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通脉益智方对VD大鼠行为学、血液流变学及髓鞘变化的影响 被引量:3
1
作者 戴晓明 戴晓明 +2 位作者 过伟峰 蒋凤荣 卞慧敏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A10期2054-2054,共1页
关键词 大鼠行为学 VD 血液流变 通脉 髓鞘 记忆能力 模型组 脑缺血再灌注 高脂血症大鼠 空白对照组
下载PDF
柴胡疏肝散对急性胃溃疡模型大鼠行为学及胃组织学的影响 被引量:4
2
作者 吕红伟 李靖 +1 位作者 陈淳 吕志平 《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2年第2期150-152,共3页
目的:观察柴胡疏肝散对急性胃溃疡模型大鼠行为学及胃组织学的影响。方法:将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柴胡疏肝散组(中药组),采用不可预知性刺激制作大鼠急性胃溃疡模型,观察柴胡疏肝散对大鼠行为学、胃组织学及溃疡指数的调节作用... 目的:观察柴胡疏肝散对急性胃溃疡模型大鼠行为学及胃组织学的影响。方法:将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柴胡疏肝散组(中药组),采用不可预知性刺激制作大鼠急性胃溃疡模型,观察柴胡疏肝散对大鼠行为学、胃组织学及溃疡指数的调节作用。结果:造模成功后,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及中药组大鼠糖水消耗、垂直运动和水平运动均显著下降(P<0.05),强迫游泳中静止时间显著增加(P<0.05);与模型组比较,柴胡疏肝散可以增加大鼠的糖水摄取百分比、垂直和水平运动,减少强迫游泳实验中大鼠静止时间,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降低溃疡指数(P<0.05);模型组大鼠胃残留食物较多,均可见数个糜烂出血点,中药组亦可见残留食物、糜烂出血点,但数量、程度均较模型组轻。结论:柴胡疏肝散能减轻急性应激大鼠抑郁状态,并改善胃组织学,减少溃疡指数,具有一定的抗应激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柴胡疏肝散 急性应激 大鼠行为学 胃组织
下载PDF
药物和针刺疗法对大鼠行为学影响研究进展
3
作者 赵洋 李秀霞 《医学信息(中旬刊)》 2010年第5期1330-1331,共2页
行为学作为一门与生理学相关的新兴科学,近年来被广泛研究。本文对近一年来有关大鼠行为学的研究作以简要总结。并对今后的研究给予一定展望。
关键词 药物和针刺 大鼠行为学 研究进展
下载PDF
肉苁蓉总苷对血管痴呆模型大鼠行为学改善的实验研究
4
作者 张艳梅 陈金 +3 位作者 甄瑾 赵焱 李敏 陈向东 《内蒙古中医药》 2014年第12期137-137,共1页
目的:研究肉苁蓉总苷(GCs)对血管性痴呆(VD)模型大鼠学习记忆功能障碍的改善作用,深入研究探讨GCs对VD防治作用;方法:双侧颈总动脉结扎(2-VO)建立VD大鼠模型;随机分成VD模型组、假手术组、GCs低、中、高剂量治疗组和药物对照共6组。采用... 目的:研究肉苁蓉总苷(GCs)对血管性痴呆(VD)模型大鼠学习记忆功能障碍的改善作用,深入研究探讨GCs对VD防治作用;方法:双侧颈总动脉结扎(2-VO)建立VD大鼠模型;随机分成VD模型组、假手术组、GCs低、中、高剂量治疗组和药物对照共6组。采用Mories水迷宫研究探讨大鼠的空间学习记忆能力;结果:Mories水迷宫实验证实VD组大鼠逃避潜伏期明显延长,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O.O1);GCs治疗后,VD大鼠定位航行试验的逃避潜伏期明显缩短,但与药物对照组相比未发现差异;结论:研究表明GCs能有效预防及改善VD大鼠模型的学习记忆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肉苁蓉总苷 血管痴呆模型 大鼠行为学改善 实验研究
下载PDF
萱草花对抑郁模型大鼠行为学及学习记忆的影响 被引量:12
5
作者 沈楠 李治伟 +6 位作者 李晶晶 张刚 李小燕 罗小琴 王云锋 姚俊涛 金连海 《中华行为医学与脑科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400-403,共4页
目的 观察萱草花提取物对抑郁模型大鼠行为学及学习记忆能力的影响,评价萱草花的抗抑郁作用及其对学习记忆的干预作用.方法 将大鼠按抽签法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应激)、阳性组(应激+盐酸氟西汀),高、中、低剂量组(应激+不同... 目的 观察萱草花提取物对抑郁模型大鼠行为学及学习记忆能力的影响,评价萱草花的抗抑郁作用及其对学习记忆的干预作用.方法 将大鼠按抽签法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应激)、阳性组(应激+盐酸氟西汀),高、中、低剂量组(应激+不同剂量萱草花提取物),每组均12只;应用孤养结合慢性不可预见性应激(CUMS)复制抑郁症模型;采用体质量测定、敞箱实验、糖水消耗实验对照研究各组大鼠行为学的改变;应用Morris水迷宫对照研究大鼠的学习记忆能力.