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43篇文章
< 1 2 7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一种新的线栓法制备大鼠大脑中动脉缺血模型方法 被引量:13
1
作者 谢婷 赵琰 +3 位作者 屈会化 高卫平 李翼飞 王庆国 《实验动物与比较医学》 CAS 2008年第2期80-84,共5页
目的改进线栓法大鼠局灶性脑缺血(MCAO)模型,使其制作简便,提高造模的成功率和可重复性,制成稳定均一的MCAO模型。方法大鼠麻醉后,分离颈总动脉(CCA)和颈外动脉(ECA),将鼠头沿长轴方向扭转向左侧45°,拉直ECA与颈内动脉(ICA)的夹角... 目的改进线栓法大鼠局灶性脑缺血(MCAO)模型,使其制作简便,提高造模的成功率和可重复性,制成稳定均一的MCAO模型。方法大鼠麻醉后,分离颈总动脉(CCA)和颈外动脉(ECA),将鼠头沿长轴方向扭转向左侧45°,拉直ECA与颈内动脉(ICA)的夹角。使用头端3 mm硅胶包埋制成0.26~0.3 mm膨大的线栓,插入自CCA与ICA分叉点18 mm。术后2 h进行神经功能评分,术后20 h行TTC染色。结果术后2 h大鼠神经功能评分均为2分,TTC染色示大鼠大脑中动脉(MCA)皮层分布区产生梗死灶,梗死比为(19.066±1.556)%,水肿比为1.031±0.024。造模成功率为93.75%,死亡率为6.25%,并发症发生率为6.25%。结论该模型制作方法操作方便,成功率高,可成为一种实用的动物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鼠 大脑动脉闭塞 动物模型 改进
下载PDF
线栓大鼠大脑中动脉缺血模型制作方法的改进 被引量:7
2
作者 吴培要 王静 +2 位作者 谢丽芬 张贵林 任光友 《贵阳医学院学报》 CAS 2009年第1期108-110,共3页
关键词 大脑动脉 缺血 模型 动物 大鼠 Sprague—Dauley 改良线栓法
下载PDF
电凝法与线栓法制备大脑中动脉缺血模型在脑卒中后中枢痛研究中的应用对比
3
作者 汲晓宇 刘彤彤 +2 位作者 张传汉 祝畅 张玥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54-160,共7页
目的采用电凝法与线栓法分别造成小鼠大脑中动脉缺血,建立脑卒中后中枢痛(central post-stroke pain,CPSP)模型,探究更贴近临床的造模方法。方法选择6~8周龄(20~25g)健康雄性C57BL/6小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Naive组)、电凝组(dMCAO组)... 目的采用电凝法与线栓法分别造成小鼠大脑中动脉缺血,建立脑卒中后中枢痛(central post-stroke pain,CPSP)模型,探究更贴近临床的造模方法。方法选择6~8周龄(20~25g)健康雄性C57BL/6小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Naive组)、电凝组(dMCAO组)和线栓组(tMCAO组),进行不同造模处理。在造模后行Longa神经功能缺陷评分,利用TTC染色评估大脑梗死体积,通过机械性缩足阈值和热缩足潜伏期评估小鼠的疼痛状态,旷场实验评估小鼠的运动功能。结果与Naive组相比,电凝组和线栓组小鼠造模后神经功能缺陷评分均升高(均P<0.01),TTC染色可观察到不同程度的脑缺血(P<0.05,P<0.01);与Naive组相比,电凝组和线栓组在造模后的第7、14、21、28天均表现出机械性痛觉超敏和热痛觉过敏,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Naive组相比,电凝组小鼠在造模后第29天的运动功能无显著差异,而线栓组小鼠的运动功能下降(P<0.01)。结论电凝法和线栓法均可诱发脑卒中后中枢痛,但电凝法更贴近CPSP的临床表征,更具复制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枢痛 动物模型 神经病理性疼痛 大脑动脉栓塞 缺血
下载PDF
基于MCL-1mRNA表达探讨经颅磁刺激对大脑中动脉阻塞模型大鼠脑组织损伤的作用机制
4
作者 王佳敏 陈克尚 +2 位作者 吴迪 黄圣容 吴习猷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24年第22期4121-4125,共5页
目的:基于骨髓细胞白血病序列1(MCL-1)表达探讨经颅磁刺激(TMS)对大脑中动脉阻塞(MCAO)模型大鼠脑组织损伤的作用机制。方法:选择健康雄性无特定病原体(SPF)级SD大鼠30只(3月龄),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30只大鼠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和TMS组... 目的:基于骨髓细胞白血病序列1(MCL-1)表达探讨经颅磁刺激(TMS)对大脑中动脉阻塞(MCAO)模型大鼠脑组织损伤的作用机制。方法:选择健康雄性无特定病原体(SPF)级SD大鼠30只(3月龄),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30只大鼠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和TMS组,各10只,建模成功后24 h内进行TMS治疗。采用Longa评分评估3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采用2,3,5-三苯基氯化四氮唑(TTC)染色测定脑梗死面积;采用末端脱氧核苷酸转移酶介导的dUTP缺口末端标记(TUNEL)检测细胞凋亡;采用蛋白免疫印记法(Western Blot)检测MCL-1蛋白表达水平;采用逆转录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MCL-1mRNA表达水平。结果:假手术组大鼠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脑梗死面积均低于TMS组、模型组,TMS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脑梗死面积均低于模型组(P<0.05)。假手术组细胞凋亡指数低于TMS组、模型组,TMS组细胞凋亡指数低于模型组(P<0.05)。假手术组MCL-1mRNA高于TMS组、模型组,TMS组MCL-1mRNA高于模型组(P<0.05)。假手术组MCL-1蛋白表达水平高于TMS组、模型组,TMS组MCL-1蛋白表达水平高于模型组(P<0.05)。结论:TMS通过升高MCL-1mRNA表达,减少细胞凋亡,抑制MCAO大鼠脑组织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脑动脉阻塞 脑组织损伤 骨髓细胞白血病序列1 经颅磁刺激 大鼠 实验研究
