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3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质金属蛋白酶/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因子在大鼠创伤性深静脉血栓形成中的表达及作用(英文) 被引量:3
1
作者 章玉冰 李文 +5 位作者 姚黎清 赵学凌 王兵 李宏昆 宁亚 宋恩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2086-2090,共5页
背景:创伤性深静脉血栓形成机制复杂,大量研究主要集中在临床观察和流行病学层面,其分子机制研究一直没有新的突破。目的:应用基因芯片技术研究创伤性深静脉血栓形成过程中基质金属蛋白酶的表达变化规律,探讨其在创伤性深静脉血栓形成... 背景:创伤性深静脉血栓形成机制复杂,大量研究主要集中在临床观察和流行病学层面,其分子机制研究一直没有新的突破。目的:应用基因芯片技术研究创伤性深静脉血栓形成过程中基质金属蛋白酶的表达变化规律,探讨其在创伤性深静脉血栓形成中的作用。方法:SPF级8~12周龄SD大鼠150只,体质量250~300g,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10只和模型组140只。模型组140只采用直接钳夹股静脉+双后肢石膏固定方式,建立大鼠创伤性深静脉血栓动物模型。又分为7组亚组,创伤即刻组(0.5h)、血栓形成初始期组(2.5h)、高峰期血栓形成组(25h)、高峰期血栓不形成组(25h)、血栓消退组(72h)、血栓不消退组(72h)和创伤后持续无血栓组(168h),每组10只。在相应时相点无创切取股静脉血管组织,随后抽取总RNA,采用Genechip Rat Genome 4302.0芯片对股静脉血管组织进行基因表达检测。观察创伤性深静脉血栓形成与不形成和消退与不消退的发生率;运用基因芯片数据分析方法分析基质金属蛋白酶和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因子在各时相点的表达。结果与结论:模型组死亡3只,147只大鼠进入结果分析。造模后25h血栓形成率约为50.5%,血栓不形成率约为49.5%;168h,有血栓的大鼠中大概有56.7%发生消退,43.3%的血栓持续存在不消退。基质金属蛋白酶和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因子等均呈不同程度差异表达。血栓不消退状态时,基质金属蛋白酶仍呈高表达,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因子表达在血栓形成过程中处于下调状态,在消退过程呈明显抑制状态。在创伤性深静脉血栓形成与消退演化过程中,创伤后基质金属蛋白酶与创伤性深静脉血栓之间存在密切的关系,基质金属蛋白酶/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因子可能是影响血栓生物学状态的重要因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脉血栓形成 大鼠 创伤 基质金属蛋白酶 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因子
下载PDF
COX-2靶向干扰对大鼠创伤性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 被引量:3
2
作者 郭阗廷 石锦 +4 位作者 陈曦 曾继伟 张飞 戴鹏 莫建文 《生物骨科材料与临床研究》 CAS 2022年第1期11-14,19,共5页
目的探讨siRNA沉默COX-2基因表达对大鼠创伤性深静脉血栓形成(TDVT)的影响及可能的分子机制,期望能为TDVT的治疗新方向提供有力的证据支持。方法将构建好的COX-2siRNA-AAV表达载体溶液由尾静脉注入造模成功的大鼠体内设为COX-2干扰组,... 目的探讨siRNA沉默COX-2基因表达对大鼠创伤性深静脉血栓形成(TDVT)的影响及可能的分子机制,期望能为TDVT的治疗新方向提供有力的证据支持。方法将构建好的COX-2siRNA-AAV表达载体溶液由尾静脉注入造模成功的大鼠体内设为COX-2干扰组,并设置生理盐水组、低分子肝素组、阴性对照组以及未造模的正常对照组,每组6只大鼠。饲养5 d后取材,通过HE染色、ELISA、RT-PCR以及Western Blot检测相应指标。结果COX-2干扰组血栓形成率下降,ELISA、RT-PCR及Western Blot检测结果发现,COX-2干扰组的COX-2的蛋白表达量及mRNA的表达水平降低(P<0.001)。结论COX-2siRNA可以通过调节COX-2基因的表达来降低大鼠TDVT的形成,同时提示COX-2可以作为TDVT治疗的一个重要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伤性静脉血栓形成 炎症 环氧合酶-2 小干扰RNA 腺相关病毒
下载PDF
创伤性骨折患者脂蛋白(a)与深静脉血栓相关性的研究
3
作者 李维特 刘武征 +2 位作者 白睿峰 孔卓 董峰 《标记免疫分析与临床》 CAS 2024年第6期1097-1102,1161,共7页
目的探讨创伤性骨折患者血清脂蛋白(a)[Lp(a)]水平与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22年1月至2023年12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积水潭医院就诊的956例术前尚未抗凝骨折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收集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和血液学指... 目的探讨创伤性骨折患者血清脂蛋白(a)[Lp(a)]水平与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22年1月至2023年12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积水潭医院就诊的956例术前尚未抗凝骨折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收集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和血液学指标,根据超声筛查结果分为静脉血栓组288例和非静脉血栓组668例,运用SPSS 23.