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78篇文章
< 1 2 1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大鼠神经病理性疼痛模型的建立及其引起抑郁样状态伴失眠的机制 被引量:1
1
作者 姜政男 张溢珈 +1 位作者 刘臻 陈云飞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905-912,共8页
目的:建立神经病理性疼痛致抑郁伴失眠大鼠模型,阐明慢性压迫性损伤(CCI)对大鼠情绪和睡眠-觉醒行为的影响。方法:16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和CCI组,每组8只。CCI组大鼠采用4-0丝线结扎右侧坐骨神经干,结扎以维持坐骨神经外膜供... 目的:建立神经病理性疼痛致抑郁伴失眠大鼠模型,阐明慢性压迫性损伤(CCI)对大鼠情绪和睡眠-觉醒行为的影响。方法:16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和CCI组,每组8只。CCI组大鼠采用4-0丝线结扎右侧坐骨神经干,结扎以维持坐骨神经外膜供血为度,假手术组大鼠仅将坐骨神经干进行暴露和分离,不进行结扎,术后每周检测2组大鼠机械刺激缩足反射阈值(PWMT)评估大鼠痛阈变化。糖水偏好实验检测2组大鼠糖水偏好百分率,悬尾实验检测2组大鼠悬尾静止时间,旷场实验检测2组大鼠水平运动总距离,评价大鼠是否存在抑郁样行为。通过植入式脑电/肌电评价大鼠睡眠-觉醒行为。结果:造模后第1~4周,与假手术组比较,CCI组大鼠PWMT和糖水偏好百分率明显降低(P<0.01),悬尾静止时间明显延长(P<0.01),水平运动总距离明显缩短(P<0.01)。造模后第2~4周,与假手术组比较,CCI组大鼠主观黑夜觉醒量明显增加(P<0.01),非快速眼动(NREM)睡眠量明显减少(P<0.01),快速动眼(REM)睡眠量明显增加(P<0.05或P<0.01);与假手术组比较,CCI组大鼠主观黑夜觉醒累积量和REM睡眠累积量明显增加(P<0.05或P<0.01),NREM睡眠累积量明显减少(P<0.01)。结论:CCI大鼠存在抑郁状态伴失眠,且症状呈慢性化趋势维持至造模后第4周,该模型可用于抑郁状态伴失眠的长期效应观察和相关机制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病理性疼痛 失眠 抑郁状态 疾病模型 动物
下载PDF
三种大鼠神经病理性疼痛模型的制备和效果比较 被引量:43
2
作者 金小高 罗爱林 张广雄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2005年第5期338-340,共3页
目的比较慢性坐骨神经缩窄损伤(CCI)、脊神经结扎(SNL)、保留性神经损伤(SNI)三种神经病理性疼痛模型产生疼痛的效果.方法选择150~200 g的SD大鼠19只,随机分为四组(对照组、CCI组、SNL组、SNI组),对照组(n=4)切开左后肢皮肤和肌肉,暴... 目的比较慢性坐骨神经缩窄损伤(CCI)、脊神经结扎(SNL)、保留性神经损伤(SNI)三种神经病理性疼痛模型产生疼痛的效果.方法选择150~200 g的SD大鼠19只,随机分为四组(对照组、CCI组、SNL组、SNI组),对照组(n=4)切开左后肢皮肤和肌肉,暴露坐骨神经后立即缝合,CCI组(n=4)、SNL组(n=4)和SNI组(n=7)分别于左后肢制作CCI、SNL、SNI疼痛模型.术前3 d至术后11 d隔日使用机械和热辐射刺激测定术侧后趾,比较它们对疼痛刺激的反应差异.结果CCI、SNL、SNI疼痛模型50%缩爪阈值于手术7 d后趋于平稳,各组内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术后7 d对照组、CCI组、SNL组、SNI组50%缩爪阈值分别为(14.13土1.49)、(2.55±0.47)、(1.52±0.58)和(0.79±0.36)g,大小依次为对照组>CCI组>SNL组>SNI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CCI组对热辐射刺激的缩腿潜伏期的差异性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但SNL组和SNI组对热辐射刺激的缩腿潜伏期的差异性评分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CCI组、SNL组、SNI组对热辐射刺激所产生的抬腿时间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SNI疼痛模型不仅制作简单,而且效果优于SNL、CCI模型,并仅对机械刺激敏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鼠 神经病理性疼痛 动物模型 制备方法 慢性坐骨神经缩窄损伤 CCI
下载PDF
补体抑制剂对大鼠神经病理性疼痛模型的作用研究 被引量:7
3
作者 聂发传 王金保 +1 位作者 苏东 石英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2009年第4期240-242,共3页