下载PDF
电针改善大脑中动脉闭塞模型大鼠空间学习记忆的机制研究
5
作者 俞坤强 马旭 +3 位作者 徐日 殷冬雪 吴李秀 林如辉 《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 2024年第7期593-597,610,共6页
目的探讨电针对大脑中动脉闭塞(MCAO)模型大鼠空间学习记忆的影响及相关机制。方法40只SD大鼠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电针穴位组、电针非穴组,每组10只。采用线栓塞法建立MCAO大鼠模型,电针穴位组给予电针百会和神庭,每次20... 目的探讨电针对大脑中动脉闭塞(MCAO)模型大鼠空间学习记忆的影响及相关机制。方法40只SD大鼠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电针穴位组、电针非穴组,每组10只。采用线栓塞法建立MCAO大鼠模型,电针穴位组给予电针百会和神庭,每次20 min,每天1次,治疗7 d,电针非穴组电针大鼠胁部以下,髂嵴以上10~15 mm非穴位处,余同电针组,假手术组和模型组仅给予同等时间的抓取和固定。观察各组大鼠神经行为学评分、水迷宫空间探索实验和定向巡航实验结果,正电子发射断层-X线计算机断层组合系统(PET-CT)检测大鼠海马区葡萄糖摄取率,蛋白质印迹法检测葡萄糖转运蛋白1(GLUT1)和葡萄糖转运蛋白3(GLUT3)表达水平。结果与模型组比较,电针穴位组大鼠干预第5、7天神经行为学评分显著降低[(1.55±0.51)分比(2.05±0.45)分,(1.30±0.47)分比(1.96±0.26)分,P均<0.05];干预第3、4、5、6天逃避潜伏期明显缩短[(58.65±10.55)s比(86.18±15.86)s、(45.16±11.76)s比(73.89±14.85)s、(36.48±11.27)s比(63.23±13.87)s、(25.41±8.73)s比(50.77±11.57)s,P均<0.01];穿越平台次数增加[(2.93±0.95)次比(1.53±0.53)次,P<0.01];左/右侧海马区葡萄糖摄取率比值增加[(86.75±25.13)%比(80.28±24.00)%,P<0.05];脑组织含水量减少[(78.27±0.60)%比(84.45±1.08)%,P<0.05];左侧海马区GLUT1、GLUT3表达水平增加[(73.22±10.48)%比(56.39±12.21)%、(79.18±9.82)%比(58.37±16.07)%,P均<0.05]。与电针非穴组比较,电针穴位组大鼠干预第5、7天神经行为学评分显著降低[(1.55±0.51)分比(2.03±0.45)分、(1.30±0.47)分比(1.82±0.47)分,P均<0.05];第3、4、5、6天逃避潜伏期明显缩短[(58.65±10.55)s比(84.48±14.36)s、(45.16±11.76)s比(70.78±13.93)s、(36.48±11.27)s比(59.94±11.02)s、(25.41±8.73)s比(48.97±10.44)s,P均<0.01];穿越平台次数增加[(2.93±0.95)次比(1.63±0.50)次,P<0.01];左/右侧海马区葡萄糖摄取率比值增加[(86.75±25.13)%比(81.87±25.67)%,P<0.05];脑组织含水量减少[(78.27±0.60)%比(82.44±0.40)%,P<0.05];左侧海马区GLUT1、GLUT3表达水平增加[(73.22±10.48)%比(58.57±8.74)%、(79.18±9.82)%比(62.10±9.98)%,P均<0.05]。结论电针百会和神庭可能通过调节GLUT1和GULT3的表达改善MCAO模型大鼠脑内葡萄糖代谢水平,从而改善其空间学习记忆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鼠 脑梗死 大脑动脉闭塞 葡萄糖代谢 葡萄糖转运蛋白1 葡萄糖转运蛋白3 学习记忆
下载PDF
丹皮酚对大脑中动脉缺血模型小鼠行为功能障碍的改善作用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陈茜 骆建宇 +1 位作者 邝枣园 许沁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7期3441-3449,共9页
背景中风是严重危害人体健康的心脑血管系统疾病之一,具有高患病率、高致残率和高致死率的特征。牡丹皮是毛茛科植物牡丹干燥根皮,具有清热凉血、活血化瘀之功效。丹皮酚是牡丹皮的主要活性成分,已有研究证实在缺糖缺氧条件下,丹皮酚对... 背景中风是严重危害人体健康的心脑血管系统疾病之一,具有高患病率、高致残率和高致死率的特征。牡丹皮是毛茛科植物牡丹干燥根皮,具有清热凉血、活血化瘀之功效。丹皮酚是牡丹皮的主要活性成分,已有研究证实在缺糖缺氧条件下,丹皮酚对神经元有一定保护作用。目的观察丹皮酚对大脑中动脉缺血(MCAO)模型小鼠的干预效果,探究丹皮酚溶液灌胃在治疗中风行为功能障碍的神经生物学机制。方法本研究时间为2019年12月—2021年12月。缺血性中风模型的建立与评价:将20只SPF级雄性C57BL/6小鼠,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假手术组(n=10)、模型组(MCAO组,n=10),采用线栓法制成小鼠MCAO模型,造模24 h后,通过Longa评分评价各组小鼠神经功能受损情况;激光散斑血流成像系统监测各组小鼠在MCAO术后大脑血流改变状况;对MCAO术后的小鼠进行TTC染色,在病理上观察小鼠大脑的损伤情况。探究丹皮酚对MCAO小鼠的行为功能保护作用:将50只SPF级、雄性C57BL/6小鼠进行随机分组:假手术组(n=10)、模型+玉米油组(n=20)、模型+丹皮酚组(n=20)。造模后24 h,验证模型稳定后,模型+丹皮酚组用丹皮酚玉米油溶液灌胃,给药浓度为100 mg·kg^(-1)·d^(-1),其余组灌服等量玉米油。