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比较两组患者基本资料的差异,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筛选出有统计学差异的变量,通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出创伤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独立危险因素,并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ROC),分析Lp(a)在创伤性骨折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中的诊断效能。结果(1)与创伤性骨折非静脉血栓组比较,静脉血栓组组Lp(a)、FIB、D-D、hs-CRP水平明显升高,CHOI、HDL-C和ApoA-1水平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RIG、LDL-C和Apo-B无明显变化;(2)DVT与Lp(a)、FIB、D-D、hs-CRP呈正相关,与CHOI、HDL-C和ApoA-1呈负相关;(3)Lp(a)、FIB、D-D是创伤后DVT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4)Lp(a)的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urve,AUC)为0.798,灵敏度为76.1%,特异性为67.5%,截断值为252.65mg/L。结论创伤性骨折患者血清Lp(a)水平与深静脉血栓形成独立相关,具有很好的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栓 脂蛋白(a) 创伤性骨折 静脉血栓
下载PDF
创伤性骨折患者血清miR-374a-5p、BMP2水平与凝血功能指标及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关系
4
作者 刘晖 范小波 +2 位作者 庞超见 安彪 王永彬 《检验医学与临床》 CAS 2024年第19期2854-2859,共6页
目的探讨创伤性骨折(TF)患者血清微小RNA-374a-5p(miR-374a-5p)、骨形态发生蛋白2(BMP2)水平与凝血功能指标及术后深静脉血栓(DVT)形成的关系。方法选择2023年1-12月在该院诊治的204例TF患者,根据术后是否发生DVT将患者分为非DVT组和DV... 目的探讨创伤性骨折(TF)患者血清微小RNA-374a-5p(miR-374a-5p)、骨形态发生蛋白2(BMP2)水平与凝血功能指标及术后深静脉血栓(DVT)形成的关系。方法选择2023年1-12月在该院诊治的204例TF患者,根据术后是否发生DVT将患者分为非DVT组和DVT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血清BMP2水平,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检测血清miR-374a-5p水平,采用全自动凝血仪及配套试剂检测抗凝血酶Ⅲ(ATⅢ)、纤维蛋白原(Fib)、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D-二聚体(D-D)。通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TF患者术后发生DVT的影响因素;在StarBase网站上分析miR-374a-5p与BMP2的关系;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miR-374a-5p与BMP2水平的相关性及二者与凝血功能指标的相关性;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miR-374a-5p与BMP2水平对TF患者术后发生DVT的预测价值,比较曲线下面积(AUC)的差异。结果DVT组重度骨折的比例及miR-374a-5p、D-D、Fib水平均高于非DVT组(P<0.05),BMP2、ATⅢ水平低于非DVT组(P<0.05)。miR-374a-5p水平与ATⅢ水平呈负相关(r=-0.414,P<0.05),与D-D、Fib水平均呈正相关(r=0.424、0.427,P<0.05)。BMP2水平与ATⅢ水平呈正相关(r=0.423,P<0.05),与D-D、Fib水平均呈负相关(r=-0.416、-0.441,P<0.05)。miR-374a-5p、D-D水平升高是TF患者术后发生DVT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BMP2、ATⅢ水平升高是TF患者术后发生DVT的独立保护因素(P<0.05)。miR-374a-5p、BMP2二者之间存在结合位点。DVT组血清miR-374a-5p水平与BMP2水平呈负相关(r=-0.449,P<0.001)。血清miR-374a-5p、BMP2单项及联合检测预测TF患者术后发生DVT的AUC分别为0.830(95%CI:0.771~0.879)、0.805(95%CI:0.744~0.857)、0.943(95%CI:0.902~0.971),2项联合检测预测的AUC大于miR-374a-5p、BMP2单项检测预测的AUC(Z=4.511、5.039,均P<0.001)。结论TF术后发生DVT的患者中血清miR-374a-5p、BMP2水平异常,2项指标之间存在结合位点,且均与凝血功能指标ATⅢ、D-D、Fib相关;miR-374a-5p、BMP2联合检测对TF患者术后发生DVT具有较高的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伤性骨折 微小RNA-374a-5p 骨形态发生蛋白2 凝血功能 静脉血栓
下载PDF
创伤性骨折术后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风险的相关因素分析
5
作者 邵航 徐岩 +1 位作者 杨双铭 王娟 《河南外科学杂志》 2024年第5期98-100,共3页
