诱导细胞凋亡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何首乌 大黄素-8-O-β-D-葡萄糖 抗癌活性 细胞周期 细胞凋亡
下载PDF
大黄素甲醚8-O-β-吡喃葡萄糖苷对皮肤黑色素瘤A375细胞凋亡的影响及机制研究 被引量:6
7
作者 李晖 李文静 +2 位作者 马荣 曹建华 韩志武 《中国药房》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8期3941-3945,共5页
目的:研究天然产物大黄素甲醚8-O-β-吡喃葡萄糖苷(PG)对皮肤黑色素瘤A375细胞凋亡的影响及机制。方法:以0、10、20、50μg/mL的PG作用于A375细胞24、48、72 h后,采用CCK-8法测定细胞的存活率;以0(对照)、20、50μg/mL的PG作用于A375细... 目的:研究天然产物大黄素甲醚8-O-β-吡喃葡萄糖苷(PG)对皮肤黑色素瘤A375细胞凋亡的影响及机制。方法:以0、10、20、50μg/mL的PG作用于A375细胞24、48、72 h后,采用CCK-8法测定细胞的存活率;以0(对照)、20、50μg/mL的PG作用于A375细胞48 h后,通过流式细胞仪以膜联蛋白Ⅴ/碘化丙啶(PI)双染法检测细胞凋亡率;免疫印迹法检测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Caspase-3)和多腺苷二磷酸核糖聚合酶(PARP)的蛋白表达以及细胞色素C在线粒体内外的蛋白表达;以0(对照)、5、10μmol/L的PG作用于A375细胞48 h后,采用酶底物法测定细胞中Caspase-8、Caspase-9的活性。结果:PG能有效降低A375细胞的存活率;与对照比较,20、50μg/mL的PG作用后细胞凋亡率明显升高(P<0.01),细胞中Caspase-3、PARP及细胞基质中细胞色素C的蛋白表达均明显增强(P<0.05或P<0.01),线粒体中细胞色素C蛋白表达明显减弱(P<0.05或P<0.01);5、10μmol/L的PG作用后细胞中Caspase-9活性明显增强(P<0.05或P<0.01),Caspase-8活性无明显变化。结论:PG能抑制A375细胞活性、促进细胞凋亡;其是通过破坏线粒体膜电位、促进细胞色素C外流来发挥促凋亡作用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黄素甲醚8-O-β-吡喃葡萄糖 皮肤黑色素瘤A375细胞 细胞凋亡 线粒体途径
下载PDF
大黄素-8-O-β-D-葡萄糖苷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7
8
作者 李登科 马清温 孙震晓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493-497,共5页
大黄素-8-O-β-D-葡萄糖苷(EG)的药理作用研究在国内外取得明显的研究进展。EG对谷氨酸诱导产生的神经损伤和缺血再灌注造成的神经损伤等均具有保护作用,可以逆转β淀粉样蛋白对神经细胞功能的影响,通过可逆性抑制胆碱酯酶的活性起促智... 大黄素-8-O-β-D-葡萄糖苷(EG)的药理作用研究在国内外取得明显的研究进展。EG对谷氨酸诱导产生的神经损伤和缺血再灌注造成的神经损伤等均具有保护作用,可以逆转β淀粉样蛋白对神经细胞功能的影响,通过可逆性抑制胆碱酯酶的活性起促智作用,具有促成骨细胞增殖和分化及抑制骨溶解作用,并能明显延长小鼠睡眠时间,能显著降低3-羟基-3-甲基戊二酰辅酶A还原酶活性起降血脂等作用;同时EG还具有抗菌抗病毒和抗肿瘤等作用。EG毒性较小,其药代动力学研究发现,其代谢符合单室模型一级动力学过程,在大鼠心、肝、脑和肾中分布较多,大约有45%的原形药物经尿和粪便排出体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黄素-8-O-β-D-葡萄糖 药理作用 神经保护药
下载PDF
何首乌中大黄素-8-O-β-D-葡萄糖苷的分离纯化与抗癌活性研究 被引量:4
9
作者 刘商 《新中医》 CAS 2015年第4期264-266,共3页