在造模28 d后,统计三组小鼠的存活情况,绘制生存曲线;使用Longa评分判断小鼠神经功能恢复情况;尼氏染色法检测小鼠大脑梗死面积;行为学测试小鼠在造模前及造模后7、14、21、28 d 5个时间点的运动感觉功能改变。探究丹皮酚对MCAO小鼠行为功能改善的机制:随机将30只SPF级、雄性C57BL/6小鼠分成假手术组(n=6)、模型+玉米油组(n=12)、模型+丹皮酚组(n=12)。造模后24 h,验证模型稳定后,药物组用丹皮酚玉米油溶液灌胃,给药浓度为100 mg·kg^(-1)·d^(-1),其余组灌服等量玉米油。造模后2 d,用Western blotting法测定小鼠大脑纹状体白介素1β(IL^(-1)β)蛋白表达情况,探究急性期内丹皮酚是否能降低大脑炎性反应;造模后14 d,采用免疫荧光法检测小鼠大脑半暗带离子钙结合衔接分子1(IBA1)、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的表达。结果模型+玉米油组小鼠干预28 d的生存率为66.47%,丹皮酚组小鼠生存率为81.43%。Log-rank检验结果显示,三组小鼠干预28 d的生存曲线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436,P<0.05)。造模28 d后,模型+丹皮酚组Longa评分低于模型+玉米油组(P<0.05)。三组小鼠造模后14 d脑组织中IBA1、GFAP表达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模型+玉米油组、模型+丹皮酚组小鼠造模后14 d脑组织中IBA1、GFAP表达水平高于假手术组(P<0.05);模型+丹皮酚组小鼠造模后14 d脑组织中IBA1、GFAP表达水平低于模型+玉米油组(P<0.05)。模型+玉米油组小鼠造模后2 d纹状体IL^(-1)β蛋白表达水平高于假手术组(P<0.05);模型+丹皮酚组小鼠造模后2 d纹状体IL^(-1)β蛋白表达水平低于模型+玉米油组(P<0.05)。结论丹皮酚可控制MCAO模型中小鼠在急性阶段的发症反应,减少了小鼠急性脑梗死面积,延长了小鼠生存期、改善了其运动感觉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 大脑动脉缺血 丹皮酚 离子钙结合衔接分子1 胶质纤维酸性蛋白 白介素1Β 功能障碍
下载PDF
桃红四物汤对大脑中动脉闭塞大鼠环状RNA表达谱的影响
7
作者 费长义 张丽娟 +6 位作者 王倪 褚福瑞 余超 薛苏君 潘凌宇 彭代银 段贤春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954-963,共10页
目的筛选和研究桃红四物汤(Taohong Siwu Decoction,THSWD)对大脑中动脉闭塞(middle cerebral artery occlusion,MCAO)大鼠环状RNA(circular RNA,circRNA)表达的影响,探讨THSWD的可能作用及分子机制。方法采用下一代RNA测序技术检测THSW... 目的筛选和研究桃红四物汤(Taohong Siwu Decoction,THSWD)对大脑中动脉闭塞(middle cerebral artery occlusion,MCAO)大鼠环状RNA(circular RNA,circRNA)表达的影响,探讨THSWD的可能作用及分子机制。方法采用下一代RNA测序技术检测THSWD治疗后MCAO大鼠circRNA表达谱,并与MCAO模型组和对照组进行比较。生物信息学分析预测潜在的靶向微小RNA(micro RNA,miRNA)和mRNAs。应用GO富集分析和KEGG通路富集分析方法分析差异表达的circRNAs的潜在作用。对表达差异显著的circRNA进行RT-qPCR验证。结果MCAO组与对照组之间存在87个差异表达的circRNA,MCAO组与THSWD组之间存在86个差异表达的circRNA。其中,THSWD可逆转MCAO模型诱导的17个circRNAs。为了证明DECs靶向的mRNAs的作用,使用了GO和KEGG数据库。进一步分析表明,5个表达差异显著circRNAs表达量与测序结果相似。结论首次确定了THSWD治疗后MCAO大鼠circRNAs的全面表达谱,提示THSWD对MCAO的治疗作用可能是通过调节circRNAs的表达实现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桃红四物汤 大脑动脉闭塞 环状RNA 生物信息学 下一代RNA测序 缺血性卒
下载PDF
基于颈动脉斑块的临床特征构建缺血性卒中患者预测模型的研究
8
作者 蔡忻懿 惠品晶 +4 位作者 颜燕红 张白 丁亚芳 蔡秀英 方琪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CAS 2024年第10期875-881,F0002,共8页
目的基于颈动脉斑块的临床特征构建缺血性卒中(IS)患者预测模型的研究。方法纳入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内科、疑似缺血性卒中且首次入院患者189例。根据头部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结果,分为缺血性卒中(IS)组和非缺血性卒中(NIS)组... 目的基于颈动脉斑块的临床特征构建缺血性卒中(IS)患者预测模型的研究。方法纳入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内科、疑似缺血性卒中且首次入院患者189例。根据头部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结果,分为缺血性卒中(IS)组和非缺血性卒中(NIS)组。根据颈部动脉超声评估粥样硬化斑块性质,分为易损斑块和稳定斑块。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IS患者颈动脉斑块性质及临床特征,并计算ROC曲线下面积。结果(1)斑块与临床特征:IS组患者存在易损斑块的人数、颈动脉狭窄程度、高血压、糖尿病及NLR(中性粒细胞计数/淋巴细胞计数)等与NIS组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存在颈动脉易损斑块、高血压及糖尿病控制不佳、NLR水平升高是患者发生IS事件的主要影响因素(P<0.05);(3)ROC曲线下面积分析:颈动脉易损斑块联合临床特征(高血压及糖尿病控制不佳、NLR水平升高)预测患者发生IS事件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776(95%CI 0.709~0.842),其敏感度为0.748,特异度0.758。结论颈动脉易损斑块联合临床特征构建的联合预测模型具有一定的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卒 动脉 粥样硬化斑块 炎症 预测模型