目的探讨创伤性骨折术后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风险的相关因素。方法选取2021-01—2024-01于郑州市第三人民医院接受手术且术后发生下肢DVT的32例创伤性骨折患者作为发生组,以1∶1配比选取同期术后未发生下肢DVT的32例患者作为未... 目的探讨创伤性骨折术后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风险的相关因素。方法选取2021-01—2024-01于郑州市第三人民医院接受手术且术后发生下肢DVT的32例创伤性骨折患者作为发生组,以1∶1配比选取同期术后未发生下肢DVT的32例患者作为未发生组。收集患者的性别、年龄、吸烟、慢性病,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HDL)、低密度脂蛋白(LDL)水平,以及骨折侧别、骨折部位、麻醉方式、手术时间和术中体位、输入红细胞(RBC)、输入血浆、血液回收量、止血带使用时间、失血量、补液量等信息。分析术后下肢DVT风险的相关因素。结果骨折部位、麻醉方式,以及术中输入RBC、失血量、补液量是术后发生下肢DVT的影响因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盆骨及下肢骨折、全身麻醉,以及术中输入RBC过多、失血量过多、补液量过多是术后发生下肢DVT的危险因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盆骨及下肢骨折、全身麻醉,以及术中输入RBC、失血量、补液量是导致创伤性骨折术后发生下肢DVT的危险因素,临床需结合相关因素采取措施进行预防,以降低下肢DVT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伤性骨折 下肢静脉血栓形成 危险因素
下载PDF
血小板参数、凝血指标预测下肢创伤性骨折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价值
6
作者 雷秀平 《河南外科学杂志》 2024年第4期142-144,共3页
目的探讨血小板参数、凝血指标预测下肢创伤性骨折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2022-01—2023-01项城市中医院手术治疗的97例下肢创伤性骨折患者,术后均检测血小板分布宽度(PDW)、血小板平均体积(MPV)、血小板计数(... 目的探讨血小板参数、凝血指标预测下肢创伤性骨折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2022-01—2023-01项城市中医院手术治疗的97例下肢创伤性骨折患者,术后均检测血小板分布宽度(PDW)、血小板平均体积(MPV)、血小板计数(PLT)等血小板参数和凝血酶-抗凝血酶复合物(TAT)、凝血酶原活动度(PTA)、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bg)、D-二聚体(D-D)凝血指标。根据是否发生下肢DVT,分为发生DVT组、未发生DVT组。分析2组患者的血小板参数、凝血指标检测结果及其预测术后下肢DVT的临床价值。结果97例患者中,22例(22.68%)术后发生下肢DVT,其PDW、MPV、PLT、TAT、Fbg、D-D高于DVT未发生组(P<0.05)。2组患者的PTA、TT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Logistic回归分析,血小板参数及TAT、Fbg、D-D凝血指标检测结果与术后下肢DVT发生有关(P<0.05)。绘制ROC曲线图,结果显示,血小板参数PDW、MPV、PLT及TAT、Fbg、D-D凝血指标检测结果预测术后下肢DVT发生中的AUC分别为0.724、0.745、0.740、0.898、0.846、0.906,均有一定诊断价值。结论对下肢创伤性骨折患者术后检测血小板参数PDW、MPV、PLT及凝血指标TAT、Fbg、D-D,对预测术后下肢DVT有一定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肢创伤性骨折 下肢静脉血栓形成 血小板参数 凝血指标
下载PDF
创伤性下肢骨折患者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警模型构建与验证
7
作者 覃锡焕 吕田 蓝贵鹏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4年第5期0040-0043,共4页
探讨创伤性下肢骨折患者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影响因素,并基于此进行预警模型的构建与验证。方法 回顾性选取我院2022年7月至2023年12月收治的创伤性下肢骨折患者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23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为训练集,根据患者并发下肢深静... 探讨创伤性下肢骨折患者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影响因素,并基于此进行预警模型的构建与验证。方法 回顾性选取我院2022年7月至2023年12月收治的创伤性下肢骨折患者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23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为训练集,根据患者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情况分为并发组(n=127)和对照组(n=103)。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创伤性下肢骨折患者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因素,并根据因素分析结果构建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警模型并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验证模型。模型建立后按照训练集/验证集为7:3的比例回顾性选取99例创伤性下肢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作为验证集,通过外部数据验证该模型的效益。结果 两组的年龄、高血压史、高脂血症、静脉瓣功能不全、手术时间、IL-6、IL-8、CRP水平进行比较,差异有可比性(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有高血压史、有高脂血症、有静脉瓣功能不全、手术时间、IL-6、IL-8、CRP水平均是影响创伤性下肢骨折患者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因素(P<00.05)。ROC曲线结果显示,该模型的AUC面积为0.892,特异度和敏感度分别为89%、79%,表明该模型预测创伤性下肢骨折患者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具有一定的效果(P<0.05);经外部验证结果显示,该模型具有良好的评估效能。结论 年龄、有高血压史、有高脂血症、有静脉瓣功能不全、手术时间、IL-6、IL-8、CRP水平均是影响创伤性下肢骨折患者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因素,本研究构建的预警模型具有良好的预测准确度,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伤性下肢骨折 下肢静脉血栓 预警模型构建 外部验证
