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002篇文章
< 1 2 15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原代大鼠脑毛细血管内皮细胞培养与鉴定 被引量:3
1
作者 熊志勇 姜晓兵 +3 位作者 王旋 孙云 卢高方 赵洪洋 《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2014年第1期37-39,共3页
目的介绍一种从大鼠脑组织中分离培养原代大鼠脑血管内皮细胞(BCEC)的方法。方法采用酶消化、滤网机械分离结合右旋糖苷密度离心的方法分离脑毛细血管段,接种在涂有明胶的培养皿培养BCEC。结果通过环境扫描电镜观察细胞形态,量子点超敏... 目的介绍一种从大鼠脑组织中分离培养原代大鼠脑血管内皮细胞(BCEC)的方法。方法采用酶消化、滤网机械分离结合右旋糖苷密度离心的方法分离脑毛细血管段,接种在涂有明胶的培养皿培养BCEC。结果通过环境扫描电镜观察细胞形态,量子点超敏细胞免疫荧光鉴定,我们培养出来了纯度较高的原代BCEC。结论将分离的鼠脑毛细血管段置于涂有明胶的培养皿上培养原代BCEC的新方法比传统的培养法可以得到纯度更高的BCEC,为后期基于BCEC为载体的动物实验奠定了细胞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鼠脑毛细血管内皮细胞 原代培养 鉴定 大鼠
下载PDF
缺血再灌注诱导大鼠脑毛细血管内皮细胞凋亡
2
作者 陈兴洲 陆兵勋 +1 位作者 石向群 美泊 《海军医高专学报》 1998年第1期12-15,共4页
研究了大鼠大脑中动脉短暂闭塞后血脑屏障通透性与凋亡脑毛细血管内皮细胞的关系。结果表明,血脑屏障受损程度与凋亡脑毛细血管内皮细胞数量随缺血时间延长而增加,脑毛细血管内皮细胞凋亡可能参与了血管源性脑水肿的形成机制。
关键词 缺血 再灌注 屏障 毛细血管 细胞凋亡
下载PDF
常压高浓度氧对新生大鼠脑微血管内皮细胞损伤与Nrf2/HO-1信号通路的影响分析 被引量:1
3
作者 张占伟 谭焱 +2 位作者 田桂湘 范瑶 王佳怡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24年第3期233-237,共5页
目的探究常压高浓度氧(NBO)对新生大鼠脑微血管内皮细胞损伤及核因子E2相关因子2/血红素氧合酶-1(Nrf2/HO-1)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取新生SD大鼠45只,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常氧组、NBO组和NBO+Nrf2激活剂组,每组各15只。常氧组大鼠置于... 目的探究常压高浓度氧(NBO)对新生大鼠脑微血管内皮细胞损伤及核因子E2相关因子2/血红素氧合酶-1(Nrf2/HO-1)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取新生SD大鼠45只,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常氧组、NBO组和NBO+Nrf2激活剂组,每组各15只。常氧组大鼠置于普通空气(21%氧气)中饲养,NBO组和NBO+Nrf2激活剂组大鼠置于90%常压氧气饲养,NBO+Nrf2激活剂组每日灌胃5 mg/kg Nrf2激动剂莱菔硫烷。测定脑组织伊文思蓝(EB)含量,采用酶联免疫法检测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含量,干湿重法检测脑组织含水量,HE染色和TUNEL染色观察脑组织病理变化,蛋白质印迹法检测海马组织Nrf2/HO-1信号通路蛋白表达,水迷宫检测大鼠认知功能。结果与常氧组比较,NBO组脑组织EB、VEGF、MMP-9含量及脑组织含水量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NBO组比较,NBO+Nrf2激活剂组脑组织EB、VEGF、MMP-9含量及脑组织含水量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理染色结果显示,常氧组大鼠神经细胞形态及结构完整,未见明显病理变化和细胞凋亡;NBO组神经细胞形态及结构不规则,出现明显的水肿和空泡,并伴有大量的凋亡细胞;NBO+Nrf2激活剂组脑组织病理损伤较NBO组明显减轻。