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九世纪末的法国文学舞台,浪漫主义已是强弩之末,取而代之的是自然主义和象征主义,但一八九七年埃德蒙·罗斯丹(Edmond Rostand,1868-1918)的《大鼻子情圣》(Cyrano de Bergerac,也译作《西哈诺》)如一声春雷震响法国戏剧舞台,被...十九世纪末的法国文学舞台,浪漫主义已是强弩之末,取而代之的是自然主义和象征主义,但一八九七年埃德蒙·罗斯丹(Edmond Rostand,1868-1918)的《大鼻子情圣》(Cyrano de Bergerac,也译作《西哈诺》)如一声春雷震响法国戏剧舞台,被誉为浪漫主义的最后佳作。《大鼻子情圣》采用诗剧这一古典主义戏剧形式,不论是独白还是对话大多采用亚历山大体,每两行一韵,读起来朗朗上口。展开更多
文摘十九世纪末的法国文学舞台,浪漫主义已是强弩之末,取而代之的是自然主义和象征主义,但一八九七年埃德蒙·罗斯丹(Edmond Rostand,1868-1918)的《大鼻子情圣》(Cyrano de Bergerac,也译作《西哈诺》)如一声春雷震响法国戏剧舞台,被誉为浪漫主义的最后佳作。《大鼻子情圣》采用诗剧这一古典主义戏剧形式,不论是独白还是对话大多采用亚历山大体,每两行一韵,读起来朗朗上口。