下载PDF
抵当汤及其拆方对深静脉血栓形成大鼠高速泳动族蛋白B1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范国帅 张玥 +2 位作者 程志新 张玉冬 刘明 《世界中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78-184,190,共8页
目的:观察抵当汤及其拆方对DVT大鼠高速泳动族蛋白B1(HMGB1)、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的影响。方法:将150只Wistar雄性大鼠随机分为5组,抵当汤组、大黄桃仁组、水蛭地龙组、模型组、假手术组,每组30只。采用Reyer... 目的:观察抵当汤及其拆方对DVT大鼠高速泳动族蛋白B1(HMGB1)、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的影响。方法:将150只Wistar雄性大鼠随机分为5组,抵当汤组、大黄桃仁组、水蛭地龙组、模型组、假手术组,每组30只。采用Reyers法建立下腔静脉结扎模型,术后第1、3、7天灌胃2 h后,腹腔麻醉开腹,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蛋白质免疫印迹法检测高速泳动族蛋白B1(HMGB1)、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苏木精-伊红(HE)染色观察大鼠下腔静脉的病理变化,免疫荧光(IF)、实时逆转录PCR(Realtime RT-PCR)检测大鼠下腔静脉中的HMGB1表达。结果:模型组下腔静脉内皮细胞损伤严重并大量脱落,细胞肿胀明显,形成血栓,内膜形态不规则、管壁组织肿胀,胶原纤维增生,伴有炎症细胞浸润,抵当汤组、大黄桃仁组、水蛭地龙组等用药组内皮细胞不同程度损伤和炎症细胞浸润;模型组HMGB1荧光表达较假手术组明显增多,其余用药组HMGB1荧光表达不同程度减少;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的高速泳动族蛋白B1(HMGB1)、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血清水平、高速泳动族蛋白B1(HMGB1)、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蛋白表达、mRNA表达明显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抵当汤组、大黄桃仁组、水蛭地龙组等用药组HMGB1、IL-6、TNF-α血清水平、蛋白表达、mRNA表达明显降低(P<0.05,P<0.01)。抵当汤组、大黄桃仁组、水蛭地龙组等用药组比较,HMGB1、IL-6、TNF-α血清水平、高速泳动族蛋白B1(HMGB1)、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蛋白表达、mRNA表达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术后第1、3、7天比较,HMGB1、IL-6、TNF-α血清水平、蛋白表达、mRNA表达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抵当汤及其拆方通过降低DVT大鼠的HMGB1、IL-6、TNF-α表达,发挥对DVT的治疗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抵当汤 拆方 静脉血栓形成 大鼠 高速泳动族蛋白B1 肿瘤坏死因子-Α 白细胞介素-6 影响
下载PDF
柚皮素抑制cGAS-STING通路活化对大鼠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 被引量:1
9
作者 张玉莲 谢华 《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1期192-199,共8页
【目的】探讨柚皮素抗大鼠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机制。【方法】将60只大鼠随机分为6组,即假手术组,模型组,柚皮素低、中、高剂量组和柚皮素高剂量+STING激动剂2.5己酮可可碱(DMXAA)组,每组10只。检测各组大鼠凝血指标[D-二聚体(D-dimer)... 【目的】探讨柚皮素抗大鼠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机制。【方法】将60只大鼠随机分为6组,即假手术组,模型组,柚皮素低、中、高剂量组和柚皮素高剂量+STING激动剂2.5己酮可可碱(DMXAA)组,每组10只。检测各组大鼠凝血指标[D-二聚体(D-dimer)、凝血酶时间(T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炎症指标[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氧化应激指标[丙二醛(MDA)、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苏木素-伊红(HE)染色法检测静脉血栓形成;检测血栓湿质量和干质量;透射电镜检测静脉血栓超微结构;Western Blot法检测静脉血栓组织中环鸟苷酸-腺苷酸合成酶(c GAS)、干扰素基因刺激因子(STING)蛋白表达。【结果】(1)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D-dimer水平,IL-1β、IL-6、TNF-α水平,MDA含量,血栓湿质量和干质量增加,TT、APTT、PT,SOD活性和GSH-Px活性降低(均P<0.05);与模型组比较,柚皮素低、中、高剂量组大鼠D-dimer水平,IL-1β、IL-6、TNF-α水平,MDA含量,血栓湿质量和干质量降低,TT、APTT、PT,SOD活性和GSH-Px活性增加(均P<0.05),且呈剂量依赖性;与柚皮素高剂量组比较,柚皮素高剂量+DMXAA组大鼠D-dimer水平,IL-1β、IL-6、TNF-α水平,MDA含量,血栓湿质量和干质量升高,TT、APTT、PT,SOD活性和GSH-Px活性降低(均P<0.05)。(2)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静脉血栓组织中cGAS、STING蛋白表达水平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柚皮素低、中、高剂量组大鼠静脉血栓组织中cGAS、STING蛋白表达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柚皮素高剂量+DMXAA组大鼠cGAS、STING蛋白表达水平显著高于柚皮素高剂量组(P<0.05)。【结论】柚皮素可通过抑制cGAS/STING信号通路活化,抑制炎症、氧化应激反应,从而缓解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柚皮素 下肢静脉血栓 cGAS/STING信号通路 炎症反应 大鼠