与常氧组比较,NBO组脑组织Nrf2、HO-1蛋白相对表达量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NBO组比较,NBO+Nrf2激活剂组Nrf2、HO-1蛋白相对表达量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常氧组比较,NBO组第2~4天逃避潜伏期延长,穿越平台次数减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NBO组比较,NBO+Nrf2激活剂组第2~4天逃避潜伏期缩短,穿越平台次数增多,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NBO可诱导新生大鼠脑微血管内皮细胞损伤,导致远期认知功能障碍,可能与下调Nrf2/HO-1信号通路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常压高浓度氧 新生大鼠 血管内皮细胞损伤 屏障功能 认知功能障碍 核因子E2相关因子2/血红素氧合酶-1信号通路
下载PDF
天麻素与薯蓣皂苷元配伍对大鼠缺氧损伤脑微血管内皮细胞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1
4
作者 王志昊 祝娜 +5 位作者 唐茂红 付饶 阿热依·巴哈提 李彦文 黄秀兰 李志勇 《医药导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667-679,共13页
目的探讨天麻素(Gas)、薯蓣皂苷元(Dio)及其组合物(GDC)对大鼠缺氧损伤脑微血管内皮细胞(BMECs)的保护作用和对脑微血管新生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将BMECs分为5组: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Gas组(1、2、4、8、16、32μmol·L^(-1))... 目的探讨天麻素(Gas)、薯蓣皂苷元(Dio)及其组合物(GDC)对大鼠缺氧损伤脑微血管内皮细胞(BMECs)的保护作用和对脑微血管新生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将BMECs分为5组: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Gas组(1、2、4、8、16、32μmol·L^(-1)),Dio组(0.25、0.5、1、2、4、8μmol·L^(-1)),GDC组(Gas和Dio浓度分别为1和0.25、2和0.5、4和1、8和2、16和4、32和8μmol·L^(-1))。分组给药12 h后,对模型对照组、Gas组、Dio组和GDC组通过氧糖剥夺法建立BMECs缺氧模型。检测乳酸脱氢酶(LDH)漏出率、白细胞介素1β(IL-1β)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丙二醛(MDA)浓度;观察Hoechst 33258、FITC-Annexin V/PI染色,采用Transwell小室实验、细胞划痕实验和小管形成实验,考察Gas、Dio及GDC对缺氧损伤BMECs的保护作用及促进血管新生作用。进一步利用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方法研究GDC抗脑缺血的作用机制。结果Gas、Dio以2、0.5μmol·L^(-1)组合时,可显著提高缺氧损伤BMECs细胞活力(P<0.05),促进细胞增殖;与模型对照组比较,Gas组LDH漏出率降低(P<0.05);Gas组、Dio组与GDC组IL-1β含量均显著下降(均P<0.05),Gas组、GDC组SOD活力升高(P<0.05),Gas组、Dio组以及GDC组凋亡小体减少。GDC可促进BMECs缺氧模型的增殖、侵袭、迁移以及小管形成,表明其在细胞水平上一定程度促进血管新生。网络药理学研究发现,Gas与半胱天冬酶3(CASP3)、过氧化物酶体增生激活受体γ(PPARG)、凝血因子Ⅱ(F2)、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Akt)1蛋白具有良好的结合活性,Dio与内皮一氧化氮合成酶(NOS3)、KDR蛋白具有良好的结合活性,Gas、Dio可能主要通过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信号通路、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信号通路、磷酯酰肌醇3-激酶(PI3K)-Akt信号通路以及缺氧诱导因子-1(HIF-1)信号通路调控脑缺血后血管新生。结论Gas、Dio及GDC具有抗缺氧损伤作用并可促进缺氧损伤后血管新生,作用机制可能与其作用于Akt1、NOS3、VEGFR2等蛋白,调控VEGF/Akt/MAPK等信号通路促进血管新生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麻素 薯蓣皂苷元 缺血 血管内皮细胞 血管新生
下载PDF