目的:观察补体抑制剂对神经病理性疼痛(NPP)发病的影响,并初步探讨其机制。方法:18只SD大鼠随机分成三组:A组:假手术+术后生理盐水静脉注射;B组:慢性坐骨神经结扎模型(CCI)+术后生理盐水静脉注射;C组:CCI模型+术后眼镜蛇毒因子(CVF)静... 目的:观察补体抑制剂对神经病理性疼痛(NPP)发病的影响,并初步探讨其机制。方法:18只SD大鼠随机分成三组:A组:假手术+术后生理盐水静脉注射;B组:慢性坐骨神经结扎模型(CCI)+术后生理盐水静脉注射;C组:CCI模型+术后眼镜蛇毒因子(CVF)静脉注射。大鼠致伤模型建立后第一天开始根据分组每日尾静脉注射CVF 50μg/kg或等量的生理盐水。分别于术前和术后1、3、5、7天测定大鼠的热痛阈值和机械痛阈值,并于术后7天处死大鼠取腰6、7脊髓节段,测定SOD和MDA的组织含量。结果:CCI模型大鼠术后第1天均出现痛阈下降,给于补体抑制剂CVF干预后大鼠痛阈逐渐恢复而生理盐水对痛阈无影响;与A组相比,B组大鼠术后第7天脊髓SOD活力明显降低而MDA显著升高;C组SOD和MDA变化幅度显著小于B组。结论:CVF显著改善了CCI模型大鼠痛敏状态,可能的机制是CVF维护了脊髓氧化-抗氧化平衡,从而呈现出对脊髓组织的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补体 眼镜蛇毒因子 神经病理性疼痛 大鼠
下载PDF
初探放射式冲击波治疗大鼠神经病理性疼痛模型的效果 被引量:11
4
作者 付淼 李多依 +2 位作者 于晓彤 罗芳 樊碧发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2015年第7期499-504,共6页
目的:初步探讨不同强度的放射式冲击波疗法(radial shock wave therapy,RSWT)对大鼠坐骨神经慢性压迫(chronic constructive injury,CCI)模型的镇痛效果。方法 :本实验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单次RSWT。SD大鼠36只,随机等分为6组:假手术组... 目的:初步探讨不同强度的放射式冲击波疗法(radial shock wave therapy,RSWT)对大鼠坐骨神经慢性压迫(chronic constructive injury,CCI)模型的镇痛效果。方法 :本实验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单次RSWT。SD大鼠36只,随机等分为6组:假手术组(SHAM组),只暴露坐骨神经而不结扎。其余5组建立CCI模型,其中神经病理性疼痛模型组(NP组)不予治疗,另4个不同强度的RSWT组(1.0 bar、1.5 bar、2.0 bar和2.5 bar RSWT组)结扎坐骨神经后14 d,分别给与1.0 bar、1.5 bar、2.0bar或2.5 bar强度治疗。第二部分:重复RSWT。36只大鼠分组情况同第一部分,4个RSWT组自结扎后14 d分别给予重复的4个不同强度RSWT,1周1次,共4次。测量所有大鼠治疗前后机械缩足反射阈值(MWT)及热缩足反射潜伏期(TWL)变化以评价镇痛效果;测定大鼠坐骨神经功能指数并观察副作用发生情况。结果:单次RSWT后前3 d不同强度RSWT组大鼠的MWT和TWL均迅速提高。在第3 d达到峰值,显著高于NP组(P<0.01),此后逐渐降至基线。重复RSWT组大鼠治疗后MWT和TWL逐渐上升,4次治疗后维持在较高水平至少4 w,与NP组有显著性差异(P<0.01)。各组重复RSWT前后坐骨神经功能指数无显著性改变。结论:单次RSWT用于CCI模型所致神经病理性疼痛起效迅速,但维持时间短暂(5 d)。而重复RSWT对神经病理性疼痛来说是更为有效的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放射式冲击波疗法 神经病理性疼痛 CCI模型 机械性缩足反射阈值 热缩足反射潜伏期
下载PDF
对SNI和CCI两种大鼠神经病理性疼痛模型的实验观察 被引量:8
5
作者 梁啸 刘洪美 +2 位作者 李庆伟 陈国武 孟纯阳 《济宁医学院学报》 2013年第1期22-24,27,共4页
目的观察并比较大鼠坐骨神经分支选择性损伤(SNI)和慢性坐骨神经压迫损伤(CCI)两种神经病理性模型引起疼痛的效果。方法 Wistar大鼠30只,随机分为3组:Sham组(n=10)、SNI组(n=10)和CCI组(n=10)。Sham组仅暴露坐骨神经后缝合皮肤,分别制作... 目的观察并比较大鼠坐骨神经分支选择性损伤(SNI)和慢性坐骨神经压迫损伤(CCI)两种神经病理性模型引起疼痛的效果。方法 Wistar大鼠30只,随机分为3组:Sham组(n=10)、SNI组(n=10)和CCI组(n=10)。Sham组仅暴露坐骨神经后缝合皮肤,分别制作SNI模型和CCI模型,于术前及术后28d内测定大鼠术侧机械疼痛阈值,并于术后第14天和第28天行Western Blotting检测大鼠背根神经节(DRG)内疼痛相关基因三磷酸环化水解酶1(GCH1)的表达变化。结果 Sham组大鼠术后未见疼痛敏感症状,SNI组和CCI组大鼠疼痛阈值于术后第1天较Sham组显著降低(P<0.05),SNI组疼痛阈值直至术后第28天都维持在较低水平,而CCI组痛阈值于术后第3天起才趋于稳定,术后21d开始痛敏症状有所缓解。Western Blotting检测显示,术后第14天SNI组和CCI组GCH1表达均高于Sham组(P<0.05),术后第28天CCI组GCH1表达有所降低,与SNI组出现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相比传统CCI模型,SNI模型是一种更敏感、更稳定的神经病理性疼痛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病理性疼痛 大鼠 动物模型 GCH1