下载PDF
基于SMOTE算法的下肢创伤性骨折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风险预警模型的构建 被引量:2
10
作者 石颖花 黄子珊 蓝宁路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23年第19期3259-3262,3255,共5页
目的:探索下肢创伤性骨折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独立危险因素,并基于SMOTE算法建立个体化预警模型。方法:选取我院2018年1月—2021年6月收治的398例下肢创伤性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术后是否发生DVT,将患者分为DVT组(62... 目的:探索下肢创伤性骨折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独立危险因素,并基于SMOTE算法建立个体化预警模型。方法:选取我院2018年1月—2021年6月收治的398例下肢创伤性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术后是否发生DVT,将患者分为DVT组(62例)和非DVT组(336例)。收集两组患者临床资料,采用单因素和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筛选下肢DVT的独立危险因素,并建立Logistic回归模型(P_(1)),同时基于SMOTE算法改进数据集,构建改进数据集的预警模型(P_(2)),并对比模型的预测效能。结果:患者年龄增加、术后第1天D二聚体水平升高、手术等待时间≥6d、合并冠心病及多处骨折是下肢创伤性骨折患者术后发生DVT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概率预测模型P_(1)=1/[1+e^(-(-13.595+0.069X1+1.106X2+1.302X3+1.000X4+1.236X5))],P_(2)=1/[1+e^(-(-10.161+0.075X1+0.808X2+1.216X3+0.787X4+0.513X5))]。P_(2)模型的决定系数和ROC曲线下面积均明显高于P_(1)模型。结论:患者年龄增加、术后第1天D二聚体水平升高、手术等待时间≥6d、合并冠心病及多处骨折与下肢创伤性骨折患者术后发生DVT密切相关,基于此建立的个体化预警模型有利于下肢DVT高危患者的识别和防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肢创伤性骨折 静脉血栓形成 过抽样 预警模型
下载PDF
核因子E2相关因子/血红素加氧酶1及血栓素B2T/6-酮-前列腺素F1α信号通路在宫颈癌根治术后发生深静脉血栓大鼠模型中的作用机制
11
作者 莫明静 李得加 +1 位作者 张毅 朱桂娟 《陕西医学杂志》 CAS 2024年第10期1330-1334,共5页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核因子E2相关因子(Nrf2)/血红素加氧酶1(HO-1)及血栓素B2(TXB2)/6-酮-前列腺素F1α(6-Keto-PGF1α)信号通路在宫颈癌根治术后发生深静脉血栓大鼠模型中的作用机制。方法:购买60只4~6周龄裸鼠,体重(180±20)g,随...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核因子E2相关因子(Nrf2)/血红素加氧酶1(HO-1)及血栓素B2(TXB2)/6-酮-前列腺素F1α(6-Keto-PGF1α)信号通路在宫颈癌根治术后发生深静脉血栓大鼠模型中的作用机制。方法:购买60只4~6周龄裸鼠,体重(180±20)g,随机将60只大鼠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组及深静脉血栓组各20只。其中空白组正常饲养1周;模型组及深静脉血栓组均建立宫颈癌动物模型,模型组造模成功后,正常饲养;深静脉血栓组给予宫颈癌根治术治疗,正常饲养。观察宫颈癌根治术后发生深静脉血栓HE染色切片,原位末端标记法(TUNEL)检测各组大鼠血管组织内皮细胞凋亡情况,全自动凝血分析仪检测各组大鼠凝血指标,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TXB2/6-Keto-PGF1α水平,免疫印迹检测Nrf2/HO-1信号通路。结果:实验过程中,三组大鼠均未出现意外死亡,存活率均为100%。模型组未形成血栓,深静脉血栓组造模后1、3、7、14 d成栓率依次为50.00%(10/20)、95.00%(19/20)、100%(20/20)。大鼠下腔静脉产生的血栓尾部为红色血栓、中间为混合血栓、头部为白色血栓。深静脉血栓组血管内皮凋亡率高于模型组(P<0.05)。深静脉血栓组凝血酶时间、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低于模型组及空白对照组,D-二聚体高于模型组及空白对照组(均P<0.05);模型组凝血酶时间、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低于空白对照组,D-二聚体高于空白对照组(均P<0.05)。深静脉血栓组TXB2、TXB2/6-Keto-PGF1α高于模型组及空白对照组,6-Keto-PGF1α低于模型组及空白对照组(均P<0.05);模型组TXB2、TXB2/6-Keto-PGF1α高于空白对照组,6-Keto-PGF1α低于空白对照组(均P<0.05)。深静脉血栓组Nrf2、HO-1低于模型组及空白对照组,模型组Nrf2/HO-1低于空白对照组(均P<0.05)。结论:TXB2/6-Keto-PGF1α、Nrf2/HO-1信号通路在宫颈癌根治术后深静脉血栓大鼠中异常表达,也是宫颈癌根治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作用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因子E2相关因子/血红素加氧酶1 血栓素B2T/6-酮-前列腺素F1α 宫颈癌根治术后 静脉血栓大鼠 机制