大鼠大脑中动脉暂时性闭塞后脑毛细血管内皮细胞凋亡 被引量:20
5
作者 陈兴洲 陆兵勋 +1 位作者 石向群 姜泊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4期195-197,共3页
目的研究大鼠大脑中动脉(MCA)短暂闭塞后血脑屏障(BBB)通透性与脑毛细血管内皮细胞(BCECs)凋亡。方法大鼠MCA经腔内导入单线闭塞不同时间后再灌流24h,血管源性脑水肿(VBE)的程度用分光光度法测定Evan... 目的研究大鼠大脑中动脉(MCA)短暂闭塞后血脑屏障(BBB)通透性与脑毛细血管内皮细胞(BCECs)凋亡。方法大鼠MCA经腔内导入单线闭塞不同时间后再灌流24h,血管源性脑水肿(VBE)的程度用分光光度法测定Evans蓝(EB)渗出量评价,凋亡细胞用原位末端标记法观察。结果EB外渗量、凋亡的BCECs数显著高于对侧,随缺血时间的延长而增加,EB外渗量与凋亡的BCECs数显著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 血管源性水肿 屏障 内皮细胞 凋亡
下载PDF
映山红花总黄酮促进大鼠脑血管内皮细胞体外形成血管作用及与VEGFR_(2)和神经源性H_(2)S的关系
6
作者 仲美静 陈硕 陈志武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865-872,共8页
目的探讨映山红花总黄酮(total flavones of rhododendra,TFR)促大鼠脑血管内皮细胞体外形成血管作用及与VEGFR_(2)和神经源性硫化氢(H_(2)S)的关系。方法采用大鼠脑血管内皮细胞单独培养及和与海马神经元共培养,分别采用不同的实验方... 目的探讨映山红花总黄酮(total flavones of rhododendra,TFR)促大鼠脑血管内皮细胞体外形成血管作用及与VEGFR_(2)和神经源性硫化氢(H_(2)S)的关系。方法采用大鼠脑血管内皮细胞单独培养及和与海马神经元共培养,分别采用不同的实验方法检测细胞增殖、迁移、成管及H_(2)S含量和钙离子荧光强度,包括CCK-8法、细胞划痕法、Transwell法、基质胶成管、H_(2)S试剂盒及钙离子荧光探针法。结果在单独培养的大鼠脑血管内皮细胞上,H_(2)S供体NaHS(200μmol·L^(-1))和TFR(90、270、810 mg·L^(-1))对大鼠脑血管内皮细胞的增殖、迁移、成管及[Ca^(2+)]i荧光强度都有明显的促进作用。而VEGFR_(2)阻断剂SU5416(10μmol·L^(-1))可抑制TFR的促进内皮细胞增殖、迁移和形成血管及[Ca^(2+)]i荧光强度;在与海马神经元共培养的大鼠脑血管内皮细胞上,TFR显著地升高共培养中H_(2)S含量,并被CBS抑制剂AOAA(200μmol·L^(-1))抑制。与此同时,TFR明显地促进共培养中大鼠脑血管内皮细胞的形成血管作用,并可被AOAA和VEGFR_(2)阻断剂SU5416显著地抑制。结论TFR在体外可通过VEGFR_(2)升高[Ca^(2+)]i来促进脑血管内皮细胞形成血管,并可通过诱导神经元中CBS生成H_(2)S作用于大鼠脑血管内皮细胞的VEGFR_(2)来促进血管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硫化氢 海马神经元细胞 大鼠血管内皮细胞 增殖 迁移 成管 映山红花总黄酮
下载PDF
大鼠脑微血管内皮细胞的原代培养与鉴定
7
作者 覃玉群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8期0197-0200,共4页
分析大鼠脑微血管内皮细胞的原代培养与鉴定。方法 选取大鼠进行取脑,并对其开展原代培养,通过形态学观察、CD31免疫荧光染色对培养、鉴定的细胞实施检测,以获取检测结果。结果 在对细胞进行培养后,以脑微血管段为中心,放射性向周围移动... 分析大鼠脑微血管内皮细胞的原代培养与鉴定。方法 选取大鼠进行取脑,并对其开展原代培养,通过形态学观察、CD31免疫荧光染色对培养、鉴定的细胞实施检测,以获取检测结果。结果 在对细胞进行培养后,以脑微血管段为中心,放射性向周围移动,渐渐形成“铺路石”样,CD31免疫荧光染色鉴定结果显示,细胞质呈棕红色荧光,DAPI衬染的细胞核呈蓝色荧光,阳性细胞率较高。结论 该方法能够成功分离及培养大鼠脑微血管内皮细胞,对研究脑微血管内皮细胞的生物学特性以及功能具有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鼠 血管内皮细胞 原代培养 鉴定
下载PDF
过表达BIRC5基因对氧糖剥夺/复氧诱导的脑微血管内皮细胞活性及VEGF表达的影响
8
作者 黄建敏 陈海燕 +8 位作者 云艳芳 杨桂新 蒋勇明 李晓岚 韦宝莹 周莹杰 彭立志 莫芬 李雪斌 《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1-6,12,共7页