下载PDF
大鼠神经病理性疼痛模型血清和脑脊液补体C3的动态变化 被引量:3
6
作者 王金保 聂发传 +1 位作者 顾建腾 崔剑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2008年第11期967-969,共3页
目的观察大鼠神经病理性疼痛(NPP)模型的补体变化特点,探讨补体活化在NPP发病免疫机理中的作用和地位。方法健康雄性SD大鼠20只随机均分为假手术组(S组)和慢性坐骨神经压迫损伤组(CCI组),CCI组大鼠左侧坐骨神经给予松结扎,S组只暴露左... 目的观察大鼠神经病理性疼痛(NPP)模型的补体变化特点,探讨补体活化在NPP发病免疫机理中的作用和地位。方法健康雄性SD大鼠20只随机均分为假手术组(S组)和慢性坐骨神经压迫损伤组(CCI组),CCI组大鼠左侧坐骨神经给予松结扎,S组只暴露左侧坐骨神经不予其它处理。用免疫比浊法测定两组大鼠术前和术后第1、2、3、4、5、6、7天血清和脑脊液补体C3的含量。结果两组大鼠血清补体C3含量手术前后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与术前相比,CCI组大鼠脑脊液补体C3含量明显升高(P<0.01),并在建模后第6天达高峰;而S组大鼠脑脊液补体C3含量无明显变化。结论外周神经损伤后,中枢神经系统存在补体异常活化现象,补体的这种变化特点可能在NPP的发生发展中发挥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坐骨神经 补体C3 神经病理性疼痛 大鼠
下载PDF
紫杉醇诱导大鼠神经病理性疼痛模型的建立 被引量:5
7
作者 银联飞 韦婷婷 +5 位作者 黄容容 杨璨瑜 苏盈 韦山 沈让 宾晓芸 《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 2015年第3期357-359,共3页
目的建立紫杉醇致大鼠神经病理性疼痛模型。方法 40只成年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4组,每组10例,每天测定大鼠的机械缩足反射阈值(MWT),隔天腹腔注射紫杉醇,剂量分别为0、0.5、1.0、2.0mg/(kg·d),共10次,第20d显微镜观察神经结构。结果... 目的建立紫杉醇致大鼠神经病理性疼痛模型。方法 40只成年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4组,每组10例,每天测定大鼠的机械缩足反射阈值(MWT),隔天腹腔注射紫杉醇,剂量分别为0、0.5、1.0、2.0mg/(kg·d),共10次,第20d显微镜观察神经结构。结果腹腔注射紫杉醇2.0mg/kg组大鼠最早在第3次注射后(第6d)出现机械痛敏,并在第4次注射后(第8d)机械痛阈降到最低。腹腔注射紫杉醇2.0mg/kg组大鼠的坐骨神经髓鞘肿胀,部分髓鞘空泡变,部分许旺细胞结构破坏,许旺细胞核增多。结论间断重复腹腔注射2.0mg/(kg·d)紫杉醇可以成功建立SD大鼠外周神经病理性疼痛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杉醇 神经病理性疼痛 动物模型 大鼠
下载PDF
受体相互作用蛋白激酶3在大鼠神经病理性疼痛模型中的表达及其作用机制 被引量:1
8
作者 侯伟楠 周艳琼 +4 位作者 李昌龙 朱敏 黄东海 罗丽红 梁锐 《中国癌症防治杂志》 CAS 2018年第2期105-109,共5页
目的观察受体相互作用蛋白激酶3(receptor-interacting protein kinase 3,RIP3)在大鼠脊神经结扎模型中的表达,并探讨其是否参与大鼠神经病理性疼痛的发生。方法 40只大鼠随机分为手术组、生理盐水组、抑制剂组和假手术组,每组10只。手... 目的观察受体相互作用蛋白激酶3(receptor-interacting protein kinase 3,RIP3)在大鼠脊神经结扎模型中的表达,并探讨其是否参与大鼠神经病理性疼痛的发生。方法 40只大鼠随机分为手术组、生理盐水组、抑制剂组和假手术组,每组10只。手术组、生理盐水组和抑制剂组分别建立腰5脊神经结扎模型,假手术组只做手术,不结扎神经。生理盐水组、抑制剂组分别在建模30 min前鞘内注射生理盐水和GSK'872。记录各组大鼠的行为学改变与机械痛域,采用免疫组化和Western blot检测各组RIP3的表达水平,并通过ELISA法检测各组大鼠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白介素1β(Interleukin-1β,IL-1β)含量。结果手术组、生理盐水组分别与抑制剂组、假手术组相比,均有明显行为学改变且机械痛域值明显下降(P<0.05),RIP3与TNF-α、IL-1β蛋白表达水平均显著上调(P<0.001);抑制剂组机械痛域值与RIP3含量均小于手术组和生理盐水组(P<0.05)。结论 RIP3在大鼠神经病理性疼痛模型中表达上调,可能参与神经病理性疼痛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受体相互作用蛋白激酶3 神经病理性疼痛 腰5脊神经结扎模型