下载PDF
利伐沙班联合血栓通胶囊调控血栓调节蛋白表达抑制大鼠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机制研究
12
作者 潘应强 沈骏 +2 位作者 潘杰 史睿 张攀 《中国中医急症》 2024年第3期415-418,共4页
目的研究利伐沙班联合血栓通胶囊对大鼠深静脉血栓的抑制作用。方法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深静脉血栓模型组、利伐沙班组、血栓通胶囊组和利伐沙班联合血栓通胶囊组,每组12只。除对照组外,其余小鼠进行DVT造模。对照组和深静脉血栓模型... 目的研究利伐沙班联合血栓通胶囊对大鼠深静脉血栓的抑制作用。方法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深静脉血栓模型组、利伐沙班组、血栓通胶囊组和利伐沙班联合血栓通胶囊组,每组12只。除对照组外,其余小鼠进行DVT造模。对照组和深静脉血栓模型组灌胃3 mL生理盐水;利伐沙班组灌胃2.6 mg/kg利伐沙班片;血栓通胶囊组灌胃0.45 g/kg血栓通胶囊;利伐沙班联合血栓通胶囊组灌胃2.6 mg/kg利伐沙班片和0.45 g/kg血栓通胶囊。连续给药7 d。观察凝血指标、血管内皮细胞组织、血栓质量,ELISA法和qRT-PCR检测TM、MCP-1、ICAM-1表达水平。结果与模型组、利伐沙班组和血栓通胶囊组相比,联合组APTT、PT、TT显著升高,FIB含量显著降低;血栓湿质量和干质量明显减少;TM、MCP-1、ICAM-1表达水平明显降低。内皮细胞组织切片显示联合组细胞结构损伤轻微,有极少炎症细胞附着(均P<0.05)。结论利伐沙班联合血栓通胶囊可提高血栓调节蛋白表达,抑制大鼠深静脉血栓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脉血栓 利伐沙班 血栓通胶囊 血栓调节蛋白 抗凝 溶栓 炎症 大鼠
下载PDF
血清D-二聚体水平联合血清三酰甘油对老年创伤性股骨骨折患者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4
13
作者 黄伟 刘正杰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3期3174-3177,共4页
目的探索凝血纤溶指标及血脂标志物对老年创伤性股骨骨折患者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DVT)的诊断效能。方法选取老年创伤性股骨骨折患者,观察指标包括凝血纤溶指标[D-二聚体、活化部分凝血活酶原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国际标准化比... 目的探索凝血纤溶指标及血脂标志物对老年创伤性股骨骨折患者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DVT)的诊断效能。方法选取老年创伤性股骨骨折患者,观察指标包括凝血纤溶指标[D-二聚体、活化部分凝血活酶原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国际标准化比率(INR)、纤维蛋白原]和血脂标志物[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LDL)、高密度脂蛋白(HDL)、载脂蛋白(apo)AI],采用多因素回归分析筛选老年创伤性股骨骨折患者并发下肢DVT的独立危险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临床变量对老年创伤性股骨骨折患者并发下肢DVT的诊断效能。结果DVT组PT水平及D-二聚体水平显著高于非DVT组,APTT水平显著低于非DVT组,TG及LDL水平显著高于非DVT组(均P<0.05),D-二聚体升高(OR=1.78,P=0.013)、TG升高(OR=1.58,P=0.032)是老年患者创伤性股骨骨折并发下肢DVT的独立危险因素;D-二聚体联合TG曲线下面积为0.72(P=0.002)。结论血清D-二聚体水平联合血清TG水平对老年患者创伤性股骨骨折并发下肢DVT具有较好的诊断效能,可作为预测老年创伤性股骨骨折后并发下肢DVT的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栓 创伤性下肢骨折 静脉血栓 D-二聚体 三酰甘油
下载PDF
血栓弹力图与凝血因子Ⅴ、Serpine1对创伤性骨折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测价值分析 被引量:2
14
作者 王娜 叶兰 +1 位作者 杨正东 张国君 《中国现代医生》 2023年第3期28-31,50,共5页
目的探讨血栓弹力图(thrombelastography,TEG)与人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human plasminogen activator inhibitor-1,Serpine1)对创伤性骨折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10月至2021年10月于杭州整形医院就诊的疑... 目的探讨血栓弹力图(thrombelastography,TEG)与人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human plasminogen activator inhibitor-1,Serpine1)对创伤性骨折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10月至2021年10月于杭州整形医院就诊的疑似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创伤性骨折术后患者272例,以超声造影检查诊断为“金标准”,将确诊为下肢深静脉血栓的200例患者设为研究组,72例非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设为对照组,两组患者均行TEG检查,检测两组的凝血因子Ⅴ、Serpine1水平。