目的探讨过表达BIRC5基因对氧糖剥夺/复氧(OGD/R)诱导的小鼠脑微血管内皮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并分析其可能的机制。方法将小鼠源性脑微血管内皮细胞,根据不同干预方式分为正常对照组(细胞正常培养)、细胞损伤组(细胞正常培养24 h,随后OG... 目的探讨过表达BIRC5基因对氧糖剥夺/复氧(OGD/R)诱导的小鼠脑微血管内皮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并分析其可能的机制。方法将小鼠源性脑微血管内皮细胞,根据不同干预方式分为正常对照组(细胞正常培养)、细胞损伤组(细胞正常培养24 h,随后OGD3h/R3h损伤细胞)、BIRC5干预组(细胞预先转染腺病毒-BIRC5质粒并培养24 h,随后OGD3h/R3h处理)和阴性对照组(细胞预先转染腺病毒空质粒并培养24 h,随后OGD3h/R3h处理)。采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各组细胞形态学变化;用MTT法和流式细胞仪分别检测各组细胞存活率和凋亡率;用RT-PCR和免疫印迹法分别检测各组细胞BIRC5和VEGF mRNA及蛋白表达。结果正常对照组的细胞骨架微丝彼此连接,分布规则,丝网状有序排列;细胞损伤组和阴性对照组的细胞微丝断裂,收缩变短或移向周边,微丝网状排列紊乱,可见细胞外形皱缩,间隙加大,少部分微丝缺失出现空隙;BIRC5干预组的细胞微丝连接,形态成长梭形,排列较规则,可见细胞间隙缩小,显示过表达BIRC5基因能够减轻损伤细胞的骨架微丝紊乱。与正常对照组相比,细胞损伤组、BIRC5干预组及阴性对照组细胞存活率降低,而细胞凋亡率增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细胞损伤组相比,BIRC5干预组的细胞存活率增高,而细胞凋亡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正常对照组相比,细胞损伤组、BIRC5干预组和阴性对照组的BIRC5和VEGF的mRNA及蛋白表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细胞损伤组相比,BIRC5干预组细胞BIRC5和VEGF的mRNA及蛋白表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过表达BIRC5基因对OGD/R诱导的脑微血管内皮细胞损伤具有保护作用,机制可能与上调VEGF表达有关,提示BIRC5调控VEGF表达促进血管新生可能是脑侧支循环建立和形成的重要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过表达BIRC5基因 血管内皮细胞 存活 凋亡 氧糖剥夺/复氧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下载PDF
大鼠脑微血管内皮细胞与周细胞、星形胶质细胞共培养建立体外血脑屏障模型 被引量:28
9
作者 查雨锋 傅晓钟 +5 位作者 张顺 罗敏 欧瑜 董永喜 王爱民 王永林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730-735,共6页
目的应用原代培养的大鼠脑微血管内皮细胞(brainmicrovessel endothelial cells,BMECs)与脑微血管周细胞(brain-microvessel pericytes,BMPC)、星形胶质细胞(astrocytes,AS)共培养建立可模拟在体状态的体外血脑屏障(blood-brain barrier... 目的应用原代培养的大鼠脑微血管内皮细胞(brainmicrovessel endothelial cells,BMECs)与脑微血管周细胞(brain-microvessel pericytes,BMPC)、星形胶质细胞(astrocytes,AS)共培养建立可模拟在体状态的体外血脑屏障(blood-brain barrier,BBB)模型。方法原代分离、纯化和培养大鼠BMECs、BMPC和AS,通过细胞形态学和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方法鉴定原代培养的细胞,应用Millicell细胞培养插(孔径0.4μm)建立5种不同类型的体外BBB模型,经跨内皮电阻值(transendothelial electrical resistance,TEER)、荧光素钠通透性(sodium fluorescent,Na-FLU)、碱性磷酸酶(AKP)和γ-谷氨酰转肽酶(γ-GT1)的表达测定以及阳性药在体内和体外BBB通透量的相似性,比较评价其屏障功能。