目的:建立对何首乌中大黄素-8-O-β-D-葡萄糖苷分离纯化的方法,以及研究其抗癌活性。方法:何首乌中药材粉末先经乙醇回流提取、氯仿回流提取、乙酸乙酯回流提取后,再经D101大孔吸附树脂柱,70%Me OH洗脱,得到化合物I,经1H-NMR、13C-NMR... 目的:建立对何首乌中大黄素-8-O-β-D-葡萄糖苷分离纯化的方法,以及研究其抗癌活性。方法:何首乌中药材粉末先经乙醇回流提取、氯仿回流提取、乙酸乙酯回流提取后,再经D101大孔吸附树脂柱,70%Me OH洗脱,得到化合物I,经1H-NMR、13C-NMR确定该化合物的结构。采用MTT比色法抗癌活性筛选试验对化合物I作抗苯并芘等致癌活性的筛选。结果:经1H-NMR、13C-NMR谱图分析,确定化合物I为大黄素-8-O-β-D-葡萄糖苷,该化合物对苯并芘致癌具有抑制活性。结论:该分离纯化方法准确、可靠;大黄素-8-O-β-D-葡萄糖苷抗癌活性的证实,对其药理活性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何首乌 大黄素-8-O-β-D-葡萄糖 分离 纯化 抗癌活性
下载PDF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何首乌中二苯乙烯苷及大黄素-8-O-β-D-葡萄糖苷的含量 被引量:3
10
作者 戴晖 蒙凤贞 《北方药学》 2016年第9期11-12,共2页
目的:探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法)对何首乌中有效成分二苯乙烯苷及大黄素-8-O-β-D-葡萄糖苷含量进行测定。方法:采用Phenomenex C18(250mm×4.6mm,5μm)色谱柱,流动相选择乙腈∶水=25∶75,流速为1.0m L/min,检测波长为322nm... 目的:探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法)对何首乌中有效成分二苯乙烯苷及大黄素-8-O-β-D-葡萄糖苷含量进行测定。方法:采用Phenomenex C18(250mm×4.6mm,5μm)色谱柱,流动相选择乙腈∶水=25∶75,流速为1.0m L/min,检测波长为322nm,柱温为25℃。结果:二苯乙烯苷的线性回归方程为:Y=3.247×105~X+1.951×104(r=0.9999),在4.021~40.12μg/m 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大黄素-8-O-β-D-葡萄糖苷线性回归方程为:Y=1.501×10~5X+0.352×10~4(r=0.9998),在0.012~25.00μg/m 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二苯乙烯苷的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9.79%,RSD=1.23%,大黄素-8-O-β-D-葡萄糖苷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9.51%,RSD=1.52%。结论: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何首乌中的两种有效成分,操作简单快速,稳定性好,精密度高,重现性好,为何首乌中有效成分的含量测定提供了有效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效液相色谱法 何首乌 二苯乙烯 大黄素-8-O-β-D-葡萄糖
下载PDF
中药虎杖大黄素-8-O-β-D-葡萄糖苷分离纯化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雷蒙蒙 《亚太传统医药》 2015年第21期36-38,共3页
目的:从中药虎杖中分离纯化大黄素-8-O-β-D-葡萄糖苷。方法:虎杖水溶部分采用大孔吸附树脂、聚酰胺色谱乙醇梯度洗脱法进行分离。结果:在大孔吸附树脂柱60%及70%乙醇洗脱部位得到含有大黄素-8-O-β-D-葡萄糖苷的洗脱物,聚酰胺色谱柱50%... 目的:从中药虎杖中分离纯化大黄素-8-O-β-D-葡萄糖苷。方法:虎杖水溶部分采用大孔吸附树脂、聚酰胺色谱乙醇梯度洗脱法进行分离。结果:在大孔吸附树脂柱60%及70%乙醇洗脱部位得到含有大黄素-8-O-β-D-葡萄糖苷的洗脱物,聚酰胺色谱柱50%及70%乙醇洗脱部位得到大黄素-8-O-β-D-葡萄糖苷粗品。结论:本方法简单,可避免采用硅胶色谱法对大黄素-8-O-β-D-葡萄糖苷的破坏,提高提取率,适用于虎杖中该成分的分离纯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虎杖 大黄素-8-O-β-D-葡萄糖 分离 纯化
下载PDF
大黄素-8-O-β-D-葡萄糖苷的体内外遗传毒性评价 被引量:7
12