下载PDF
芍药甘草汤通过JAK2/STAT3信号通路对神经病理性疼痛大鼠的镇痛及对免疫调节机制影响 被引量:1
9
作者 杨浩 刘婷婷 +3 位作者 曾荧 王敏 李炜 曾杰 《中国中医急症》 2024年第4期595-600,共6页
目的探寻芍药甘草汤对神经病理性疼痛(NP)的改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采用坐骨神经分支选择性损伤(SNI)法建立NP大鼠模型,模型制备成功后予以芍药甘草汤灌胃治疗14 d。治疗前后监测大鼠疼痛行为学指标变化,TUNEL染色检测脊髓背角细胞凋亡... 目的探寻芍药甘草汤对神经病理性疼痛(NP)的改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采用坐骨神经分支选择性损伤(SNI)法建立NP大鼠模型,模型制备成功后予以芍药甘草汤灌胃治疗14 d。治疗前后监测大鼠疼痛行为学指标变化,TUNEL染色检测脊髓背角细胞凋亡情况,免疫荧光组织化学法测定p-STAT3在脊髓中与Iba1的共定位情况,RT-PCR检测CD68、SOCS3、Arg-1的mRNA表达,ELISA检测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表达,Western blotting检测JAK2/STAT3通路蛋白表达。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机械缩足阈值(MWT)、热缩足潜伏期(TWL)明显降低(P<0.01),脊髓背角中凋亡细胞显著增加(P<0.05),IL-1β、1L-6和TNF-α的表达显著增加(P<0.01),JAK2、p-JAK2、STAT3、p-STAT3的表达显著增加(P<0.01),术后7、14 d的CD68、SOCS3 mRNA表达显著增加(P<0.01),Arg-1 mRNA表达显著降低(P<0.01)。与模型组比较,芍药甘草汤组大鼠治疗后MWT、TWL明显上升(P<0.01),脊髓背角中凋亡细胞减少,IL-1β、IL-6、TNF-α的水平显著减少(P<0.01),JAK2、p-JAK2、STAT3、p-STAT3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1),CD68、SOCS3 mRNA表达显著减少(P<0.01),Arg-1 mRNA表达水平显著增加(P<0.01)。结论芍药甘草汤可能通过调控JAK2/STAT3通路调控小胶质细胞极化状态进而发挥改善NP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病理性疼痛 芍药甘草汤 小胶质细胞 神经炎症 JAK2/STAT3通路 大鼠
下载PDF
前扣带回皮层中CaMKⅡα^(+)GAD67^(+)神经元在大鼠神经病理性疼痛和焦虑抑郁共病中的作用 被引量:1
10
作者 王文婷 许耀威 +1 位作者 白倩 李治松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24年第1期1-8,共8页
目的探讨前扣带回皮层(ACC)中表达钙/钙调素依赖性蛋白激酶Ⅱ(CaMKⅡ)的兴奋性神经元和表达谷氨酸脱羧酶67(GAD67)的抑制性神经元在神经病理性疼痛以及焦虑、抑郁共病中的作用。方法雄性SD大鼠72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神经病理性... 目的探讨前扣带回皮层(ACC)中表达钙/钙调素依赖性蛋白激酶Ⅱ(CaMKⅡ)的兴奋性神经元和表达谷氨酸脱羧酶67(GAD67)的抑制性神经元在神经病理性疼痛以及焦虑、抑郁共病中的作用。方法雄性SD大鼠72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神经病理性疼痛组(CCI)、神经病理性疼痛+CaMKⅡα非激活组(CCI+hM4Di^(-))、神经病理性疼痛+CaMKⅡα激活组(CCI+hM4Di^(+))、神经病理性疼痛+GAD67非激活组(CCI+hM3Dq^(-))、神经病理性疼痛+GAD67激活组(CCI+hM3Dq^(+))。通过由专门设计药物技术激活的设计受体(DREADDs)偶联hM3Dq或hM4Di,以细胞类型和时间依赖性的方式调控神经元活性。以机械缩足阈值(PWT)、热缩足潜伏期(PWL)评估疼痛行为,旷场试验、新环境进食抑制试验、强迫游泳试验评估焦虑、抑郁样行为,WesternBlot检测CaMKⅡα和GAD67表达,c-Fos免疫荧光染色检测神经元激活情况。结果与Sham组相比,CCI组大鼠术后表现出机械痛觉过敏和热痛觉超敏反应以及焦虑、抑郁样行为;对侧ACC中CaMKⅡα蛋白表达水平升高,GAD67蛋白表达水平降低;免疫荧光染色显示CaMKⅡα+神经元激活增多,GAD67^(+)神经元激活减少。与CCI+hM4Di^(-)组大鼠相比,CCI+hM4Di^(+)组在术后28 dPWL、PWT升高,焦虑和抑郁样行为改善。与CCI+hM3Dq^(-)组相比,CCI+hM3Dq^(+)组在术后28dPWL、PWT升高,焦虑、抑郁样行为减少。结论抑制ACC中CaMKⅡα+兴奋性神经元或激活GAD67^(+)抑制性神经元能起到减轻NP大鼠疼痛,改善焦虑、抑郁样行为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病理性疼痛 焦虑 抑郁 由特定药物激活的受体 CaMKⅡα^(+)神经 GAD67^(+)神经 前扣带回皮层 大鼠