结果原代培养的BMECs呈典型的铺路卵石样结构,BMPC胞体较大且呈分枝状,AS有细长突触,胞质较浅;免疫细胞化学染色证实原代细胞为目标细胞;BMECs与BMPC、AS共培养后TEER值可达(478±25)Ω·cm2,Na-FLU的表观渗透系数为[(8.23±0.78)×10-6]cm·s-1,AKP和γ-GT1表达分别为(6.90±0.27)金氏单位·g-1Pro,(4.39±0.32)μg·g-1Pro;阳性药在体外BBB的表观渗透系数(apparent permeability coefficient,Papp)与在体数据具有较好的相关性(R2=0.92)。结论原代培养的大鼠BMECs与BMPC、AS共培养建立的体外BBB模型在形态、结构及屏障功能方面具备BBB的基本特征,为研究BBB的生理学、病理学以及筛选化合物提供了一种有用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代培养 血管内皮细胞 细胞 星形胶质细胞 屏障 形态学 免疫细胞化学
下载PDF
大鼠脑皮质微血管内皮细胞的分离和培养 被引量:15
10
作者 梁朝峰 郭英 +5 位作者 石德金 王辉 胡黎平 李文胜 叶卓鹏 李燕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1038-1040,共3页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索1种有效分离、培养和获取较高纯度大鼠脑微血管内皮细胞(BMECs)的方法。方法:自12dSD大鼠脑分离出皮质,采用二次酶消化、BSA和Percoll非连续梯度离心获得较纯的脑微血管段后,接种于涂布有明胶的培养皿进行原代培养;...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索1种有效分离、培养和获取较高纯度大鼠脑微血管内皮细胞(BMECs)的方法。方法:自12dSD大鼠脑分离出皮质,采用二次酶消化、BSA和Percoll非连续梯度离心获得较纯的脑微血管段后,接种于涂布有明胶的培养皿进行原代培养;相差显微镜观察细胞的形态学特性,进行血管内皮细胞特异性标志物Ⅷ因子相关抗原免疫组化检测。结果:培养24h即可见细胞从贴壁的脑微血管段周围爬出,细胞呈短梭形,集落呈典型的"鹅卵石样",区域性单层生长,6-7d内皮细胞开始融合,血管内皮细胞特异性标志物Ⅷ因子相关抗原表达阳性,纯度达92.6%。结论:成功地自大鼠脑皮质分离并培养出纯度较高的BMECs,为进一步开展脑微血管内皮细胞的生物学特性的相关研究提供有用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鼠 血管内皮细胞 细胞培养
下载PDF
大鼠脑微血管内皮细胞的原代培养 被引量:18
11
作者 刘恺鸣 迟路湘 +1 位作者 鲁向辉 何国祥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0期2011-2013,共3页
目的 建立稳定的大鼠脑微血管内皮细胞(brain microvascular endothelial cells,BMECs)体外培养模型,并对其生物学特性进行初步研究。方法取Sprague—Dawley大鼠脑组织,通过匀浆、酶消化和梯度离心获得纯化的脑微血管段后,接种于... 目的 建立稳定的大鼠脑微血管内皮细胞(brain microvascular endothelial cells,BMECs)体外培养模型,并对其生物学特性进行初步研究。方法取Sprague—Dawley大鼠脑组织,通过匀浆、酶消化和梯度离心获得纯化的脑微血管段后,接种于涂布明胶的培养瓶进行原代培养;培养的细胞采用相差显微镜形态学观察、Ⅷ因子相关抗原免疫细胞化学鉴定;采用跨内皮电阻(transendothelial electrical resistance,TEER)检测单层细胞通透性;CellCountingKit-8(CCK-8)方法测定细胞生长曲线。结果细胞从贴壁的脑微血管段周围长出.呈短梭形和多角形,区域性单层生长,5—7d细胞融合,经Ⅷ因子相关抗原免疫细胞化学检测证实培养的细胞是血管内皮细胞,原代培养的脑微血管内皮细胞表现出很强的屏障特性,随着传代次数的增加脑微血管内皮细胞的跨内皮阻抗减弱。结论 提示该方法能成功进行纯度较高的大鼠脑微血管内皮细胞原代培养.原代培养的脑微血管内皮细胞是研究脑部微血管和血脑屏障的可靠技术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内皮细胞 细胞培养 大鼠
下载PDF
大鼠脑微血管内皮细胞的纯化培养与鉴定 被引量:13
12
作者 鹿文葆 秦伟伟 +2 位作者 刘淑英 李宏伟 修瑞娟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11年第10期535-538,共4页