下载PDF
不同大脑中动脉高密度征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病人机械取栓术后侧支循环及临床预后的比较
9
作者 张嘉楠 李作鹏 +1 位作者 王天栋 张金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24年第14期2657-2661,共5页
目的:比较不同大脑中动脉高密度征(HMCAS)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病人机械取栓术后侧支循环及临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2022年6月在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行机械取栓的118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病人,根据术前头颅CT平扫结果分为HMCAS... 目的:比较不同大脑中动脉高密度征(HMCAS)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病人机械取栓术后侧支循环及临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2022年6月在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行机械取栓的118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病人,根据术前头颅CT平扫结果分为HMCAS阳性组(54例)与HMCAS阴性组(64例),比较两组临床资料、侧支循环及临床预后。结果:HMCAS阳性组侧支循环良好比例低于HMCAS阴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44.5%与70.3%,P=0.004)。与HMCAS阴性组比较,HMCAS阳性组90 d预后良好比例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7.8%与46.9%,P=0.033)。结论:接受机械取栓的大脑中动脉闭塞病人HMCAS阳性组侧支循环差于HMCAS阴性组,预后良好比例较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缺血性脑卒 机械取栓 大脑动脉高密度征 侧支循环 预后
下载PDF
轻中度狭窄性大脑中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特征与缺血性卒中责任斑块形成的相关性
10
作者 李莹 师毅冰 +3 位作者 华荣 王颖 白胜杰 王晴 《分子影像学杂志》 2024年第2期163-169,共7页
目的 采用高分辨率磁共振血管壁成像(VW-HRMRI)分析导致轻中度狭窄的大脑中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特征,探讨其与责任斑块形成的相关性及临床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于徐州市中心医院就诊的大脑中动脉轻中度狭窄的有症状患者(n=33)和无症... 目的 采用高分辨率磁共振血管壁成像(VW-HRMRI)分析导致轻中度狭窄的大脑中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特征,探讨其与责任斑块形成的相关性及临床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于徐州市中心医院就诊的大脑中动脉轻中度狭窄的有症状患者(n=33)和无症状患者(n=19),所有患者均行VW-HRMRI检查,共识别出68个斑块,将识别出的斑块分为责任斑块组(n=33)与非责任斑块组(n=35)。使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和ROC曲线分析斑块特征与缺血性卒中发生的关联及临床诊断价值。结果 相较于非责任斑块,责任斑块表现出更高的重构指数(P=0.03)与强化等级(P=0.01)以及更大的斑块体积(P=0.003)与陡峭度(P=0.002),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正性重构(OR=5.400;95%CI:1.334~21.857)、强化等级(OR=4.431,95%CI:1.750~11.219)、斑块体积(OR=1.09,95%CI:1.014~1.171)及陡峭度(OR=1.122,95%CI:1.038~1.214)均与责任斑块独立相关。ROC曲线分析显示,正性重构、强化等级、斑块体积与陡峭度4种危险因素的曲线下面积分别0.631、0.696、0.705、0693,而预测模型(4种危险因素联合)的曲线下面积为0.875,敏感度和特异性分别为0.818与0.800。结论 正性重构、强化等级、斑块体积与陡峭度为责任斑块的独立危险因素,4种影像特征联合应用能更好的预测责任斑块的发生,为及早进行临床治疗提供影像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脑动脉 度狭窄 缺血性卒 责任斑块 磁共振血管壁成像
下载PDF
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颈动脉钙化影响因素的列线图模型构建及验证 被引量:1
11
作者 杨兴丹 王秋丽 +1 位作者 李国锋 张航 《中国动脉硬化杂志》 CAS 2024年第1期40-48,共9页