下载PDF
葛根素对背根神经病理性疼痛大鼠的镇痛作用机制研究
11
作者 褚立梅 袁静静 +1 位作者 王涛 韩丽莹 《临床心身疾病杂志》 CAS 2024年第1期15-19,共5页
目的探究葛根素对背根神经病理性疼痛大鼠的镇痛作用机制。方法将120只大鼠随机平均分为三组,A组大鼠采用背根神经结扎手术,B组大鼠采用鞘内注射葛根素联合背根神经结扎手术,C组大鼠不结扎背根神经,其他手术过程同A组。检测大鼠术后1、3... 目的探究葛根素对背根神经病理性疼痛大鼠的镇痛作用机制。方法将120只大鼠随机平均分为三组,A组大鼠采用背根神经结扎手术,B组大鼠采用鞘内注射葛根素联合背根神经结扎手术,C组大鼠不结扎背根神经,其他手术过程同A组。检测大鼠术后1、3、5和7 d的机械缩足反应阈值和热缩足潜伏期;显微镜下观察背根神经元细胞数量与形态,用western blotting和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大鼠背根神经炎性因子白细胞介素-6(IL-6)和白细胞介素-1β(IL-1β)表达。结果术后1、3、5和7d,A组、B组大鼠机械缩足反应阈值与C组相比持续下降(P<0.05);术后3、5和7 d,B组大鼠机械缩足反应阈值均高于A组(P<0.05);术后5 d和7 d,A组、B组大鼠热缩足潜伏期均低于C组(P<0.05);术后7d,B组大鼠的背根神经元细胞数量较多,背根神经节IL-6、IL-1β蛋白表达、染色情况评分高于A组、C组(P<0.05)。结论鞘内注射葛根素可有效减轻神经损伤引起的机械热痛觉过敏和痛觉超敏,并可能通过降低背根神经内的IL-6和IL-1β表达改善神经病理性疼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葛根素 大鼠 背根神经 神经病理性疼痛 镇痛作用
下载PDF
鼠妇提取物及不同极性部位缓解神经病理性疼痛作用研究
12
作者 杨玉婕 戴文玲 刘吉华 《药物资讯》 2024年第3期215-222,共8页
目的:比较鼠妇水提物及不同极性部位缓解神经病理性疼痛的药效作用,为鼠妇临床应用和镇痛药效物质的深入研究奠定基础。方法:鼠妇经水提得到水提物(AVW)后,依次用石油醚、乙酸乙酯萃取得到石油醚部位(APF)、乙酸乙酯部位(AEF)和水部位(A... 目的:比较鼠妇水提物及不同极性部位缓解神经病理性疼痛的药效作用,为鼠妇临床应用和镇痛药效物质的深入研究奠定基础。方法:鼠妇经水提得到水提物(AVW)后,依次用石油醚、乙酸乙酯萃取得到石油醚部位(APF)、乙酸乙酯部位(AEF)和水部位(AWF)。此外将AVW经石油醚脱脂后通过硅胶柱层析分段,制备获得石油醚–乙酸乙酯(3:1)、石油醚–乙酸乙酯(1:1)、石油醚–乙酸乙酯(1:3)、乙酸乙酯、甲醇洗脱部位。建立大鼠坐骨神经慢性压迫损伤模型,灌胃(0.5 g/kg)或鞘内(0.2 mg/20μL)给予鼠妇提取物或不同部位样品,运用Von Frey及Hargreaves分别测定大鼠机械及热痛阈值,评价鼠妇水提物及不同极性部位的镇痛活性。结果:鼠妇水提物有效缓解神经病理性疼痛,且不同极性部位镇痛活性有差异。结论:石油醚–乙酸乙酯(1:1)洗脱部位和甲醇洗脱部位具有较强的镇痛活性,为主要镇痛活性部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病理性疼痛 有效部位
下载PDF
BDNF/p75NTR信号通路参与调控大鼠的神经病理性疼痛发展性进程及其炎症环境
13
作者 朱洋静 张良成 《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 2024年第18期5-9,I0003,I0004,共7页
目的:探讨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p75神经营养素受体(p75NTR)信号通路对大鼠神经病理性疼痛(NP)的调控作用及机制。方法:将30只大鼠中每只大鼠赋予唯一编号,并通过随机数字表生成的随机数序列分为两组(每组15只),分别命名为NP模型组(... 目的:探讨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p75神经营养素受体(p75NTR)信号通路对大鼠神经病理性疼痛(NP)的调控作用及机制。方法:将30只大鼠中每只大鼠赋予唯一编号,并通过随机数字表生成的随机数序列分为两组(每组15只),分别命名为NP模型组(SNL组)以及其对照假手术组(Sham组)。造模完毕后,对两组大鼠进行疼痛相关行为检测,主要的行为评估包括自发性缩足次数和机械刺激及热温度刺激敏感性;采用免疫组化法以及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检测两组大鼠脊髓组织BDNF,p75NTR信号通路、小胶质细胞的标记蛋白离子化钙结合适配器分子1(Iba1),星形胶质细胞的标记蛋白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和神经元的标记蛋白神经元核抗原(NeuN)并行组间比较。