目的探讨获取纯度较高的原代大鼠脑微血管内皮细胞(BMECs)的分离和培养方法。方法选取10只3周龄Wistar大鼠,取大脑,去除白质,剪碎成大约1 mm^3大小,通过两次酶消化、20%BSA离心和33%连续密度Percoll梯度离心,获得纯度较高的大脑微血管片... 目的探讨获取纯度较高的原代大鼠脑微血管内皮细胞(BMECs)的分离和培养方法。方法选取10只3周龄Wistar大鼠,取大脑,去除白质,剪碎成大约1 mm^3大小,通过两次酶消化、20%BSA离心和33%连续密度Percoll梯度离心,获得纯度较高的大脑微血管片段,接种于涂布明胶的35 mm dish培养皿中,加入含4μg/ml嘌呤霉素的内皮细胞培养基,2d后更换新鲜培养基;采用倒置显微镜观察内皮细胞生长状况及其形态;免疫组化法检测BMECs标志物Ⅷ因子相关抗原(vWF)的表达,以及神经胶质原纤维酸性蛋白(GFAP)的表达情况。结果培养24 h后可见内皮细胞从贴壁的脑微血管片段周围长出,细胞呈梭形;5~6 d可形成融合;融合后的BMECs呈典型的"鹅卵石"样外观;免疫组化法检测显示BMECs的vWF表达阳性,CFAP表达阴性,内皮细胞纯度(vWF阳性细胞表达率)达96%以上。结论该方法能够成功获得纯度较高的原代大鼠BMEC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皮细胞 血管 细胞 培养的 大鼠 体外研究
下载PDF
一种高纯度和高活力的大鼠脑微血管内皮细胞的提取及原代培养方法 被引量:12
13
作者 查雨锋 张顺 +5 位作者 苏航 刘亭 傅晓钟 董永喜 王爱民 王永林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1616-1619,共4页
目的:建立一种纯度和活力较高、简单实用的大鼠脑微血管内皮细胞分离及原代培养方法,为建立体外血脑屏障提供材料。方法采集1-2周SD大鼠大脑皮质,应用Ⅱ型胶原酶和分散酶/胶原酶连续消化法,筛网过滤法及20%BSA和44%Percoll两次梯度离... 目的:建立一种纯度和活力较高、简单实用的大鼠脑微血管内皮细胞分离及原代培养方法,为建立体外血脑屏障提供材料。方法采集1-2周SD大鼠大脑皮质,应用Ⅱ型胶原酶和分散酶/胶原酶连续消化法,筛网过滤法及20%BSA和44%Percoll两次梯度离心法获得脑微血管段后,接种于培养瓶中进行原代培养,采用倒置显微镜对所培养的细胞进行形态学观察,以Ⅷ因子相关抗原免疫染色法对其进行鉴定。结果体外培养2h后,微血管内皮细胞爬出血管段进行贴壁生长,3~4 d呈典型的铺路卵石样结构,Ⅷ因子相关抗原免疫组化检测内皮细胞表达呈阳性,可见细胞胞质呈棕色,阳性细胞占99%以上。结论该方法能成功地分离并培养出高纯度的大鼠脑微血管内皮细胞,对体外血脑屏障的建立以及脑微血管内皮细胞的生物学特性和功能的深入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鼠 血管内皮细胞 原代培养 屏障 形态学 免疫染色
下载PDF
大鼠脑微血管内皮细胞的体外培养及鉴定 被引量:8
14
作者 郭洋 伊鹏霏 +4 位作者 吕钊君 白慧云 韦旭斌 杜绍范 穆祥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70-174,共5页
探讨大鼠脑微血管内皮细胞的体外培养方法,为研究猪链球菌引起脑膜炎的致病机理打下基础。采用脑组织匀浆、二次过筛及酶消化技术分离大鼠脑微血管段,对分离的脑微血管内皮细胞进行了体外培养、形态学观察、免疫荧光鉴定及生长曲线的MT... 探讨大鼠脑微血管内皮细胞的体外培养方法,为研究猪链球菌引起脑膜炎的致病机理打下基础。采用脑组织匀浆、二次过筛及酶消化技术分离大鼠脑微血管段,对分离的脑微血管内皮细胞进行了体外培养、形态学观察、免疫荧光鉴定及生长曲线的MTT法测定。结果表明:倒置显微镜下,细胞具有单层"铺路石样"排列的典型特征,免疫荧光检测第Ⅷ因子相关抗原呈阳性,成功建立了大鼠脑微血管内皮细胞的体外培养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鼠 血管内皮细胞 培养 鉴定
下载PDF
降纤酶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血管内皮细胞超微结构及内皮细胞凋亡的影响 被引量:18
15
作者 王虎山 冯加纯 +1 位作者 王晓梅 饶明俐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12-13,共2页