作者 文海若 颜玉静 +3 位作者 宋捷 鄂蕊 马双成 汪祺 《中国药房》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8-23,共6页
目的:评价大黄素-8-O-β-D-葡萄糖苷(EG)的体内外遗传毒性,并比较体外细胞试验及大鼠体内实验评价结果的差异。方法:采用体外二维(2D)、三维(3D)细胞培养法分别构建2D、3D HepaRG细胞模型,造模成功后,分别将2D、3D HepaRG细胞分为空白... 目的:评价大黄素-8-O-β-D-葡萄糖苷(EG)的体内外遗传毒性,并比较体外细胞试验及大鼠体内实验评价结果的差异。方法:采用体外二维(2D)、三维(3D)细胞培养法分别构建2D、3D HepaRG细胞模型,造模成功后,分别将2D、3D HepaRG细胞分为空白对照组[0.5%二甲基亚砜(DMSO)]、丝裂霉素C组(阳性对照,0.1μg/mL)和EG低、中、高剂量组(10、50、200μg/mL),然后检测各组HepaRG细胞的微核形成率和尾DNA百分含量。将SD大鼠分为空白对照组(0.5%羧甲基纤维素钠)、甲磺酸乙酯组(阳性对照,200 mg/kg)和EG低、中、高剂量组(100、300、1 000 mg/kg),每组6只,连续灌胃给药15 d,每天1次;15 d后检测各组大鼠骨髓嗜多染红细胞、肝细胞的微核形成率及外周血淋巴细胞、肝细胞的尾DNA百分含量、尾距。结果:在体外2D HepaRG细胞模型中,与空白对照组比较,丝裂霉素C组HepaRG细胞的微核形成率和尾DNA百分含量均显著升高(P<0.01),EG各剂量组HepaRG细胞的微核形成率和尾DNA百分含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3D HepaRG细胞模型中,与空白对照组比较,丝裂霉素C组HepaRG细胞的微核形成率和尾DNA百分含量均显著升高(P<0.01或P<0.001),EG高剂量组HepaRG细胞的尾DNA百分含量显著升高(P<0.01)。在大鼠体内实验中,与空白对照组比较,甲磺酸乙酯组大鼠骨髓嗜多染红细胞、肝细胞的微核形成率和外周血淋巴细胞、肝细胞的尾DNA百分含量、尾距均显著升高(P<0.01),EG高剂量组大鼠外周血淋巴细胞尾DNA百分含量显著升高(P<0.01),EG各剂量组大鼠骨髓嗜多染红细胞、肝细胞的微核形成率和肝细胞尾DNA百分含量、尾距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随剂量增加有升高趋势。结论:本研究结果提示在2D细胞模型中,EG未导致染色体断裂及DNA损伤,但3D细胞模型长期给药和体内重复给药结果均显示EG存在一定DNA损伤风险,故3D HepaRG细胞模型的评价结果更接近大鼠体内实验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黄素-8-O-β-D-葡萄糖 遗传毒性 HepaRG细胞 二维培养 三维培养 大鼠 微核试验
下载PDF
大黄素甲醚-8-O-β-D-葡萄糖苷对CCl_(4)致小鼠急性肝损伤的作用 被引量:2
13
作者 陈婷 陈亚萍 +2 位作者 许晓丽 曹亚俊 南丽红 《福建中医药》 2022年第2期18-21,27,共5页
目的 研究大黄素甲醚-8-O-β-D-葡萄糖苷(PMG)对四氯化碳(CCl_(4))致小鼠急性肝损伤的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 将60只雄性ICR小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低、中、高剂量组,联苯双酯组,每组10只。每组小鼠每次均按照0.1 mL/1... 目的 研究大黄素甲醚-8-O-β-D-葡萄糖苷(PMG)对四氯化碳(CCl_(4))致小鼠急性肝损伤的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 将60只雄性ICR小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低、中、高剂量组,联苯双酯组,每组10只。每组小鼠每次均按照0.1 mL/10 g体质量灌胃给药,正常对照组和模型组灌胃0.5%羧甲基纤维素钠(CMC-Na)溶液,低、中、高剂量组分别灌胃1、2、4 mg/mL PMG混悬液,联苯双酯组灌胃30 mg/mL联苯双酯混悬液。2次/d,连续灌胃3 d。末次给药1 h后,除正常对照组外,其余各组均按0.1 mL/10 g体质量一次性腹腔注射0.5%CCl_(4)油溶液,建立急性肝损伤模型。