结果 与正常组比较,造模组大鼠体质量、敞箱实验的垂直运动、水平运动均减少(P<0.01或P<0.05),糖水消耗量及糖水偏好度降低(P<0.01),各造模组之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经治疗后高、中、低剂量组,阳性组大鼠的抑郁样行为较模型组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P<0.01或P<0.05),但体质量无明显改善(P>0.05),垂直运动得分分别为[(41.83±17.63)分;(8.14±4.23)分;(12.73±7.21)分;(23.17±18.75)分;(8.38±3.46)分;(13.50±5.44)分];水平运动得分分别为[(69.92±34.04)分;(28.33±20.36)分;(62.25±15.72)分;(69.42±35.17)分;(49.08±32.85)分;(48.08±21.19)分];水迷宫实验中模型组大鼠目标象限时间,平台停留时间,有效区域停留时间,经过平台次数均少于正常组(P<0.05或P<0.01),阳性组及高中剂量组目标象限时间,平台停留时间,有效区域停留时间,经过平台次数均多于模型组(或P<0.01).结论 萱草花可以部分改善抑郁大鼠的抑郁样行为,具有一定抗抑郁作用,同时萱草花能提高抑郁大鼠的空间学习记忆能力,且与给药剂量有一定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萱草花 慢性应激 抑郁 大鼠行为学 习记忆
原文传递
三仁汤对复合因素致脾胃湿热证大鼠行为学改变的干预作用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钟文 李云鹏 +2 位作者 文小敏 武凯歌 洪冰 《中华航海医学与高气压医学杂志》 CAS CSCD 2011年第3期146-149,共4页
目的 观察复合因素(外部湿热环境、高糖高脂饮食及病原微生物)致脾胃湿热证大鼠的行为学改变以及三仁汤对其干预作用.方法 50只雄性Wistar大鼠采用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脾胃湿热证组、三仁汤高、中、低剂量组,通过旷场实验观察大... 目的 观察复合因素(外部湿热环境、高糖高脂饮食及病原微生物)致脾胃湿热证大鼠的行为学改变以及三仁汤对其干预作用.方法 50只雄性Wistar大鼠采用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脾胃湿热证组、三仁汤高、中、低剂量组,通过旷场实验观察大鼠行为学改变,同时观察三仁汤对行为的改善情况.结果 脾胃湿热证大鼠行为发生改变,三仁汤对大鼠行为均有明显改善作用,三仁汤各剂量组与脾胃湿热证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但各剂量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复合因素可以改变脾胃湿热证大鼠的行为学,三仁汤对其行为有干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仁汤 脾胃湿热证 旷场实验 大鼠行为学
原文传递
肠内代谢物腹腔注射对大鼠神经内分泌和行为学的影响 被引量:3
7
作者 白志余 周东蕊 +5 位作者 张仁敏 李娜 白志茂 张红琳 张丽玲 庞桂芬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9期17-22,共6页
目的观察肠内代谢物对大鼠行为学的影响,并初步探讨其可能机制。方法采集健康儿童新鲜粪便,用低温高速离心法提取肠内代谢物。将26只SD大鼠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10只,实验组16只),实验组大鼠于腹腔注射肠内代谢产物(0.5 ml/只),对照组大... 目的观察肠内代谢物对大鼠行为学的影响,并初步探讨其可能机制。方法采集健康儿童新鲜粪便,用低温高速离心法提取肠内代谢物。将26只SD大鼠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10只,实验组16只),实验组大鼠于腹腔注射肠内代谢产物(0.5 ml/只),对照组大鼠用生理盐水处理。采用高架十字迷宫实验观察两组大鼠行为学差异,并测定其脑组织海马区、下丘脑、纹状体内5-羟色胺(5-HT)及多巴胺(DA)表达水平。结果实验组与对照组SD大鼠行为学比较,发现进臂总次数[实验组(38.00±7.51)次、对照组(14.75±8.62)次]和开臂时间比例[实验组(36.24±12.30)%、对照组(21.37±8.32)%]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海马和下丘脑内5-HT含量、海马和纹状体内DA含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健康儿童肠内代谢物使大鼠行为学明显改变,并对脑内神经递质有一定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内代谢物 腹腔注射 大鼠行为学 5-羟色胺 多巴胺
下载PDF
健脾柔肝息风汤对抽动障碍模型大鼠行为学及多巴胺受体mRNA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4
8
作者 朱沁泉 陈盼 +1 位作者 曾青松 张涤 《湖南中医杂志》 2020年第12期142-146,共5页