摘 要:目的 探讨降纤酶对缺血性脑水肿病理过程中血脑屏障(BBB)内皮细胞的保护作用以及其对内皮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 选用Wistar雄性大鼠42只,体重250~300g,鼠龄3~4个月,随机分成降纤酶组、盐水对照组和假手术组,参考 Longa... 摘 要:目的 探讨降纤酶对缺血性脑水肿病理过程中血脑屏障(BBB)内皮细胞的保护作用以及其对内皮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 选用Wistar雄性大鼠42只,体重250~300g,鼠龄3~4个月,随机分成降纤酶组、盐水对照组和假手术组,参考 Longa等方法建立大鼠大脑缺血动物模型,采用电镜观察大鼠 BBB的超微结构和 TUNEL试剂盒检测内皮细胞的凋亡。结果 通过电镜观察发现降纤酶组的毛细血管内皮细胞膜完整,水肿较轻,其损伤程度明显较对照组轻。降纤酶组在缺血 6h和缺血 24h随缺血时间延长缺血中心区调亡细胞数量减少,而缺血半影区调亡细胞数量增加,其凋亡细胞数量明显少于盐水对照组同一时期值。结论 降纤酶对脑缺血的血管内皮细胞及BBB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纤酶 血管内皮细胞 屏障 细胞凋亡 局灶性缺血 超微结构 大鼠
下载PDF
清开灵有效组分对MCAO大鼠脑微血管内皮细胞的影响 被引量:24
16
作者 徐丽荣 马世彬 +1 位作者 李澎涛 唐启盛 《中药材》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348-351,共4页
目的:观察脑缺血后不同时间段MCAO大鼠血浆ET-1、TXB_2、6-keto-PGF_1α、vWF表达水平及清开灵注射液有效组分黄芩苷、栀子苷、胆酸、珍珠母水解液对其表达的影响,探讨不同组分对脑缺血后微血管内皮功能状态干预的作用环节。方法:采用大... 目的:观察脑缺血后不同时间段MCAO大鼠血浆ET-1、TXB_2、6-keto-PGF_1α、vWF表达水平及清开灵注射液有效组分黄芩苷、栀子苷、胆酸、珍珠母水解液对其表达的影响,探讨不同组分对脑缺血后微血管内皮功能状态干预的作用环节。方法:采用大鼠MCAO模型,用放免法检测脑缺血12h及24h血浆ET-1、TXB_2、6-keto-PGF_1α含量,ELISA法检测不同时段血浆vWF的含量。结果:血浆ET-1含量在不同时段均升高,各有效组分于缺血12h未表现有意义的生物效应,合方、栀子苷阻抑缺血24h血浆ET-1高表达;血浆TXB_2含量在缺血12h显著升高,除合方外有效组分均有阻抑其高表达作用,其中珍珠母作用更显著,至缺血24h,MCAO大鼠TXB_2表达与正常组差异不显著,黄芩苷、合方能较强的抑制其表达;血浆6-keto-PGF_1α含量在缺血后两个时段均显著降低,黄芩苷可升高缺血12h血浆6-keto-PGF_1α水平,珍珠母可升高缺血24h血浆6-keto-PGF_1α水平,胆酸于两个时段均发挥有意义的生物效应;TXB_2/6-keto-PGF_1α比值在不同时段均显著升高,栀子苷、胆酸、黄芩苷、合方能降低缺血12h其比值,黄芩苷、合方能降低而栀子苷可升高缺血后24h其比值;血浆vWF水平于缺血后不同时间段均显著升高,珍珠母在不同时段均有阻抑作用,黄芩苷阻抑缺血12h vWF释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开灵 有效组分 MCAO 血管 内皮细胞 中药 药理
下载PDF
大鼠原代脑微血管内皮细胞体外分离与培养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2
17
作者 李振 刘云会 +2 位作者 薛一雪 刘丽波 王萍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873-876,共4页
目的探讨获取大鼠脑微血管内皮细胞(BMEC)的简单、有效方法,为构建体外血肿瘤屏障(BTB)模型提供材料。方法采集出生3~5 d的Wistar胎鼠大脑皮质,应用酶消化法及葡聚糖离心法获得脑微血管段后,接种于培养皿中进行原代培养,采用倒置显... 目的探讨获取大鼠脑微血管内皮细胞(BMEC)的简单、有效方法,为构建体外血肿瘤屏障(BTB)模型提供材料。方法采集出生3~5 d的Wistar胎鼠大脑皮质,应用酶消化法及葡聚糖离心法获得脑微血管段后,接种于培养皿中进行原代培养,采用倒置显微镜对所培养的细胞进行形态学观察;以Ⅷ因子相关抗原免疫组化染色法鉴定细胞;将BMEC与C6脑胶质瘤细胞共培养,构建体外BTB模型,并采用免疫组化法和免疫荧光法检测BMEC间紧密连接相关蛋白occludin的表达。结果体外培养2 h时脑微血管段贴壁,12-48 h见圆形生发中心形成,2-3 d单层内皮细胞自生发中心长出,4-5 d见较大单层内皮细胞团,5-7 d可见融合成片的内皮细胞单层,外观呈"铺路石"样;第Ⅷ因子免疫组化结果显示"铺路石"样细胞胞质呈棕黄色染色;紧密连接相关蛋白occludin的免疫组化和荧光结果证明共培养的BMEC间表达BTB的特性。结论本方法能成功地进行大鼠原代BMEC培养,构建大鼠体外BTB模型,进而应用于BTB的生理、生化及药理学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鼠 原代血管内皮细胞 体外分离与培养 血肿瘤屏障