结果:行为评估显示,与Sham组相比,SNL组大鼠的热痛阈值和同侧机械痛阈值显著增加;在分子水平上,与Sham组相比,SNL组大鼠的BDNF和p75NTR表达水平显著升高;SNL组大鼠小胶质细胞标记蛋白Iba1和星形胶质细胞标记蛋白GFAP的表达增加,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神经元标记蛋白NeuN的表达在两组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BDNF/p75NTR信号通路参与调控大鼠的病理性疼痛发展性进程及其炎症环境。BDNF和p75NTR的表达增加以及小胶质细胞和星形胶质细胞的激活,强调了以该信号通路为靶点进行潜在治疗干预的重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病理性疼痛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p75神经营养素受体 大鼠
下载PDF
基于啮齿类动物模型的推拿治疗神经病理性疼痛机制研究进展
14
作者 吴丽萍 唐宏亮 +2 位作者 梁英业 王开龙 庞军 《环球中医药》 CAS 2024年第3期558-564,共7页
神经病理性疼痛(neuropathic pain,NP)的机制被认为是多因素的。近年大量研究发现,啮齿类动物模型是临床前NP较理想的模型,而推拿通过多种分子机制作用于NP的发展。本文基于慢性压迫性损伤和脊神经结扎的两种啮齿类动物模型,从推拿调节... 神经病理性疼痛(neuropathic pain,NP)的机制被认为是多因素的。近年大量研究发现,啮齿类动物模型是临床前NP较理想的模型,而推拿通过多种分子机制作用于NP的发展。本文基于慢性压迫性损伤和脊神经结扎的两种啮齿类动物模型,从推拿调节星形胶质细胞和M1型小胶质细胞,以减少神经炎症,抑制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和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的激活,并减少Ca^(2+)离子通道的表达,从而降低损伤敏感神经元的过度兴奋性,以及抑制促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1β/18/6和炎症介质囊泡谷氨酸转运蛋白2、NOD样受体蛋白3炎症小体、长链非编码RNA BANCR的分泌,减少伤害感受器三磷酸腺苷受体P2X3和压电型机械敏感离子通道组件2的表达,调节疼痛回路中γ-氨基丁酸能传递方面。笔者总结分析推拿在神经病理性疼痛中缓解神经炎症、抑制神经元凋亡、促进突触重塑的分子机制,以期为进一步临床应用及研究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推拿 啮齿类动物模型 神经病理性疼痛 慢性压迫性损伤 神经结扎 痛觉超敏 研究进展
下载PDF
紫杉醇诱导的神经病理性疼痛大鼠和小鼠动物模型研究及其在中医药方面应用进展
15
作者 于俊 李明珠 +4 位作者 朴浩哲 崔颖 张立德 金圣博 王建波 《中国实验动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1447-1461,共15页
中医药在防治化疗后所诱导的周围神经病理性疼痛(chemotherapy-induced peripheral neuropathic pain,CIPNP)方面有明确的临床疗效优势,但其具体临床应用和作用机制等仍待更深入研究和探索,因此需要探究出更精准、更符合临床疾病发生发... 中医药在防治化疗后所诱导的周围神经病理性疼痛(chemotherapy-induced peripheral neuropathic pain,CIPNP)方面有明确的临床疗效优势,但其具体临床应用和作用机制等仍待更深入研究和探索,因此需要探究出更精准、更符合临床疾病发生发展规律的动物模型来作为研究的媒介。此文对近几年现有紫杉醇所致的CIPNP大鼠和小鼠动物模型的建立和检测标准进行深入的梳理和探讨,及其模型在中医药防治CIPNP方面的应用价值做相关评价及阐述,以期能为今后中医药防治CIPNP的实验研究提供理论依据和参考,更加利于临床实践和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杉醇 化疗 周围神经病理性疼痛 动物模型 中医药防治
下载PDF
大鼠坐骨神经射频热凝神经病理性疼痛模型的建立
16
作者 刘彦朋 张瑞 +3 位作者 孙柏 徐赓 黄科昌 任占杰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495-501,共7页