[目的]探讨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颈动脉钙化影响因素,并构建列线图预测模型,为临床制定防治措施提供参考。[方法]选取500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7∶3比例随机分为建模组350例和验证组150例,统计颈动脉钙化发生情况。采用LASSO-... [目的]探讨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颈动脉钙化影响因素,并构建列线图预测模型,为临床制定防治措施提供参考。[方法]选取500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7∶3比例随机分为建模组350例和验证组150例,统计颈动脉钙化发生情况。采用LASSO-Logistic回归方程分析颈动脉钙化影响因素,构建颈动脉钙化风险列线图预测模型。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校准曲线分析列线图预测模型区分度、准确度。绘制临床决策曲线(DCA)评价预测模型有效性。[结果]建模组中,与无颈动脉钙化者相比,颈动脉钙化发生者年龄增高17.87%,吸烟史比例增高32.69%,空腹血糖水平增高22.47%,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增高0.69%,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增高17.84%,尿酸水平增高22.42%,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增高40.31%,估算的肾小球滤过率(eGFR)水平降低7.0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验证组中,与无颈动脉钙化者相比,颈动脉钙化发生者年龄增高17.23%,吸烟史比例增高33.39%,空腹血糖水平增高22.37%,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增高0.75%,LDLC水平增高17.96%,尿酸水平增高24.44%,hs-CRP水平增高30.81%,eGFR水平降低6.4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建模组、验证组中以上述因素构建列线图预测模型,预测颈动脉钙化的AUC分别为0.953、0.972,且具有准确性及临床效用性。[结论]年龄增加、有吸烟史及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LDLC、尿酸、hs-CRP水平升高均为颈动脉钙化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eGFR水平升高为独立保护因素,基于上述因素建立的列线图预测模型对颈动脉钙化发生具有一定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脑卒 动脉钙化 列线图模型 预测价值
下载PDF
症状性非急性大脑中动脉闭塞侧支循环不良的危险因素及预测模型建立
12
作者 王明芳 纪晓军 《每周文摘·养老周刊》 2024年第15期0054-0056,共3页
通过分析症状性非急性大脑中动脉闭塞患者的临床特征,探讨其侧支循环建立不良的危险因素并建立相关的风险预测模型。方法:回顾性分析149例症状性非急性大脑中动脉闭塞患者的临床资料,基于脑血管造影的侧枝循环分级标准,分为侧支良好组(8... 通过分析症状性非急性大脑中动脉闭塞患者的临床特征,探讨其侧支循环建立不良的危险因素并建立相关的风险预测模型。方法:回顾性分析149例症状性非急性大脑中动脉闭塞患者的临床资料,基于脑血管造影的侧枝循环分级标准,分为侧支良好组(80例)和侧支不良组(69例)。应用t检验、卡方检验对两组的基线特征进行比较,通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构建预测模型,对预测模型进行可视化以及区分度、校准度和临床有效性评价。结果:症状性非急性的大脑中动脉闭塞者侧支循环建立不良独立相关的危险因素包括年龄、高血压病、血清尿酸水平以及血清低密度脂蛋白。根据上述危险因素建立的预测模型ROC的曲线下面积为0.876,95%置信区间(CI)为0.822~0.929,预测模型区分度良好。结论:通过建立症状性非急性大脑中动脉闭塞侧支循环不良的预测模型,有助于筛选并识别发生侧支循环不良的高危人群,并进行针对性干预和预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急性大脑动脉闭塞 侧支循环不良 危险因素 预测模型建立
下载PDF
血清中性粒细胞胞外陷阱水平与短暂性脑缺血患者大脑中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特征的关系及对近期脑卒中的预测研究
13
作者 福婷 王文娟 陈鹏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24年第13期1349-1353,共5页
目的分析血清中性粒细胞胞外陷阱(NETs)水平与短暂性脑缺血患者大脑中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特征的关系及对近期脑卒中的预测效能。方法回顾性选择自2021年1月至2023年7月咸阳市中心医院收治的120例短暂性脑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访6个月,... 目的分析血清中性粒细胞胞外陷阱(NETs)水平与短暂性脑缺血患者大脑中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特征的关系及对近期脑卒中的预测效能。方法回顾性选择自2021年1月至2023年7月咸阳市中心医院收治的120例短暂性脑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访6个月,根据患者是否发生脑卒中,将其分为脑卒中组(n=32)和非脑卒中组(n=88)。所有患者在入组时均检测血清NETs的标记物游离DNA(cf-DNA/NETs),对大脑中动脉开展三维高分辨磁共振成像检查,定量测量大脑中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特征(大脑中动脉狭窄率、斑块负荷百分比、斑块面积、重构指数、偏心指数)。