各组小鼠禁食不禁水16 h后取血和肝组织,采用比色法检测血清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水平;HE染色观察肝组织形态结构病理改变;免疫组织化学法观察肝组织中NF-κBp65、TNF-α、IL-6蛋白表达;RT-PCR法检测肝组织中ICAM-1、MCP-1 mRNA相对表达量。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组血清ALT、AST水平显著升高(P<0.01),肝组织中NF-κBp65、TNF-α、IL-6蛋白表达及ICAM-1、MCP-1 mRNA相对表达量均明显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各剂量组和联苯双酯组小鼠肝组织病理形态有明显改善,血清ALT、AST水平,肝组织中NF-κBp65、TNF-α、IL-6蛋白表达及ICAM-1、MCP-1 mRNA相对表达量均明显降低(P<0.05或<0.01);与联苯双酯组比较,低、高剂量组血清AST水平明显降低(P<0.05或<0.01),而各剂量组血清ALT水平和肝组织中的NF-κBp65、TNF-α、IL-6蛋白表达及ICAM-1、MCP-1 mRNA相对表达量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MG对CCl_(4)致小鼠急性肝损伤具有较好的保护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调控NF-κB信号通路有关,作用与联苯双酯近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肝损伤 大黄素甲醚-8-O-β-D-葡萄糖 NF-ΚB
下载PDF
基于UPLC-Q-Exactive MS技术的大黄素-8-O-β-D-葡萄糖苷体内代谢研究 被引量:2
14
作者 史旭华 黄舒怡 +3 位作者 梁幼玲 黄娟 白俊其 丘小恵 《中药材》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2389-2395,共7页
目的:研究大黄素-8-O-β-D-葡萄糖苷在大鼠体内的代谢产物及代谢途径。方法:大鼠单次灌胃给药,收集给药后不同时间的血浆及心、肝、脾、肺、肾、脑、尿液、胆汁等生物样品;采用UPLC-Q-Exactive MS法分析鉴定生物样品中的药物原型及代谢... 目的:研究大黄素-8-O-β-D-葡萄糖苷在大鼠体内的代谢产物及代谢途径。方法:大鼠单次灌胃给药,收集给药后不同时间的血浆及心、肝、脾、肺、肾、脑、尿液、胆汁等生物样品;采用UPLC-Q-Exactive MS法分析鉴定生物样品中的药物原型及代谢产物。利用Xcalibur 3.1工作站对生物样品质谱图进行分析,根据精确相对分子质量、二级碎片离子信息和保留时间,推测其代谢产物的结构。结果:在大鼠血浆、心、肝、脾、肺、肾、脑、尿液及胆汁样品中发现了47种大黄素-8-O-β-D-葡萄糖苷及其代谢产物,主要化学反应为水解、羟基化、甲基化、羧酸化、葡萄糖醛酸化、硫酸酯化等。结论:基于UPLC-Q-Exactive MS能准确、快速地分析大黄素-8-O-β-D-葡萄糖苷灌胃后的大鼠体内的原型成分及代谢产物,该研究可为后期研究该化合物的药效物质基础及何首乌、大黄、虎杖等中药材在体内代谢情况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黄素-8-O-β-D-葡萄糖 代谢产物 UPLC-Q-Exactive MS 大黄素
下载PDF
大黄素—8—O—β—D—葡萄糖苷抑制肿瘤细胞迁移和转移的体内外实验研究 被引量:4
15
作者 李轶群 梁桓熙 +1 位作者 刘长振 孙震晓 《中国药物警戒》 2019年第12期705-710,共6页
目的研究大黄素-8-O-β-D-葡萄糖苷(emodin-8-O-β-D-glucopyranoside,EG)对肿瘤细胞迁移以及荷瘤小鼠肿瘤转移的影响。方法EG 0、50、100、200、400 mg·mL^-1作用于小鼠乳腺癌4T1-Luc细胞、人结肠癌HCT116细胞、人神经母细胞瘤SH-... 目的研究大黄素-8-O-β-D-葡萄糖苷(emodin-8-O-β-D-glucopyranoside,EG)对肿瘤细胞迁移以及荷瘤小鼠肿瘤转移的影响。方法EG 0、50、100、200、400 mg·mL^-1作用于小鼠乳腺癌4T1-Luc细胞、人结肠癌HCT116细胞、人神经母细胞瘤SH-SY5Y细胞24~72 h;MTT法检测其对细胞增殖活力的影响,划痕试验观察细胞迁移能力,Transwell小室试验检测细胞转移能力。