目的:通过射频热凝损伤大鼠坐骨神经,建立热损伤引起的神经病理性疼痛动物模型。方法:取24只健康成年SD大鼠随机分为四组,每组6只。其中假手术组(Sham组)仅进行相关手术操作,RF_(55)组、RF_(65)组和RF_(75)组分别给予坐骨神经55℃、65℃... 目的:通过射频热凝损伤大鼠坐骨神经,建立热损伤引起的神经病理性疼痛动物模型。方法:取24只健康成年SD大鼠随机分为四组,每组6只。其中假手术组(Sham组)仅进行相关手术操作,RF_(55)组、RF_(65)组和RF_(75)组分别给予坐骨神经55℃、65℃和75℃射频热凝处理,观察术前、术后1~40天机械刺激缩足反射阈值(mechanical withdrawal threshold,MWT)和热缩足反射潜伏期(thermal withdrawal latency,TWL)变化,并判断大鼠自发性痛行为和术后运动功能差异,确定最佳造模温度。另取20只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组)和最佳造模温度65℃射频热凝模型组(RF_(65)组),每组10只。进行模型复制,观察术后14天光镜下坐骨神经形态学变化,RT-PCR法测定大鼠L_(4)~L_(6)背根神经节Nav1.8 mRNA表达。结果:RF_(55)组术后3~10天MWT低于术前;TWL术后7~15天明显缩短。RF_(65)MWT术后5~30天降低;TWL术后7~30天缩短。RF_(75)MWT术后3~15天增高;TWL术后均延长。射频热凝组均在术后出现自发性疼痛行为,运动功能评分降低。坐骨神经65℃射频热凝后,组织水肿明显,空泡增多,Nav1.8 mRNA相对表达量明显高于Sham组。结论:大鼠坐骨神经65℃射频热凝,可以复制稳定的热损伤神经病理性疼痛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病理性疼痛 动物模型 热损伤 射频热凝 大鼠
下载PDF
前边缘皮质神经元自噬功能受损是神经病理性疼痛中焦虑共病的基础
17
作者 Fu S Sun HJ +2 位作者 Wang JX 付苏(译) 刘风雨(校)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370-370,共1页
内侧前额叶皮质(medial prefrontal cortex,mPFC)在慢性疼痛的预测、发展和调控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其神经可塑性适应不良是慢性神经病理性疼痛与焦虑共病的基础,但其分子和神经元机制尚未阐明。该研究以大鼠坐骨神经分支选择结扎切断(... 内侧前额叶皮质(medial prefrontal cortex,mPFC)在慢性疼痛的预测、发展和调控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其神经可塑性适应不良是慢性神经病理性疼痛与焦虑共病的基础,但其分子和神经元机制尚未阐明。该研究以大鼠坐骨神经分支选择结扎切断(spared nerve injury,SNI)神经病理性疼痛模型为研究对象,观察大鼠在以焦虑样行为为特征的神经病理性疼痛的特定阶段,mPFC的一个核心亚区,前边缘皮质(prelimbic cortex,PrL)的作用。研究者首先发现,在慢性神经病理性疼痛晚期,大鼠出现焦虑样行为并伴有PrL神经元自噬损伤。随后通过带有神经元特异性启动子的腺相关病毒(adeno-associated viral vector,AAV),特异性下调(模拟自噬损伤)及上调PrL神经元内自噬水平(挽救自噬损伤),研究神经元自噬与慢性痛诱发的焦虑样行为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元自噬 神经病理性疼痛 慢性痛 神经可塑性 共病 慢性疼痛 腺相关病毒 大鼠
下载PDF
奥沙利铂诱导的神经病理性疼痛大鼠模型研究及其在中医方面应用进展 被引量:7
18
作者 李明珠 王文萍 金圣博 《中国实验动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278-285,共8页
中医防治奥沙利铂化疗后诱导的神经病理性疼痛(chemotherapy-induced peripheral neuropathy,CIPN)有显著优势,但其应用方法和具体作用机制等仍待深入的研究和探索,因此需要更精准、更符合临床疾病发生发展规律的动物模型作为研究媒介... 中医防治奥沙利铂化疗后诱导的神经病理性疼痛(chemotherapy-induced peripheral neuropathy,CIPN)有显著优势,但其应用方法和具体作用机制等仍待深入的研究和探索,因此需要更精准、更符合临床疾病发生发展规律的动物模型作为研究媒介。此文对近些年现有奥沙利铂所致的CIPN急性模型和慢性的建立和标准进行深入的探讨,及其在中医方面的应用做相关评价及阐述,以期能够为今后的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奥沙利铂 大鼠神经病理性疼痛模型 神经病理性疼痛
下载PDF
右美托咪定通过P2X7R-Slit1通路改善糖尿病大鼠神经病理性疼痛的研究
19
作者 魏海翔 詹丽花 +4 位作者 张旭韬 程章仁 李丹 何义 姜闽英 《海峡药学》 2023年第8期27-30,共4页