比较脑卒中组和非脑卒中组血清cf-DNA/NETs表达水平、大脑中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特征;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对血清cf-DNA/NETs与大脑中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特征的关系进行分析;使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对影响短暂性脑缺血患者近期脑卒中的因素进行分析;通过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评价血清cf-DNA/NETs与大脑中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特征对短暂性脑缺血患者近期脑卒中的预测效能。结果脑卒中组血清cf-DNA/NETs表达水平为(480.51±89.87)ng/mL,高于非脑卒中组[(158.72±41.26)ng/mL],脑卒中组大脑中动脉狭窄率、斑块负荷百分比、斑块面积、重构指数、偏心指数分别为(71.15±7.08)%、(29.56±7.67)%、(6.55±1.79)mm 2、0.95±0.19、0.80±0.27,均大于非脑卒中组[(65.23±5.43)%、(23.25±4.51)%、(5.27±0.86)mm 2、0.76±0.13、0.56±0.1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Pearson相关性分析,短暂性脑缺血患者血清cf-DNA/NETs表达水平与大脑中动脉狭窄率、斑块负荷百分比、斑块面积、重构指数、偏心指数均呈正相关(r=0.325、0.416、0.387、0.379、0.423,P<0.05)。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血清cf-DNA/NETs、斑块负荷百分比、重构指数和偏心指数均是短暂性脑缺血患者近期脑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经ROC曲线分析,血清cf-DNA/NETs预测短暂性脑缺血患者近期脑卒中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900,大于斑块负荷百分比、重构指数或偏心指数的AUC(P<0.05)。结论NETs在短暂性脑缺血患者血清中呈高表达,与大脑中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特征密切相关,且预测近期脑卒中的效能较好,值得进一步研究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发作 短暂性 大脑动脉 动脉粥样硬化 性粒细胞胞外陷阱 脑卒
下载PDF
补阳还五汤及主要成分对大脑中动脉阻塞再灌注大鼠脑组织细胞焦亡的影响
14
作者 王瑞坤 高维娟 +5 位作者 张浩燃 刘一洁 卜佳欣 袁玟 秦雨欣 张怡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8期3819-3825,共7页
背景:细胞焦亡是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重要病理机制,补阳还五汤是中医临床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经典方剂,细胞焦亡可能是补阳还五汤治疗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有效作用靶点。目的:观察补阳还五汤对大脑中动脉阻塞再灌注大鼠脑组织细胞焦亡的影... 背景:细胞焦亡是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重要病理机制,补阳还五汤是中医临床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经典方剂,细胞焦亡可能是补阳还五汤治疗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有效作用靶点。目的:观察补阳还五汤对大脑中动脉阻塞再灌注大鼠脑组织细胞焦亡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方法:将48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黄芪组及补阳还五汤组。除假手术组外,其余各组均进行大脑中动脉阻塞缺血2 h再灌注72 h处理,黄芪组和补阳还五汤组大鼠均于缺血2 h再灌注后开始连续灌胃相应体积的药物至缺血再灌注72 h,早晚各1次。Zea Longa评分观察大鼠神经功能缺损情况,TTC染色观察大鼠脑梗死体积,苏木精-伊红染色观察大鼠脑组织病理损伤变化,免疫荧光观察脑组织Tunel和Cleaved Caspase-1共表达以及接头蛋白ASC表达情况,免疫组化及Western blot检测大鼠脑组织焦亡相关蛋白表达。结果与结论:①与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大鼠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显著升高(P<0.01),与模型组相比,补阳还五汤组及黄芪组大鼠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显著下降(P<0.01);②与模型组相比,黄芪组和补阳还五汤组脑梗死体积占比下降(P<0.01);③模型组脑组织神经细胞胞核固缩深染或溶解消失,细胞排列紊乱,与模型组比较,补阳还五汤组及黄芪组脑组织病理损伤较轻;④与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大鼠脑组织Tunel与Cleaved Caspase-1双染色阳性细胞数及ASC免疫荧光表达强度显著增加,Cleaved Caspase-1、NLRP3、白细胞介素18和白细胞介素1β焦亡蛋白表达显著升高(P<0.01);与模型组相比,补阳还五汤组及黄芪组Cleaved Caspase-1与Tunel双染色阳性细胞数、ASC免疫荧光表达强度及Cleaved Caspase-1、NLRP3、白细胞介素18、白细胞介素1β焦亡蛋白表达均明显下降(P<0.01)。结果表明,补阳还五汤及其君药黄芪可有效缓解大脑中动脉阻塞再灌注大鼠脑组织损伤,其机制可能与抑制神经细胞焦亡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补阳还五汤 黄芪 大脑动脉阻塞 缺血再灌注损伤 细胞焦亡 神经功能缺损评分 工程化组织构建
下载PDF
基于血常规和颈动脉斑块构建缺血性脑卒中nomogram风险预测模型