结果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的TEG参数凝固时间(solidification time,K)、反应时间(reaction time,R)降低,最大幅度(maximum magnitude,MA)、凝固角(solidification angle,α)升高,且研究组重度患者的K、R较低,MA、α、凝血因子Ⅴ、Serpine1水平较高(P<0.05)。K、R、MA、α、凝血因子Ⅴ、Serpine1与研究组轻度、重度严重程度相关,且K、R、MA、α与凝血因子Ⅴ、Serpine1相关。K、R、MA、α、凝血因子Ⅴ、Serpine1联合检测对创伤性骨折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测价值较高。结论TEG联合凝血因子Ⅴ、Serpine1对创伤性骨折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有较高的预测价值,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伤性骨折 下肢静脉血栓 血栓弹力图 凝血因子Ⅴ 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
下载PDF
老年创伤性骨折患者围术期凝血水平在预测深静脉血栓形成中的价值 被引量:7
15
作者 杜壮文 欧阳帆 +1 位作者 王恩梁 曾繁宽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67-70,共4页
目的探讨老年创伤性骨折患者围术期凝血水平在预测深静脉血栓(DVT)形成中的价值。方法选取349例老年创伤性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分为DVT组(n=54)和非DVT组(n=295)。收集患者入院时及手术后第1天的凝血和纤溶指标,包括凝血酶原时间(PT)、... 目的探讨老年创伤性骨折患者围术期凝血水平在预测深静脉血栓(DVT)形成中的价值。方法选取349例老年创伤性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分为DVT组(n=54)和非DVT组(n=295)。收集患者入院时及手术后第1天的凝血和纤溶指标,包括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国际标准化比值(INR)、凝血酶原活动度(PTA)、纤维蛋白原(FBG)、D二聚体和纤维蛋白降解产物(FDP)。比较两组凝血和纤溶指标的差异,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明确各指标鉴别DVT的价值。使用二元Logistic回归明确影响DVT的危险因素。结果同非DVT组相比,DVT组术前及术后第1天FBG和D二聚体均显著升高,且DVT组术后第1天FDP亦明显升高(均P<0.05)。术前D二聚体和术后第1天FDP水平鉴别DVT的曲线下面积最大,而术前D二聚体鉴别DVT的敏感性最高为87.0%,术后第1天FBG鉴别DVT的特异性最大为91.5%。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术前FBG升高(OR=2.31)、术后第1天FBG升高(OR=5.28)、术前D二聚体升高(OR=3.02)及术后第1天FDP升高(OR=1.91)是影响DVT的危险因素。结论高FBG、高术前D二聚体及高术后第1天FDP与老年创伤性骨折患者DVT形成关系紧密,是独立危险因素。检测这些指标可能对术后DVT的诊断有一定的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伤性骨折 静脉血栓 凝血功能 纤溶活性
下载PDF
消栓饮对创伤性肢体深静脉血栓大鼠血浆TXB_2/6-Keto-PGF_(1α)的影响 被引量:10
16
作者 汪能 王勇 +2 位作者 张栋 黄永松 胡拥 《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15年第5期21-23,共3页
目的观察消栓饮对大鼠下肢深静脉血栓治疗前后血浆血栓素B2(TXB2)、6-酮-前列腺素F1α(6-Keto-PGF1α)的影响。方法选用雄性SD大鼠40只,10只为假手术组(A组),30只建立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动物模型。将造模成功的大鼠随机分为3组:蒸馏水组(B... 目的观察消栓饮对大鼠下肢深静脉血栓治疗前后血浆血栓素B2(TXB2)、6-酮-前列腺素F1α(6-Keto-PGF1α)的影响。方法选用雄性SD大鼠40只,10只为假手术组(A组),30只建立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动物模型。将造模成功的大鼠随机分为3组:蒸馏水组(B组)、低分子肝素钠组(C组)、消栓饮组(D组)。用药7 d后,观察用药前后各组大鼠血清TXB2及6-Keto-PGF1α的变化。结果用药7 d后,消栓饮与低分子肝素钠治疗均可降低TXB2水平,升高6-Keto-PGF1α水平,使TXB2/6-Keto-PGF1α比值接近正常,与B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C组与D组数据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消栓饮可有效纠正血栓形成后血液中TXB2/6-Keto-PGF1α的平衡失调,是治疗DVT的有效作用机制之一,可能与低分子肝素钠相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伤性肢体静脉血栓 消栓饮 血栓素B2 6-酮-前列腺素F1Α 静脉血栓
下载PDF
组织蛋白酶L/G对创伤性深静脉血栓模型大鼠静脉壁的影响(英文) 被引量:4
17
作者 李文 胡继红 +4 位作者 李兴国 李宏昆 章玉冰 赵学凌 王兵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4期4525-4529,共5页