目的:探讨健脾柔肝息风汤对抽动障碍模型大鼠运动性抽动的调节机制,为临床治疗抽动障碍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将60只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氟哌啶醇组,健脾柔肝息风汤低、中、高剂量组,每组各10只,除空白组外各组大鼠连续7 d腹腔... 目的:探讨健脾柔肝息风汤对抽动障碍模型大鼠运动性抽动的调节机制,为临床治疗抽动障碍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将60只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氟哌啶醇组,健脾柔肝息风汤低、中、高剂量组,每组各10只,除空白组外各组大鼠连续7 d腹腔注射亚氨基二丙腈(IDPN)造模,造模成功后连续灌胃6周,灌胃后第1、3、6周分别观察大鼠的行为学改变,采用RT-PCR法检测大鼠脑组织DRD1 mRNA、DRD2 mRNA含量。结果:灌胃6周后,与模型组比较,健脾柔肝息风汤中、高剂量组及氟哌啶醇组在运动行为评分、刻板行为评分及DRD1 mRNA含量方面均有所下降(P<0.05);而健脾柔肝息风汤低、中、高剂量组及氟哌啶醇组在DRD2 mRNA含量方面有所下降(P<0.05)。结论:健脾柔肝息风汤可通过降低TD模型大鼠脑组织多巴胺DRD1 mRNA、DRD2 mRNA的含量,而改善TD模型大鼠运动性抽动行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抽动障碍 中医药疗法 健脾柔肝息风汤 大鼠行为学 多巴胺受体 实验研究
原文传递
记忆增强肽对去卵巢大鼠行为和海马神经元NT-3、NF表达的影响
9
作者 王冬娜 赵咏梅 +2 位作者 赵志炜 孙晓燕 盛树力 《基础医学与临床》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539-542,共4页
研究记忆增强肽是否能提高去卵巢大鼠学习、记忆功能以及它对海马区神经营养素 3(NT 3)、神经丝蛋白(NF)神经元表达的影响。随机分三组 ,正常对照组 ,去卵巢对照组和去卵巢 +记忆增强肽防治组 ,进行水迷宫测试和NT 3、NF免疫组化染色。... 研究记忆增强肽是否能提高去卵巢大鼠学习、记忆功能以及它对海马区神经营养素 3(NT 3)、神经丝蛋白(NF)神经元表达的影响。随机分三组 ,正常对照组 ,去卵巢对照组和去卵巢 +记忆增强肽防治组 ,进行水迷宫测试和NT 3、NF免疫组化染色。发现去卵巢 +记忆增强肽防治组游完全程的时间及错误反应次数均较去卵巢对照组少 (P <0 0 5 ) ,海马区神经元NT 3、NF的表达与正常大鼠相似 ,阳性细胞计数显著高于去卵巢对照组 ,平均灰度 (免疫组化染色深 ,平均灰度数值小 )显著低于去卵巢对照组 (P <0 0 5 )。均提示记忆增强肽具有防治神经元退变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记忆增强肽 卵巢去势 大鼠-行为 NT-3 NF
下载PDF
加巴喷丁对癫痫大鼠海马神经元及P75NTR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3
10
作者 臧颖卓 王维平 +3 位作者 刘瑞春 何斌 史立信 王清涛 《山西医药杂志》 CAS 2016年第17期2000-2002,共3页
加巴喷丁(gabapentin,GBP)是近几年应用于临床的新型抗癫痫药,国外一些研究已证实了加巴喷丁具有神经保护作用。本研究通过腹腔注射戊四氮建立癫痫持续状态大鼠模型,观察大鼠行为学改变,海马神经元组织学改变和凋亡相关基因P75NTR的... 加巴喷丁(gabapentin,GBP)是近几年应用于临床的新型抗癫痫药,国外一些研究已证实了加巴喷丁具有神经保护作用。本研究通过腹腔注射戊四氮建立癫痫持续状态大鼠模型,观察大鼠行为学改变,海马神经元组织学改变和凋亡相关基因P75NTR的表达变化,探讨加巴喷丁的抗癫痫作用及可能的神经保护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巴喷丁 P75NTR 海马神经元 癫痫大鼠 大鼠行为学 癫痫持续状态 神经保护机制 神经保护作用 凋亡相关基因 抗癫痫药
下载PDF
评论:对《大鼠急性负压性脑创伤模型的行为学评估》一文的看法
11
作者 费舟 《中华创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203-203,共1页
关键词 评论 大鼠急性负压性脑创伤模型的行为评估》 病理生理机制 脑保护策略 预后
原文传递
脑电监测SD大鼠异氟醚全身麻醉模型的建立及脑电分析 被引量:1
12
作者 杨海帆 董海龙 +2 位作者 张昊鹏 徐晨 郭超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CAS 2011年第22期4225-4228,共4页
目的:建立脑电监测SD大鼠异氟醚全身麻醉模型并分析脑电监测结果。方法:随机选取SD大鼠20只,先行脑电电极置入术,术后使用密闭吸入麻醉动物行为学观察圆筒,观察异氟醚引起的麻醉诱导、维持、觉醒状态并记录诱导、觉醒时间。将记录的行... 目的:建立脑电监测SD大鼠异氟醚全身麻醉模型并分析脑电监测结果。方法:随机选取SD大鼠20只,先行脑电电极置入术,术后使用密闭吸入麻醉动物行为学观察圆筒,观察异氟醚引起的麻醉诱导、维持、觉醒状态并记录诱导、觉醒时间。将记录的行为学结果对照典型脑电图波形改变判断麻醉深度。结果:实验SD大鼠均检测出脑电图,通过对照行为学观察发现动态脑电监测结果同异氟醚麻醉过程进展一致。在麻醉过程中SD大鼠出现典型的全身麻醉脑电循环。结论:动态脑电监测和SD大鼠行为学观察可以准确反应全身麻醉深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D大鼠脑电模型 SD大鼠全麻行为观察 全身麻醉深度监测 全身麻醉脑电循环