15
作者 王益松 赵沨 张红珍 《包头医学院学报》 CAS 2024年第3期9-15,共7页
目的:基于血常规和颈动脉斑块构建一种个性化nomogram风险预测模型预测颈动脉粥样硬化(carotid atherosclerosis, CAS)患者发生缺血性脑卒中(cerebral ischemic stroke, CIS)的风险。方法:选取2021年3月1日至2022年3月1日在上海市第八... 目的:基于血常规和颈动脉斑块构建一种个性化nomogram风险预测模型预测颈动脉粥样硬化(carotid atherosclerosis, CAS)患者发生缺血性脑卒中(cerebral ischemic stroke, CIS)的风险。方法:选取2021年3月1日至2022年3月1日在上海市第八人民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CAS患者214例,收集患者的基本特征、血常规指标及影像学检查数据。根据是否发生缺血性脑卒中分别分为两组,随机抽取全部数据按7∶3的比例拆分为建模组和验证组。采用单因素logistic回归和lasso回归筛选CAS患者发生缺血性脑卒中的独立风险预测因子,将其导入R软件构建nomogram预测模型。ROC曲线下面积(AUC)、校准曲线和DCA决策曲线对模型进行内部验证。结果:单因素logistic回归和lasso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红细胞分布宽度、大型血小板比率、血小板计数是CAS患者发生缺血性脑卒中的独立风险预测因子(P<0.05),由于年龄对于CIS具有重要临床意义,最终也将其纳入模型。基于上述预测因子导入R软件构建nomogram预测模型并进行模型内部验证。建模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 AUC)为0.644,验证组AUC为0.677,表示该nomogram模型预测能力较好。Hosmer-Lemeshow拟合优度检验(P=0.058),表明该模型具有较好的区分度。DCA曲线显示风险阈值为8%~45%时使用该模型具有临床实用价值。结论:本研究构建并验证了一个预测CAS患者发生缺血性脑卒中的nomogram风险预测模型,该模型预测能力和区分能力较好,对临床评估CAS患者发生缺血性脑卒中具有较高的临床实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常规 动脉斑块 动脉粥样硬化 缺血性脑卒 nomogram模型 风险预测
下载PDF
颅脑超声检测大脑中动脉、豆纹动脉血流参数在评估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儿病情中的应用价值
16
作者 牟善翠 《中外女性健康研究》 2024年第1期50-53,共4页
目的:探究颅脑超声检测大脑中动脉、豆纹动脉血流参数在评估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儿病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分别从2021年3月至2023年5月在本院确诊的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儿和健康新生儿中各抽取60例作为本研究对象,并分别命名为病例组和... 目的:探究颅脑超声检测大脑中动脉、豆纹动脉血流参数在评估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儿病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分别从2021年3月至2023年5月在本院确诊的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儿和健康新生儿中各抽取60例作为本研究对象,并分别命名为病例组和对照组,两组出生后24h、48h及72h均接受颅脑超声检测,获取大脑中动脉、豆纹动脉血流参数,并将病例组按照病情严重程度分为轻度组、中度组和重度组,应用ROC曲线分析大脑中动脉、豆纹动脉血流参数对缺氧缺血性脑病和评估缺氧缺血性脑病病情严重度的诊断效能。结果:病例组出生后24h、48h及72h大脑中动脉和豆纹动脉的收缩期血流峰值速度和舒张末期血流速度低于对照组,阻力指数高于对照组(P<0.05);病例组不同病情严重度患儿出生后24h、48h及72h大脑中动脉和豆纹动脉的收缩期血流峰值速度、舒张末期血流速度和阻力指数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ROC曲线分析发现,大脑中动脉和豆纹动脉的血流参数诊断缺氧缺血性脑病和评估缺氧缺血性脑病病情严重度的效能良好(P<0.05)。结论:颅脑超声检测大脑中动脉、豆纹动脉血流参数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诊断和病情严重度评估中具有良好的诊断效能,可作为评估新生儿神经行为发育异常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脑超声 大脑动脉 豆纹动脉 血流参数 缺氧缺血性脑病
下载PDF
颈总与颈外插线构建大脑中动脉栓塞大鼠模型脑微循环灌注的比较 被引量:3
17
作者 李勇 袁健梅 +8 位作者 芦丹妮 任敉宏 邓博文 王佳俊 马荣 谢倩 李金秀 徐卓 王建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1683-1691,共9页