将磷酸盐缓冲溶液(PBS)、EG低(2 mg·kg^-1)、高(4 mg·kg^-1)剂量作用于荷乳腺癌4T1-Luc原位移植瘤小鼠,给药13天,每2天通过小动物成像系统观察肿瘤转移情况。结果体外细胞实验表明,EG呈浓度和时间依赖性地抑制肿瘤细胞迁移,呈浓度依赖性抑制肿瘤细胞转移;动物体内实验结果表明,EG对乳腺癌小鼠原位移植瘤转移具有抑制作用。结论EG在体内外均表现出抑制肿瘤细胞迁移和转移的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黄素-8-O-β-D-葡萄糖 肿瘤 迁移 转移
下载PDF
大黄5种炮制品中芦荟大黄素-3-CH_2-O-β-D-葡萄糖苷和大黄素-8-O-β-D-葡萄糖苷变化规律 被引量:12
16
作者 田国芳 张村 +3 位作者 李丽 肖永庆 陈东东 王云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8期2437-2439,共3页
目的:研究大黄5种炮制品中2个蒽醌苷类成分含量的变化规律。方法:HPLC法同时测定芦荟大黄素-3-CH2-O-β-D-葡萄糖苷、大黄素-8-O-β-D-葡萄糖苷的含量,以Agilent TC-C18(2)为色谱柱,以四氢呋喃-1%冰醋酸溶液(25∶75)为流动相,检测波长41... 目的:研究大黄5种炮制品中2个蒽醌苷类成分含量的变化规律。方法:HPLC法同时测定芦荟大黄素-3-CH2-O-β-D-葡萄糖苷、大黄素-8-O-β-D-葡萄糖苷的含量,以Agilent TC-C18(2)为色谱柱,以四氢呋喃-1%冰醋酸溶液(25∶75)为流动相,检测波长410 nm,流速0.9 mL.min-1,柱温35℃。结果:芦荟大黄素-3-CH2-O-β-D-葡萄糖苷的测定范围为0.009 0~0.270 4μg,r=0.999 6,大黄素-8-O-β-D-葡萄糖苷的测定范围0.039 6~1.188μg,r=0.999 6;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7.85%,97.19%。结论:大黄炮制过程中2个蒽醌苷类成分含量发生了明显变化,生片、醋片的含量没有显著性差异,酒片的含量较生片增加但不显著,熟片、炭片含量较生片下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黄 炮制 芦荟大黄素-3-CH2-O-β-D-葡萄糖 大黄素-8-O-β-D-葡萄糖 HPLC
原文传递
大黄素-8-O-β-D-葡萄糖苷及其代谢产物肝毒性研究 被引量:11
17
作者 汪祺 王亚丹 +3 位作者 杨建波 刘越 文海若 马双成 《中国新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6期1856-1862,共7页
目的:采用HepaRG细胞系及体外肝微粒体体系初步评价及推测大黄素-8-O-β-D-葡萄糖苷(EG)的潜在肝毒性风险。方法:通过三磷酸腺苷(ATP)生物发光法测定EG对HepaRG细胞的抑制率评价EG的整体细胞毒作用;采用体外肝微粒体孵育法,启动Ⅱ相代... 目的:采用HepaRG细胞系及体外肝微粒体体系初步评价及推测大黄素-8-O-β-D-葡萄糖苷(EG)的潜在肝毒性风险。方法:通过三磷酸腺苷(ATP)生物发光法测定EG对HepaRG细胞的抑制率评价EG的整体细胞毒作用;采用体外肝微粒体孵育法,启动Ⅱ相代谢反应,考察EG原型对尿苷二磷酸葡萄糖醛酸转移酶1A1(UGT1A1)的抑制作用;启动Ⅰ和Ⅱ相代谢反应,考察EG代谢产物的潜在肝毒性。综合细胞毒性实验及UGT1A1酶抑制结果初步评价EG的肝毒性作用。结果:HepaRG细胞实验结果显示,EG具有肝细胞毒性作用;UGT1A1酶抑制实验表明,EG原型及其代谢产物均可显著抑制UGT1A1酶活性,且抑制类型均为竞争型抑制,酶活性显著降低可导致其底物胆红素体内蓄积,继而存在引发肝毒性的可能。结论:大黄素-8-O-β-D-葡萄糖苷及其经Ⅱ相代谢酶UDP-葡萄糖醛酸转移酶1A1产生的Ⅱ相代谢物,可能是产生肝脏毒性的原因,二者可通过抑制UGT1A1酶引发胆红素体内堆积产生肝毒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黄素-8-O-β-D-葡萄糖 UDP-葡萄糖醛酸转移酶1A1 肝代谢 代谢产物
原文传递
我国含大黄素-8-O-β-D-葡萄糖苷的植物资源整理 被引量:9
18