目的 探讨右美托咪定(DEX)对糖尿病神经病理性疼痛(DNP)大鼠的改善作用及对嘌呤能离子通道型受体7(P2X7R)/Slit分泌蛋白家族1(Slit1)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 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溶液制备DNP大鼠模型成功后,随机分为模型对照(Model)组、DEX... 目的 探讨右美托咪定(DEX)对糖尿病神经病理性疼痛(DNP)大鼠的改善作用及对嘌呤能离子通道型受体7(P2X7R)/Slit分泌蛋白家族1(Slit1)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 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溶液制备DNP大鼠模型成功后,随机分为模型对照(Model)组、DEX 50μg·kg-1组和P2X7R阻断剂40 mg·kg-1组,每组6只,另取6只SD大鼠设为正常对照(Control)组,每天予相应药物或生理盐水1次,连续21 d。通过机械性疼痛刺激试验检测各组大鼠缩爪阈值;以苏木精-伊红(HE)染色法检测坐骨神经病理形态学情况;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血清中炎性因子白细胞介素-6(IL-6)和IL-1β含量;蛋白免疫印迹法检测脊髓背角组织中P2X7R和Slit1蛋白表达。结果 与Control组相比,Model组大鼠缩爪阈值明显降低,坐骨神经细胞排列紊乱、血清中IL-6和IL-1β含量、脊髓背角组织P2X7R、Slit1明显升高(均P<0.001);与Model组比较,DEX组和P2X7R阻断剂组大鼠缩爪阈值显著提高(P<0.001)、坐骨神经结构较完整,IL-6和IL-1β含量(P<0.001)与脊髓背角组织P2X7R、Slit1蛋白表达明显降低(P<0.05)。结论 DEX可抑制DNP大鼠炎症反应,减少脊髓背角神经细胞凋亡,减轻疼痛症状,可能是通过下调P2X7R/Slit1通路实现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型糖尿病 神经病理性疼痛 通路 右美托咪定 大鼠
下载PDF
抑制Nav1.6表达对奥沙利铂诱导的大鼠神经病理性疼痛的影响 被引量:1
20
作者 潘桢婕 李攀阳 +3 位作者 李磊 冀建伟 白倩 李志业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315-320,共6页
目的:探讨抑制Nav1.6表达对奥沙利铂诱导的神经病理性疼痛的影响。方法:①PC12细胞分3组,分别加入终浓度为0.00、0.02和0.05μmol/L的奥沙利铂,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各组细胞Nav1.6表达水平。②PC12细胞分为对照组、奥沙利铂组、SCN8A... 目的:探讨抑制Nav1.6表达对奥沙利铂诱导的神经病理性疼痛的影响。方法:①PC12细胞分3组,分别加入终浓度为0.00、0.02和0.05μmol/L的奥沙利铂,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各组细胞Nav1.6表达水平。②PC12细胞分为对照组、奥沙利铂组、SCN8A-siRNA-1组、SCN8A-siRNA-2组、SCN8A-siRNA-3组。对照组是正常培养的PC12细胞,奥沙利铂组为含终浓度0.05μmol/L奥沙利铂的PC12细胞,SCN8A-siRNA-1、SCN8A-siRNA-2、SCN8A-siRNA-3组分别为SCN8A-siRNA-1、SCN8A-siRNA-2、SCN8A-siRNA-3转染的含终浓度0.05μmol/L奥沙利铂的PC12细胞。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各组细胞Nav1.6的表达水平。运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荧光染料DiBAC4(3)作用后各组PC12膜电位荧光强度的变化。③SD大鼠24只分为对照组、2 mg/kg奥沙利铂组和4 mg/kg奥沙利铂组,每组8只。奥沙利铂组大鼠分别给予相应浓度奥沙利铂腹腔注射,每2 d注射1次,共6次。检测给药后第0、7、15、21天机械痛缩足阈值及冷痛阈值的变化。④SD大鼠24只分为对照组、奥沙利铂组、SCN8A-siRNA-3组,每组8只。奥沙利铂组给予4 mg/kg奥沙利铂腹腔注射,每2 d注射1次,共6次。SCN8A-siRNA-3组在奥沙利铂注射后第7天背根神经节显微注射SCN8A-siRNA-3。检测第0、3、7、11、15、18、21天机械痛缩足阈值及冷痛阈值的变化。结果:①奥沙利铂增加PC12细胞Nav1.6的表达(P<0.05)。②SCN8A-siRNA转染抑制了奥沙利铂处理的PC12细胞Nav1.6的表达,SCN8A-siRNA-3的抑制效果最好(P<0.05)。抑制Nav1.6的表达后,各组PC12细胞膜电位荧光强度变化均减慢。③奥沙利铂可降低大鼠的机械痛缩足阈值及冷痛阈值(P<0.05)。④与奥沙利铂组相比,siRNA注射后第18和21天,SCN8A-siRNA-3组大鼠机械痛缩足阈值及冷痛阈值均升高(P<0.05)。结论:抑制Nav1.6表达可缓解奥沙利铂引起的神经病理性疼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av1.6 奥沙利铂 神经病理性疼痛 膜电位 大鼠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