背景:颈总插线法和颈外插线法制备的大脑中动脉栓塞模型是脑缺血临床前研究常使用的模型,但既往关于2种插线方法在模型制备难易度、缺血性脑损伤中微循环灌注量的差异及其相关机制的对比研究较少。目的:比较颈总动脉和颈外动脉插线制备... 背景:颈总插线法和颈外插线法制备的大脑中动脉栓塞模型是脑缺血临床前研究常使用的模型,但既往关于2种插线方法在模型制备难易度、缺血性脑损伤中微循环灌注量的差异及其相关机制的对比研究较少。目的:比较颈总动脉和颈外动脉插线制备的大脑中动脉栓塞模型在模型制备难易度以及微循环灌注量的差异。方法: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3组,颈总动脉插线组和颈外动脉插线组分别应用颈总动脉和颈外动脉插线法制备大脑中动脉栓塞模型;假手术组大鼠麻醉后除不结扎血管和插入线栓,其他操作与上述2种方法相同。记录各组大鼠插线时间、插线成功率、模型术后死亡率以及造模成功率。插线后采用激光散斑成像技术观察大鼠缺血90 min内和再灌注90 min内缺血半球脑血流灌注量以及缺血半暗带血管直径的变化;LONGA法和改良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法分别评价术后2,24,48,72 h大鼠神经功能缺缺损情况;TTC染色法、干湿质量法以及伊文思蓝染色法分别计算术后72 h大鼠脑梗死率、脑组织含水量以及血脑屏障通透性;ELISA法检测大鼠术后72 h血清内皮素1、降钙素基因肽、环磷酸腺苷、前列腺素E2和一氧化氮表达水平。结果与结论:①与颈外动脉插线组相比,颈总动脉插线组手术操作时间明显缩短(P<0.01),模型成功率更高(P<0.05);且颈总动脉插线组再灌注后缺血半球脑血流灌注量和血管直径均显著小于颈外动脉插线组(P<0.05),血清环磷酸腺苷水平也显著降低(P<0.05);②但颈外动脉插线组和颈总动脉插线组在脑梗死率、脑组织含水量、血脑屏障通透性以及血清内皮素1、降钙素基因肽、前列腺素E2和一氧化氮水平方面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③提示相对于颈外动脉插线法,颈总动脉插线法操作简单、模型成功率高,但再灌注后大脑皮质存在明显的微循环血流灌注障碍;微循环血流的灌注不足可能与血清环磷酸腺苷水平的降低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脑卒 大脑动脉栓塞模型 小泉法(KOIZUMI法) LONGA法 颈外动脉插线法 颈总动脉插线法 微循环
下载PDF
大鼠大脑中动脉缺血/再灌注模型中Caspase-3的表达 被引量:63
18
作者 王宇卉 邵福源 +1 位作者 夏春林 卞杰勇 《临床神经病学杂志》 CAS 2003年第4期214-217,T001,共5页
目的 研究Caspase 3在缺血性脑损伤中的作用 ,进一步探讨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分子机制。方法 用Belayev改良的Longa线栓法制备大鼠局灶性大脑中动脉 (MCA)缺血 /再灌注模型 ,TTC染色观察梗死灶的形成 ,分别用原位杂交及免疫组化技术检测... 目的 研究Caspase 3在缺血性脑损伤中的作用 ,进一步探讨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分子机制。方法 用Belayev改良的Longa线栓法制备大鼠局灶性大脑中动脉 (MCA)缺血 /再灌注模型 ,TTC染色观察梗死灶的形成 ,分别用原位杂交及免疫组化技术检测鼠脑中Caspase 3mRNA与活性蛋白的表达。结果 缺血 2小时再灌注 2 4小时 ,TTC染色见明显的梗死灶形成 ,正常脑组织、假手术组及MCAO缺血对侧脑中有少量的Caspase 3mRNA表达 ,但活性蛋白几无表达 ;再灌注 2 4小时后 ,缺血侧脑中Caspase 3mRNA表达明显增强 ,蛋白质活化增多 ,再灌注 4 8小时进一步增加。结论 细胞凋亡机制参与了缺血后迟发性神经元死亡 ,Caspas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鼠 大脑动脉 缺血再灌注 动物模型 CASPASE-3基因 缺血性脑血管病 分子机制 迟发性神经元死亡
下载PDF
建立大鼠可逆性大脑中动脉闭塞的局灶脑缺血模型 被引量:22
19
作者 柯开富 张树生 +1 位作者 杨春水 包仕尧 《临床神经病学杂志》 CAS 1997年第3期131-133,共3页
通过应用4-0单股尼龙外科线沿颈内动脉进入颅内阻断大鼠大脑中动脉血流,制成大鼠短暂性局灶脑缺血模型。大鼠大脑中动脉阻塞后,均出现各种神经病学征象。氯化三苯四氮唑染色能清楚地显示梗塞范围。光镜和电镜观察大鼠短暂性局灶脑... 通过应用4-0单股尼龙外科线沿颈内动脉进入颅内阻断大鼠大脑中动脉血流,制成大鼠短暂性局灶脑缺血模型。大鼠大脑中动脉阻塞后,均出现各种神经病学征象。氯化三苯四氮唑染色能清楚地显示梗塞范围。光镜和电镜观察大鼠短暂性局灶脑缺血后的病理变化,结果显示细胞超微结构的病理损害在电镜下可被观察。该实验表明此模型是比较理想的短暂性局灶脑缺血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脑动脉 缺血 动物模型 大鼠 病理
下载PDF
大鼠自体血栓结合线栓阻塞大脑中动脉制备脑缺血模型的建立与评价 被引量:35
20
作者 李建生 刘敬霞 +1 位作者 于海滨 王冬 《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272-274,共3页
目的建立和评价大鼠自体血栓结合线栓阻塞大脑中动脉(MCA)制备的脑缺血动物模型。方法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10只)、线栓组(12只)、血栓结合线栓组(12只)。线栓组大鼠用尼龙栓线阻塞MCA制备大脑中动脉闭塞(MCAO)模型。血栓结合线栓组由... 目的建立和评价大鼠自体血栓结合线栓阻塞大脑中动脉(MCA)制备的脑缺血动物模型。方法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10只)、线栓组(12只)、血栓结合线栓组(12只)。线栓组大鼠用尼龙栓线阻塞MCA制备大脑中动脉闭塞(MCAO)模型。血栓结合线栓组由颈外动脉插入改良的内置尼龙套线聚乙烯导管,插管成功后栓线退出一定长度,血液在导管内自凝后拔出套线,经导管推入凝血酶,血栓形成后再次插入套线,根据套线标记的长度向前推进血栓,使之阻塞大鼠MCA制备MCAO模型。术后6h,观察大鼠神经症状评分;测定脑组织含水量、脑梗死面积,观察大鼠脑组织病理变化。结果线栓组和血栓结合线栓组均较假手术组大鼠的神经症状评分增高,脑组织含水量增加,脑梗死面积增大(P均<0.01),脑组织出现明显的病理损伤;与线栓组比较,血栓结合线栓组大鼠的神经症状评分、脑组织含水量、脑梗死面积及脑组织病理损伤差异均无显著性(P均>0.05)。结论自体血栓结合线栓阻塞大鼠MCA可引起神经功能损害、脑组织水肿,造成脑组织明显的病理损伤,该法制备的MCAO模型可使血栓阻塞在期望血管(MCA)并可进行脑缺血/再灌注研究,防止血栓模型制备过程中及区域动脉溶栓治疗后再出血等,具有阻塞位置确切、梗死范围恒定、模型易于操作及可重复性好等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 大鼠 血栓模型 模型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