作者 李凯明 孙震晓 《中国新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4期2787-2792,共6页
大黄素-8-O-β-D-葡萄糖苷(EG)具有神经保护、促智、改善睡眠、抗肿瘤等药理活性,具有重要的研究和开发价值。本文整理了我国含EG的植物资源,发现我国共有17个科34种植物含有该化合物成分。并进一步对这些资源植物是否被《中华人民共和... 大黄素-8-O-β-D-葡萄糖苷(EG)具有神经保护、促智、改善睡眠、抗肿瘤等药理活性,具有重要的研究和开发价值。本文整理了我国含EG的植物资源,发现我国共有17个科34种植物含有该化合物成分。并进一步对这些资源植物是否被《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收录为药材来源植物,以及其人工栽培情况、EG含量、EG分离纯化方法等做了整理总结,本文以期为大黄素-8-O-β-D-葡萄糖苷下一步的研究和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黄素-8-O-β-D-葡萄糖 植物资源 开发利用
原文传递
大黄素-8-O-β-D-葡萄糖苷大鼠体内毒代动力学研究 被引量:2
19
作者 汪祺 杨建波 +4 位作者 王莹 李妍怡 文海若 张玉杰 马双成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5期4214-4220,共7页
建立用于血浆中大黄素-8-O-β-D-葡萄糖苷(EG)及其代谢产物含量测定的UPLC-Q-TOF-MS方法,研究EG及其代谢产物在大鼠体内的毒代动力学(TK)行为。开展重复给药毒性实验的首次给药至给药结束的EG及其代谢产物的TK测定,计算动力学参数,评价... 建立用于血浆中大黄素-8-O-β-D-葡萄糖苷(EG)及其代谢产物含量测定的UPLC-Q-TOF-MS方法,研究EG及其代谢产物在大鼠体内的毒代动力学(TK)行为。开展重复给药毒性实验的首次给药至给药结束的EG及其代谢产物的TK测定,计算动力学参数,评价大鼠口服不同剂量的EG后大鼠血浆中EG原型及代谢产物的暴露程度。研究发现大鼠口服给予高、中、低3个浓度的EG后,体内可检测到EG原型及代谢产物芦荟大黄素-8-O-β-D-葡萄糖苷、大黄素、芦荟大黄素和羟基大黄素。原型及代谢产物首末次给药后AUC与给药剂量均呈正相关。3个给药组中EG及代谢产物的T_(max)均在6 h内,体内驻留时间最长为12 h。EG的T_(max)随给药浓度增加,达峰时间和体内驻留时间均延长。代谢产物大黄素、芦荟大黄素及羟基大黄素均存在双峰现象。羟基大黄素和芦荟大黄素均表现出血浆暴露量增加,代谢减缓,出现体内蓄积。此外,随给药浓度增加EG代谢产物芦荟大黄素-8-O-β-D-葡萄糖苷和大黄素消失,提示EG高浓度给药后其体内的代谢途径可能发生改变,因此高浓度EG的体内作用机制仍需进一步探讨。该研究所得结论初步阐明了EG在大鼠体内的TK行为,实验结果将为临床用药提供数据支持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毒代动力学 大黄素-8-O-β-D-葡萄糖 代谢产物
原文传递
长春花悬浮细胞培养体系生物转化生成大黄素-8-O-β-D-葡萄糖苷的研究 被引量:1
20
作者 刘颖 邓巧虹 +3 位作者 牟淑慧 翁小香 林婷婷 张桂燕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628-631,共4页
目的探讨长春花悬浮细胞培养体系生物转化生成大黄素-8-O-β-D-葡萄糖苷的基本条件。方法长春花细胞在6,7-V液体培养基中悬浮培养一段时间后,将大黄素投入培养基中进行生物转化,测定大黄素-8-O-β-D-葡萄糖苷含量和大黄素的转化率。结... 目的探讨长春花悬浮细胞培养体系生物转化生成大黄素-8-O-β-D-葡萄糖苷的基本条件。方法长春花细胞在6,7-V液体培养基中悬浮培养一段时间后,将大黄素投入培养基中进行生物转化,测定大黄素-8-O-β-D-葡萄糖苷含量和大黄素的转化率。结果大黄素-8-O-β-D-葡萄糖苷的含量占细胞干重的0.31%,大黄素转化率为46.58%。结论以长春花悬浮细胞为生物转化体系,可获得长春花属植物所不具有的大黄素-8-O-β-D-葡萄糖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春花悬浮细胞培养体系 大黄素 生物转化 大黄素-8-O-β-D-葡萄糖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