下载PDF
流动剪切力对鼠脑微血管内皮细胞ICAM-1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9
18
作者 宋晓燕 曾衍钧 +3 位作者 李彩霞 廖东华 胡金麟 郝延磊 《生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13-17,共5页
利用内皮细胞流动小室方法 ,对大鼠脑微血管内皮细胞在剪切力作用下细胞内粘附分子 1(ICAM 1,intercellularadhesionmolecule 1)的表达进行了研究。图像分析结果提示 ,脑微血管内皮细胞在剪切力作用下ICAM 1的表达呈特异上调 ,且存在... 利用内皮细胞流动小室方法 ,对大鼠脑微血管内皮细胞在剪切力作用下细胞内粘附分子 1(ICAM 1,intercellularadhesionmolecule 1)的表达进行了研究。图像分析结果提示 ,脑微血管内皮细胞在剪切力作用下ICAM 1的表达呈特异上调 ,且存在着时间依赖性 ,与一定范围内的剪切力强度无关。用对细胞施加剪切力作用后提取上清液孵育内皮细胞的方法证明 :剪切力对鼠脑微血管内皮细胞ICAM 1表达的影响 ,是直接作用于内皮细胞引起的细胞内的直接反应 ,而不是剪切力导致细胞先释放细胞因子 ,释放的细胞因子再引起ICAM 1变化的间接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剪切力 血管内皮细胞 内皮细胞粘附分子
下载PDF
三七总皂苷对抗H_2O_2所致大鼠脑微血管内皮细胞损伤的物质基础研究 被引量:23
19
作者 李晓宇 孙建国 +5 位作者 郑媛婷 吴晓兰 李雁楠 夏春华 顾舒静 王广基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8期1030-1034,共5页
目的研究三七总皂苷对H2O2致大鼠脑微血管内皮细胞损伤产生保护作用的物质基础。方法分离并培养大鼠脑微血管内皮细胞(RBMEC),以MTT和LDH的释放为指标,观察三七总皂苷(TPNS)、三七皂苷R1、人参皂苷Rg1、Rd、Re和Rb1对RBMEC损伤的保护作... 目的研究三七总皂苷对H2O2致大鼠脑微血管内皮细胞损伤产生保护作用的物质基础。方法分离并培养大鼠脑微血管内皮细胞(RBMEC),以MTT和LDH的释放为指标,观察三七总皂苷(TPNS)、三七皂苷R1、人参皂苷Rg1、Rd、Re和Rb1对RBMEC损伤的保护作用。结果500μmol·L-1的H2O2对原代培养的RBMEC产生明显的损伤。20~200mg·L-1的TPNS,16·0μmol·L-1的R1,37·5~75·0μmol·L-1的Rg1,8·0~16·0μmol·L-1的Rd及5·4~54·0μmol·L-1的Rb1对H2O2致RBMEC的损伤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P<0·05或P<0·01),Re则无此作用。结论TPNS对H2O2所致原代培养的RBMEC损伤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产生这一作用的主要物质基础可能为Rb1、Rg1和R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代培养 血管内皮细胞 三七总皂苷 物质基础
下载PDF
原代大鼠脑微血管内皮细胞培养方法的改进 被引量:5
20
作者 徐平湘 齐特 +2 位作者 陆莉 薛明 肇玉明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693-698,共6页
血脑脊液屏障(blood brain barrier,BBB)是机体的内部屏障之一,由介于血循环与脑实质间的软脑膜、脉络丛的脑毛细血管壁和包于壁外的胶质膜所组成,是中枢神经系统的重要解剖结构基础[1]。血脑脊液屏障主要是由脑微血管内皮细胞(brain... 血脑脊液屏障(blood brain barrier,BBB)是机体的内部屏障之一,由介于血循环与脑实质间的软脑膜、脉络丛的脑毛细血管壁和包于壁外的胶质膜所组成,是中枢神经系统的重要解剖结构基础[1]。血脑脊液屏障主要是由脑微血管内皮细胞(brain microvascular endothelial cells,BMECs)和周细胞构成,星形胶质足突包绕毛细血管的外周,覆盖其95%~99%的表面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内皮细胞 细胞培养方法 大鼠 脊液屏障 毛细血管 中枢神经系统 brain cells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5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