原文传递
Electroacupuncture effect on neurological behavior and tyrosine kinase-JAK2 in rats with focal cerebral ischemia 被引量:15
13
作者 Rong Liu Nenggui Xu +2 位作者 Wei Yi Kangbai Huang Minzhi Su 《Journ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SCIE CAS CSCD 2012年第3期465-470,共6页
OBJECTIVE:Electroacupuncture effect on neurological behavior and the expression of tyrosine kinase Janus kinase 2(JAK 2) of ischemic cortex in rats with the focal cerebral ischemia were investigated in this study.METH... OBJECTIVE:Electroacupuncture effect on neurological behavior and the expression of tyrosine kinase Janus kinase 2(JAK 2) of ischemic cortex in rats with the focal cerebral ischemia were investigated in this study.METHODS:The model of focal cerebral ischemia was established by the heat-coagulation induced the occlusion of the middle cerebral artery.The electro-acupuncture was applied on Baihui(GV 20) and Dazhui(GV 14),and AG490 was applied by intracerebroventricular infusion.The expressions of JAK2 mRNA and phospharylatedJAK2(p-JAK2) in the ischemic cortex were observed by in situ hybridization and western blotting.RESULTS:The expressions of JAK2 mRNA and p-JAK2 were rarely found in sham surgery group.In model group,the expression of JAK2 mRNA and JAK2 phosphorylation had increased.After 1 day of cerebral ischemia,the expression had reached its peak.After cerebral ischemia,the expressions of JAK2 mRNA and p-JAK2 were consistent with the neurological deficit score.Electroacupuncture treatment and AG490 intervention were able to improve the neurological deficit score after cerebral ischemia,and down-regulate the expressions of JAK2 mRNAand JAK2 phosphorylation.CONCLUSION:After cerebral ischemia,the excessive expressions of JAK2 and the JAK2 phosphorylation would be one of mechanisms by which the brain injury got worse.The therapy of electro-acupuncture could reduce the expression of JAK2,and inhibit JAK2 phosphorylated activation,so as to block the abnormal activation of signal transduction pathway which was induced by JAK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LECTROACUPUNCTURE Brain ischemia Neurobehavioral manifestations Janus kinase 2 Alpha-cyano-(3 4-dihydroxy)-N-benzylcinnamide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