背景:目前,深静脉血栓的分子病因学机制及其形成的核心调控网络仍未完全阐明,对于深静脉血栓的早期诊断预测也无理想的方法。目的:研究组织蛋白酶L/G与创伤性深静脉血栓的预测。方法:采用蚊式钳夹闭50只SD大鼠双侧股静脉的3个不同部位3... 背景:目前,深静脉血栓的分子病因学机制及其形成的核心调控网络仍未完全阐明,对于深静脉血栓的早期诊断预测也无理想的方法。目的:研究组织蛋白酶L/G与创伤性深静脉血栓的预测。方法:采用蚊式钳夹闭50只SD大鼠双侧股静脉的3个不同部位3s随后予以模具制动制备大鼠创伤性深静脉血栓模型,根据股静脉血栓形成的不同阶段和生物学特征,将模型大鼠分为血栓形成前组、血栓形成组和无血栓形成组,另取10只正常大鼠作为对照组。在相应时间点取大鼠创伤静脉,提取总RNA,经过基因芯片技术筛选差异表达基因,并进一步应用real-time PCR进行验证。结果与结论:基因芯片杂交结果发现组织蛋白酶L/G基因在各组间差异表达明显,其中血栓形成组最高,无血栓形成组和血栓形成前组次之,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real-time PCR分析结果与基因芯片杂交分析结果相一致。说明局部静脉血管壁中组织蛋白酶L/G表达水平升高与创伤性深静脉血栓形成有关,可作为深静脉血栓形成早期诊断、预测的候选分子标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织蛋白酶L 组织蛋白酶G 基因 候选分子 创伤性静脉血栓 静脉
下载PDF
大鼠创伤性肢体深静脉血栓形成新型动物模型的建立 被引量:15
18
作者 赵学凌 吴雪梅 +3 位作者 王兵 赵宏斌 周兆文 赵智 《昆明医学院学报》 2005年第1期4-8,共5页
目的 :探索建立大鼠创伤性肢体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新型动物模型 .方法 :将 12 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骨折组、创伤组和对照组 ,骨折组和创伤组用自制的打击装置造成不同程度创伤后 ,均行髋人字石膏固定 ,于造模后不同时相点对鼠隐大静脉... 目的 :探索建立大鼠创伤性肢体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新型动物模型 .方法 :将 12 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骨折组、创伤组和对照组 ,骨折组和创伤组用自制的打击装置造成不同程度创伤后 ,均行髋人字石膏固定 ,于造模后不同时相点对鼠隐大静脉血栓形成情况进行大体、病理学观察 .结果 :骨折组第 7天隐大静脉血栓发生率为 85 % ,高于创伤组和对照组 ,有显著性差异 (P <0 . 0 5 ) ,未见隐动脉血栓形成 .结论 :本研究用创伤、固定制动的方式首次成功建立了创伤性肢体深静脉血栓动物模型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伤性 肢体 动物模型 静脉血栓形成 骨折 对照组 大鼠 结论 时相 方式
下载PDF
创伤性深静脉血栓模型大鼠及精氨酸酶Ⅰ表达的变化(英文) 被引量:5
19
作者 宋恩 李云建 +7 位作者 章玉冰 姚黎清 周如丹 李宏昆 李兴国 张春强 王兵 赵学凌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1155-1158,共4页
背景:近期相关研究发现精氨酸酶Ⅰ与多种心血管疾病发生发展有关, 但国内外相关研究大都集中在动脉, 并未对静脉性疾病, 进行广泛研究。目的:观察深静脉血栓形成模型大鼠精氨酸酶Ⅰ的表达变化, 分析其在深静脉血栓形成过程中可能发挥的... 背景:近期相关研究发现精氨酸酶Ⅰ与多种心血管疾病发生发展有关, 但国内外相关研究大都集中在动脉, 并未对静脉性疾病, 进行广泛研究。目的:观察深静脉血栓形成模型大鼠精氨酸酶Ⅰ的表达变化, 分析其在深静脉血栓形成过程中可能发挥的作用。方法:将100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和模型组,采用血管钳夹股静脉+双后肢髋人字石膏外固定制动的方式建立大鼠创伤性深静脉血栓模型, 根据不同的观察时间点和血栓形成的不同病理生理过程情况分为血栓形成前组、血栓形成高峰期组和无血栓形成组,提取各组血液RNA,应用实时荧光定量 PCR 检测精氨酸酶Ⅰ在各组血细胞中的表达变化。结果与结论:血栓形成高峰期组精氨酸酶Ⅰ表达量比其他3组明显上升(P <0.01),正常对照组、血栓形成前组和无血栓形成组精氨酸酶Ⅰ表达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P>0.05)。提示精氨酸酶Ⅰ与深静脉血栓形成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脉血栓形成 大鼠 动物模型 精氨酸酶Ⅰ 一氧化氮 一氧化氮合酶
下载PDF
创伤性骨折术后凝血功能指标变化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2
20
作者 叶俊英 黄丽清 +1 位作者 余彪 刘金波 《基层医学论坛》 2023年第17期142-144,共3页
目的探讨创伤性骨折术后凝血功能指标变化与深静脉血栓(DVT)形成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9月—2021年9月深圳市龙岗区骨科医院收治的创伤性骨折患者159例的临床资料,均顺利完成手术治疗,根据术后是否发生DVT分为DVT组(n=26)与非... 目的探讨创伤性骨折术后凝血功能指标变化与深静脉血栓(DVT)形成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9月—2021年9月深圳市龙岗区骨科医院收治的创伤性骨折患者159例的临床资料,均顺利完成手术治疗,根据术后是否发生DVT分为DVT组(n=26)与非DVT组(n=133)。2组患者术后均检测凝血功能指标[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D-二聚体(D-D)、血小板计数(PLT)]。比较2组术后PT、APTT、FIB、D-D、PLT等凝血功能指标,并分析术后凝血功能指标变化与DVT形成的相关性。结果2组PT、APTT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VT组FIB(4.86±1.07)g/L、D-D(1044.42±215.16)μg/L、PLT(183.81±44.36)×10^(9)/L均高于非DVT组的(3.25±0.57)g/L、(448.56±129.95)μg/L、(154.06±38.16)×10^(9)/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Pearson相关性分析发现,FIB、D-D、PLT与DVT发生均呈正相关(r>0,P<0.05)。结论创伤性骨折患者术后部分凝血功能指标会出现明显变化,DVT发生率较高,FIB、D-D、PLT与DVT呈明显正相关,监测凝血指标变化对临床诊断DVT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伤性骨折 术后静脉血栓 凝血功能指标 相关性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